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语文 田小琴导学案《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高一语文 田小琴导学案《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高一语文 田小琴导学案《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高一语文 田小琴导学案《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3年暑期高一语文导学案:1、田小琴导学案《第一

课沁园春长沙》

课标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通过品味意象,把握意象特点,感悟词中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课前预习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2、把握意象特点,体会开阔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本学案的内容共分四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三课时,师生合作探究,完成质疑探究;第四课时,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

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预习自测:

1、字音字形:

沁(qìn)园春怅(chàng)惘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róng)

2、词语解释:

苍茫:旷远迷茫。

峥嵘岁月:不平常的岁月。

风流人物:指对一个时代有影响力的人物。

预习自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百舸.()争流怅.廖廓()携.()来

峥嵘

..()岁月稠.()挥斥方遒.()浪遏.()飞舟

2、判断下列词语书写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将错别字加以改正。

泌园春()有志者事竞成()相江()苍茫()万户候()

3、辨析下列词语

(1)面对同伴的一次次冷嘲热讽,他在也(遏制遏止)不住内心的愤怒,大声叫嚷起来。思考:“遏制”和“遏止”怎样区别?

(2)广大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凭一时的哥们(义气、意气)犯下令自己终身后悔的错误。思考:“义气”和“意气”怎样区别?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知识链接:

1、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

牌由此得名。

2、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

首《赠父诗》,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3、毛泽东这一时期的相关活动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早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

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英勇的革命家,他是睿智的战略家,他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领袖,他带领农奴翻身把歌唱,为人民谋幸福;他不仅是杰出的领袖,也是一位豪迈的诗人。他的诗歌气魄雄浑,意境壮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感受诗人的壮志豪情。

二、学始于疑:

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能根据内容给几幅画面加上小标题吗?

2、揣摩意象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质疑探究:

1、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是怎样回答的?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意?

3、此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4、此人借助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建议:请同学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探究点1 精句赏析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提示:包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这个句子。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赏析:

精句:

赏析:

探究点2 文本理解

1、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统领到哪里?

2、上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3、下片的“恰”统领至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点3 综合探究

人们评论本词说上片“重在写景,景中有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

..(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惆怅.(惆怅)

D.百侣.(同学)稠.(chóu)密谁主.沉浮(主宰)

2\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鼓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博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终是自不量力。

D、结尾的定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五、课后反思:

六、课后训练:

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

答案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预习自测题

1、百舸.(gě)争流怅.廖廓(chàng)携.(xié)来

峥嵘

..(zhēng róng)岁月稠.(chóu)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

2、沁园春有志者事竟成湘江苍茫万户侯

3、(1)遏止,阻止。遏制:制止,控制。

(2)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例:重义气。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始学于疑:

1、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意象特点及作者感情:

独立寒秋橘子洲:体现了作者昂扬的革命精神。万类霜天竞自由:体现深秋季节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枫林之多,色彩之浓,给人喜庆吉祥之感,是对革命前途充满乐观主义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自然界自由、充满生机活力的象征。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充满激情。质疑探究:

探究点1

1、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

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并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指游泳。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探究点2

1、看、恰。词的上片一个“看”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所见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

图。下片一个“恰”又领起下面七句。此人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无限怀念。

2、景物:山、林、江、舸、鹰、鱼。

此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3、①“恰”字统领至“粪土当年万户侯”。②这七句形象的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探究点3

本词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

(1)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地点、季节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抒发感情,为下文做铺垫。(2)景与情关系题目的答题模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或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哪种情感。

归纳总结:生机勃勃景:绚烂多彩,生机勃勃

豪情壮志: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

知识网络图:

意象特点:生机勃勃之景:

看万山红遍:遍:红之广

层林尽染:染:拟人手法

漫江碧透透:水之清

百舸争流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飞之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翔:游之轻快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表达情感: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国家责任感。蔑视功名利禄的豪迈气慨。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当堂检测:

