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 《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 《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   《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   《大自然的文字》

单元七主备

李宝升

执教

李宝升

课时第1课时课题24 大自然的文字

新授

教学目标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

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

然界的无穷奥秘。

二、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理解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相机点拨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2.文章层次如何划分?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

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可分为三层:

A、(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B、(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

的意义、作用。

C、(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作诠释;④分类别。)

4.品读课文语言特点。引导讨论,形成共识。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②由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活泼。如: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写,因而文章的语言很形象。如: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

、④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⑤“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

有什么特点?

“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⑥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⑦“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

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⑧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

成群的鸟的叫声。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好处? 怎样去认识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学完后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了本文和《大自

然的语言》以后,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四、布置作业

1.你们知道石灰石和漂砾是怎样形成的吗?

2.怎样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评价与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好的故事)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25.好的故事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成分和情感变化。 3.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课件3】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诗集,作于1924—1926年。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鲁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自我的严格剖析,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初品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课文,注意字词。

2.请一组同学逐一朗读词语,纠正错误。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骤然皱蹙泼剌 3.你对《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景物很美,乌桕,野花,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是美好的事物。) 4.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写? (这篇貌似很美很悠闲的文章,同学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它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描述的景物总体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性印象。) 三、细品课文 1.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自然段?(3—8自然段) 2.大家看出来没有,所谓“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最后又回到“昏沉的夜”,这就是“好的故事”的结构。 3.你认为文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文章题目是“好的故事”,但通篇都没有具体的情节,只是把所经过的地方绘成了一幅图画,而这个“好的故事”就在这幅图话里面。) 4.如果让你写山阴道旁的景物,你会怎样写?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我们一般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一些长句子。可是作者只是写了一些词语拼接起来。) 5.作者写“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用了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 (倒影) 我们看看“倒影”有什么奇特之处?请同学们读一读5—7小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骤然皱蹙泼剌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深入文本,分析“倒影”,了解“好的故事”的丰富内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4.春联(课堂实录)

《春联》课堂实录 聊天,师生互动,导入。 师:奖励刚才孩子的好表现,给孩子们看节目:2004年春晚《送春联》, 接着提出让耳朵也来饱饱耳福,CAI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横披:春回大地。两联中间贴了个倒写的“福”字,伴着《步步高》的音乐。 (开头导入很自然,孩子对对联的认识也有了铺垫)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想到了什么呢? 生:过年。 师: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给节日增添喜庆。别看它就两张红纸,春联里的学问可不少呢。教师板书“春联”。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春联一般有哪些内容? 生读,师赞双语的孩子会读书。 交流:内容这么多,作者用了哪些词,把这些内容连起来了? 生: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师:春联的内容很多,书上只举了四类,CAI出示五副春联,分类读一读。 出示学习要求: 个人自学要求: 1.认真读读这五副春联,说说意思,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练习有感情地读好春联。

小组学习:1. 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每人选一副春联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交流: 师:指名说说,你理解了哪副春联? 生: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师:你知道这副对联的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依然”什么意思?从“十里”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杏花的多, 生: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杏花。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帮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能读一读吗? 生读的快了。 学生评价:快了,好象不到十里, 师:恩,不到十里,连五里可能也没有 生再读 师问刚才评价的人:你满意了吗? 师:不仅要会评,还要会读,想不想读一下? 师小结:有些春联就像是一首小诗,一幅活的画,需要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去品味。

六年级上册语文25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解析_六年 级上册语文25课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 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 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 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 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二、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 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 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 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 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 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 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 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 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 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1分) 1. (6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颤动________(zhàn chàn)的确________(dí dè)不禁________(jīn jìn)兴奋________(xīng xìng)叶丛________(cōng cóng)涨潮________(zhǎng zhàng)来 2. (6分)看拼音,写词语。 hé shuǐtīng shuōc?o dìtāy? shìgē g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们________________ 3. (3分)下面是各个单位为宣传自己而写珠对联,请你分辨它们出自哪家。(填序号)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②出出进进笑颜开,人人满意;挑挑选选花色全,件件称心。 ③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购物中心________ 学校________ 酒楼________ 4. (4分)将下列语句归类,填序号。 属于名言警句类的是________项;属于回环对联类的是________项;属于歇后语类的是________项;属于格言类的是________项。 A.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 5. (6分)填入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观众________的拼搏 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激动 ________的神色________的失误 6. (4分)想一想下面的四副对联该用在什么地方,在括号里填写序号。 A.乐器店________ B.照相馆________ C.裁缝店________ D.药店________ ①只愿世间人无病,不怕架上药蒙尘 ②摄将真面目,幻出化身来 ③白雪阳春传雅典,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一寸布一寸丝,物尽其用 不自高不自大,量体裁衣 7. (8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shìyàn dàgài jiǎn shǎo zǔl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uī cèchāo guòwú lùn bāo ku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分)根据拼音填空 rì fù yī rìwán hǎo wú sǔn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25课

