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1、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①。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注释】①宗人:同一家族的人。斟酌:斟酒。【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番。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的必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看似荒诞的行为举止,其实则折射出对于当时政事的无力,倒不如做能做之事,为开心自然之事,志同道合之人,饮酒做赋,不拘礼数,循自然天性,放荡又如何?人生几回放荡?面对政治上的打压与黑暗,还要与一群官僚附庸风雅,强颜以笑,到不如就这样放荡就好,这虽然也算是一种躲避政治自保的一种手段,让别人都觉得我就只懂得饮酒罢了,但也反映出了其人生价值的定位,与精神的追求,也反映出了在魏晋时期,以阮籍为首的士人、文人对于政治无奈的一种生存状态和处理方式,当然这也与其政权频繁更迭以及文化社会氛围有关,这对后世文人在政治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处理也有其深刻的影响。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

王子猷(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居住在山阴,一天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猷说:“我本来是趁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这是在百度百科上看来的一段评价: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但他出身名门,性格不羁,颇具魏晋文人率性而为的作风。

从这一段文字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在我看来,这其实是王子猷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态度与追求,他重实际的精神价值高于形式,在他看来即使物质生活无障,也独不能缺少对于自我精神的一种要求,比如生活之中决不能缺了竹,率性而为,遵从心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做看似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却坚守内心的坚持,而保有满足宁静。这是后人对于他的另一段评价:当然这在当时看来这样的贵族子弟,如果不学好,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就会成为所谓“纨绔子弟”,正是这个王子猷,却用他不同凡响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书写了一个人间神话。他的神话不属于道德,而关乎审美;无关于政治,而与艺术相联。甚至可以说,王子猷是一个靠特立独行而暴得大名的“行为艺术家”。

3、王导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释义

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侯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个人观点:文人与武士的不同,文人善感怀与感伤,怀古悲今,而

4、排调》13、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音hong)?」刘既出,人问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注:刘真长即刘惔。丞相,王公皆指王导。渹,意言冷也,意思是暑热天为什么弹棋还是冷的?此文看似简单平常,实际关键是“作吴语”,王导是今山东人,自南渡后为了巩固偏安南方的东晋小朝廷,与当初张华一样努力团结南方士族,并以“作吴语”,来表示重视南方士族及其文化。此中乃有真意!

5、《世说新语》中王敦如厕的故事也是让人忍俊不禁。王敦是琅琊王氏出身,东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王敦应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可在如厕的问题上也是丢尽面子。王敦贵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附马,一次在公主府上如厕,看见室中漆箱中盛有乾枣。这本来是用来塞鼻防臭用的,王敦不知,还以为是便后点心,就大块朵颐一番。出来后见婢女们捧着金盘子,里面盛着水,还有琉璃碗盛着澡豆(澡豆就如同今天的肥皂)。王敦夺过盘子一饮而尽,估计他又认为这是便后饮料了。此举让王敦很是丢脸,引起公主府中的一群婢女们的嘲笑。

6、“我家主人想要的是绿珠,不知道这些美人中哪一个是?”

石崇听完使者这句话以后突然勃然大怒,喊道:“绿珠吾所爱,不能给人!”

“君候你是博古通今的人,应该想的远一点,请你三思。”

“不可能!”

说完就请使者出门。使者出门以后还想回来再劝一下石崇,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只能回去向孙秀如实禀报。

孙秀听到使者的回报后也大怒,上急下也急啊。他连夜就跑到他的主子赵王司马伦家里,要劝说司马伦把石崇杀掉。而石崇这首富毕竟也不是白当的,再孙秀跑到司马伦家的时候,他也去了另外一个诸侯王、赵王司马伦的对头汝南王司马允家里,劝司马允除掉司马伦。但是最后还是孙秀快了一步,司马伦先动手了。

当司马伦派出士兵到石崇家的时候,他正和绿珠在家里的楼上喝酒。看到士兵以后,他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听完哭着说:“那就让我用死来报答你把!”

说完从楼上跳下自杀了。

片刻,赵王司马伦的士兵冲上楼,把石崇和他一家老小送上了开往刑场的囚车。

悲哀间,他对押送他的士兵叹道:“小人们是窥视我的钱财,才想要害我的命啊。”

然后士兵对他说了一句相当经典的话:“早知道这样,当初你为什么早点把家财散了呢?”