1、C点拨: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C 点拨:这是作者回顾当年以同汹涌的激流拼搏为快乐的情景。这里以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2017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师生互相解,增强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明确语文学习的双重目标,掌握并运用具有高中语文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按计划完成高一语文的学习任务。 1.学情: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上的重大转折,但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所以,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 逐步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实现由初中向高中语文学法上的转变, 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教法:老师介绍,师生互动。 三、教学建议 2、有些材料最好用幻灯片播放,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有助 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内容较多,可筛选材料上1课时,也可上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千里有缘幸福相会 人们常用“同过窗(同学)、扛过枪(军人)、下过乡(知青)”等话语说明不同形式的缘分。“十年修得同船渡”,说明缘分的重要和 来之不易。为国育栋梁的人民教师和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为着共 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老师作为我们健

康成长的引导者,受人尊敬由来已久。古代人们就把“师”的地位 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排位上供众人朝拜。中国第一 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为几千 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唐代大文豪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言,对“师”作了最精辟、 最完美的解释,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除此而外,人们用 充满感情的多种美称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敬仰和爱戴:称教师是人类 灵魂工程师,这是最富有哲理的称谓;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最 质朴无华的褒称;称教师是慈爱的母亲,这是最真挚感人的爱称;称 教师是春蚕,这是最纯真质朴的称谓;称教师是蜡烛,这是最温馨动 人的称谓;称教师是孺子牛,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称教师是春雨,这是最生动形象的默称;称教师是人梯,这是最光荣贴切的专称。凡此种种,集中说明了老师在教育教学、启迪智慧、引导成长中无 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同学们来到学校,要倍加珍惜这不可多得的师 生缘和同窗情。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亲其师, 信其道”,学好教师教的每一学科,绝不能干出“厌恶和尚,恨及 袈裟”的傻事,白白的耽误自己某一科的学习。 我做大家的语文老师,有缘和大家朝夕相处深感幸运。鄙人姓李名爱民,字济众,号乐群,博客名为苏河十八子。芳龄58岁,和国 家领导相比,我正处青年,但和四岁就知为兄长让梨的孔融、七岁 能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九岁就知为父亲暖席的黄香和十二 岁就做了秦国上卿的甘罗相比,我已是老年了。从个人的情况看, 上帝把我分配到人生的一个普通班,我没有一丁点优越的家庭背景。我的智力平平,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比同龄人都要晚3—5年。我知道 自己的弱点,恪守“慢牛早套场”和“笨鸟先飞”的信条,勤学不辍。我自幼爱好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时候 读一本好书,感觉就像是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尤其爱好探究 性学习,有时为了弄懂、掌握一个语文知识点,都要比别人不知多 花费多少时间。不管怎么说,我愿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搞好语文 教学,更愿意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和大家一起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努力奋进的语文学习氛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5文档第二单元写作导学案

训练目标 1.运用动人的语言描写亲情,捕捉丰富的细节表现亲情。2.理解何谓文章的充实,并掌握让文章内容充实起来的方法。 亲情到底是什么?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亲情是一种深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有人这样形容亲情: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我说,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它的本质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我们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拟,也不必用任何词句去修饰,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亲情是世界上最真诚、最温暖、最珍贵的情感。 何谓充实? 孟子说:“充实谓之美。”充实,是指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材料丰富”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富,血肉丰满。写记叙文,要求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要求论据丰富而典型;写说明文,要求资料丰富。“形象丰满”指能够在叙事类作文中塑造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做到既能绘声绘形,又能传神,使人物形象有独特的性格、丰富的精神世界,能真实自然地站立起来。 文本借鉴

