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在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海涛 一、城市旅游发展模式 1.问题诊断 近三十年来,西安旅游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秦兵马俑博物馆及秦始皇陵是西安乃至陕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安乃至陕西旅游发展的领头军。华清池、骊山风景区、明城墙、碑林、大清真寺等景区是西安旅游发展的第二军团。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景区压倒城市,即兵马俑博物馆等特级景区成为西安旅游的代表或象征,西安只是这些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这便是西安城市旅游目前的发展模式即“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模式。这种模式发展的典型便是张家界市、武夷山市、黄山市等城市,个别景区以绝对优势压倒城市的本体形象并取代之。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特级景区充分享受各种支持,发展越来越好。而其他景区受特级景区的屏蔽过分严重,发展会越来越落后。并且,游客会只知兵马俑而不知西安,这种情况在外宾中尤为突出。这就与把西安建设成一

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越来越远。 2.解决对策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历史文化交融于此,秦兵马俑是西安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绝不是全部。重视景区的发展,但绝不能仅仅依靠景区的发展。因此,西安如果想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确定“西安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景区”的发展模式。将西安整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品体系推介出去,使得游客能深入城市内部,体验鲜活的古都生活气息。这样既可以延长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又增加游客对西安旅游的满意度。比如在杭州的武林广场,地下通道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取而代之的是西湖、西溪湿地等旅游胜地的摄影图片,给人一种美感之外,还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旅游氛围,告诉人们这里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而走在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地下通道,仿佛身临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城市,而没半点古城沧桑之感,因为这里没有一点西安特色,商业广告充斥其间。

我国旅游景点业发展存在的问题.doc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行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息消遣的首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正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应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景区不计其数,因而在景区的建设上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在节假日时期尤为突出,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景区的安全措施不完善,使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最后,景区的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旅游发展。 2、旅游产品创新不够。 中国旅游产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旅游产品依旧是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占主流。各个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没有代表景区特色的产品。 3、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旅游生态环境的退化,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旅游景点在规划之时就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环保设施的配套开发,而环境保护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严重的旅游污染问题。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东部地区资源紧张但发展太快以至于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5、旅游企业竞争力依旧低下。 特别旅行社的发展存在小、散、弱、差等问题。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各类旅行社有8 993家,其中国内旅行社就有7 726家,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效益好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较小,普遍存在着无序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不仅使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而且造成旅游产品内容“缩水”,质量下降,游客数量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旅游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 6、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旅行社、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导游人员违规违法经营,任意削价无序竞争,欺客宰客,既侵害了旅游者的权益,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1) (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 (1) (二)旅游业的发展的到各地的高度重视 (1) (三)旅游业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2) (四)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2)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当 (2) (二)旅游配套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 (2) (三)从业人员素质低 (2) (四)旅游诚信的缺失 (3) (五)时间的调配与适度问题 (3) (六)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 (3) 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4)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 (4) (二)加强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4) (三)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4)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 (5) (五)对旅游者的出行进行合理的安排 (5) (六)加强法规建设,维护旅游者正当权益 (5) 参考文献 (5)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业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方面存在种种不足,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旅游诚信的缺失等。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旅游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等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旅游发展方面却存在种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产品的供应很难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有关法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宏观调控。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一)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走高,每年新增直接就业人口超过50万,间接带动数百万人就业,这是旅游业红火的一个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从1978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62%。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比2005年增加8,000多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6%。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近30亿人次,直接就业人员1300万,关联就业人员5000多万,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万亿元,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和第一出境旅游购买力国家。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2.85万亿元,增长11%;国内旅游3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2.49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1.34亿人次,增长1%。 (二)旅游业的发展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 从云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到河南“旅游立省”,苏浙京津等省市发放旅游消费券,各地对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高度重视。 (三)旅游业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主题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报告

主题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报告主题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报告主题 教育期间,为切实发现当前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针对旅游市场化这一主题开展了具体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现了一些旅游市场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化思维不够。 思想解放、理念转变的进度还没有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相 匹配,对旅游市场化经济规律研究不深、不透,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例如,今年花海仓促运营,前瞻性思维不强;赛事承办依然是财政出钱。 二是市场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区尚未出台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大多景区为政府指导 运营,市场化思维不强,管理模式相对保守,产品的开发、包装和营销缺乏市场机制的运用和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不足。 例如,xx温泉度假区两年才开工建设,景区营销主要靠政府。 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少。 特色住宿、特色餐饮、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少,体验性高、现 代感强的旅游项目较少,易产生季节性旅游“低谷。 例如,赛事期间“一房难求”,射击场、文化宫等体验性项目

