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_王薇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_王薇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_王薇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_王薇

文章编号:1007-2284(2015)12-0110-

03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

王 薇1,

2,孙 力1,2

(1.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3;2.山东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3) 摘 要: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水价改革试点、水权划分、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若干问题。开展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建设;二是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合理确定农业水价;三是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V93;S27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5-08-

14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滨海地区高效农业节

水技术与示范”(201201115

)。作者简介:王 薇(1

980-),女,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农业节水方面的研究。E-mail:wang1980wei@163.com。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促进农业节水、加强工程管护、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增强农民群众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有效减轻农民负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兼顾公平与效率,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山东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水

权划分、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5]

,但是山东省水资源匮乏、地形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种植结构多样、农田灌溉水源条件差异大、开展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仍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1 农业用水状况

1.1 水资源

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m3

占全国的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98.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165.5亿m3

,水资源可利用量212亿m3

,加上分配给的引黄指标65亿m3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可调水量15亿m3

,全省最大水资源可利用量292亿m3。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m3

,水资源量3 945m3/hm

,远低于全国水平。不仅水资源总量少、人均少,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020年和2

030年山东省在现有工程和管理条件下,一般年份将缺水49和58亿m

,特枯年缺水会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1.2 农业灌溉用水

004-2013年,山东省平均总用水量为222.74亿m3

,其中农业用水量为129.73亿m3

,占用水总量的63.58%[6],

如图1所示。全省农田灌溉年用水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178亿

3下降并稳定到当前的140亿m3

左右,年节水量达到30多亿m3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灌区渠道衬砌长度达到1.0万km;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约253万hm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1%、总灌溉面积的46%;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则由先前的0.45提高到当前的0.62;作物水分生产率由不足1kg/m3

提高到1.5kg/m3;平均灌溉定额由先前的4 500m3/hm2

下降到当前的3 

000m3/hm2以下。1.3 农业用水水平

受水源条件差别及农业节水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全省农业用水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从亩均灌溉定额来看,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

各地级市中灌溉定额较大的有济宁、淄博、莱芜等市,均大于3 750m3/hm2

;较小的有青岛、威海等市,在1 

500m3/hm2

左右。2 农业水价改革优势条件

山东省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及产权划分、水价改革试点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面开展农业水

01

1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第12期

价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1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节水、实施农业水价改革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等项目大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成效。截至2013年,山东省耕地总面积约767万hm2,其中灌溉面积达到550.3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

达到502.30万hm2、实际灌溉面积达到451.8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和实灌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比率分别为65.78%和59.18%,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全省节水灌溉面积257.47万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99万hm2[7],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比率分别为46.79%和31.07%。

2.2 供水计量设施

供水计量是实施水费征收、节水奖励等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市场条件作用、保障农业水权转移的关键环节。供水计量设施配套是所有项目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任务之一。山东省农业供水计量设施配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由于大部分现有灌区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均未配套量水设施。此后,结合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在干渠上配套了相应的量水设施,干渠以下仍没有计量。2009年以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大部分配套了一定控制级别的计量设施,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奠定了基础。2014年,国家四部委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山东省有5个,按照试点要求均配套了供水计量设施,基本实现了终端计量。

2.3 农业节水奖补机制状况

有效的农业用水奖补措施,可以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和节水收益。省财政及部分市地财政则依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需求开展了相关的探索。例如,从2000年开始,省财政对千亩以上节水工程按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带动各级财政每年投入6亿元;对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的节水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各级财政奖补比例由最初的30%提高到50%,每年奖补总额达10亿元。

2012年,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办法》(济政办发[2012]42号),每年市财政拿出1 000万元用于各县(区)农田水利工程管护。2014年,山东省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5个试点县在项目区内初步建立起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了奖补资金来源、对象和标准。

2.4 工程建管机制状况

有效的管护组织是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追求的目标。截至2013年底,全省155个县(市、区)建立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制度建设、运行保障“六到位”。在此过程中,1 585个镇设立了水利站,每个行政村配备水利员1~2人;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 819个,覆盖率达80%;72个县建立了水利“116”服务热线。

