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备课

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备课

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备课
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备课

用计算器计算(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

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板书课题)

二、认识计算器

1、请大家观察你带来的计算器,看看它的外观和构造。

2、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外观特点和构造?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结合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三、初步使用计算器

1、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那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出示题目:38+27

你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试一试。

交流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出示第2题30×18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3、下面请大家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怎么样?

四、教学“试一试”

1、对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体会,下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

反馈交流:指名学生说说计算结果和操作方法和过程。对错的学生进行指导。

2、试一试第2小题

大家看一看,这是两步计算的题目,先算什么?那我们用计算器计算时先算什么?你能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

交流:指名学生说说用计算器怎样计算两步计算题?(按计算顺序,算出第1步的结果后,直接键入第2步进行计算)

五、培养技能,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计算后交流结果,选择两题说说操作过程。

2、夺旗竞赛

同桌进行比赛,看哪个算的既快又对。

3、学生先进行计算,并交流算出的结果。

观察算式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4、按照题目要求计算出得数,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由于现在的计算器的种类比较多,所以在这一环节可以请学生将自己的计算器和同伴比较并尝试作一些操作,以便更熟练的使用自己的计算器。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键盘

教后感:

备课老师:王汉光备课组长:审核人

用计算器计算(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的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探究

昨天老师布置让大家回去探究计算器的奥秘,谁愿意来交流?

比如当连续输入多个算式后,可以按“上”、“下”键进行检查……

二、学习两步计算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例题:40000-165×182

这道题先算什么?等于多少?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指出:一般的计算器都要按照运算顺序,先输入先算的,这样的计算比较麻烦。我们现在统一使用的这个计算器可以直接按照算式输入,计算器能读懂。学生直接输入,再计算。

2、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38×15-1274(70310-69615)÷139

注意后面一题带()的,也可直接输入。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2940÷28+76350000-126×34

25120÷(449-289)438×15+326

193+287×156945×(2233÷29)

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输入的算式比较长,会不能全部显示。解决方法:可以不去管它,如果要全部显示,可以按向右的箭头全部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开始交流的方法进行检查。

2、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两队队员身高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一队:162、154、140、149、156、139

二队:136、157、151、158、150、160

(1)分别求出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问:怎么求平均身高?

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

问:平均身高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里?检查一下,对吗?

注意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要么直接输入(),要么要算出和之后再输入除法。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有的问题:

(1)两队平均身高相差多少?

指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口算。

(2)两队一共的身高是多少?

指出: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可举例说明

(3)两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问:怎么算这个问题?

可能有的2个回答:算出12个人的身高和,再除以12;(150+152)÷2指出:前面的这种方法可行,算一算。后面这种方法只有当两队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

3、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

算一算:142857×1+857142=142857×4+428571=

142857×2+714285=142857×5+285714=

142857×3+571428=142857×6+142857=

算完之后,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指出:这是为什么呢?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

4、每2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克。某城镇中心造了一条3280平方米的林带,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

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列式,并分别说说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用计算器算出该算式的得数。

5、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

40000-165×182

=40000-30030

=9970

教后感:

备课老师:王汉光备课组长:审核人

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器计算,进一步熟练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体会这种方法的优点

2、根据一些算式题组,发现规律,并自编题目,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意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补充:用2、3、4、5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不能重复,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要求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积最小和最大是多少?

指出:最这种题,先要确定十位上的数字

最小:要考虑是二十多乘三十多,有两种情况。24×35和25×34 分别让学生用计算器乘一乘,比较一下,得出哪个积更小。

最大:要考虑是四十多乘五十多,也有两种情况。42×53和43×52

分别让学生用计算器乘出结果,比出最大的是哪一个。

二、完成书上练习:

1、第一题(题略),师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要提醒学生不能输入错误的数据。

算完后互相校对。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6396÷(520-438)

提醒学生注意:用我们的科学计算器计算时,别忘了输入“()”

算完后校对得数,如果有错,可对照,检查出输入错误的地方。

3、用计算器计算,并找一找各组题的规律

(1)9×9-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估计算到第四题的98×9-2=时候会有学生发现规律,指名说一说该规律;

987×9-3=并用该规律,猜测后面一题的得数,并计算器验证。

9876×9-4=利用规律,你能继续写算式吗?