第25课《伯牙绝弦》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 娥()眩()渭()秦() 蛾()舷()猬()奏()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

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 绝再,重新 鼓于是,就 复断 若弹 乃说,道

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释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1.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乐曲《高山流水》;课文插图;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说,你的爱好。你的爱好得到别人的的称赞和认可,你心里感到怎么样?你的爱好得不到别人的称赞和认可,你心里会怎么样?其实,同学们的这种感受,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在距今天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叫俞伯牙,他很擅长弹琴,得到了身边许多人的称赞,可是,这些称赞不着边际,并不能说出他所弹曲子的内容。有一天,他正在江边弹琴,遇到一个名叫钟子期的人,不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他的心意。俞伯牙遇到了知音,欣喜若狂,与钟子期成了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停顿和韵味。指导“哉”“兮”的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观察课文插图,说出插图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 2.理解文章题目的意思。(伯牙把琴摔碎) 3.课文有几句话?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贯通上下文。 4.四个“善”的不同用法。前两个“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后两个“善”表示赞叹之意。 5.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的具体叙述?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皎皎明月徐徐春风袅袅清风潇潇春雨依依杨柳云雾等) 7.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他又回到以前那无人理解,没有知音的日子。他不能承受这种无人倾诉的痛苦和绝望,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此表达对朋友和两个人真挚友情的怀念。 四、拓展运用 1.这篇文言文赞扬了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上)《第24课 春联》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3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气氛.(fèn fēn) 揣.摩(zhuǎi chuǎi) 和睦.(mùmú) 浏.览(liúniú) 声律.(lùlǜ) 开卷.(juàn juǎn) 2.(3分)我是拼写小能手。 zēnɡtiān ɡēsònɡ yóu lǎn ào miào ɡuānɡrónɡ zhānɡtiē。 3.(3分)对对子。 神州对山清水秀对 明月对五谷丰登对。 4.(3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木茂盛,也指蓬勃发展。 (2)指读书有好处。 (3)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多形容诗文的音调优美,吟诵起来和谐悦耳。。5.(3分)表示“看”的词语我知道。 例:表示大略快速地看。(浏览) (1)表示向四周看。 (2)表示向下看。 (3)表示向远处看。 (4)表示向上看。。

6.(3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名联能帮助我们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2)新春佳节到了。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 。 7.(3分)课外阅读。 对联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佛印和尚饮酒、对诗、开玩笑。一天佛印和尚清蒸一盘五柳鱼,想与苏东坡开玩笑,将鱼用只磬(qìnɡ)罩住。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疑惑地问:“太守,你今天为何愁眉不展呀?”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写了一副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可怎么也写不出下联了。”佛印听后心中好笑,这副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你怎不知?便随口说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说:“原来你磬(庆)里有鱼呀!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了出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故意﹣﹣疑惑﹣﹣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愁眉不展: (3)根据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写出横线上应填的成语。 (4)通过读短文,你想对苏东坡说些什么?对佛印说些什么? 8.精彩句子我分析。 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1)“无穷奥妙”的意思是: (2)这两句话主要写出了春联的特点。 (3)背春联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帮助,用“”画出来。 (4)在句子中用“?”标出朗读时应重读的词。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0分) 1. (3分)请按要求把拼音送到房子里。 e j mie qün ui b yu t ing ying ri 声母韵母音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根据多音字的读音将词语归类。(填序号) (1)①塞子②边塞③塞外④把窟窿塞住⑤软木塞⑥要塞 塞:A.sāi ________ B.sài________ (2)①屏风②屏弃③屏障④孔雀开屏⑤屏息⑥屏气 屏:A.bǐng________.B píng________ (3)①成为②因为③为首④认为⑤为难⑥为何⑦有为⑧事在人为⑨为人民服务 为:A.wéi ________ B.wèi ________ 3. (9分)(2014·广州模拟) 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答案。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季节:________ ②“岁寒三友”植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事件的主人公:________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品:________ 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指:________ ⑥对联:三台奎曜临南越,八座文星拱北辰。省份:________ 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省份:________ 4. (6分)比一比,再组词 秀 ________ 绣 ________ 洲________ 州________ 颂________ 诵________ 5. (1分)(2017·上海模拟) 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它们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碧野田间牛得草。请写出下联:________。 碧野巴金冰心张天翼牛得草 白杨田间林里马识途流沙河 6.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东西 ________的成绩 ________地盯住 ________地拍拍 ________地盯着 ________地说 7. (4分)写出下列对联或诗句所描绘的地方。 ①三面湖光,四围山色;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________ ②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女儿一秤棋。 ________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练习与测试24课答案