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村集体、个人承包、租赁及用水者协会管理等类型。其中,大中型灌区大多采用水管单位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分级管理的方式,灌区管理局(处)负责总干渠及建筑物的维修养护,县(市、区)水务局负责县域内的干支渠的维修养护,支渠以下末级渠系由乡镇、村社或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井灌区以村集体、井长负责制或者电工为主管理方式。2014年,按照《关于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水农[2014]287号)有关要求,山东省进一步选择6个国家级、24个省级试点县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工程建管机制。

3 存在问题

目前山东省具备了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本条件,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计量设施不配套目前,全省还有近293.33万hm2的灌溉用地需要实施节水工程改造。1998年以前,灌溉排水的骨干工程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比重很小,地方往往以“投工投劳”折资。1998年后启动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只有极少数地方的配套资金落到实处。当前山东省大中型灌区几乎没有能力自主进行农业供水工程的维修、更新与改造。现有大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建筑物普遍完好率不足40%,末级渠系工程普遍配套不全,一些灌区“引不进、灌不到”的现象仍然存在。丘陵地区的小型水源工程比较分散,控制面积较小,灌溉保证率比较低,维护困难;平原区的机井设施完好率仅为50%,需要进一步更新配套。

灌区现有水计量设施无法做到准确计量、合理配水和满足“计划用水、定额供水、按方收费、超量加价”的要求。基础设施薄弱,计量设施不规范、不配套、不完善,使得水量损耗严重,分水不准,用水不清,给灌区用水管理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制约了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推行。

菏泽市东明县河、沟、渠全为自然状态,没有衬砌或硬化处理,渠系利用系数低,水的平均利用系数一般在0.6左右,低的不足0.5,目前全县河渠没有1处量水设施,供引水无法计量,不能统一进行计量收费,难以调动农业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3.2 现行农业水价偏低,水费征收不到位

目前,按照《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鲁政办发〔2006〕90号),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大、中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据统计,全省大中型国有水利骨干工程一般为0.05~0.1元/m3,平均供水价格为0.07元/m3,仅占全成本的43%。其中,引黄灌区国有水利工程的平均水价为0.05~0.07元/m3;水库灌区国有水利工程平均水价为0.06~0.10元/m3。两类灌区普遍存在水价与成本倒挂的矛盾。

小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少数地区实行协

议价,但均无法达到成本价格。在井灌区,大部分只收取电费,而不再收取水费;小水源灌区,多通过小白龙将水从骨干渠道输送至田间,用水成本除生产资料的损耗外不再缴纳水费,大部分农户也没有形成水费概念。

与此同时,全省水费征收在计费方式和收取方面也存在困难。一方面,因骨干工程以下实现计量的较少,既无法按方计费也不能计量到地块,按亩平摊收费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致使农户水费承受能力、交费意识等也极不均衡,全省水费实收率不足70%[8]。

3.3 农业节水奖补机制未建立,节水积极性不高未来农业发展依赖的水资源只能是“零增长模式”或“负增长模式”,增加的水资源只能是工业、城市生活。大部分水库灌区转向工业供水,其水价要高出许多,巨大的水价差异对于正逐步走向供水对象多元化的水库来说,对农业灌溉没有积极性,灌区灌溉面积萎缩严重。这种农业水资源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业水权,农业不得不靠投资节水农业来实现其增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利益奖补机制未建立起来。节水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公益性事业,投资的主体不能是农民,城市与工业必须向农业进行补偿,否则是不公平的。缺乏有效的水资源“农转非”补偿机制。

灌溉供水单位的收入取决于农民用水量。农民采用节水措施后,节约的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为供水单位带来补偿利益,灌溉供水单位没有节水的积极性。粮食作物补贴力度小,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激励效果有限。精准补贴机制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近些年,国家惠农政策推出较多,山东省人均补贴125元左右,群众满意度较高,水价综合改革从总体上讲利国利民,但对群众个体灌溉而言,无疑要增加农业生产费用,抵触情绪较大。

