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山羊兹拉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山羊兹拉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山羊兹拉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山羊兹拉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13课山羊兹拉特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小说《山羊兹拉特》以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做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传达出超越人畜之界的深厚友谊。小说的结局其乐融融、皆大欢喜。山羊的品格为它赢来了人们的敬重与友爱,也为它赢来了与人平等的生命权利。这篇小说让我们感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深深地感受到了和谐的真正意义。

巴尔扎克说:“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民间谚语:“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神父在坚强隐忍的母亲面前也汗颜了,母爱战胜了道德,这种感情超越时空,一个被人唾弃的小偷,在他们的母亲那里找到了尊严,只有博大的母爱才使她面对道德舆论的时候依然一如既往地表现自己的母爱。马尔克斯非常善于塑造母亲形象,她们都勤劳能干,有清醒明智的思维,有作为一位母亲的高贵尊严和对事物的敏感准确的判断力。马尔克斯把“母亲”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为“母亲”是人类存在的本源,是生命意义的所在,是土地、国家、民族的象征,是拉丁美洲存在的象征。

学习本单元,一要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如揣摩《山羊兹拉特》中山羊的内心情感流程,锻炼想象能力,体会《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母亲与神父面对“小偷”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提高在写作中处理情感的认识;二要把握小说的情感要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

第13课山羊兹拉特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奶酪.(lào) 2.温驯.(xùn)

3.戏谑.(xuè) 4.凛.冽(lǐn)

5.棉絮.(xù) 6.咩.咩(miē)

7.脚趾.(zhǐ) 8.苍穹.(qióng)

9.游弋.(yì)

(二)多音字

1.薄????? 薄.饼b áo 单薄.b ó

薄.荷b ò 2.旋????? 盘旋.xu án 旋.风xu àn

3.呱????? 呱.呱叫gu ā呱.呱而泣g ū 4.扎?????

挣扎.zh á扎.啤zh ā包扎.z ā 二、写准字形 1.????? qi àn 歉收qi ān 谦虚 2.?????

ti ǎn 舔东西sh ì舐犊情深 3.????? 温x ùn 驯x ùn 训诫

4.????? q ǐn ɡ顷刻q īn ɡ倾斜

5.????? 冻ji ān ɡ僵边ji ān ɡ疆

6.????? 贪l án 婪f én 焚烧

三、用准词语

1.信任 信赖 例

句 (1)超强台风 “威马逊”过境之后的“棉被风波”,折射出红十字会的口碑已经败坏,陷入沉重的信任危机里,难以自拔。

(2)洋快餐再曝质量丑闻,国内品牌华美获消费者最信赖品牌。

辨析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

信赖:信任并依靠;相信。 例

(1)新郎新娘笑逐颜开地接受客人的戏谑和祝贺,满屋子是笑声。 (2)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屡次三番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辨析 戏谑:打趣,开玩笑。

戏弄:捉弄,开玩笑。

句 (1)纷纷扬扬的雪花不时落下,漫步其中仿若置身童话世界。 (2)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闹得沸沸扬扬,当地一些餐饮商家还被要求遮挡甚至撤换招

牌,避免“狗”等字眼出现。

辨析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飘落的样子。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1.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2.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对应学生用书P63 美国犹太裔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简历: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作家。

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

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

等。受哥哥的影响,违背父命,走进了华沙犹太人文学界,1935年迁居

美国纽约。15岁开始文学创作。在创作上,他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

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品:《莫斯卡特一家》《庄园》《农庄》《撒旦在戈雷》《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仇敌,一个爱情故事》《童爱》等。

评价: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人与动物的亲情

本小说选自《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小说的时代背景模糊,大概作者也正是要借助于这种背景不明确来写作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它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朴实,不加任何修饰,但读后却令人震撼。人的本性,动物的善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和谐共处、患难与共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只有真挚的情,只有融洽的爱,而不再有动物与人的区别。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即以暴风雪为不卖山羊的转机。暴风雪好像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次对动物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命,于是患难中的相互救助与依赖,再次演示了人与动物的温情。

