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届高考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届高考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8年1月21日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5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3题。

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礼者,天地之序也。”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

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院"作为一种过渡,在人的思想内核中,是一处独立的冥想、思考的空间。当人们回到家,所有的心情和感受,在“院"中获得沉淀和洗礼。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变化,邻里之间、亲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同住一幢楼不相识,门对门之间不说话,父子在家中也是各做各的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所以现代人们都希望通过建筑环境的改变来唤回昔日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拥有一栋有院落的房子,的确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情。

然而,仅仅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形式的模仿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真正的需求,“院”的营造蕴涵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智慧,它通过空间的外化形式,传递着一代代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感.正是这种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需求,现代越来越多人才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渴望.那么如何立足传统,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形式新建筑,仍将是未来建筑或室内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

向。(选自《浅析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意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院落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一直到明清中国各类建筑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B.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是能够给人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

C.合院作为集合体,像一个小宇宙,万事俱备,能满足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功能需求。

D.中国传统合院建筑能够营造出一种舒适私密的生活环境,很好地阻隔了外界的喧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3分)

A.围绕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文章从院落的文化、现代意蕴及人的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论述。

B.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建筑和院落分别喻为“礼”与“乐”,并论证了二者关系。

C.文章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证明:院落作为能让人独立冥想、思考的空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D.作者用对比的方式,指出现代居住环境的弊端,表现出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难以割舍的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居住环境使人与人之间日趋疏远,“院落”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精神向往。

B.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是一个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有效载体。

C.院落建筑对内凝聚对外排斥,因此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

D.现代人对“院”的渴望,让融传统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一~6题。

汤粉

方丽萍

老柴是汤粉.脑残级别。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

老柴没能考上大学,他父亲老老柴议内堤汤粉闹的。那几本破书老老柴之前藏房顶阁楼,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

老柴回花村种地,老老柴整日长吁短叹.老老柴近五十才得老柴这根独苗。老老柴祖上经商,村里那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外加戏台的大宅便是他家祖业,划成分那会被划地主,大宅充公。老老柴近四十才娶了位病歪歪的女人,女人生下老柴不久病故。

老老柴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这独苗呵护成人,原指望他好好读书无宗耀祖,重续柴家威名,没想他却一天到晚才扎进“四梦”出不来。

不久,老老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一口气没上来,也挂了。这年老柴23岁。

没了老老柴管制,只剩孤家寡人的老柴更加肆无忌惮。地种得敷衍了事,却整日抱本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村民都摇头,哪有肯上门提亲的。

春去秋来,一晃,老柴三十好几,依旧孑身一人。有位远亲念及老柴家香火,给他撮合位二婚头,三天后女人走了,说老柴就一废物。

从此,再无人管老柴家事,这倒正中老柴下怀。从此,老柴守着破泥巴屋每日写书唱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也见怪不怪。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终于吹进老柴居住的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之后或进城买房或把房建到交通便利的山脚,村里只剩老柴和另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老柴便成花村唯一留守户.

这年,一场大雨将老柴泥巴屋浇塌,老柴下山找队长,希望能住进自家老宅.队长征求之前里面住户意见,大伙想反正也不再回山里,与其任其荒废不如积份善心。

花村四面环山,海拔八百余米鲜有人踏入。偶有花村村民上山收稻想进村探探老柴消息,见大门紧闭,也只得做罢。

春去秋来,老柴像被遗忘般无声无息。

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一日,上面下派扶贫物资,队长想到老柴。从乡领回物资已暮色低垂,队长是急性子,想想上山抄近路也就七八里地,便挑起米、油上了山,赶到花村天色刚好完全擦黑.

队长站老宅门前喊半天,无人应。队长想或许老柴有事还没回,便坐门前石上等,不一会睡意袭来,队长头枕大米昏沉入睡。

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

戏声戛然而止。

队长心一惊,侧耳细听,冷风嗖嗖,半天没见动静。

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信神鬼,当即对门槛撒了泡尿,壮胆刚想伸手继续敲门。

一女声又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队长当即吓出身冷汗。怎么还有女人?难道一—

夜色魆魆,月光渗白,队长再不敢久留,连滚带爬跑回山下。

第二天,十几位年轻人在队长带领下上山。翻进屋里,但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寻遍,哪有老柴影子?

