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胞周期分析重要知识(源自MultiCycle)

细胞周期分析重要知识(源自MultiCycle)

细胞周期分析重要知识(源自MultiCycle)
细胞周期分析重要知识(源自MultiCycle)

细胞周期生物学基础

细胞的生成依赖于细胞的分裂而产生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在分裂过程最需要复制并传递给子代细胞的是细胞核,因为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载体-DNA。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相等的DNA物质和相同成份的染色体。因此,细胞在分裂前必须复制DNA这样它的子代细胞就能够拥有与父代相同的DNA含量。

细胞由DNA含量增加至分裂,再由它的子代继续复制并分裂,这个过程称之为细胞周期。在细胞周期中最具特征性的阶段是在分裂前的DNA含量增加并达到2倍量的时候,并在此时细胞开始分裂其自身-有丝分裂期。细胞周期中这两个循环步骤通常以一字母来表示:S期(合成期)和M期(有丝分裂期)。

当细胞周期中的S期和M期被定义后,我们可观察到在有丝分裂完成后和DNA合成刚开始之时有短暂的停顿或间隙,同样的停顿或间隙存在于DNA合成期后和有丝分裂开始之时。这两个间隙我们将之命名为G1和G2期。这样整个细胞周期可划分为G1 →S →G2 →M →G1,如下图所示:

图1显示了细胞周期中个环节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时的图谱特征

当细胞没有进入分裂过程时(我们机体中的绝大部分细胞),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G1期的位置上。因此G1细胞在数量上绝对是居各期细胞之首并在流式图谱上形成最高的信号峰。在G1期细胞中有一群细胞特别安静并且没有进入细胞循环的任何生物学特征,我们称这些细胞为G0期细胞。

一些发生在G1和G2期细胞内的生物过程现还不完全明了。处于G1期的细胞已开始为分裂前的DNA的复制和细胞成长准备许多RNA和蛋白分子。处于G2期的细胞则会修复在DNA复制过程发生的错误并识别出在M期时将DNA平均等分的切割位置。

细胞循环中这些阶段的长度因细胞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典型细胞循环中各期的发展时间为:G1期12小时,S期6小时,G2期4小时及M期0.5小时。

分析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

流式细胞最初的应用之一便是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它可快速将细胞循环中的其它阶段与有丝分裂期区别开来。这些检测是基于对细胞内DNA以化学定量方式的染色(染料着色数量直接与细胞内DNA含量相关)。有相当多的对DNA有高亲合力的染料可用于此应用。而不同的染料与DNA分子结合的位点不同。

现用得最多的两种DNA结合染料是蓝光激发的碘化匹啶(PI)(或偶尔也有用EB)和紫外激发的DAPI和Hoechst染料33342和33258。PI染料是一种插入性的与双链DNA和RNA(当要特异地检测DNA时,经常使用RNAse去除RNA)结合,而DAPI和Hoechst染料仅与DNA的螺旋结构的亚级凹槽结合并与RNA完全没有任何结合。Hoechst 33342是现唯一令人满意的能对活细胞DNA 时行染色的染料。其他一些染料在染色前需要破坏细胞膜,故经常使用去污剂或低渗溶液处理或溶剂进行固定(酒精)。

*注意:使用溶剂进行固定(如酒精)经常会引起细胞聚集,详情见分析细胞聚集。

当运用DNA结合荧光染料后,可观察到一个有特征的图谱,那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周期分布图。

当二倍体细胞被化学定量式DNA染料着色后并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会观察到一个很“窄”荧光峰。它将出现在以荧光强度为X轴、细胞数量为Y轴的坐标上。因为种种原因G1期细胞具有相同的DNA含量,理论上G1期细胞的DNA含量荧光强度应当一致,并在直方图上的一个通道上出现信号(如图2.2A中,在直方图上出现一条G1期细胞的荧光直线)。

图2.2分别显示了一个理想状态中一台完美的流式细胞仪无偏差检测的直方图(A)和实际分析得到的呈高斯分布的直方图(B)。在B图中,使用Dean 和Jett 多项式S期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识别出的G1、G2和S期细胞分布。

如果流式细胞仪十分完美且DNA染料的特异性绝对专一,这种情况将会发生。而在实际中,流式细胞仪本身存在着许多变异性,此外DNA染料的着色也存在生物学的变异。因此,检测得出的G1期细胞的荧光分布正常的是呈高斯曲线分布。这种“钟”型分布与检测的变异相关(图2.2B)。

