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年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1-6章全)

2015年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1-6章全)

2015年度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论

第一节法治与法治国家

一、单选

1、在法的各种规范作用中,作为其他作用保障的是(B)。

A、教育作用

B、强制作用

C、指引作用

D、评价作用

2、法治的基础和目标是(C)。

A、公平

B、正义

C、民主

D、自由

3、强调法的统治、法律至上的治理是(A)。

A、法治

B、法制

C、人治

4、法律通过规定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作用,是(A)。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不确定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5、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中认为:“法治主义,为当日救时唯一之主义”的作者是(B)。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宋教仁

二、多选

1、下列关于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法制是指法律制度

B、法制从法律出现以来就产生了

C、法制的价值取向是中性的

D、法制并不必然以民主作为自己的目标

2、法治,是一种(ABCD)。

A、国家治理方式

B、社会活动方式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秩序状态

3、法的规范作用包括(ABCDEF)。

A、强制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预测作用

E、告示作用

F、评价作用

4、法律至上的含义包括(ABC)。

A、法律高于其他社会规范

B、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法律不得有特权

C、任何权力都必须服从法律

三、判断

1、在法治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领导人或统治者都要服从法律。(2)

1、否

2、是

2、没有法制作基础,法治不可能建立和继续存在。(2)

1、否

2、是

3、法制可能是能够约束权力的法治之下的法制,也可能是为权力所左右的人治之中的法制。

(2)

1、否

2、是

4、在法制中,任何权力都必须服从法律。(1)

1、否

2、是

5、在人治中,领导人或统治者是至高无上的,它们拥有否定法律的特权。(2)

1、否

2、是

6、人治中,法律的地位是低下的,是被轻视的。(2)

1、否

2、是

第二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一、单选

1、吴邦国委员长于(B)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09年

2、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是(C)。

A、德治

B、政策要求

C、法治

D、执政党的领导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D)。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工作布局

D、总目标

4、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是总目标的(A)。

A、道路遵循

B、工作布局

C、具体内容

5、“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A)。

A、工作布局

B、具体内容

C、基本原则

D、指导思想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以法执政

B、依法治国

C、以法治国

D、依法执政

二、多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为(ABC)。

A、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B、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为(ABCDEF)。

A、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D、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E、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F、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3、我国当前的立法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ABCD)。

A、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

B、有的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C、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较为突出

D、立法工作中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

4、当前我国执法司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ABCD)。

A、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B、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C、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D、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5、面对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ABC),必须要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A、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C、更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目标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ABC)。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C、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8、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ABC)

A、是执政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作出的战略选择

B、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B)。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D、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提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ABC)。

A、不仅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创性

B、是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

C、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包括(ABCD)。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B、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道路遵循是(ABC)。

A、在党的领导下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是(AB)。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C、法治政党、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判断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

1、否

2、是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2)

1、否

2、是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

1、否

2、是

4、《决定》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向国内外宣示,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法治道路。(2)

1、否

2、是

5、政治制度决定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础。(2)

1、否

2、是

6、法律是国家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2)

1、否

2、是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

1、否

2、是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执政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2)

1、否

2、是

第三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一、单选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两者在肯定价值追求和调整社会行为方面具有(B)。

A、较小的一致性

B、很大的一致性

C、较多的冲突

2、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党的领导

C、宪法法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专政

C、公有制

4、(B)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A、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必须以(A)为重点。

A、规范和约束公权力

B、反特权

C、反歧视

6、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A)。

A、是一致的

B、有时是一致的

C、有时是冲突的

二、多选

1、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ABCD)

A、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C、我国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权威依据

D、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2、坚持党的领导,是(ABC)。

A、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3、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将党的领导落到实处?(ABC)

A、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B、做到“三个统一”

C、做到“四个善于”

4、党领导法治建设要做到“三个统一”,即(ABC)。

A、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B、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C、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坚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5、党领导法治建设要做到“四个善于“,即(ABCD)。

A、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B、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C、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D、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6、推进以德治国,必须(ABC)。

A、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C、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7、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意味着(ABC)。

