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然后探讨了泥石流的危害及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治理措施和预测预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泥石流;危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ebris flow,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bris flows and concrete performanc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 and forecasting method, have stronger practical value and meaning.

Keywords: mudslides;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泥石流是指在山地、沟谷间,因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大量洪水、泥沙及石块等的洪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暴发突然及预见性小等特点。它是山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流失的产物。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发生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原因。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泥石流的成因及分类

我国幅员辽阔,山脉纵横,地质构造复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泥石流不仅分布广泛,形成条件复杂,而且类型多样。

1.1泥石流的成因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以及近些年人类的活动等,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1.1自然因素

泥石流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其暴发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大,流程形

预防洪水和泥石流安全教案

洪水和泥石流的预防与处理 五三李阳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泥石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如何机智预防和自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宣传教育和相应物资准备。 (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做好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熟悉学校和上学路线周边地理情况,了解洪水发生规律和逃生知识,减少洪水危害。 (3)在得到可能发生洪水的预警后,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上课日程,同时发动在校师生做好应急准备: 备足几天用的方便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有条件的学校可扎制木排、竹排等适合漂浮救生工具,以备急需。 准备手机等通讯设备,备足电池,并做好防潮保护处理。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妥善保存。

二、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学校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地实际情况,在洪水到来前采取提前放学和调课等措施减少洪水对学校的危害。洪水到来时,学校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科学、有序逃生。 (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师生,要就近迅速向楼房的高层、附近的山坡高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由于洪水温度低、夹杂一些漂浮物,轻易不要选择游泳逃生或上泥坯房房顶求生。 (3)如洪水继续上涨,暂时躲避的地方将出现险情,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逃生。 (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6)发现高压线铁塔、电线杆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洪水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要首先组织好学校内部的自救、互救,并协助安排救灾人员在校内的抢险救灾和受伤师生的救治、转移、运送工作,做好受灾师生安置及心理疏导,并根据灾情调整教学、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pdf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 险峻的地区, 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 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 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 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 失严重的地区。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二)人为因素 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毁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 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毁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 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 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 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 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 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 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研究结论 治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十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 策。在无法躲避, 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 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汪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设计。 研究心得 尽管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 但人类活动却是可以加速其发生或阻止其形成的。所以,人类应该学会如何进行防范措施,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泥石流防治措施

目录2 2 3 高回填区、高边坡、弃土场泥石流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五垴山风电场工程道路共计。分为:进场道路(改造段4km和新建段 km)、场内道路(场内主线和场内支线),高填方段按设计要求设置挡土墙和排水沟,保证填方段边坡的稳定性,高边坡段按设计要求做好边坡防护和植被恢复工作,弃土场按弃土场设计要求做好弃土场防范工作。 二、编制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技术规范以及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在本方案设计中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2)综合防治原则:紧密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特点,科学评价和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及发展趋势,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

