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本色课堂小结

本色课堂小结

本色课堂小结
本色课堂小结

本色课堂阶段性小结

(2015年9月)

2008年秋,凤翔实验学校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停课调研,我们发现许多课堂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效率低下。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太多,而老师喋喋不休的,有些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有些学生其实不讲也能掌握,有些是老师讲了学生仍然难以掌握,可是一些老师却还在滔滔不绝的讲,以致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新生凤翔要腾飞必须迅速找出对策,给课堂注入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2009年,我们提出了“20+20课堂教学模式”。所谓“20+20”,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精讲,少讲,留出至少一半的时间(20分钟)指导学生练习。我们要求老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备课上去,不仅备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而且备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属

于重点、难点、考点的尽量少讲

....,讲了学生还

....,不讲学生也能掌握的坚决不讲

是无法掌握的坚决不讲

....,要求老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从“讲”转移到“导”上来,“逼”着老师们遵循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理念,大胆的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还给学生,努力减负增效。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实践,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一些改观,但是我们也发现,“20+20”的概念太过粗浅,在实施中还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于是,在2010年5月,许校长、孙海青主任专程赴深圳取经,回校后,提出了建设“本色课堂”的设想并在原八(3)班开始了尝试,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决定把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形变为马蹄形。2010年9月一开学,我们在六至九年级各个级部选择了少量班级正式启动了“本色课堂”第一轮的实践与研究。半个学期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为了深入推进“本色课堂”的实验,期中考试前,校长室组织课程部反复研讨,决定增加实验班级,并制定了“第二轮本色课堂推进方案”。2010年11月30日下午,凤翔实验学校全体校级领导和实验班40多位任课老师齐聚一堂,举行第二轮“本色课堂”实践与研究启动仪式。在这次启动仪式上,孙主任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新一轮实验的步骤作了具体的布置。会上还播放了深圳文汇中学自然分材教学的录像。文汇中学成功的经验,给了实验老师很多的启迪和极大的信心。最后,许校长针对前一轮实验中出现的困惑,激情洋溢的作了“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讲话。许校长在讲话中强调:教改不无险阻,只要不为失败找借口,心怀豁达,乐观向前,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凤翔人就是要通过探索、实践、奋进,苦苦追寻出一条轻负高效的凤翔教学之路来。

2011年10月,在借鉴名校教改经验和总结我校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在七、八、九年级整体推进“本色课堂”。并对各个年级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七年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把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作为主要目标,把学生多年来形成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应试教育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素质教育引领下的主动学习。八年级强调“夯实基础,培养习惯”,防止学生出现大面积的两级分化,防止偏科学生个别薄弱学科的继续恶化;九年级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培优扶差”的要求,在要求保住尖子生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中等生的综合实力,狠抓边缘生的辅导。

七年级各班级均采用更适合学生小组学习的马蹄形座位,八、九年级因各班学生人数偏多,可以继续保留秧田型座位。对马蹄型座位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由6—7名学生组成的

学习小组,分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小组一般由二名学优生、二至三名学中等生、一至二名学困生组成,每组设文科、理科小组长。小组内实行“捆绑式”评价,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并纳入班级常规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体系。

根据学科特点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考试性学科注重目标引领,导学导思,强化反馈;考查性学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大胆培养学生动眼(自主阅读)、动口(说话演讲)、动手(实验操作)、动脑(积极思维)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本色课堂”的推进中,由于传统观念、教学惯习的影响,我们不断的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误解与阻力,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我们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级部、学科召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推进会,许校长带头,深入每一个班级、每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听课,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研讨课、观摩课。现在,许多老师的困惑已经初步解除,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基本成型,生命化课堂的愿景正初露曙光。当然,我们清醒的看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前行的阻力还很大,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有待化解,特别是许多老师的专业素养亟需提高,但是,前行的脚步既然已经迈开,我们就一定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本色课堂经验提炼

价值观:返璞归真、扎实有效

核心要点:目标引领,导学导思,强化反馈

课堂基本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流程:

4个着力点:1、由完成教学目标转变为“落实学习目标”

2、由“重讲授”(师本)转变为“重训练”(生本)

3、由“被动接受”走向为“主动乐学”

4、由“个体学习”走向为“合作学习”

5个步骤:

自主学习、小组互学、组织交流、教师点拨、释疑解难、反馈落实课堂教学评价:

质性标志:

