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模块分析

教学模块分析

教学模块分析
教学模块分析

第()模块分析

我的课堂

模块化教学法.doc

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模块化教学相关问题回答 一、何为模块? 所谓模块(Modul) ,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或者说,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 模块内容包括单一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实验课程,或实习,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单元。 二、模块化——教学观念的转变 模块是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 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Input- Orientation )的教学理念的“哪些内容我要讲授” 变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Out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的“哪些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 三、模块化的目标是什么? 促使教育方式公开化和灵活化,满足高校及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灵活性的需求以及实现教学组织更高的透明化及有效性。 四、模块化的优点是什么? 1、灵活的教学安排 模块化的教学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一个高校而言,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并为有限的资源所困扰,因此必须将自身的优势集中起来。教学安排的灵活性还可满足不断强化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的需要,模块化还使得跨专业课程的开设和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开课更为方便。

单元(模块)教学目标

单元(模块教学)目标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题学习概述: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 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对学生已知边、角等三角形要素的情况下,首先学习(SSS),这样对学生学习打下一个基础。而在三角形全等判定中将几个定理都做为公理去学习,这样就可以降低难度,而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3、多联系实际,添加学习动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 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

专题六 必修模块教学――分子与细胞

专题六必修模块教学――分子与细胞 专题的立意:高中生物课程中必修模块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内容,提高必修模块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落实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影响。“分子与细胞”是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第一个模块,是生物课程后续模块的基础,其“开篇”和“基石”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模块教学规律的把握、对模块教学要求的理解及对知识结构的合理分析,将是这个模块教学中许多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解决的问题:本模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及教学难点的分析,把握本模块教学的要点。 第1学时 主题: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 引入:让我们来听听北大附中的老师们的想法吧!这些想法代表了很多教师们的共同想法。“分子与细胞”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第一个模块,也是生物课程后续模块的基础,这个“开篇”和“基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一:解析《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内容和本模块学习的主线 【主要观点一】从三个方面理解选择《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内容。 第一方面:在这个领域里分子与细胞是生物科学的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内容,同时也是近几十年间当今科学发展最迅猛的学科,同时其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以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也有帮助。 第二方面:必修从三个层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第一层面是微观层面,第二层面是从生命延续层面,第三个层面是从个体或宏观层面来认识生物学,这正是我们三个模块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方面:《分子与细胞》作为最基础的内容,会成为后面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首先让学生从微观层面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和规律,是他们学习好高中必修模块生物学课程的良好基础。 【主要观点二】模块学习的主线是细胞。 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上这个模块的主线是细胞,包括五个部分: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内容涵盖和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以及细胞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总结】无论从学科的地位,还是对学生的发展,《分子与细胞》的内容都是学生必需学习的内容。 问题二:解析为什么将《分子与细胞》设定为高中生物的开篇?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主要观点一】“每一个生物学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找寻。” 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进行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们认识到要认识生命的规律和探索生命的本质,应从生命分子和细胞入手。我们关注的角度始终离不开细胞。每一个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中发生的。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从复杂的代谢,到信号分子对生命调控都是在细胞内发生的。本模块就是带领学生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推荐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的安军老师讲授的大纲版《三大物质代谢》一课节选。 【评课】在细胞内所发生的代谢反应。 从安老师虽然讲授的是大纲版三大有机物代谢。以往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没有基于细胞

模块设计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什么是“强内聚,松耦合”? 在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耦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耦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等方式。数据耦合是一种较好的耦合方式。 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联系程度的概念,有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等方式,其中巧合内聚的性能最好。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高内聚,低耦合”主要是阐述的面向对象系统中,各个类需要职责分离的思想。 松耦合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而定,低,意思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要简单,明了,不要有很强的关系,不然,运行起来就会出问题。一个类的运行影响到其他的类。松耦合是合乎要求的:它意味着对象彼此之间更独立的工作.低耦合最小化了修改一个类而导致也要修改其它类的"连锁反应". 高内聚:类内部的方法而言。把程序的功能尽量分散,别在一个类里只写一个或很好的方法,因为那样会给你的调试等带来很多问题。出了错你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高内聚是值得要的,因为它意味着类可以更好地执行一项工作. 强内聚松耦合是软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说的是在程序的各各模块中,尽量让每个模块独立,相关的处理尽量在单个模块中完成,就是俗话说的:该干嘛干吗去!优点:能提降低各模块的之间的联系,减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几率,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升级维护成本,也便于进行单元测试,提高软件质量。 内聚是一个模块内各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耦合:一个软件结构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低耦合”给软件项目带来的优点是:易于变更、易于重用 精品文档

