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汇总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汇总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汇总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汇总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306班

学号:3131903624

姓名:赵胤璋

指导老师:陈庆强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摘要:在近、现代历史上,信息技术的每一项进步,

都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是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对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其技术发展极快的特点,使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手段或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变得可能了。然而,现实的情况并非象人们想像的那么乐观,这是因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新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步骤,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典型应用校园网等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兴趣;主动性;校园网

Abstract

In the emerging electronic environment, the creation of customer-centered websit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paper reports two exploratory studies on user perceptions of using web sites. We first use Kano's Model of Quality to conduct an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features in the web environment. An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study later expands the first study by addressing several limitations. The results of both studies suggest that (1) the Kano quality model can be used as a framework to control for website quality in terms of three quality types and the time transition of the quality nature; (2) not every feature is regarded as equally important within a web domain; (3) different domains have different rankings of important features, although there are certain features that are regarded as highly important among domains studied. These studies provide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on user perceptions of website quality features and lead to further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2)

第二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3)

2.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2.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

学内容 (4)

2.3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把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

实践 (4)

第三章校园网在现代教育中的必要性 (6)

3.1校园网采用的网络方案 (6)

3.1.1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FDDI) (6)

3.1.2异步传输模式(ATM) (6)

3.1.3交换式集线器以太网(LAN Switch HUB) (7)

3.1.4快速Ethernet (7)

3.2.1信息传递。 (7)

3.2.2资源共享。 (8)

3.2.3方便教学。 (8)

第四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4.1存在问题 (9)

4.1.1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展示,教学中心发生

偏移 (9)

4.1.2使用多媒体课件,易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10)

4.2对策 (11)

4.2.1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遵循辅助性原

则,不能喧宾夺主 (11)

4.2.2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目的明确,讲

究实效 (11)

第五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重点和立足点是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教育技术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教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

第二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应用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2.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教具或者实物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2.3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把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及把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概念、法则、基本原理的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又要保证学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教学手段落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课堂上老师主

要讲授理论,学生难以通过直观的实验及时消化理论知识。多媒体技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学习、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验,使学生既能学习到“必需”的操作技能,得到省时“够用”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实践操作本领。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认识,虽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章校园网在现代教育中的必要

校园网是在学校内部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它一般是建立一个主干网,下联多个有线子网和无线子网,使全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够在网上运行。此外,校园网还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能够和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以及Internet相连接,以充分共享网络资源,并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扩展。目前,我国的大专院校及部分中学已普遍建立了校园网,在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校园网采用的网络方案

3.1.1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FDDI)

FDDI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高速网络,它广泛用于连接服务器的主干网,并可以和高速桌面设备相连接。FDDI采用了双环结构,可以提供快速的系统恢复功能,并具有快速、结构灵活、易扩充以及开放性能好等优点,适合于构筑校园网的主干网。

3.1.2异步传输模式(ATM)

ATM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递模式,他在数字交换过程中采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即不将时隙固定分配给某一个呼叫,只要隙空时闲,任何一个允许接入的呼叫都可以占用空闲时隙。ATM以光纤作为信息传输介质。由于光纤系统具有高速、宽带、分组交换时间短等优点,

能够在网上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适合于多媒体应用。

3.1.3交换式集线器以太网(LAN Switch HUB)

交换式网的一台交换机(又称为交换式集线器)把收发器、网桥、路由器的功能集中在一起,并由交换机吧多台工作站、多个网段或多个LAN连接起来,实现网络通信。交换机分为工作组交换机、数据中心交换机和ATM交换机三种类型。其优点是:延迟低、端口密度高、通信通道多、吞吐量大、以及便于进行低速网与高速网之间的转换等。交换以太网是将交换机置于路由器和传统的以太网集线器之间,可以将LAN或分小后的网段接入交换机、而路由器则提供与广域网的连接。

