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祖慧能《修行偈》浅解

六祖慧能《修行偈》浅解

六祖慧能《修行偈》浅解

六祖慧能《修行偈》浅解

偈云: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慧能大师,乃是佛菩萨示化人间,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过程向人们做一示范,将悟理、闻法、求道、参学、修行、明悟、成道、说法度众各环节演示于世,上继释迦如来心灯,下化无量众生,大弘直指人心,当下顿悟法门,开般若心智于华夏,创直下荐取之禅风,致中华心宗禅门大盛,智慧般若冠绝,为中国佛门不二之师。斯言也,称经,斯行也,成佛。后人仰之学之,无不明心见性,弃舟登岸,永诀轮回苦海矣!

今物欲横流,熏染靡盛,世间颓堕,人心颠倒,创成大苦海,造就大地狱,酝酿大灾变。若不回头,苦还自受。特浅解慧能大师《修行偈》,以启仁者。

心平何劳持戒,直行何用参禅。大师讲的“心平”不是我们日常讲“心平气和”的那种“心平”,而是心中不再有人我法执着,等视一切了无差别,于梦幻泡影中了了分明,心绪湛然不动,无惑无迷,清净无染。人心到此一切无余,明妙智慧现前,住于大安乐境界,当然“何劳持戒”了。试问世间几人有此功夫?到此境界?若无此功夫,无此境界,何谈“何劳持戒”?若我们普通人,心意染着,财来了堕在贪境界,色来了堕在淫境界,名来了堕在我慢境界,官位来了堕在迷执境界,顺利来了堕在得意境界,逆境来了堕在嗔恨境界,祸事来了堕在恐惧境界,心意成天被各种境界牵来转去,神不守舍,整个是凡夫俗子,如何谈得上“心平”?如何敢不“持戒”?我人要做到“心平”,首先要持戒,要真真切切、老老实实持戒。在家持在家戒,出家持出家戒,一点马虎不得。

在家持五戒十善,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这是保住人身的起码戒律,这个底线守不住就要进恶道。我们都不愿意下地狱受罪,都恶于当畜生做动物,都不想变孤魂野鬼吧,但是守不住五戒就非去不可,怎么躲也躲不掉。因

为不守五戒的人身上都有去恶道的业力,这个业力太大了,比须弥山的力量还大,佛菩萨都拿它没办法,没法化解这个力。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消解这个力,就是持好五戒。这个基础做好了,我们再扩而充之,把五戒发展成十善,就是在五戒基础上加上“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这就是十善了。做好了五戒十善,我们才能向“心平”进发。

“直行”不能当成我人观念中的耿直爽快解,“直行”是“心平”后自然的行为表现。所谓“直行”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正的,合理合道,不做邪事错事糊涂事荒唐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自利利他合乎天道,这都是因为有大智慧做导引啊。没有大智慧,是做不到“直行”的,就像闭上眼睛走路,没有不走歪的。而大智慧,不是从世间人文知识中来的,她只能来自人们的本有心性,就是每个人都有的佛性。发明这个佛性,只有一个通路:持戒、定心、生慧。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她的基础是持戒,戒持好了,心才定得住,不会再随波逐境,心猿意马,心定住了,自然生起智慧,有了智慧照耀,自然做到直行,就像人有了明亮的双眼,走路当然不会歪了。“直行”本是甚深禅行,“参禅”到此已是多余,故“直行何用参禅”。禅是静虑,静虑是为了入慧发慧,“直行”就是发慧,是发慧后表现的行为。我们远没有发慧,当然还得参禅,还得精进的参才行。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我人生于世间,最大的恩人是父母,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但我们的父母不光是生身父母,还有另外三个父母:天地父母、佛菩萨父母、众生父母。我们人类都是天地所生,天地所滋养,当然要敬天地为父母;我们的根本生命是慧命,启发慧命的是佛菩萨,当然要敬佛菩萨为父母;我们衣食住行开门七件事都离不开众生劳作供养,甚至众生生命供养,我们生生世世中,众生常为父母,当然也要敬众生为父母。父母们含辛茹苦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必须感恩报恩,否则我们便不配做人。