3个结合:学与思,讲与练,知与行

3个有无:有无互动,有无讨论、有无汇报交流

4种讲练: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将、再讲再练

4个当堂: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分层次)、当堂纠偏,当堂巩固4个问题:问题导入、问题转换、问题解决、问题延伸

量化指标:

1、当堂训练15分钟,讲解20分钟

1/3学生课堂正式表达过观点或展示过才能

集中讲解不超过6分钟,即时训练方式不少于2种

2、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关注学习兴趣、关注人格成长

用激情打造语文课堂的魅力

用激情打造语文课堂的魅力 【摘要】语文蕴含着太多太多人类的情和意,承载着很厚很厚的民族文化,所以语文老师非用自己血肉之躯迸射的一股激情演绎语文课堂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与语文这门厚重的学科相谐和。语文课是用生命在歌唱,以人的灵与肉在舞蹈! 【关键词】语文课堂魅力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并非是没有感觉的工具。翻开用汉字写成的一页页书,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步入画廊。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爱自己的民族就应对母语倾心热爱。”正因为语文蕴含着太多太多人类的情和意,承载着很厚很厚的民族文化,所以语文老师非用自己血肉之躯迸射的一股激情演绎语文课堂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与语文这门厚重的学科相谐和。语文课是用生命在歌唱,以人的灵与肉在舞蹈! 所心我要说: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是唤醒、释放与引导学生激情的主阵地;是实现语文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让学生得到知的丰富,美的陶冶、情的升华的需要。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注定是苍白乏力的,是无力在学生的心灵留下印迹的。 刚才我所说的激情,不是那种与理性相对的群情亢奋式的本能冲动;不是表现形式上喧闹的表演和煽情的对话;也不是慷慨激昂的振臂一呼。 激情是一种思维、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的投入。一种自文本开始,由全身心与文本“共鸣”引发的生活和心灵的对话,一种自师生心灵深处生发的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一种洋溢在课堂内外无处不在的语文的生命活力。它像喷薄而出的岩浆,又像汩汩淌出的清泉,它是师生内心生长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学生对语文如醉如痴。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魅力四射。 怎样创设富有激情的有效语文课堂呢? 1.激情源自文本 语文教材中许多典范的文本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游目骋怀。《观沧海》的壮美与豪放,《武陵春》的凄婉与伤情,《雷电颂》的悲壮与激昂,《我爱这土地》的忠贞与赤诚,《老王》所彰显的人性的光辉、《背影》所表露的父子深情,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浸透着作者情与感的结晶,灵与肉的凝聚,神与思的升华。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教学的智慧去挖掘,去表现,不以自己的激情去引发,去点燃,就难以把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波峰引入另一个知识的波峰,就难以让学生达到心灵境界的一个又一个升华;语文教师如果不让自己在走入文本时先被感动,先有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就难以在课堂上出言真切,难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难以让文本成为学生认识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作文课怎么上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小学作文课怎么上我的理想课堂实录【篇一:习作课《我的理想》教学设计】 习作课《我的理想》教学设计 开场白: 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少年在他15岁的时候写下了他《一生的志愿》,他“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 朗玛峰;驾驭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 过的道路;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 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 的宏伟志愿。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44年后,他终 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 戈达德。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他的回答是:“梦想”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力量。今天这节习作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的理想”(板书课题:我的理想)。(1分半钟) 二、诉说理想,探究原因 1.你的理想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指名交流、4人左右)(板书:是什么、为什么) (有没有跟他的理想相同的?请你也来说一说。)(5分钟) 2.老师小结: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本书;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都能激发我们树立远大的 理想。 三、实现理想,努力攀登 但是,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遥远的路途中,也许会遇 到险峻的高山、汹涌的江河、无情的风雨。面对这一切,你将如何 解决呢?请在小组内交流,等下全班汇报。(板书:怎样实现) 1)在小组内交流。(1分钟) 2)请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来汇报(4个小组)。(2分钟) 3)小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已经感 觉到理想的种子已经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了,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让它开花结果。 四、各抒己见,分享提纲