3.1.4快速Ethernet

Ethernet是一种总线结构的LAN,其中总线是Ethernet传输信息的媒体,早期的总线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体,近来已可以使用屏蔽双绞线或光缆作为总线,在总线上可以连接多个站点。

3.2 校园网的功能

3.2.1信息传递。

这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使分散在校园内不同地点的电脑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3.2.2资源共享。

①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将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这样,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Internet 网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将成倍地增强。

②硬件资源共享

网络中各台电脑可以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电脑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由网络中其他电脑代而为之,当网络中的某台电脑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电脑完成。

3.2.3方便教学。

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第四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学校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是,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着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理解及操作层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使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及克服对策方面,根据我的实践及他人的经验,我的见解如下。

4.1存在问题

4.1.1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展示,教学中心发生偏移

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在新课改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教学中万能的技术,在课上从头至尾都使用多媒体,而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代替黑板与挂图和实验,其追现代化的意思固然不错,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物体具体化,微观物体宏观化,对教师讲授重点和难点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过多的多媒体展示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在实验课中以多媒体课件实验为主,忽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过分的意境表

达,会剥夺学生的想像力和对优美文字的整体感情能力;数理教学过分形象化,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以多媒体为中心,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放映者,无法发挥主导作用,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都被禁锢于课件、多媒体、设备操作中,这种做法未免本末倒置。

4.1.2使用多媒体课件,易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多媒体效果,过多地使用声音、图片、动画来展示教学内容,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知识传递的主题。还有的教师不管学科和所传授知识的特殊性,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公式推导、例题演算的过程一下子显示出来,这样既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也无法实现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一般我们上课时用的课件都是事先根据教学要求而设计确定的,而现在多数课件的开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会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

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

4.2对策

4.2.1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遵循辅助性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必须明确:运用一切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上好语文课,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能力,一切的手段都为这个目的而服务。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2.2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粉笔与黑板亦不能全然抛弃。有的老师认为用PowerPoint做幻灯片,可以输入大量的文字,有动画效果、音响效果,好!同时也不用板书了,还真方便。其实这种想法很不正确,教师的板书自有其独到之处,

是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运用时应因文而异、因课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五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

中的发展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不再直接控制教学过程,但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督导和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把教师置身事外,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反馈的信息,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模拟教学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现代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注意结合各门学科之间的特点,紧紧围绕建构新型教学结构来进行创建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注意运用学与教并重的教育理念来设计教学,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及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能够增进教与学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教与学的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在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师能在现今资源丰富的舞台上多种手段并用、因势诱导,有效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展个性,挖掘潜力,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但应用信息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之路相当漫长,这需要我们在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的同时,要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不是也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技术,而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样,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果才能如传统教育技术所取得的成果一样辉煌!我们所面临的困惑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探讨.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2]南国农.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3]孙昌达.多媒体演示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远程教育.2002(7)

[4] 陶文昭,詹英编著.网络教育[M].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 [6]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报》,2003年1245日第四版

[6]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7] [美]普莱西等著,刘范等译.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8] 卜卫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M]. 新华出版社, 2002

[9] Nicolas-George,Dragulanescu.Website Quality Evaluations: Criteria and Tools. . 2002

[10] Jon Taylor.Evaluating the Internet as a Medium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DevelopmentResearch. . 2001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受到极大挑战,教学模式的变革变得非常迫切。作为一种国外引入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好符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与我国教育界一直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改革方向一致,因此,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中迅速普及开来。然而,注重理论探讨缺乏实践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通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着力将现有的翻转课堂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讨翻转课堂的设计及应用。 ●翻转课堂概述 早在19世纪早期,美国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将军就尝试让学生在上课前对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提前学习,到上课时,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要组织开展小组解决问题的互动活动。然而,这种方式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推广。[1]翻转课堂真正被提出并流行开来是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来帮助缺席

