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料(1)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料(1)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料(1)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料(1)

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一历史人类学的方法与资

料⑴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及资料,认为历史人类学主要是对过去和现在影响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做出跨文化和比较性理解,它与历史的区别之一就是把过去与现在相连结。文章阐述了人类学家怎样使用资料来研究家族史、人口统计史和政治经济史,以及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对生活史、口头历史、物质文化与影像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资料

【正文】

引论

1899年,福莱德利克?梅特兰写下了经常被后人引用的宣言:”不远的将来,人类学将选择要不然成为历史,要

不然什么也不是"。尽管人们不同意他的观点,梅特兰的断言给十九世纪的进化派学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进化派学者认为,跨文化结构变迁的阶段是广泛的和一致的,

形成了普同的历史。梅特兰曾在人类学家中间引起了一场争论并延续至今,每当学科范式更换的时候,它就表现为一种新的形式。二十世纪早期,博厄斯的历史特殊论在某种

意义上就是对梅特兰挑战直接的回应。

与之相对照的是,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

功能主义范式是与历史无关的。譬女口,拉德克利夫?布朗

争辩说,"无文字记载历史"的社会通常是人类学调查和历史研究的对象,在这种社会里只有猜测和怀疑。功能主义立场的含义是很清楚的。正如博克所说,"很难说是田野工作

的扩展导致了功能主义的兴起还是相反。人们要是滑向功能主义的习惯用语,他们会说新的解释和新的研究方法相互很合适。不幸的是,他们支持社会理论家把过去忘记。"其结

果是产生了一种常把"无历史民族"置于固定的、静态的分析框架中的实在论。

伊文思?普利查德在一篇关于人类学和历史的论述中评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非历史主义,他的这篇评论或许至今

与梅特兰的宣言同样有名。伊文思?普利查德争辩说,人类学是"一种特别的编史工作",只此"才是经验主义的,真实地讲,才是科学的"。他问到人类学家习惯于研究的小型社会隔离性的问题:"尽管这些社区的结构依然相当简单,但它们组成了大的历史社会之一部分……人类学家不能再忽视历史……要么明确地拒绝它,要么承认它的关联"。

尽管有些英国社会人类学撰写了历史框架的民族志,但是,本学科作为一个整体从功能主义范式中解放出来还是花费了时日。甚至那些在世界上有丰富文字历史记载的地方

开始工作的人类学家倾向于在表面上处理这些文字记载,或

者根本不予理睬。威廉?道格拉斯描述了他到西班牙那瓦赫

省伊卡拉市立档案馆时引起的震惊。"馆长办公室的墙边堆

满了乱七八糟的纸张,有些是十五、十六世纪的遗物。我做出了一个任意的决定,即使用最早的人口调查资料,在此基础线上,我可以忽略所有更早的文件。"当人类学家考虑历史资料的时候,他们主要把这些资料当作当前民族志的背景,而不是当作人类学分析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然,那些自称为民族志史学家的人类学家是例外,他们主要研究土著美洲人的过去。对于很多人来说,民族志

史是重建一个地区和一个无文字记载历史的民族之历史。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是局内人眼中的历史。最近,有人定义民族志史为历史意识的研究。仍然有人强调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于历史,可以使民族志史接近历史人类学。勿容置疑,民族志史学家富有成效的工作向历时过程分析模式的

转化提供了基础。奥特纳曾在《六十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理论》一书中描述了这种模式。在证明上述转换的人类学主要著作中,有《无历史的欧洲和民族》,《历史的岛屿》,《甜蜜与权利》,《瑟琵柯河的社会:阐伯里人和邻居们的历史民族志》,《大宗教:社帕佛教的文化与政治史》,《西西里西部的文化与政治经济》,《移民一个意大利南方城市:一段人类学历史》。五十年前,我们不能要求我们今天所能要求的--历史在民族志的视野里,在人类学的方法中找到

了一个新的、严肃的,最有可能的是永久的位置。

在历史人类学中,是什么促进了与历史的友好关系呢对

于奥努基?铁内来说,原因有二:人们认识到"从没有无历史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从事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所谓更复杂社会的研究。强思有意回避了如下事实,即

