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短文两篇 (2)

短文两篇 (2)

短文两篇 (2)
短文两篇 (2)

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自读课执笔:李敏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审定:

姓名班级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预习等级:组长签字)

1、《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原名(),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爱情三部曲,分别为《》、《》、《》。

2、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旸()谷姮()娥浸()在油中瞬()间

3、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4、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读全文

要求: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课堂研讨合作探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课堂链接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2)、文中提到了“飞蛾”和“夸父”,它们的共同点是:

(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6)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课外拓展

一、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B、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济南冬天的天空是晴空无云的季节。

D、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的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

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的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刚强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的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星星,他的眼睛湿润了

我了解这个烙印月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乐意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者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了.

1本文的作者巴金,原名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以及散文集《》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A、哀诉赞叹润湿

B、哀诉凄切闪亮

C、欣喜凄切润湿

D、欣喜赞叹闪亮

3、领会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括号里的问题。

(1)星星永远个他们以无上的安稳。(“他们”是指谁?“安慰”指的是什么?)

(2)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这”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

意思?)

4、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心情

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

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

境遇上:

感情上:5、本问所写三见事,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上的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凌乱,为什么?

6、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习等级教师评价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

4、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1、《龙虎狗》巴金李尧棠家春秋雾雷电

2、yang2 heng2 jin4 shun4

3、B

1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4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4、在作者看来,姮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使已死的星球复苏而奔月的。引用“姮娥奔月”的故事,含蓄地表明了作者要投身抗日革命战争,为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5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语段过关

1、为着追求光与热而不惜牲自己。

2、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3、表达了作者要投身于正义事业的决心,为此甚至不惜献出生命。

4、追求光明与自由,献身理想的路途是坎坷的,可能成功,可能中途失败,甚至因此而献出生命。但作者认为这是“轰轰隆隆”的死,是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这比“寒冷的、寂寞的”苟且偷生有意义。夸父追赶日影就是这样,虽然渴死在途中,但他的精神让人景仰。

短文两篇 (2)

短文两篇《蝉》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准备:提前出示学习目标,幻灯出示本课生字词及合作探究题目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由蝉的生命历程引入。板书:蝉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理解学习。 2、学习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著作有《承教小记》。 3、听读课文,出示字词,给括号里的字注音。收(敛)(聒)聒宽(恕)(颤)动学生注音,齐读,识记 三、合作探究: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写了蝉生活的那些方面?“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中,“那”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学生自己思考3分钟后,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在纸上做记录)。师生共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欲扬先抑的作用:写出感情变化,突出主题。文中其他方面的对比:蝉在地下时间长,享受生活时间短。作者对蝉前后的态度对比。不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过。点明哲理散文,板书。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师总结: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我们只有好好地活,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四、理解重点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先理解内容,在理解语言特色:这句话除了有听觉感受之外,还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富有新意,言简意丰。 五、拓展延伸:1、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人具有这样“好好地活”的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举例:史铁生、最美老师张丽莉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好好地活”?引导学生回答,认真学习,孝敬父母等。2、仿写句子。大自然中,许多事物让我们感动,一支从泥土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白的花;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入水中似的自由遨游,蜘蛛结网的坚持不懈,蜜蜂采蜜的不辞辛苦,都留给我们深深地感动。选取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出对他们的评价或感想。示例:蜡烛:生命在于奉献枫叶:绽放生命的绚丽溪流:生命在于运动五、作业预习《贝壳》,比较两课在内容和写作上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蝉小思烦抑惊对比叹扬恕

短文两篇(2)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水的语言。 3.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真挚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 难点:文中“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你了解《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吗?你知道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吗?这些名人给人类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伟人的超凡风彩。 (二)研读课文: 一、《美腿与丑腿》 1.整体感知: (1)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回走上独立之路。在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谦逊;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个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在反省时若发现 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当富兰克林七十九岁时,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花了整整十五页纸,特别记叙了他的这一伟大发明,因为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受益于此。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 (2)学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作者的观点和关键句) (3)讨论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明确】乐观积极的人受人喜爱、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悲观消极的人令人生厌、憎恶,因而一生不幸,希望人们摒弃消极悲观,拥有积极乐观。作者的主张:希望人们乐观积极,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处想。 文章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联系全文,试分析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明确】“美腿”象征优点、长处、积极的一面;“丑腿”指缺点、短处、消极的一面。 2.研读探究 (1)作者开头就说:世界上有两种人。通读全文概括这两种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明确】分别指乐观积极的人和消极悲观的人。

短文两篇2

27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文言字词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 (二)过程与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及自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重点:文言字词的理解。 难点:本文出现的一词多义情况。 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介绍:由字到句,由句到篇,由篇到意。 注意:应掌握的文言文的四种重点字、词:1、常用字(意思基本不变);2、通假字; 3、古今异义字词; 4、一字多义字 词 教学过程: 1.了解作家作品(由学生收集汇报、整理)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掌握下列字的拼音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 (一)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①美,古来共.①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①鸣;夕日欲.①颓,沉鳞竞跃。实是欲.②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①其.①奇.①者。 3.解释画有标记的字词 A、常用字 俱:自:未: B、重点实词 五色:交辉:四时:

