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1.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是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整体,对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外部条件进行全面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的研究,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替代方案。为此,系统分析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原理、最优性原理、阶层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和环境适应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是以系统最优为总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元素的状态及状态之间的联系都必须服从这一总目标。整体性原理是系统分析最主要、最基本的原理。最优性原理是指系统分析的结果应力求系统的最优解,通过调整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结构。阶层性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着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系统内部各元素的主次和重要性程度,是形成有序系统的重要依据。动态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发展之中,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探寻系统的最优解。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总是处在外部环境的约束之中,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环境适应性是建立系统约束的重要依据。

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分解、综合和评价的反复协调,达到系统的最优化。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两个主要环节。分解就是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模型化;综合是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也就是最优化。

2.系统的各个特征在最优化模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整体性特征是构造系统模型的出发点,只有那些与系统有关的元素及其变量才能进入模型;相关性特征是识别模型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系统模型的基础;目的性特征则是建立系统目标和目标体系的指导和依据;阶层性特征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层次关系,是辨别变量重要性的依据;环境适应性则为建立系统外部约束条件提供了基础。

3.数学模型在系统分析中起什么作用?系统分析是否一定要应用数学模型?

参考答案: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手段,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抽象化:运用数学方法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通过数学符号及各种表达形式建立研究客体的内部规律及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可以运用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定量化:用数学模型表达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为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提供依据。

最优化: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对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求得最优组合。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的应用,系统分析不一定要应用数学模型。但作为定量化的分析,以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就必须应用数学模型。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数学模型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4.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会取得哪些成效?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的研究,因此系统分析的结果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力求最优。在这样一个结果中,各个元素的状态都服从于总体最优这个目的。

在系统分析中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可以进行多因素和各种条件下的模拟和仿真,这是物理模型不能比拟的;同时采用数学模型可以大大加快研究进度和节省研究费用。

5.如何确定环境系统的目标?举例说明环境系统的多目标特征。

参考答案:环境系统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决策者的调查分析确定的。由于环境保护的效益存在明显的外在性,所以在高层次的环境系统中包括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可以包含若干个指标,从而构成环境系统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的建立要经过决策者和分析者的反复协调才能完成。

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环境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前者又可能分为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若干个环境质量指标,如SO

浓度、

2

TSP浓度等;后者又可以分为基本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等。

6.在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中,如何理解系统最优化的概念?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系统整体目标的最优,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都要服从这一最终目标。在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是最优的集合不一定等于系统总目标的最优,反之亦然。

7.对于一个系统分析人员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说一个好的系统分析人员既是工程师,又是战略家?

参考答案:对于一个系统分析人员,其必要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论的知识。把系统论和专业理论有机地结合,是对一个好的系统分析员的基本要求。

系统分析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要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系统分析员。在系统分析过程中会遇到大量不确定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成熟、定常的处理方法。这时,洞察力和判断力是完全必要的,而洞察力和判断力的获得,不仅有赖于理论水平的提高,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

系统分析的着眼点,与传统学科不同的是,既注意对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的特征的研究,还致力于研究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最佳的系统结构。系统分析者能够从总体上和战略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系统的总体最优。因此,一个好的系统分析人员既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工程师,又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工卓越班章雷1302031005 摘要: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模型. 环境系统分析是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环境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专门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如运筹学)。专门技术基础:数学建模、计算科学、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生命周期评估、系统化的图与网络分析方法。 《环境系统分析》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包括:1.使

学生了解污染物在水体和大气中的迁移、扩散和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环境系统模型;2.使学生掌握建立环境数学模型的一般知识;3.使学生了解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技术;4.使学生掌握区域性环境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使学生建立采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的概念,并有能力解决一般性问题。本门课程一共有十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有:环境系统分析概论、数学模型概述、环境质量基本模型、水体水质模型、流域非点源模型、大气质量模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以及环境规划,还有环境决策分析。其中,水体水质模型主要指内陆水体模型,包括湖泊水库水质模型和河流水质模型;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规划。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环境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最大特征是追求环境系统的最优化。 环境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的选用主要有对确定性问题,可采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整体规划等。对非确定性问题,可用马尔可夫过程,排队论,对策论等方法进行最优化。有的系统优化问题还应用网络理论、图论和模糊数学等进行最优化。 根据本书前言部分介绍这门课程的学科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选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附答案)

1.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2.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 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3.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

