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摘要】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法。新课标下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进行情感熏陶。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并不重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感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朗读效果的好坏上不但可以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教学改革和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有效地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味、领会文本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呢?本文作者从以下几方面

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朗读目标,提高朗读效果

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漫无目标地乱读。要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能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能够把文章读顺。教师也可设计几

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同时,还得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要有节奏感,把握好朗读的速度,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来。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并能感受到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在教授《黄河颂》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但是注意在学生进行下一次朗读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并且会从朗读中得到乐趣,读得一次比一次有力,一次比一次有激情。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提高朗读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分寸,尽量去掉不必要的讲解,多强调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语文课即读书课,通过朗读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朗读也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要让全班同学都读完课文,切不可走马观花,草草收场。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读出语感、品尝出文章的更深层意义出来。自古以来,都知道: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只有注重了朗读,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要想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正确理解课文,品尝出课文的韵味来,就一定得给学生留以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试读、去朗读、去深读,最后领悟出课文的内涵。让朗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非偶尔为之的过渡。

从而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

五、加强朗读教学指导,提高朗读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领路人,在朗读教学中更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文本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让学生抓住朗读的要领,注意文中的重音朗读技巧,掌握文中的节奏和停顿,做到抑扬顿挫,娓娓动听。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基调和情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从题目字眼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幅“春风图”,描写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作者通过听觉、嗅觉、触觉把春天的气息和活力的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要停顿,哪些地方语速要快,哪些地方语速要慢,要有节奏,语调、语气要符合文中的情境。如“抚摸”要读得语重而深情,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泥土气”“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就能把无形的春风读得有形、有色、有情、有味。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朗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多读,愿我们的语文课尽快“读”起来,把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