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框架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框架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新闻学

Xi nw e nxue

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框架研究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谢茜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新闻框架理论,对《中国青年报》中2004年至2012年对留守儿童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呈现近九年来该报对留守儿童报道趋势;从体裁、报道形式等方面探寻新闻报道框架的特点;最后,为媒体报道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留守儿童;报道框架;《中国青年报》

作者:谢茜,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随之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有2200万,其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媒体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分子,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媒体的报道方式以及内容等各方面都有可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进程带来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发展变化也反过来影响媒体报道,这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通过对《中国青年报》中2004年至2012年九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作文本分析,首先,呈现近九年来媒体对留守儿童报道的情况变化趋势;其次,探寻媒体报道的新闻框架的特点;最后,试图找出推动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媒体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研究总体

1.样本来源。

本文研究的样本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之所以选择《中国青年报》原因如下:首先,《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其次,《中国青年报》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奏响时代的主旋律,以肩负中华民族未来的青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与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读者遍布全国各行各业,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2.样本的抽取。

通过阅读《中国青年报》发现,《中国青年报》是从2004年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故本文研究的样本是2004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关于留守儿童的全部新闻。每一篇新闻报道为一个研究单位,共得到样本条。

3设计类目与分析单位。

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笔者对抽取出来的样本进行类目建构如下:

(1)报道数量。

2004年到2012年《中国青年报》对留守儿童相关报道的数量。

(2)报道主题。

根据所搜集材料中提到的内容进行归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关爱类:主要包括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某种形式与留守儿童手牵手、心连心等,也包括以个人或组织名义进行的爱心救助活动。

政府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所提到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教育问题: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

生活状况:主要指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状况及生活状态。

心理健康:有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报道。

其他:不能够归入以上各种情况又和留守儿童相关的报道。

(3)报道的形式。

本文把报道形式分为“文字”与“图文”两种。“文字”包括纯文字的报道;“图文”指包含文字与图片的报道。

(4)报道体裁。

消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报道。

深度报道: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

手记:记者对事件见闻的记录,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评论:记者或社会其他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点评与论述。

其他:不包括以上几种的统归此类。

二、数据分析

(一)报道数量

《中国青年报》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随年份变化情

27

147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