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4.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水体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一方面植被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水体和植被的蒸发量加大,带走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热量,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空气温度的降低。水体蓄热能力大,有利于降低日间热岛强度。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为:out L out air z Q aI t t αα-+= 由公式可以看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还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吸收率有关。 6.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环境系统课程设计资料

环境系统课程设计 《环境系统分析A》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2日

第一章任务书 (3) 1.1课程设计目的 (3) 1.2课程设计要求 (3) 1.2.1环境质量要求 (3) 1.2.2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3)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4) 2.1总论 (4) 2.1.1设计依据 (4) 2.1.2评价因子 (4) 2.2项目 (4) 2.2.1热电厂 (4) 2.2.1.1背景介绍 (4) 2.2.1.2模型运用 (6) 2.2.1.3分析模型 (8) 2.2.2污水厂 (8) 2.2.2.1背景介绍 (8) 2.2.2.2模型运用 (9) ①污水厂处理前水质 (9) ②污水厂处理后 (11) 2.2.2.3分析模型 (11) 第三章应对措施 (12) 3.1对热电厂所采取的措施 (12) 3.1.1增加烟囱物理高度 (12) 3.1.2使用除硫除尘设备: (12) 3.1.3其他措施 (13) 3.2对污水处理采取的措施 (13) 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第五章附录 (15) 5.1小组分工 (15) 5.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15) 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16)

第一章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目的 环境系统分析以模型化为手段描述环境系统的特征,模拟和揭示环境系统分析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并通过最优化对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做出最佳选择。而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学习之后的设计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设计内容主要在以前布置的水环境质量模式与大气环境质量模式大作业的工作基础上展开。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了解求“水环境污染物”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污染贡献估算所需的主要资料、应做的主要工作、所用的主要模式、工作的一般步骤等等,并锻炼在微机上求解的实际工作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 1.2.1环境质量要求 某城郊区域(假设原来无任何大气和水污染物)要进行国家级经济开发示范建设,先行开发项目有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为保证开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达标,必须对该二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进行控制。 控制标准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一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控制在地表水III类标准 1.2.2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统计水、大气环境资料。 (2)使用相应的河流/水质模型以及大气质量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3)列举污染预测结果为保证达标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手段。 (4)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结论及讨论。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概念解释: 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 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12.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到完成断面横向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13.S-P模型:描述河流水质的第一个模型,由斯特里特和菲尔普斯在1925年建立,用于描述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与DO 的复合变化规律。它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的模拟预测中,也用于计算允许最大排污量。其基本假设是河流中的BOD裒减和DO恢复都是一级反应,且DO的来源只有大气复氧 14.瞬时排放排放源:瞬时排放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的时间短暂的排污源。如工厂的事故排放或定期排污。一般情况下,这种污染源反复的污染具有突发性和污染浓度高的特点,极易造成环境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15.稳定排放:排放强度变化很小( ,变化率在±10%以内);排放时间长( T >> X / u )。 16.控制方程:反映约束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规律的那些规则的数学模型叫控制方程,而把遵循控制方程控制在一定条件下求解得出的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的规律,叫控制方程的解(它可以用另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公式表达,也可以用一组有规律的数据表达)。 17.数值解:当问题复杂时(控制方程中含有复杂强迫项、或模式参数是变系数),方程便无解析解,但仍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得数值解。即直接求得:t=?, x=?, y=?, z=? 时的C值。一般先求出t = 0时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再根据控制方程规定的规律推出下一时刻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也能得出研究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完全用数值表示事物运动规律的解,就叫数值解。 18.解析解:微分方程通过积分可以求出的原函数,即解析解。根据目前的数学研究,微分方程可求解析解的不多、应该说很少——仅局限于那些低阶微分(仅有一阶、二阶)的、微分项前系数为常数的、强迫项函数形式简单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也不复杂的微分方程。 1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0. 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即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21.非点源污染: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建筑环境学思考题答案.docx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暧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而温度改变,还是地而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C,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而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乂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C,相对湿度在30%-70% 之间,则U=6°C-19°C,有效天空温度t sky=7°C-14°Co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恋可以达到0°C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諾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血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曲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而铺装,虽然减少了地而对辐射的吸收,但其 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 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品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02,放出0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血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 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答: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渗透空气的得热直接进入室内成为瞬时冷负荷。对流部分的也会直接传递给室内空气成为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的瞬时冷负荷? 答:不是,因为这些散热部分要与室内各表而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衰减和延迟。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答: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比较小,在