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指名板演。交流。

其他几组也基本照这样的方法组织教学。

4、张叔叔在购物中心买了右边发票中所列的物品,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张叔叔带了3000元钱,够不够?

观察该张发票,说说你觉得哪里需要填写完整?

分别把各个服务项目的总价填写清楚,并算出总价。

介绍发票常识:最后还要把总的价钱用大写字写一遍。指导学生写一写。

问:现在你能回答3000元够不够了吗?

5、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红色方框中9个数的和与方框正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图略)

要让学生先猜一猜有什么关系,再算一算。发现:中间数也就是这9个数的平均数。

任意框9个数,都有这种关系吗?试一试。

要使方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该怎样框?(先算出平均数,再框)

6、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

三、比一比:

知道1加到100,和是多少吗?(5050)

下面我们要利用计算器来算一算,由于我们的计算器最多只能输入95个数据,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加到100,而是分成10个数10个数;每加到一个整十数,大家就对一下得数,然后再继续。看谁能在这10关中都算得正确。

师生共同开始计算,以锻炼学生输入的正确程度。

全课总结:虽然说计算器能算得又对有快,但如果输错了数据,得数就是错误,所以我们要在数据输入的时候特别细心。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感:

备课老师:王汉光备课组长:审核人

一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亿有多大”

一亿怎么写?板书:100000000

什么时候经常听到用亿做单位的?(最常见的就是中国人口“13亿”)

二、数一数:

1、如果一秒数一个数,从1一直数到100000000,需要花多少时间呢?

板书:100000000秒

秒是一个很小的时间单位,我们来算一算,是多少分?多少时?多少天?多少年呢?

100000000÷60≈1666667(分)指出: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就可以了。

1666667÷60≈27778(时)

27778÷24≈1157(天)

1157÷365≈3(年)

算完之后,说说你对一亿的想法。

2、学生完成书上的“数一数”,算完后再交流。

三、排一排:

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

指出:两手间的距离和人的身高是差不多的,我们学生差不多140厘米,所以10个小朋友就差不多有14米

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呢?

填写下表:

人数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10000000

长度(米)1401400

学生填写的时候,要提醒他们注意数清楚0的个数

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赤道多少圈?你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3.5圈)

四、称一称: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

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克?

先填表,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粒数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10000000