一代首富石崇就这样被满门抄斩了。

对石崇之死,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石崇所说的那个“绿珠我所爱”-他对绿珠的感情是不是真的?

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说这感情是真的。另一种认为象石崇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人对绿珠这样一个歌女是不会有真感情的,他之所以拒绝孙秀的索要,不是因为对绿珠的爱,而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罢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要搞清楚石崇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首先石崇是一个很聪明,很残暴,很显摆的人。这个从上面介绍的石崇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处来。

另外还有两件事,可以看出石崇性格中的其他特点。

一件事是石崇的哥哥因为得罪了扶风王司马骏,被下了大狱。石崇知道后马上给晋武帝写了一篇奏折,说明他的哥哥被下狱的原因是因为扶风王的诬陷,而由于扶风王的权势很打,所以朝廷的官员就把政敌的诬陷当成真的了,其实他的哥哥是冤枉的。晋武帝看了奏折以后,就再重新调查了一下这个事情,最后发现石崇说的情况属实,就赦免了他的堂哥。

另一件事是当时有个叫刘舆的才子,可能是太有才了,惹的王恺嫉恨。一天王恺便请刘舆到他家里做客,并要留他住宿,打算在晚上将刘舆给活埋了。石崇听说了王恺请刘舆做客之后,猜到王恺这家伙肯定没安好心。于是快马加鞭的赶到王恺家,见了面就问刘舆在哪。王恺被来了个突然袭击,心理没准备好,脱口就告诉了石崇刘舆在他家。石崇听到后直接就冲到后院把刘舆救了出来。

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石崇很仗义。第一件事中,石崇给晋武帝上的这个奏章也是要冒

着很大的风险的,因为他作为一个外姓的官员,上奏折去揭发一个王爷诬陷,要是晋武帝当时要顾忌皇家的面子,或者重新调查中没有查出什么的话,他是要反过来背一个诬陷王爷的罪名的。第二件事里石崇一听到朋友有难,立马想都没想就去解救,说明他不仅仗义还是一个性情中人。

可见,石崇虽然喜欢滥杀无辜,但是对他看的起的,或者是认为很重要的人,还是很好的。

所以我认为,石崇的那句“绿珠我所爱”,还是发自内心的。

只可惜,钱这东西象水一样,用的好可以解渴冲凉,多了就成了洪水,要淹死人的。

一台美女富豪的爱情戏演成了红楼一梦。

7、恒温雪夜欲猎

8、马比斯多少?各种生活状态,包括各种负面的表现,也都在书中有所描写,它写得很真实,毫无回避。前面所讲的许多名士清高的例文,名士清高,其实都可以作我们的证据,来说明《世说新语》这部书它的描写的功力,很高的,很高超。当然,生活当中的名士,

也有与清高相联系的其他的种种表现,比如说: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就是王徽之,桓车骑是桓冲,车骑是车骑将军的简称,

这就是说王徽之当了桓冲的一个属吏,这个属吏的官名叫骑兵参军,管骑兵的。桓冲作为主官,长官来问,问这个王徽之,你在那个部门上班啦。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在那个部门干,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只看到有人牵着马来,好像这个部门是马曹,曹也是部门的意思,好像是管马的,这个回答很滑稽,你是这个骑兵参军,你是主管这个骑兵的。

你竟然不知道这个部门是什么部门。只看见说是牵着马来回走。这个官指的是官府,就是你主管的这个部门,有几匹马,有多少马。你作为骑兵参军,你应该知道有多少马,你那怕知道一个大数也行,有五百匹,四百匹。

你还没问马呢,我怎么知道马的数量是多少啊。你应该先问马,马怎么样?然后再问有多少马。这有点强词夺理。这个桓冲又问了,

比的意思就是说是这个马匹一共死了有多少,你还没问生的马怎么样呢,你怎么先问马死了多少,我没法回答。这是《世说新语》里头《简傲》这一门里头的记载,

这一段文字写什么呢?写王徽之这个人。他也是个大名士,这里写出他自命清高,他担任了职务,但是不做具体工作,显然不做工作,他又为自己强辩,这样一种很可笑的态度。他既然当了骑兵参军,他却连在哪一个部门工作,他都不是很清楚,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因为经常看见有人把马牵来牵去,“好像是在马曹”,这个问题应当说勉强是答对了。下面的对话更有意思,桓冲问他官府内有多少马?他作为骑兵参军,他是主管人,有多少马是最基本的知