检测中的变异越大,高斯曲线的宽度越宽。有一个名为“变异系数”(CV)的指标用于描述峰的宽度。CV是一种规格化的标准差,定义为CV=100*标准差/平均值。

相类似,G2和M期细胞它们拥有两部的正常G1期细胞的DNA含量,从而在直方图上形成一个两倍于G1信号峰D.I.2.0的高斯峰(见图2.2)。

实际上,G2/G1的比值常小于2.0,可能是因为G2期细胞的DNA-蛋白(染色质)聚集得更紧密或更浓缩。从而DNA染料着色时与DNA位点的结合能力被削弱。最常见的G2/G1的比值是1.97。

在理论上的完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时,S期细胞将分布自所有G1期细胞直方图右侧并一至延伸到所有G2期细胞直方图的左侧。因为细胞一旦开始进入S期便会开始合成DNA,并紧帖着G1期细胞开始向外延伸。而后DNA含量不断增加直至完成S期阶段进入G2期。

不幸的是,实际中的直方图分布并不是如此简单,这是因为G1、G2期的DNA峰分布并直线,而是有宽度的高斯分布,而S期分布则更宽。所形成的结果是早期S期细胞与G1期细胞相互叠加,而后期S期细胞与G2期细胞相互叠加。区分这些叠加细胞而计算出正确的G1、S和G2期细胞是以下章节讨论的内容。

二倍与异倍体细胞的DNA含量

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机体所有的G1期细胞,极少例外,都具有相同的DNA含量和染色质结构。在哺乳动物中,每个染色体具有两条构成。这在细胞遗传学者认为是具有“双重DNA含量”(根据实际观察到的染色体数量)的细胞,并且定义了“2N”来描述它们(N是指单个染色数量,单倍染色体的DNA含量)。而流式细胞仪通常也有相关的术语来描述:“DNA指数(D.I.)1.0”来指代这些G1期细胞的DNA含量。

具有其他DNA含量的细胞并意味着一定是属于异常,如以上介绍的S期和G2细胞和仅有单倍染色体生殖细胞,及一些在体内具有四倍DNA含量(D.I.2.0)的细胞(其他例外情况,如存在少数多核细胞)。所有这些细胞的DNA都具有“整倍”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别都是以完整的染色体组为单位的,而这些染色体组中的各染色体都拥有其自身的完整性。任何DNA含量异常的细胞其染色体组首先发生的异变或致少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们将这些细胞称为“异倍”DNA含量(针对于整倍体之言)。

因为整个细胞或细胞核DNA流式细胞仪无法确切检测出染色体数量,流式细胞仪无法确定哪些是DNA指数为1.0的正常细胞,所以要使用已知样本来事先定义二倍体细胞。

同样的,当细胞的DNA指数为2.0时我们称之为G2期细胞,或四倍体细胞或一个拥有异常DNA 含量的异倍体细胞。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时,它的位置事先也要精确地进行定义。

流式细胞仪通过观察DNA指数为非1.0整倍的细胞而能检测出染色体的变化,但这些细胞的染色

体的结构和数量必须发生了改变。因为名词“异倍体”实际是指通过染色体来确认的,当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来发现它们时,要以“DNA-异倍体”来形容它们。

DNA异倍体细胞通常,但非绝对,与恶性组织有关系。但一些例外情况必须注意,如一些良性肿瘤(如内分泌腺肿瘤)和恶变前的上皮细胞。

当一个恶性肿瘤通过流式细胞仪DNA-异倍体峰检测出来时,直方图分析时会发现在肿瘤中异倍体细胞与二倍体细胞相互混合。二倍体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纤维原细胞和一些基质成份,它们经常在样本中占一定的数量。肿瘤和基质细胞都会有部分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循环过程,经历着G1 →S →G2 →M期(基质细胞的S和G2期细胞数量通常比恶性细胞的要少得多),所以此时得到的DNA直方图通常是由两个细胞循环相互叠加构成的,但MultiCycle和ModFit都有专门的模型对它们进行分析。

细胞周期分析和DNA含量直方图

DNA直方图要求数学方法来进行分析目的是精确地识别出被覆盖的G1、S和G2期细胞的分布;这些分析方法已经历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从DNA含量直方图中提炼出细胞周期图的方法也从简单的图形识别发展到更为复杂的曲线拟合。