人们面面相觑,笑话队长准吓糊了。队长斩钉截铁争辩自己昨晚真真切切听到有人唱戏,一男一女。但没人信他。

后来几位驴友上山游玩,晚上露营山上,半夜有人尿急,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一群人吓得连夜滚下山。

人们这才信了队长的话。

关于花村老宅闹鬼一事越传越神,几位文物工作者也来到花村,老宅及其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加上花村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欣喜若狂。不久,一位开发商听说了汤粉的故事,依照“临川四梦”,将这里打造成“梦园”,并拍了部电影。电影获奖后,人们纷纷走进花村,探梦、寻梦,聆听汤翁的故事,花村成了旅游胜地。

又很多年过去了,有在浙江遂昌打工的邻村村民。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

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侧耳细听”“连滚带爬跑回山下”将队长的紧张、恐慌描绘得活灵活现。

B.改革春风吹进花村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并搬离花村,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

C.花村和老柴的境遇非常相似:花村环境优美但之前却鲜有人踏入,老柴钟情于传统艺术但当时也没有人能理解。

D.文章最后写邻村村民在浙江打工时遇见老柴,“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这出

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5.文中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6.作者为什么称老柴为“汤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0题。

材料一

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

材料二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

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材料三

“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

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拜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二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

肥胖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B.从图l和图2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

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

C.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说明中医药在健

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

D.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

E.将“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作为深化改医药卫生改革的一部分,说明当前

我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度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顺治

..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已知王在柳

州,闲道

..往从之。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王不悦,夺德复官.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必正许之。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五虎攻严

公,严公反力救五虎。此长者

..可任,请手敕.邀

..,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

与俱还。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闲道

..往从之闲道:偏僻的小路

B.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倾:排挤

C.乃力言起恒虚公

..可任虚公:无私公正

D.怒目攘.臂攘:伸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

C.长者,可指显贵之人,“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起恒事主忠诚。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

B.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

C.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

D.严起恒不受胁迫。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

最终被孙可望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2)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闻雨

陆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抵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故乡,业已两年。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渺远。

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

D.尾联以叙事作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

E.陆游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本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雄豪迈而又不失含蓄柔媚。

15.“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l)坦然面对贫苦是一种境界,明代宋濂在求学过程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两句表明他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

(2)《赤壁赋》中苏轼用“,,”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平静超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滨海公司高薪聘请10名海归博士,打造研发团队,这支高素质的队伍不孚众望

....,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机场送行,这是我第一次失信于朋友,现在虽然己经过去

了二十年,但对此我仍然耿耿于怀

....。

③当灾难来临时,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俾昼作夜

....地展开救援,这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

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

....、壮士解腕的勇气,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⑤境外游学日益火爆,但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学生只是在名校门口拍照留念,这种走.

马观花

...似的游学,实际上意义不大。

⑥皇马在积分榜上已落后巴萨16分之多,不少球迷感叹皇马虽众星云集,但气势上

己今非昔比

....,很难再续五冠王的辉煌。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将有利于鼓励、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节能、环保与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

B.2018年是俄罗斯的总统入选之年,为了连任,普京不得不就消除贫困人口、促进经济增长等民众所关心的问题给出慎重的答案。

C.川剧是流行于西南地区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巴蜀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其中变脸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显著。

D.实践证明,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城他乡忙于追逐梦想的游子们,又怎么能够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B.“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李明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奶奶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奶奶:生日快乐!”

C.鲁迅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众多读者,可有些人却哗众取宠,写文章诋毁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我县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这种润物无声、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反省性思维要突出思想的社会作用和公民行动意义。反省性的批判思维既是针对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也是针对我们自己的轻信和盲从,以及在是非、真假问题上的沉默和袖手旁观.①,它的“批判”不是吹毛求疵地挑错,也不是上纲上线的指责他人。②,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理性思考”。理性是一种怀疑精神,包括怀疑理性本身,③,但能帮助我们抵制虚假信息、宣传、洗脑和自我欺骗。

21.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到对人的感染力。请分析下列两条标语的不合理之处。(5分)

(1)起点高,动力大,目标大,成功大

(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一《孟子》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一一罗曼·罗兰

请以上面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绵阳市高中2015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A(“各类建筑”范围扩大)

2.B(不是“比喻论证”)

3.C(形成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的原因还有“传统的居住习惯”)(二)(14分)

4.(3分)B(主要原因是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

5.(5分)①第一次:对老柴不给自己开门表示不满,对老柴半夜唱戏的行为无法理解(深层表达了队长对传统文化的不理解)②第二次:“一人唱两角”解开有女声唱戏的迷惑让队长可笑又可气,对老柴的执着表现出佩服之情,心中对老柴的行为由不理解到理解(深层表达了队长与老柴和老柴倾其一生的传统文化的和解)。(划线处各1分)

6.(6分)

作者称老柴为“汤粉”是因为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分析:①熟悉汤显祖的作品:一部《牡丹亭》看不了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②只专注于写书唱戏,无心他顾:读书种地马马虎虎,无人看管反而正中他下怀; 村邻纷纷搬离花村,老柴却仍然守着老宅看书唱戏;④特别喜欢唱《牡丹亭》:半夜时唱,到了外地也唱,且可一人可分唱两角;⑤入戏深,将自己看作《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别人喊他老柴,但他却说自己姓柳;