3.4 农田灌溉和工程维护的服务水平较低

农民用水户协会、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模式虽然灵活多样,但在实际运行中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并没有理论依据,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按照相应管理模式的要求运作,致使许多管理组织运行管理不规范。例如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虽然在山东省有10多年的试点和推广实践经验,但大多运行管理仍没有按照用水者协会的模式要求运作。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留守人群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没有能力开展农业灌溉和工程维护。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部分灌区、协会缺少必要管护经费,基层水利工作者、水管员的劳动补贴无出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水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松散、管理粗放,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灌溉和工程维护的需求。

4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做法

为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决定农业水价的机制,引导水资源配置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节约用水,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根据山东省农业水价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4.1 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建设在骨干水利工程和灌排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田水

利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仍相对薄弱的地区,如鲁西、鲁南等地,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村统筹规划,夯实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农田水利工程相对较好的地区,应突出抓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配套建设适宜的计量设施,为农业水价改革提供硬件支持。

4.2 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合理确定农业水价按照有关规定,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综合考虑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农民水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对群众基本需求用量部分的水价保持基本稳定。区分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等不同水源类型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在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分类水价,对超定额用水实行梯级水价和累进加价,采取政府指导或用水户协商等方式最终形成终端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社会资本投资和群众自筹的工程,鼓励采取协商方式确定供水价格。

4.3 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

各级财政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落实农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重点对末级渠系工程维修养护、“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等进行奖补,充分调动各级投入节水工程建设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4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管理机制

以农村基层组织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成立易于农民接受、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依法在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作为工程使用、管理维护、用水计量、协商定价、水费征收、水权转让等的责任主体,实现农业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鼓励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行资本化运作、新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行市场化和物业化经营。建立健全价格听证、发布、公示等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价格权益保证平台,畅通价格维权渠道,健全价格诚信体系,完善价格纠纷调处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 柳长顺.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2):16-20.

[2] 丁 杰,万劲松,康 敏.推进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基本思路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5):10-11.

[3] 李亚飞,梁 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5,35(2):52.

[4] 张允良,王绍民,王 雷,等.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水利,2015,(6):23-26.

[5] 刘建基,陈 健.山东省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做法与成效[J].山东水利,2013,(1):6-8.

[6]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04-2013年)[R].山东省水文局.

[7] 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水利统计年鉴(2014)[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14.

[8] 曹金萍,宫永波,黄 乾.山东省基于财政补贴的农业阶梯水价改革探讨[J].中国水利,2014,(14):54-58.

山东省省情和山东省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山东省省情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攸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区位】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5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广袤的中原腹地,南连江浙沪,北通京津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气候】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1—14℃,平均降水量680—950毫米。 【资源】 海洋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藻等6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在已发现的150种矿产中,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石墨、石灰岩等55种储量居全国前列。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兖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生物资源。山东省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6处、地质公园6处。全省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9个、旅游景区9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5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新增3家;4A级景区109家,新增3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12家、旅行社1816家、旅游星级餐馆27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6亿美元,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增长25.1%。接待游客总人数3.5亿人次,增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8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综合施策、两手发力、供需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根据《X省定价目录》规定的价格管理权限,农业水价实行分级管理。中型灌区农业水价按照“国有骨干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收费标准”的终端水价模式制定。中型灌区国有骨干工程农业水价实行政府定价,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农

业水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具备条件的可实行协商定价。小型水利设施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供水价格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原则上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确有困难的地区要适当提高价格水平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紧缺、用户承受能力强的地区,农业水价可提高到完全成本。加强成本监审,每3-5年进行一次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根据监审结果适时调整农业水价。农业水价调整方案,由县物价部门按规定程序确定。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终端末级渠系用水环节实行分类水价。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等,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用水类型,科学确定粮油作物供水与经济作物供水比价。农业灌溉要优先使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地下水超采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地下水用水成本高于当地地表水,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和生态改善。 3.逐步推行分档分时水价。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按照省级行业用水标准和用水户近三年实际用水情况,合理确定灌溉用