对模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文档

对模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模块化教学法是指以专业工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它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1.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是编写模块化的专业技术教材。对每个模块所需的教材,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以单独的项目为单元来编写教材。 在吃透技能培养目标前提下,把实际操作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某一教学模块。每一专业由若干个大模块组成,每个大模块又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而每个小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或课题组成,从而使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一般每一个模块的开始都要讲授该专业的基础知识,模块结束后都有案例分析,即综合训练。 模块化教材是专业课教材的一次大变革,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解决了知识的系统性与岗前实习培训综合性的矛盾。2.教员讲授协调配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原有的训教模式,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每名教员各自为政,内容重复,课时膨胀。采用模块化教学,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项目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先让学兵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教员起到贯通、点拨作用,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上达到精讲多练,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讲授过滤器故障检查排除时,可以加强动手操作训练,学兵在查找故障过程中,会产生疑问,此时,教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地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本研究提出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采用了“单元整体解读——聚点模块研究——整理回顾提升”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融入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运用,做好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起、承、转、合各模块的聚点探究,对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块教学 一、研究缘起 (一)现状 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就内容而言,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某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的整体把握。 数学教材秉承“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为基础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与生发性内容的联结提供可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自觉的、有意义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然而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不难发现数学教学由于缺乏整体性思考而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处理上,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笔者两年来听课200余节,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特别注重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和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求全”“求出彩”忙赶课的现象不绝,匆匆忙忙总是上不完。对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学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或知识点重复,或前后知识断层、衔接不当,跨度极大。

论高中化学课程不同模块教学探究度的把握

论高中化学课程不同模块教学探究度的把握 摘要: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为例,研究分析高中化学不同模块,探究教学活动。由简单到综合,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使学生探究能力逐渐发展。 关键词:探究度;模块;兴趣 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高中化学新课程进一步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对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不同阶段,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适应高中生不同年级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的特点,整体考虑探究度的把握,安排设计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由简单到综合,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使学生探究能力逐渐发展。下面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探究学习在苏教版教材不同模块中的活动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就模块1而言,其在课程内容上的功能定位,简言之,就是“承前启后”。 所谓“承前”,是指必修模块内容与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对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样,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

会”。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启后”,是指必修化学模块要为选修模块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准备。但是,这种打基础并不意味着选修模块内容的所有基础都由必修模块承担,有的基础性内容可以在选修模块进一步提升,这是由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决定的。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改变了,所以也需要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时候,不要像以前那样过多地关注全面透彻。在必修1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安排在离子反应学习之前,是离子反应学习的铺垫知识,所以在这节内容学习时不适宜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互滴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核心观念的建构,尤其是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深广度,站在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层面上。 对于必修化学1、2模块,应以指导性的实验探究为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老师提出问题逐渐过渡到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猜测与假设,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自己思考并与同学、老师思维交流碰撞,感受到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相对原来的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知识量,必修不要过多延伸,重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因此,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在必修1模块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根据碳酸钠所属物质类别探究它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建立分类观,学会合理假设)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根据物质的类别预测物质可能的化学性质→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预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和方法。 初中学习碳酸钠没有将它作为钠盐或碳酸盐来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则强调从物质的类别及通性的角度来学习物质性质。因此,教学过程中