所有简单分析方法都是基于G1和G2期细胞与S期之间叠加很少,G1和G2期细胞数量与直方图上检测到的G1、G2期数量接近的假设。有两种具体计算方法。第一种是通过计算G1期曲线的左半部分和G2期曲线的右半部分,然后翻倍后得出G1、G2期细胞,而剩余部分便是S期细胞。第二种方法是只利用最中间的S期细胞分布,并向左侧G1期平均荧光强度和右侧G2期平均强度延伸而计算出S期细胞。而左、右侧剩余部分便分别是G1和G2期细胞。这些方法仅在只有一个细胞循环周期的直方图上才能得出比较准的结果。以上两种方法都假设G1和G2峰是左右对称的(实际上不同组织染色后并不形成这种对称峰)并且两峰的中间点能够被精确地识别出来。然而由于G1和G2峰与S期峰总是相互叠加的,所以这些峰的平均值往往并不在它们的最高点上,特别是G2峰。如果存在第二个细胞周期时,两种周期的细胞相互叠加从而使这种分析方式变得很不可靠。此外,在这种简单的图形分析方法通常不对细胞碎片和细胞聚集建立模型进行排除。

更具柔性和精确的细胞周期分析方法是基于用数学方法构造出的DNA含量分布图,然后使用曲线拟合方法将这些模型与数据进行匹配。建立得最好的模型是由Dean和Jett在1974年通过预言细胞周期直方图是呈高斯分布的理论而建立的。相互叠加的G1、G2峰和S峰可用高斯曲线重新被描述出来。在最初的提议中,增宽的S期分布是由一个光滑的二次幂抛物线方程来描述的(抛物线的一个部分,y = a + bx + cx2)。这个模型可以被简化为一次幂曲线(一个增宽的梯型,如以一条直线方程,y = a + bx)或零度斜线(一个增宽的矩型,直线模型,y = a)来拟合。当直方图的质量与理想中相差太大时,特别是G1或G2峰不呈高斯曲线分布时(底部增宽,倾斜或存在肩峰),简化模型可减少引起G1、S、G2峰叠加的影响。正如下面章节将要讨论的那样,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临床样本中。在这种情况下,建意使用保守的零次幂或一次幂来拟后S期,除非对直方图的质量高度可靠可选用二次幂。

有些实验驱动形成的S期(通常是培养细胞)分布将会更复杂些,一些可选的分析模型可运用于这些分布。最为适合的模型是将S期切割成一系列的高斯曲线,然后计算这些曲线的和。在这个模型中,每个高斯曲线都可达到任意高度。因此S期可被完全地描述出来,故此模型适用于一些复杂的S期图型。以上这些模型的优点也是在实践中的主要缺点。相当灵活的描述S期峰型时会将任何人为造成的假数据也描述出来,并且还会增加近G1、G2期端的S期区域模糊性。一个比

较折中的解决办法是由Fox (1980)提出的,他在Dean和Jett的多项式S期模型中再增加了一个高斯曲线。Fox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S期图型并同时又保持了S期曲线的平整性。它特别适用于分析经药物干预后形成的高S期细胞。Fox模型整合在MultiCycle软件中,其名称为“Synchronous S”。

使用二次幂曲线模型几乎可拟合所有直方图数据。拟合模型可生成数学表达式或函数来计算直方图中各期细胞的分布。表达式中有一系列的参数(通常在7至22),它们必须被调整从而给出最与原始数据一致的模型。因为模型使的函数并非简单的线性方程,而是非线性的二次幂函数。对于这种二次幂函数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最初由Bevington (1969)提出。最为通用此类分析方法是由Marquardt (1963)提出的。所有的二次幂拟合技术都是带自修整功能的:拟合函数模型中的参数能自动修正从而可得出与原始数据最为贴近的方程,最终模拟出最接近的图型。当修正过程中无更优方案出现时,计算便会停止并得出理论上的最佳方案。拟合的优度使用卡

方检测来验证,或是它的简化公式:来求证,它可检测拟合数据与实际数据的离散程度。二次幂拟合的速度是由寻找并发现最佳拟合参数的效率来决定的。马夸特运算方法会使用优化的方案来寻找最低卡方值及最佳的拟合参数。

二次幂拟合方法的优点这种模型可以直接分析有两个甚至三个细胞周期相互叠加的样本。叠加模式分析部分是运用去卷积的数学方法来统计单个细胞周期的。二次幂拟合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拟合过程中它被分析时的起点等参数的影响较小。这些参数包括人为定义的细胞峰算术平均位置和CVs值,及直方图所分析区域的范围。当细胞周期和碎片分析模型能最优化地拟合数据时,分析结果几乎不受起始参数和相关人员操作的影响。

有一点需充分认识:从肿瘤组织中获得的DNA含量直方图经常较正常直方图相去甚远(高CVs 值,多碎片和细胞聚集)或更加复杂(出现几个相互叠加的细胞周期),并经常出现意料之外的峰型(如,偏峰及非高斯分布峰型)。这些情况在福尔马林固定的样本中更为多见。当一个偏向的G1峰或带有尾峰的G1,其右侧延伸至S期时,对S期细胞的统计应格外小心。