推进缓慢,滑雪、漂流属于季节性运营项目,不可四季持续性运.营。 四是市场化资源利用不充分。 联动机制未建立,缺乏精品线路,区域游客资源挖掘不够,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缺少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特色不鲜明,现有景区都没有形成自身的旅游知识产权特征。 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 例如,与周边xx等大景区建立了区域联盟,但实际动作少,联票还没出;全区还没有一家大型商场;到我区旅游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城区及周边县区居民,未对临省、市形成吸引力,旅游区域带动优势尚未发挥。 五是市场化队伍建设不完善。 专业旅游人才不足,旅游主责主业的意识不强,旅游参与度不高,深度聚焦旅游主导产业还不够。 例如,我区旅发公司xx人、旅行社x人,队伍体系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全员营销”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各部门意见,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提出了加快我区旅游产业市场化的对策措施,在此也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是全面深化“四项改革”。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启动全域旅游建设专班制,健全旅游体制机制和组织机制,切实发挥起旅游巡回法庭、派出所、旅游

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路对策

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路对策 发布时间:2011-7-14 信息来源: 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省旅游的窗口城市,近年来扎实推进“旅游立市”战略,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 一是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富集。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4A级景点3处(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在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自然景观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发以独特的大漠戈壁和绿洲田园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以万亩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万亩日光温室为主的优质瓜菜和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等构成的特色观光旅游资源,以民俗博物馆、历史博览园、雷音寺、西云关等为主的民俗宗教旅游资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敦煌铁路、313线高等级公路建成投用,敦煌机场建成4C级并实现了国际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即将扩建为4D级,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完善了月牙泉、雅丹、阳关、玉门关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把城市建设作为突破口,坚持用敦煌文化元素包装、改造城市,全面实施了党河风情线、敦煌风情城、城市立面改造、夜景灯光设置、城市道路改造和平房拆迁等城市建设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5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13家),总床位13700多张、标准床位10034张。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50家,取得资格的导游982人。城乡程控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均达到90%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组,为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北京、天津等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地城市成功举办了敦煌文化艺术展和旅游推介会,相继与日本日光市、镰仓市、臼杵市和韩国南海郡缔结为友好城市,敦煌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组团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敦煌葡萄节暨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等重大节会,出版发行了一批外宣精品,协助拍摄了多部影视佳作,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展示了敦煌形象,不断拓宽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四是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依托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莫

丽江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1月07日 一、引言 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老的东巴文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茶马古道、白沙壁画等。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丽江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因此,要协调好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小孩子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利的一种障碍。即使在家里,也有好几个层次,往往是祖父母说纳西语,孙辈就不会说。伴随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二)管理跟不上,落实不彻底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全面、管理跟不上等,会给丽江旅游带来压力。在旅游发展中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超过丽江接待地的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营,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等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绿化不够、垃圾问题、河流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丽江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中心,与旅游城市本身应具有优美环境的要求极不吻合。 三、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一)政府主导 1.制定旅游发展和保护的总体战略规划 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的角度着眼,都应带十分重视发展总体规划的作用。丽江旅游发展在开发和建设时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品资源和名牌,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确保丽江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上竞争力,实现旅游经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数量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防止盲目竞争,遵循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要营造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提高丽江居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要注意抢救濒临灭绝的

最新-旅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精品

旅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旅游行业概况中国是旅游活动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旅游活动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古籍《山海经》。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的旅行家,如司马迁、李白(701~762)、徐霞客(1586~1641)等,并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游记等珍贵史料。 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组织的旅游业有了发展,在上海出现了旅行社。 1949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现代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大体上分为4个时期:1954年以前,当时的旅游机构主要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服务。 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后,开始接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自费旅游者。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中国的旅游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来自西方国家的旅游者逐年增加。 1979年以后,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以1984年为例,这一年来中国大陆旅游的总人数已达到1285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61倍;其中外国旅游者达1134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39倍,旅游外汇收入11亿多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倍。 在国内,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数已达2亿人次以上。 二、旅游行业特点旅游事业不仅作为一项经济事业,而且成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在发展旅游事业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不同游客的兴趣和爱好,向他们提供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如古运河旅行、中国烹调艺术交流、学习汉语、中国民俗旅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 在旅游饭店、旅游风景区和参观游览点的建设上,力求注意体现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在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逐步发展国内旅游,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旅游行业发展规划中国在第七个五年计画中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到1990年,争取接待国外旅游者500万人。

