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开放语文课堂 更需有效的“导”

开放语文课堂 更需有效的“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517614839.html,

开放语文课堂更需有效的“导”

作者:梁银婵

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6年第09期

【摘要】开放的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理兼顾。课堂的开放,更

需有效引导,引导得法,这样会形成一个充满想象、充满灵性的课堂。真正有效开放语文课堂,需要“适时”引导、点到为止、重在启发、重在生成、重在激励。开放有度,“导”亦有道,这样的开放课堂才是更有效率的。

【关键词】开放;有效;引导

开放的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开放的课堂更应直面生本资源,不囿于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展开,为学生敞开无数扇自由之门,打开无数条自由之路。

但是,开放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我们都知道,树要存活,不浇水不行。但浇得太勤也不行,因为树也有惰性。你经常给它浇水,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于是就经不起风雨。而你待到它成活了,不怎么给它浇水,它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于是它们都枝繁叶茂。种树与教学是一个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经常给学生“浇水施肥”。“浇”得过多,学生就缺少思考的空间;“浇”得过少,学生的思维和才智得不到提升和拓展。“浇”得适时适度还真是一门学问。讲多了是“填鸭式”,轻视甚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放开让学生去学,不敢引导是“放羊式”。表面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放手探究,实际上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所以,课堂的开发更需有效引导,引导得法,这样会导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充满灵性的瞬间。因此,引导是有学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真正开放语文课堂呢?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要“适时”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他们遇到“疑难”是正常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适时”地予以点拨,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不着“火候”,急于求成,那么善意的“超前指导”会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永远做不到触类旁通。同样,过于滞后的指导也会使学生丧失“探究”的激情和信心,难以收到“趁热打铁”之效。

二、引导要“点到为止”

新课程实施以来,反观听过的课和自己在课堂上的经历,感触良多。教师“引导”的根本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自去领略“洞”里的世界。这就好比教师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她)稍微垫一个台阶,让他继续努力,而绝不是直接把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