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

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

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
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

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

结合专家的讲座和平时的外出或本校的听课情况,并结合自身近几年来与省市各级教研专家的学习交流过程,我体会到,在我们的课改今天,在我们的实施课互动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提出来同大家一同研讨。

(一)追求互动形式的教学

我们又把这种互动教学称之为“程式化的师生互动”。即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严密的安排,这种知识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学生的反应。互动的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例如,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问“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假思索,都能从口中说出相应的答案。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增加互动的频度,加大学生间交流机会的目的,教师有意识的增多课堂提问的频率。不管学生是否有疑问而不厌其烦地去“启发”、“诱导”、“鼓励”,且极有耐心。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频繁的提问和回答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也满足了一部分学生表现自己才华的需要,这样课堂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呼,学生百应,且整个互动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过程中进行,自然也非常顺利。但是,这样的互动无法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冲击,更碰撞不出新思维的火花。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北师大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师生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产生

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他调动的却是少数同学的能动性,而使绝大多数同学处于压抑状态。我们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的储备、个性特征、心理特征、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也正式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对象产生了垄断。

互动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体现在互动的机会上,教师因为有确保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主观愿望,所以往往会根据不同学生而给予不同的交流机会。一般来说,教师愿意同学习成绩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自信心强,胆子比较大的学生进行互动交往。因此,一节课中有的学生回答很多次,有的学生备受冷落,无人问津。

(三)活动形式的轻松异化为放任自流

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愤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间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实,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四)互动形式单一,多师生互动,少生生互动

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师生间的互动应包括师生间的双向活动与生生间的双向互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现在课堂教学互动大多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扮演着“法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的单一性。生生间的互动的严重缺失使学生所具有的经验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五)多认识互动少情感态度价值观互动.

教学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因而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

(六)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

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革命”似的,教学理念就不先进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杠杆五个名名词的概念,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也就是说,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师生互动——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听课中也发现,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9-10-10 16:40:10) 转载▼ 标签: 杂谈 1.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 兴趣了。(在座谈时说,学生配合不好)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为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落 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 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一些 教学难点,突破重点,可是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或是形式或是无病呻吟;个别的把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作为讨论的问题,看起来课堂比较活跃,实际上浪费 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实效性差。有的问题结论不是学生的内心的真实体验。学生思考过 程变成了标准化的答案,对答如流,有的问题(或片段练习)不到一分钟都完成了(或1、2百字的片段),这都是教师预设好的(或课前预备好的),不是引导这学生去研究去分 析得出自身的结论和体验。这样的课不真实,是表演性的。 3.“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问没有新意,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问题设置过大,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针对性差,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5)、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读课文也是这样),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 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思维能力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生成性的问题;还有的满堂问,大都是齐答,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声附和。 4.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还有的教 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提示过来提示过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 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思路。 5.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 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后面的学生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说话或吵闹, 没有象“洋思、杜朗口”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 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 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施方案 龚晓娟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取得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一、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二、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四、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等。针对这些偏差,本课题组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并实现其互动,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构建有九华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 1、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本课题通过师生互动研究,逐步形成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带着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共同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探寻自己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过程中,我们将遵

循“自主—合作—发展”的规律,使师生之间能朋友式的讨论争辩、探索真理。通过研究逐步形成教学模式,使学生有适宜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2、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配合、相互协作所产生的互动,可以改变师生自身的某些认识、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还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的认识功能和情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为将来能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改变传统教育中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师权向学权转化,使学生主体精神得以发挥,主体人格得到丰富完善。新型师生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和改造,是勇敢的实践。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二、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国际上现代的教学理念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皮亚杰的、“认识论”赞可夫的五大教育原则为代表,他们都主张对人格的尊重、开放课