山羊兹拉特

赏情节

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全家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些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

原因①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②家里急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的开支)。

反应

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极为不舍

作用①从以上的叙述中可知,硝皮匠要卖掉兹拉特是生活所迫,并非出于本意。

②为下文兹拉特没有被卖掉埋下伏笔。

2.试揣摩山羊内心的情感流程。

[明确] 开始时,兹拉特一无所知,它一如既往地表达着对主人的信任。“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舔着阿隆的手”“对主人充满信任”,因为“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在刚刚被阿隆牵着走上一条完全陌生的路时,老山羊兹拉特心中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它好像又想通了”“不过”等词句曲折细致地呈现了它的这种心态。

天气骤变,大雪纷飞,兹拉特并不感到担忧。当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又有了疑问。

在草堆中吃饱后,似乎又恢复了对主人的信任。把奶给阿隆吃,以看似简单的“咩——咩——”声从情感上慰藉了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回到家后,它成为阿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使情感力量战胜了物质贫困的威胁。

赏人物

小说中的阿隆和兹拉特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

人物形象

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

山羊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

赏环境

试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主要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自然环境的突变最终改变了山羊的命运,进而影响到小说的情节发展,从而成为这篇小说中极具结构性的一个要素。风雪中的相依为命注定要将兹拉特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使它成为阿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使得情感力量战胜了物质贫困的威胁。

因为天气变得寒冷,“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家庭的贫困状况因此得以缓解,这不妨视为大雪给勒文家带来的好运。

赏语言

试分析下列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语言现象表达效果

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

自然环境描写,为下文写去城里卖羊遇暴风雪作铺垫。

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兹拉特温驯可亲,对主人如此信任,是和主人全家对它的“不舍”互为照应的。在情节发展的这一阶段,“信任”和“不舍”构成理解山羊兹拉特和勒文全家关系的关键词。

不时,有条狗跟在后边汪汪直叫。阿隆总是

用他那根棍子把狗赶走。

为下文捅雪埋下了伏笔。

它那白胡子上已挂着几串冰柱,双角上的冰

在闪闪发亮。

雪越下越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

下片片银辉。阿隆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

预示着情节的发展,他们已经战胜了暴风雪。用景色来表达阿隆心中的幸福感。

1.试分析小说张弛有度的拟人叙述。

[明确] 小说把山羊兹拉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来描写,作者笔下的山羊兹拉特显得那样的单纯和宽容,仿佛就是当地农民的真实写照,文章也显得趣味横生。对山羊拟人化叙述,张弛有度。如在跟阿隆的对话中,虽然人羊不能互通,可也写得有情有义。这样一来,整篇文章就既有童话的趣味,又显得真实可信,可谓分寸极巧。

2.试分析小说中的巧合艺术。

[明确] 小说借助巧合法以突然遭遇暴风雪作为兹拉特没有被卖的转机。兹拉特的命运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草堆里的奇遇也给全文增添了神秘色彩。但这一切都突出了和谐与爱的主旨。巧合法的使用使小说简单明了的同时又曲折有致。

[探究争鸣]

这篇小说凝聚着作者对人间深情的强烈关注,可以看成是一则具有象征意味的寓言。有人认为本文中的风雪具有象征意义,还有人认为山羊具有象征意义,也有人认为“草垛里的三天三夜”有象征意义,你怎么看?

观点一:风雪具有象征意义。文中的风雪突然而至,猝不及防,象征着生命中不期而至的危机、挫折、打击等。小到考试失利、工作不顺、感情受挫;大到亲人去世,生活失去目标,遭遇战争、疾病、灾难等。

观点二:山羊兹拉特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现实中,弱势群体只能以自己微弱的声音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我们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以更加珍惜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不要忽视了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很重要的。

(时间:40分钟满分:51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一组是( )

A.一撮.胡子(zuǒ)冰雹.(báo)

挣扎.(zhá) 露.头角(lòu)

B.游弋.(yì) 咩咩.(miē)

牲畜.(chù) 双膝.(xī)