古人实际上对某种实践和信仰起了更大的作用,这种认识在我们的分析中发生了变化而没有持续下来。我们还应对文化概念的局限性提出挑战,这要求我们探索和理解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生活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并且怎样不但被地方势力而且被全球势力所改变的。

有人说道,历史通过增加研究的案例--在时间上而不是空间上--给人类学家提供了扩展比较研究的机会。西尔维曼表明,在布满灰尘的意大利省级资料馆中与历史学家一道工作的人类学家可能在研究相同的文件,但是他或她却与"新几内亚的民族志学家,研究玛亚征服之前的考古学家,

观察黑猩猩社会行为的研究家,以及在当代曼哈顿研究韩国人杂货店的都市人类学家"有着类似的目的和问题。历史人类学家趋向于在地方性区域提出大问题,并在跨文化比

较的框架下研究该问题。因此,珍和皮特?史奈德在西西里开始研究出生率下降和阶级意识形态问题,他们如是说:"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人口历史上出现的戏剧性事件和灾难,以及后人如何评说,乃本研究最广义之旨趣。西西里一社区

于I860至1980年间人口之消长,乃本研究最狭义之关注。"

虽然,关于人类学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已有众多著述,但历

史人类学的方法很少谈及。有一种含糊其词的说法想当然地认为,历史人类学就是通过文字资料重建一个社会的

过去。但这些资料是些什么怎样评估和使用它们那些自称历史人类学家的人做的事与历史学家有所不同吗或者与那些自称为民族志学家的人也有所不同吗如何在资料馆里做田野工作呢

当然,历史田野的方法是由询问特殊问题来塑造的。雷那多?罗塞尔多主要依靠口头历史,来探索菲律宾卢桑北

部伊隆哥特猎头们战争文化的建构。布莱特和奈廷使用了残缺不全的记载,分别调查了一个葡萄牙村庄和一个瑞士山区社区两、三个世纪的人口统计模式和亲属关系。科兹使用了同样的方法研究了过去整整三十年间意大利中部的家庭结构。萨林斯把神话的分析和历史资料的分析相并置,探讨对库克船长之死所做的主客位解释之区别。孔博纳在资料馆里做了毕生的田野工作,接触了大量的资料,这些文本可被解构以反映印度殖民社会的本质。最后,马勒?帕

沃斯使用了传记的方法和生活史来记载奥格拉拉?萧克思女人的生活变迁。

在本章的最后,我将进一步讨论这些不同的历史方法。

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 1基本介绍 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这便是田野调查。也是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田野调查为对于描述原始资料蒐集的概括术语,其所应用的领域包括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地形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建筑学、及社会学等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与其他在实验室准控制状态下环境的研究相比,田野工作主要于实地进行。根据研究对象的生亡与否,以及它们的存在地点位于居住栖息地或埋于土下,田野工作的实质内容也会有所差别。化石与考古遗址的挖掘均包含田野工作,其他如访问或观察人们以学习他们的语言、民俗、和他们的社会结构等过程也都包含在内。某些状况,尤其是研究的主题为人类本身的时候,工作的拟定必须再经过设计,以避免观察者效应或是过度理论化或过于理想化该实质文化活动的风险。 2阶段流程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3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中山大学人类学历年真题(1)

中山大学1998年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民族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系谱分类法 2 民族共同语 3 游群(band) 4 参与观察 5 交表婚 6 双系继嗣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 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 1999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民族共同语 2 语义 3 文化区 4 毕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000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2单系继嗣 3 主干家庭 4 《萨摩亚人的成年》5 聚落考古学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怀特的新进化论。 2.简论文化相对论 3.简述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 三.论述(共45分) 1.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人类学名著(20分) 2.试举例说明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25分) 中山大学2001年人类学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 二.简答题(6*10) 2.1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2.2试述文化相对论? 2.3什么是亲属称谓? 2.4试述现代人类的体制特征。 2.5简论新进化论代表人物怀特的能量进化理论。 2.6简论刘易斯的“匮乏文化”。 三.问答题 3.1试论文化涵化理论并举事例说明。(20)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汇总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 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 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 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 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 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 1、考古调查的对象 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A 遗址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B 遗迹主要是指在遗址中由一次短期的人工行为造成的、固定的物质遗存。这里所谓的短期行为当然不是指几小时或几天,而是指人们一次性内容连续的工作结果。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可能经过了多次后期修整和扩 9

