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公开课教案

课题: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关系.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它们的关系.

(3)计算机常见硬件的识别.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常见硬件的识别和记忆.

课前准备:投影机;数码相机;软盘,光盘,硬盘,内存条(存储器)各一(硬件相关图片若干).

教学方法:演示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诞生在美国(ENIAC)

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方向: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二)、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

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

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CPU: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系统软件

软件: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特点: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

(三)、存储器

功能:存储信息(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的二种操作方式:

"写":将信息存入到存储器的过程

"读":将信息从存储器中取出的过程

(用来存放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内存:容量小,存取速度快,价格贵.

随机存储器(RAM):随机读写,但断电后信息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只读不写,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存储器

常有的外存有磁盘(软盘和硬盘),磁带,光盘等

软盘常见有3.5英寸和5.25英寸,光盘(CD-ROM)

外存:容量大,存取速度慢,价格低.

(外存主要用来存放那些暂时不用的信息)

(四)、课堂练习

CPU(又称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是计算机的心脏,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部件.

题1、对于CP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B:是计算机<>的心脏

C:微机中,被制作在一块芯片中D:每台计算机只有一个

提示:现在许多大型计算机的CPU往往不只一个,而有多个存储器它分内(主)存储器和外(辅助)存储器,内存储器与CPU交换数据比较快,而外存储器容量较大,且便于信息长期保存.

题2、下列存储器中的数据,关机后会丢失的是( )

A:ROM B:RAM C:软盘D:硬盘

提示:ROM中存储的是计算机中的基本信息,不能丢失;软盘和硬盘属于外存储器,存盘后即被保存,与计算机的断电与否无关;RAM又称随机存储器,它是外存与CPU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梁.具有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但计算机断电后,其内的数据即自动丢失.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是用于输入信息和输出处理结果的硬件设备.

题3、下列设备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是( )

A:显示器B;打印机C:键盘D:软盘驱动器

提示:软盘驱动器具有读和写的功能,也就是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功能,

显示器和打印机是输出设备,键盘为输入设备.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是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灵魂,也是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没有软件的计算机被称为"裸机"

题4、下列软件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

A:EXCEL97 B:WPS2000 C:WORD D:WINDOWS

(五)、作业

课后评析

↑返回顶部↑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和存储器的构成。

教学重点:硬件系统中的CPU的重要性,以及存储器中RAM和ROM的区别。

教学难点:内存储器的区别

计算机技术发展”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北京十四中分校李镔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世界总是在飞速发展着,文明也总是在不断进步。回眸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是一段人们不断追求科学与真理的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的状况,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本节课以“身边计算机技术”着手,展现给学生一个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世界,以及由计算机技术衍生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领域科技知识;带领学生畅游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教育。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影视资料、图片、实物)给与学生以直观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口授不易解决的难题,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参考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章第2节,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教材初中版第一册第一单元实践2 和实践3 ,在内容的处理上进行了相应的知识扩充。本课从“计算机技术无处不在”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2 学情分析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是当代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了解计算机发展简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世界。本节课中我将计算机发展简史作为课程的教学重点,从身边的计算机技术引入,讲述计算机发展历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计算机二进制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由于初一年级的同学还没有开设物理课程,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我积极准备各种资料(视频、动画等),使学生对二进制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特点,把学生潜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以及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课堂的首要目标。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为此,我努力做到既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演示,又强调学生的引导和疏通;既注重学生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时授课计划

北京十四中分校李镔

简述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如果你的U盘感染了计算机病毒,那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用杀毒软件去杀毒。”

(采用了情境导入的方法。)

二、新授

1、引入

教师:“现在同学们的E盘里有个杀毒软件的安装文件,名字是setup.exe,该安装文件的图标是一个‘狮子头’”学生:“老师,那个是瑞星杀毒软件吗?”

老师:“是的,那么怎么安装这个杀毒软件呢?大家先看看这个杀毒软件的安装视频。“

2、学习安装杀毒软件

播放安装视频。

学生安装杀毒软件。

老师:“如果大家在安装的时候,不会安装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教师巡堂,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安装,基础差的学生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都能安装了。

3、学习使用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已经安装好,那么该如何去杀毒呢?

