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摘要】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它稳定了欧盟国家的汇率,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也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欧元、利与弊

一、货币一体化的利处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盟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

1、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单一的货币有助于增强联盟信心,加强经济聚合力;有助于促进竞争,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有助于降低降低交易成本(每年相当于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有助于增加价格透明度,促进贸易投资的发展。正是它所带来的更趋稳定的汇率、较低的交易成本、较高的价格透明度,从而减少了信息成本并激发欧盟内部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欧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随着企业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增加欧盟内部消费者的经济福利。最终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2、提高了欧洲的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①

(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1、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联系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通常情

①朱冬雪:《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外资》2010年第231期。

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因而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

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②

2、对国际债券市场的影响

欧元启动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促使各国的债券市场融合为一。从1999年一开始,各国的政府债券便陆续转换为欧元债券,新的市场发行业采用欧元进行。从市场规模看,1999年末,政府债券市场的债务余额已达到22000亿欧元,超过了日本的国债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政府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

然而,欧元给债券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将使市场面临着广度、深度和流动性的一系列变革。市场越是统一,信用风险越是会成为投资者集中考虑的因素。欧元启动以前,欧洲市场的投资者比较注重国别资产的选择和风险的分散,这种情况阻碍了投资者去追求高收益的债券,从而阻碍了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成长。因此,欧元启动的一个必然效应就是带动欧洲债券市场高收益的成长。欧元债券市场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欧洲央行发表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欧元自启动以来,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起到了替代货币( 美元) 的作用,欧元的投资作用正在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来。2002年,欧元债券已占到国际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55.6%,同期发行的美国债券占到31.8%,欧元债券已占据了债券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规模来看,2003年欧元区的债券规

②何莉:《谈欧洲货币一体化及其影响》,《理论观察》2004年第4期。

模是美国的2.8倍,2004年第二季度竟然达到31.7倍,欧元区债券发行的规模已超过美国,欧元区已成为债券发行市场的超级主体。③

二、货币一体化的弊处

(一)对欧盟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

1、失去对经济的自主性调节

统一的货币会导致各成员国对自主性调节经济的工具的丧失,从而引发欧元区经济的不稳定。由于无法对各国具有差别性特征的产业结构、就业和产出进行客观的测度,“真实收敛性标准”不具有现实性,反而容易引起不对称性的外部冲击。同样,面对多样化的各国经济,ECB力图用单一的政策工具,普通利率来稳定欧元区的经济将被证明是无效的。货币政策影响欧盟成员国的差别性效应根源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性,直接原因是各个成员国具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和多样的利率结构。例如,英国经济对短期利率变动的敏感系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根据相关估计,ECB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可能引起成员国经济的衰退规模扩大1倍,而ECB通过推行低通货膨胀而树立信誉的决心可能导致成员国经济的过度通货紧缩。这种内生于MCC和SGP的通货紧缩偏差,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估计减少了欧盟GDP5%的增长,并导致700—1000万欧洲人失业。而且,这些数据仅仅是各国内部的劳动力流动程度,如果涉及到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则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别及非资历认同等原因,这个数据肯定更小。财政的联邦化有利于更公平地在欧盟内部重新分配EMU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但即使对这种配置进行最为适中的调整,也会引起欧盟预算的大幅度增加(欧盟预算现仅占其GDP的1.24%),所以具体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的政治障碍。④

2、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

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固有的缺陷,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下,货币一体化使得相对落后的国家保持着与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相同的优厚福利,并且承受欧元汇率不适宜其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巨大逆差成本,而德国等国就享有顺差的好处,这就更加拉大了国家间的距离,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结构性缺陷:统一货币和独立财产的内在矛盾。

③杨婷、王涛:《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代经济》2007年第11期。

④安贵谦:《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潜在利弊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二)对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不利影响