苏教版语文第24课《春联》练习测试【教师版】编辑ldm557 20151217 一、熟悉课文: 1、课文中出现了5副春联,描写美丽春光的是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是: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是: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是: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反映辞旧迎新的是: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2、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是上下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要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3、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二、对对子: 神州对(大地)海角对(天涯)雨雪对(风霜)春风对(细雨) 花前对(月下)走兽对(飞禽)柳绿对(桃红)月明对(星稀) 漫山对(遍野)旧岁对(新年)鸟语对(花香)明月对(清风) 三、补充词语: (欣)(欣)向荣抑扬顿(挫)(万)(紫)千红欢乐(祥)(和)和谐(动)(听)开(卷)有益新春(佳)(节)无穷(奥)(妙)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1、将此段填写完整。 2、春联最讲究对仗,表现在哪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根据文中所说,经常读春联有什么好处?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致地看。(浏览) 2、打开书本,借指读书。(开卷) 3、声音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听起来非常悦耳。(抑扬顿挫) 六、对比组词: 揣(揣摩)抑(抑制)磨(琢磨)祥(祥和)颂(歌颂)贴(张贴) 端(端详)仰(仰望)摩(摩托)详(详细)松(松柏)帖(字帖) 增(增加)益(利益)涌(涌现)律(声律)词(词语) 曾(曾经)盖(锅盖)诵(诵读)津(甜津津)辞(告辞) 七、近义词: 歌颂——赞颂展现——呈现祝愿——祝贺讲究——讲求 八、反义词: 增添-----减少欢乐----悲伤勤劳------懒惰歌颂-----批判幸福-------悲惨 九、解释文中词语: 1、开卷有益:读书总是有好处的。 2、祥和:吉祥和顺。 3、和睦:相处的好,不争吵。 4、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5、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 6、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7、揣摩:悉心探求。8、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十、搜集一些常见的对联,试一试会对下联吗? 1、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2、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3、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4、盛世清平乐,新春满庭芳。 5、辞旧岁岁岁如意,迎新春春春快乐。 6、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解析 少年闰土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bǐng)钢叉,向一匹猹(chá)”尽力的"刺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闰土勇敢、机敏的性格特征。)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kuà)下逃走了。// 第一部分(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 (2)这少年便是闰(rùn)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jì)祀(sì)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写“我”和闰土的关系。) (3)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写“我”对闰土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他是能装弶(jiàng)捉小鸟雀的。(为下文闰土给“我”将乡村趣事做铺垫。)// 第二部分(2、3)写“我”和闰土的关系,以及“我”和他认识的过程。 (4)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zhān)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春联》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5分) 1. (2分)根据拼音写词语。 从此,雷奈克每天都用小木棍(zǐ xì)_______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yán jiū)_______,作出诊断。 2. (4分)按要求填空。 劳的音节_______,音序_______,部首_______,结构_______ 3. (2分)请你写出一句有关体育的对联。 _______,_______。 4. (4分)试着填下面的对子。 严冬去,山明水秀, 艳春_______,_______。 举头_______明月, 倚树_______流泉。 5. (4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世纪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神仙 _______的生活 6. (4分)填对联。