C.雪橇.(qiāo) 羊圈.(juàn)

倔强.(jiàng) 犄.角(jī)

D.硝.皮匠(xiāo) 陀.螺(tuó)

栖.身(qī) 嚼.着(jiáo)

解析:选A A项,“露”应读l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覆盖犹豫倾刻温驯可亲

B.干燥蜡烛凛冽文丝不动

C.脚趾奶酪惊讶嬉笑玩耍

D.欠收盘旋合奏芳草青青

解析:选C A项,倾—顷;B项,文—纹;D项,欠—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董卿离职央视一事被传得纷纷扬扬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董卿终于给出了答复。她说此去美国学习深造,一年后还会回来继续在央视任职。

B.往年,春节后一段日子,是礼品回收市场的黄金时段。但记者日前暗访省城多家礼

品回收店后发现,今年春节后高档烟酒回收生意已然今非昔比

....,极不景气。

C.如果说,2013年买房还像是买白菜一样简单的话,2017年买房则是进退两难

....。对于

购房者来说,买房置业似乎成为一个纠结的话题——买房怕降价,不买房怕涨。

D.“8·16”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全市各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奉献

爱心,我们也要响应号召,鼎力相助

....。

解析:选C A项,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飘落的样子。此处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沸沸扬扬”。B项,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变化,含褒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C项,进退两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使用正确。D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解析:选D 根据语境,从横线前的“不仅仅”来看,句⑤中的“更”承接上文比较合适,然后接③②④,这比较容易看出来,最后以⑥①结尾。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

大雪下了整整三天三夜。不过,从第二天起,雪再也没那么大了,风也渐渐平息了。第三天夜里,雪停了。但阿隆还不敢摸黑找路回家。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阿隆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

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一辆雪橇的铃铛声。原来,草堆离大路并不远。阿隆牵着兹拉特,向赶雪橇的农民问路。不过,他没有询问通往城里和屠夫费佛尔家的路,而是回村、回家的路。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

这三天来,阿隆全家及邻居们到处找过他和山羊。可在风雪中,他们没有发现丝毫踪迹。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冻死了。阿隆的妈妈和妹妹们哭了一阵又一阵。父亲坐在一边儿,一声不吭,脸色阴沉。突然,一位邻居跑来报告说: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回村了。

家里一片欢腾。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皮。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

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现在,寒冷的冬季终于降临了,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在持续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给孩子们吃,兹拉特也有一份。尽管兹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不过,一到晚上,蜡烛点着的时候,它需用角敲厨房的门,让人知道它要进来。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米丽昂和安娜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

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5.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父亲的表情说明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答:

参考答案:说明了他沮丧和懊悔的心理。

6.第五段中的场景描写与主题有什么关系?(4分)

答:

参考答案: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7.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描写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对于小说内容产生的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①自然环境的突变,影响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走向。②凸显了兹拉特的重要性,兹拉特成为勒文家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改变了它的命运。③因为天气的变冷,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的结局。

8.有人把第七段翻译成“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你认为哪种翻译比较好?请说明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课文较好。课文更清楚地揭示了兹拉特对人类的爱。另一种译文太直白,作者借此要传达的对于人类与其他所有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被取消了,削弱了作品的情感。

(二)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野鸭巢

[美]威廉姆·多尔

夕阳西下,万丈金光洒满罗得岛西边的小山坡。山路上,有个小男孩雀跃地往前走,他

看着云端透出来的金光,洒遍满天红彩。这景色令他回想起一幅马太福音中基督变容的图画。

离他不远的山坡下,有头母牛站在湖边。科曼挥着手上的竹子跑下山来寻找母牛,一群水鸟在湖畔的草丛里懒洋洋地踱着,乍看之下,仿佛一片片灰色的雪花,飘落在岩壁的四周。

男孩捡起石子往湖里扔,石子在水面上跳了又跳,终于越过湖的那岸去。他好兴奋。一只鸟飞过他的头顶,在温柔的阳光下,可清楚地看见它松弛的颈子和橘红色的双脚——那是只野鸭。它在湖面上盘旋了两三圈,它的脚掌轻轻撩过水面,激起一连串的水波。