感恩是“孝”,报恩是“养”。在人伦中,我们必须尽到为人子女的孝责,做到对父母敬从绝不忤逆,绝不让父母伤心难过,在社会上好好做人做事做贡献,为父母争光给家门添辉,效法“老莱娱亲”让父母快乐,这是尽孝心。我们有了能力,首先应当赡养父母,嘘寒问暖,备办父母需要的物资用品唯恐不周,照顾父母生活唯恐不细,尽力让父母舒适快乐,这是孝养。对天地父母,我们要敬天畏地,遵从自然法则,取之有道,爱护环境生态,做事顺天时,守法度,节用物,戒糜费,仰天心,惜地力,不可造次自然,恣取豪夺。生身父母遇到逆子屡教不化,尚且大义灭亲,天地父母一样如此,像我们现在这样恣意妄为破坏自然,奢靡铺张耗费自然,天地已屡屡示警,倘若我们像逆子那样屡教不改,天地一样要

大义灭亲,用自然灾变来清除我们这些逆子的,宁不警醒乎?佛菩萨父母是我们最好的导师,他们给我们慧命,这个命比生命还重要,故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最大。我们必须好好报答佛菩萨之恩。有的人烧香拜佛,捐钱修庙,以为这是报佛菩萨恩了,这其实是小儿科,最多集点福报。真正大报恩是好好学佛修行,明心见性,开慧证果,自利利他,弘法度人,这是对佛菩萨最大的孝养。好多人不明白这个正理,只知道去庙子里拜这拜那,求保佑,求发财,还跑去花大价钱烧头香,点油灯,搞迷信,这都是佛菩萨深恶痛绝的,都是对佛菩萨的大不孝,于己于佛均无丝毫利益,反而增加愚痴,减损慧命。

众生父母的恩很重,我们欠众生父母太多了。我们平常根本没有这个父母的概念,总觉得吃他喝他拿他用他很正常,该的。从不拿正眼瞧众生,对他们说话没好语气。其实啊,没有众生父母供养,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我们衣食住行都是众生父母的贡献啊。有的人说,我是给了钱的,是我该享受的,与众生何干?我们应该好好想想,你的钱难道不是众生供养的吗?没有众生劳作,生产财富物资,你哪来的钱?我们反思好了,就晓得众生真是父母,要好好孝养。要好好劳动工作,多为大众做贡献,多多服务于社会,回报众生。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礼敬赞叹他们,事他们如父母,尽力让众生欢喜快乐,对他们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甚至

对动物众生也要感敬爱怜,呵护它们。它们是最苦的众生啊,它们被我们杀戮,供给我们肉食营养啊。我们报恩于它们,最好戒荤吃素,减少杀戮。这样既能报这类众生恩,又能培植我们的道心,滋养法体,助我们开慧成道。正因为如此,佛菩萨才要我们“上报四重恩”。这四重恩我们义不容辞,一定要报,此为大孝养。

义则上下相怜。义是大义,是天地间的公道公理。是人,皆乐生恶死,乐顺恶逆,乐好恶坏。义就是将自己所乐施予别人,将自己所恶勿施于人。居高位,总怜民众艰难,当竭其权力为民众造福,是为上怜下;是民众,当思上位日理万机,辛苦为民。当为上分忧,努力奉献,不生乱事,献策建言,共匡国是。此即上下均义,同体相怜。然而,我们我执私心太盛,居上只顾自己,绞尽脑汁虐刮下民,贪占搜刮无所不用其极,大失民心,上下交恶,纷乱四起。民亦愤怨其上,绝无维护之心,唯恐祸乱不起,国体持续。心愿翻江倒海,推翻不义。上行下效,民间互相欺凌,坑蒙拐骗,参杂使假,巧取豪夺,致社稷戾气满布,杀伐频繁。此皆是上者不义下者乖戾所致。故从上至下返义、取义、行义,乃是救乱世之良药。无义则天下无维,无维则社会崩溃。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我中华民族有个传统美德叫谦让,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远古的舜帝,是谦让的典范。