质量(克)2.525

(1)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五、补充: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三)》优质课教案_2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解决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3.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图表加深对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掌握解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注重让学生总结学习技巧,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计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迁移旧知的环节,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分数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正确计算,以评价目标1。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计算题,以评价目标2。 3.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评价目标3。 【学习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分数的世界,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过关斩将吗?通过打怪兽游戏过关导入本堂课的教学,提前告诉同学门过关有点难,问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激发同学们的争胜之心,进而开始今天的教学。 开始今天的闯关之前提示大家:给大家两把武器:一是“单位一”,二是数量关系。 第一波小怪兽来了: 1、五月份用水量是四月份的? 请同学们思考本题中的单位一和数量关系是什么? 单位一:四月份的用水量 数量关系:五月份用水量=四月份用水量x ? 2、现价比原价少了? 单位一:原价 数量关系:现价=原价-原价x? 3、五月份的用电量比四月份多了? 单位一:四月份的用电量 数量关系:五月份用电量=四月份+四月份x ? 师:同学们真厉害,第一波小题怪轻轻松松就创过关了;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最新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令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人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 (1)(生字田字格课件:)呈幻蜡烛诱润乘芒剑普通模型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呈润乘”,前鼻音“幻剑”后鼻音“芒通型”。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诱润芒剑通模型 熟字加偏旁:“口+王=呈”“虫+昔=蜡”“火+虫=烛”“禾+北=乘” 组词扩展:“普”组词为“普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 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哪些段落? 2.全班交流。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大地) (2)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雕饰: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余晖:傍晚的阳光。圆润: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3)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梳理,以备下节课理解课文时重点指导。 ①第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②第14自然段中,作者说“冰雪”好像“刀剑”,“水滴”好像“闪光的水晶球”,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板书:总——分—总)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奇妙无穷) 四、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画出总起句。(第2自然段) (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但是很美,很奇妙。)(3)用心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 学广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内容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第六册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 1.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模板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龙岗路小学樊美卿王秋雨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情感目标: 1.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4.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子目标 第一课时: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四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课时: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课时: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七课时: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 样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面图形 三角形 分类 特性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组主题 --- 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一、本单元教材简介本组教材包括《识字7》、《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小伙伴》、《手捧空中花盆的孩子》,这些课文都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与品质有关的对子;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爱劳动的小白兔,练本领的小狮子,用实际行动帮助小伙伴的安东,诚实的孩子雄日。口语交际的话题也是围绕“诚实”展开的。在学习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语,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6 1个生字,会写“短、对”等3 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4.指导朗读,要用好提示语。人物对话前中后的提示语对理解人物心 情、体会情感有很大的作用,一定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 5、鼓励大胆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诚实”的价值观的 引导。 三、教学重点 1 、本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识字、写作。 2、发展语言,深化理解。 3 、要有意识地挖掘文本空白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丰富课文内容。 4、练习说带有“把”字的词句,学习“只有…才???”的句式,重在 反复朗读,运用要放缓坡度。如:可以提供前一分句:只有努力学习,才的句式引导学用 四、难点是朗读课文,感受,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五、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7课时。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 课时 两只小狮子——2 课时 小伙伴——2 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 课时 语文园地七——2 课时 问题探讨: 1:结合本班实际,对本组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并融入一定的课外内容,让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主备人:## 二、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三、单元教材简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六、课时安排:数学广角2课时 七、教学建议: 1、有层次推进,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1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入没有重叠的数学问题,求一共有几人?顺着学生的思路,求一共有几人就是把两个小组的人数合起来,引出直观图。再引入有重叠的数学问题,求一共有几人?引发认知冲突后,再让学生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并解释直观图。例2也可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展开教学。这样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2、提供丰富的生活中数学素材,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单元中,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使学生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时的抽象、概要可以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里的丰富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因为教材上例题和练习只有7题。我们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素材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一只小狗的重量等于2只小猫的重量,4只小猫的重量又等于2只小兔的重量,1只小狗的重量等于几只小兔的重量?又如:王老师出了两道题,在第一小组的12人中,做对第一题的有8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0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题,两题都做对的有几人?等等。第二是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有情境图的,有图片的,有文字描述的,有图片加文字描述的等。在这些具体的、丰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情景变化了,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没有变。 3、运用直观方式,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让学生抽象地想像、理解数学思想是有困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圆片代表西瓜,用小方块代表砝码,用三角形片代表苹果,通过摆学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而且直观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可以减少记忆量,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晰,有序。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七单元 全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第七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以“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为主题,通过阅读《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充满童趣的故事,让我们获得生活的启迪,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读书,品味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9 大象的耳朵 一、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1.会认字。 shìdāyíshùɡān wǔtònɡfán shān 似耷咦竖竿 舞痛烦扇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似”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似的;另一个读音是“sì”,组词:似乎。 (2)“痛(tò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3)“扇”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shān”,组词:扇风;另一个读音是“shàn”,组词:风扇。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跳舞头痛心烦扇走遇到不安慢慢兔子根本最好 三、读一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1.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2.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3.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四、理解句子。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理解。 五、朗读课文,填空。 这篇童话中, 都说大象的耳朵,于是大象就想办法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感觉还是原来的样子最适合自己。故事告诉我们。 【教学目标】 1.认识“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 NaCl溶液、CnS0 4溶液、CuC1 2 溶液、KMnO 4 溶液、FeCl 3 溶液、NaCl固体、糖、 CuS0 4 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 4、CnCl 2 、KMn0 4 、FeCl 3 。让学生观察,并 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 4 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交流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得出结论】 三种物质都溶于水,得到混合物颜色有差异。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分析小结】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二、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准备 PPT 课件、黑板纸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T :老师听说你们班有不少计算达人,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算出结果呢? (PPT 出示分数除法复习题,共6题,指名回答。) T :看来老师听说的却是事实。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呢? S :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T :这个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可要牢牢的握住它 的手哦。 (二) 探究新知 1、 主题图探究 (1)理解主题图 T :有一个小学的同学们进行兴趣小组的的活动,他们是这样分组的。(出 示出题图PPT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分组情况,思考出现了哪几种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S :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 。 T :说的很好!你们如何理解“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 ”这两句话的呢? S1: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做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摄影小组的人数。 S2: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做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 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31433143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PPT 出示线段图,表示3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 T :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还有谁来说说吗? S3:摄影小组的人数=气象小组人数× 。 S4:航模小组的人数=摄影小组人数× 。 (PPT 出示数量关系式) T :你分析的也非常好! (2)提出问题 T :真不错,同学们说的不仅完整,而且思路清晰!那么,根据题中的已知 条件,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S1: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S2: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老师板书) S3:这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T : 你的问题正是老师想到了,我们想到一块了呢!发明创造就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的,同学们今天已经迈出了创造的步伐了。真不错!老师从同学们的问题库中挑了一个,在这节课先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S :可以。 T :那同学们就试一试吧!(全班尝试列式计算) 2、 运算顺序探究 T :哪位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你是如何列式的?(指名回答,将 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T :(针对综合算式)你是怎样想的?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是什么? S :要算航模小组的人数就要知道摄影小组的人数,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12× ,就是先算出摄影小组的人数等于4人。再乘 ,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等于3人。 T :说的太棒了!(竖起大拇指)先算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再算出航模小组 的人数。那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 S :知道。是从左往右的。 T :那你们觉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 S :是一样的。 T :那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呢? S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PPT 出示运算顺序) T :老师们一定为你们感到骄傲! 3、 运算方法研究 31 43313143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首页)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出示复习题。 (1) 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61+62+63 = 103+103+103= 计算 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 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