科曼睁大眼睛,望着它游向湖的另一端去。不久,它仿佛潜下水底去,就不见了。男孩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偷偷地沿着湖畔跑去。他拨开长长的草,仔细地观察每个土丘。终于他找到了面海的巢穴。这个巢夹在两块平平的岩石当中,巢是由一些芦苇、稻草,以及羽毛随便纠结而成的,里面孤零零地躺着一个蛋。科曼兴奋极了,他看看四周无人,这鸟巢当然归他所有。于是,他拿起平滑而带点绿色的蛋。他望着手上这个美丽的蛋,觉得自己错了,便将它放了回去。他知道,他根本不该碰这个蛋,万一野鸭不要这个巢了,那可怎么办?一想到这里,他不禁觉得有点哀伤,觉得自己犯了罪。于是,他赶紧仔细地掩平自己留下来的脚印,离开小沙洲去追他的母牛。此时,太阳已经下山了,空气中有股凉意逐渐包围着他,令他觉得身体好冷,心好凉。

第二天上学路上,他碰上帕迪。科曼整个心思都集中在昨天的巢上,一见到同伴,他立刻说道:“帕迪,我有一个巢——一个野鸭巢,里面有一个蛋。”

“你怎么知道那是野鸭巢?”帕迪有些嫉妒地问道。

“我亲眼看到的!它背上有棕色的斑点,脚是黄色的,还有——”

“在哪里?”帕迪挑衅地打断他,问道。

“我才不告诉你呢!你一定会抢走它!”

“哇!我猜那一定是你家的老母鸭,不然就是一只老水鸟。”

科曼面红耳赤地和他争辩起来。“你知道!水鸟的蛋有黑白斑点,而这个蛋是绿白色的——我拿起来看过。”

接着,帕迪回答的话,正好是他最不想听的。“你拿起来看过!……它一定不要了!它一定不要那个蛋了!”他一面嘲笑地说道,一面奔向前去。

科曼好想哭哦!理智告诉他,帕迪是对的,但无论如何,他绝不放弃,只好大喊道:“它不会的!它要那个蛋!它不会抛弃那个蛋!我知道它不会!”

到了学校之后,窗外开始下起雨了,点点雨珠打在窗玻璃上,更令他想起野鸭的巢,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了。此时,湖边一定好冷,巢一定又湿又脏;里头的蛋也冰冷得像颗石头。这些念头使他全身发抖,他只好拿起笔在手中把玩着,他的眼中不再有调皮捣蛋的机灵,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罕见的忧伤。时间终于在期待中缓慢地爬过了,一下课,科曼便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

回到家,他连晚餐都来不及吃就匆忙地跑到烟雨蒙蒙的山谷里。他从小沙洲的对岸涉水

而过。风雨不停地打在他脸上,发出“啪啪”的声音,茅秆上停着一只鸟,乍看之下,好像一只老鼠,它不断发出啾啾的叫声,更令人觉得孤独。

男孩来到沙洲上,蹑手蹑脚地走近野鸭巢,拉长了脖子看了又看,哇,它还在!它收着翅膀,低着头,仿佛睡着了,科曼的心几乎就要跳出来了!它没有抛弃它的巢!科曼正要偷偷地转身时,野鸭伸直了颈子,紧张地到处观望。小男孩屏气凝神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野鸭仿佛受惊吓般地拍打着翅膀,从巢里跳了出来,向海口游去……罪恶感霎时充满小男孩的心……他转身想离开,想了又想,又回过头看看空无一物的巢——再看一眼应该没什么关系吧!他小心地走到巢边,仔细地探头往巢里看!里头有两颗蛋,哇!他高兴得倒抽了一口气,迅速地跑回岸边,吹着口哨朝雨中奔去!

