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知语言学对二语教学的帮助

认知语言学对二语教学的帮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417848039.html,

认知语言学对二语教学的帮助

作者:艾阳阳

来源:《商情》2013年第46期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认知语言学对二语教学的帮助及其局限性。本人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语言三大特点:体验性、隐喻性和理据性。第二部分讨论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可能有的帮助。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二语教学体验性隐喻性理据性

认知语言学出现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已有30年的历史,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已逐步起得语言学界的话语权。21世纪以后,受到应用语言学界越来越多

的关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认知语言学特点,激发读者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语言三大特征

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人为语言是人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人际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是基于感知和体验基础上的高级认知活动。也就是说,身体的感知和体验是高级认知活动必要的基础。只要稍稍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语言中有无数的事例反映着我们身体的经验。例如英语中有shoulder to shoulder/face to face/eye to eye,中文中有“手拉手”,“肩并肩”,“面对面”。

语言的隐喻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中德概念隐喻是人类进行高层次思维和处理抽象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我们会把时间概念理解成我们身体能够感知、接触到的空间体验(Littlemore,2011)。Lai(2011)用空间方位描述了中文里的时间概念。中文“前”与“后”分别代表far past(例如前天、前年)和far future(例如后天、后年)。

语言的理据性。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理据性,也就是说,形式和意义之间是有理可循,有据可查的。语言的理据性体现在义-义联系、形-义联系和形-形联系上(Radden & Panther,2004)。

义-义联系主要体现在语义层面上,其中主要与词源理据、隐喻、转喻理据等。例如多义词一般都要多个义项,这些义项通常以原型义为中心,经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不断向外辐射,最后形成一个辐射型的语义网络。

形-义联系的理据主要有三种:数量理据、顺序理据和象声理据(王演2007)。例如Taylor(2002)提出“形式越多,意义越多”原则。按照这个数量原则,可以发现英语中德长词比短词的意义复杂;长句比短剧的意义复杂。这也符合心理加工原则,即语符越多,人要付出的注意越多,心智加工就越费时,理应传递的信息就越多,否则就违反了经济学原理。顺序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