A、中国走自己的法治道路

B、坚持自己的法治理论

C、建设自己的法治体系

8、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ABC)

A、只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建成与我国国体、政体相适应的法治体系

B、只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自觉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C、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实践渊源和文化渊源包括(ABC)。

A、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为基础

B、吸取了中华法律文化的精华

C、借鉴了国外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

10、现有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为(ABCD)。

A、对法治建设规律把握不够

B、体系化水平不高

C、对实践经验总结不够

D、对法治实践和法学教育研究指导不足

11、为什么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ABC)

A、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快速走向现代法治社会,这是一个巨大和艰难的转变

B、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国家治理方式将发生整体性变革

C、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12、坚持平等原则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ABC)。

A、有权必有责

B、用权受监督

C、违法必追究

三、判断

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

1、否

2、是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

1、否

2、是

(2)

1、否

2、是

4、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2)

1、否

2、是

5、党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2)

1、否

2、是

6、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2)

1、否

2、是

7、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

1、否

2、是

8、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法律约束的法外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2)

1、否

2、是

9、每一个公民都享受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不得有差别和歧视。(2)

1、否

2、是

10、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是社会公德的固化和外化,作为自律对人的社会行为发挥强制作用。(1)

1、否

2、是

11、道德作为比法律更高的行为标准,像看不见的软性法律在人的内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起着他律的作用,使人们以遵纪守法为底线。(1)

1、否

2、是

12、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不可偏废。(2)

1、否

2、是

1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道德的规范作用。(1)

1、否

2、是

14、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宪法确认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2)

1、否

2、是

15、公检法司等机构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必须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

1、否

2、是

16、良好的法治体系、健全的法治国家,是现代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标模式。(2)

1、否

2、是

17、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指出了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明确方向,既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的共同特征,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重大创新价值和战略意义。(2)

1、否

2、是

第二章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一节依法执政

一、单选

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依法执政,关键是()。”正确答案:(C)

A、党的正确领导

B、完善法律法规

C、依宪执政

D、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2、()是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政策和法律互联互动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A)

A、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B、提高领导干部决策水平和能力

C、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D、依法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

3、()是依法执政最为重要的制度载体和制度平台。正确答案:(B)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大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

4、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向党中央报告。正确答案:(C)

A、政法委员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

D、人大常委会

5、()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确答案:(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二、多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正确答案:(A,B,C,D)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2、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哪几方面共同推进?()正确答案:(A,B,D)

A、法治国家

B、法治政府

C、法治行政

D、法治社会

3、依法执政的内涵要务包括()。正确答案:(A,B,C)

A、领导立法

B、带头守法

C、保障执法

D、约束与管理

4、界定党执政的内容,从理论上讲()。正确答案:(A,B,C,D)

A、要把国家的权力和党的权力界定清楚

B、从执政权和参政权的关系上解决

C、要把领导和执政权分开

D、社会权力与党的权力来加以鉴定

5、执政的内容有()。正确答案:(A,B,C)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6、对依法执政而言,关键是()。正确答案:(A,B)

A、自身的决策必须遵守程序

B、必须监督国家机关遵守相关程序

C、自身的决策不必遵守程序

D、监督国家机关不用遵守相关程序

7、司法权基本的特征有()。正确答案:(A,B)

A、司法权是中立的

B、司法权是被动的,不告不理

C、司法权是主动的

D、司法权是有偏向的

三、判断

1、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党的十二大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并将它写入宪法,实现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党的路线方针是法律的转化,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在党的路线方针内活动、执政。正确答案:(1)

1、否

2、是

4、依法执政包括监督国家权力。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单选

1、()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正确答案:(B)

A、党的章程

B、党内法规

C、法律

D、宪法

2、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正确答案:(C)

A、党规党纪

B、完善党内法规

C、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组织制度

D、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被称为党内的()。正确答案:(C)

A、白皮书

B、法律

C、立法法

D、制度

4、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正确答案:(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正确答案:(C)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改革开放

C、发展

D、体制创新

6、以下不属于党的三大作风的内容是()。正确答案:(B)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艰苦朴素的作风