识,但是他回答不上来,可笑的是他引用孔子说的话,来掩饰自己。

那个“不知生焉知死”是孔子讲的话,他就引用这个话,来作为自己的回答。实际上来掩饰自己,《论语》当中说了:厩焚,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这个马厩,就是马曹,马房,拴马的那个房子,

这个马厩失火了,孔子到鲁国去上朝去了,下来了。下来知道这事啦,就问,问:这是《论语》里的一段文字。《论语》里记载这个什么意思?就是孔子他重视人,他不重视马,人和马这个马厩失火了,很可能伤人,也可能伤马,

但是孔子知道这个事情他就首先问人。不先问马,这个本意就是说马厩失火,孔子不问马怎么样,而是先问人,是否烧伤了人,体现了孔子这个人本主义的思想,人本主义这是好的。王徽之他作为“骑兵参军”,他根本不知道官府中有多少马。

他这里并没有发生失火这样的事情。他和孔子的情况完全不同,孔子说这个话的背景情况完全不一样。可是他在这里他就引用孔子的话,似乎他是平时“不问马”,他当了骑兵参军他也不问马,好像也是正当的,这个很可笑。下面桓冲又问他马匹烧死了多少?他也不清楚,但是他再次又引用了孔子的话来辩解,这个“未知生,焉知死?”,这也是孔子的话。孔子的原意是说人在世的时候的事情,比死后的事情更加重要,这个同样是人本主义思想的表现。而王徽之却把这一段话,孔子的话用在马的事情上,可以说用得全无道理。

只是暴露出来,他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极其不负责任,又好作强辩这样的很可笑的面目。那么像王徽之这样的名士,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靠了门阀制度,垄断着一切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源,坐享荣华富贵,他们既不愁生计,也不缺官做,所以根本不用为他们繁杂的庶务来劳心,更没有劳力了。

对于他们而言,生活过得浑浑噩噩,真是“未知生,焉知死”。一问三不知,也是当时名士清高的另外一个侧面,不过有点可笑一个侧面。

9、谢安雅人深致晋朝时期,谢安与子侄们聚会,问他们《毛诗》中最精彩的句子。谢玄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则称赞“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说该句包含着高雅人的情致。

本段典故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小字)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后因以“雅人深致”指高雅的人意兴深远。亦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高尚文雅,不同于流俗。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大名士谢尚从弟,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今绍兴)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四十余岁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乃东山再起,后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因此低调避祸,后病逝。

10、惮其旷远

《世说新语》复习资料

《世说新语》复习资料 文学常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 一、译文(注意黑体字,注意句子的停顿)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太傅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漫天飞舞。” 5、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 子。 二、解释词语 1、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2、儿女:子侄辈 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紧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似:相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因:凭借。 三、文章内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和儿女(子侄辈)”、事件“咏雪”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阅读探究 1、文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你对此有何感受? 和谐、融洽、轻松、欢乐,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气氛。从“大笑乐”“欣然”“讲论诗文”。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二十五课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 与友期》 二十五课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掌握“ 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 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 .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 1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 .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 .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德育目标《世说新语》作为 “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 1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 .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 入门不顾” ,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 1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 “ 入门不顾” 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

合,提高教学效率。3 .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阅读材料、音频文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56 )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设计(一)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

《世说新语》复习资料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 《咏雪》原文和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大了】,公欣然曰【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兄女曰【他哥哥的女儿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即公大兄无奕女【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重点词语把握 (1)内集:家庭聚会。集:集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一会儿,不久(4)欣然:高兴的样子 (5)雪骤:雪下得大了。骤:急速(6)何:什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拟,相比(8)未若:比不上(9)因风起:凭借风吹起。因,凭借。 2、重点内容理解 (1)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3)《咏雪》一文(“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4)把雪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6)《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期日中【约好正午 时碰头】,过中不至【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舍去【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 了】。去后乃至【太丘离开后,那人才来】。元方时年七岁【陈元方那年七岁】, 门外戏【正在门外玩】。客问元方【那人便问元方】:“尊君在不?【你爸爸在 家吗】”答曰【元方答道】:“待君久不至【等你好久都不来】,已去【已经离 开了】。”友人便怒曰【那人便生气地说】:“非人哉【不是人啊】!与人期行 【跟别人约好同行】,相委而去【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曰【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一、文学常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旨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三、理解文章内容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有什么作用?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中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的更好? 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身份这种写法? 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 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资料