浅谈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浅谈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要:农业发展情况与国家经济之间有直接关系,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党 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明晰农业水权,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 励机制,深化工程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促进工程 长期良性运行。 关键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因素及对策 引言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有效缓解水资 源短缺的必然选择。自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按照“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有序推进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义 为推进江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选取了江城县重点县2017年建设项目、2018年江城县高地片区山区小水网、和平村开发区山区小水网建设项目、江城县三国 庄园紫鹃园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作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为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保障生产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水利 工程水价目前仍低于供水成本,水管单位生存面临困难,农田水利设施难以正常 运行。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需求调节等 方面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 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对推动我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促 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因素 一是群众意识观念转变困难。在大多数群众意识中,长期以来农业用水都是 不出钱,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直接的就是一个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意识观念转 变较为困难,所以加大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困难程度;二是产业结构的多 样性。江城县的产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茶叶、橡胶、咖啡、甘蔗、水稻,但 受限于江城县实际地形等原因,产业不集中、无规模等因素导致改革较为困难; 三是江城县降雨历时较长。江城县降雨较多,历时较长,主要产业中除水稻需水 量较大外,其余产业由降雨即可基本满足需水,故群众需水迫切程度不高,由此 加大了改革工作的困难程度;四是水利工程配套设施较少。江城县已建水利工程 相关配套计量设施较少,导致了改革工作的实施困难;五是县级财政困难,相应 的奖补机制难于兑现。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对策 3.1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规定测算农业供水成本水价,综合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与支付意愿、水资 源稀缺程度等因素,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推行终端水价与分类水价。 3.1.1计算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 工程主要为田间水利工程,故此改革不考虑骨干水利工程相关费用。田间水 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配水员劳务费用、维修养护费用、折旧费等。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等于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除以灌溉供水量。 3.1.2测算终端供水成本水价 农户终端供水成本水价=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

[工作汇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全国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XX省确定我市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按照国务院、省、市出台的意见、实施方案要求,我市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作了大量的改革推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农业及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就是要在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具体目标为:一是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具备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二是农村基层用水组织规范组建、长效运转,农业水费计收基本到位;三是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四是建立起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五是基本建成计量设施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按照省、市要求,我市要先期探索、总结经验,到2020年完成8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改革任务。 二、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后,于20XX年11月24日全市印发了,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发改、督查、农工办、财政、水利、农业、物价、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印发了,由具体人员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制定政策、出台文件及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市水利局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咨询、调研等,为全面推开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20XX年,因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各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应调整。 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先后参加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会和泰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会、辅导会,组织相关人员到沂源县、博兴县考察学习了两县的经验做法;组织全市水利站长进行了培训,对改革的意义、要求、步骤、措施进行了讲解。在山东水利网、泰安日报、泰安水利网、XX政务网等媒体,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群众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三是编制改革方案。通过招投标确定了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方案编制和技术指导单位,市水利局配合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市内中型灌区、泵站灌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 (试行) 根据中发〔2017〕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为落实省级人民政府改革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对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二、评价内容与指标 按照《意见》明确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评价内容分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将根据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工作评价着重对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共设置6项细化评价指标;任务评价围绕改革实施范围及夯实改革基础、水价形成机制和奖补机制等改革重点任务进行评价,共设置14项细化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指标详见附表。 三、评价方法与程序 (一)评价方法。评价工作采取自评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1—

(二)评价程序。评价采取以下步骤: 1.各省自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照本办法设置的评价指标,总结评价期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打分,于次年1月15日前将自评结果和评价依据(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以下简称“四部门”) 2.初步评议。四部门结合日常督导检查情况,对自评结果进行初步评议。 3.抽查评价。四部门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抽查省份,并组成工作组进行实地评价。 4.综合评定。四部门对初评结果和抽查评价结果进行审议,对照评价指标打分并确定等级。 5.发文公布。评价结果于次年3月底前由四部门联合发文公布。 (三)评价等次确定。本评价采用标准分制(标准分=实际得分÷各省最高分×100),满分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90分以下为良好,60分以上80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四、评价结果应用 (一)本评价结果逐步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二)本评价结果作为中央安排资金绩效因素,与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 —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汇报 **市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以灌区良性运行为目的,积极实施产权制度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灌区运行模式。 一、基本情况 被称为“微型湖北”的**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山区、丘陵、平原兼有。最高海拔为,最低海拔为,相对高差为。耕地面积66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小麦、豆类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之间,径流深374mm,径流系数。由于**市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多样,各个干旱时段的地区分布不同,轻重不一,极易出现伏秋连旱,干旱灾害十分频繁,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 在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实施前,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管理废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主要表现在:末级渠系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灌溉面积缩小,效益衰减严重;水量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维护成本费用高,农民水费负担重。 针对这种情况,**市大力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把深化水价改革作为促进节