的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个 (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92+92+9 2 (3)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 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2? 。再启发学生说出392 ?表示求3个 9 2 相加的和。 (4)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5)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外部的数学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外部感知到内化的交点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数学思维是主体将外部材料转化为内部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得到恰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使主体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数的运算”提出了:“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而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景丰富的过程。在学生获得丰富经验后,抽象的运算式才对他们有意义。因此,我始终坚持从意义引出计算,构建意义。本课力求通过电教手段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并且能解答,从而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和混合运算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

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生思维敏捷、较为活跃,但思考问题有时欠缺深入全面,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表达不够清楚明白。加上学困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太好,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一〉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坡度降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线段图。(这一册才出现画线段图的内容)来达到破教学难点的这一目的,在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4、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9总复习 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科书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数学广角。通过总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沟通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四大版块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欠缺的是厘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的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重难点知识,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内容,辨析含糊不清的认知,巩固强化薄弱环节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例如,复习“大数的认识”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法,一方面抓住其重点内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思维障碍点。 2.复习课要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图形与几何”时,结合本册教科书知识较为零散、概念多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概念,内化理解。 3.复习时,既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例如,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时,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与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如学生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学习商不变性质之后,就可以说清其中的道理了。复习笔算乘、除法时还可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等。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2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1.填空(11分) ⑴一个数的27 是14,这个数的1 2 是( )。 ⑵( )米比12米长14 ,9米比( )米短2 5 。 ⑶15吨比( )多14 ,( )千克比28千克少5 7 。 ⑷一根1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15 ,还剩( )米,再剪去1 5 米,还剩( )米。 ⑸7千克增加它的17 后,再减少1 7 千克,还剩( )千克。 ⑹甲数的34 比乙数的2 5 多1,乙数是20,甲数是( )。 ⑺一根钢管用去它的25 后还余6米,用去它的1 2 后,余下( )米。 ⑻打字员3天完成任务的1 5 ,照这样计算,还需要( )天完成任务。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 34 × 25 ÷ 25 × 3 4 =1 ( ) ⑵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用水16 ,四月份用水量是五月份的(1+1 6 )倍。 ( ) ⑶甲重32千克,乙比甲多1 4 ,乙重40千克。 ( ) ⑷今年产量42万吨,比去年增加1 6 ,今年比去年增加6万吨。 ( ) ⑸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先提价110 后,又降价1 10 ,现价与原价相同。 ( )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 ⑴一个数的521 是4,这个数的5 7 是( )。 ①10 ②12 ③14 ④21