田园调查提纲

田野调查提纲设计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至今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麓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鄂温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支,历史上被称作“使鹿部”,有“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和“世界级的狩猎部落”之称。他们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我国唯一的以使用驯鹿和狩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创造的森林狩猎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的遗存,在世界上已经很难看到。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变化,了解并比较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代生活习俗的差别,传承并发扬光大。二、田野调查时间、地点及对象 时间:2015年11月1日——12月10日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乡 调查对象:敖鲁古雅乡鄂温克人 三、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田野调查法,进乡入户,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相结合,深入到具体调查点与受访者面对面交流,结合“深度访谈”的有关方法论要求,按照作业规程亲自完成调查访谈,并做好纪录,在记录过程中做到忠实记录、认真记录。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要采用“参与法”,参与到当地群众的生产活动中,和他(她)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要采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尽可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田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为自己积累宝贵的田野调查经验。 四、调查项目 (一)使鹿部落鄂温克人发展简史 1、方位边界 2、自然环境 3、人口概况 4、社群聚落 (1)民族起源 当地族源?从哪里迁移过来的?最初来此时是通过什么途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迁移? (2)民族乡特点 是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聚居?居住状态是密集型还是散居

北大人类学历年考题【原文】

人类学理论 一. 概念解释 1.马林诺斯基 2.新进化论 3.文化相对论 4.《江村经济》 5.结构人类学 6.社区研究法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田野工作 二. 简述题 1试论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 2.试论5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英,法,美国人类学的基本变化情况 3.简述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三. 论述题 1.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于社会人类学的重要性 3.略析人类学者在研究中国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民族志 2.参与观察 3.跨文化比较研究 4.“浓厚的描述” 5.整体论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2.简述"主位法"和"客位法"的方法论差异 三. 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 2.论述经验事实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关系 四.问答题 1.《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 (1)泰勒(2)摩尔根(3)马林诺斯基 2.结构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1)格尔茨(2)列维_斯特劳斯(3)埃文思_普里查德 3.弗里德曼是( ) (1)汉学人类学家(2)非洲人类学家(3)美洲印地安人类学家 4田野工作是指( ) (1)实地社会实习(2)地理学实地测量工作(3)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过程(4)社会学的整体论方法 2002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 论述题 1.试述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20世纪初期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内容 3.试述二战以后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变化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田野工作 2.民族志 3.跨文化研究 4.人类学 5.民族中心主义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 2.你对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看法 3.试述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规则 三. 论述题 1.试述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便利之处 2.试述整体论 3.试述归纳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 2003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涂尔干 费孝通 格尔茨 传统 社会结构 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教学纲要

《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田野工作方法概述 第一章田野工作(3学时) 一、什么是田野工作 二、田野工作与人类学研究 三、田野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田野工作技术(6学时) 一、个体访谈 二、问卷 三、座谈会 四、观察 五、文献法 六、口述史 七、影像技术 八、田野日记 第三章田野工作程序(3学时) 一、确定研究选题 二、制定调查提纲 三、预调查 四、田野工作流程 五、田野工作总结 第四章田野工作的情感与伦理(3学时) 一、田野工作的立场 二、田野工作的情感 三、田野工作的伦理 第二部分田野工作技巧 第五章田野工作地点的选择与进入(3学时) 一、选点 二、进入 三、认同 四、融合 第六章参与观察(3学时) 一、参与 二、观察 三、记录 第七章访谈与个案(3学时) 一、对象选择 二、言语交流 三、个案写作 第八章田野工作报告(3学时) 一、材料审核 二、材料归类 三、材料分析 四、提出结论