舜的父母对舜很不好,对舜的弟弟象十分娇宠,舜却并不计较,忍辱负重,处处让着,亦无怨气,维护着家庭和睦。久之,邻里将舜的德行宣扬出去,被尧帝听到了。尧觉得舜很贤德,为防耳听为虚,尧帝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几年后,娥皇女英向老爹报告老公的德行,与外界传说毫无二致。于是尧帝让舜做官,考察他的治理能力。舜管理民风刁恶的地方三年,人皆习让,不再争执,社会和睦;调舜管理捕鱼的地方,三年,民皆息斗,以相让为荣。尧便向舜禅让帝位,这是有名的尧舜之治。清代康熙年间,身为宰相的大学士张英接到家书,称桐城老家宅院与邻居吴家为房屋基界发生纠纷,双方诉讼至县衙,请张英干预作主。张英提笔回信:“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立即退让三尺,吴家深为感动,亦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这便是当地著名的六尺巷,至今犹在。张吴两家因这次纷争反而成了世代至交,留下一段佳话。中国史籍中,让贤、让能、让利的佳话,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我中华文化向来以让为美,社会和睦靠让获得。

而今社会,怎一个争字了得,上下争利,人互争利,各不相让,动辄恶语伤人,剑拔弩张拳脚相向,诉讼案牍累积如山,社会难以和睦,上下鲜见互信。这都是失掉了让德的结果。不能让是因为不能忍,人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事事都遂

自己心意才行,大家都这样,就起冲突、发争执、相侵害。尤其官府,只为自己的官帽、官利着想,施行种种恶政与民争利,不管百姓死活。一念不忍,诸恶汹涌,试看当今社会的各种对峙、械斗事件、刑案凶案,哪桩不是由此引发?哪有和睦可言?但凡发生争执,有强势方,有弱势方,该哪方来忍?窃以为,该强势一方来忍。造成冲突的动力一般在强势方,强势方忍让,弱势方响应,立刻化干戈为玉帛,消怒怨于无形。不能忍,是没有忍的智慧,不知吃亏是福的道理。一个人,有忍的功夫,才叫有文化,有涵养,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很多西化严重或者出过国的人,说中国人没文化,很是浅薄。中国的文化摆在那儿,你不学不看,怪谁?作为中国人,要好好检讨,我们有那么好的文化,为啥现在不知了,不懂了,不用了?以至我们如此浅薄,不争气,授人以柄。我们抛弃自己的文化很久了,再不捡回来重新武装自己,中华民族就会日益衰败。我们自家有金饭碗不晓得用,出去看见人家的泥碗还赞叹不已,实在悲催!

忍和让不能分家,忍是让的前提。佛门修行六波罗蜜中,有一个是忍辱波罗蜜,没有这一条,无法建立六度万行,成就智慧道体。不忍,众恶发起,忍则众恶无喧。

忍亦有原则,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社会利益遭到践踏,则不能听之任之,屈辱承受,应挺身而出予以维护,这不是争私利,而是顾公义,是大忍。今之世象恰恰颠倒,私利不忍争

执喧闹,公义不顾缩头做龟,长可叹哉!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慧能大师在前面提出了孝、义、让、忍四个修行条目,若以大定力大精进持之以恒,久久坚持,必能收到钻木出火,淤泥生莲的奇效。好多人在修行路上功败垂成,就是急功近利,缺少恒心恒行,用功一段时间没有消息,就泄气退堕松懈,结果回到从前。钻木出火是指精进得力,松松垮垮自然不行。所以,六波罗蜜中有精进波罗蜜,亦不能缺少。在中国人的启蒙教育中,有个李白感悟山中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是叫人精进、坚持、不懈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久久用功,没有做不成的事。莲藕不闲泥脏,身居其中独保白玉无瑕,出污不染而能红花绽放,与我们在红尘恶世种修行如出一辙。每一个佛菩萨都是这样成道的,所以佛门以莲花为尊,以莲花自喻。西方极乐世界是个莲花世界,恶世中有一个修行人,那里就开一朵莲花,修行人越精进,那朵莲花就越灿烂越大朵,到成就那日,花熟开放,修行人端坐莲台花开见佛。

不要厌恶嫌弃五浊恶世,她是培育我们的淤泥,没有她,就长不出鲜艳的莲花,只要做到出污不染,淤泥便是我们成道的助缘。祝愿大家都做一朵鲜艳的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