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逐渐开始让学生在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本来应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从而腾出课堂时间来完成作业,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逐渐传播开来。随后,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也成功运用了这一模式来辅导他的一位亲戚,并创建了可汗学院。2011年,他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将翻转课堂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来自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传统教学中课中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的流程进行颠倒,学生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材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解决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等实现知识的内化。[3]翻转课堂的翻转不仅指学习场所的变化和教学流程的颠倒,也指师生角色的改变,其本质是教学流程翻转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4]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我们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下面从课程总体设计、学生分析、翻转流程设计和应用效果等四部分来阐述。

浅谈计算机教育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育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育全文如下: 当计算机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信息社会的“宠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行各业渗透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它。研究它。教育与计 算机有什么关系、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发 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计算机教育?想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 话题。 一、教育电脑的“两种定义”: 定义一:教育电脑就是市场上普通的电脑加上一些教育软件(电 子课本、题库为主)放在学校中使用。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育电脑与办公用电脑并没什么区别,只是软件类型不一样而已,这是很普通也是很自然的一种观点。因为,目前电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均未达到很普及的程度,人们 对电脑在学校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 校园中的电脑网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电脑网应当有什么区别还不明确。实际上学校中的教育电脑并不担负大量的数据处理、报表处理、电子邮件、数据库管理等工作,也没有一批计算机专业人士从事网 络的查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因此从本质上和应用上来讲都是不同的。再说成人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使用习惯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 差别很大,而让学生使用与成人一样的电脑就如同是小学生骑成人 自行车一样,虽然他们能驾驭,但其效果和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定义二:教育电脑应当是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易学易用的“傻瓜电脑”,配合教育软件(以多煤体课外读物和多媒体参考 资源库为主,以题库为辅)构成一个简单的校园网。 随着人们对电脑教育和教育电脑认识的不断提高,这种观点逐渐被接受和认可。因为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种类也 越来越多,那种“万金油”式的电脑已不能适应不同应用领域、不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案及导学案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案及导学案 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力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力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 活动5:免费邮箱我拥有。 【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和如何“申请免费邮箱”的相关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会申请免费邮箱的同时,能了解到电子邮件也是因特网上的一项重要服务,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由于登录的网站不同,申请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共性的东西,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的特点所在。 为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到不同网站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重点难点】1、了解E-mail地址,2、掌握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操作性极强,其操作的内容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由于学生有上网浏览信息的基础,学习本课并不困难。考虑到不要因为我们过多的申请电子邮箱,给商业网站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教学中,我不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申请,可采用多名同学共同申请一个邮箱或教师做演示示范的方法来教学。【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了网络教室及多媒体辅助,以“自主探究”为中心,使用激励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素材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传统的邮件发送/接收 过程的步骤或相应的动画短片。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论文范文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论文范文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本文主要就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双主体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便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同时存在有两个主体,一个主 体是学生一个主体是教师,其中教师负责教学活动,学生负责学习活动,两者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此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自主 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关键词:双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启发式教学 0引言 在传统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直是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唯一主体,这也就直接 导致了在教学活动当中过于注重教师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地位,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 动式的学习环境之下,无法自主掌握自身的课程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双主体教 学模式则重点突出了教学活动的“双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理念之下,师生双方能够互 相影响,互相促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据此 下文之中将主要就如何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及其具体的应用价值展开深入的讨论,其具 体内容如下。 1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 作为日常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所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双方同步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够实现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作为教学内容的教授主体,教师如何才能够在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之中,使得学生尽 可能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将是教师所应当思考的重点,同时围绕这一目标实施 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便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着手,一旦学生对于所学内容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便会涌现出强有力的求知欲望,因而也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 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知识内容,其 中不乏有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知识不免会出现厌烦的情绪,那 么怎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运用一些深入浅出同学生日常生活所相 接近的内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此种方式能够使得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抽象 的教学内容具象化。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计算机教学中的“路径”之时,学生往往难以理 解何为“路径”,针对这种现状,授课教师应当首选邀请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张同学想 要到超市去买A品牌的饮料,而面对第一次去往的超市,怎样能够快速的寻找到自己所需 要饮料A呢?这时“路径”的作用便能够发挥出来,张同学来到超市门口的引导牌前,观 察引导牌.寻找饮料A的路径便是:引导牌—食品饮料区—饮料区—饮料A这一问题同学 生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问题较为简单,但是 却能够十分形象的说明“路径”这一概念,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寻