(概括2分;分析4分:每点1分,任答对4点给满分)(三)(12分)

7.(3分)A(“健康指标均优于”错,原文是“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

8.(5分)BC(A.“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错,于原文无据;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错;E.“当前我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度高”错。)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给分)

9.(4分)①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②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③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④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每点1分)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D(攘:捋起)

11.(3分)C (“孝谨修长者之行”中的“长者”应是德高望重之人)

12.(3分)D(“最终被孙可望杀害”错,杀严起恒的人是孙的手下贺九仪)

13.(1)(5分)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员百姓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5分)(严起恒)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很长时间了,没有矛盾(抵触),但是五虎怨恨严起恒,争相毁谤(他)是邪党。(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二)

14.(5分)CE(C.颈联“不悟”是不能理解;E.“又不失含蓄柔媚”错。)

15.(6分)相同之处:两句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惊”句侧重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慷”句着重表达了诗人虽心系祖国,但岁月流逝双鬓斑白,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

(划线处各2分;大意接近即可)

16.(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该句不得分)三、(20分)

18.(3分)D(A.搭配不当,“促进经济结构……转变”错;B.语序不当,应为“慎重地给出答案”;C.中途易辙,导致主语不一致)

19.(3分)C(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能用于亲情;B.花甲与古稀矛盾;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意为梅花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用在此处不妥。)

20.(6分)①作为反省思维的批判性思考②它是一种自觉严谨的慎思明辨

③理性不一定把我们引向确实的真理(每句2分)

21.①起点高不一定动力就大,目标大不一定成功就大,高起点、大目标容易使人受挫,反而影响成功②成功与辉煌不能以发疯作为前提,因为发了疯,就没有所谓的成功与辉煌了。

(写对一处给2分,写对两处给5分)

22.按照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赋分。

参考译文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曾任广州知府,升迁为衡永兵备副使。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民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永明王登基,命令他兼管湖南的军饷。顺治四年,永明王驻在武冈,拜严起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永明王逃往靖州,严起恒来不及跟随,在万村避难。随后得知永明王在柳州,取道偏僻的小路前去投奔。跟随永明王返回桂林,又跟随永明王到达柳州、南宁。李成栋叛离大清,率领广东归顺永明王。严起恒跟着永明王到达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一起进入内阁。

那时朝廷的政治和事务取决于李成栋的儿子李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依附他,独揽大权,培植私党,人们将他们视为五虎。严起恒居于他们中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而严起恒清白廉洁,遇事主持公正,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很长时间了,没有矛盾(抵触),但是五虎怨恨严起恒,争相毁谤他是邪党。永明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联名上疏攻击五虎,把刘湘客等人关进监狱,打算置他们于死地。严起恒跪在永明王的船边,竭力营救五虎,吴贞毓等人都厌恶他,于是提请召回王化澄,而合力攻击严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弹劾严起恒二十余项罪状,把他比作严嵩。永明王不悦,剥夺雷德复的官职。严起恒竭力请求罢免,永明王挽留他没有成功,开船径自离开。

适逢郧国公高必正入朝觐见永明王,吴贞毓打算借助他的力量以排挤严起恒,说:“朝廷的政事被五虎败坏,主使他们的人,是严起恒。您入朝觐见,请求除掉皇上身边的奸臣,几句话就可以决定。”高必正答应了他。有为严起恒解围的人,告诉高必正说:“五虎攻击严先生,严先生反倒大力营救五虎。这是有德行的人,怎么把他当做奸臣呢?”高必正觐见永明王,便大力阐述严起恒无私公正,可以任用,请求永明王亲手书写圣旨邀请严起恒与自己一起回朝。文安之入朝后,严起恒被推举为首辅。桂林被攻破后,严起恒跟随永明王逃跑到南宁。

在这之前,孙可望占据云南,派遣使者请求永明王封自己为王。朱天麟提议予以批准,严起恒坚持不同意。后来胡执恭假托圣旨册封孙可望为秦王,孙可望得知那是伪造的,遣使请求正式册封。严起恒又坚持不同意,孙可望非常恼怒。到了这时,孙可望得知永明王迁徙,派遣他的将领贺九仪统率精兵五千人,到南宁迎接永明王,直接登上严起恒的船,瞪圆眼睛,捋起衣袖,质问王爵的封号是“秦王”还是不是“秦王”。严起恒说:“您远道而来迎接皇上,功劳十分大,朝廷自然会有厚恩。假如特意询问这件事,就是要挟册封,就不是在迎接皇上了。”贺九仪恼怒,击杀他,把尸体扔到江里。时间是顺治八年二月。严起恒死后,尸体漂流十多里,停留在小沙洲之间。老虎背着严起恒的尸体登上山崖,将他葬在山脚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