精品文档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9无奕女:指谢 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10(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11(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 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 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咏雪 教案

为《世说新语》咏雪教案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雪。 师:结合谜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检查字音的朗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专项复习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重点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

【K12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

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两则》译文

《世说新语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不久,一会儿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才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

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顾:回头看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子侄辈的人。(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紧,急。(6)欣然:高兴的样子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9)即:是。(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着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儿女:古代指子侄辈的人。今指儿子和女儿。 四、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5)公大笑乐。——太傅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公大笑乐①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

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1、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4、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世说新语两则

谢道韫 来自于唐释法琳《辨证论》卷七注引《晋录》云:“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丧二男,痛甚,六年不开帏幕。[2]《晋书》说谢道韫字道韫,《晋录》说她名韬元,《谢珫墓志》又说她字令姜。[3]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5] 才情 谢道韫的才智不仅表现在诗文方面,也反映在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6] 婚后生活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晚景凄凉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3][6] 2文学成就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9]。《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10],《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3家庭成员 谢道韫出生于陈郡谢氏家族,其家在谢玄时代已经成为江左高门,号称“诗酒风流”。谢道韫生父为安西将军谢奕,母亲阮容,乃阮籍、阮咸族人。有弟弟谢寄奴、谢探远、谢渊、谢攸、谢靖、谢豁、谢康、

《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

《世说新语》两则 秦海占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 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小小年 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几篇文章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学法;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七年级上册_《世说新语》复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复习题 (一) 第一部分: 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辄()携()拯()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第二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谢太傅()(2)雪骤()(3)柳絮()(4)无奕() (5)谢道韫()(6)尊君在不() 2.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君与家君期日中 (6)相委而去 (7)元方时年七岁 (8)下车引之 (9)元方入门不顾 3. 填空。 (1)《世说新语》是朝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这是一部。(2)请你默写出文中咏雪的句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白雪纷纷好比。 4.《咏雪》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复习题目

《世说新语》两则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一、咏雪1、重点字词解释 (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急,紧。(6)欣然:高兴地。(7)差:大致,差不多。(8)拟: 相比(9)未若:比不上。(10)因:凭借。 2、课文翻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重点内容 (1)文章开头第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热闹的家庭气氛。 (3)文章结尾交待谢道韫身份的作用是:暗示作者赏识她的才气。 (4)本文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柳絮咏雪的才能。 (5) A《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B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C你还知道有哪些咏雪的名句? A、“撒盐空中”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时的情形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或“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因为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B、a大雪像一片片洁白的羽毛,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地上。b美丽的雪花像一朵朵洁白的蒲公英,,满天飞舞。 c美妙的雪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C、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二、陈太丘与友期1、重点字词解释 (1)期行:相约同行。(2)期:约定。(3)至:到。(4)去:离开。(5)乃:才。(6)戏:玩耍。(7)不:通“否”。 (8)委:丢下,舍弃。(9)引:拉。(10)顾:回头看。(11)君: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12)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为“我的父亲”。(1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可译为“您的父亲”。 2、课文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重点内容 (1)陈元方两次回答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第一次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第二次不卑不亢、据理反驳。 (2) 陈元方认为友人的“不对”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用原文回答?两个方面: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B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自己概括: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 友人“下车引之”的原因是什么?友人听了元方的话感到惭愧。 (4) 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不失礼:因为元方年仅七岁,他个性率真,还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并且友人犯错在先,对小孩不应求全责备。(或失礼:友人知错就改,元方应原谅他,但元方却置之不理,对长辈不敬。)(5)这则小故事一共写了哪几个人,任选其中你喜欢的一个,写出他的性格特征。A陈太丘:正直守信。B友人:无信、无礼、无义,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C陈元方:聪明机智、落落大方、明白事理、个性率真。(6) 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8) 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