第三部分田野工作方法分类表述 第九章乡村人类学(3学时) 一、概述 二、乡村社会分类 三、田野感悟 第十章都市人类学(3学时) 一、概述 二、都市社区特点 三、田野感悟 第十一章医学人类学(3学时) 一、概述 二、对象的特殊性 三、田野感悟 第十二章旅游人类学(3学时) 一、概述 二、民族旅游 三、田野感悟 第十三章影视人类学(3学时) 一、概述 二、影视表达对象 三、田野感悟 第四部分田野工作方法个体表达 第十四章20世纪上半叶(4学时) 一、费孝通在开弦弓村的田野工作 二、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对云南田野作业 二、米德和弗里德曼在萨摩亚的田野 三、马凌诺夫斯基在西太平洋群岛上的田野第十五章20世纪下半叶(4学时) 一、乡村人类学的回访研究 二、斯蒂文?郝瑞教授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田野 三、保罗?拉比诺在摩洛哥的田野作业 四、乡村社会评估的田野作业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_12年)

2001年人类学理论 一、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二、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 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2001年人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 2、文化相对主义 3、意义( meanings ) 4、儒化 5、人类学包括分支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6、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 3 种为限)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 二、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 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 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2004年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弗思(Raymond Firth)是___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_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1、<西太平洋航海者> 2、亲属称谓 3、核心家庭 4、成丁礼 5、“船货运动” 6、摩尔根 7、语言的谱系分类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语言学方法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语言学方法 张振江 第一节准备工作 采用语言学方法进行人类学调查,涉及众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中,有一部分与人类学调查的其他部分的准备工作相同,有些则是语言学所特别需要的。本节主要讲述涉及到语言学的若干主要准备工作。 一、语言学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准备 1.地方志文献中的人文、历史沿革、语言文献; 2.历史文献中的语言文献; 3.直接相关的语言学资料; 4.直接相关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5.类似领域的语言学资料、研究成果; 二、语音器材准备 1.录音设备; 2.语音分析设备; 3.其他辅助设备; 三、编制语言调查大纲 1.最主要的语言调查准备工作之一。 2.根据具体调查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大纲。在人类学调查中,这个大纲必须服从整个的人类学调查,而与单纯的语音学调查大纲可能不同。 3.但是,无论是何种目的调查大纲,都必须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绪论。概述本次调查的基本目的、意义、方法、程序等等; (2)语音学方面; (3)语法学方面; (4)词汇学; (5)句子与长篇语料 细致地编写调查大纲,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学诸目的。就人类学田野 调查中的语

言学研究来说,一般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料等方面尤其重要,因此,尤其要周详。 四、选择语言调查合作人 1.语言调查合作人很大程度上决定调查的成败; 2.对合作人的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 3.对合作人地方性知识的要求 4.对合作人身体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5.语言调查非常辛苦,必须尽可能地为合作人提供便利,掌握调查节奏,以达到最好的结果。 第二节记音 一、记音 不论对语言学调查来说还是对人类学调查来说,记音都是最基础的工作。记音工作如果 不扎实甚至出现重大错误,将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二、人类学调查中常用的记音方法 许多人类学家并不是语言学家,掌握的记音手段可能多种多样,下面是常见的几种。 1。使用汉语拼音方案 优点是通行面广,缺点是适用面窄。它是基于普通话而设计的,通常也仅仅适合于普通话。因此,不能广泛用于精确记录其他语音系统。 2。使用具体语言或者方言的拼音方案 许多语言、方言另有专门的拼音方案,例如壮语、水语、汉族的粤方言等等。 一般来说,通行都受限制。 3。汉字拟音 这是很常见的方法。 原因:一方面与纪录者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他记音手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实有关。

人类学田野工作及方法-提纲

:专业训练过的人类学者,进入社区,参与观察、访谈、居处等方式获取研究资 多元性:人类学遇到的课题往往很大、很复杂,因此要多元化,同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合作。 文化性: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就是文化,田野里有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官方文化、大众文化,生活性:我们就是研究吃喝拉撒睡,但是我们还探寻你为什么这样吃喝拉撒睡。文化模式、文化 探索性:进入田野前,我提出的所有假设,都可能在进入田野后被打破、被推翻,无所谓,这就变化性:时代在变,研究对象在变,研究内容在变,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变,我们不能固守,要 宏观角度:大区域的或跨区域的研究,就是宏观的角度来研究;