关于旅游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在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调研提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3月上中旬,先后到北京、河北、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业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实地调研。3月下旬和4月初,调研组对实地调研及有关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和集体讨论。现以调研中所了解的旅游企业发展环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意见和建议为主要内容,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积累和融资困难 旅游企业的发展资金积累较为缓慢。旅行社是微利行业,酒店投资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长,景区与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业发展几十年规模依然有限,资金的原始积累过程较长,旅游企业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旅游汽车公司等非资源经营性企业多为中小规模,固定资产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财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规定的条件,申请贷款困难;第二,酒店、景区等资源经营性企业难以将资源资本化,金融部门只规定将景区门票作为质押条件,而不将旅游资源价值作为申请贷款抵押的条件,使得企业申

请贷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区依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产权不明,限制了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资;第四,农家乐(包括民居接待点)的企业身份不明确,金融部门没有出台农家乐担保、贷款优惠的具体政策,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不能 获得银行贷款,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二)旅游项目用地困难 一是缺乏旅游用地专项支持政策,《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用地的范畴、定义及类型没有明确规定,没有对旅游项目用地及旅游投资建设用地优惠等政策的具体规定;二是绝大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于旅游用地规定不明确,旅游用地规划没有真正与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可变性较大,操作性不强,很多旅游项目用地指标不足,往往只能经过置换集体用地来满足,供需矛盾突出;三是农家乐、乡村酒店等乡村旅游用地多采用租赁方式,办不了“两证”,使得业主很难大规模投入,限制了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同时多为当地村民经营,有较大资金实力的外来投资者很难介入,土地紧张和流转规模小、难度大及“差别”待遇等因素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四是旅游业对环境要求高、用地规模大,且没有优惠政策,旅游用地成本高于工业用地,增大了投资商的成本,项目招商困难;五是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旅游用地审批程序繁琐、部分旅游景区和度假村等旅游用地不合理或实际开发不到位等土地浪费现象和旅游用地产权不明

苏州旅游业发展中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苏州旅游业发展中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旅游产品结构不完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笔者将就此来具体阐述苏州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对策措施。 1 苏州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1)苏州传统观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苏州园林和周庄、同里等江南古镇是苏州过去和现在两个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光旅游产品,长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对苏州旅游业昔日的辉煌做出过巨大贡献,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虎丘等品牌园林由于自身容量所限,加之展示形式的几十年一贯制,缺乏有创意的新内容等原因,使其旅游吸引力受到影响。而古镇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如商业化气氛太浓重、同质性强、各镇发展缺乏联动等问题。总之,对苏州主要客源市场而言,传统的观光产品(园林和古镇)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 (2)苏州旅游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日益降低。苏州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确立尽管极大地刺激了海外游客市场的发展,但苏州周边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已经开发出许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使苏州传统旅游产品的相对优势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无锡城市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及相关主体园的开发、常州的恐龙城、嘉兴的观潮、杭州的西湖与古都风情、上海的都市旅游与娱乐旅游(特别是新天地的成功开发)等,这些正在形成新的吸引,使苏州面临华东地区主要旅游城市日益剧烈的竞争。换言之,在长江三角洲这个大旅游目的地网络中,苏州自身的旅游竞争力和相对地位都有所降低。苏州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发生相对下降,而作为过境目的地的地位正在相对上升。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来看,苏州独立目的地地位的相对下降也是该区域南京、无锡、杭州、上海等相互竞争的结果,其中上海的辐射影响和杭州的稳定发展更是影响巨大。 (3)苏州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苏州没有把环境看作是旅游产品提升的关键要素,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苏州近年尽管通过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绿地系统等的建设,在逐步增加城市的旅游设施。但对游客而言,昔日人们心目中那个水网密布的东方威尼斯水城,由于传统水道的日益消失,加之水体的严重污染,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已受到很大损害。致使苏州本地的面貌与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换言之,苏州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远未发挥,苏州应以园林为依托,古镇为提升,山水为背景,将城市旅游整体的发展作为旅游再辉煌中的核心来重视。 (4)文化旅游产品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苏州是吴文化之渊薮,古典园林、古城、古镇都是其古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体现苏州悠久历史和吴文化深厚底蕴的“小桥、流水、古建筑、采茶、庙会、舞狮”等直观、有生命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现形式容易得到游客认同,但现实开发中文化内涵的体现不够,开发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多,动态可参与的少。表现形式上也缺乏必要的创新和突破,基本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随着投资的增长和优化以及本身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我过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生活认识的改变,国家的大力支持都将进一步推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目录 引言 (1) 1、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 (2) 1.1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2) 1.2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3) 2、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文化的影响 (4) 2.1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4) 2.2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7)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实施策略 (8) 4、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和旅游业的政策 (11) 结束语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 1.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进一步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国际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后的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1.2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粗放经营的路子,靠的是外延广度开发。今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应由设施建设转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促进旅游结构的优化布局。应遵循立足东部,深入挖潜,逐步开发中西部的方针。具体建议是: 第一、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制定综合开发规划。对全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普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分等、分级,为合理地开发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旅游业各部门和专家结合,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长期战略规划。同时,制止在风景区进行无计划破坏性建设。 第二、积极引导国内旅游。安排和解决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争夺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旺季的矛盾,以合理地开发各种类型旅游资源,从而更好地引导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