(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景色令他回想起一幅马太福音中基督变容的图画”,此句暗示了下文主人公的行为受到宗教思想的引领而并非自己的天性。

B.文章中帕迪是作为热爱自然的主人公的对立面出现的,他贪婪、自私,有伤害野鸭和它的蛋的想法,因此科曼不愿告诉他真实情况。

C.科曼承认帕迪关于野鸭会放弃鸭蛋的说法,所以他一直牵挂那个鸭巢,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把蛋取回来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它。

D.本文迎合了孩子的心理,设置了许多曲折,如最后野鸭离巢让科曼紧张,让他担心鸭蛋,于是他又去看,最后发现蛋依然在巢中。

解析:选D A项,“并非自己的天性”分析不当,从整篇文章来看,主人公科曼的行为主要是受自己的性格影响,宗教只是一个小方面。B项,“他贪婪、自私,有伤害野鸭和它的蛋的想法”说法错误,文章只提到他的嫉妒。C项,“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把蛋取回来”说法不当,从文中可知,科曼反而为自己动了野鸭蛋而后悔。

10.文中主人公科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①热爱自然明净的乡村生活,有好奇心,在山中奔跑、扔石子打水漂儿、跟踪野鸭等细节都体现了这些特性;②心情多变,时而兴奋,时而内疚,淳朴执着,或喜或悲都情系野鸭巢;③有爱心,不愿将野鸭蛋占为己有而让野鸭放弃巢穴,一直关注野鸭巢。

11.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心系野鸭巢的故事,请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人要呵护自然,关爱生灵。科曼因为自己开始的一时私心而感到内疚,因为心系野鸭巢的安危,才会再次回去探看,最终发现巢穴无恙,这些都体现了对自然生灵的关爱。②人应保持淳朴天真的个性,与自然融为一体。文中科曼发现野鸭巢、关心野鸭巢、

再去看野鸭巢等行为都体现了他与自然的融合,我们也该如此,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③人要善于从自然中获取丰富的生命感受,体验课堂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科曼的课堂就在自然中,野鸭巢的安危牵动他的心灵,要从野鸭身上学到坚守、奉献、勇敢等精神。(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6分)

三、语言表达(6分)

12.某学校语文组决定在高一高二年级选拔组建一支约10人的辩论队伍,以下是初步构思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简洁的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答:

参考答案:校辩论队选拔赛拟于6月28日在科技楼报告厅举行,由高一高二年级分别选出10名同学参加这次选拔赛,最后评出5个奖项,获奖者将成为首期训练营成员。

对应学生用书P65

生活的灿烂之书(节选)

——美国文学批评家阿弗雷·卡静评辛格艾萨克·什维斯·辛格把犹太人的全部历史转化而成为小说、寓言、故事。他按照自己的需要,接受了这一历史。他是个怀疑宗教教条的人,虽然承受了他所凭以成长的世界。在现代犹太人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全面导源于正统犹太教的观念,甚至是东欧不可理解的传统。从来没有人把这种传统应付自如地写入小说,把故事写得机智、诙谐而又真实。辛格,作为一个传统的小说作家,用他超然的宿命论的平易语调,总结了东欧意第绪语的传统,在犹太人小说的写作中,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一泻千里的笔触,与索尔·贝娄和诺曼·梅勒行文之波涛汹涌恰成对比。这是由于辛格虽具有犹太人的正统观念,却对这一观念毫无信仰。他细致地描绘千百万人的生活方式,却不带一点儿犹太人的多愁善感,事实上这一生活方式与这些生活在其中的人终会同归于尽的。辛格在对东欧的叙述中十分突出魔鬼与精灵。他写美国的生活中活着的犹太人所需要的东西。V.S.泼列希特曾经提到,“当听了他所写的鬼魂因流离失所而作祟无门时,不免令人不寒而栗”。