在分析这些不典型直方图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简化假设来减少模型的拟合参数而降低分析模型的复杂性。这可能会降低模型对直方图细节的分析能力,但它同样也降低了错误分析数据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有些模型可能会假设一个偏态的或低部过宽的G0或G1峰是S期的一个部分,从而引起了真正S期细胞的过量统计。一些更保守的模型在分析,因多个细胞峰相互叠加或聚集细胞和细胞碎片过多时而引起的CVs过宽或细胞峰未很好分离的样本时,它的精度会更好。这些情况将在以下的章节中进行讨论。在以上情况下推荐使用Dean和Jett的计算方法中零次幂(加宽矩形)或一次幂(加宽的四边形)来替代较为灵活但更易出错的二次幂模型。此外还可强制规定G2和G1期峰的CVs值相等(它们通常下是相当接近的),或规定二倍体细胞的CVs值与异倍峰的相等,或根据以往实验室经验提供G2/G1的比值。请参考第8章-拟合选项,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最后,下面将介绍,仔细地拟合细胞聚集和碎片背景也是在分析复杂直方图中获得最佳细胞周期结果的重要方面。

拟合“碎片”及细胞核切割物背景

几乎所有作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的细胞或细胞核悬液都存在一些被破坏或损坏的细胞核(碎片),它们通常分布在二倍体G1期的左侧。当样本源自于新鲜组织或细胞,这些碎片信号会出现在直方图的左边界并迅速回落至底线。在理想状态下,碎片信号并不会影响细胞周期直

方图。然而实际中却非如此,现在发现用计算机拟合碎片分布并去除其对细胞周期各峰的影响至关重要。

传统的碎片拟合假设是碎片曲线从高峰迅速回落至底线并可用一个指数函数(e-kx)来拟合。但是其中存在两大原因而造成了指数曲线拟合并不能精确模拟出碎片的分布:

1)许多碎片分布并不是真正成指数曲线分布的。而一个从高峰迅速回落至一定高度后进入一个缓慢回落或平台过程的情况却最为多见。这个较为缓慢的回落部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比指数曲线预测的影响要大得多。

2) 碎片是因为细胞被溶解、破碎或细胞核被切割而造成的,所以它们只向DNA峰的左侧延伸(微小DNA含量峰)。因此,碎片峰的形态是依靠于DNA直方图中个峰位置的,并且碎片不可能独立于细胞细胞峰之外。因为S期是细胞周期中含量最低分布最广的部分,S期的计算受以上影响最大。

图2.3. 拟合石蜡包埋组织二倍体细胞。(A)使用简单指数曲线拟合碎片曲线,(B)直方图依靠,指数似后,(C)切核模式拟合碎片。如图所示各种分析方法对细胞周期中S期的影响各不相同。简单指数拟合开始点从碎片的最左侧开始至接近于G1峰,如图(D),所得出的S期检测结果与(A)图中差别很大。图(E)显示窄范围直方图依赖性指数碎片拟合,得出的S期细胞比图(B)要少22%。相比而言,切核模式拟合的结果受改变分析区域的影响最小,如图(E)。

为了演示以上两种观点,可以试用不同的模型来分析由石蜡包埋组织提取细胞的DNA直方图。图2.3A显示了以一个简单的指数曲线来拟合G1期峰左侧的碎片。这种模式并没有识别出许多混入G1期的碎片,根据分析区域的不同过多或过少地预测了混入S和G2期峰内的碎片。

在MultiCycle中整合了一个更为成熟的指数模型来拟合碎片。在此要意识到DNA碎片是从DNA 阳性峰开始只向左侧延伸,MultiCycle中的模型假设每个DNA阳性峰都会产生一定的碎片并向左侧延伸。因为DNA含量峰左侧从零到阳性出现的左侧与右侧直方图的坐标长度不同,所以

MultiCycle指数曲线会拟合出一个看似“陡峭”的曲线,并且它的后端将延续覆盖很多通道并因下降速度不同而出肩峰。

MultiCycle 中的“直方图依赖”性指数模型的运用结果如图2.3B和2.3E。在这两个例子中,因数据中绝大部分细胞都属于G1期,背景碎片曲线由G1峰的左侧向右侧迅速下降。

图2.3E显示了在近G1峰处拟合碎片的曲线,而2.3B显示了远G1峰的拟合曲线。因为此碎片拟合曲线并不是真正的指数函数,所以选择的分析区域不同得出的曲线也不同。S期的统计数据也不相同,2.3B与2.3E图中S期值分别是4.1%和3.2%。