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6)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上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7)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个汉子赶过来,说他包圆了,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半瞎突然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8)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 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厌;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9) 驴子又开心地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10)(6)“像极了干瘪的茄子”运用比喻刻画了父亲的外在特点。 (7)“楞”“泛”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喜悦心情。 (8)“夺”“搂”等动作描写,为下文描写父亲对儿子“爱”的表达做了有力的铺垫。 (9)心理描写,“忧”和“爱”在此完美地统一,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0)从全文看,驴子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名师评语这个幸福满满的父子卖瓜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你看,卖瓜前,父子从同忧到同去;卖瓜时,先是父忙子闲,买瓜妇人的一席话让儿子震颤;然后父忙子帮,爱意洋溢;最后父留瓜慰子,其乐融融!淡淡的忧与浓浓的爱,在作者高妙、老到的文笔中尽情展现。 文章构思颇具匠心,叙事跌宕起伏,细节意蕴丰厚,内容充实丰富,情感真挚深沉。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

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2013年教材知识整合 必修二 班次: 姓名: - 1 - 2013年 必修(二)复习学案 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篇目:《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氓》《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 2、默写篇目:《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 【现代文和古典诗歌部分】 一、掌握下列文学知识: 1、《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代表作品有《春》《背影》。 2、《故都的秋》:全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作者是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 3、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简史:《诗经》—楚辞—文人五言诗和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4、《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为《诗》或《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160篇,民间歌谣;“雅”——大雅和小雅,105篇,宫廷颂歌;“颂”——周颂、鲁颂和商颂,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部分,赋是直接叙述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氓》运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一个劳动妇女从恋爱、结婚、被丈夫虐待,以致最后被抛弃的不幸遭遇,反映出奴隶社会中妇女们处于被压迫被损害的地位。 5、《离骚》: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诗,由西汉刘向编辑。 《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风”指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五言叙事诗,全诗以血的事实揭露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突出地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残酷,寄托了青年男女对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7、《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8、《短歌行》:汉乐府旧题诗。诗中作者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招纳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曹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诗人的代表。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9、《归园田居》:全诗通过描写幽雅、闲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 人厌恶官场生活、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 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作品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 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饮酒》等。 10、成语:(1)了解成语的五个来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2)了解成语的内部结构关系:主谓关系, 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3)了解成语所保留的古 汉语的语法特点: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互文;(4)掌握常见成语的读音、写法、意义和感情色彩,并恰当地熟练运用。 