①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回文联) ②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_______ (数字联) ③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_______ (叠字联) ④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_______ (顶针联) 7. (3分)看拼音,写词语。 cōng huìjiā qín zào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8. (6分)多音字组词 柏bǎi_______ bó_______ 泊pō_______bó_______ 朝cháo_______ zhāo_______ 9. (4分)把你知道的家乡过年的风俗写出来,(至少要写四种)。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0. (3分)选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词。 _______桦树木棉棉花杉树 _______太平洋大西洋大河大海 _______电风扇电视电池电话 11.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执行_______ 执行_______ 失去_______ 失去_______ 迎接_______ 迎接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教学方法:体验式导学法 4、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5、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谈话导入(5分钟左右) 1、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说说喜欢它的原因。那么,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出示课件一一狐狸的图片,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板书课题)(生齐读) ㈡自我感受,初知课文(7分钟左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出示自学提纲: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 ④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2、合作自学,质疑问难 (学生结合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深入到学习小组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必 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或提示。)(适时板书:小狐狸、老狐狸、正太郎)㈢互动交流,感悟真情(15分钟左右) 1、集体讨论交流,深入体会情感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预设:①“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②“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板书:咬木桩、喂奶) ③“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得瘦了。” ④“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 (适时板书:老狐狸一聪明、善良;)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预设:“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 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板书:搭救)(3)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板书:送食、要回,放) 预设:针对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如下内容: (1)开始,正太郎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 搁:gē(耽搁、搁置、搁浅) 综:zōng(综合、综述、错综复杂) 澄:chéng(澄静、澄澈、澄净 萍:píng(萍踪、浮萍、萍水相逢) 藻:zǎo(水藻、绿藻、海藻) 漾:yàng(荡漾、漾奶) 焰:yàn(烈焰、火焰、气焰) 削:xuē(削减、削除、剥削) 瞬:shùn(瞬间、转瞬、瞬息万变) 凝:níng(凝聚、凝视、屏气凝神) 骤:zhòu(骤然、急骤、暴风骤雨) 掷:zhì(抛掷、投掷、掷地有声) 陡:dǒu(陡峭、陡壁、陡变) 二、多音字 差:cī(参差不齐)chà(差生) 曾:céng(曾经)zēng(曾祖父) 澄:chéng(澄澈)dèng(澄清) 削:xuē(瘦削)xiāo(削铅笔) 晕:yūn(头晕)yùn(晕车) 三、近义词 预告——预报幽雅——幽静昏暗——暗淡参差——杂乱朦胧——模糊仿佛——好像澄碧——清澈瘦削——枯瘦赶忙——赶紧退缩——畏缩凝视——注视 四、反义词

缩小——扩大昏暗——明亮朦胧——清晰幽雅——喧杂 退缩——前进有趣——乏味参差——齐整结束——开始 瘦削——丰满 五、理解词语 预告:事先通告。 昏沉:暗淡。 幽雅:幽静而雅致。 错综:纵横交叉。 澄碧: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突然;忽然。 陡然:突然。 六、句子解析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境的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梦境中“美的人和美的事”虚虚实实、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运用通感,将“我”在梦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转化为视觉体验,生动地写出了梦的美好,表达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这正是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解析 好的故事 (1)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象征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黑暗,表达了作者的迷茫。)// 第一部分(1)通过环境描写,引出下文。 (2)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kē)上。 (3)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2、3)写“我”梦到一个好的故事。 (4)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运用梦中的景象,突出“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jiù),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qié)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suō)笠(lì),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cēn)差(cī)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6)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7)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xuē)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

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là)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8)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9)我就要凝视他们...... (10)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zhòu)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cù),凌乱,仿佛有谁掷(zhì)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zhuì)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ní)色的碎影。(写梦中美好事物破碎,表达了“我”失落的心 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当时现实的残酷。)// 第三部分(4——10)详细介绍梦到的好的故事。 (11)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12)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第四部分(11、12)写回到现实,“我”要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本文作者鲁迅。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苏教版

1、希望小学准备买25捆笔记本奖励优秀学生,每捆笔记本有24本,每本零售价4元。准备2500元够吗? 2、青蛙爸爸每天捉54条害虫,青蛙儿子每天捉46害虫条,他们一个月(31天)可以捉多少条害虫? 3、小玲12分钟打960个字,小方18分钟打1170个字,①她们俩谁打字的速度谁快? ②一篇2000字的文章谁能在半个小时打完? 4、同学们到果园参加义务劳动,共收橘子265千克,装了5箱后,还剩下25千克,平均每箱装了多少千克橘子?