远程教育知识点总结

模块一、单元二、主题8:中小学网校 1.中小学网校产生背景 近10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广泛的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小学网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网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远程技术手段,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向中小学生提供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教育机构。 1996年,我国第一家基础教育网校开始招生。 以北京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黄冈中学网校和成都七中闻道网校为代表。 2.中小学网校的服务内容 当前中小学网校主要提供的教学服务涉及小学、初中及高中3个阶段,少数网校不提供小学内容服务。 服务的版面可分为学生版、教师版和家长版,与学生版相比后两者内容比较简单。 教学内容方面,提供试题库的约占6成,提供网上答疑的可达到8成,而设有同步课堂的网校占到9成以上,有的网校还有交流中心和课外活动中心。 3.中小学网校的办学模式 我国最早的中小学网校是1996年成立的北京101网校。 网校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主要的办学模式,即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合作办学模式、企业与学校合作模式、企业独立办学模式以及学校主导办学模式。。

4.中小学网校的深远意义 网校教育的模式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但人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与公立学校相比处在三不管的边缘地带,尽管不缺生源、发展势头良好,但没有政府保障,投资者总有朝不保夕的忧虑。 在资源建设上,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教学反面,网校教学缺乏互动性。 虽然网校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在共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普及基础教育方面的作用。 约翰丹尼尔提出了连锁私立学校的发展模式,并对发展私立教育在普及中等教育、进而实现全民教育给与了乐观前瞻。 主题9: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1.实施农远工程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将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以多种方式输送到农村中小学,是目前实现远距离教师培训、缩小东西部教育差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目标的最好选择。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的3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通过电视机和DVD机播放教学光盘,把经过精心组织的教学课程浓缩后直接送到农村中小学课堂。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5T15:24:14.47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作者:佘冰璨邹逸飞徐远铸 [导读]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到来,在此背景之下,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是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对于我国教育的领域来说更是如此,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整个计算机教育当中,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而在我国之前的教育当中,也由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的转变为计算机教育方式,这种有效的替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教育效率水平。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整个计算机教育当中具体有着哪些作用,下文将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 武警警官学院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且将成为远程的、社会化大教育和人类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在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的必要性 1、克服空间限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容易受到时间因素以及空间因素等的影响,不利于提高教学、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有效性。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空间延伸,学生们不再需要局限在同一个空间来参加教学活动,而是可以在任意地点,依靠互联网技术获取不同领域的教育信息。 2、打破传统教育的时间约束 通过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现代教育工作中的时间限制问题。在现代教育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料的处理及运算,而且还能够实现对相关信息的保存,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还为后期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改变了过去教学工作中的时间限制问题。例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将该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保存,方便学生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查询,提供解答服务。另外,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还可以改变过去的课时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论在课堂教学时间还是在课余时间都能够参与到现代教育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利用该技术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避免因为时间以及空间因素影响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处理效率,促进教学手段的优化。另外,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引入现代教学还能够赋予教学活动极大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帮助教师日常的教学管理 计算机的在实际中的应用,一直都是以简洁高效著称。在教师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琐事,利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效率低、效果差,不能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起到很好的监控和了解。而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就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的不足。比如,学生平时的作业,一般都是老师布置后学生再完成,最后再由课代表收上来交给老师批阅,老师批阅完在发下去。而利用计算去管理学生日常的作业,就可以免去很多中间环节,直接在网上通知平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后直接交给老师,老师批阅后再直接发回给学生。这整个的过程就变得高效,免去了学生和老师在布置作业,交作业和发还作业上浪费的时间精力。还有是在学生的平日测验中,传统的考试基本上是一个考场配有至少一到两个老师负责监考,这有增加了老师日常的工作量,而且一个考场起码要有几十个学生,整个考试的过程要持续近两个小时,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如果用专门的考试软件,有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测试并监考,考完后将试卷发给老师批改。整个过程既节约了成本,又给老师减轻了工作量。 2、课堂作业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用、批改作业以及分析作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布置、分析课后作业导致大量课堂教学时间被占有,教师也需要大量时间去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并且计算机系统批改之后会将存在的错误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并且找到正确的解答方式。相对教师而言,计算机系统批改节约了时间以及放松心情,针对学生来讲,由于计算机批改是自动化批改,并且没有任何人的监督。 3、日常考试应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设置考核的难度,比如,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设置最高的难度等级,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难度等级低的试题。通过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考题,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计算机考核系统,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转变传统考核模式,促使考核方式得到创新以及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有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的愉悦。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一般包含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框图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力体现,学生拿到一个问题后,要设计成一个正确的程序大致要经过如下的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调试→成功。从设想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程序构造一个总体的框架,有了框图就能找到程序设计的线索,一个程序往往就能一气呵成。然后就是不断的调试,不断的修改,直到成功。这种经过艰难思维后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多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5、在创建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室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发性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