耳益于行”这是中国的老话了,传了一两千年。这话谁都懂,谁都认同,可就是做不到。千年来,没几个能做到。我们看古书、看老戏剧,总是忠臣挨整,奸臣得意,正直的人倒霉,小人得志。为啥?就是皇帝老儿、宰相、六部尚书权臣们都做不到这两句话,都爱听顺耳的,溜须拍马的假话,正像人都爱吃甜味美味,讨厌苦味。这是人的本性,是人都逃不出这个窠臼。比干直谏于商纣遭破腹挖心,妲姬狐媚于商王,得弄权于朝廷;周幽王不纳忠臣之谏而听褒公谗言;楚怀王贬谪屈原而宠靳尚,唐明皇屈张九龄而重李林甫;贾谊屈居长沙,东坡远贬黄、涯;秦桧、贾似道、史弥远靠媚上而久居权相;岳飞被戮,袁崇焕遭刮,海瑞罢官,严嵩弄权,和珅得宠,李鸿章遇隆……般般件件,都是忠言逆耳遭贬遭刮,奸言谗言得势的铁证。就连君王楷模李世民,也曾被魏征一番忠言激怒,差点动杀机,遑论其余。当今社会,与此毫无二致,甚至比古代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甭说高层,就是我们普通人群所处的普通单位、企业,哪家不是忠直者遭贬,谗言佞人得势?

故能够把苦口当成良药,把逆耳认作忠言的,亘古稀有。能做到的人修为极高,上可以开慧成道,下可以治国利民,一般人可以齐家、结人、成就事业,修道则成就智慧。慧能大师提出这两条,的确是修心养性的前提基础,做不到就是凡夫俗子,离道何止十万八千里。肯向此处着力用功,方为道

种。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修行就是改过。作为人,我们是妄想执着,邪见分别的集合体,动念即乖,行止皆错,几乎没有什么是想对了、做对了的。为什么呢?我们日常想问题、做事情都没有按照“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行、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都是在邪里面打转。例如,我们对宇宙的总看法,不是用本有心体里的明妙智慧看的,是用后天学习的知识推测的,是虚妄不正的,是邪的,这便是邪知邪见;我们用这种见解去思维,便是邪思维;由此我们说话的观点也是邪的,是邪语;我们在邪见邪思维指导下的行为是邪行;这往往导致我们走邪路干邪事,此为邪命;我们越是专注认真地干越邪,是邪精进;我们的念头都想的是邪事,是为邪念;我们信奉邪念去修定,是邪定。“八正道”在我们这里成了“八邪道”,天天犯错,时时犯错。但是,我们含有正知正见那个明妙心体始终在,只是被邪知邪见覆盖了,我们看不到感知不到。经佛菩萨教诲开示,我们用力回光一念,就能自睹心光,就知道原来错了。知错就改,把原来迷时的“八邪道”换成“八正道”,这就是改过。改过以后我们自然生起大智慧,从凡夫进入智慧境界。佛菩萨、阿罗汉修行路径都是如此。修行就是改过,改过就是修行。

假如我们有过不去认知、返照,自大自狂,自认真理在握,正确无比,将真理的学说斥之为唯心主义、迷信、封建糟粕,就是护短,护短之念与智慧心体背离,是为非贤。不仅非贤,还很愚痴。修行人,切莫如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待人接物都叫“日用”。“常行饶益”的范围很宽泛,不计个人得失努力工作,贡献于他人、集体、社会;财有余力接济贫困、布施善事;权握手中不贪不占,好好使用造福社会;助人为乐提携后学,献策建言改进社会;正语正行作出表率,急人所苦排忧解难;孝敬父母友爱他人,义不容辞尽好责任;悟理明心长修智慧,赞益善事不遗余力,都属于“常行饶益”,这是真正的大修行。如此想如此行,不论在野、在世、在朝,都是极好的修行场所,所谓“大隐在朝,中隐在市,小隐在野”。大、中、小隐,其心不二,其功如一。分大,分中,分小,是指其饶益能量不同也。大隐在朝者,手持权柄而行饶益,获利者众,是为大;中隐在市者,纵其经营、操其财力饶益社会,受益者多,是为中;小隐在野者,即便披肝沥胆而行饶益,所及者寡,是为小。不论大中小,皆随其方便运势而行饶益,终其功一也,不必于此分别执着。