欧元作为欧洲单一货币,可以作为许多国家汇率政策中的钉住货币或参考货币。同时,欧元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产物,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固定汇率的回归。此外,欧元产生后,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资产组合调整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动荡,加上未来可能形成的美元、欧元、日元三极国际货币格局所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所有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欧洲单一货币政策的采用是人们把金融自由化与固定汇率制结合起来的一次有益尝试。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大体上能适应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但它也存在诸多局限。对浮动汇率制最主要的一条反对意见是汇率频繁波动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各国经济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此外,浮动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有限,并且也不能使各国真正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三、结论

综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欧洲货币一体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同时它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之与欧洲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共同推进人类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楠:《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启示》,《现代商业》2009年第27期。

【2】杜厚文、李小牧、王广中:《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矛盾与挑战》,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曾茂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经济政策及前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3期。

【4】许少强:《货币一体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5】李卓:《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6】何慧刚:《货币一体化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欧洲一体化进程

xx一体化进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加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欧洲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发生“大碰撞”,在理念、国际法、外交改革、经贸等6个方面发生歧见,对此应予实事求是的估量。 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xx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 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 1952年7月25日生效。

国际金融学作业——欧洲货币一体化

浅谈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和影响 摘要: 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金融货币领域中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种统一的货币运行规则。欧洲货币一体化是区域货币一体化一个突出的代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与勇敢的尝试。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一体化结出硕果,推出了统一的货币──欧元,这是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将十分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降低风险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象征: (1)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2)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 (3)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本区域的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管理乃至经济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始。 1957年3月,《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货币协定》以代替欧洲支付同盟。 1969年12月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1970年10月,《魏尔纳报告》公布,它为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规定了一个十年的过渡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实现联盟的目标。 1971年3月达成协议,决定正式实施货币联盟计划。 1972年初,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才着手推行货币联盟措施。 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的动议。 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欧洲货币体

欧洲货币演变历程

欧洲货币演变历程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念 欧洲货币一体化,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与勇敢的尝试。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一体化结出硕果,推出了统一的货币──欧元,这是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将十分重大而深远。 所谓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象征: (1)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2)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 (3)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本区域的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管理乃至经济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阶段: 1、魏尔纳计划 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Werner)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专门报告,即魏尔纳计划。该计划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然而70年代动荡的金融形势以及欧共体国家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使得魏尔纳计划几乎完全落空。70年代一体化取得的唯一的重大成果是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EUA) 2、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etm,EMS) 为了制止汇率剧烈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法、德两国推动下,1978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有: (1)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除了维持原有的±2.25%波动幅度以外,还规定了汇率波动的警戒线,-旦货币波动超出此线,有关国家就要进行联合干预。 (2)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即埃居。ECU实际上是EUA演变而来的,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在欧共体内部,ECU具有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3)成立了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EMF),以增强欧洲货币体系干预市场的力量,为共同货币ECU提供物质准备以及给予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更多的信贷支持。 欧元的产生: 欧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70年,卢森堡首相维尔纳就提出了统一货币的思想,并出台了第一个单一货币计划。但接下去却花了整整十年来消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所造成的影响;在此期间,建立了欧洲汇率蛇形浮动机制(ERM)。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并引入了欧洲货币单位(E CU)。德洛尔计划在1987年产生并在两年後被采用,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计划明确提出,EMU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单一货币。 1990, July 致力於单一市场的完成并寻求会员国间对经济货币政策的合作以及共识。 1991, Dec 欧洲十二国首脑于马斯特赫特通过了「关於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的协定。1992, Feb 欧盟条约于马斯特赫特签署,主要的经济目标是要在21世纪结束前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 MU)。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张骥、闫磊 2013-1-23 13:03:40 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前,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正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作为相对于经济、政治、军事等因素而言较为隐性的文化因素,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其他因素难以企及的影响,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从欧洲统一观念的形成、发展、演变,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欧洲观念的深化发展,欧洲共同的文化政策和在文化全球化、文化霸权的压力面前欧洲的文化抗争问题及文化因素阻碍一体化进程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文化认同;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张骥,男,法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闫磊,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A81, 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 (2004) 01-0083-1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一体化已经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如今的15国,2004年将发展成25国,其内涵已从最初的煤钢联营深入到超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共同货币政策及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和民政事务的政策合作,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文化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对欧洲统一观念、欧