从有利的方面分析,这个模型比简单的指数模型要更有效。然而使用一个可对经切片机处理过和石蜡组织所形成的碎片专门分析的模型可得到一个更佳的分析结果。此模型可拟合碎片曲线的任何部分,并且它并不受不同分析区域的影响,图2.3C和2.3F显示该模型的结果。这个模型在分析石蜡切片样本时特别有效,详情见下文。

分析石蜡组织在流式细胞仪DNA检测应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对这类样本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而使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与病人长期追踪建立关系,而且在许多新鲜组织不可用的情况下分析石蜡标本已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来源。

为了取得有效的细胞周期信息,在分离细胞核及选择细胞周期分析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作为从石蜡组织中提取细胞的一个步骤,组织块通常要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近50 μm 的薄片,从而不可避免出现细胞核碎片。这些细胞核碎片将影响S期细胞的计算,但使用一个可分析切核的模型来分析碎核可有助于纠正这些影响。

可以想象在切片机刀片轨道上的细胞核将被随机地切成两个部分。如果将细胞核简单地想象成球形体并被垂直地随机切割,切割的部位从零位点到整个细胞核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

在这个假设模型下,将出现一个由自完整核DNA峰相开始的最大切割碎片或未切割核向左延伸到DNA含量为零的连续线。这当然是一个最简化的模型,但在1988年由MultiCycle推出后,它在拟合这些类型的碎片时比以往的模型的效果都要好。实际上,需仔细观察这个模型所拟合曲线并比较它与图2.4中介绍的改良后模型的效果。

图2.4. 显示了细胞核经切割后形成的碎片。以最简单的球形细胞核为例,如果细胞核的直径为“r”,刀片以“h”距离切割细胞核,所形成的碎片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上如所列。因为细胞核是随机切割的,所以其大小理论分布曲线如上图所示。

因为细胞核在形态实际上很接近圆形或扁椭圆形,在更确切的模型中,细胞核会更多地延未端被切割而产生较小的碎片,产生“新月型”的碎片,而剩余部分则相对较大。由此产生的切核碎片直方图从零开始至完整核呈凹型分布,而不是平坦分布如图2.4。Bagwell(1990)已证实这个圆形模型也同样适用于椭圆形核产生的碎片。

这个模型已被包含在MultiCycle中用于纠正背景碎片的影响。在用于分析细胞周期的DNA分布图中一般是二倍体和异倍体细胞核的混合物,其中的各个通道中都混有被随机切碎的细胞核并向左延伸形成凹型峰分布,而以上的模型可去除这些影响。细胞核被切割的可能性要与细胞核的半径相关,在MultiCycle软件中,这种可能性可根据DNA含量的多少(如S期和G2期的细胞核要较G1期的大)来推算细胞核的大小而算出相应的被切割概率。

图 2.5. 使用切核模式分析淋巴细胞(A,D,G),Hela细胞(B,E,H)和两者的混合物(C,F,I)细胞周期。(A, B, C)是对新鲜细胞分析的直方图,(D, E, H)是采自经50微米切片的石蜡包埋组织, (G, H, I) 是采自经20微米切片的石蜡包埋组织.经软件拟合的碎片部分用水平阴影线表示,S期

用对角网格线表示。

细胞周期分析重要知识(源自MultiCycle)

细胞周期生物学基础 细胞的生成依赖于细胞的分裂而产生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在分裂过程最需要复制并传递给子代细胞的是细胞核,因为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载体-DNA。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相等的DNA物质和相同成份的染色体。因此,细胞在分裂前必须复制DNA这样它的子代细胞就能够拥有与父代相同的DNA含量。 细胞由DNA含量增加至分裂,再由它的子代继续复制并分裂,这个过程称之为细胞周期。在细胞周期中最具特征性的阶段是在分裂前的DNA含量增加并达到2倍量的时候,并在此时细胞开始分裂其自身-有丝分裂期。细胞周期中这两个循环步骤通常以一字母来表示:S期(合成期)和M 期(有丝分裂期)。 当细胞周期中的S期和M期被定义后,我们可观察到在有丝分裂完成后和DNA合成刚开始之时有短暂的停顿或间隙,同样的停顿或间隙存在于DNA合成期后和有丝分裂开始之时。这两个间隙我们将之命名为G1和G2期。这样整个细胞周期可划分为G1 → S → G2 → M → G1,如下图所示: 图1显示了细胞周期中个环节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时的图谱特征 当细胞没有进入分裂过程时(我们机体中的绝大部分细胞),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G1期的位置上。因此G1细胞在数量上绝对是居各期细胞之首并在流式图谱上形成最高的信号峰。在G1期细胞中有一群细胞特别安静并且没有进入细胞循环的任何生物学特征,我们称这些细胞为G0期细胞。 一些发生在G1和G2期细胞的生物过程现还不完全明了。处于G1期的细胞已开始为分裂前的DNA