社区角度:社区本就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个单位,社区调查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一层面的文 家庭,通过个体发现整体, ,借自化学,定性就是确定性质,定量就是确定数量,定量可专题角度:选择某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调查研究,可以借此看到前人没有进 从研究对象的姓氏和名称、亲属称谓、血亲姻亲的基础,上溯到不能记忆为止

文化是一个意义系统,强调我们应该致力于发掘当地人的意义系统,因此就指导出了DRS 穿插有各种分析的系列民族志访谈,不断验证、反复询问、分析,最终发现文化主题,得出2.1~2.4:从宽广的范围开始,逐渐缩小,到2.2时专注于少量的经过选择的领域深入考察,再到2.4时再次将范围扩大;

④他有兴趣、有时间:如果没时间,我就找多个差不多背景的报道人来接班; ⑤他叙述的非分析性:当然,我们鼓励他用自己的话解释自己的文化,如果不 表达文 假设处境 ①语言辨别:对田野笔记里面的语言分开,什么是报道人的、什么是我的、或是向报道人问民族志问题并对其回答作出分析,提出问题是为了做分析,而分析则是验证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最后发现文化主题和整个文化的意义系统,从而撰写民族志。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 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蒋立松 第一部分田野调查概述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田野调查特别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亲临现场”的调查,这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田野调查的基本态度。“亲临现场”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某个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只有在对于文化有了一个整体性把握的前提下,研究者才可能进而理解该文化,从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这种“亲临现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的调研工作。到一个地方搜集一些文献(例如各种政府报告、统计数据等)、发放问卷,这是田野调查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田野调查的全部工作内容。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参与观察、访谈。 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参与观察的优点在于:通过参与到当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别的途径所无法获得的对于该文化的体验与深刻理解、把握。因此,参与观察对于提高田野工作中所收集资料的质量以及提高对该文化的解释力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访谈主要是指在田野调查中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访谈通常可分为非结构性访谈何结构性访谈两种基本类型。非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型的主题或问题,由报告人自由阐述。常见的非结构性访谈包括收集生活史、神话、传说故事、宗教和公共活动等方面的资料。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结构性访谈的提问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提问的方式也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因问题冗长而让人难以回

田野调查法

目录 1田野调查法 1.1 概念 1.2 工作程序 1.3 注意事项 2工作程序具体描述 2.1 准备阶段 2.2 开始阶段 2.3 调查阶段 1田野调查法 概念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工作程序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注意事项 题目的选择:个人兴趣; 题目大小能否掌握; 题目的发展性; 语言、书目、财力、当地学者参与等。 研究的可行性:学术考量; 政治(visa,题目政治敏感度) 体能 财力 时间。 共同的特征:资料提供者(informant)或受访者(interviewee);——深度访谈者; 音乐演出、文化仪式典礼记录; 田野记录(略记、日记、记事本;包括时间金钱的安排) 音乐录音 照片 影片摄影

人类学考题

北京大学 2005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格尔兹 2.文化霸权 3.差序格局 4.进化论 5.历史具体主义二.简答题(15*4=60): 1.英国功能学人类学与以前人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述布朗的单系血统。 3.试述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大家庭与小孩子的关系。 4.简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有关“功能”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25*2=50): 1.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2.试论礼物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2005年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地方性知识 2.跨文化比较 3.文本 4.民族语言学 5.参与观察 二.简答题(15*4=60): 1.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方法论。 2.试述历史材料在民族学中的价值。3.说明海外民族志和家乡民族志在知识论上各有什么优点? 4.简述主位方法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5*2=50): 1.Ethnography可以称为“田野志”吗?为什么? 2.试述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时遇到的问题? 2004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4 社区后殖民主义结构人类学库拉圈 二简述15*4 1.《忧郁的热带》中作者所宣称的人类学立场? 2.简述《江村经济》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3.人类区域关系档案的内容 4.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内容 三论述25*2 1.努尔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立论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证明的? 2004年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4