“普世主义”既来自于罗马教会维护其在“基督教世界”中精神统治的努力,也来自于古罗马帝国经久的魅力。十字军东征(1096—1270),作为西欧国家共同的对外宗教战争,增强了西欧世界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而罗马教皇身为东征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在道德和精神上的感召力及其一统的权威,基督教会的权势因此达到了鼎盛[1](pp20-28)。有人评价说:“基督教会通过宗教信仰,通过它的宗教组织系统把当时那个分崩离析的西欧联结在一起,这种状况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西欧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速了欧洲文化的认同过程,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pp53-57)尽管基督教会不遗余力地宣扬和推广“普世主义”,强调基督教世界的统一性和教会权力的普遍性,但终于敌不过王权,最后教会本身也分裂了,然而,谋求统一的追求与梦想覆盖了以后几十代欧洲人的灵魂。 17世纪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兴起,它一方面为欧洲各国人民的交往以及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也使欧洲的分裂持久化,并导致了连绵不绝的战争。这些战争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此时,欧洲的理想主义者提出了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1713年,法国的圣-皮埃尔在《争取欧洲永远和平方案》中最早提出了建立“欧洲邦联”的思想;卢梭则认为,只有依据各民族人民的意志,欧洲联合才可能实现;杰·边沁在《国际法原则》中提出了“普遍和永久和平的计划”;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公布了一个永久和平计划;圣西门致力于“重新组织欧洲社会”,提出要建立一个议会制的联盟;拿破仑有过用武力统一欧洲的宏伟计划,他曾表示:“我要把还是计划的内容付诸实现。我们应当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No.1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刘 华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 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是欧洲一体化建立和深化的主要指导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选择。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423489(2004)0120008205 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体化组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欧洲联盟已成为全球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学习和借鉴的样本。研究指导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建立及不断深化发展的理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欧洲一体化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一、一体化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一体化思想古已有之,从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古希腊时期的城邦联和到19世纪中期以罗伯特?欧文和约瑟夫?蒲鲁东为代表的共同体主义,直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绘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当前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有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有欧洲联盟,亚太地区有亚太经合组织等等。这些组织中,欧盟是组织最完备,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无疑也是一体化理论运用最为成功的。 (一)一体化理论的概念与欧洲一体化实践 在讨论欧洲一体化理论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体化的概念。大多数一体化理论家强调:国际层次上的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各参与方的同意,共同的规范、价值、利益或目标的形成为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基础。[1](P.548)由此一体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导致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厄恩斯特?哈斯的定义就认为:“说服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体将其忠诚、期望和政治活动转向一个新的中心的过程。这个中心的组织机构拥有或要求掌握对已经存在的各民族国家的管辖权。” 的确,客观的世界存在于无政府状态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存、求发展。许多民族接二连三地被卷入一个以变量和混合动机的竞争为特征的共同体之中。他们的利益在某些重要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又得益于相互间的协调行动。[2](P.270)在当今世界中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例外。因此各国都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诸如安全、政治、军事等高政治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贸易、环境、金融、投资、移民、社会保障等低政治领域也充分协调。当各国的预期合作利益大于单独行动的利益时,合作就会产生,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始。当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一体化的各国的利益逐渐融合、趋同,并且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共存感,一体化进程也就获得了各国的普遍支持,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 201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5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经济师考试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经济师考试的重心所在,网校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复习资料,供大家备考学习。 四、欧洲货币一体化 随着欧洲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趋势。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际协调,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一体化旨在欧洲有关国家之间建立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从而使成员国免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的成立。1957年3月,《罗马条约>的签订促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但该条约中并没有关于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决定。 步入20世纪60年代,三个跛行货币区——英镑区、黄金集团和法郎区,成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尽管这些货币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但由于其缺乏稳定存在的基础。因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进人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全面崩溃。在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欧洲货币一体化以失败而告终。但在这一阶段中,初步建立的“蛇形浮动”汇率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以及欧洲货币单位都为今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达成一致协议,决定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欧洲货币体系,重新拉开了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帷幕。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欧洲货币单位、建立稳定汇率机制、设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自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起,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1989年4月《德洛尔报告》的出台,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问题又重回议事日程。该报告不仅提出了把单一货币看做是“货币联盟的一个自然和理想的进一步发展”,还提出了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设想。 1990年12月15日,欧洲国家与政府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批准了《欧洲联盟条约》草案(以下简称《马约》)。《马约》的通过为欧洲货币联盟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计划分三个时间段花10年的时间完成货币联盟。这三个时间段分别为:①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撤销成员国的外汇管制等。②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或1998年12月31日,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成员国经济之间的经济相似性。③1997年1月1日或1999年1月1日开始,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二)欧元的启动 1998年5月21日,欧盟15国首脑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特别会议上确认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这11个国家于1999年1月1日成为欧元创始国。随后,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制定并执行欧元区11国统一的