对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如只对E盘进行杀毒,如何在软件的左边窗口处选定杀毒的对象为E 盘。

4、学习升级杀毒软件。

提出:同学们,这个软件是什么版本的呢?

学生:是瑞星2007版本。

老师:那么,这个杀毒软件,对于一些新的病毒是否能杀除呢?

学生:不能。

老师:那该怎么办?

学生:升级病毒库。

学生尝试升级病毒库。

5、学习用户密码的设置。

学习了杀毒软件的使用后,大家回家可以对自己的电脑进行杀毒,而且要注意对杀毒软件的病毒库经常升级。如果家里面的个人电脑要防止其他人使用,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设置密码。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观看书本20页的内容,学习如何设置用户密码。

设置完密码后,可以注消,然后再登陆,就可见到要求输入密码的了。

教师:“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办法来设置电脑的密码吗?”

学生:“在开机时,进行BIOS进行设置密码。”

三、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与升级。此外,为了防止个人电脑不能给其他人随便乱用,还可以对电脑进行用户密码的设置。

教学反思:

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效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用户密码设置的作用;

(2)学会在WINDOWS中设置用户密码的操作;

(3)了解病毒防治软件的作用及种类;

(4)学会病毒防治软件的安装、查杀病毒及软件升级的基本操作。

从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教学目标是达到的,学生对杀毒软件的安装、查杀、升级,对用户密码的设置都达到了“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层次要求。

二、反思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

本节课只在后面的用户密码设置上设置了2人小组的合作学习。班中只有一半的学生有开展2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其他学生都是独自安照书本的介绍进行个人学习,生生合作互动不够,师生互动上对基础的学生的指导与帮助的面不够广。

三、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

本节课可以讲得上是终规终矩的,没有超越教材的内容,只是把教材中用的诺顿杀毒软件换成瑞星杀毒软件,这算是对国产软件的一点支持。在教学学生进行查杀病毒时,应该让有U盘的学生带上U盘回来,在课堂上进行查杀U盘操作可能会更加好,又或者可以制作十来张软盘,让学生去查杀这些软盘是否有病毒。在学习用户密码的设置时,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自学教材内容进行用户密码的设置,这应该是对教材的充分利用。

四、反思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讲演练,自主学习两种方法进行教授。在瑞星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升级上是使用了讲演练的办法去教学,在用户密码的设置处是让学生通过看书,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两个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前面的杀毒软件的学习可以更加放开来,通过设定任务,让学生还是两人小组去学习这个软件的使用可能会更加好,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安装软件的知识,基本不用看软件安装的视频。所以在讲授杀毒软件时,应该通过设置任务,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会更加好。

第7节《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还缺乏较深刻地认识。在平时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总有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给他人带来不便或造成伤害。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和怎样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它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有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

(2)鉴别各种信息行为的好坏。

难点:

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2)初步了解与信息交流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专题资料的收集、交流学习,体会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及形成

鉴别和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与观

(1)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评价、选择能力。

(2)增强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创造性劳动,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

律法规,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学生自己收集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在信息

交流的过程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及道德规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课以小组专题资料收集、专题汇报及交流学习等活动形式开展学习,让学生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树立起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及形成鉴别和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养成学生多渠道进行信息搜集,合理、合法使用他人信息的习惯。

分成四个专题组:第一组专题1: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犯罪

第二组专题2:与黑客相关的犯罪

第三组专题3:与侵犯软件知识产权相关的犯罪

第四组专题4:沉迷计算机游戏、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3、教学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制订的评分标准选出最优表现的小组。

4、教学资源

评分标准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为纯理论的知识,纯粹的说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作用不大。小组专题学习活动及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因小组规模过大,有些组员成了小组里的

“南郭先生”。

1.5 《保障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教学设计

初一信息技术14:32:02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5节《保障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信息交流的技能,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自己初步的体会,对如何保障信息安全也有一定的需求。

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理论性、知识总结性较强的内容不易理解。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安全的意义与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在信息处理及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

术,也是本章书的重点部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2)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难点:

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的一些概念,学会使用信息安全的常用措施。

(2)了解计算机病毒与电脑黑客的危害,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及黑客入侵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造成信息不安全的原因。