11、《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叙述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 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主要表现了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 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12、《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 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还有小说《悲惨 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命 运“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原则。主要人物有敲钟 人卡西莫多、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穷诗人甘果瓦、弓箭队长弗比斯、 副主教弗罗洛。 二、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点缀. 袅.娜 踱.步 煤屑.路 匪我愆. 期 颤.动 纤.腰 纤.夫 潭柘.寺 混混沌. 沌 婆娑. 蕈.菌 涸.辙 城垣. 一椽. 破屋 脉脉.. 倩.影 敛裾. 窈窕.. 瞠. 目结舌 陆蠡. 重创. 瞥.见 侘傺.. 否泰.. 如天地 罹.难 溘.死 剑鞘. 商榷. 越陌度阡. 创.伤 数载. 踯躅.. 廿.四桥 其黄而陨. 陪衬. 鹢.首 肄.业 诺.言 咥. 其笑矣 媛.女 訾.詈 造诣. 闭塞. 将. 子无怒 侈.谈 兑.现 蜕.变 庐冢. 道义相勖. 邮戳. 裨.益 贻.误 扁.舟 浅尝辄.止 赎.罪 砥.砺 泥淖. 愀.然 舳舻.. 千里 癸.丑 自缢. 哽咽.. 霎.时 垝.垣 颓.废 猗.郁 敷衍. 伶俜. 刀俎. 切磋. 偌.大 蜷.缩 三、根据拼音写汉字: 羞s a du ? 步 di àn 记 sh ī 酒临江 Qi àn 影 点zhu ì zhu ? 壮 qi ē cu ō 学问 葱l ?ng 房l ǐn sh ù 守 y à 苗助长 P án 石 钟q ìng 拾du ō ch ?ng 山峻岭 幽h a 窈ti ǎo 砥l ì 余音ni ǎo ni ǎo y ì 业 典j í 造y ì lu ?y ì 不绝 商qu a 敷y ǎn zh ěng 救 以身作z ? 束f ù w ū 蔑 q í 视 h ài 人听闻 Di ān 量 落ru ǐ 驰ch ěng 责无旁d ài 四、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有袅娜..地开着的。 2、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3、我们知道学习是不能走终南捷径....的。 4、道义相勖..。 5、为社会所訾詈..。 6、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7、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他都是安之若素....。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 汤, 。女也不爽, 。 , 二三其德。 3、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4、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1、诵读欣赏,范读正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三、整体感知: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纵观全文哪两个小节读起来最相似?在结构上构成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创造了深邃意境。 四、具体赏析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云彩,这是诗人作别的对象。一般离别诗作别的都是人,这首诗作别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金柳,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金色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有谁愿意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呢?这里,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同时比喻修辞的运用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3)“榆阴下潭水”——“天上虹”,.喻手法的运用。第二个比喻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4)“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头”“荡漾”。表达出自己的无限喜爱之情。 (5)青荇,“油油的”写出“软泥上的青荇”光润的样子、和悦的样子,营造出“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似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的意境。 “招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等同于“逍遥”,有“自由自在”之意!它不仅写出了“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也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不能换成“轻摇”,因为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学生也可理解出“招引”之意,自圆其说即可) (6)“柔波”、“水草”,重点在“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留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7)“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满载一船星辉”——画面感、色彩感十足!想象的魅力! (8)“笙箫”,笙箫在此是一个偏义词,重在萧。此处不宜换成别的乐器。萧是一种悲剧色彩较浓的乐器。而且它体现的往往是精神境界的凄苦、深沉、厚重、兼有悲凉,常用来表现离别之苦,相思之苦。在这里,萧的这种独特的悲剧性正好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诗人因不得不离开