约用水的重要举措。2016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成效十分显著。 二、改革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末级渠系建设完善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项目所在地政府极为重视末级渠道建设改造,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的末级渠系建设指挥部,各镇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为末级渠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末端灌溉渠系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对由农业用水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过流能力/s的支渠以下的末端渠道节水改造项目,按推广U型渠改造方式,分U30、U50、U70和U70以上4种规格,每米分别补助10元、15元、20元和25元的材料费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投入末级渠系建设的积极性。 2、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把项目区范围内的小水库、堰塘、引水渠、斗毛渠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将工程按照协会的《章程》分段承包给用水小组及用水户,让农民觉得是自己的产权,爱护渠道工程跟爱护自己的房屋产权一样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产权明晰后,农民投资维修、改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汇报 当阳市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以灌区良性运行为目的,积极实施产权制度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灌区运行模式。 一、基本情况 被称为“微型湖北”的当阳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山区、丘陵、平原兼有。最高海拔为,最低海拔为,相对高差为。耕地面积66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小麦、豆类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之间,径流深374mm,径流系数。由

于当阳市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多样,各个干旱时段的地区分布不同,轻重不一,极易出现伏秋连旱,干旱灾害十分频繁,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 在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实施前,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管理废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主要表现在:末级渠系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灌溉面积缩小,效益衰减严重;水量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维护成本费用高,农民水费负担重。 针对这种情况,当阳市大力推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完善末级渠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把深化水价改革作为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举措。2012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成效十分显著。 二、改革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末级渠系建设完善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项目所在地政府极为重视末级渠道建设改造,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的末级

渠系建设指挥部,各镇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为末级渠系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末端灌溉渠系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对由农业用水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过流能力/s 的支渠以下的末端渠道节水改造项目,按推广U型渠改造方式,分U30、U50、U70和U70以上4种规格,每米分别补助10元、15元、20元和25元的材料费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投入末级渠系建设的积极性。 2、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坚决贯彻落实当阳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把项目区范围内的小水库、堰塘、引水渠、斗毛渠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将工程按照协会的《章程》分段承包给用水小组及用水户,让农民觉得是自己的产权,爱护渠道工程跟爱护自己的房屋产权一

2017年度水利发展资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广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的成功经验,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用水计量,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主体。积极发展农村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 综合改革的意见》,目的是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省改革目标是在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水价制定要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制度安排要最大程度惠及广大农户,让农民在高效用水前提下用的起水,在积极参与改革中共享改革成果。我省各地市按计划部署实施改革任务,依据山东省制定的整体推进计划制定了市级的总体推进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市改革任务的推进和实施。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绩效目标 山东省制定了省级总体实施方案,计划用十年时间,即从2016年至2025年完成山东省境内8208万亩农业灌溉面积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并将改革任务分解到了17个地市。同时要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用3—5年时间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二)年度绩效目标 根据省水利厅的安排,2017年度12月底前我省使用省级补助资金的16个市(不含青岛),计划完成改革面积235万亩。各市及所属县区在分配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计划当年完成改革面积297.03万亩。 三、评价基本情况

潍坊市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潍坊市绿色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地理位置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总面积1.61万km2,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日照两市相邻,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km,西北至首都北京410km。潍坊市的地理位置见图1.1-1所示。 图1.1-1 潍坊市地理位置图 二、行政区划 潍坊市现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个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6个县级市,临朐、昌乐2个县,设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保税区。面积1.61万km2,人口923万,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中国食品谷,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潍坊市各县市区地理位置情况如图1.1-2所示。 图1.1-2 潍坊市各县市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三、经济概况 2013年,潍坊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20.7亿元,增长