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3)“三同时”原则: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原则,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开工前识别所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形成文件,制订控制措施,对重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制订管理方案。开工前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保证环保工程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强化环保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使环保意识全面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作用。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线以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在其周围植草或植树绿化,创建美好环境。弃渣场所处位置均为山地地形,分析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降雨及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导致弃渣场水土流失; (2)弃渣场弃方堆积不密实而产生水土流失; (3)防护、排水措施不利或毁坏导致弃渣场水土流失; (4)绿化措施不充足,导致表层种植土经雨水或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5)后期人为破坏植被,导致地表裸露,无植被覆盖而产生水土流失。 三、高填方段防治措施 填方放坡严格按设计要求放坡,填方完成后土质边坡及时完成坡面植草防护,在雨季施工来临前完成挡土墙和边沟的施工。 四、高边坡段防治措施 开挖完成后及时完成坡面修整和植草防护,有山坡截水沟的位置及时完成。 五、弃土场防治措施 弃土场征用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弃方完成后,及时完成坡面的修整和植被恢复工作,挡土墙及排水沟的施工要在雨季来临前完成施工。 (1)弃渣场弃渣前,先清除地表草皮及腐殖土,并将其集中堆放,弃渣完毕后部分可用于植被恢复利用。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心得体会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心得体会 1、概述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近年来,我国泥石流有渐趋加重的趋势。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性,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1地形条件 (1)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 (2)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出口的瓢状或?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Χ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 (4)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2.2地质条件 (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利。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易遭受破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突然大量来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2)水的作用: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产生滑坡、崩塌等,增加了物质来源。 2.4其他条件 如人为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积等,往往提供大量物质来源。开挖隧道时破坏地下的地质平衡条件时等,也会形成泥石流。上述条件概括起来为: (1)有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此三者缺一便不能形成泥石流。 3、泥石流的危害 由于泥石流中泥、沙、石块等土粒物质含量高,流体浓稠,粘性强,因而致使泥石流具有结构性、惯性强、搬运力大、破坏力强和分选性差等特征。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最近几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公路建设中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所以对其的预防措施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山地公路道路建设泥石流预防 在众多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灾害属于突发性灾害,由于其出现时速度比较快,破坏力大,通常是不可预见的,时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为能快速准确了解泥石流的危险性,以便达到预测防治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泥石流潜在危险程度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造成路桥垮塌、阻塞的情况比较严重,公路建设中泥石流造成人身、财物巨大损失的灾害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山地公路建设与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在松散的固体物质来源丰富和地形条件有利的前提下,通过暴雨、融雪、冰川、水体溃决等因素的激发而产生的。由于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地,对山地公路建设而言,与平地相比,遭受泥石流的危害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将摧毁山体及其设施,淤埋建设中的公路,伤害施工人员,造成停工。泥石流爆发时,混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有些泥石流可直接淹没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导致交通被迫中断,还可让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发生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可使正在建设中的公路停工、损坏或掩埋设备设施等。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为能快速准确了解泥石流危险性,在我们应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或者将泥石流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与预防措施 在山地公路建设中,关于泥石流危险程度,即危险度,是指遭到泥石流损害的可能性大小,它是一个概率概念。针对它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灰色理论判别法、频率方法、模拟方法等,其中以综合评分法最为常用。但由于泥石流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变异性和复杂性,因而在综合评分法等方法中的各评价因素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这种不确定性、不精确性既具有随机性,更具有模糊性,因而不少学者将模糊数学引入泥石流危险度的探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对泥石流的危险度作出判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研究泥石流的应用深度来讲,一方面在进行评判时对于评判因子一般采用的是一级评判,针对泥石流这种复杂系统,由于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中国地质大学 水土保持学论文 题目: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王殿武 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

目录 一、引言:泥石流定义 (1) 二、泥石流的产生条件 (2) 三、泥石流的危害 (2) 四、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3) 五、参考文献 (5)

引言:泥石流的定义 背景: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上游的迭部县代古寺出现了93.8毫米的局地强降水;舟曲县东山镇降水量达96.3毫米,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77.3毫米,超过舟曲县8月平均降水量。局地短时强降水等因素引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500多人死亡,200多人失踪。这次灾害引发我作为写这篇论文的真正原因。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或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一、泥石流具有以下性质: 1.具有土体性质——结构性 2.具有水体性质——流动性 3.具有发生在山区的性质——有较大的流动坡降(沟床比降) 二、泥石流的分类 (一)依据地貌学观点分类 1.按泥石流沟谷形态发育程度区分: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2.按泥石流冲积扇所处的地貌位置区分: 1)峡谷型泥石流 2)宽谷型泥石流 (二)依据泥浆水利学观点分类 1.按物质成分分类 1)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2)以粒径不等的砂粒和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石块的叫泥沙流; 3)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4)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2.按物质状态分类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最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最新版)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

力。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5、泥石流监测预警

预防崩塌、泥石流、滑坡措施

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安全技术措施 汛期是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为响应上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要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防灾责任制、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抢险等各项制度,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建立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1、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矿防汛指挥部开始发出泥石流警报。 2、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3、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 4、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