歇:颓:沉鳞: 欲界:与: C、多义字 之.:①:②: 与.:①: 欲.:①:②: 其.:①: 乱.:①: 共.:①: 奇.:①: 4.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①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画有标记的字词 A、常用字 欣然:行:者:遂: 至:亦:寝:盖: 但:耳: B、重点实词 念:相与:中庭:空明:

27短文两篇2

27短文两篇2 1 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 2《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习本文,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 4【字词注释】①交辉:交相辉映。②四时:四季. ③歇:消散. ④欲:将要. ⑤颓:坠落。⑥沉鳞:潜游水中的鱼。⑦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之意。⑧康乐:谢灵运。灵运袭封康乐公,故云。⑨与:参与其间。这里指欣赏。 5【诗文翻译】山水中包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经常谈论。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6这一短文写了自然“山川之美”。文章用极精练优美的语言写了“古来共谈”的“高峰”、“清流”、“石壁”、“林竹”、“晓雾”、“夕阳”以及与此相应的猿鸟游鱼。作者认为这“实是欲界之仙都”。问题是要能欣赏这奇山妙水。 7、1、课文那些语句描写了山川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2、“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二者互相配合。3、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4、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关于山川之美的感受。末句感慨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真正领略大自然的妙处,颇有惆怅、寂寞之感,当然也有对自己能真正欣赏山水之美的得意之情。5、对这样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看的?他认为“实是欲界之仙都”,赞叹这样的风景与仙界无异,美不胜收.6、这篇课文有何特色?本文写景的句子用四字句,对仗工整,精确的勾画了山川之美.这种两句两句地对偶,好像并驾的两匹马,我们把它叫骈文.这种注重形式美的骈文,在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 8文段阅读理解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 文中写的景物有________山峰河流两岸林竹雾_________;动态景物有______猿鸟、夕日、沉鳞 ①②两句按————由分写到总写——顺序写景,④句按———时间从早到晚——— 顺序写景。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兼抒情——,它对前文写景的作用是—点明旨意,激发读者感情共鸣翻译此句————实在是尘世之中的仙境——。

下学期 短文两篇_2

下学期短文两篇 导读:主旨概述 《敬畏生命》一文通过写作者看到树本飘送种子的现象,受到震撼、折服,赞扬了那种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同时也告诉人们面对生活要勇于奋斗,重要的是奋斗的历程,而非最后的结果。 《热爱生命》一文通过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告诉我们应当热爱生活,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两篇短文一重抒情,一重说理,然而主旨是相通的,都是谈的有关生命的问题,语言内涵丰富。 尽量使内容具体化 以前所学的课文内容比较实际,这两篇课文谈的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之具体化,不要泛泛空谈。 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切入课文 一是反复朗读,通过朗读,熟悉课文,熟悉语句,并在朗读中体味文'章中蕴含着的作者感情和说理力量。 二是从文章标题入手,理解从“敬畏生命”到“热爱生命”的含义。“敬畏”的本义是又敬重又害怕,本文“敬畏”所表达的是一种敬重、折服、赞叹的感情,“敬畏生命”是为生命的力量和精神所折服,并发出由衷的感慨和赞美。“热爱”的意思是热烈地爱,因为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生的本质,所以他才会热烈地爱着生命,全身心地投入生命,创造生命。 三是抓住重要语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通过思考、讨论,理解

这些语句的含义。或者在老师的点拨下,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含义。 四是将两文进行比较阅读,总括两文的异同。首先看思想内容,比较两篇文章中心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敬畏生命”敬畏的是什么?“热爱生命”热爱的是什么?“敬畏”与“热爱”的相同与区别在哪里?其次看文章形式,比较两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敬畏生命》重在抒情,是怎样抒情的?《热爱生命》重在说理,是怎样说理的? 可以围绕争论进行教学 这两篇课文有些内容可能引起争论,如生命“不计成本的投资”“生的本质在于死”“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可以围绕这些争论进行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积累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粗的字注音。 纤维折服奢侈蔚然哲人丰盈惊心动魄躁动不安稍纵即逝 2.能体会《敬畏生命》中充满感情的叙述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深层感悟。 3.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理解体会他对生命的本质和

短文两篇2课时

2014年秋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导学案编号 设计人:执教人: 班级:姓名:预学评价:

资料链接 1、认真读读:看看培根是何等的了不起!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天纵奇才,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此后多年饱经了世态炎凉和政坛险恶,最终于1926年在野外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幸受伤致病,离开了人间是非之地。 他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2、华罗庚读书: 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可是他的读书方法却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之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这样,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第二课时

1、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 月18日含冤去世。 在30年'笔走龙蛇'的生涯中,邓拓留下了大量散文瑰宝,以杂文的成就最突出,仅代表作《燕山夜话》就发行数十万册。《燕山夜话》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知识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议论之间藏情趣,熔百家典籍于一炉,寓郑重严肃于愉悦,具有极强的战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老舍先生读后,情不自禁地称赞作者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短文两篇 (2)

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自读课执笔:李敏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审定: 姓名班级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预习等级:组长签字) 1、《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原名(),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爱情三部曲,分别为《》、《》、《》。 2、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旸()谷姮()娥浸()在油中瞬()间 3、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4、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读全文 要求: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课堂研讨合作探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课堂链接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2)、文中提到了“飞蛾”和“夸父”,它们的共同点是: (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6)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课外拓展 一、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B、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济南冬天的天空是晴空无云的季节。 D、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的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