(2)能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问题归类与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较枯燥,理论知识较多,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范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组织讨论等形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学生自己例举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信息安全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相应的信息安全问题所需用到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相关概念及防范措施。

3、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在线测试的结果,进行知识点掌握状况的量化评价。

4、教学资源

在线自测题、病毒发作模拟软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理论较强,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带动学生讨论问题时需注意控制好课堂纪律。本课内容相对较多,建议将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相关内容调到第六节

结合杀毒软件的使用一并讲。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初一信息技术14:30:46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4节《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凭生活和学习经验,一般只是对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有所了解,但对于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知之甚少,所以这节课有必要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形象直

观地介绍相关的信息。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早期和当今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阅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感受计算机及技术发展的迅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

3、课时安排:0.5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

(3)了解多媒体的概念;

(4)了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

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计算机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

建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让学生从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联想最早期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情况,通过播放视频呈现昔日的情形;让学生思考为何最早期的计算机体积那么庞大,引出制造计算机的元器件所经历的发展时期;让学生对比古今计算机,归纳引出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特点,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展现最前沿计算机及应用的发展态势。

2、教学过程

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年()国。

(2)计算机的元器件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3)多媒体计算机是指具有处理数字、文字、()、()、()、()等信息能力的计算

机。

(4)计算机的发展朝着巨型化、()、()、()等方向发展。

4、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卓越的Apple电脑技术》视频。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两段视频及大量的图片,充分展现了计算机在早期、流行及前沿时期的情况,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过渡到教学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

积极参与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

1.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初一信息技术14:29:28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3节《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第2节的学习,知道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但对于硬件和软件是怎样协调起来使计算机运作的,他们的认识可能是一无所知或者是模模糊糊的,所以这节课有必要向学生以生动、显浅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计算机内部的微观、抽象的世界。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有:二进制的概念及其采用原因;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及两类程序语言的特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这些是本章书中最抽象、最难懂的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明白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否则对计算机的认识只是肤浅的。因此这节课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二进制的概念和采用原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进制的概念;

(2)理解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3)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

(4)了解机器语言程序与高级语言程序的特点;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看视频,体验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的事例,感受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

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意识及积极思考、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态度。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采用图解、视频、游戏等方式,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演示和简洁的归纳;通过层层设问,引入过渡到各教学环节,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从复习旧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通过课件演示和分析计算机硬件五大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观看视频,感知计算机内部信息处理是采用二进制,并通过与十进制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二进制的特点及其应用;让学生感知计算机的表示信息的方法,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是靠人编写的程序才能实现,而人编写程序所使用的语言有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2、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公开课评课