10.6%;固定资产投资3429.9亿元,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8亿元,增长13.4%;进出口总额161.6亿美元,增长7.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4.0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3元,增长12.5%。综合实力列山东省第4位。“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潍坊入围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第33名。 四、农业概况 1、发展布局 潍坊市共划分为四个农业综合发展区,即西部花卉林果菜畜发展区、中部都市农业发展区、东南部特色农产品茶园粮食发展区、北部渔业畜牧业发展区。北部建设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基地。西部设施农业水平比较高的县市,重点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高端农业发展;对东部农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的县市,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对中部城市近郊地区,结合生态建设,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农产品产业优势 潍坊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蔬菜之乡。截止2013年底,共有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9家、优质农产品品牌310个,4个县市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苗品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有力途径。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6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综合施策、供需统筹、因地制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护主体明确。农业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广泛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根据《X省定价目录》规定的价格管理权限,农业水价实行分级管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区物价部门按管理

权限和规定程序确定。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供水价格并适时调整,供水价格原则上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加强成本监审,每3-5年进行一次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根据监审结果适时调整农业水价。小型水利设施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具体方式由区水务部门结合各镇(街道)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用水环节上实行分类水价。统筹考虑用水量、生产效益、区域农业发展政策等,合理确定各类用水价格。农业灌溉要优先使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地下水超采区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和生态改善。 3.逐步推行分档分时水价。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按照省级行业用水标准和用水户近三年实际用水情况,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促进节约用水。鼓励各镇(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实行两部制水价、昼夜分时水价、丰枯季节水价。 (二)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4.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制定具体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办法,建立与节约用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对国有骨干工程供水价格与运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为扎实推进我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制定我区20xx度工作计划(泉洛发改[xx]78号),同时,按照《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下达20xx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的通知》(闽发改价格[xx]802号)文件下达的改革建设任务1500亩,并将计划改革面积增加500亩。 (二)真抓实干,成效显现 根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切实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闽发改商价〔2019〕420号)文件精神及我区20xx度工作计划,对列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积极启动改革。9月18日召开了洛江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2025)审查会议,按目前水利统计年报我区耕地灌溉面积约3.33万亩,改革总计划覆盖面积约3.00万亩,占耕地灌溉面积的90.1%。共涉及四个乡镇,其中河市镇0.64万亩,马甲镇1.2万亩,罗溪镇0.85万亩,虹山乡0.31万亩,总体方案编制投入13.8万元,已通过市水利局审查。截止20xx12月,我区已完成改革任务1500亩,并新增了罗溪500亩,结合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罗溪镇钟山片区同步实施,总投资约11.5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三角堰12个,超声波流量计5台以及管线附属设施,目前已完成完工xx亩。 (三)合理测算,制定水价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落实奖补资金,完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基础,完善农业水权分配制度,健全改革体制机制,按《洛江区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将工作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各责任单位建立相应改革台账,建立监督检查和绩效,并将有关数据录入水价改革信息系统。目前我区农业用水价格参照《泉州市物价局关于农业用水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泉价[xx]64号)执行。 二、下年度工作计划 在历年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和总结试点成果,逐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0年我区计划实施面积xx亩,选择条件较好的罗溪镇,涉及广桥村、洪四村等7个行政村,项目结合我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同步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完成审查,发挥典型示范,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工作,完善工作制度,着眼长远,努力构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长效机制,并做好20xx农业水价综合工作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一、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在xx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x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xx年4月27日,县人民政府批转了《x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相继于5月21日批转了《xx县灌区管理暂行办法(试行)》、《xx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试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2号)、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X〕1143号)和《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58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 政办字〔X〕200号)精神,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区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XX精神和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战略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明晰水权、定额管理为前提,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综合施策 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水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等其他相关改革的紧密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 (二)坚持两手发力 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三)坚持多方联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面广,要坚持区政府主导,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农牧业局、国土资源局等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改革。 (四)坚持供需统筹 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也要突出用水需求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高效转变。 (五)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水源情况、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各地人口情况-经济形势-支柱产业-人口老龄化程度分析骨病源多的地方