5、一共有73枚1元的硬币,把这些硬币换成10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如果都换成20元一张的纸币呢 ? 6、食堂买来40筐西红柿,用去800元。(1)平均每筐西红柿多少元? (2)如果每筐西红柿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用800元可以买多少筐这样的西红柿? 7、青山果园收获了300箱苹果和260箱梨。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

8、红光水泥厂2个星期生产了154吨水泥。(1)平均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2)照这样计算,把下表填写完整。 132 264 396 要生产水泥的 吨数 需要的天数 9、学校买来160盆花,放在大礼堂28盆。剩下的花分给22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几盆? 10、三年级23个少先队员去栽树,一共栽了184棵,平均每个少先队员栽多少棵? 11、甲车每小时行67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98千米,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2、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13、甲乙两地相距912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76千米,返回时比去时多用4小时,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4、四年级同学准备制作160个小灯笼庆祝国庆。已经做了76个,剩下的分给28个同学去做,平均每人要做多少个? 15、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枝,每支1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金色的脚印句子赏析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相同结构的叠词连续出现,刻画出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的小狐狸所处的境遇。 “嗥叫是“大声叫的意思,孤单可怜的小狐狸,仰起脖子,大声叫着,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觉察到它是无助地叫着“妈妈──妈妈──,这清脆的、悲伤的声音,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为下文正太郎对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笔。 2、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让我们在初读时怀疑,这只狐狸怎么啦?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怀疑与担心,在下文的阅读中迎刃而解: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回读时,自然有一种欣喜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样做!3、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看到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肯定有千言万语,但这个情景一定温暖了正太郎的心,坚定了要送小狐狸回家的决心;也一定温暖了

每一个孩子的心,触动了孩子的心怀: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温暖、美好。 4、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这是故事的结局,一个美丽的结局!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 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直到今天,不论喂什么,它都不吃。 光秃秃的柞(zuò)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háo)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 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 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 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嗦(suō)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好的故事》是鲁迅写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它能帮助学生感悟鲁迅文笔的优美简练和寓意的含蓄深沉,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和他的精神境界。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预备年级,课外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等散文。在上本节课之前,对鲁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已作了简要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预期学生能通过这节课感悟到鲁迅语言的优美和精练,理解鲁迅的思乡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三、教师分析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缺乏,但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和磨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熟悉,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得到了带教老师的指导,提前有试教,在试教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四、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中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彩的语言,积累精美词句。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位描写水乡奇幻景物的语言,读出优雅之趣和神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六、媒体运用:PPT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说说江南,通俗地理解,江南就是长江以南以及长江周边的地方,因为有水的滋润,赋予它灵动的特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江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受到很多文人的称赞,也留下了不少盛赞江南、怀念江南的诗篇,比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 结合你所了解的诗歌对江南的描绘以及你自己去游玩过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地方,说说你眼中的江南。

2.理解课文、赏析语言 2.1我们为什么要说江南水乡呢? 因为今天要学习和欣赏的文章《好的故事》描写的是一个美好的梦境,而这个梦境就是江南水乡。你们知道它具体是哪个地方吗? 文中有一句话是“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点出了地名“山阴道”,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该地名:指浙江绍兴西南一带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是鲁迅的故乡。 2.2作者笔下的好的故事/江南水乡是什么样的?找出对水乡特点描写的词语和句子。 第4段是对这个故事整体特点的描写,学生找出后齐读该段。 整体特点:“美丽、优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在作者心中,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天云锦。这是一个比喻句,相比起我们常说的江南如画、江南如诗,作者运用了一个别致的、新颖的比喻,这个地方像一天云锦。 2.3云锦有什么特点? 云锦:有美丽的图案,色彩鲜艳,光彩熠熠,由丝线织成。 2.4作者把这个故事比作云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它和云锦有哪些相似之处?为什么可以比作云锦?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2.4.1像云锦一样有美丽的花纹图案,倒映在水中的蓝天像是一块面料,云朵、野花、小桥等在水中的倒影镶嵌其中,就像面料上的图案。 2.4.2像云锦一样有光泽,这个地方有水有阳光,阳光闪烁,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给人光彩熠熠的视觉效果。 2.4.3像云锦一样色彩斑斓,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这些景物是什么颜色,但依然给人呈现出一幅充满色彩的画面。 因为他列举了很多景物,“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些景物不是单调的,虽然作者没有写出它们的颜色,但我们都知道新禾是绿色的,花是彩色的,枯树、茅屋等是棕色的,还有蓝天白云翠竹,所有景物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2.5除此之外还在哪些地方具有云锦的特征?大家想一想,云锦制作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锦缎是织出来的,文中有一句多次用到了“织”,“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2.5.1大红花为什么会被拉长变成红锦带? 其实是指花的影子,岸边的花倒影在水中,作者泛舟河上,一打浆,平静的水面就被打碎了,影子也碎了,随着水波摇曳,散开,影子像是被拉长,成为红锦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