浅谈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继续教育

浅谈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继续教育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将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促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在当前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形势下, 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广大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当前在中小学校中,特别是基层中小学校中,多数计算机教师是从物理或数学教育转岗过来的,所以迫切需要为他们构建一个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知识体系结构来适应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快速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明确目前和将来所要承担的任务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二、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层次 1、第一层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培养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第二层次: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 这是一个提高的层次,培养的是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需要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3、第三层次: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学科相关的应用软件 在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高层次,它培养的是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发展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这是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高目标。 三、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分类及模块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一: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本文主要就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双主体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便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同时存在有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学生一个主体是教师,其中教师负责教学活动,学生负责学习活动,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此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关键词:双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启发式教学 0引言 在传统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直是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唯一主体,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教学活动当中过于注重教师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地位,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环境之下,无法自主掌握自身的课程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双主体教学模式则重点突出了教学活动的“双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理念之下,师生双方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据此下文之中将主要就如何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及其具体的应用价值展开深入的讨论,其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

作为日常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所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双方同步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够实现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作为教学内容的教授主体,教师如何才能够在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之中,使得学生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将是教师所应当思考的重点,同时围绕这一目标实施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便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着手,一旦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便会涌现出强有力的求知欲望,因而也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知识内容,其中不乏有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知识不免会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运用一些深入浅出同学生日常生活所相接近的内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此种方式能够使得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计算机教学中的“路径”之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何为“路径”,针对这种现状,授课教师应当首选邀请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张同学想要到超市去买a品牌的饮料,而面对第一次去往的超市,怎样能够快速的寻找到自己所需要饮料a呢?这时“路径”的作用便能够发挥出来,张同学来到超市门口的引导牌前,观察引导牌.寻找饮料a的路径便是:引导牌—食品饮料区—饮料区—饮料a这一问题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问题较为简单,但是却能够十分形象的说明“路径”这一概念,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寻找饮料的过程当中,不但能够使得