【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欧洲一体化

【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欧洲一体化 欧盟、申根、欧元区的区别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声称美国将竭尽全力帮助恢复世界经济正常秩序,并提出了旨在重建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的战后恢复提供经济援助。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在美国的敦促下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 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欧洲各国经济政策,以努力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1948年,一个非政府论坛性质的欧洲大会在海牙召开。会上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倡议,例如建立欧洲议会、制定人权宪章、设立人权法院等等。在舆论上为欧洲一体的正式开始作了充分准备。1949年,英、法、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及荷比卢三国共10个国家签订了《欧洲理事会章程》,设立欧洲理事会。严格地讲,这次行动只是一体化的前奏,但是欧洲理事会的工作仍然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一些重要的协定和《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安全公约》、《欧洲社会宪章》都是由欧洲理事会主持签署的。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当时,为了限制联邦德

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从而控制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舒曼计划的方案,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之为《巴黎条约》。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 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巴黎条约》规定欧洲煤钢 共同体设立4个机构,分别为:高级权力机构(执行机关)、共同大会(咨询监督机关)、特别部长理事会(成员国代表 机构)和欧洲法院(审查执行机关的决定并审理违反条约的诉讼)。《巴黎条约》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的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 条约》;。条约规定: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建立共

欧洲经济一体化

.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权利让渡是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国家主权、本国利 益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4)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当堂检测】 1、欧洲一体化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 .知识经济的兴起 D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2.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B .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C .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D .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3、.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②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 A . (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B . 1969 年“欧共体”共同目标的确定 C . 1993 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 . 1973 年英国加人“欧共体” 5.欧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共体的建立 6.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B.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 C.改变了世界格局 D.破坏了欧盟各国的主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7、欧元的启动对这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A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B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C .有效地保护了区域经济的独立发展 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自我反思思维升华】 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决?写出来大家都来帮一帮。 .