辛格作品中使人难以理解的精灵,究竟是什么呢?说出来也很简单,即信奉犹太教的教徒们要把犹太教的古老教条与规章,渗透到现代生活中去的全部努力的象征。一古一今,古的是刻板拘泥,今的则是放荡不羁,这两者犹如水火之不相容,却又硬要糅合在一起。这就引起了犹太人心智中的矛盾与危机。魔鬼要控制现代的犹太人,而上帝却又要在他的子民中间设置重重樊篱。人们感到迷茫,于是有的追索“自我”,有的则将一切归之于神灵或魔鬼。辛格可能是后一种人吧。因此,卡静在论辛格时便说:“辛格作品中这种难以理解的精灵,表现了在人世中成长的辛格对又一世界的信仰,但是这又一世界已经不一定非代表‘上帝’不可了。也许宇宙间的确有个上帝,因为我们被一种力量掌握,而这种力量既超乎我们的理

解力,又不是我们能改变它的。无论是属于上帝的,或是属于它的,奥秘都是一种象征而已。辛格只是把其名称变换,却并未与之叛离。”

卢布林的魔术师(节选)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

雅夏·梅休尔,或者叫卢布林的魔术师,除了他故乡那个小城以外,

各地的人都这么称呼他。那天早晨,他一早就醒来。他出门回来,总是在

床上躺一两天;他的疲劳需要白天、黑夜接连着蒙头大睡才能消除。他的

妻子,埃丝特,会给他端来小甜饼、牛奶或者一盘麦片。他吃下去,而后

又会打起盹来。鹦鹉尖叫着;约克坦,那只猴子嚷个不停;几只金丝雀清

脆悦耳地呼鸣;但是雅夏不理睬它们,只是提醒埃丝特别忘了给两匹马饮

水。他根本用不着操心去吩咐;她总是记得从井里打水给卡拉和歇伐喝,

那是两匹灰马,雅夏给它们起了两个绰号,叫灰尘和灰烬。

尽管雅夏是一个魔术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却是个有钱人;他有一所房子,外加谷仓啦、地窖啦、马厩啦、草料棚啦,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长着两棵苹果树,埃丝特甚至还有一片自己拾掇的菜地哩。他只缺少个孩子,因为埃丝特不能生育。除了这件事,不管从哪方面说,她是个好妻子,她会编结,会做结婚礼服,会烤姜汁面包和果馅饼,会给小鸡治病,会给病人拔火罐和用水蛭吸血,甚至还会放血哪。她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尝试过种种治疗不孕的药方,不过眼下已经太迟了——她快四十岁了。

跟所有其他的魔术师一样,雅夏被人瞧不起。他不留胡子,只有在犹太历新年和赎罪节才去会堂,而且要过节的日子碰巧在卢布林他才去呢。埃丝特呢,却按照风俗披围巾,按照犹太教的规矩做饭菜,遵守安息日的仪式和一切教规。雅夏在安息日却跟音乐师混在一起,聊天抽烟。遇到最热心的道德家劝他改正这种行为,他总是回答:“你什么时候去过天堂?上帝是什么模样?”

跟他争辩可是件担风险的事,因为他不是个蠢货,懂得俄语和波兰语;哪怕是犹太人的风俗习惯,他也非常熟悉。一个肆无忌惮的人!为了赢得一笔赌注,他有一次在墓地里待了整整一夜。他能够走绳索,穿着溜冰鞋在钢丝上滑行,爬墙,开随便什么锁。亚伯拉罕·莱布什,锁匠,曾经下过五个卢布的赌注,说他能够造一把雅夏没法开的锁,他为这把锁花了几个月工夫。雅夏只用一个鞋匠的锥子就把它打开了。在卢布林,人人都这么说,要是雅夏胆敢犯罪,那么哪一户人家都不安全。

雅夏在床上躺了两天,那天一大清早,太阳刚出来,他就起床了。他是个矮个子,宽肩膀,瘦屁股,长着蓬蓬松松的淡黄头发,淡蓝眼睛,薄嘴唇,窄下巴,斯拉夫型的短鼻子。他的右眼比左眼稍微大一点儿,所以他看上去好像老是带着傲慢的讥笑在眨眼。他眼下四十岁,不过看起来要年轻十岁。他的脚趾头差不多同手指头一样长,一样灵活。他能够用脚趾头夹着一支钢笔流利地签名。他还能用脚趾头剥豌豆。他能够朝任何方向弯曲他的身子——