C、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批评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二、多选

1、党内法规是()。正确答案:(A,B,D)

A、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领

B、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障

C、国家立法的重要依据

D、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

2、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包括()。正确答案:(A,B,C,D)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3、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的方针。正确答案:(A,B,D,E)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综合防治

D、惩防并举

E、注重预防

4、党的纪律处分有()。正确答案:(A,B,C,D)

A、警告、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5、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正确答案:(B,C,D)

A、组织制度

B、党内关系法规

C、党与政权关系法规

D、党与社会关系法规

6、()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正确答案:(A,B,C,D,E,F)

A、建设工程开发与经营

B、土地使用权出让

C、政府采购

D、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E、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F、中介机构服务

7、怎么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正确答案:(A,B,C,D)

A、应切实做好党内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

B、必须坚持以党章和宪法为基础遵循

C、将党章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和宪法规定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贯彻到党内立规实践中

D、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

三、判断

1、我们党的作风包括政治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党章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正确

答案:(1)

1、否

2、是

5、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党内法规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内专门机关在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创制的。正确答案:(2)

1、否

2、是

7、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在完善国家法律体系的同时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和有机统一。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三节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一、单选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正确答案:(C)

A、民主思维和民主方式

B、辩证思维和辩证方式

C、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D、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

2、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错误的是()。正确答案:(D)

A、法治思维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带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B、法治思维强调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

C、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趋于实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

D、法治思维与道德、情感、舆论的精神并无差异

3、下列关于法治思维、法治方法与法治环境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D)

A、法治思维的增强会促进法治方法的运用

B、法治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法治环境的改善

C、法治环境的改善会影响和促进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

D、外部制度环境对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没有影响

4、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正确答案:(C)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C、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5、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6、关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C)

A、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B、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

C、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

D、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正确答案:(B)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

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

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二、多选

1、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A、法治思维是程序导向的思维方式

B、法治思维是限权思维

C、法治思维是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

D、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是讲究求真务实、审慎判断的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包括下列哪些基本要求?()正确答案:(A,B,C,D)

A、宪法至上,依宪治国,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的落实

B、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

C、公平正义,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D、程序正义,维护正当程序的严肃性,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的监督、纠正和责任追究力度

3、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时,培养和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国理政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分工程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答案:(A,B,C)

A、加强法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B、推广正反典型经验,不断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国理政

C、改善法治环境,通过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和促进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

D、要切实维护正当程序的严肃性,坚持“程序正义优先”

4、下列有关公平正义的说法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D)

A、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意蕴,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法律总是意味着某种公平

B、公平正义是法的内在要求,反映、保障和维护公平正义是法的核心功能,是法治的价值追求

C、公平正义反对任何差别对待

D、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

5、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A、应当坚持宪法至上,宪法至上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B、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C、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D、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

6、2011年,广东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民,因土地问题、基层选举、财务问题等先后两次组织集体性上访,并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下列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

A、承认村民维权的合理利益诉求,用法律来处理公民间的利益纠纷

B、强调由法院独立裁决,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

C、及时公布调查处理工作进展,让主流媒体能够及时地发出权威声音,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件性质,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D、运用阶级斗争的模式进行处理,把事件归结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炒作、利用、煽动”以及“境外势力推波助澜”

7、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正确答案:(A,B,C,D)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三、判断

1、理性的法治思维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情感、舆论的关系,不能用伦理代替法理、用舆论干扰以至冲击法律的执行和适用。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证宪法在治国理证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建设成法治国家。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法律的真谛在于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根本宗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我国已经完成了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非诉讼纠纷解决、法律服务及法学教育六个方面的法治指标体系建构工程,形成了全国通行的法治量化标准。正确答案:(1)

1、否

2、是

6、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正确答案:(2)

1、否

2、是

7、省、市、县三级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开办法制栏目等形式,渲染法治文化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四节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单选

1、下列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表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B)

A、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

B、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并且排斥民间习惯的运用

C、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D、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下列关于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D)

A、基层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B、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C、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D、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只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即可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正确答案:(C)