1.年龄组制度 2.人类学的整体观 3.局内人观点 4.家乡民族志 二简述15*4 1.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点 2.民族中心主义持续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3.人类学亲属符号表示联合家庭和多偶制家庭 4.后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25*2 1.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 2.现代民族志的缺失何在 2003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1.涂尔干 2.费孝通 3.格尔茨 4.传统 5.社会结构 6.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三:论述题 1.举例论述人类学何以是文化批评 2.论述经济全球化对没个民族文化的影响 3.试论利奇的过程理论 人类学方法一:概念解释 1.民族志电影 2.民族中心主义 3.田野工作 4.客位研究法 5.拉的克里夫_布朗 6.遗留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实验民族志的基本特点 2.简述仪式研究的社会人类学视角 3.简述比较研究对人类学的意义 4.简述参与观察所获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几本差异 5.什么是格尔茨解释人类学的“深描” 6.简述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的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论《努尔人》的方法论意义 2.人类学的概念是这样建立的 3.试论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人类学方法论的主要贡献 2002年试题一. 概念解释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田野点调查提纲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与彝族土主信仰对比研究》 田野点调查提纲 本主和土主是村社保护神、地域神。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本主是白族特有的一种信仰,土主是彝族特有的一种信仰。在大理地区,本主被称为本境之主、本境福主,而土主又被称为土主老爷。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在对本主和土主的研究上,前人研究成果丰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学者们研究本主和土主是以族群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实际上,我们可以跳出这一研究模式,从地域空间的角度出发,整合历史上彝族和白族的政治、经济、地理分布和文化上的差异,从地域差异的特点来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基本内容 1.本主与土主起源对比研究。 1.1探究本主的起源,收集整理本主的神话传说等; 1.2了解二者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本主和土主各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 1.3阐述田野点的本主或土主的历史沿革,整理历史史实,并分析二者起源的异同。 2.本主与土主神灵体系对比研究。 2.1比较本主与土主神祇来源的异同; 2.2弄清主神与配神在历史上的变化情况在本主与土主二者中如何体现; 2.3探究本主神灵体系与土主神灵体系的特点。 3.本主庙与土主庙建筑格局对比研究。 3.1查阅有关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历史文献,明确田野点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历史沿革,并分析本主庙和土主庙的选址、总体布局的联系及差异等; 3.2本主庙和土主庙内部布局、内部摆设的区别; 3.3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建筑材质和装饰风格的区别。 4.本主与土主仪式对比研究。 4.1调查二者仪式情况的异同,制表总结田野点本主崇拜的仪式种类分类、时间时长、参与者人数及其个人信息、仪式法器、禁忌等总体概况; 4.2调查分析本主崇拜的仪式与土主信仰仪式在前期准备、活动过程以及仪式结束之后各自的特点,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 4.3根据田野调查解析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仪式异同,看其是否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和差异。 5.本主与土主信众及组织对比研究。 5.1对田野点白族“莲池会”进行调查,列表分析莲池会创会时间、组织情况、活动日期、活动进程、活动场所等;以及调查田野点彝族土主信仰信众,看其是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并列表分析其组织活动、运作情况等等;对比分析二者的联系。 5.2其各自的信众组织他们存在的社会功能又是怎样; 5.3对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的信众情况和组织进行对比,看其是否存在多重信仰心理等等。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设定调查主题 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信息准备 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 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一)虚心学习的态度 (二)访谈注意方法与技巧 访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卷访谈;另一种是非问卷访谈,调查者在现场与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灵活地交谈。技巧包括提出问题的技巧、沟通感情的技巧、启发诱导的技巧、扑捉信息的技巧、发现问题的技巧,等等。 (三)努力做好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包括笔记、录音、录像等形式,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对以后还原田野场景很有帮助。