环境系统分析第四次作业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习并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相关知识。 2.学会并使用matlab 求解微分方程。 3.学会建立简单的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并通过已知量求解相关参数值。 二.上机实验题目 (1)一维均匀稳态河流,初始断面的污染物C 0=50mg/l ,纵向弥散系数Dx=2.5m 2/s,衰减系数K 1=0.1/d ,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0.5m/s 。试求下述各条件下在下游500m 处的污染物浓度。(1)一般解析解;(2)忽略弥散作用的解;(3)忽略推流作用时的解;(4)忽略衰减作用时的解。 (2)均匀稳态河段的宽500m ,平均水深h=3m ,平均流速ux=1m/s ,横向弥散系数Dy=1m 2/s ,守恒污染物中心排放的源强为1000kg/h 。求排放口下游2km 处的(1)污染物扩散羽的宽度;(2)最大的污染物浓度;(3)污染物浓度的横向的分布,并作图. 三.上机程序要点 1.(1)建立M 文件,由题知C 0=50mg/l ,Dx= 2.5m 2 /s ,K 1=0.1/d ,u x =0.5m/s,x=500m 显然该题在稳态条件下,220x x C C D u KC x x ??--=?? 代入一维模型稳态排放的解析解0exp[ (12x x u x C C D =解得 0.5*50050*exp[ (149.94/2*2.5C mg L == (2)忽略弥散作用:0x D = 解析解为0exp()x Kx C C u =- 所以代入数值得:00.1*500exp()50*exp()49.94/24*3600*0.5 x Kx C C mg L u =- =-= (3)忽略推流作用:0x u = 其解析解为0exp(C C =- 代入数值得:50exp(35.58/C mg L =-= (4)忽略衰减作用:0K = 求解220x x C C D u x x ??-=?? 得exp(inf 5)exp(5) 50* 50*50/exp(inf 5)1exp(inf 5)1 x C mg L =-=--,故其浓度50/i C mg L =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1.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即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基于建筑环境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室内各种微气候环境所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 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1.与太阳的光辐射,气温、湿度,风和降水等因素有关。 2.以太阳通过某地区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为平均太阳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作为世界标准时(世界时);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标准(称为北京时间)。 3.相对位置可用纬度,太阳赤纬d,时角h,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A表示,其中前三个参数、d、h是直接影响和A的因素,因为是表明观察点所在位置,d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h是表明时间的变化。当太阳离地球最远时,太阳光是垂直于直射地面的,具有很高的辐射强度,所以最热而形成了夏至,当太阳距地球最近时,太阳光是斜射地球表面的,其辐射强度很弱,因此最寒冷导致了冬至。 4.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 .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建筑环境学?P5 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 并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5 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若干个部分所组成。 3.建筑环境学的任务是什么?P5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4.至今人们仍希望建筑能满足人类的哪些要求?P2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说引起的危害或认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与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应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5.建筑环境学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是什么?P4 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室外气候的七个参数:大气压力、地层温度、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1.何谓地方平均太阳时、真太阳时、时角、时差、世界时、北京时间。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9-P10 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北京时间:东8时区的时间, 即以东经120度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北京时间=世界时+8h)时角h:时角是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前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时角是真太阳时用角度的表示) 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 2.什么是赤纬、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8、P10 赤纬: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理纬度:是地球表面某地的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至地球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因素有三:赤纬d、时角h、地理纬度Φ。 3.了解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P8-P9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 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 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 =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 =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 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1环境问题的特点 跨领域:社会学、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等。 多系统:①自然保护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监测系统、污染控制系统。②污染源发生和处理系统。这些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多层次:流域环境系统、区域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水、气、声污染控制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系统。 多因素:多输入、多变量。(多变污染源,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多) 随机性:时间、空间、数量上均带有随机性。 多目标:有时是费用、质量等同时寻优。 动态的:随时间在变化,周期性很长的开放性的系统。 2环境问题的解决 只靠单项技术已不能圆满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更不能达到最优,必须综合分析,系统设计规划,就需借助系统工程处理法。 ①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 ②研究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 主要内容 一、环境系统分析概述 二、数学模型概述 三、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四、内陆水体水质模型 五、大气质量基本模型 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七、习题练习 环境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的概念:(书)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ppt)由若干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功能。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即系统的特点: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阶层性、整体性