旅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旅游行业概况 中国是旅游活动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旅游活动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古籍《山海经》。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的旅行家,如司马迁、李白(701~762)、徐霞客(1586~1641)等,并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游记等珍贵史料。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组织的旅游业有了发展,在上海出现了旅行社。1949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现代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大体上分为4个时期:1954年以前,当时的旅游机构主要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服务。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后,开始接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自费旅游者。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中国的旅游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来自西方国家的旅游者逐年增加。1979年以后,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以1984年为例,这一年来中国大陆旅游的总人数已达到1285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6.1倍;其中外国旅游者达113.4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3.9倍,旅游外汇收入11亿多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倍。在国内,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数已达2亿人次以上。二、旅游行业特点 旅游事业不仅作为一项经济事业,而且成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在发展旅游事业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不同游客的兴趣和爱好,向他们提供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如古运河旅行、中国烹调艺术交流、学习汉语、中国民俗旅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在旅游饭店、旅游风景区和参观游览点的建设上,力求注意体现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在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逐步发展国内旅游,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旅游行业发展规划 中国在第七个五年计画中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到1990年,争取接待国外旅游者500万人。并要求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建设﹔加快培养旅游人才,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业也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四、中国旅游发展目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业的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管理上较为混乱。 中国国家旅游局及其下属的各省市区旅游事业局具有国家政府机制的性质。旅游部门属于事业管理部门,对从事旅游经营的各企业、单位具有行业规范性质。目前由于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划分形式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度假区等名头。这些名头的评审却面对的不是统一的管理局。风景名胜区归建设部,自然保护区归环保局,森林公园归林业局等。正因此,旅游局在形式对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管理上产生很大的问题。对于目前大部分旅游区形成的风景管理委员会,本奥是一个兼企业行为和政府管理行为的部门。这些风景管理委员的建设和管理通常只直接上报它们上面的部门,如森林公园上报林业局;而旅游局常被排除在外。所以上下的机制不对位,造成旅游事业管理局在管理上的混乱,同时带来了政企部分的形式。 2.旅游的多样化与独特化之间的矛盾.中国地势复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试析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f10012699.html, 试析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陈燕萍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11期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本文主要讨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前言 据统计,2014年国民人均出游率超过3次,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国旅游业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过渡时期阶段,面临着形式各样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对症下药,才能发挥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政策和发展不协调 我国旅游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理论的提出却是滞后的,相对应的旅游业产业政策与现阶段的实践不协调,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程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环境要求不对称。国家旅游局每年制定大量政策性文件未能很好地契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这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目标仍然处在研究和实践的探索阶段。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失衡 我国的城镇化进行促进了旅游资源开发快速发展,可是很多地方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形象工程等大肆开发自然资源,加之缺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的行为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资源浪费严重,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人们追求利益的牺牲品。譬如云南漓江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的,人们对漓江的开发程度超过了其承受限度,这造成了漓江水体污染严重。 (三)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精神消费自然而然地发生巨大的变革。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必然需要大量配套设施,如旅游项目、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促进了旅游业的兴盛,但“揠苗助长”的旅游业必将导致对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过分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调,偏离追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对旅游资源管控不到位