欧洲货币一体化习题

第十讲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属于无独立法偿货币的国家() A 香港 B 巴拿马 C 法国 D 欧元区 2、香港实行的是哪种汇率制度() A 钉住汇率制 B 货币局制度 C 联合浮动汇率制 D 单独浮动汇率制 3、最优货币区理论把()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A 区域货币一体化 B 汇率制度统一 C 生产要素流动性 D 以上都不对 4、随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经济开放度标准是()提出来的。 A 麦金农 B 凯南 C 伊格拉姆 D 哈伯勒 5、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政策一体化标准是指主权国家对()的看法是否一致,对货币区的生存至关重要。 A 金融一体化 B经济开放度 C 通货膨胀和失业 D产品多样化 6、以下哪一个事件宣布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A 罗马条约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海牙首脑会议 D以上都不对 7、按照欧盟制定的时间表()年欧元正式启用成为一种新的货币。 A 1994 B 1998 C 1999 D 2001 8、欧共体货币合作的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是() A 欧洲货币体系建立 B 欧共体经济与货币联盟建立 C 欧元正式启用 D 欧洲货币局创立 9、以下哪一个不是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元区国家的作用() A节约外汇兑换中的交易成本 B促进贸易和金融活动 C扩大市场促进竞争 D对美元的储备地位提出挑战 10、各国保持固定汇率的货币区有()种形式 A 4 B 3 C 2 D 5 11、提出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标准的经济学家是() A 彼得·凯南 B 罗伯特·蒙代尔 C 罗纳得·麦金农 D 詹姆斯·伊格拉姆 12、一个国家与货币区其他国家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货币区之后() A 货币效率收益越小 B 经济稳定性损失越小 C 经济稳定性越差 D 以上都对 13、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 A 5 B 4 C 3 D 6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面临的问题() A政治统一问题 B最后贷款人问题 C财政分权问题 D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权分割问题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接下来由我来讲述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我把它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政治史根源、经济史根源、文化传统的回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首先是它的政治史根源,一共分为两大块: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和民族国家。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一共经历了四种,从城邦、中世纪的封建领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到君主制国家。关于第一阶段的城邦,我们都知道,雅典是城邦国家的典型,这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学过,我就不多讲了。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奴隶制是欧洲城邦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城邦之后的第二代国家形态是中世纪的封建领地。在这种国家形态中,封建领主掌握了大部分领地,他们兼任军事首领和政治领袖,实行世袭制,由此造成的地方割据和政治权力分散,严重阻碍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封建领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在公元10——12世纪,欧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手工业、商业、海上贸易发展迅速,意大利背部和法兰西南部的一些城市因为工商业的繁荣而发展迅速。随后,法兰西北部、尼德兰、英格兰莱茵河沿岸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崛起。经济相对发达、封建领主势力相对薄弱的一些城市很快便取得了独立,建立起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建立了自治的行会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工商业的繁荣。行会会员,也就是资产者,以金钱为武器,与城市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种城市共和国中,贵族、征税官、商人、手工业者之间实现了一种十分脆弱的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到了公元13——15世纪,欧洲西部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方历史上的第四种国家形态诞生了。不久,荷兰和英国也建成专制国家。君主专制国家保留了中世纪的特权传统,这一点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君主专制国家在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起了某种平衡作用,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欧洲正是在君主专制的条件下实现了民族、国家和法律的统一,使得资本主义的萌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君主专制国家,是欧洲跨越封建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个中间国家形态。 接下来是政治史根源的第二块内容,就是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要知道,民族国家是欧洲产生的第五种国家形态,也是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形态。我把它分成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民族顾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我选取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六个,大家看一下,我就不详细说了。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后期之前,英法等国建成民族国家,且由于是长期自然演进,最后通过革命方式而成,比较安定团结。第二阶段,十九世纪后期,德意通过铁血手段统一或独立建成民族国家,人民民族意识没有完全成熟,政府通过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 为了保持欧元的稳定,首先要求建立一个真正权威的欧洲中央银行,使其具有独立制订符合共同利益的货币政策,对欧洲统一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按照《马约》设计蓝图,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将分为两个层次:高层为未来的欧洲中银行,其任务是制定整体的货币政策;低层为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作用是负责推行货币政策。 二、欧盟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保持欧元的稳定至关重要;其次,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制定和货币政策工作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欧洲中央银行将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由其统一制定适用条件,并组织各成员国央行具体实施。 三、欧盟统一财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还要求各国财政财政的协调和监督,因为政策搭配是宏观政策的重要原则。如果只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信用,而不能控制财政信用,整个欧洲的信用状况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平行货币流通期间欧元发行和兑换的费用及汇率