三、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系统分析 的两个主要环节。 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 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四、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书)1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3收集资料;4建立模型;5制定系统评估标准;6综合分析。 (ppt)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五、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六、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系统: (1)定义:广义:指地球表面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狭义: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的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污染及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环境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污染物的发生及迁移过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环境管理功能: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执法系统、环境规划管理系统、环境统计与排污收费管理系统 环境保护对象:保护区系统、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水污染控制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 主要内容: 环境系统可行性研究分析 环境工程经济分析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71627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 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

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1.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上人们为什么如此关心室内空气环境。 2.何为空气环境的“阈值”,根据人在空气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短给出了几种阈值。 3.室内空气品质(IAQ)较狭义与广义上的定义是如何确定的。 4.了解室内空气品质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5.何为室内环境品质(IEQ)。 6.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的种类及其造成的危害为何。 7.为了减轻室内空气污染可采取哪三种途径;分别写出稳态和非稳态下的全面通风换气稀释方程,并解释其含意。 8.理论上的通风换气量是如何确定,工程设计中新风量如何确定,ASHRAE Standard62-1989R 给出的新标准如何。 9.室内气流组织分布特性常用几个什么参量给予评价,其参量的含意为何。 10.何为“热压”、“余压”、“风压”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11.为什么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在实际计算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而“风压”一般不考虑。 第四章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 1.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为何,传递的热量由哪几部组成,得热量的多少与其围护结构有何关系。

环境系统分析第五次作业.doc

环境系统分析第五次作业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矩阵运算功能的使用 联立方程的求解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会并求解单一河段水质模型的参数。 2.学会并使用一维多河段水质模型进行建模计算。 3.学会矩阵运算功能的使用。 二.上机实验题目 (1). 单一河段水质模型的求解与分析(选作)已知河流平均流速u x=0.5m/s,水温T=20·C,起点BOD:L0=10mg/l,DO0=8mg/l,K d=0.15d-1,K a=0.24d-1,计算: ①临界氧亏点的距离x c,临界点的BOD和DO值; ②将u x,T,L0,DO0,K d,K a依次单独递增10%,计算临界氧亏点的距离,临界点的BOD和DO值; ③计算临界点距离x c,临界氧亏值Dc对参数Kd和Ka的灵敏度。 (2)多河段水质模型的求解 求下表所示河段的一维BOD和DO的稳态响应矩阵U和V及向量m和n? (Do f=10mg/L)

单位: Q-m 3/s L,DO-mg/L Kd,Ka-/d t-d 三.上机程序要点 ⑴①由题知0.5/x u m s =,20T =℃,0 10/L mg L =,0 8/DO mg L =, 1 0.15d K d -=,10.24a K d -=

由公式知临界氧亏点的距离:0 () ln{[1 ]} x a a d c a d d d u K D K K x K K K K L -- =- - 临界点的BOD: exp() d L L K t =- DO:0 [exp()exp()]exp() d c s c s d a a a d K L DO DO D DO K t K t D K t K K =-=------ - 先计算 程序: 可得结果

环境系统工程 部分答案

1.如何理解系统分析方法?如何做才能符合系统分析原理? 以系统总体最优为目标、有步骤的探索研究过程,以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环境。基本方法:对系统反复分解、综合和协调实现最优化。 2.系统的各个特征在最优化模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 目的性:是建立系统目标和目标体系的指导和依据; 相关性:是识别模型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系统模型的基础; 阶层性: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层次关系,是辨别变量重要性的依据; 整体性:是构造系统模型的出发点,只有那些与系统有关的元素及其变量才能进入模型;环境适应性:为建立系统外部约束条件提供了基础。 4.如何确定环境系统的目标?举例说明环境系统的多目标特征。 环境系统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决策者的调查分析确定的。由于环境保护的效益存在明显的外在性,所以在高层次的环境系统中包括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可以包含若干个指标,从而构成环境系统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的建立要经过决策者和分析者的反复协调才能完成。 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环境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前者又可能分为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若干个环境质量指标,如SO2浓度、TSP浓度等;后者又可以分为基本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等。 5.在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中,如何理解系统最优化的概念? 系统分析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系统整体目标的最优,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都要服从这一最终目标。在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是最优的集合不一定等于系统总目标的最优,反之亦然。 6.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会取得哪些成效? 系统分析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的研究,因此系统分析的结果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力求最优。在这样一个结果中,各个元素的状态都服从于总体最优这个目的。 在系统分析中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可以进行多因素和各种条件下的模拟和仿真,这是物理模型不能比拟的;同时采用数学模型可以大大加快研究进度和节省研究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