即使没有听课的教师看本文也是有用的,能领会我的意思,并学到一点知识的。有几处是精彩之处,值得大家细看。) 用◎表示一点。 宏观指与本节无关的内容,如个人素质,总体印象,对课程理念的把握。中观指本节的总体情况,大的方面,如重难点的把握,实施效果,总体设计,本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所用的手段等。微观指上课中具体的环节,步骤的点评,上下段的因果分析。 第一节:塘下镇一中陈苗教龄2年 一、宏观:◎、对停电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准备,能妥善处理,效果较好。◎、教学语言少数地方有不规范现象,如把任务1的要求做起来(应讲“请完成任务1”或“按要求完成任务1”);又如:把它完成掉等。◎、语调非常平缓,语音力度较弱且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和需要怎样的语气和语速,力度方面能力弱,基本功能不佳。◎、以坐式讲解为主,缺点略。应以站式为主。 二、中观:◎、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管使用很普通的流程和手段),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小组合作的体现不强。 三、微观:◎、讲如何改变修饰标题时,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开端,应使用强调的语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讲如何改变背景框内部的颜色时,因工具栏上有三个工具和颜色有关,不管前几节课是否讲到,应让学生联系并辨别三个按钮的区别,如前面几讲过多次,这里可以是以复习为目的的提问,学生可能多数能回答,如前面讲得不多,则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提到几次了,如没讲过,则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按键,并尝试功能,要求回答它们的不点。◎、讲图片环绕一段时,先是提问,后是教师边讲边做,后来全是教师在做,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是明显缺乏设计,也是基本功能不扎实,但相当多数教师存在这种情况,要通过积累经验来克服。◎、教师对提问,由于记忆或掌握不好原因,学生答不出的有两处:一是句柄,二是用CTRL键选择进行复制。可能前面一些课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落实上做得不理想。信息技术教师应向中考学科教师学习落实知识点的技巧。◎、学生在保存文件时,出现几种困难,或费时较多,一类是保存的要点未掌握的;一类是因要求不明确,保存文件名反复修改,地址反复改变,犹豫不决的。◎、学生在这一段进度较慢(费时较多),教师未能意识到,应有时间的把握,发现问题后收集反馈信息,了解是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巡视。关于收集反馈信息,如什么时候要做,有哪些方法,注意问题,是所有教师要详细、重点学习的基本功。◎、最后一阶段,因已下课,教师在课堂气氛较乱,吵地情况下讲解,有讲知识点和学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虽然这些本来是重要的,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应多讲,因比较乱,几乎没有效果。这种出现较多,是一厢情愿。正确处理方法是:用最快速度整顿纪律,选取重点(通过巡视和收集反馈),精讲,少讲,以短时间,有效为目标。 第二节:新纪元学校吴艳丽教龄2年 一、宏观:◎、教学语言比较规范,普通话准确。在语气的变化上还要更上一层楼,使出现抑扬顿挫。◎、能以站式为主,有这种意识。◎、有把握教学环节的意识,主要体现在多处对时间的把握,有设计,有落实。◎、口头语“呢”,有,但不是很严重,还要进一步有意识地纠正。◎、对问题的提出,针对学生某一问题讲解时,能让学生感受工厂较强的针对性,有清楚地表达意识和表现。 二、中观:◎、有较弱地体现小组合作,但未能深入到和编辑部发生联系。◎、对一开始停电,能正常处理,但前半节课有因内心紧张,稍有些乱和其它表现。◎、重点能把握,难点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课程题目〗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

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信息需求样表〗 信息需求表 信息来源类型表 〖课后练习〗 1.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Γ 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Γ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 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欢迎来我家

奇妙的组合 【教材分析】 《奇妙的组合》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第一册(下),第六课的内容。属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第三个模块的——用计算机画画。本课主要介绍了“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教材采用组合图形的活动展开教学,通过组合汽车、机器人等图形,使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亲自动手得到提高。本课将选定工具独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用选定工具对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修改。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画图”软件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绘画工具,能够制作简单的电脑绘画作品。“选定”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修改绘画作品,因此学生掌握“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可以在一些简单的图画中进行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矩形选取工具和移动图形。 2.掌握对选定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请小动物吃午餐的情境,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使用画图中的选定工具,对作品进行合理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请小动物吃午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2.通过“大家来动手,打扮小书房”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选定图形的使用方法,并能对选定图形进行移动、裁剪等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用选定工具进行合理构图。 【教学法设计】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教学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练习用图,学生自学使用提示卡文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如果小熊猫和小猴子来做客,你们知道要拿什么食物招待它们吗?(学生回答)大家掌握的知识可真丰富!太棒了!你们这么热情,我相信小熊猫和小猴子来了一定能饱餐一顿。老师这里有一幅小熊猫和小猴子的图画,它是在“画图”程序里绘制而成的,你能用画图程序把它打开吗?(学生说操作步骤,教师操作,打开图片) 师:这幅图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学生回答) 师:小熊猫和小猴子面前各放着一个空盘子,怎样才能把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准确的放进空盘子里呢?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3、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让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5、让学生知道并掌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步骤: 一、导课 同学们,说到计算机网络,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名词,其实在现代的 信息化时代里,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学习 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个终端接入到单个主机.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