模块3-1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

2

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的不同,可以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两种对立的指导思想。 所谓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否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单纯地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储存信息的“仓库”,教师主观地决定教学过程,向学生灌注现成的知识结论。 启发式是与注入式相对立的一种指导思想,它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实现系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的结合。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4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不同顺序的教学之我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不同顺序的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高中数学已实施了7年,我对必修模块不同顺序的教学会带来的问题和各自的利弊进行了多次反思,据悉北京海淀区等不少地区对模块的顺序1、2、3、4、5做了一下调整,他们的顺序是按照必修的1、4、5、2、3的顺序进行的,我个人认为按1、4、5、2、3的顺序来教学会带来不少的问题,还是应该按1、2、3、4、5的顺序来教学,理由如下: 一、按1、4、5、2、3的顺序来教学,需要重编教材,难度太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模块的顺序是1、2、3、4、5,按照这个顺序教学,教学内容、知识能力、例题习题是严格同步的,不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改编、补充和调整;如果改变顺序为1、4、5、2、3,则必须对教材进行改编、补充和调整,近乎于重编教材,这个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效果却不得而知;虽说海淀区的教师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全国一流,但毕竟与专家尚有距离,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按照1、4、5、2、3这个顺序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有较高的校本教研的能力,有一定的补充、改编和调整教材的能力,相应需要增加一些教学研究的力度。 二、按1、4、5、2、3的顺序来教学,会导致部分内容难度相对集中,增加学生的负担。必修模块1、2、3、4、5的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难易分散,教学是顺畅的,减少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教师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其逻辑顺序是科学的;若改变顺序为1、4、5、2、3,可能使部分内容难度相对集中,研究问题也难以由浅入深了。1、2、4、5的教学内容历来都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的知识过于集中,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后面的一个学期又略显轻松。1、2、3、4、5的顺序,把必修3作一个缓冲区放在中间,必修3一般需要的课时数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少一些,学生掌握的也比较好一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感觉应该比较轻松一点,这样,换一口气,我们再进入4、5的内容。 另外,按1、4、5、2、3的顺序来教学,必修5中讲解“线性规划”时出现了“斜率”的概念、解三角形中出现了空间图形,而此前的教学中没有这个内容,必须补充。在解析几何知识不充分的情况下讲向量的坐标运算,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等,也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无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探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希望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如何在新课程的必修模块教学中去达到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去突破。 一.解读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标准: 接手高一化学教学的老师,如果去学习新课程标准时,结合课本(如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内容,就容易理解化学必修一包含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三个主题,而化学必修二则包含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三个主题。新编课本仍非常重视中学化学基本内容,如物质的量、摩尔、胶体、元素、核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等概念,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以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还有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及其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这些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物、实验技能的内容,仍然是不能割舍的主角。 明白这些道理,教师在教学时,就可毫不犹豫地选择“知识与技能”作为三维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希望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达到这个希望是需要时间的洗礼的,不是短期内就可满足的。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工作还严格地被高考所检验,高考试题的方向,就是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向;另一方面,全社会对高中教学的要求,还是相对滞后的。所以,教学策略应随高考和社会的潮流而作调整。例如,在教“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内容时,笔者就作过调整。 四年前,首次讲授新课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作为实验区的学校之一,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还不太明了,纵观历年的高考题,觉得“氧化还原反应”所包含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用双线桥和单线桥画电子转移、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关系、预测

浅谈模块化教学模式

浅谈模块化教学模式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轿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街小巷,汽车维修行业也越来越热门,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模块化教学,其以实践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模块化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已经成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有效模式。 标签:模块化教学;教学质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当前,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迅速,对维修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现阶段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问题,比如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不高,达不到现在社会对维修人才的要求。为了改变当前学生的现状和更好地满足汽车维修行业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中职院校需要改进汽修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的优缺点 (一)模块化教学的主要优势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有事可干,解决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2)教师直接参与到学生实践活动中,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3)教师只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没有问题的地方不需要讲解,更具有针对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4)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5)提高了学校实训室设备的使用率。 (二)模块化教学的主要劣势 (1)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配。(2)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需要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3)模块化教学虽然使设备使用率提高,但设备破损相应增加,加大了维修成本。 二、应用模块化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

模块教学法的优势

模块教学法的优势 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一门使学生学会生存、获取健康知识、掌握健身方法、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培养协作和竞争意识、形成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等精神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完美的人格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建立了身、心、社会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结构,横跨了体育、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环境保护、社会、营养、人际关系诸多学科,涉及了操作、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兼容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 有利于每个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更顺利地有效地保证了“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 相似技术之处;跳远和跨栏跑中抬膝动作相似;在所有投掷项目中支撑腿要有力仲展,进行左侧支撑以利于动量传递到器械上去;在所有跳跃项目中,摆动腿都要有力地上摆以增大踏跳腿对地面的作用力;

在跳高和投掷项目中都有相似的助跑节奏,即助跑最后二步的步子要大一些、最后一步则要小一些,以利于重心快速上升,取得较大的垂直速度。因此,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时,根据某些项目动作的相似特点,运用模块教学法,将若干相似技术的教材组成一个教学系列,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模块教学法”是相似技术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块教学法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动项目较多,有些项目技术相近的特点,把几个项目放在一起组成模块式技术教学的方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的模式,一次课中不是安排一种技术教学,而是将基本技术相近的几种技术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把跳高、跳远与三级跳远技术;短跑与接力跑放在同一节课中同时进行教学和练习。根据相似技术的动作结构,进行针对性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跳远踏跳和跳高起跳最后用力时上体都要挺直,存在 2“模块教学法”的优势 2.1适应了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势,符合《体育与健康》课