2019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2019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由初中步入高中,开学第一课对同学们的意义非凡,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019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欣欣向荣的中学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高中阶段 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 缘板书姓名,我大学毕业到中学工作至今是第十个年头了,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寺院里常有一对联"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两千多名的高一新生,偏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恰巧分到这一个班级里来,彼此成了同学甚至同桌,用流行语说"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分,也没有晚一秒,我们就这样相遇了......"这就是缘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蜡烛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并且含着泪,过于悲壮可我做教师想快乐的点亮你们的一生,却不想毁灭自己,而且现代科技看来,蜡烛的光太暗了,不如日光灯亮,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

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扛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将来的生命中,你还会不会记得高中的生活,还记不记得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个我,这很难说,生命是个变数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岁月,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无穷的奥妙 三、上课内容 一)语文的魅力,为何要学好语文,怎么学好语文 先问一下,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19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三作文与交流

必修3 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第三模块(主题)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小说,古代诗歌,古代议论性及科普说明文。“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口语交际专题为讨论。“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口语应用,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介绍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课标要求 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更具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实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在表达和交流活动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想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7、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8、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9、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方法〗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 —说303?361),字逸少,东 晋琅琊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 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

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 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 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 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高考作文写的有文采》导学案 (3)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导学案 一、原题回放,佳作欣赏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讨论:假如我们坐在2016年高考考场,我们能否让自己的文章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上下出彩?特别是在有文采方面我们能否有亮点设置了? (2)满分欣赏 2016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 ------------题记 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记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 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 讨论: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在“有文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技法指导,举一反三 叠写形声色,特征鲜明音韵谐。长短整散陈问叹,常式变式尽其妙。比夸拟引更生动,排偶反复情势浓。抽象情理变形象,感悟生活哲理传。”这是有文采突破训练的四维角度,今天,我们就从这些角度来进行写法探究,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1、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词语篇 (1)读读下面几个句子,讨论动词使用上有什么妙处?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鲁迅《阿Q正传》) ③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茹志鹃《百合花》) (2)再读下面几个句子,讨论他们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妙处?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两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两篇 学案博苑 2011-11-21 0547 5d56b7b40102dt30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两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牢记《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表现手法。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3.找出相关语句并理解诗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4.充分理解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题。 2.分析并理解“赋”“比”“兴”手法的不同。 【知识链接】1.《诗经》简介(参见练习册)。 2.“诗经六艺”(参见练习册)。 【学法指导】朗诵法探究法习题法 【学习过程】1.背诵初中学过的《诗经》篇目引入。 2.学生介绍《诗经》,老师点拨重点(笔记或勾画在练习册)。 3.预习检测(练习册字词部分)。 4.齐诵全诗,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 ②这首诗属于什么类型a叙事诗 b抒情诗 c哲理诗 d朦胧诗 e爱情诗f政治诗 g山水诗 h田园诗 i宫怨诗 j军旅诗 5.小组活动疏通大意,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6.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氓至于涕贿 三岁贰二三宴 ②通假字 7.重要句子翻译 ①秋以为期以,句式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翻译 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翻译 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翻译 ⑤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翻译 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译

8.内容分析 ①反映他们甜蜜爱情的语句是 ②反映他们婚后不幸生活的语句是 ③用打比方的形式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的句子是 ④最能表现出女主人公觉醒后的果断性格的诗句是 ⑤写法上用到了“赋”的内容是 ⑥写法上体现了“比兴”手法的句子是 ⑦请在课本上按叙事过程将全诗划分为“恋爱—婚变—决绝”三部分。 9.思考以下问题,并总结人物形象。 ① 姑娘的爱情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依据 ② 姑娘在婚前考虑得很是细致,原文哪些诗句可以说明?依据 ③ 小伙子在婚前婚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④ 姑娘最后选择了与小伙子分手,这与其前面不顾家庭反对的结合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 ⑤ 姑娘的选择能否为其带来真正的幸福?为什么? ⑥ 请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 小伙子 10.讨论造成这场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回顾小结】1.《氓》是诗经中重要的爱情叙事诗,在叙述中采用了, 的手法,使叙事避免了平淡,同时也使诗歌的主题有效升华。 2.《氓》采用了诗经统一的句式,并且开始用韵。 3.《氓》的思想性最为突出,让我们看到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生活状态,并且深入地思考,的关系,为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的女性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一期末文言文学习学案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烤木使其弯曲(劝学) 2、虽有槁暴通又,(劝学) 3、则知明而行无过已通智,智慧(劝学) 4、君子生非异也通,资质,禀赋(劝学) 5、或师焉,或不焉通否,不(劝学) 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句末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 7、焉用亡郑以陪邻通倍,增益(烛之武退秦师) 8、共其乏困通供,提供,供给(烛之武退秦师) 9、夫晋,何餍之有通厌满足(烛之武退秦师) 10、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捉拿(赤壁之战) 11、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赤壁之战) 12、卿能办之者诚决通请,拜托(赤壁之战) 13、助画方略通划谋划,策划(赤壁之战) 14、顷之,烟炎张天通焰,火焰通涨弥漫(赤壁之战) 15、雷鼓大震通擂,敲击(赤壁之战) 1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赤壁之战) 17、山川相繆通缭,环绕(赤壁之战) 18、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通擒,捕捉(赤壁之战) 19、钿头云篦击节碎通鎞,钗,古代妇女的头饰(琵琶行) 20、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把守;通纳,接纳(鸿门宴) 21、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2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教授