A、国家行政机关

B、乡政府的派出机关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集体经济组织

4、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各社区实际居住户数、区域面积大小、管理难度等情况,将社区划分数个网格区域,把党建、维稳、综治、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专群结合、各方联动、无缝覆盖”的工作格局,以此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关于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答案:(D)

A、社会管理创新主要针对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B、大调解格局是一种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

C、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D、社区网格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一样,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下列关于人民法庭的表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D)

A、人民法庭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自身的职能定位

B、人民法庭应当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切实发挥人民法庭的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发挥人民法庭桥梁纽带和司法保障作用

C、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机制

D、人民法庭属于一级审判组织

6、下列关于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表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D)

A、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

B、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依法办事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强化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真正把依法办事作为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

C、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法律信仰,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各项工作

D、基层党组织可以干预层级法院的审判

7、下列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C)

A、基层法治建设应当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

B、推进基层司法公正应当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C、群众参与司法会导致民粹主义

D、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基层法治建设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二、多选

1、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有哪些要求?()正确答案:(A,B,C,D)

A、深化基层依法行政,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

B、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C、完善和推进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基层法治社会建设

2、下列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A、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大局是法治中国建设,反对基层组织、行业、部门将局部工作和利益臵于大局和整体利益之上

B、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C、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是约束和规范公权力

D、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是培育法治文化

3、下列关于村民自治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农村村民自治的一项基本法律,它于1987年11月24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形式通过并公布

B、村民委员会是建立在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村民委员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

D、村民委员会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

4、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关于基层法院,下面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A、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臵,推进严格司法

B、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C、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作用

D、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组织领导,不断提升法官素质和物质装备保障水平

5、下列关于提高基层司法公信力的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

A、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B、优化司法职权配臵,推进严格司法

C、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D、社会舆论可以干预司法

6、人民法庭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人民法庭的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A、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

B、人民法庭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工作全局

C、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人民法庭既要充分发挥作用,但又不能僭越权限,必须立足审判职能,依法有序参与

D、人民法庭应以审判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群众自治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治样本和导向指引

7、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需要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下列关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A、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B、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基层法治建设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C、基层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

D、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三、判断

1、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乡镇人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村民委员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正确答案:(1)

1、否

2、是

4、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需要把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以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切实增强法治意识。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也是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时,只强调法律的作用,可以不考虑民间习惯、伦理和情感的作用。正确答案:(1)

1、否

2、是

7、基层政府必须严格依据“权力清单”行使权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五节涉外法律工作

一、单选

1、()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的一项重大举措。正确答案:(D)

A、坚持依法执政

B、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C、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D、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2、2014年11月,APEC北京会议通过(),强调“加强国际追逃追赃”。正确答案:(A)

A、《北京反腐败宣言》

B、《北京纲领》

C、《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D、《亚太伙伴关系声明》

3、加入()后,我国对计划经济时代大量法律法规、部门与地方性规章进行了大幅修改与废除,对政府的大量审批事项进行清理。正确答案:(B)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上海合作组织

4、我国涉外司法主权的行使需要依据()来实现。正确答案:(C)

A、强化涉外法律服务

B、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C、国际法律合作和司法协助

D、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5、涉外法律工作在立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决定》提出要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新体制。正确答案:(A)

A、开放型经济

B、资源节约型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发展型

6、我国基本建立起我国涉外法律体系是在()前后。正确答案:(C)

A、进入改革开放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联合国

7、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司法协助工作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即()。正确答案:(B)

A、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

B、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

C、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

D、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

二、多选

1、针对涉外法律工作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提出()。正确答案:(A,B,D)

A、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B、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加大海外追赃追逃力度

D、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2、作为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需要()。正确答案:(A,D)

A、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B、依法保障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C、积极参与追逃追赃等反腐败国际合作

D、履行所缔结的国际条约义务

3、《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参与执法安全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正确答案:(A,B,C,D)

A、暴力恐怖势力

B、民族分裂势力

C、宗教极端势力

D、贩毒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

4、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正确答案:(A,B,C,D)