为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初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代表的网络:包括LAN, MAN, WAN),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大约是20世纪70-90年代. 典型的代表是目前Internet网的前身ARPANET.如后面 示意图。 第三代:标准化网络:包括:ISO/OSI-RM(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第四代:网络互联:各种类型的网络全面互联,并向宽带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例如: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或者网络只要遵守tcp/ip 协议,都可以连入网中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1 信息技术课教案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他们具有:1各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其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2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物理实现的 3用来实现网络通信、资源管理和网络服务的专门软件 4计算机之间能够利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相互通信,并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表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三年级 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整理我的资料夹》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查看”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为什么 排列”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强调思考的问题 换成区别 整理和分类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与技巧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五、小结 听课反思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较小过程比较相似 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五年级 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整理我的资料夹》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师如果将这些物品分类寻找起来就更方便 3、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查看”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 排列”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 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一) 科目信息技术(必 修) 原任课教师(或)实习生马立授课班级高一(5)班课题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 听课记录点评 一、课堂常规,课程引入一、优点 (1)教师举例说明大家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信息的大千世 1.课堂引入简单自界,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然,直奔主题。2.事例(2)那么,何为信息?选择贴切生动。在讲解 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 二、教学内容都能够将“信息”与学 (一)信息生联系在一起,所举的(1)给出信息的定义“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例子大都贴近学生生 的意义”。并补充说明信息的定义至今没有定论,活。如:学生感兴趣的 列出比较有名的几种定义。“夜间地球的卫星图”,(2)列举实例:A.奥运奖牌数的获知与信息有关。 B.《功夫熊猫》片段,《三展示夜间地球的卫星照片一一灯光的明亮度体现国演义》的空城计等等。 了经济的发达与否。C.感觉剥夺试验一- -“信息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形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象感知提升至抽象总 求”。D游戏“生存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结。3.让学生进行“生 生讨论- 让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存的选择”游戏更是锻(3)提出:“信息、能源、物质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炼了学生科学地获取信 大资源。息的能力,学生上台亲 (4)举例:朝鲜战争,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出价200身示范不仅加深印象还万美兀信息“中国将出兵朝鲜”,这条信息的获取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 与否在此次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了学生的积极性。4.备 课认真,对教材特别熟(二)信息的特征悉,教学内容重难点突(1)给出信息的六大特征。出。5.语言幽默生动, (2)分条讲述: A.让学生上讲台做示范,分别扮演语言出课堂管理能力强。 现之前的猿人、古代人、近代人和现代人来告知对方同一信息“那二、建议 边有羚羊可以吃”让学生来体验信息的传递性以及从古至今信息 1. “信息”与“信息传递发生的变化。B.交换苹果和交换信息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一一的特征”之间过渡不够 信息的共享新,信息是「种非独占资源。 C. “ 5W (WHAT WITH自然,建议可以加一些WHICH BY WHAT TO THOM WHAT RESULT模型来说明信息的依过渡语言,让学生顺畅 附性,并给出常见的信息载体。沃尔玛“尿布与啤酒”的故事说的从“信息”的学习转 明信息的可处理性。D.学生观看影片剪辑《功夫熊猫》中师傅通至“信息的特征”。2.建2009年丄月2_日星期六第六节听课人李凯利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案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课程类别理论课课时1课时 任课教师XX 职称实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黑板,教材授课地点传统教室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对象分析 1. 授课对象为普通高等中学,大部分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是缺乏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系到课堂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学生对表格的认识浅,没有意识到表格在学习和生活中重要性。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表格便利之处,从而引起对表格的好奇和兴趣。 参考资料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表格、单元格。 (2)知道表有哪些基本功能。 (3)知道从表格中获取所需信息有哪些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成绩表”,明白表格的作用和功能。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表格的作用和功能从而认同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一种用表格管理自己实际生活和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表格、单元格的概念; (2)表格的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 能分析如何对表格进行加工可获得所需的信息。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1.导入 师:下面我们来看两份课程安排一样的课程表。 (注:材料一、二、三均为课前准备好) 呈现材料一: 课程安排 星期一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数学,第三节课是物理,第四节课是地理,第五届课是英语,第六节课是生物,第七节课是政治; 星期二第一节课是数学,第二节课是地理,第三节课是英语,第四节课是语文,第五届课是体育,第六节课是历史,第七节课是生物; 星期三第一节课是英语,第二节课是,第三节课是语文,第四节课是政治,第五届课是,第六节课是物理,第七节课是化学; 星期四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英语,第三节课是生物,第四节课是政治,第五届课是数学,第六节课是历史,第七节课是地理; 星期五第一节课是英语,第二节课是数学,第三节课是历史,第四节课是语文,第五届课是物理,第六节课是政治,第七节课是化学; 呈现材料二: 师 :观察 完这两 份课程 表,你 们有什么样的的感觉。 高一课程表 1 2 3 4 5 6 7 一语文数学 课 间 操 物理地理 中 午 英语生物政治二数学地理英语语文体育历史生物 三英语数学语文政治音乐物理化学 四语文英语生物化学数学历史地理 五英语数学历史语文物理政治化学