小学生电脑课上都学哪些知识和操作

小学生电脑课上都学哪些知识和操作 我国自1983年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至今已十多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课程教育阶段;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普及发展阶段。作为课程教育阶段的标志:1985年全国24所重点中学开设BAsIC语言课程,并由此引发全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BAsIC浪潮。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热,也同样面对这两个问题,由于计算机的操作知识是复杂多样的,且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之中,所以有关计算讥的知识较比其它学科的知识,更易淘汰和老化。如果我们盲目地随现时社会的潮流确定计算机的教学内容,那么势必造成学生不能适应操作未来更加新型的计算机,甚至学生现在在学校中学的某些计算机知识,还将妨碍和干扰他们对未来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学习。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择其主要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应该把学电脑当作陶冶小学生情操的工具,但没有必要在这个阶段期望太高,重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趣味程序演示的新颖、奇特的特点去吸引学生。如教学“窗口的切换”时,我把它比作捉迷藏。把Windows桌面比作带窗口的小课桌,使学生产生疑问:“桌面上怎么会有窗户”我还编了些顺口溜,如“桌面图标像钮扣,双击弹出小窗口。变大变小真自由,还能拖着满屏走。” 2、注重教学手段的兴趣引导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小学三年级学生手小,鼠标拿不稳,操作时有好多学生是双手操作鼠标,为了使他们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我就经常让他们玩“纸牌”游戏,可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小朋友们都觉得枯燥乏味,上课缺乏积极性。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的动画游戏。从中精心挑选了三个有利于鼠标练习的小游戏,如“打猴子”、“逃命小精灵”等游戏。这些富有新意又开动脑筋的小游戏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在玩游戏中,初步掌握了鼠标的一些基本操作。 第二、学习一些基本常识而无须太精,这是因为计算机发展一日千里,中小学生没有必要紧跟潮流。 计算机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学,但是并非所有先进和重要的科学技术,都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设课教育。在先进性、重要性之外,还有其它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基础性。这里所指的基础,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不会运用计算机,就会像文盲一样,很难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计算机教育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运用,关键在“用”字上,计算机科学是一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了解Internet的一般知识,具有使用网上常用工具的能力。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为主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曲展开。在宏观教学设计上突破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模式,而是将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着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60,其中实践课时数为30。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 职业能力目标: (1)能利用Windows XP进行文件管理、系统环境设置、Internet信息查询。 (2)掌握Word 2003排版的各种技术,并能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

计算机网络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远程教育,并着重讨论了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模式;其次,对现代远程教育基于Internet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应用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再次,实现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 1 概述 1.1 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进行异地远距离交互,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网上学习无疑为人们提供全面的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水平的学习信息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可以说只要进入互联网,没有得不到的培训内容,并且价廉物美,显得更方便、快捷、灵活、有效。通过互联网,教育将不再是长期的投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学习者能够实现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其具有的优点有: 1. 跨越学习的时空障碍 2. 实现个性化学习。 3.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

本文提出个人对远程教育的认识: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学历学习、职业培训等这种“老师—学生”的模式,而将会是“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 学生”的共同交流学习模式,在这里你能学到你想学的,别人能帮助你得到想 学的,你也能帮助别人得到他们想学的,这就是一种共同学习。 2 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2.1 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远程教育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Internet具有信息交流快、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特点。由于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可以不受时间、 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将教育体系扩展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讲授式教学 基于Internet的讲授型远程教育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是以单向传输为主的教学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冲出课堂,走向社会,可 以向更广的区域,更多的人传授知识。和传统的讲授式不同的是它可以以多媒 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更形象、生动和逼真。 2. 个别化学习模式 个别化学习模式是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基 于互联网的个别化学习,是目前我国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它可以 不受带宽的限制,易于在网上实现。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对现代人来说,早已不是个陌生的名词,它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以不可 抵挡的气势渗透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每个领域,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力式。教育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计算机的深刻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教育 领域的中的不断应用,使得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1、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丰富了教育内容。现代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的 教学模式下了,计算机凭其强大的数据资源和良好的交互性, 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 构所认可,计算机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学习的对象甚至在某些条件 F已经完全替代了老师的作用。 2、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使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个性化,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 能力。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是人类至今所拥有的功能最齐全的工具, 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信息查询、图片处理、交流手段等。 3、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更具多样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计算机拥有非常庞大的存储记忆,快速精确的处理、计算和判断能力,重复而又多变的工作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信息的能力,具有灵活的人机交互的特点,从而可以像位知识渊博、 反应迅速、诲人不倦的导师那样,从事技术教学、管理教学、帮助备课、技术考试等通常由 教师来完成的教学工作。 4、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加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 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网络化建设也逐渐深入到大中专院校。校园网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管理工作。学校行政、教学、后勤等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下发会议通知、 学计划,实现网上报销,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直接倾听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有效,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教学工具和管理工具的四种功能是逐渐融合在起的。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因此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中,我们应时刻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动态, 真正将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应用到教 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不断改进我们的计算机 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技术工具真正的使学生 受 益。

