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业务培训-法规调研培训备忘录

业务培训-法规调研培训备忘录

业务培训-法规调研培训备忘录
业务培训-法规调研培训备忘录

如何进行法规调研

(一)明白交办法律研究的命题

1.明确合伙人或其他律师分派的法律研究工作任务及背景信息

律师在做法律研究前,首先要仔细听清交办的题目的问题,其次,要真正领会清楚问题的意思和背景信息再去做研究。一定要问清后再去做,要注重与交办律师或客户的沟通,否则对整个命题的把握错误会导致延误时间。

2.研究的命题里包含哪些具体问题和隐含命题

起码将命题仔细阅读三遍,看清楚问了哪些问题,不要在回答中造成遗漏或前后矛盾。

例:一家中国公司(“转让方”)能否将其持有的一家内资公司(“目标公

司”)的股权以捐赠的方式转让给一家境外投资企业(“受让方”);隐含

的相关命题:

(1)该目标公司从事何种行业,是否是允许、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外资比

例的要求);

(2)外国公司收购内资公司的股权需适用何种规定、何种条件和程序:《外国投资

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3)能否捐赠的方式转让,即关于股权转让对价的限制;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并购当事人应以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的股权价值或拟出售资产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交易价格的依据。禁止以明显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转让股权或出售资产,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

(4)是否涉及国有资产。

如涉及国有资产,需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估,确定交易价格,并进行核准或备案,交易价格基于评估价值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如果低于10%,要求对国资局作出解释,否则不会通过审批。

当然,如果上述问题在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明确的结论性答案,那么

我们首先要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理解,然后如有需要,我们可以向有关主管机关进行咨询,以得到针对个别法律条文的更具权威和实践操作意义的解释。法律调研和电话咨询往往密不可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调研是最基本的律师的工作,是首要的判断依据,作为律师需要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独立判断;电话咨询可以作为辅助的确认方式,但不能作为首先的或唯一的确认依据(由于电话咨询的特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客户的深层目的是什么,其希望最终解决什么问题

律师不仅要懂法规,还要懂得客户需要法律服务的真正目的。例如:客户希望从事的活动有法律风险或障碍,我们应尽量告诉客户如何去避免法律风险和障碍,为客户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其合法化并达到客户的目的。

尤其是当最后的结论是No、或者“有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把后果(法律责任)查清、说清。因为不是所有结论是No的事情,现实中就一定无法操作。而如果现实中可操作,那么客户也许会选择承担可能的责任或风险而去做。从律师的角度出发,不能建议客户违法,但是从专业服务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角色是揭示风险、提示后果,而不是执法!不是由我们去禁止客户。客户需要的答案,不是我们先行替他作了排除性决定以后的结论,而是所有的选择。所以,之于客户我们更多的是建议者的角色,而非决策者的角色。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坚持,即在所有我们发出的书面的或其他有记录的文件中,我们都必须是站在符合法律的角度去阐述问题,任何违法的建议均不能出现在其中。如果确有必要,我们只能口头与客户进行沟通。因为我们是律师,我们给出的任何正式的建议都必须是合法、合规的。

(二)“调”—检索和查询法律法规

1.所内的法规光盘

(1)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比较强大,完整,分类科学、实用。基本法规都可在这里找到,具体方法如下:

●选库:根据检索目标,我们首先要选取资料库。北大法宝包含多个资料库,

如果是查询一般法律法规,则选取中央法规司法解释和/或地方法规库即

可;如果是要查询案例或搜索文件范本,则要选取各案例库和范本库等等。

●特别注意key words 的选择,因为中国法律法规中有些用词本身就不统一,

所以要注意选择和变换检索关键词,在标题和全文中都进行检索,以确保

全面收集需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尤其要注意:所谓key word,不是你自

己理解的或者日常使用的固定专有名词,而是有关问题立法中不得不涉及

的词。只有用这些词查询,才能保证没有遗漏。

查询技巧:主要依靠个人积累经验,一般而言,一开始要把查寻范围放大,宁滥勿漏,然后利用“在结果中查询”,逐渐缩小范围。在查询结果已经有限

的情况下(如150个法规以内),就应该逐条排查,或者根据已显示的关键

词在其中出现的次数大致判断该法规与所需研究问题的相关性。另外,北

大法宝的法律条文还有联想功能,比如针对一些条款,北大法宝在该条款

下还会显示与之有关的其他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等,这能大

大提高我们检索相关文件的效率。

(2)万律法律数据库(中英文):万律数据库的使用将由数据库提供方派出的专人给大家进行系统的培训。

2.法律法规网站:

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没有收入最新的法规,因此也要注意通过法律法规网站搜集。此外,所里也定期整理新法规,一定要随时查看,对于常见领域的法规更新,要保持敏感性,在看到后立即记忆。

3.政府网站:

国务院部委的网站上一般都有基本的法律法规,而且有的还做了分类。虽然收录不全,但是当对一个领域有哪些法规完全没有思路,也没有可靠的主题词的时候,可以先通过这些网站了解该领域法规的基本框架,找到切入点,再通过法律法规库进行in-depth 检索。

此外,还有一些较好的公共网站,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地方性法规。下面一些仅供参考。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b618155203.html,:

中国投资指南网https://www.sodocs.net/doc/b618155203.html,/pub/FDI/default.htm:与外商投资方面关系较密切的网站,政策法规包含中英文,英文翻译水平尚可。

北京经济信息网https://www.sodocs.net/doc/b618155203.html,:关于程序上的法律问题可以多参考此网站。

除上述提到的网站外,针对一些特定行业,还可以查询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的主管部门的网站已搜索行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4.慎用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

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并非专业的法律检索网站,而且搜索出来的信息量较多、杂、乱,信息的真实性和专业性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首先用这样的搜索网站去查询相关法规或信息。

不过,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比如遇到一些比较冷门、不常见的问题或领域,法律法规的检索比较困难、无从入手,这时可以用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查询一些相关联的信息、资料(如一些法学论文、媒体报道,或者相同业务的其他公司或主体的情况),从中获得一定线索和概念,再进一步用专业法律检索工具进行查询和研究。

(三)“研”——法律法规分析

1.一定要对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明确的、清晰的、整体的概念。发现一个法规

时候,本能的要注意这些问题:它是全国性规定?还是地方性规定?它是什么层级的法规?它的上位法是什么?它的渊源和依据在哪里?它有没有下位法(细则)?研究一个法律问题,必须要穷尽这个问题上中国法律法规的整个链条。拿着一个孤立法规去回答客户的问题,对于别的专业人士或许可以,对于律师应视为大忌!除了地方性法规之外,如果发生客户拿出的法规律师竟然事先没有查到的情况,是非常尴尬的,将会直接挫伤客户对律师的信任。一次法律研究做完,应该有勇气说自己是这个问题上的权威和专家!并且成为今后全所可以依赖的对象。

2.一定要理清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认真分析上位法与下位法、一般法与

特别法、旧法与新法乃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法律法规之间往往是彼此冲突的、矛盾的,但有些冲突和矛盾是立法技术上的疏忽,有些却只是表面的矛盾,实际上存在着内在逻辑(比如特别法与一般法),要能够判清不同的情况。

法律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完全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逻辑完整、自洽、没有实质性跳跃、不依赖任何无法律根据的“学理”“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没有结论强过无根据的结论。在研究有些问题时,还要注意法律条文中提到的特殊名次的概念。为了判定客户的一些行为是否适用相关的法律,就一定要搞清这些法律名词的内涵和外延。而内涵和外延往往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我们必须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到对这些名词的解释,一般每个法律法规的开头都会对其适用范围进行说明,其中通常都会包含对某些名词的解释。在向客户说明问题时,这个解释我们才可以引之为据,而不是引用我们日常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如果法律法规中确实无法找到,那么就需要结合电话咨询,向有关主管机关寻求解释了。

3.法规的时效性:能够作为依据的法规必须是还有效的,这是常识,但现实中并

不是那么容易查明的。不要轻信法律法规库中“有效”的标示。对于时间较久的法规,尤其需要注意是否有替代的新法,或对其修订的新法。方法建议:可以将某一法规的名字在法规库中按照“全文”进行检索,可以查找到其是否被取消、替换、修改。

4.法规的合法性:比如《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能够设置行政许可的只有法律、

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临时性)、地方性法规(地域内)、地方政府规章(临时性+地域内)。如果看到国务院部委规章规定了行政许可,如果是在该法颁布前规定的,那么要查看是否现在已经保留(国务院有清单)还是废除(也有清单)?如果是之后规定的,那么就要对它的合法性有怀疑。由于中国法律法规一贯的特殊性,往往出现越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仍然在实际执行的情况,因此,作为律师,我们既不能直接的向客户否定该规定的合法性,又必须向其揭示我们对其合法性的质疑。至于客户是选择遵循该规定,还是无视该规定,那是客户自己的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