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映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采取搬迁避让等有效措施。 5、禁止开挖坡脚、开山采石、在沟谷内大量弃渣、在坡体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类活动,避免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 7、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在雨季到来之前,必须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8、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 9、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10、泥石流监测预警,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1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对矿区工业广场和周围山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山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了解分析防范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除以上六个特点以外自然灾害是突然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分析、防范、降低自然灾害。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泥石流吧。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一、泥石流的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害。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二、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持续降雨或冻土解融或高山冰雪融化,导致山上土壤含水过多而松动

2、地势高差大,山上松动的土石易受重力影响而滑落.3.植被覆盖率低,树木无法对土石形成有效阻挡. 三、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亦能诱发泥石流,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 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 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泥石流灾害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5, 3(4), 225-231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bf17225290.html,/journal/ojns https://www.sodocs.net/doc/bf17225290.html,/10.12677/ojns.2015.34027 Review 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Dynamic of Debris Flows Disaster Xuehong Zhao1, Zhi Chen2*, Faxing Shen3 1Inner Mongolia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hhot Inner Mongolia 2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3Jiangxi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Nov. 12th, 2015; accepted: Nov. 26th, 2015; published: Nov.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bf1722529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many geological disasters, debris flows is a kind of relatively strong destructive power, which not only causes permanent damage to the loc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Therefore, to carry out related research of debris flows is very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bibliometric method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debris flows, we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 dynamic of debris flow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d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debris flow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Debris Flows, Formation Mechanism, Pattern Features, Research Dynamic 泥石流灾害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赵学宏1,陈志2*,沈发兴3 1内蒙古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3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通讯作者。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巨大的挑战。泥石流正是在自然条件以及人为条件的基础上发生的。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字】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一.前言 泥石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山地地区,强降雨再加上植被的破坏,致使其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这就有必要加强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二.泥石流类型及其特征 1.山坡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主要沿山坡坡面上的冲沟发育。沟谷短、浅、沟床纵坡常与山坡坡度接近。泥石流流程短,有时无明显的流通区。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沟岸塌滑或坡面侵蚀。 2.沟谷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沟谷明显,长度较大,有时切穿多道次级横向山梁,个别甚至切穿分水岭。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明显,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流域崩塌、滑坡、沟岸坍塌、支沟洪积扇等。 3.标准型泥石流 具有明显的形成、流通、沉积三个区段。形成区多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地面坡度陡峻;流通区较稳定,沟谷断面多呈“V”形。沉积区一般呈扇形,沉积物棱角明显。该型泥石流破坏能力强,规模较大。 三.泥石流的识别 1.物源依据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

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 m,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 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其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条件,对泥石流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方面在于地形形态和坡度是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和产生快速流动。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见图1)。 (1)泥石流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型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60°的陡坡。其面积大者可达数十平方公里。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 (2)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地段。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泥石流进入本区后具有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当流通区纵坡陡长而顺直时,泥石流流动畅通,可直泻而下,造成很大危害。反之,则由于易堵塞停积或改道,因而削弱了能量。 (3)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堆积区是为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场所,一般位于山口

泥石流防治措施1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原则 (2) 三、高填方段防治措施 (3) 四、高边坡段防治措施 (3) 五、弃土场防治措施 (3) 六、质量保证措施 (4) 七、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