我们于平时日用间不行饶益,临时抱佛脚跑到庙里捐点钱,烧柱香,磕个头,以为与佛结缘了,找佛当靠山得保佑了,

或者向佛求这求那,最好求到心想事成,想啥来啥,这都是极其愚痴的,完全不明佛理。人们想求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可不可以得到呢?完全可以,但要靠“日用常行饶益”这个办法来实现,没有别的办法。佛菩萨成道也都用这个办法。比如我们的恩师释迦牟尼佛,他不知道在多少个累生累世中孜孜不倦饶益众生,才成就佛果。再比如《法华经》里的善财童子,他也靠累生累世布施饶益,才得到财涌如流滔滔不绝的大福报,最后通过参访五十三位菩萨大士而明心成道。再像《了凡四训》里的袁了凡先生,一生大行饶益,从不懈怠,终于想啥得啥,福禄寿喜财样样圆满。

佛门修行就像世间盖房子,得有个基础,房子修得高需要基础打的牢。这个基础就是常行饶益,也称为修行的“前行资粮”。这***我们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总要先备好钱粮才能出发。修行也要“钱粮”,就是常行饶益。大智慧的成就,是福慧双运的成就,缺少一样都不行。为什么佛出世都是大富大贵,是他有福的成就。福成就来自“日用常行饶益”。常行饶益是个行为集,不是简单地布施钱财。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这是佛学的最大机枢,心宗正法眼藏,修行的关键要津。慧能大师一生弘阐这个法门,此是佛门顿教心宗的最大特色。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讲八万四千法门,皆以众生迷悟不同而设权巧方便,其法虽众,

其行归一。不管用那个方法去修,最终归向发明心体明心见性,豁然见道,脱离苦海,了脱生死。此法专为利根之人而设,但向自心猛着力,毋向外境起攀援,都摄六根,放下万念,功夫到处,本心豁然打开,迥脱根尘,心光独耀,寂然不动,时空打却,不生不灭,具足万行,能生万法,不著万法……这个大解脱境界只是勉强说之,非亲至其境不能识其面貌,非与语言文字可以描述。一般人从闻法起修,遵行三皈八戒,到觉行圆满需要很长过程,要累生累世修行不断,长者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天文数字的世间过程)。这让很多修行者视为畏途,望而止步。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呢,这是我人颠倒妄想太厉害,劫尘积累太厚太坚,非长时间修磨不能发露心光,离垢还本。对这样的我们,佛给我们说阿含说渐修法门,说五戒八戒让我们在家修行,设置兰(学校)若让我们出家专修。

然而大道至简,远在天边近在身。知者,回家之路尽在咫尺,不知者,远过十万八千里。对迷执深重的我们,佛绕着圈子,用大方便说法,渐渐诱导我们走上大觉悟之路。对迷执较浅的我们(所谓利根、悟性好),佛教导我们修禅定心法、般若法门,教我们各自向内心寻觅,告诉我们人人是佛,人人佛性与诸佛毫无二般,只须一路破去迷执,向心行去,就可彻见明妙心体,当下见地。圆融智慧法体就在你心底,非在外面有个法可寻可依。大丈夫闻教,当下不疑,直入自性,

迅见如来。慧能大师就是这样一个大丈夫。他证到圆满后,涌大慈悲,在漕溪开顿教法门,演佛心宗,启悟来人。门下一花五叶,成就者甚众。南岳怀让,黄檗希运,石头希迁,马祖道一……龙象成群。临济、曹洞、云门、沩仰,心宗迭出,盛况空前,不绝于今。世界大乘般若佛学中心移至华夏,盖因我中华智慧深契佛心。仁者若明个中堂奥,成佛何难?只将一念朝心觅,莫向身外求玄奥。若真如此,佛心与尔近在咫尺。这便是六祖的大心愿。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六祖很谦虚幽默,他老人家心光瀑泻,不自居功,只道“听说”。听谁说呀,当然是听佛所说,正像佛经的译家那样,只道“如是我闻”,乃是滴佛心髓,不敢贪佛之功。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这里的天堂是随众生的认知而说,佛法到中国之前,国人只知天堂,不知有佛国净土。故六祖此处说的天堂,是指佛国。只去天堂,但行十善,要去佛国,必明心见性,必修心宗法门。入手方法,六祖这个《修行偈》都讲清楚了。行者,你契悟否?

余,山野庸人,在此造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