制定问题 在欧盟发行统一货币问题上最初由“单一货币”与“平行货币”之争,即到1991年1月1日是,是立即取消各国货币而仅让新的单一货币在欧盟内流通,或是让新的货币与各国货币并存。平行流通。在过渡期内,由于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平行流通,将发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兑换费用,谁对这笔费用负责也存在问题。此外,欧元汇率的制定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 五、欧元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美元的关系问题 欧元启动后,欧盟15个成员国将被划分为欧元区内的成员国和欧元区外的成员国。到时候欧元区内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及其汇率运行机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六、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问题 实行单一货币不仅涉及国家货币主权,而且将最终走上政治联盟。因为如果没有政治联盟,经济与货币联盟必将面临严重障碍。

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金融学系保险专业费清 09991685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国际统一的货币体系发展,国际区域化货币体系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洲共同体的“区域化货币体系”。 总的来说,欧洲共同体“区域化货币体系”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70年代初-1978年,欧共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其目标在于稳定汇率。 第二个阶段:1978年-1986年,欧共体提出“单一欧洲文件”,“文件” 肯定了欧洲货币联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应该继续积极推行,拟订了初步计划。 第三个阶段:1986年-1990年欧洲货币联盟的开始实施。 一、魏尔纳计划 “魏尔纳报告”或“魏尔纳计划”是欧洲货币体系发展的基础,它是在在原来的罗马条约以外建立的有关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规划,其最早形成于1970年5月。 总的来说,“魏尔纳计划”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汇率机制调整、货币储备基金建立和欧共体内部核算。具体地说, 1.汇率管理机制调整 在汇率管理机制方面,欧共体曾实施“蛇洞制”以加强其成员国之间的汇率联系。 欧共体在1972年4月10日作出决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各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可容许波动幅度只能是上下1.125 %(总幅度为2.25%),比史密森协议的规定小一半,换言之,欧共体对内部的汇率波动要求更加严格,拟推行内外有别的汇率政策。用当时比较通俗的比喻来说,这叫做“蛇洞制”. 2.货币储备基金的建立 该基金的职责主要是:支持成员国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活动以促进汇率的稳定,管理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信贷,逐步集中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并逐步发展为

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试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与价值 摘要:毫无疑问,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组织,其一体化进程具备一般区域集团组织的共性,而西欧世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也造就了其发展进程独特性和规律性。首先,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第二,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过渡,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领域扩展;第三,欧洲一体化是从精英到大众的过程;第四,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实行了灵活渐进的原则,排除强制性的一体化;第五,竭力寻求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欧盟是当今国际体系中几乎涉及所有领域的一个重要存在。经济上,它是一个堪与美国匹敌的重要行为体;政治上,它代表着西方世界里与美国不同的声音,是多边主义和规则治理的倡导者。追根溯源,欧盟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战后50多年的欧洲一体化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当时的欧洲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局面微妙。一方面,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与此同时,美国和苏联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争演主角。欧洲人开始积极地推进欧洲一体化。欧洲一体化是二战后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区域集团化实践。从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西德签署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到1991年欧盟成立,欧洲完成了经济政治乃至多领域的一体化。 一任济一体化的先导作用

