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_警察与赞美诗_看_欧_亨利风格_

从_警察与赞美诗_看_欧_亨利风格_

第24卷第11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l 124No 111 2008年11月 Journal of J ilin Teachers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 ogy Nov 12008

收稿日期:2008-09-10

作者简介:赵文博(1980-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助教,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语篇分析研究。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风格”

赵文博

1,2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吉林长春130052;

2.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对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欧?亨利

小说的主题和创作特点。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他对于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熟练驾驭,而在于他洞悉社会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美国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真实性才是欧?亨利小说的灵魂。[关键词]苏比;小人物;真实性;欧?亨利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42(2008)11-0039-02

Ana lyz i n g O.Henry πsW r iti n g Style i n "The Cop and the An them "

ZHAO W en -bo

(D epart m ent of Foreign L anguage,J 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 ilin 130052,

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 anguage and Education,J ilin U niveristy,Changchun J ilin 130012,China )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 m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O.Henry πs short st ories fr om the recent researches of "The Cop and the Anthe m ".The success of O.Henry πs short st o 2ries is not because of his creative means and writing skills,but because of his great insight of the e moti ons of s ocial disadvantaged gr oup and his real and p r ofound portrait of the uni m portant matter pers on πs life and destiny in American s ociety .Reality is the s oul of O.Henry’s short st o 2ries .

Key words:Subees;uni m portant matter pers on;Reality;O.Henry πs writing style

文坛巨匠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奠基者,同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共创造出273篇短篇小说,许多篇章为世人所传颂。笔峰犀利、语言幽默、构思巧妙、人物形象逼真是欧?亨利作品的重要特色。尤其是《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通篇仅有三个场景,但通过作者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充分表现出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欧?亨利氏风格”。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富人和穷人的分别,任何

一种法律制度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不是美国特有的问题。诚然,主人公苏比最后在教堂外忏悔的时候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他猛然回想起他曾掉入的深渊,堕落的日子,卑劣的欲望,破灭了的希望,损伤了的才智和支持他生存下去的卑下的动机,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痛苦。”但如果站在苏比的立场,通过他的切身遭遇,又怎么能看出美国社会和法律制度的公平———凭什么耶鲁大学的学生当街胡闹就没问题,而流浪汉这样做就是扰乱治安?为什么看起来很绅士的人偷了伞就没事,而流浪汉如果偷了伞就要进监狱?为什么当一个流浪汉本来已经洗心革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1月

打算重新做人,却仅仅因为是个流浪汉,就被关进监狱?传统见解的问题不在于结论是完全错误的,而在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用一个更加全面的观点统摄和分析文章,由此导致结论过于片面。

如果说长篇小说是长卷水墨画,中篇小说是工笔画,那么短篇小说就类似于漫画———不求大而全,只通过区区几笔的勾勒,突出主要特征足矣。老百姓对什么题材最感兴趣?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唐诗宋词,主要是身边的人和事,小人物的际遇才是最容易引起他们共鸣的。这就要求内容表达不能那么繁琐花哨,重要的是情节铺设要有吸引力,行文语言要直白通俗,甚至刻意加一些俚语,要老百姓看得懂、愿意看。欧?亨利的作品完全符合以上标准,小说的主角基本都是无权无势、拼命奋斗的弱势群体,他从各个侧面描写这个群体的酸甜苦辣。他非常注意情节曲折性的设计,跌宕起伏才能吸引群众的眼球。欧?亨利式的幽默不是贵族气质的幽默,而是充满了老百姓口头语和群众思维的幽默。当然,作为艺术创作,欧?亨利的作品肯定不可能完全照搬现实生活,但相比于动辄创作数年的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接近真实的生活,只是在用小说的方式讲述某个生活的片断,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夸张、比较戏剧性,但绝对可以轻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的映射。可见,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出色,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巧妙的构思,恰恰相反,来源于他塑造人物的真实性。

如果用这个观点看待苏比这个流浪汉形象,对这篇小说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苏比只是一个曾经有理想有抱负,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打入社会底层而自暴自弃的流浪汉。他耍小聪明想要进监狱,过几个月不愁温饱,不忍饥挨饿的生活,哪怕这会出卖自己的尊严。不幸的是,就是想进监狱这么一个为常人所不耻的事也无法如愿。当他偶然站在教堂门口的时候,宗教激发出了他隐埋在心灵深处的道德感和耻辱感,忽然打算重新做好人。可惜,因为他不被社会认可的身份(流浪汉),作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还是被关进了监狱。苏比胜利了,他终于可以三个月衣食无忧;苏比失败了,他改变自己命运的意愿被外力阉割了,他只能继续放弃自己的尊严,到处揩油,作一个流氓无产者。虽然欧?亨利为苏比设计的六次进监狱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的情节设计明显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过毫无疑问,欧?亨利把小人物在社会中被遗弃、被藐视的事实描写得淋漓尽致。苏比是一个人,却无法进入主流社会的视线,哪怕通过犯罪这种反社会的方式。他被社会抛弃了,他是一个边缘人。小人物就是这样: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势力,来自外省或社会底层,努力追求个人在社会中的财富和地位。什么才能拯救小人物?当社会制度同他们作对的时候,只有宗教才是他们最后的家———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不平等、没有仇恨,甚至还能给小人物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欧?亨利之所以要用诙谐幽默的笔调书写笔下的人物,是因为小人物不是大人物,不能天天思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大事,不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悲悯情怀,只能在忙忙碌碌,极端现实的生活中自己寻找一些快乐。

欧?亨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通过真实地描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为我们展示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欧?亨利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在于作品的每个情节,我们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欧?亨利只关注一个问题:我是否表现出了小人物在社会中生存的状况?而这,才是他的作品长久不衰的根源。看了他的作品,我们就知道那个年代的美国平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憧憬什么,恐惧什么。这种真实性的结果,就是深刻。因为欧?亨利较之别人有着更为强烈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他愈发懂得用小说这种方式控诉现实的力量,愈发让更多的人在小说中看到社会真实的一面。没有真实性,就没有小说的成就。当我们分析欧?亨利小说的时候,不应该空发议论,必须从真实性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构思,才能真正读懂作品。

参考文献:

[1]欧?亨利著,衣 尘译.欧?亨利中短篇小说集[M].武

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2]马 军.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5,(29).

[3]龚乙珊.欧?亨利小说语言艺术形式探寻[J].文学语言

学研究,2007,(8).

[4]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5]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责任编辑 丁 英]

?

4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