的复制和细胞成长准备许多RNA和蛋白分子。处于G2期的细胞则会修复在DNA复制过程发生的错误并识别出在M期时将DNA平均等分的切割位置。 细胞循环中这些阶段的长度因细胞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典型细胞循环中各期的发展时间为:G1期12小时,S期6小时,G2期4小时及M期0.5小时。 分析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 流式细胞最初的应用之一便是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它可快速将细胞循环中的其它阶段与有丝分裂期区别开来。这些检测是基于对细胞DNA以化学定量方式的染色(染料着色数量直接与细胞DNA 含量相关)。有相当多的对DNA有高亲合力的染料可用于此应用。而不同的染料与DNA分子结合的位点不同。 现用得最多的两种DNA结合染料是蓝光激发的碘化匹啶(PI)(或偶尔也有用EB)和紫外激发的DAPI和Hoechst染料33342和33258。PI染料是一种插入性的与双链DNA和RNA(当要特异地检测DNA 时,经常使用RNAse去除RNA)结合,而DAPI和Hoechst染料仅与DNA的螺旋结构的亚级凹槽结合并与RNA完全没有任何结合。Hoechst 33342是现唯一令人满意的能对活细胞DNA时行染色的染料。其他一些染料在染色前需要破坏细胞膜,故经常使用去污剂或低渗溶液处理或溶剂进行固定(酒精)。 *注意:使用溶剂进行固定(如酒精)经常会引起细胞聚集,详情见分析细胞聚集。 当运用DNA结合荧光染料后,可观察到一个有特征的图谱,那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周期分布图。 当二倍体细胞被化学定量式DNA染料着色后并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会观察到一个很“窄”荧光峰。它将出现在以荧光强度为X轴、细胞数量为Y轴的坐标上。因为种种原因G1期细胞具有相同的DNA含量,理论上G1期细胞的DNA含量荧光强度应当一致,并在直方图上的一个通道上出现信号(如图2.2A中,在直方图上出现一条G1期细胞的荧光直线)。 图2.2分别显示了一个理想状态中一台完美的流式细胞仪无偏差检测的直方图(A)和实际分析得到的呈高斯分布的直方图(B)。在B图中,使用Dean 和 Jett 多项式S期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识别出的G1、G2和S期细胞分布。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血常规--血细胞分析 (一)红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s,RBC) (2)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Hb) (3)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 (4)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6)平均红细跑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以上各参数的定义参看红细胞一般检查。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BC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所测红细跑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2.临床意义 (1)RBC、HGB、HCT、MCV、MCH、MCHC各项的I陆床意义见红细胞一般检查。 (2)RDW ①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②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③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六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W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白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 (2)白细胞分类计数.根据溶血剂处理后皱缩白细胞体积的大小分为三类细胞,coulter JT3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将35~90fl大小的定义为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91~160fl大小的定义为中间细胞(middle cells,Mid.),161~450fl大小的定义为粒细胞(granulocytes,Gran.),不同仪器对细胞大小

Modfit分析细胞周期指南

Modfit分析细胞周期指南 本指南只提供在guava流式细胞分析仪上使用细胞周期模块分析后产生的数据,其它请参阅产品使用说明书,本指南仅供参考。 一.概述 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都要经历相同的变化阶段(即G1→S→G2→M )周而复始地进行活动,细胞的这种生长、分裂循环即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1e)。一个细胞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与分裂间期(G1、S、G2)。尽管在各种细胞中各期所占时间都不尽相同,但相对而言M期最短,S期却较长。 分裂间期: 1 、G1期,前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到S期开始。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明显增多,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增多,内质网在更新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都增加,中心粒彼此分离、复制。 2、S期:DNA、组蛋白合成 3、G2期, S期结束后到有丝分裂开始。由上可以瞧出G2期、S期、M期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特别就是G2期、S期(因M期较短)。因而,G2/M%+S%反映了细胞增殖能力。二者有无差别要进行统计检验。 细胞周期阻滞:对于生殖细胞及保持增殖能力的细胞(如干细胞),由于细胞不断的增殖, 细胞总就是处于从G1 、S、G2 与M 期的连续的细胞周期中。在细胞周期的各阶段, 细胞分别进行着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等重要的生理活动。每一阶段都就是下一阶段的准备期, 真核细胞可以在启动下一个周期前监测与一个细胞周期顺利完成相关的生化事件,这包括各种体内外因素威胁下游事件进行时可逆地将细胞周期阻滞在特定的生理阶段的能力,而这种特定的生理阶段称为检定点(checkpoint) 。只有前一阶段的生理活动完成后,才能通过称为检定点的阶段,进入周期的下一步,一些突发事件引发的细胞反应能影响驱动细胞周期前进的因子,从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检定点, 这被称为细胞周期阻滞(cell cycle arrest)。 比较相应的细胞G1 、S、G2 期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才能说有无细胞周期阻滞。 第一张图:增值率S(合成期)+G2/M(合成后期/分裂期):21、7% 第二张图:增值率S(合成期)+G2/M(合成后期/分裂期):19、6% 据此分析两者的增值没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第二张图比第一张图的S期有所增高,但G2期下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① 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③ 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④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 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3、流式细胞结果图各参数的意义: 前面讲过,常用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方法是依据细胞DNA含量(横坐标)来分析的:

G1期:细胞DNA复制还没有开始,也是DNA含量最少的,即流式检测结果图的第一个峰; S 期:细胞开始复制,到完成复制,是一个一倍DNA到二倍DNA的过程,在流式结果图中显示期跨度特别大(第二个不高但很宽的峰); G2期:DNA复制完成至分裂的一段时间,此时细胞内含二倍DNA,在流式结果图中的第二个峰; M期:细胞分裂过程,此时细胞内也是二倍DNA,用DNA含量的方法是无法与G2期分开,所以有第三峰明显升高时报告:G2/M期阻滞。 上图是DOS系统下分析细胞周期的一个示意图。不同的机器分析结果参数表示略有不同,但主要看G1、G2、S三个期的数值即可。 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到的有效细胞数; 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量,为什么用DNA量来区别各周期我们等下再讲; 3、G1、G2、S三期在上图已经用箭头标示; 4、右侧数字含义:Mean G1=195.4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195。4;%G1=73.6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73。6%;以此类推……

血常规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 锁定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细胞周期》——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周期》 ★细胞的最终命运: 细胞分裂及生长(相关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受到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细胞死亡 ★标准的细胞周期: (从G1期开始,历经S、G2,到M期结束) 一.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1.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周期的简称,指细胞从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再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过程。 2.细胞周期时间(Tc):细胞周期时间因细胞类型、状态和环境而异,变异范围大,从0h~数年都可能。 3.细胞的增殖特性(机体细胞的状态): 1)增殖细胞(周期性细胞):能够增殖,不断进入 周期完成分裂。 2)暂不增殖细胞(休眠细胞,G0细胞):长期停 留在G1晚期(G0期)而不越过限制点,未丧失 分裂能力,在适当条件下可恢复到增殖状态。 3)永不增殖细胞(终末分化细胞):始终停留在 G1期,失去增殖能力直到衰老死亡。 二.细胞周期的研究方法: ★细胞周期模型 细胞周期研究中经常使用一些典型的物种和细胞系统,最常用的模型包括酵母、爪蟾胚胎细胞和哺乳动物体外培养细胞。 ★细胞周期同步化 ——由于实验常常需要设法获得时相均一的细胞群,使样品中的细胞都处于大致相同的细胞周期阶段,所以常需要使细胞周期同步化。 同步化的策略:①诱导同步化;②选择同步化 同步化常用方法:①细胞分裂收获法②代谢抑制法(加入过量胸苷后清洗)③低温培养法 ★3H-TdR(氚标记胸苷)有丝分裂标记法(测定细胞周期的时间) ——应用3H-TdR短期饲养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将3H-TdR洗脱,置换新鲜培养液并继续培养。随后,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定期取样,作放射自显影观察分析,从而确定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长短。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 ROS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ROS (以6孔板为例) 测定细胞存活率 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4×105/ml密度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上; 2.培养过夜后,用于相应实验处理; 3.收集处理后的细胞培养液至流式专用管; 4.加1ml PBS缓冲液清洗一次,清洗液加入管中; 5.胰酶消化收集细胞于上述管中; 6.1ml PBS缓冲液清洗剩余细胞一次,清洗液加入离心管; 注:3-6步都收集于同一流式专用管。 7.800g离心6min,去上清; 8.加1ml PBS缓冲液重悬细胞,再次离心弃上清; 9.最后重悬细胞于500μl含5μg/ml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的PBS缓冲液 中; 10.避光冰上孵育10m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存活率; 11.PI可结合DNA,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可发出荧光,其强度与DNA含量成 正比,但其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而FS(前向散射)则是指示细胞大小的参数。因此,我们以FS为横坐标,PI的荧光值的对数(log PI)为纵坐标,就可将不同大小和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区分开:活细胞表现出较大的FS值和较弱的荧光强度;坏死的细胞碎片,由于丢失部分DNA,具有较小的FS值和较弱的荧光性;凋亡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通透性,细胞虽然聚缩变小,但核保持完整,所以显示出较小的FS值和较强的荧光强度。通过计算活细胞占所有细胞的百分率,即可得知细胞存活率。 测定细胞周期 1.细胞的处理及收集同测定细胞存活率方法的第1-8步; 2.用300μl的PBS重悬细胞,将细胞逐滴加入700μl预冷的无水乙醇中,乙醇 终浓度为70%,4℃避光固定过夜; 3.800g离心10min,去上清;