⑵某校有男生480人,男生比女生多1 15 ,女生有多少人正确列式是( )。 ①480×(1+115 ) ②480×(1-1 15 ) ③480÷(1+115 ) ④480÷(1-1 15 ) ⑶一根钢管,先截下全长的15 ,再接上1 5 米,这时钢管的长度和原来相比( )。 ①比原来长 ②比原来短 ③和原来长度相等 ④不能确定 ⑷六⑴班有女生25人,比全年级人数少7 8 ,根据条件,可选择的问题是( )。 ①六⑴班有多少人 ②全年级有多少人 ③全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④六⑴班有男生有多少人 ⑸一条公路,走了全长的1 3 ,离中点还有4千米,这条公路全长( )。 ①12千米 ②6千米 ③24千米 ④8千米 4.计算。(18分) ⑴直接写出计算结果。(6分) ×23 ×= 29 ×18+2= 15 ÷2÷1 5 = ( 12 +14 )×8= 15 +45 ÷2= 1-1 6 -5 6 = ⑵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79 ÷115 +29 ×511 (34 -35 )÷34 (1-12 -512 )÷14 1549 ÷(57 -314 ×1 3 ) 5.看图列式计算(6分)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七》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白兔辛勤耕种,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白兔种的菜丰收了,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两只小狮子一勤一懒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的话,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学会了本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赖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小伙伴》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紧扣本单元好孩子、好品质的专题,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国王用“种花”的方法来选继承人,但花籽却是煮过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诚实的品质赢得了王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是让学生通过通读句子,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56个,会写30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sodocs.net/doc/c011937830.html,]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诚实的美好品质。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读,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7 1课时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数学二年级上第九单元集备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全面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五部分: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2、表内乘法 3、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 4、观察物体 5、统计 内容安排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内容看基本上含盖了二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差异必然存在,尤其是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上会存在“学困生”。 像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这样的内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米和厘米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有的学生难以把握;统计图中一格表示两个物体,这种数学中的“对应关系”也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还有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等,在复习中都是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 教学策略: 1、复习前,结合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认真分析缺差,拟订适合本班学情的复习计划,以便做到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问题、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3、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或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比划;找角和直角与观察周围的实物联系起来;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等。 4、复习过程中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也非常重要,复习过程中不可轻视。 5、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的观察(课前准备的三棱柱积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和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复习过程中的练习和效果考察,主要是选用练习二十四中的练习和根据复习需要适当编写练习,或从《基础训练》册上选用,以补充练习,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

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例1求做两种中国结一共用的彩绳数量,由于这个实际问题具有特殊性(两种中国结的个数相同,两种中国结每个用彩绳的米数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解法。教材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让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列综合算式解答,能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体会分数四则混合

《分数混合运算二》集体备课表格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类材料(一) (自研初备)(主备) 2012 年 3 月 24 日姓名张严年级五科目数学 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二) 一、教材编排意图: 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变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让学生学会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应侧重知识与能力的分析): 本班学生在基础计算方面,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行,但在约分的时侯,还有一些同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在混合运算时,经常会出现,约分不正确的情况.在各种运算方法进行简算的时候,还有一部份同学把分配率与结合率在使用上不够熟练,准确度不高。 三、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变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况,引出新知。 1、理解题意,用图来表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 ○1统计图,让学生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此第一天增加了1/5”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天增加的是第一天的1/5。 ○2用线段图来表示第二天和第一天成交的汽车辆数之间的关系。 4、把握算法之间的联系。 二、试一试 1、比较每组两个逄式的关系。 2、尝试解决问题 三、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进行混合运算步骤不超过三步 3、解方程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4、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情况图用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找出每组两上算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集体订正。 5/6×1/7×2/5与5/6×(2/5×1/7)的计算结果相同,即运用了结合律。 5/6×17+1/6×17与(5/6+1/6)×17的分配律的关系。 1、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