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的评课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信息技术(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初中说课稿/ 初体音美说课稿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公开课的评课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初中 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即使没有听课的教师看本文也是有用的,能领会我的意思,并学到一点知识的。有几处是精彩之处,值得大家细看。) 用◎表示一点。 宏观指与本节无关的内容,如个人素质,总体印象,对课程理念的把握。中观指本节的总体情况,大的方面,如重难点的把握,实施效果,总体设计,本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所用的手段等。微观指上课中具体的环节,步骤的点评,上下段的因果分析。 第一节:塘下镇一中陈苗教龄 2 年 一、宏观:◎、对停电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准备,能妥善处理,效果较好。◎、教学语言少数地方有不规范现象,如把任务 1 的要求做起来(应讲“请完成任务1”或“按要求完 成任务1”);又如:把它完成掉等。◎、语调非常平缓,语音力度较弱且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和需要怎样的语气和语速,力度方面能力弱,基本功能不佳。◎、以坐式讲解

为主,缺点略。应以站式为主。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二、中观:◎、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管使用很普通的流程和手段),能基本完成教学任 务。◎、能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小组合作的体现不强。 三、微观:◎、讲如何改变修饰标题时,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开端,应使用强调的语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讲如何改变背景框内部的颜色时,因工具栏上有三个工具和颜色有关,不管前几节课是否讲到,应让学生联系并辨别三个按钮的区别,如前面几讲过多次,这里可以是以复习为目的的提问,学生可能多数能回答,如前面讲得不多,则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提到几次了,如没讲过,则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按键,并尝试功能,要求回答它们的不点。◎、讲图片环绕一段时,先是提问,后是教师边讲边做,后来全是教师在做,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是明显缺乏设计,也是基本功能不扎实,但相当多数教师存在这种情况,要通过积累经验来克服。◎、教师对提问,由于记忆或掌握不好原因,学生答不出的有两处:一是句柄,二是用CTRL 键选择进行复制。可能前面一些课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落实上做得不理想。信息技术教师应向中考学科教师学习落实知识点的技巧。◎、学生在保存文件时,出现几种困难,或费时较多,一类是保存的要点未掌握的;一类是因要求不明确,保存文件名反复修改,地址反复改变,犹豫不决的。◎、学生在这一段进度较慢(费时较多),教师未能意识到,应有时间的把握,发现问题后收集反馈信息,了解是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巡视。关于 收集反馈信息,如什么时候要做,有哪些方法,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认识FrontPage 2000 课课题题第1节认识FrontPage 2000 课课题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得启动和退出FrontPage 2000的方法; 2、认识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重点 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难点 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共14课时第1、2课时(含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将信息发布到Internet网上去呢?这就涉及到网页的制作与上传。FrontPage 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用于制作网页的软件,应用非常普遍。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II、讲授新课 1、启动FrontPage 2000 (1)启动Windows98系统 (2)选择菜单命令“开始”---“程序”---“Microsoft FrontPage”。 2、认识FrontPage 2000的窗口(如图2-1) (1)菜单栏:用下拉式菜单的方式提供FrontPage 2000制作网页的各种命令; (2)工具栏:包含许多功能的快捷按钮,当我们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各个按钮上时,可以感应出该按钮的名称; (3)视图栏:FrontPage 2000提供了6种查看站点的不同方式,可以让你更方便地查看网页的大小、链接等等; (4)视图选项卡:FrontPage 2000提供了3种不同的方法来查看网页,我们可以使用界面左下角的视图选项卡,并可在它们之间切换。 3、退出FrontPage 2000 退出FrontPage 2000的方法是:单击FrontPage 2000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X ;也可以单击“文件”菜单栏中的“退出”菜单选项。这样就可以退出FrontPage 2000了。 III、练习、作业、预习 ①FrontPage 2000的启动和退出。 ②熟悉FrontPage 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 ③预习:如何制作网页?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公开课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前期参加了广安市2008年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技能教学能力大赛。在这次活动中听了许多老师的教学,其中不乏精彩之处,但同时也有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现将听课后的启发、感想写出来与大家探讨一番,以期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课堂要有一点“新意”,创设一种“情境”。 课堂要有一点“新意”,也就是说课堂内容的安排要有一些不在书本上的新鲜的东西。现行教材试行一种叫“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带出相应的内容。这里提到的是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于是在对教学内容安排上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要精心设计“任务”,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如这次评比中就有教师的例子选择使学生乐意接受,选用了学生一周开支统计表,让学生试分析统计自己一周学习、生活、三餐、零用、交通及其它所花费的钱数,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又接受了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例子;还有一个是给图形添影子,老师选用了许多大自然美丽风景倒影图片,学