纵观欧洲半个世纪的一体化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领略到欧洲一体化最先是经济的联合,首先通过在经济领域的整合,以减少各成员之间的冲突,实现政治,科学,文化,军事等等其他多个领域的联合。当经济一体化发展至一定程度需要政治引导或政治调控时,某种程度的政治合作乃至一定程度的政治一体化才会发生。 有关政治一体化的决策及其实践活动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需求外溢的结果。经济一体化先行,在经济一体化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后将政治一体化作为补充或保障手段提上日程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既有规律, 它体现了西欧或者欧洲国家主权的让渡先经济后政治的显著特征, 这种特征明确表明了主权国家对政治主权的一体化较之对经济主权让渡更为谨慎敏感的心态, 同时也说明了某些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能为成员国带来最为直接、明显的效益。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重要条约的批准情况来看, 西欧或欧洲民众最为关心的也是最为迫切和直接的经济利益。那些与其目前的实际利益相差甚远、甚至可能具有某种潜在负面影响的宏伟蓝图和冠冕堂皇的理目标标, 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 政治一体化并非违背欧共体乃至欧盟成员国及欧洲民众的普遍利益, 只是现存民族国家的民声对其有更为苛刻的要求, 政治一体化的发生需要更丰富的土壤, 才能产生更强烈的现实与长远影响。 而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当时的欧洲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局面微妙。一方面,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因而,现阶段他们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给他们安全感。因此以经济一体化为先导,可以让欧共体或者欧盟成员国以及各成员国的人们看到一体化所带来的益处,兴起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真正起步是在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欧洲各界对欧洲联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热情,各种统一运动风起云涌。为协调各组织的行动,1948年5月800名来自西欧各界的热衷欧洲联合的人士在海牙举行了由温斯顿·邱吉尔主持的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了欧洲组织的最低纲领,并决定把各种力量统一成“欧洲运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也行动起来。1948年3月,英、法、荷、比、卢五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加强集体防卫,并派生了西欧联盟;1948年4月奥地利、比利时、丹麦、

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瑞典、瑞士、土尔其和德国西占区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5月,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和丹麦、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共十国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上述组织虽有全欧性质,但都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力量。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才是向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一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一手策划的。1950年5月9日,在征得政府同意后,舒曼公布了他的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管理机构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负责整个制度运转的共同高级管理机构将由各国政府指定的独立人士组成。机构的决定在法国、联邦德国和其他参加国具有效力。由于不愿接受一个超国家机构的存在,英国拒绝了法国的建议,而荷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表示欢迎。经过艰苦的谈判,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有效期为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体不仅有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自己