传说他长着可以伸缩的骨头和液体的关节。他难得在卢布林演出,但是看过他演出的那几个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演技喝彩。他能够用手走路,吃火,吞剑,跟猴子一样翻跟斗。谁也比不上他的技术。他夜晚被关在一间屋子里,门外上了锁,第二天早晨人们会看到他若无其事地在市场上漫步,而门外的锁呢,仍然没有开。哪怕他的手脚都用链子捆住了,他也照样能脱身。有些人一口咬定,说他有妖术,说他有一顶隐身伞,能够从墙壁的隙缝里钻过去;另一些人却说,他是一个制造幻觉的大师。

瞧,他起身以后,不按照应该做的那样,把水泼在手上,也不做早晨的祷告。他穿上绿裤子、室内穿的红拖鞋和一件缀着银圆片的天鹅绒背心。他一边穿,一边像个学生似的跳跳蹦蹦地扮演起小丑来,对着金丝雀吹口哨,向猴子约克坦打招呼,跟那条叫海曼的狗和那只叫梅兹托兹的猫说话。这不过是他喂养的一部分动物。院子里还有一只公孔雀和一只母孔雀、一对火鸡、一群兔子,甚至还有一条蛇呢,每隔一天得喂它一只活老鼠。

这是个暖和的早晨,马上就要到五旬节了,绿色的嫩芽已经在埃丝特的菜园里冒出来。雅夏打开马厩的门,走进去。他深深闻了一下马粪味,拍拍那两匹马。接着他给它们梳毛,给别的动物喂料。有时候他出门回来,发现有一只他心爱的动物死了,但是这一回一只也没有死。

他兴致勃勃,在自己的地产上毫无目的地踱来踱去。院子里的草长得绿油油;繁花盛开:黄的、白的、星星点点的蓓蕾,一簇簇怒放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曳。灌木和蓟几乎长得同茅房顶一样高。蝴蝶一会儿向这儿飞,一会儿向那儿飞;嗡嗡的蜜蜂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每一片叶子、每一条花梗上都有居住者:一条毛虫、一只甲虫、一个昆虫,这些都是肉眼勉强能看到的生物。雅夏一直对这种现象感到惊奇。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怎么能活下去?它们在夜晚干些什么?一到冬天,它们就死了,但是随着夏天的来到,它们又成群结队地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他一到酒店里,总是摆出一副无神论者的架势,但是事实上他信仰上帝。处处可以看到上帝在插手。每一朵结出果实的花、每一块卵石和每一粒砂子都证明上帝的存在。苹果树的叶子被露水沾得湿淋淋,好像是晨光中的小蜡烛那样闪闪发亮。他的房子在小城的边缘;他能够看到大片的麦田,眼下是一片青葱,但是不到六个礼拜就会变成金黄色,那就可以收割了。谁创造了这一切?雅夏会问自己。是太阳吗?如果是太阳,那么太阳就是上帝。雅夏在某一本圣书上看到亚伯拉罕在皈依上帝以前是崇拜太阳的。

不,雅夏绝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雅夏在童年就念过《犹太教法典》。他父亲去世以后,有人劝他继续念书,但是他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却去参加了一个跑码头的杂耍班子。他一半是犹太人,另一半是异教徒——既不是犹太人,又不是异教徒。他创立了他自己的宗教。造物主是有的,但是造物主从来不向任何人显灵,也从来不表示什么是容许的,什么是禁止的。那些以造物主的名义说话的人都是骗子。

[赏析] 《卢布林的魔术师》描述了魔术师雅夏从街头艺人成长为名重一时的魔术师,历经荣辱喜悲,直到走投无路方才如梦初醒,以一个忏悔者的姿态重获新生的故事。作品以

雅夏跌宕起伏的经历为主线,着力刻画人物徘徊于善与恶、理智与情欲、科学与宗教之间惊心动魄的思想斗争,字字千钧,激情四溢。《卢布林的魔术师》出版于1960年。西方评论家都认为这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兼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甚至推崇它是一部杰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