构建理想课堂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读后感 张烨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使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我们云盘小学是一个教学设施比较薄弱、面积比较小的学校,像我们这种市区学校,择校情况比较突出,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实际上我们也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 读了《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张玉彬老师从教研员的角度不仅为我们诠释了什么事理想的课堂,还带给了我们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需求。 我的感悟:1、课堂是体现教师自我价值,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要想超越自我,必须首先从课堂开始。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必须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进一步营造氛围,激发自己的内动力,把关注点、研究点、立足点放到课堂上,从情感上实践理想课堂,让追求理想课堂成为自己的发展目标。2、构建理想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关键是教师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我们教师在实现理想课堂的目标中要重实践,重反思。3、“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40分钟一节课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

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6篇

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6篇 篇一: 2月21日,我镇召开了全镇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武同楼校长作了工作报告,汪助理作了重要讲话,同时对先进单位、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气氛热烈、融洽。本次会议对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客观真实,也为本年度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本人感受很多,尤其是汪助理的讲话风趣幽默、意味深长,让大家受益匪浅!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先做人。 老师的学识固然是重要的,因为这是教好书的必备基础,然而我们肩负的不只是教书,教学生怎样做人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孔老夫子这样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师者,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事实也的确如此,地上有张纸,教师弯弯腰将它捡起,虽然没有语言,但这比一味的说教更有效果;大扫除了,教师挽起袖子,和学生们一起劳动,虽然没人监督了,但窗子和地面可能会更干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向师性很强的小学生,我们更不能忽视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身正气感染学生,成为他们由衷敬佩的好老师。看看自己,虽然想的很明白,但是有时还是有些不拘小节,亦是惭愧! 二、融入集体,加强团结,发挥团体的作用。 很多时候,一个团队能给予一个人的帮助,更多的在于精神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体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倡导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延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能给每一位成员一份良好的感觉。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中感受积极的氛围,让自己在团队中工作得更顺利,更美好! 三、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增光添彩!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必然是要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的,忠诚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毫无疑问,一所学校更倾向于选择忠诚的职工,哪怕其能力在某些

简约语文教学还原语文本色——张东方

简约语文教学还原语文本色 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东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围绕一本语文书转圈子,高耗低效。老师们绞尽脑汁试图通过一篇篇课文的精雕细刻让学生触类旁通,费时费劲费力,却使学生觉得语文深不可测。“简简单单教语文”成为很多老师“彷徨”后的“呐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松山区在全区展开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校作为实验试点于2013年3月率先开展了实验研究,我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实验教师。 “主题学习”以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凭借,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多年以来,一个学期学一本书还觉得手忙脚乱,常常临近期末考试才匆匆结课,面对开展主题学习后突然增加的好几本书,我也曾经迷惘过,感觉这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语文教材与主题丛书的关系也曾让我左右为难。半年多的时间,我从最初的迷茫到不断摸索前进,使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我要把这个课题开展下去的决心。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些认识。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最重要的一个实验要求就是“课外阅读课内化”,要在课内完成教材和几本主题丛书的阅读,保证孩子的课内阅读量。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语文课的教学模式、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尝试采用整体预习——精读指导——略读整合——拓展阅读这样的程序进行单元整体推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实现提速,教学必须由繁琐走向简单。不搞繁琐的课文分析,不盲目追随“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完成课堂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是“主题学习”实验在“教”这一方面的特点。简单并不代表“没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狠抓落实,体现在引导、点拨上,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充分发挥其“例子”功能,不追求课文学习面面俱到。如果课文音韵和谐、语调铿锵,则应该加大朗读训练;如果课文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就在谋篇布局上下点功夫;如果课文辞藻华丽、语言精美,当引领学生对遣词造句进行一番研究……讲得多,教得多,不代表学生学到的多;教师讲得少了,占用的时间少了,只要引导有方,学生的学习更有保证。几个月的实验后,我惊喜的发现原来3、4课时都完不成的一篇课文不到一节多课就能学完,学生该掌握的都能掌握,甚至还能有半节课时间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因为不总是针对一篇文章揉碎了讲,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更高了。例如,在学习完《巨人的花园》后进行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的学习,让学生快速回顾《巨人的花园》的学法,运用学法自主阅读,然后小组交流展示,其后教师点评。同样的,在精品阅读完《去年的树》之后带入《小木偶的故事》的略读。正如老一辈教育家霍懋征所实践的: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办法进行教学,不仅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读得多,扩大了眼界,掌握知识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牢固,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了。

班会课教案《我的理想》[1]