A、是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的关键所在

B、是世界外部环境对中国的要求

C、是全球化对中国的要求

D、是中国内部发展对自身的要求

5、我国涉外法律工作在立法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正确答案:(A,B)

A、对外投资、领事保护等领域无法可依或法规层级较低

B、对外贸易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比较原则笼统

C、国际法律合作和司法协助体制不完善

D、与许多国家还未签订引渡条约

6、跨境执法合作愈发重要的原因是()。正确答案:(B,C,D)

A、涉外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完善

B、跨国犯罪愈发严峻

C、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D、我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面临威胁

7、涉外法律工作与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和我国自身发展息息相关,我国需要在国际多边规则的创制上()。正确答案:(A,B,D)

A、发挥中国作用

B、产生中国影响

C、增强中国责任

D、引导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向有利于国际和平、安全和合作方面发展

三、判断

1、涉外法律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领导的一项重大举措。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涉外法律工作在立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决定》提出要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新体制。正确答案:(1)

1、否

2、是

3、我国已与不少国家签订了执法合作的相关条约,与美国、加拿大等还签订了引渡条约。正确答案:(1)

1、否

2、是

4、我国监察部担任 APEC反腐败工作组主席,并在 201

5、2016两年履行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的秘书处职责,就推动打击贿赂、洗钱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加强与各经济体的沟通。正确答案:(1)

1、否

2、是

5、2014年11月,APEC北京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强调“加强国际追逃追赃”,要求各经济体承诺拒绝成为腐败分子和违法所得的“避罪天堂”。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新时期对跨境执法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我国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正确答案:(1)

1、否

2、是

7、涉外法律工作与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和我国自身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就需要在国际多边规则的创制上发挥中国作用,产生中国影响,引导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向有利于国际和平、安全和合作方面发展。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三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概述

一、单选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正确答案:(C)

A、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B、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

C、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

D、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行政执法中的“三乱”?正确答案:(D)

A、乱处罚

B、乱收费

C、乱摊派

D、乱没收

3、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正确答案:(B)

A、《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B、《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C、《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体制。正确答案:(C)

A、廉洁高效

B、权责法定

C、权威高效

D、公开公正

5、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以行政许可、()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为重点,依法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正确答案:(A)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征收

D、行政救助

6、()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正确答案:(B)

A、宪法

B、法律

C、道德

D、社会公德

二、多选

1、坚持()共同推进。正确答案:(A,B,D)

A、依法行政

B、依法治国

C、依法治党

D、依法执政

2、坚持()一体建设。正确答案:(A,B,C)

A、法治政府

B、法治社会

C、法治国家

D、法治企业

三、判断

1、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正确答案:(1)

1、否

2、是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宪法法律严格实施。正确答案:(2)

1、否

2、是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法治。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法律是协调不同利益的唯一调节器。正确答案:(1)

1、否

2、是

7、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二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单选

1、2008年2月,福建省平和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严控初中辍学的通知》。这份“红头文件”明确规定:所有乡镇、村和教育、劳动、工商、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对未取得初中毕业证的青少年不得开具劳务证、结婚证、驾驶证等。该文件违反了()的要求。正确答案:(B)

A、职能法定

B、权限法定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2、邓州市三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公然宣布将邓州市人民政府予以撤销,自己组建了第二个“邓州市人民政府”,下辖三个乡(镇)人民政府并分别兼任市长、乡(镇)长。这种行为违反了()的要求。正确答案:(D)

A、职能法定

B、权限法定

C、程序法定

D、机构法定

3、湖北省汉川市政府办公室发出了一份红头文件,《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神)”系列酒》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在公务接待中要使用这种酒,而且还定出了目标,2006 年要完成 200 万元的销售额。这份通知属于()。正确答案:(B)

A、不作为

B、乱作为

C、失职

D、渎职

4、通过制定和公布(),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权力将得以明晰。正确答案:(B)

A、三定方案

B、权力清单

C、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

5、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重大事务不包括()。正确答案:(D)

A、国防

B、外交

C、国家安全

D、市场监管

6、构建规范政府职能履行法律体系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正确答案:(A)