2020年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下面是的对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的论文,欢迎 各位计算机应用毕业的同学借鉴!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职业 技术人才与劳动者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及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概况、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概况 作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培养 学生计算机知识及能力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为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应在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概况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人才 的培养,计算机知识向社会的普及和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一词有两重含义:以计算机为教学内容;以计算机为教育辅助工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

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等。 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一系列特点,诸如技术密集、知识密集、 应用面广、更新速度快等。因此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促进应用、推广普及等具有特殊重要性。①计算机行业,特别是它的软件工程部分,是一个脑力劳动高度密集的领域,因此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对培养专业人才的质和量两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②计算机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所有方面,这赋予计算机教育以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向各行各业普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成为它的一项重要任务。③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教育面临不断扩展专业领域、更新专业知识的繁重任务,也加强了继续教育的迫切性。④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日益成为其他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其他专业的革新有着重要的作用。⑤计算机作为教育过程现代化的有力工具正对普遍的教育方法产生深刻 的影响。 二、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1、网络化教学 我们学校已经基于计算机网络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这 给我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其应用方面及其广泛,其中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立,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集成在一起,上传到网络

2020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布置要求

2020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布置要求 一、计算机辅助用房 1、有用于计算机教师办公的桌椅,备有电脑、打印机、维修工具等。 2、设有档案橱,装有相应档案表格,且档案盒样式统一。 3、室内悬挂《河北省中小学计算机管理教师岗位职责》、《现代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4、室内卫生整洁干净。 二、计算机教室 1、对教室内计算机按“一条龙”形式编号,标号用即时贴贴在计算机底座中间位置。 2、配有超细干粉器两个,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 3、室内要干净卫生、整洁,无杂物、无纸屑、无尘土,设备摆放科学、布局合理、布线规范、整齐、美观、安全。 4、门窗采光好,安装防盗门和防盗护栏,室内有窗帘,有通风排气和调温设备。 5、教室前黑板上方中间张贴国旗,国旗两边及教室后面黑板上方张贴警句名言。在前黑板一侧悬挂或张贴各年级各班上机实习课表。 6、室内悬挂《河北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河

北省中小学学生上机实习守则》。其它位置适当装饰相应名人画像和画报。 7、在每台学生机旁放置“学生上机使用记录册”,每次上机前要求学生按实际情况填写使用记录。 8、计算机教室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学生上机座次表按活页夹形式悬挂上墙,做到便于取用、及时记录。 三、档案设置 共设置六个档案盒,各类档案表格按年度整理,在每学年结束后装入相应的档案盒内。 第一档案盒:组织领导。 内装:现代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档案盒:制度汇编。 内装:计算机教室各项管理制度 第三档案盒:技术资料。 内装:计算机教室内各类设备使用说明书及随设备配发的光盘。 第四档案盒:使用记录。 内装:按年度装订成册的学生上机使用记录和计算机教室使用记录 第五档案盒:维修保养记录。 内装:按年度装订成册维修保养记录 第六档案盒:座次表和上机实习课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 理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 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 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 条件。它应该是一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 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应该重基 础( 够用为原则 ) ,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 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其强 调实用性及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参考范文2篇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参考范文2篇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一: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摘要: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在中学生中间开展计算机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逐一亮相,使人们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见,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进一步说,掌握娴熟的计算机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如果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没有打牢,将难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