《我的理想》队会教案 陈梅 教育目的: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班会过程: 一、第一版块——什么是理想 1、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理想是什么呢? (生发言) 2、理想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生发言) 3、出示有关理想的名言。 (1)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2)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3)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4)罗勃朗宁曾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5)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6)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就是——理想。 二、第二版块——风雨历程 1、同学们的远大理想是什么呢? (学生轮流上讲坛发言,畅谈理想,明确自己人生目标) 2、老师小结:理想不分好坏,也没有等级之分。只要是为了祖国的振兴,

为人民造福,为了社会的进步,那就是个伟大的理想!不管我们将来干什么,我们一定都是社会的需要,祖国的需要。 三、第三版块未来宣言 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懈努力!那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准备怎样做? (引导学生从理想回到现实,从眼前的、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以实现人生理想。) 四、总结与鼓励 理想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这要求我们好好把握今天,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理想的实现前提是把握人生。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心与毅力。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希望同学们就像飞燕兰一样,不惧风雨,勇攀知识的高峰!为实现理想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魅力课堂”中语文课魅力之思考

关于“魅力课堂”中语文课魅力之思考 有魅力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有魅力的语文课也一定是 让学生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底、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个人品质,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的魅力天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的“魅力课堂”又如何打造呢? 一、利用教材本身魅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选用教材,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去钻研教材: 1、钻研教材内容的自然美与社会美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伟大品格,崇高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激发读者的美感和兴趣,如教材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题发挥,他要通过游山阐明一个哲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苏轼的《石钟山记》,用一具体而生动的事实说明“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对的,他们的见解和认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美好思想的结晶,因而是美的,优美的事物和思想感情加以挖掘阐释,学生自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2、钻研教材内容的艺术美 作者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时,采用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塑造艺术形象,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者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所以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这类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很多,如孙犁的《荷花淀》,写的是伟大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中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作者简直把那几个青年妇女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心理写活了,真是情态毕现,细致入微,作品充满诗情画意,象一首散文诗,既写了战争残酷和紧张,也写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他们的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思念、上进和欢笑。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等都给人展现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美好境界,让学生仔细领略,定能趣味无穷。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出现了一些差错,教师没有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是能合理利用这些差错,使教学又平添了一些美丽。 挖掘错误,寻找教学真正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教师的最好做法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使学生用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想问题,其次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千克与克”后,尽管已经用了足够的教具和学具,但还是有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概念不够掌握。瞧,一位学生这样回答:一个西瓜重4000千克,一只大白鹅重5克。教师请其他学生纠正,并把理由讲给他听。听,这些学生讲得多好:学生1:我的体重是32千克,一个西瓜肯定不会比我的体重还要多,所以一个西瓜的重量是4千克。学生2: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一只大白鹅难道只有5个2分硬币重吗?一只大白鹅重5千克还差不多。教师问:“那么这个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学生3:因为他不知道1克有一个2分币那么重,而1千克有两包盐重。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通过掂实物感知。这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关键时他没有真正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问题找到了,错误自然少了。从这个教学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也是调整教学起点的前提。 将错就错,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学过程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显得呆板。如果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遇到挫折,出现争议,那么就会激起思维的火花,就会激起学生继续思考的欲望。而且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教师才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真实性。 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一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修2.5千米,8天后,乙队调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1.5千米,甲队一共要修多少天才修完?https://www.sodocs.net/doc/b317078976.html,/jiaoshi/学生解题时列出了这些错误算式:(1)45÷2.5 (2)(45-2.5)÷1.5 (3)(45-2.5×8)÷1.5 教师让学生讲完正确的算法后,没有丢弃这些错误资源,而是问:如果要使这些算式正确,应该怎样改变这道题?这下子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连刚才那几个做错题的学生也有了兴趣,大家都动脑思考起来。 看第(1)个算式,题目可改为: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修2.5千米,一共要修多少天才修完? 看第(2)个算式,题目可改为: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修2.5千米,1天后,乙队调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1.5千米,甲队一共要修多少天才修完? 看第(3)个算式,题目可改为: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两队合修每天修2.5千米,8天后,乙队调出,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1.5千米,甲队还要修多少天才修完? 这样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追求“简约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追求“简约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为我们的科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热热闹闹的科学课堂背后,我们也经常听到来自一线老师真实的心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太难了”、“科学实验课的课堂太难调控了”、“科学课越教越难教了!”……不可否认,在科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课例,我们许多老师也曾上过比较成功的课例,这些都是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典范。 公开课、评优课你请专家指点,你准备十天二十天,你花费一点本钱,准备器材与道具,这些都是可行的,但是我们平时的家常课都能够这样做到吗?我们都深知上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节课如此“投入”。学生的科学知识的获取,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靠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来实现的。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我们更呼唤简约高效的科学课堂。 一、简约高效的教学设计 科学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换