高回填区、高边坡、弃土场泥石流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五垴山风电场工程道路共计26.9km。分为:进场道路14.1km(改造段4km和新建段10.1 km)、场道路12.8km(场主线和场支线),高填方段按设计要求设置挡土墙和排水沟,保证填方段边坡的稳定性,高边坡段按设计要求做好边坡防护和植被恢复工作,弃土场按弃土场设计要求做好弃土场防工作。 二、编制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技术规以及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在本方案设计中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2)综合防治原则:紧密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特点,科学评价和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及发展趋势,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3)“三同时”原则: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原则,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开工前识别所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形成文件,制订控制措施,对重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制订管理方案。开工前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保证环保工程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强化环保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使环保意识全面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作用。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线以,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在其周围植草或植树绿化,创建美好环境。弃渣场所处位置均为山地地形,分析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降雨及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导致弃渣场水土流失; (2)弃渣场弃方堆积不密实而产生水土流失; (3)防护、排水措施不利或毁坏导致弃渣场水土流失; (4)绿化措施不充足,导致表层种植土经雨水或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5)后期人为破坏植被,导致地表裸露,无植被覆盖而产生水土流失。 三、高填方段防治措施

2021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 防治措施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1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的了解,可预测山区及山前地区居民点和工程建设(已建或待建)所在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措施,从而减小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文章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泥石流危害虽然很大,但是只要深入了解其成因、特征就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整治,消除或降低泥石流对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我们在了解泥石流成因,提出预防措施的的同时也要树立环保意识。 一、泥石流含义 我国是多山之国,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山体

稳定性较差,加上丰富水源条件,使我国泥石流灾害十分发育,危害相当严重。 泥石流是由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层在水的掺合下形成的泥浆,在震动或暴雨、冰雪融水等外部条件激发下,沿坡面或沟槽作突然性的流动现象。它是介于水流和土体滑动间的一种运动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泥石流与洪水同属山地洪流,即它们都是大量水分携带山体泥、沙的流体沿沟、槽汇聚呈急泻而下的洪流。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流体中水分与泥、砂组分的含量比例多少。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地形条件。要具有利于水和物质汇集和泥石流流动的高山深沟、陡峻地势、坡降大的沟河流域等地形地貌。泥石流形成区多为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集中的三面环山、瓢状或漏斗状地貌;流通区的地形具有能够使泥石流急泻而下的深狭谷、大陡降谷床特征;堆积区一般为能使碎屑

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防治

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防治 刘文山1 (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摘要: 关键词: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固液两相流,也是一种常见的山地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大,泥石流一旦成灾还可能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家具水土流失及荒漠化过程,影响生远。尤其是在当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主义社会过程中,伴随着城市或进程和经济建设向山区的延伸发展,山区泥石流的灾害性英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兴利除害,有效防治泥石流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 . 泥石流的分类。 1.1 按泥石流流域地貌形态分类。 (1)沟谷泥石流。沟谷明显,沟谷型往往是由几条支流会入主沟而组成,流域范围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形成区(即侵蚀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形成区中还有清水供给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沟流域形状如图1. 图 1 甘肃武都甘家泥石流沟 (2)山坡型泥石流。山坡

型是指在较陡的坡上法语的单沟,沟长仅数百米,深数米,十数米不等,虽汇流面积小,泥石流流量不大,但因坡陡、流速快,来势猛,往往只有几分钟就可以造成极大损失。这种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不是很高。 1.2按泥石流流态特征分类。 (1)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80%。 (2)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占10%-20%,主要成分是水。1.3 按物质组成分类。 (1)水石流性泥石流。含有非常不均匀的粗颗粒成,粘土质细粒含量少,所以其堆积物常为粗大的碎屑物质。 (2)泥石流性泥石流。含有不均匀的粗粒物质和很多的粘土质细粒物质,因此有黏着性。姓陈的堆积物常常是连接着平固的土石泥石流。 1.4 按发生频率并考虑其规模及危害性情况分类。 (1)高频率泥石流沟谷。发生周期为大约每年一次。按发生规模流域面积,危害性严重性等细分为严重型,中等性和轻微型三类。 (2)低频率型泥石流沟谷。发生周期为大约十年一次。按发生规模流域面积,危害性严重性等细分为严重型,中等性和轻微型三类。 2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1地形地貌条件为泥石流形成的三大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切割强烈,山坡崎岖等是泥石流一发而生的地区地貌特征。地形地貌为泥石流提供形成运动和对及场所。2.2地质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分化破碎度强,新的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