A、行政组织

B、行政机构

C、行政责任

D、权力来源

7、个体经营户李某受到一精神病患者的严重威胁,多次向某派出所求助,但派出所未予理睬。李某为了求生,被迫从二楼跳下致重伤,遂起诉派出所。派出所的行为属于()。正确答案:(A)

A、不作为

B、乱作为

C、失职

D、渎职

二、多选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包括()。正确答案:(A,B,C,D)

A、坚持职权法定

B、坚持全面履职

C、坚持权责统一

D、坚持各级政府履行好各自职责

2、合理、清晰界定政府间事权,要求()。正确答案:(A,B,C,D)

A、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

B、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

C、强化市县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执行职责

D、充分发挥市县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

3、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正确答案:(A,B,C,D)

A、规划制定

B、制度机制设计

C、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

D、体制改革统筹协调

4、主要由市县政府解决的问题包括()。正确答案:(A,B,C)

A、食品安全

B、市政管理

C、环境污染

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正确答案:(A,B,C)

A、全面梳理政府权力事项,明确政府权力边界

B、编制政府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C、完善制度,规范政府权力运行过程

D、把各类行政行为运行的全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

6、保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包括()。正确答案:(A,B,C)

A、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B、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C、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D、规范政府权力运行过程

7、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精力主要放在()上。正确答案:(A,C,D)

A、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B、干预微观事务

C、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

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8、所谓法治政府,就是行政主体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承担责任。法治政府要求政府()。正确答案:(A,B,C,D)

A、在法治化轨道上行使行政权力

B、做到不越权、不滥权

C、全面履行法定职能

D、做到不缺位、不失职

三、判断

1、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正确答案:(2)

1、否

2、是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正确答案:(2)

1、否

2、是

3、政府全面履行法定职能,意味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都要履行到位。正确答案:(2)

1、否

2、是

4、法治政府应当是“全能政府”。正确答案:(1)

1、否

2、是

5、市县政府的优势在于贴近基层、就近管理。正确答案:(2)

1、否

2、是

6、允许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力。正确答案:(1)

1、否

2、是

7、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正确答案:(2)

1、否

2、是

第三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一、单选

1、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更可靠的还是健全()机制。正确答案:(C)

A、科学决策

B、民主决策

C、依法决策

D、决策程序

2、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是()。正确答案:(D)

A、全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B、全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C、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D、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3、行政决策的专家论证在遴选专家时应当注重()。正确答案:(B)

A、代表性

B、专业性

C、均衡性

D、利益披露

4、对重大民生决策或者决策中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应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的意见。正确答案:(B)

A、行政相对人

B、利害关系人

C、专家

D、相关社会组织

5、在决策的公众参与中,对公众的()要切实解决。正确答案:(B)

A、合理问题

B、合法诉求

C、重大分歧

D、重大问题

二、多选

1、合法性审查的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B,C)

A、决策事项是否于法有据

B、决策程序是否依法履行

C、决策内容是否依法合规

D、决策者是否具有法定职权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求()。正确答案:(A,B,C)

A、严格遵循依法决策机制的法定程序

B、积极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和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

C、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D、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意识和能力

3、政府法律顾问队伍的组成人员应包括()。正确答案:(A,B,D)

A、政府法制机构人员

B、专家

C、法官

D、律师

4、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的法律责任。正确答案:(A,C,D)

A、行政首长

B、直接责任人员

C、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

D、相关责任人员

5、在决策的公众参与工作中,要把握好社会公众“我要参与”的诉求和行政机关“我能做到”的限度,坚持()。正确答案:(A,B,C,D)

A、有限事项

B、多种方式

C、有据采纳

D、积极推进

6、搞好专家论证,必须()。正确答案:(A,B,C)

A、选好专家

B、用好专家

C、待好专家

D、对专家问责

7、建立决策论证咨询专家库,遴选专家的主要标准是()。正确答案:(A,B,C,D)

A、专业能力

B、资质

C、经验

D、诚信

8、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由()讨论决定。正确答案:(A,B,D)

A、政府常务会议

B、全体会议

C、党政联席会议

D、部门领导班子会议

三、判断

1、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