言之,就是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重组,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简约重组教学环节 要走向简约的课堂,就要大胆地缩减或者重组课堂教学的环节,整合细小的环节。因为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活动的一放一收组织工作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设置活动过多,相当大的时间就浪费在组织上,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各环节。将几个学生探究活动进行整合,如果可能的话,教材可以适当重组安排一到二个大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达到高效。 2. 简约集中探究主题 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切口小,研究深,体现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科学探究有很多的环节,在一堂课中我们不可能将探究的所有内容训练,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点,将它做深做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探究过程,简约集中探究主题是为了更有效地探究。

思政课课堂我的理想作业

我的理想 理想都埋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他就像许愿池一样,给予我们力量与希望,理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的驱壳,在自己的世界里徘徊,没有目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什么都没有留下,也不知道未来要想哪里去。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话“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换句话说,失去了这指路明灯的作用,我们就会迷失在自己无边的黑暗之中,失去生活的对希望的向往与勇气。 虽然,理想是那么的让人向往,富有希望,带有一丝丝神圣,但是,也非一尘不变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理想,这是思想慢慢成熟的一个过程。我听过这样一句话,理想和人生是并行的。人生在前进,理想也在变化,从而来配合人生的脚步。 毫无例外,大多数女孩子小时候的理想都是----当老师。我也一样,虽然现在看来太大众化了,但是,儿时的理想还是值得留念和尊重的,毕竟那影响了我们的那些年。记得小时候,老师们总是站在那高高的讲台上,带着神秘的微笑,转身在黑板上写着字,时不时还有小卡片,上边有汉语拼音,或者算术题,去办公室找老师的时候,总觉得老是很是威严,坐在自己的办公桌边,喝着茶,批改作业,有这自己的工作天地,会打电脑,会各种各样的难题,像神仙一样。等到放假,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把自己用过的本子摆好,像老师的桌子一样,有着一摞一摞的作业本,还找来白纸,做成卡片,对着空气教汉语拼音······那时候,就是希望自己能做个想自己老师一样的老师,那是最大的愿望,就是理想。 而如今,大了,想的多了,不在傻傻的做着扮演的角色,觉得,现在就是该做自己的时候,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要有自己掌握。虽然,白领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职业,但是,若没有过硬的本事,是无法在这股人流中占得一席之地的,他就像我们的升学考试,充满竞争。我希望有着自己工作的一小片天地,让自己为了生活为了自我价值去良性竞争,有人说,朝九晚五的生活过于乏味,那是他们不懂得从乏味中体验快乐,有谁能说,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毫不费力,那都是从乏味竞争中走过来的。当我真的体验到快乐的时候,那也是,我成功的时候,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发奋。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阳光;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也许你也听过那句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为了实现理想,单说是不行的,要紧的是做。”所以,理想不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互相谈谈,而是要做,付出行动。而是,行动就是体验,效仿,而大了,就要真真正正的去做,说句俗话,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坚持不懈。就这么简单,就看能不能坚持,到不到的了以后。我为自己加油。 第页共页