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被认为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是迄今为止最适度货币区最为成功的实践结果。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建立起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使它们免收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安排更是方便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1969年12月在海牙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标志着欧洲货币统一改革的开始,会上指定皮埃尔·温纳(卢森堡的总理和财政部部长)组织委员会,制定具体措施,消除欧盟内部汇率的波动,集中欧盟货币改革决定权,减少彼此间的贸易壁垒。 欧洲国家为什么从60年代末开始努力寻求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汇率的更大稳定性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政策形势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人们希望欧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就是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原因具体表现为:1.为了提高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1969年的货币危机使得欧洲对美国在将其国际货币职责放在其国家利益之前的可靠性失去信心。面对美国越来越自私的政策,欧盟国家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它们自己的经济利益,决定在货币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 2.为了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尽管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使欧盟建立了关税同盟,但在欧洲内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仍存在很大的官方障碍,欧盟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消除所有这些障碍,以美国为模式把欧盟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市场。欧洲的官员们认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象官方贸易障碍一样,是减少欧盟内部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固定的相互汇率,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大市场。 3.为了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因为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带来的调整难题。而共同农业政策保证了农产品的最低支持价格。为了使欧盟内所有农民都享受平等待遇,共同农业政策规定予以一篮子欧盟国家货币为单位的农产品支持价格。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它是欧洲货币联盟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议是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 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3)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1.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和性质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战后发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性:经济一体化的先导作用,一体化政策的弹性适用, 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动态平衡, 一体化利益均摊原则, 精英驱动的一体化进程, 主权的集合与共享。这些特点和性质实际上表明了战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走出高度发达和疆域相对狭小的困境以及抗衡外部政治经济竞争压力而寻求区域一体化的创新。可以预见, 欧洲一体化的这种特点和性质仍会体现在未来的一体化进程中, 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盟发展的新特点。 一、任济一体化的先导作用 回顾欧洲一体化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 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一体化主导了整个一体化的发展脉络。尽管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动因有多种, 即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等等, 但最能将西欧国家或者说欧洲国家整合起来的是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当经济一体化发展至一定程度需要政治引导或政治调控时,某种程度的政治合作乃至一定程度的政治一体化才会发生。有关政治合作或政治一体化的决策及其实践活动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及需求外溢的结果。经济一体化先行,在经济一体化达到相当的程度后将政治合作甚或一体化作为补充或保障手段提上日程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既有规律, 它体现了欧盟国家主权让渡先经济后政治的显著特征, 这种特征明确显示了主权国家对政治主权让渡较之对经济主权让渡更为敏感的心态, 也说明了特定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能为成员国带来最为明显的收益。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重要条约的批准情况来看, 欧洲民众最为关心的也是其切实的经济利益。那些与其目前的实际利益相距甚远、甚至可能具有某种潜在负面影响的宏伟蓝图和冠冕堂皇之词, 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政治一体化并非有悖成员国及欧洲民众的普遍利益, 只是现存民族国家的藩篱对其有更为苛刻的要求, 政治一体化的发生需要更丰富的土壤, 会产生更强烈的现实与长远影响。 二、一体化政策的弹性适用 欧盟成员国不同的国家利益通常会导致对一体化政策发展的不同需求, 强求一致则有导致政策发展停滞之虞。由于任何成员国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政策问题上永远处于多数, 或说处于有利地位, 故妥协与规避就成为一体化政策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所谓规避, 即在特定政 策提案对某个或某些成员国可能具有潜在不利后果的情况下, 可考虑对该政策提案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条款进行例外处理, 也即可以不适用于这些成员国, 以换取持反对意见的成员国同意该项政策发展。这种一体化政策的弹性适用或者说灵活性贯穿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始终。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创建了欧洲货币体系中的汇率机制以来, 欧洲一体化进程就包括了某些灵活性要素, 即不是所有成员国都必须加入一体化进程的所有方面。80年代中期确立的申根体系明确认可不介入这些机制的成员国。20世纪90年代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继续依循并极大地扩展了这种弹性原则。如马约将两个新的政策范畴—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和司法与内政领域的合作游离于欧共体的政策制定机制之外, 而由各国政府商定。这是由于一些成员国认为这两个支柱涉及敏感的国家主权, 在现阶段难以适用超国家的决策机制。这种特殊政策特殊处理的方式既照顾了成员国对其主权利益的考虑, 又保证了一体化向外延扩展的方向发展, 进而为成员国实现其整体国家利益提供了现实基础。 此外, 马约第一次将成员国不包括在某些政策领域以条约的形式给予特别的阐明。如社会政策在马约谈判过程中产生了特殊的困难。尽管有11个成员国希望给予社会宪章以坚实的条约基础, 但由于英国希望该政策领域不扩展到欧共体现存政策职责中, 导致马斯特里赫

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作者:黄津时间:2009-4-7 16:18:00 【论文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文化;认同 【论文摘要】欧洲一体化进程从1952年的煤钢共同体诞生开始,迄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这风风雨雨的50多年里,其成员国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其活动领域从当初的煤和钢的生产和销售,扩大到了经济、社会、政治、行政以及军事等多个领域。在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和功能出发,通过分析欧洲各国文化的共性,从而指出欧洲一体化过程的文化因素的作用和地位。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经济、安全因素是人们经常提起的重要推进因素。但是,在欧盟形成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和促进因素。可以说,正是由于欧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认同,才使得欧洲在当今世界上成为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有的学者指出,在欧洲文明的共同背景下,欧洲确实存在着统一的根本因素。这种因素有着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古文化背景和犹太基督教背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之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一、文化的定义及功能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1、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