山东省农作物种植结构 当前山东主要种植作物如下:小麦6000万亩、玉米4000万亩、蔬菜2000万亩、棉花1300万亩、花生1300万亩、果树1200万亩、水稻170万亩、大豆150万亩。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青岛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菏泽、德州、滨州地区;蔬菜分布在济宁、淄博、潍坊、莱芜、青岛等鲁中和半岛地区;花生主要集中在聊城、菏泽、泰安、威海、青岛等地区;果树则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威海、临沂等半岛和山区。 鲁中地区 淄博沂源:下辖11镇(南麻镇、南鲁山镇、鲁村镇、大张庄镇、燕崖镇、中庄镇、西里镇、东里镇、张家坡镇、石桥镇、悦庄镇)、1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有人口56万。 沂源县南麻镇:主要种植佛手瓜: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种植时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收获时间:7月初-12月霜前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 种植时间:播种时间:在土壤解冻后到秋分可随时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春季播种为宜,夏季播种宜早不宜迟; 收获时间:15天 悦庄镇水培蒜黄 种植时间:一般从当年的10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水培蒜黄的适宜栽培季节。每种一茬约20-25天左右,整个栽培季节可栽培5-7茬; 收获时间:一般经20天左右,当蒜黄生长到40-50cm两叶一心时,就可收割。收割最好在凌晨进行。 沂源县鲁村镇 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 大白菜 种植时间:,在立秋前后3—5天播种为宜,高温年份可推迟到8月中旬; 收获时间:小雪前2—3天,应及时收获。 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 播种时间:8月中下旬播种。定植时间:霜降前后10月中下旬定植。收获时间:6月下旬

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的通知 【法规类别】价格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兴署办发[2017]21号 【发布部门】兴安盟行政公署 【发布日期】2017.04.17 【实施日期】2017.04.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兴署办发〔2017〕21号 2017年4月17日) 各旗县市人民政府,盟直有关部门: 经盟行署同意,现将《兴安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兴安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内政办发〔2016〕158号)精神,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盟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结合我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战略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明晰水权、定额管理为前提;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综合施策。 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水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等其他相关改革的紧密衔接。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 (二)坚持两手发力。 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三)坚持多方联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面广,要以各级人民政府为主导,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牧业等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改革。 (四)坚持供需统筹。 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也要突出用水需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2号)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X〕1143号)、《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69号)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创新,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X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水权流转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全面推行计量收费,到X年,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县区率先实现改革目标;到X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

1.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加快供水计量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建设适宜的供水计量设施。大中型渠灌区全部实现斗口及以下计量供水,末级渠系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计量单元,扬水站点要计量到泵站出口。地表水大中型灌区在骨干工程与末级渠系产权分界点必须设置供水计量设施,由灌区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计量,末级渠系范围内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复核。对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根据灌溉模式、供水条件、管理方式等科学划分计量单元,合理设置计量设施,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和计量。对于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配套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要抓紧改造;对于新建的农田水利工程,要同步建设计量设施。 2.建立农业水权制度。依据持续利用、留有余量、生活优先、注重生态、市场调剂的原则,确定各县区农业各类水源用水量,实行总量控制。县(区)按灌溉面积将农业水权分配给各用水户合作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分配到用水户,加快实现分水到户、水随地走、明晰水权。逐步建立农业水权交易制度,鼓励用水户转让节水量或结转下年使用。同一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内部的转让,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统一协调、用水户之间平等协商;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转让,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灌区管理单位协调。县(区)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可予以回购。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鼓励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3.加强水资源调配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建成大中小型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全面提升引蓄灌排能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 摘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水价的改革措施,以为建立农田水利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价;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农业灌区水利民生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多年来,农田水利工作围绕推进水价改革,进行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破损不配套。我国的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不高,建筑物及设施配套不全,大多数灌溉工程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工程破损严重,运转十分艰难。末级渠系老化破损、不配套更为严重,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堵”、“肠梗阻”等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由于工程设施损坏报废等原因,“十五”期间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20.73万hm2。 (2)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以户为单元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完全建立,乡镇、行政村等基层管理组织的管理职能发生变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没有纳入农村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的被动状态。由于缺乏管理主体,农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工投劳量急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工程的损毁,使原本落后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加破旧。 (3)农业水价改革陷入困境,水费实收率下降。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水价改革难以推进,水费实收率不断下降。水费收入锐减使许多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欠发,职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基层水管单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2改革措施 当前农田水利运行机制中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用水管理体制和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等体制性改革严重滞后;三是农业水权制度尚未建立且未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积重难返、管理主体缺位、用水浪费和水资源配置效率低[2]。解决问题的思路要以农民用水自治为核心,以完好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终端水价制度为保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减轻农民用水生产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推行农民用水管理自治。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能力建设,明晰权利和义务,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真正培育成末级渠系的产权主体、改造主体和管理运营主体。 (2)建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把改造完成的末级渠系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明确归其所有。利用财政投入,引导广大农民有组织地对末级渠系工程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将工程维修养护、用水组织、水费计收等与末级渠系有关的用水事务由组织起来由农民自己管理。 (3)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在体制改革和工程改造完成的基础上,慎重分析农民经济