打造魅力的语文课堂

打造魅力的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魅力的课堂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有魅力的课堂则是需要靠教师的学识、才能、职业激情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与鼓励去创造的。 关键词:魅力语文教学兴趣主体合作 所谓魅力,从心理学角度说,是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激励追求的感染力。而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启迪学生的一种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教学吸引力。有魅力的课堂,是教学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想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保证。有魅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课堂实效性,而且能够体现课堂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 一、学海无涯兴趣为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了变化,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下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使学生们成为自己学习的真正主人。而学生们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学习兴趣在激励学生们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营造乐学的环境 每个人做事时都是受一定环境影响的,学习更是如此。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有着一定的情感孕育其中的,而情感教学需要一定的氛围、情境作为依托。这就是我们现在语文教学提倡的情境教学,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创造一种有益于学习语文的情境非常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来说为学生营造乐学的环境就要充分的把握好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要求来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这样才会使学生们喜欢听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注意教师的亲和力,尽可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要做真正护花的园丁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从教育本身来看,它是教师的教育学生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十年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思想得到更新与解放,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变革创新。无数智慧又勤奋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理性反思,主动探索,大胆实践,执著于自己心中的理想教学,或是民主平等地对话,或是一石激浪地点拨,或是曲径通幽地引领,或是慧心独具地生成,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魅力,将课堂教学提升到文化艺术的高度,成为了教学名师,学科专家。他们把教学内化成一种尊严,把课堂积累成一种骄傲,激励着更多地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奋力前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教育就是要面对生命的发展,除了要像农业一样要关注生命,细心耕耘,呵护有加外,还要注意生态发展。教学亦如此。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和对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的涉猎,笔者认为,理想的教学应该是生态化的,应该有天的辽阔、风的和畅、山的巍峨、水的灵动、云的变幻和地的厚实,理想的教学就如同把人领入优美的大自然,让人思想得到启迪,性灵获得陶冶,见闻实现增长,置身其中,快乐无穷。 理想的教学要有天的辽阔。叶澜教授在对有效教学进行阐述时曾指出,激活思维是激活课堂的本质要求。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之一不是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能力,即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想的教学应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唤起学生内心对成长和发展的渴望,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潜能变成其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我力量。由一

朵花到一座花园,由一棵树到一片森林,由一滴水到一条溪流。教师不能只为了教而教,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将学生圈在传授知识的桎梏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展相联系,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走,去跑,去飞。理想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给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测量天的辽阔。 理想的教学要有风的和畅。教学是一种交往,这种交往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的相处。教学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单方面的,不是指令性的,需要教师尊重,倾听。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有独立的人格,对话意味着对话的双方都有诉说的权力。所以,理想的教学师生关系一定是互动的,民主的,平等的;课堂氛围一定是和谐的、开放的,愉悦的,就像春风拂面,惠风和畅。在教学中,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真诚的情感关系,教师高度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学者李瑾瑜认为: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既作为人,又作为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地、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平等、真诚、民主、开放是交往与对话的条件,也是交往与对话的一个目标,高高在上的老师,怎能听到学生真情的呼唤?凛冽的寒风下,谁会敞开自

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课堂的三重境界

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课堂的三重境界 深度学习是针对只需要机械记忆的简单学习提出的,它是指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需要通过思维、情感、社交等全方位投入,并以热爱学习为终极目标的学习。深度学习最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强调学习者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与成功感,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笔者在长期的科学教学实践中,领悟到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实现了三重境界的科学课堂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第一重境界:有意义 有意义,是说科学学习的价值应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雅思贝尔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爱因斯坦曾经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如果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科学学习就有了价值。科学教师就成了这样的设计师,把课堂变成提供这种经历的活动中心,变成内容丰富的环境。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上,孩子们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对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行探求,以达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1.探究情境真实化 “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学校,学生与生活中很多现实问题隔离,缺乏见识实

际问题的机遇,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发现学习并不外在于他,而是与他的生活与成长息息相关,那学生就会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从而有助于调动学习潜能和本性,形成灵活的知识结构,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2.探究材料结构化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关键。材料的选择要注意科学性,搭配要精当,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才会好。材料的选择要注意结构性,即提供的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那些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安全性强的、并适合儿童自行探究的有结构的材料。有结构材料,便于学生操作,会对探究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积极探究、充分想象。 3.实际运用经常化 学习愿望是一切技能和知识的开始,求知的愿望必须源自学习者的内心。有用性是人实践活动中要追求的目的之一,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对学生来说只有那些有价值、有效果、有益处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才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学

我的理想课堂

我的理想课堂 【摘要】:理想课堂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思考。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二是课堂的亲和度;三是课堂的自由度;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想课堂 远到孔孟,近到杜威,再到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新教育,教育界对理想课堂(或理想教学)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代背景变迁、地域文化不同、学生基础高低、学科文理之别、教师专长各异……如此众多的可变因素,使得每一节课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课堂理解与教学选择。为理想课堂寻找一个标准答案,也许注定了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一出戏是否理想,应该是观众说了算;一首歌是否理想,应该是听众说了算;一道菜是否理想,应该是食客说了算。一堂课是否理想,不应仅听教育专家或教师本人的一厢情愿,我们应更多地关注最有评价权的听众——学生的感受。 一、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中国有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这个典故,都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应努力营造教育环境,教师应努力培养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形成创造性的学生群体。