旅游业面临问题

旅游业面临问题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一个可能给中国旅游业带来巨大影 响和深刻变化的时刻正悄然临近。 一、重返GATT:旅游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我国的旅游业,从发展伊始就在很大水准上和国际接轨,在资源和产品上,东方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广麦的国土,名山大川,丰富物产,以及多年来开发建设的丰富 的旅游产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能力上,多年来我国已建成初 具规模的、日益完善的、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能满足吃、住、行、娱、购、游要求的饭店、餐饮、交通等旅游设施,以及遍及全国、进入国 际的旅游经营体系;在价格上,我国旅游业服务和产品的价格长期偏低,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重返GATT,不仅对旅游业没有很多不利 影响,反而可以利用“复关”后我国和国际社会交往增加的机会迅速 地得到发展。随着“复关”后生活用品价格(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 大幅度下跌,人们的旅游度假开支将会增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旅游、休闲、度假这一类高层次的消费方式。旅游业是非贸易创汇的 行业,它又属于当地出口旅游资源、出口服务的行业,随着重返GATT 和我国开放的扩大,它的创汇呈迅速增长势头。旅游,是绝大多数外 国人了解、接触和熟悉中国的第一渠道、第一橱窗。作为旅游提供服 务的内容--食、住、行、游、娱、购、往往不仅为旅游者而且也为投 资者提供,因此它又构成现实的投资环境的一部分。办好旅游,建设 好我国的投资环境,应当是旅游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重返GATT旅游业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多边关贸谈判“乌拉圭回合”提出的三个新议题和重点议题之一,就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新问题。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中期会议的框架文件,旅游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 容之一,因此旅游也无可例外地面临竞争和挑战。1、中国旅游市场将 更大水准地开放,国内竞争将进一步成为国际竞争。关贸谈判对我国 旅游业的压力主要是, 一是要求我国开放旅游市场,答应在中国办合资、独资旅行社;

当前海南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 当前海南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旅游产业经济基础薄弱,作为支柱产业的直接效益尚未凸现。 海南虽是旅游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虽年年递增,但收入总量并不大,说明了海南旅游产业这几年的发展,仍属数量型而非效益型,旅游经营是粗放型而非质量型。同时,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旅游企业和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海口、三亚等市县,西部、中部地区旅游开发缓慢,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小,产业带动作用不突出。 (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虽然旅游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是始终和国际接轨的行业,但由于内部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旅行社业一直处于“弱小散”状态。突出表现为:海南旅行社中个人内部承包、“部中部”的现象较为普遍,内部承包使得旅行社设立的准入门槛相对降低,经营许可形同虚设。这些从招徕、计调、接待到结账一手清的小而全的个人承包业务经营体制致使部分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承包、挂靠的经营者不想对旅行社进行大投入,被承包、

挂靠的旅行社也不想有什么投入。经营者的责、权、利分离,导致了对企业资本扩张缺少内动力。旅行社资本的扩大和资产的增值,实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企业发展多年往往还是老样子。 另一方面,从经营机制看,由于旅行社内部管理松散,人员变动较多,旅行社的相当部分从业人员为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关心较少,对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开拓也不想有更多的投入。为压缩成本,往往在重复的市场上推销重复的产品,拉重复的客户,形成低层次价格竞争,造成旅游服务质量的不稳定,导致经营风险集聚,因违规操作引发三角债等经营纠纷时有发生。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影响旅行社的信誉和进一步的发展,而由此形成的恶性削价竞争则是导致当前旅游市场混乱诸多问题的根源。 (三)旅游产品的无序开发。 海南省虽然有旅游总体规划,但由于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配套实施细则,在旅游产品研发方面存在对客源市场的具体定位较模糊,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旅游业是个综合效应强而门槛低的产业,在缺乏市县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不断出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一些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远期发展规划,投资经营者不是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提供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源,参与市场竞争,而是靠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引言 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老的东巴文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茶马古道、白沙壁画等。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丽江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因此,要协调好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小孩子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利的一种障碍。即使在家里,也有好几个层次,往往是祖父母说纳西语,孙辈就不会说。伴随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二)管理跟不上,落实不彻底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全面、管理跟不上等,会给丽江旅游带

来压力。在旅游发展中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超过丽江接待地的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营,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等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绿化不够、垃圾问题、河流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丽江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中心,与旅游城市本身应具有优美环境的要求极不吻合。 三、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一)政府主导 1.制定旅游发展和保护的总体战略规划 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的角度着眼,都应带十分重视发展总体规划的作用。丽江旅游发展在开发和建设时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品资源和名牌,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确保丽江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上竞争力,实现旅游经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数量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防止盲目竞争,遵循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要营造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提高丽江居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要注意抢救濒临灭绝的民族民间文化形式,激发丽江人民的在民族文化保护上的忧患意识 ,宣传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思想上提高丽江居民的

中国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2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不断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但总的说来我国旅游业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1.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2.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 4.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5.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问题 一主要城市接待功能得到强化,中小城市被忽略。 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旅游生产力布局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缓慢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在我市还未形成,造成在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