浅析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01467722.html, 浅析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 作者:王存英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4期 【摘要】:在人类学研究范式从“摇椅上的人类学家”到“田野中的人类学家”的转变中,《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一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其研究者提出的科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民 族志写作方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范式。基于此,本文对田野调查和民族志进行了论述, 对“田野”追根溯源,并对人类学中的“田野”进行了探究。结合民族志的概述,讨论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的关系,分析了民族志在对田野的塑造过程中,其相辅相成的作用终将推动着人类学 更好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田野调查民族志科学性 1.绪论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而社会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己”的社会,而人类学研究的则是“他者”的文化,所以二者既有结合又有区分。马林洛夫斯基在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从摇椅上的人类学家”到“走向田野的人类学家”的这场变革中开创的科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民族志写作方法成为了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范式。其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区分业余民族志和科学民族志的分水岭,使民族志成为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重要呈现形式。 2.田野调查 2.1田野调查概述“田野”一词的出现,做出并非是在人类学中,而是在动物学、生物学等领域广泛进行的“田野作业”,后来有学者将“田野”的概念引入了人类学中,但早期的“田野调查”也是“为了研究动物群、结构以及珊瑚礁形成的方式”,它是属于早期人类的自然科学研究。而“田野调查”在人类学中的兴起与发展是与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化有关的。在 19 世纪早期,贵族精英群体是不愿意自己去从事田野调查的,他们认为这是一项不体面的活动,因 此,在当时贵族们是雇佣没有技能的人去从事田野调查,而自己则是进行理论方面的工作, 因此也就有了“早期的人类学家是摇椅上的人类学家”这样的说法了。而到了 19 世纪末期,随着大学体系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经验研究,不在依赖于“二手资料”,而是更加倾向于自己进入田野获得“一手资料”,因此摇椅上的理论家们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和批评。而马林诺夫斯基就是创新者中的佼佼者,“他将人类学重新定义为一个深入的参与观察过程,其研究应该是对该地区社会生活的亲生参与,需要居住在被研究的社区、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为基础,以整体 把握被研究者是如何创造和维持自己的社会为目的。” 这里所提到的“深入的参与观察”其中就涵盖了田野调查方法以及方法论的详细论述。而对于“参与观察”中的“参与”实际上就是研究 者以当地人的身份进入到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去,在思想与行为上最大限度的贴合当地人 的行动模式。在对参与观察进行分类时,李亦园曾把其分为了四种类型:局外观察、观察者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一、概念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工作程序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名校人类学考研真题汇总

中山大学 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 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 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简述怀特的新进化论。 2.简论文化相对论 3.简述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 1.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人类学名著(20分) 2.试举例说明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25分) 2.1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2.2试述文化相对论? 2.3什么是亲属称谓? 2.4试述现代人类的体制特征。 2.5简论新进化论代表人物怀特的能量进化理论。 2.6简论刘易斯的“匮乏文化”。 3.1试论文化涵化理论并举事例说明。 3.以中国民族志材料说明婚姻家庭演变的各个阶段的特点(17) 4.试述文化与民族的关系(17)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你对其作何评价?(10) 2.试述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10) 3.什么是体质人类学?试述体质人类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10) 4.试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特色及你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见解。(20) 1.简述美国历史学派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2.简述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3.简述格尔兹的文化解释学基本观点 1.现在许多人喜欢选择吉祥数字,试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25) 2.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著作。(25) 3.试述高原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人类对高原气候的生理调节机制。1.简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观点(15)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 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 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 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 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 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 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 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 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 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 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 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 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 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 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 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 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 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 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 1、选择的角度——主位与客位 2、视野的范围——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 3、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定性和定量 4、课题及组织的规模——专题和综合 主位与客位 主位研究是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或者说用本地人的观点来努力理解文化。 客位研究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或者从人类学家所利用的观点出发去研究文化。 宏观和微观 一般来说,比较大的区域性调查或跨区域调查都是宏观调查。