2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忘(鸿门宴) 2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点(鸿门宴) 25、会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26、员径八尺通圆,方圆(张衡传) 27、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通樽,酒器(张衡传) 二,特殊句式 (一)宾语前置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通晓句读,不明白疑惑)(师说) 2、复驾言兮焉求?(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归去来兮辞)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安要去哪里呢?(归去来兮辞) 4、夫晋,何餍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烛之武退秦师) 5、卿欲何言?(你想说什么?)(赤壁之战) 6、欲安所归乎?(要回到哪里呢?)(赤壁之战) 7、豫州今欲何至? (刘备如今要去哪里?)(赤壁之战) 8、何为其然也?(为什么奏出这样的悲音呢?)(赤壁赋) 9、而今安在哉?(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 10、而又何羡乎?(我们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 11、未之有也(没有过这种情况)(张衡传) 12、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拿什么东西)(鸿门宴) 13、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鸿门宴) 14、为之奈何?(怎样对待这件事?)(鸿门宴) 15、客何为者?(来客是干什么的?)(鸿门宴)

最新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课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第一课时总第62课时 编制人:夏磊日期:2017年1月10日 1、“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给出的材料,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将疑问写在我的疑问处。 2、认真完成探究题目,读懂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角度。4、限时完成检测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3、积累素材,锤炼语言。 【重、难点】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预习案 一、新材料作文的含义: 新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画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的种类: 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材料作文、事理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组合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2、事理类材料作文:是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3、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 4、组合类材料作文:就是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事例或事理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该类作文题的审题切入,重在“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她们的内在关系,或者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聚焦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 探究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同为教师的黄海涛、黄芙蓉夫妇,今年7月1日从南京出发,自费近200万元,在没有导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精选题库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 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课前预习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 ..望旧乡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有哪些?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 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其目的是什么?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3.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延伸拓展: 1.古人有赠送花草的习俗,无论男女。或表示留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表示爱慕之情,《诗经邶风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西周曲》(《荷塘月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双关。采来“莲子”送给思念的人。 2.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 建安风骨: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3.建安文学: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合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语文期末 复习学案合集 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学考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如词的基本知识,第一单元诗歌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2 背诵第一单元的诗歌。 3 能积累赏析诗歌的基本要点,如意象,意境的想象,艺术手法的运用(借景抒情,象征,对比,渲染等)。 《沁园春长沙》 【自主复习】 ①字词积累 沁(qìn)园春:词牌名。 漫江:满江。 百舸(gě):舸,大船。 霜天:指秋天。 寥廓(liáokuò):指宇宙的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峥嵘(zhēngróng):不平凡,不平常。 意气:这里指意志和气概。另可作贬义,指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挥斥方遒(qiú):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视如粪土。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浪遏(è)飞舟:遏,阻止。 ②文学常识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词最初称为或,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 ③诗句默写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达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橘.子洲()百舸.()惆.怅( ) 寥.廓() 携.手()遒.劲()峥.嵘()遏.制()

沁.园春( )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qiú) B峥嵘 ..(zhēngróng)携.手(xié)遏.制(è) C漫.江(màn)寥.廓(liáo)挥斥.(zhì) D惆怅.( chàng) 稠.密(chóu)苍茫.(máng) 3、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 A百舸橘子洲遒劲飞翔 B峥嵘携手砥柱遏制 C漫江急躁廖廓挥斥 D惆怅讴歌稠密苍茫 《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自主复习】 ①文学常识 1.徐志摩,笔名,,著有等诗集。 2.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艾青原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受到文坛重视。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黑鳗》。【达标检测】 1. 注音 撑.着()彳亍 ..( ) 颓.圮()青荇.() 沉淀.()漫溯.()笙.箫()团箕.() 佝.偻()火钵.()忸怩 ..()炖.肉() 瓦菲.()冰屑.悉索()荆棘 ..() 关云长.()碾.了三番()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寂寥.(liáo)篱.墙(lí) B彳亍 ..(chìchù) 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青荇.(xìng)长篙.(gāo)荡漾.(yàng) D斑斓.(lán)沉淀.(dìng)浮藻.(zǎo)榆阴.(yīn) 3.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彷徨颓圮河畔色彩斑斓 B竹篙漫溯凄婉惆怅而归 C笙箫繁衍彳亍稠密 D记载哀怨寂廖碧波 4.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典押diǎnyā忸怩niǔniè凌侮língw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