最新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硅》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名师资料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硅》教学设计和反思 1、设计思想: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理念;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时二氧化硅的学习既能体现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又能体现应用的广泛性和时代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师辅以引导、归纳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自学的,兴趣实验、课题探究等形式,更多地参与教学,使本节教学从准备到实施直至课后延续,都尽最大程度的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材分析: 本课时位于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重点介绍二氧化硅和硅酸。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体来看,本课时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温故初中已学过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选修化学与技

术》中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以及《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学习创造条件。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又都乐于展示自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另外,从教材内容与初中的衔接上看,初中《科学》中已学过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生能知道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并能熟练书写特征化学反应方程式,所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温故而知新。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 学生能说出硅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 B. 知道硅酸钠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A.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B.通过实验,认识变色硅胶. C.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通过对硅胶用途的分析,得出相关性质,最后探究在实验室制得硅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知道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 :硅酸的性质 6、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探究

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7-11-29T10:23:42.32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作者:杨华 [导读]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湖北省远安县教研师训中心444299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改革,完成素质教育赋于我们的重任。 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三年的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研究,初步形成了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过去我们按行政班上课,体育课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没有从学生个人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情绪,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不想上体育课,体育课形同虚设,很多学生成了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体育课模块教学实行走班制教学,真正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发挥了体育教师的特长,使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他们成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练习积极,学习主动。 一、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具体操作过程 1.调查学生。 2013年9月,制定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方法调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想参加的体育项目,并且调查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哪些体育项目的锻炼。将调查的结果统计取前六项,选择的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调查结果反映了男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男同学最想学习的项目依次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女同学最想学习的项目依次是排球、健身操、羽毛球、乒乓球。 2.确定教学内容。 走班制模块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建立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并且也要对照学校的师资、场地、设备器材等情况,选择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又极具发展个性和特长,便于长期开展有利于终身锻炼的项目,最后我们确定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五个模块作为走班制教学的内容。 3.组织走班制模块教学。 (1)安排学生。2014年春开学初,体育组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填写意向表。在限定各班报名参加乒乓球和羽毛球人数的基础上,按照班级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和分部不分年级的原则,把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分成7个教学组(高一年级3个、高二年级4个)。 (2)安排教师。走班制模块教学上课教师有9名,5名体育教师(含1名实习教师),其中邓勇、汪少成、李晓萍、代洋4位教师都不是体育教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生打篮球、踢足球、跳健身操,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所带教学班的学生。 (3)安排课表。体育课按照两节连排、上午3、4节和下午5、6节上课的原则编排课表。编排室内、室外两份课表,室内课按行政班在各班教室上课,室外课按教学班在运动场上分7个教学组模块上课。 (4)安排管理。为规范教学,确保走班制模块教学有序开展,教务处和体育组在开学初制定《校本课程走班教学管理细则》和《学生走班上课请假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办法,平时的上课、集体活动按行政班管理,体育课走班按教学班管理,上课体育课的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上课时间内的班级管理,要求教学班的班主任对上课期间每一个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都要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给行政班班主任。 4.创新学习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获得积极有效的发展而服务。传统的体育考核过分注重运动成绩,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很少考虑到个体差异。实行走班制教学后,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机制。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幅度、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这样的评价机制对那些运动技术水平一般,身体条件不太好,但学习又很刻苦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 二、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效果 在三年的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中,教学秩序井然,学生上课投入,教师认真执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以前的上课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学生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的,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以前的体育课很多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因为枯燥无味深深厌倦,上课基本不动。走班制模块教学开展三年来,绝大多数的女生很喜欢上体育课,人人都在参与,特别是秦荣和李晓萍老师带的健身操的同学们上课十分的用心、投入,有时课间10分钟她们也不休息,还在继续练习。现在分项目、分区域上课,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三五成群在校园里玩耍的现象基本不存在了。 体育课走班制模块教学的实施,把广大学生带进了更广阔的空间,给了学生较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更为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山区县学校的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极探索,主动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大小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使体育课堂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