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品文档资料

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师生互动的概念 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 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 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可以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 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1]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i nteractio n)是指教师和学 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推动教学过程,激活、展开、丰富与提升师生生命的有机交互过程。[2] 二、当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师生互动作为学生的人际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学生的教 育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师生互动的活动当中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互动形式单一、互动的对象单一、 教师垄断课堂互动、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 (一)师生互动形式单一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 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2] 课堂师生互动形单一表现为这种互动是预成型的,教师在课堂 上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安排什么活动都是预先制定好的,没 有丝毫的弹性,学生也只不过是配合教师表演的合作者。课堂教 学完全按教师的教案进行,教师只是得到想要的答案,对学生其他 的丰富想法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教师是在倾听、与 学生交流互动,倒不如说是教师在倾听自己。因为教师在学生回 答问题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答案。这种互动是虚假的、缺乏生气的形式上的互动,不是真正的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互动。 (二)师生互动的对象单一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往形式,这种互动多是由教师 发起的。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师生互动多为选择性的互动。 这种选择会因学生的性别、成绩、地位及在班级中担任的职务不同而不同,从互动的对象上来看,教师更愿意与成绩较好的学生交 往。[3]另有学者研究发现教师更喜欢同“优生”交往,但又担心“差生”拖后腿,也不得不和“差生”交往。结果是与“优生”交往的频率大于与“差生”交往的频率,而与“差生”交往的频率又大于与“中等生”交往的频率。由此可见,课堂互动中被忽略的不只有“差生”还有被称为“沉默的羔羊”的中等生,教师互动的对象多为优秀生和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师生互动的概念来源于“互动”。互动又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过程。 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寥寥无几,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只有少数的学生回答,与“面向全体,全体参与”相违。是学生都不懂?学生缺乏积极性?学生害怕?究其原因有许多,但都与“师 生互动”有直接相关。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与学生全体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多,而教师与学生小组以及生生互动少。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目前学习小组的作用主要是收发作业,完成默写和学生实验等任务,辅助教师工作。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对小组进行学习上的讲解、分析、引导、启发和提出建议,并通过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在学生中产生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地建构学习。并且,在学习小组中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力和机会,保证了学生间的平等性。 1.2虽然重视认知互动,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谓认知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解读”,建构出自己独特的认知“文本”,并在“文本”互换中进行交往和对话,完成主体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教师在互动中可以了解学生认知的成果,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强化或引导;学生在认知互动中需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及时把自己的需求反馈给老师,与教师共同完成认知目标。 课堂教学中虽然重视认知互动,但当我们把视线拉回学校课堂的时候又会发现,“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赋予学生,学生照单全收,却没有消化。这显然是一个单向的输入输出的过程,没有产生交互影响,自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铜峡市四小王文霞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吻合的现象,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的策略,对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 5% 。而事实上,许多国外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师生

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等等。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4、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现代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英语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研究目的、意义 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互动教学的意义就更加突出,因此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从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发展看,仍存在重视不足,师生互动未落实到实处,老师过多地在课堂上灌输应试知识,成绩主导着课堂,导致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更好地为课堂、为教学服务。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因教学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研究对象:本校五年级(3)班学生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2.探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3.探究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在现代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艺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魅力,进而冶学生的思想品格。师生互动提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课堂效率。但是,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却不那么理想,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通过对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必要性进行浅显的分析,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对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对以往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之后,对教育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础教育作为一个人一生的启蒙教育,极其重要,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已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强调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发散性思维能力,打破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的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与老师形成了一个统一体,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状况有了好转的迹象,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虽然现在很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认识到要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活力,教师没有完全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 (一)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领导”地位,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学生就比教师低一个层次,“教师的威严”使得整个课堂都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有的教师甚至只是为了上完课程而上课,有的课程容都是在讲给听课的教师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陪衬作用。公开课中的各个环节和容都是事先设定好的,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充满人性的课堂教学互动。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无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动”,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偏颇、深度不够、作用失衡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策略Abstract:"Interactive" refers to all the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idea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classroom there are many full of human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But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ought inertia influence, also produced a lot of ineffective or inefficient "deformity of interaction", in modern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a monotonous form, content, depth is not enough, biased Role Imbalance problems. Research on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roblems strategies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而成为研究教学过程的热门话题。“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的“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邀请学生与自己合作实现某一教学目的,做出某一道题,或是协助老师完成某个事情。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随着薪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渗透,在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充满人性的课堂教学互动。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无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动”,需要我

思想品德课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思想品德课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思想品德课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互动目的不明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师准备不足、预计与生成处理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缺乏有效引领三个问题,以及原因剖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互动;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使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如今,随着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已成为一种教学时尚。 但是在教学反馈中,能体现互动的真正意义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却并不多见,互动式策略的实施,仍存在一些有待于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的问题。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作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更好地焕发课堂互动的魅力。一、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互动目的不明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教学片断一:在讲解竞争与合作新课程时,甲教师组织学生传气球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桌两人用头夹着气球往后传,最先传到最后一张台的为胜者,活动过后又进入救生船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方式,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体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积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忽视了活动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合作、探究应该有个度,应该在需要的时候恰当使用这种方法。甲教师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十分生动,可以说唱、演、读、辩论,一应俱全,互动形式是多样化了,但课堂有互动没体验; 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这表面的热闹可能反而损失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教学真正的价值,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思维点拨等职责。 (二)教师准备不足,预计与生成处理不当。 教学片断二:乙教师在讲解艰苦奋斗知识点时,设置以下情境:(一)比尔.盖茨不坐头等舱富翁的消费心理; (二)当代青年的负债消费月光族的消费心理。 问题:你如何评价他们的消费心理?假如是你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理践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充满人性的课堂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随着薪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渗透,在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充满人性的课堂教学互动。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无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动”,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引起注意。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单一型互动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让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问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 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充分开发和可把教学建立在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点缀型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显然这种互动是为锦上添花而点缀的,点缀型互动是贴着“新课标”标签的形式互动,没有互动实质。 3.深度缺失型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 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 4.情感缺失型互动 这类互动一般不会出现在公开课上,但在平常的教学中常有,表现为:当教师提问而学生答不出时,侮辱或罚站;当学生听不懂而提问时,遭到嘲讽;当学生合作讨论,有说有笑时,受.