1、轻松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课堂中,司空见惯的是考试、评分、评等级。轻松的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这样的课堂有助于促进进行批判的探究、好奇心、冒险精神和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而不是分等级的或权威的教学。大量的研究表明,开放式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发展。 2、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深入学生、接触学生,多给他们微笑与鼓励,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相处的,从而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境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掌握。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以趣生疑,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乐学的火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讲《可能性》时,先设新年联欢会的情境,用利用多媒体展示联欢会时会场布置及活动内容。再进行抽签活动,将事先准备好的三张分别写有唱歌、跳舞、讲故事的纸条拿出来,由一名学生抽签,抽签前先表达自己的意愿后抽签,其他学生进行猜测,再揭示结果。说明,根据时间,活动可选择多人参与。进而引导学生用“可能”一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存在。三个

语文课堂的魅力来自哪里

语文课堂的魅力来自哪里 日前,欣赏了赵启光教授的一堂语文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又想到了“创建魅力课堂”问题。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是,语文课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去挖掘语文本身的魅力。 课堂要首先构建知识形象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知识形象魅力起码应该包括知识本身的魅力和语文教师自身魅力两层含义。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样得到美感享受,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向往的。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取准确的知识内容和相对应的语文经验,为他们自主地再探究奠定基础。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教师的文化形象对课堂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诚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博士”,但语文教师的确不能够不“博读”。并且能够在广博的阅读中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点持续革新,理念持续提升。魅力课堂要以激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生准确的学习动机并非入学前就有,而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心理与教材的相关度。有人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二流的教师演绎的则是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内外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这种评价,绝非刻薄。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缺少魅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积极性为明确目标。语文课要求教师技艺精湛,掌握某些像演戏一样的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如语言技术、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上每一种教学表情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调动学生求知的激情,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印入学生的脑海和心灵,激起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渴望和激情。只有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感知的东西才能掌握得深刻而持久,才能成为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 魅力课堂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魅力课堂,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氛围,提倡、鼓励、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学生课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实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如果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能学好他所教的学科。 语文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新的教育形势要求语文教师要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升学习效率,创设魅力课堂,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达到知识与水平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科版四下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电》单 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堂练习 1.连线题。 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2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两个带电气球靠近时会相互吸引的是( C )。 (2)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但是物体不显示带电的原因 是( C )。 A 、静电不是电。 B 、静电很微弱,人类感觉不到。 C 、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3)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二是 要有( B )。 A 、开关 B 、电路 C 、导线

2、点亮小灯泡 活动记录 1.(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用直线连一连各部分的名称。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 (2)猜测电流是怎样移动的,试着用铅笔画一画电流的路径。图略 2.尝试用一段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把连接方法画在表中 (1)装置图(参考第三题)略 (2)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 电流必需从电池的正极流向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从小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向电池的负极,小灯泡才能点亮。 课堂练习 3.下图中小灯泡会发光的,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不会亮的画“×”。 下图中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

3、简单电路 活动记录 1.画出下面实物图的简单电路图,并且用红笔标出电路的路径。 2.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者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干电池组成电路,并画出简单电路图。 并联串联 课堂练习 3、将下列电器元件与它对应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小学数学老师随笔 我的理想课堂

小学数学老师随笔我的理想课堂 上师范时,我就经常到学校里的阅览室看各种教育杂志,在那里我看到了《小学数学教师》,在那里,我看到了潘小明老师的《圆的认识》,同时我也看到了作为名家的风采。参加工作后,我始终坚持看名家的著作,如吴正宪、黄爱华、邱学华,尤其是名家的教学设计、案例,我一定要慢慢品味。 在不断摸索中,我渐渐熟悉了这个行业,在默默耕耘中,我也渐渐有了些收获。在众多名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黄爱华老师。他不但年轻,并且还是一位男老师,就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眼中,男老师成名家的不多,尤其是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当我买到《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这本书时,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在那里,我知道了黄爱华老师在自己的成长道路,所付出的汗水,因此黄爱华老师的课堂,精彩不断。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润泉教授评价他的课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全国尝试教学法理论研究部主任邱学华教授评价他的课趣、实、活;全国引探教学法研究部主任陈永林评价他的课匠心独运,颇有特色。黄老师的一系列成就,让我佩服,同时也鞭策着我找寻自己的教学特色。 于是我给自己的课堂定了三个特点:稳、精、活。 稳。在我的课堂上,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老师

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即使出现了大风大浪,我也可以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化解,用沉稳的教学风格,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