武术必修模块教学设计.doc

武术必修模块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术的套路演练和攻防格斗技术技能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理,初步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应用健康体质测量的方法,评价自己健康状况。 2、合理运用武术技能的锻炼方法,来发展身体协调、速度、耐力、灵敏、弹跳、 力量等体素质。 提高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功能, 促进身体伸张发育。 3、加强武德教育,以此培养自尊、自信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品质。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高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预防心理障碍;形成合理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部 课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分 时 11.了解模块学习内容,目标和课堂常规 1.录像与多媒体 2.了解武术项目的基础知识(引导课) ; 2.讲解套路运动概念; 1.了解武术主要特征,正确认识武德教育; 1.套路基本功动作(手型、步型、 冲拳、弹腿、蹬腿、马步架打; ) 2 2.学习武术套路的基本功; 2.柔韧、平衡训练; 1.掌握套路基本功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1.套路基本功动作多变性(例如弓 步变马步冲拳等) 3 2.提高身体柔韧、平衡能力性; 2.压腿、提膝动作练习 1.学习武术中礼节:抱拳礼 1.了解学习初级三路长拳技术动作 2.三路长拳(虚步亮拳、并步对拳、 4 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冲拳、 2.正确认识武德修养教育意义与价值; 弓步冲拳); 套 1.掌握初级三路长拳技术动作 1. 三路长拳(弹腿冲拳、大跃步 前穿、弓步击掌、马步架掌) 路 5 2.自强不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 单足跳素质练习( 2 组); 演 练 1. 三路长拳(虚步栽拳、提膝穿 1. 掌握初级三路长拳技术动作 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 6 培养艰苦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2. 2. 组合动作快速练习; 1. 学习初级三路长拳技术动作 1 三路长拳(马步击掌、叉步双摆 掌、弓步击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7 通过其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精神面貌; 2. 2 快速冲拳、速度跑素质( 2×8); 1. 重视武术中最高礼节,达到武术套路演 1. 三路长拳(歇步抡箍拳、仆步 亮掌、弓步劈拳、换跳步弓步 8 练水平 冲拳) 2. 学习初级三路长拳技术动作; 2. 30M 纵跳、手推车素质练习;

模块一教学建议【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培训建议 一、对学员的信息技术技能要求: 已完成并通过〈〈信息技术基础》培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演不'文稿、因特网基础。 二、选用教材: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中央电教馆何克抗主编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配套光盘 三、对培训设备软、硬件要求: 培训基地须有网络教室,培训学员每人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每台计算机配备硬盘、光驱、耳机、麦克风 安装WPS 2005组件(金山文字、金山演示)、OFFICE组件,教E通软件,WINRAR 压缩软件,下载工具软件,视音频播放软件等 四、教材特点: 本教材在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变,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 参与”为编写原则,以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混合学习思想 努力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成人已有经验、学 习中收获与学后应用反思的结合。 2、创新教材编写体系 教材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融会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围绕活动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理论导学,技术导航和提示,使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机地融合到现实应用的活动情境中。 3、立足教师实际需求 以任务驱动(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来设计教学主线,教学内容和学 习活动,并以真实任务为框架和层级分解的小任务来组织各个模块和活动,符合成人的认知 规律。 4、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学员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通过多种实践 性活动(如师生互动、头脑风暴、讨论、案例观摩、调查研究等),使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掌 握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 5、采用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 采用“文本教材+配套光盘+网络培训平台”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能为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提供学习支持,也为今后的全国统一考试提供了培训全过程的基础数据。

课程设置模块化 教学过程一体化

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过程一体化 宋兴东陈翠翠李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含义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机结合。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由我校的模块教研组和校企合作的专家团队共同完成,把所学专业课程猎取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类,组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模块教学体系,从而使模块教学形成了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采用在实训场地讲授理论,边学习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从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和专业课比例关系,合理匹配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模块化。这样对技工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理论知识,有要懂得生产操作技能,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模块教学与一体化教学是同时进行的,即通过模块教学达到一体化教学。从理论上看,

一体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是教学方法,模块式研究的主要是教学内容,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达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模块总体框架搭建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依据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素质的需要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培养目标,划分教学模块。 2、模块内容是专项能力,而不是系统知识。 3、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模拟职业环境取代传统课堂环境。 4、教学评价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而不是期末成绩。 我校推行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与补充,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实施 自2008年起,我校积极应对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将原有的传统教学调整为模块教学,制定优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上作了大胆尝试,实施“课程设置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