生在惊叹美丽的图片时,再介绍倒影形成与光线的关系,提示用画图程序画出图形的影子,让学生在倒影世界中学会给图形添影子。 二、避免“填塞式”,充分利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如可让学生自已从书本上获取信息,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再通过上机实践练习来检验知识,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只起“学习促进”的作用,这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避免“填塞式”教学。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边活动,包括了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那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必须废止。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做到师生与动,就必须综合远用自学、讲授、谈话、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正是多种教学方法整合的结果。在评比中,有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主题网站,小组探究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老师在讲解搜索引擎,布置任务采用搜索相关知识,进行知识竞赛,小组抢答,使课堂成了知识竞赛的竞技场。 三、课件的使用要切实际。 课件制作要体现实效性与针对性,能恰当、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或“花哨”。有些老师认为课件用的技术难度越高、动画越多,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作用越大,于是课件做得很花哨、喧宾夺主,结果却不一定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科本身就是全程在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2、技能目标:会安装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难点:会安装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三、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等。我们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到BBS论坛参加讨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实现文件传送,通过网上商店进行购物等。那么大家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我们所接触的校园网和家庭网络,能不能再给计算机网络在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吗? 学生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系统,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

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那么从这个具体的定义中大家能不能看出计算机网络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组成计算机网络具备的条件: 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 2、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 3、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的,那么大家想一想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连接设备有哪些?六个人一个小组结合课本内容和接触的网络进行讨论,时间是五分钟,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公布答案,并详细说明一类网络硬件,最后评出最优小组。 学生热烈讨论中…… 五分钟后,分组公布答案…… 第一组……网络接口卡…… 第二组……传输介质…… 第三组……连接设备…… 第四组……网络服务器…… 发言完毕,教师播放幻灯片,总结补充,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1、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或称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与网络线缆直接连接的接口电路板,执行计算机与网络传输的规范。网卡驱动程序与网卡一起完成网络数据链路上的数据发送和接收。 2、传输介质:分别展示图片 (1)电话线路——电话通信 (2)双绞线——普通网线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三年级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 《整理我的资料 夹》 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 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1查看”方式的讲解。 2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为什么 3排列”方式的讲解。 4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1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2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3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强调思考的问题 1 ctrl+X 换成ctrl+C 区别2整理和分类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与技巧 粘贴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五、小结 听课反思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较小过程比较相似 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五年级 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整理我的资料夹》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师如果将这些物品分类寻找起来就更方便 3、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1 查看”方式的讲解。 2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

3排列”方式的讲解。 4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1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2 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 3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师分发练习题。 2、强调思考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五、小结听课反思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较小过程比较相似 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 年级四年级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研究主题《软件下载与安装》教学内容《软件下载与安装》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设计