案例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案例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从最初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案例教学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选取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归纳。案例教学法要运用的好,课堂讨论和课堂互动是关键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引导艺术,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枯燥的理论和法条进行讲解和分析,同时,由于经管类专业和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对象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经管类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和课堂讨论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存在的问题。 1.1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在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但学生往往兴趣索然,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经常会出现冷场的情形,致使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学生对课堂讨论参与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踊跃型。对某些比较浅显容易的案例分析,大多数学生踊跃参加,师生互动效果良好;②少数人参与型。少数学生学习比较扎实,能够参与讨论和分析,但整体讨论气氛不够热烈;③沉默型。对于案例的解决和处理方法,学生大都难以作答,不参与讨论,课堂出现冷场。在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案例讨论中,大多出现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1.2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经济法教学具有理论与技能的双重性。教师不仅要讲授相关的法律,还要注重学生法律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是达到这两个目的的最佳教学方式。与法学专业学生不同,经管类专业学生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在开设经济法课程之前,没有很好的法学理论功底,这使案例教学遇到很多困难,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民商法基本法理,尤其在案例的课堂讨论中,虽然学生对案情比较感兴趣,但在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时往往找不到解题的方法。 1.3课堂互动时间少、内容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同是经济管理

初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初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容易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几点浅薄认识:一、课堂上一味追求“热闹”,有时会造成“低效” “不看广告,看疗效”——这是一句流行的广告词,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疗效才是人们选择药物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的,但如果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与事无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其情感的人文因素,又有教学目标、过程、教法等科学因素,只有抓住关键因素,重视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的创设,重视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重视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评价,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行为的高效,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 课堂教学,我往往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我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时会超越我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维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生生课堂“互动”效果不很理想。 “互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下,人与人之间针对一定的事件、情景而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当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学习过程是一个幸福体验和交往的过程,是心心相任的教学活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用教师热情的、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洋思”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乃至今后一个阶段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到目前为止,个个层面都在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课堂教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出以下十种现象。列举出这十种现象的目的不是针对具体教师或者某一节课,而是使大家对于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度的目的。 一、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不到“洋思”的影子,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教者口干舌燥,听者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 二、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单是一个单词就从第一位同学念到最后一位同学,有的小组讨论也掩盖了许多问题……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 三、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没有象“洋思”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成绩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四、情感目标不能达成 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五、课堂密度不够 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密度,我们为全体教师配备了小黑板,当时小黑板成了老师的课堂伙伴,也是“铁中”的一个亮点,如今“海中”旧的教学手段没有了,新的方法未见,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想学洋思,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六、教学语言不规范 课堂上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现:我找咱班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下吧,×××你来回答吧, 七、教学目标不清楚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检测。 八、学生听课前预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切记,在我们进行课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学洋思,不仅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课堂模式要改变,还包括培养出一批洋思式的学生。 九、教师备课不充分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应变能力,具体表现: 1、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了; 2、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 3、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 十、教学基本功欠佳 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言语不规范,板书不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㈠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 教师——学生全体;教师——学生小组;教师——学生个体;;;;;;;;;;; 除了这三种形式外,还有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第⑴和第⑶种双边互动,即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 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可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㈡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㈢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象一条孱孱溪流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出以下十种现象。列举出这十种现象的目的不是针对具体教师或者某一 节课,而是使大家对于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 一、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不到“洋思”的影子,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 教师口干舌燥,学生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 有特别的兴趣了。 二、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单是一个单词就从第一位同学念到最后一位同学,有的小组讨 论也掩盖了许多问题……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 的比较牵强。 三、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四、情感目标不能达成 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 使教育教学脱节。 五、课堂密度不够 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密度,我们为全体教师配备了小黑板,当时小黑板成了老师的课堂伙伴,也是“铁中”的一个 亮点,如今“海中”旧的教学手段没有了,新的方法未见,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浪费了很多时间. 六、教学语言不规范 课堂上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现:我找咱班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 下吧,鬃?你来回答吧, 七、教学目标不清楚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

课堂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课堂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在座谈时说,学生配合不好)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为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一些教学难点,突破重点,可是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或是形式或是无病呻吟;个别的把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作为讨论的问题,看起来课堂比较活跃,实际上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实效性差。有的问题结论不是学生的内心的真实体验。学生思考过程变成了标准化的答案,对答如流,有的问题(或片段练习)不到一分钟都完成了(或1、2百字的片段),这都是教师预设好的(或课前预备好的),不是引导这学生去研究去分析得出自身的结论和体验。这样的课不真实,是表演性的。 3.“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问没有新意,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问题设置过大,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针对性差,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5)、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读课文也是这样),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思维能力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生成性的问题;还有的满堂问,大都是齐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声附和。 4.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提示过来提示过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思路。 5.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后面的学生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说话或吵闹,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