人类学考试真题07-13

人类学考试真题 名词解释 【人类学概论】 2012 1、尼安德特人 2、差序格局 3、《礼物》 4、杨成志 5、船货崇拜 6、话语分析 7、实验民族志 8、《仪式过程》 9、交表婚10、萨满 2011 1、南方古猿 2、人种 3、《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4、杨成志 5、乔姆斯基 6、民族学考古学 7、深描 8、象征人类学9、收继婚10、过渡仪式 2010 1、家庭 2、社会性别 3、《金翼》 4、弗朗兹·博厄斯 5、社会方言 6、民族考古学 7、儒化 8、种族主义 9、政治人类学10、强化仪式 2009 1、继嗣群 2、认知人类学 3、智人 4、莫斯 5、代码转换 6、《文化论》 7、民间信仰8、库拉圈9、亲属称谓10、过渡仪式 2008 1、亲属关系 2、尼安德特人 3、生态人类学 4、乔姆斯基 5、《原始思维》 2007 1、儒化2、新考古学3、《物种起源》4、经济人类学5、社会性别 2006 1、人种2、民族志3、聚落考古学4、医学人类学5、涵化6、《努尔人》 2005 1、母系与母权 2、人类学的整体观 3、心理人类学 4、大传统与小传统 5、匮乏文化 6、文化相对论 2004 1、人种与种族 2、新考古学 3、婚姻与继嗣 4、历史人类学 5、文化传播 6、《努尔人》或《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2012 1、文化 2、整体观 3、参与式观察 4、全球化 5、阈限 2011 1、功能主义 2、主位与客位 3、互惠 4、乱伦禁忌 5、民族 2010 1、维克多·特纳 2、深描 3、实践理论 4、新进化论 5、交表婚 6、核心家庭 7、结构主义 8、文化唯物主义 9、文化资本10、文化批评 2009 1、亲属制度 2、集体表象 3、社会结构 4、互惠 5、涵化 6、年代-区域关系 7、苏维埃学派 8、《古代社会》 9、《文化论》10、《江村经济》2007 1、阈限 2、主位与客位 3、文化相对论 4、全球化 5、后现代人类学

田野调查方案一范文

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传承调研方案 以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为例一、调查地点和对象。 地点:大理州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银桥镇,地处银桥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3公里。东邻洱海,南邻下鸡邑,西邻大丽路,北邻阳波。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29 户,有乡村人口3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675 人,劳动力23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4 人。村支书、村主任:杨腾雷电话: 对象:马久邑村村民 二、调查日期和时间长短 调查日期:12月—2月。调查时间主要在寒假期间,具体时间要等村中有人结婚之前跟村主任联系。到达调查点后,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具体调查时间和具体活动安排。 三、调查人员的组成 摄影1人、记录4人、当地村民向导一人。

联系人:杜丽花 摄影:朱林坤 访问记录:杜丽花、杨辉、李梦晓、陆春香 财政与后勤:陆春香 四、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大理马久邑婚宴文化。 意义:了解婚宴文化的传承,了解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与人文风貌的联系。 五、调查地点的典型性 大理州马久邑婚宴实行宾主为宾客每家备一桌饭菜。邻近宾客无论到与否,宾主都会把预备的饭菜送到宾客家。 六、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理州马久邑白族的婚宴文化 (1)、婚宴的传承 (2)、村民对婚宴的态度 (3)、从婚宴中体现的人文风貌 (4)、为民族对白族婚宴的看法 七、详细的调查提纲。 (一)婚宴起源、传承

1、请问你知道你们这样的待客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 的吗? 2、这样的晚宴方式有什么渊源? 3、与以前相比,现在有那些改变? 4、是你们自己一直保持着这种方式还是政府曾提出 过要求? (二)、本民族对子婚宴的态度 5、你是否思考过你们待客的晚宴与别的地方不同? 6、你觉得你们的待客晚宴方式好吗? 7、与别的地方相比你觉得这样的晚宴有哪些优点、 缺点? 8、如果这样的婚宴慢慢汉化,你会怎样感想? 9、相比较让酒店包办与自己家中以传统的方法办婚 宴,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 (三)、婚宴体现的内涵 10、你觉得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表现些什么? 11、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传承着那些传统美德? 12、还有别的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些传统美德? 13、对一家人一桌婚宴的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 14、你们办婚宴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你觉得这 样的方式好吗?与你们办婚宴的方式相比较,有什么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