创建Blog的教学设计 教案编写意图: Blog是记录生活,讨论话题,表达观点,宣传自我一种工具。本课是将目前较为流行的Blog作为一个知识点介绍给初中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掌握流行软件的使用,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同步,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博客记日记的习惯,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展示自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博客,并会在博客浏览文章。 2、学会注册、开通个人博客。 3.通过学习,学会在个人博客发布文章,并阅读新发布的文章。 4.学会给个人博客修改模板。 能力目标: 1.会使用IE浏览器,并登录博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日记习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2.通过阅读日志,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发表日志,并修改个人博客模板。 难点:登录个人博客;发表日志时需点击“发布日志”;修改个性模板时,模板概念的理解,及在选择合适模板时需点击模板名称前的单选框。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什么是博客? 学习在教研网注册个人博客,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博客名。 学会阅读别人的日志,并给同伴的日志发表评论,给同伴留言。 上面同学们都注册了个人博客,你们的博客是什么名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打开它? 学生交流,并打开自己的博客,可以请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个人博客名并演示打开个人博客,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一个个人博客,它的名字是“王祚安个人成长博客博客” my.hersp./602980/blog,打开博客。 [设计意图:给学生打开老师的博客,体现了一种师生的平等,老师与学生站立在一起,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可亲。] 二、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观察,你的博客与老师的博客有什么区别?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教科版) 2017

目录 1.1 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4)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 2.2.1 搜索引擎 (10) 2.2.2 搜索技巧 (13) 2.3.1 文件及其类型 (16) 2.3.2 多途径下载文件 (19) 2.3.3下载效率的提高 (22)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24) 3.1 信息加工概述 (27)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0)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36) 4.1.2 字处理软件 (39)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42)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5)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48)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51) 4.2 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54) 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5)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8)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61)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63) 6.1 信息集成(1) (66) 6.1 信息集成(2) (69) 6.2 信息发布 (71) 6.3 信息交流 (74)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6)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9)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81)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的评课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初中说课稿 / 初体音美说课稿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信息技术公开课的评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即使没有听课的教师看本文也是有用的,能领会我的意思,并学到一点知识的。有几处是精彩之处,值得大家细看。) 用◎表示一点。 宏观指与本节无关的内容,如个人素质,总体印象,对课程理念的把握。中观指本节的总体情况,大的方面,如重难点的把握,实施效果,总体设计,本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所用的手段等。微观指上课中具体的环节,步骤的点评,上下段的因果分析。 第一节:塘下镇一中陈苗教龄2年 一、宏观:◎、对停电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准备,能妥善处理,效果较好。◎、教学语言少数地方有不规范现象,如把任务1的要求做起来(应讲“请完成任务1”或“按要求完成任务1”);又如:把它完成掉等。◎、语调非常平缓,语音力度较弱且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和需要怎样的语气和语速,力度方面能力弱,基本功能不佳。◎、以坐式讲解为主,缺点略。应以站式为主。

二、中观:◎、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管使用很普通的流程和手段),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小组合作的体现不强。 三、微观:◎、讲如何改变修饰标题时,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开端,应使用强调的语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讲如何改变背景框内部的颜色时,因工具栏上有三个工具和颜色有关,不管前几节课是否讲到,应让学生联系并辨别三个按钮的区别,如前面几讲过多次,这里可以是以复习为目的的提问,学生可能多数能回答,如前面讲得不多,则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提到几次了,如没讲过,则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按键,并尝试功能,要求回答它们的不点。◎、讲图片环绕一段时,先是提问,后是教师边讲边做,后来全是教师在做,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是明显缺乏设计,也是基本功能不扎实,但相当多数教师存在这种情况,要通过积累经验来克服。◎、教师对提问,由于记忆或掌握不好原因,学生答不出的有两处:一是句柄,二是用CTRL键选择进行复制。可能前面一些课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落实上做得不理想。信息技术教师应向中考学科教师学习落实知识点的技巧。◎、学生在保存文件时,出现几种困难,或费时较多,一类是保存的要点未掌握的;一类是因要求不明确,保存文件名反复修改,地址反复改变,犹豫不决的。◎、学生在这一段进度较慢(费时较多),教师未能意识到,应有时间的把握,发现问题后收集反馈信息,了解是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巡视。关于收集反馈信息,如什么时候要做,有哪些方法,

(推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迁移)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 1.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反应、领悟) 1.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 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微机教室、网络广播软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授 3、练习 4、拓展 5、归纳总结 学生畅谈本课知识上的收获与疑问,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及挫折中的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6、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