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18号)和省水利厅等五部门《关于贯彻落实〈x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x水农〔x〕4号)精神,推进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扣“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目标要求,以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前提,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建立健全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为核心,完善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和维修养护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减排,着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x年全市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总体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基本建立农业用水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

制,逐步形成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先进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持续高效运行,农业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三)实施步骤。 1. 开展试点阶段。x年,x县在x年改革试点基础上全面完成改革任务;x市在x年改革试点基础上完成改革任务的60%;其余县(市、区)编制完成全县改革实施方案,选取1—2个区域开展试点区改革。 2. 全面推进阶段。x年,全市全面推开改革,探索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业水价改革方式,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x县、x 市、x城区、x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争取完成改革任务。 3. 改革巩固阶段。x年,全市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完善修订水价机制、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巩固改革成果,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 合理制定农业水价。各县(市、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状况、农业用水户承受能力,精准补贴机制等因素,明确农业水价成本核定、价格制定原则和方法。参照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定额,开展农业灌溉实际成本调查,分别组织测算大中型灌区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农业供水成本、大中型灌

山东省枣庄市全市基本情况及人口情况

山东省枣庄市全市基本情况及人口情况 (本文由枣庄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b418805713.html,整理)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概况: 市中区总面积375平方千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49.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9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君山路321号,邮编:277101。 市中区辖5个街道、3个镇、2个乡:光明路街道、文化路街道、中心街街道、龙山路街道、各塔埠矿区街道、齐村镇、孟庄镇、税郭镇、西王庄乡、永安乡。2012年,市中区辖5个街道、5个镇、6个乡。总人口482444人,各乡镇人口:龙山路街道44457 中心街街道40419 文化路街道75185 矿区街道29105 各塔埠街道58754 齐村镇39326 渴口镇32562 盂庄镇19563 安城镇20190 税郭镇21349 市郊乡11633 郭里集乡18531 西王庄乡23484 永安乡21069 黄庄乡17268 周村乡954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概况: 薛城区位于枣庄市西部,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北距济南市250千米,南距徐州市67千米。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为4052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5125人,占总人口的43.21%。区人民政府驻永福中路2号,邮编:277000。区号:0632。薛城区辖3个街道、6个镇:临城街道、兴城街道、兴仁街道、陶庄镇、邹坞镇、周营镇、沙沟镇、常庄镇、张苑镇。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概况: 峄城区总面积627.6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36.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2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坛山路,邮编:277300。区号:0632。 2010年,峄城区辖6个镇、9个乡。总人口339980人,各乡镇人口:峄城镇49695 底阁镇26023 阴平镇30346 古邵镇25586 金陵寺镇17673 曹庄镇18405 棠阴乡29120 王庄乡26026 吴林乡20199 肖桥乡12055 左庄乡20408 峨山乡14702 甘露沟乡13173 萝藤乡19458 坊上乡1711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 概况: 台儿庄区总面积538.5平方千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28.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8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金光路,邮编:277400。区号:0632。台儿庄区辖1个街道、5个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