BD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艺术

CELL CYCLE ANALYSIS Analysis of a cell population’s state of replic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fluorescently labeling the cell nuclei then analyzing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each cell in the population by flow cytometry. Quiescent and G1 cells will hav e one copy of DNA and will therefore have 1X fluorescence intensity. Cells in G2/M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will have two copies of DNA and accordingly will have 2X intensity. Since the cells in S G0G1: FL2-W

FLOW CYTOMETRY AND CELL CYCLE DATA: DUE DILIGENCE Special considerations must be taken when optimizing a flow cytometer for cell cycle analysis. Because the DNA histogram is the final product of the flow cytometer that is subjected to curve de-convolution analysis, 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must be high and the fidelity of individual cell’s fluorescence must be maintained. This is mentioned because of the simple nature of cell cycle analysis: looking at events with distinct fluorescence levels. As mentioned before, cells in G0/1 have 1X fluorescence and G2/M cells have 2X fluorescence. Wh at happens if two G0/1 cells pass through the beam (whether stuck together or not) at the same time? AGGREGATES: A STICKY SITUATION As we all know, cells can stick to each other. Also, despite the hydrodynamic focusing that occurs at the flow cytometer’s laser intercept, multiple cells can pass through the laser at the same time even if they’re not stuck together. What results is the recording of one type of event as another type entirely. Because you are examining the nuclear fluorescence of each ev ent, two cells in G0/1 that are stuck together will have as much nuclear accomplished by using the cytometer’s signal pulse processing and taking care to optimize the instrument properly. PULSE PROCESSING As cells transit through the laser beam, their fluorescence signals ultimately generate voltage pulses by the The resulting pulse has three measurable features: height, width, and area. Height = maximum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idth = transit time. Area = total fluorescence of particle.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 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 ?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 HCO3- 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 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 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 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 7.7。 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 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在许多题中常用到,但对其结果的分析却不是很清楚。在此收集点相关资料并以实验中的一张图片为例,大家共同学习。图中白色箭头及尾部G1,G2,S是我用PS加上去的,方便讨论。首先来认识下图: 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到的有效细胞数; 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量,为什么用DNA量来区别各周期我们等下 再讲; 3.G1、G2、S三期在上图已经用箭头标示; 4.右侧数字含义:Mean G1=19 5.4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 195.4;%G1=73.6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73.6%;以此类推……

下面从细胞周期的角度看各参数的意义: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①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③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④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 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 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 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PI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Cell Cycle Analysis by Propidium Iodide (PI) Staining Adherent cells: 1.trypsinized 2.suspended in medium + 10% FCS 3.centrifuged (1000 rpm, 5 min) 4.Pellet suspended in PBS (1 ml) Suspension cells: 1.Centrifuged (1000 rpm, 5 min) 2.Pellet suspended in PBS (1 ml) Fixation with EtOH: Pipet cell suspension into 2.5 ml absolute EtOH (final concentration approx. 70%) - or vortex the suspension at half speed while adding the EtOH) – to prevent clustering of cells during the fixation. Incubate on ice for 15 min (or over night at –20°C). Alternative fixation with paraformaldehyde: Pipet the 1 ml cell suspension into 3 ml 4% paraformaldehyde and fix for 15 min at r.t. Staining: 1.Pellet the cells at 1500 rpm for 5 min 2.Suspend the pellet in 500 μl PI-solution in PBS: 50 μg/ml PI from 50x stock solution (2.5 mg/ml) 0.1 mg/ml RNase A 0.05% Tritin X-100 Incubate for 40 min at 37°C 3.Add 3 ml of PBS, pellet the cells (1500 rpm, 5 min) and take off the supernatant 4.Suspend the pellet in 500 μl PBS for flow analysis (you can also leave about 500 μl of the diluted staining solution on the pellet and suspend the cells in this solution > less loss of cells when you take off the sup.) – the rest of the staining solution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flow analysis.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解读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操作步骤 1. 细胞培养: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6cells/ mL以1mL接种24孔板或2mL接种于6孔板内,进行所需的处理(比如加入药物),特定时间后终止培养,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2. 细胞固定: 8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弃上清,用预冷PBS洗涤两次,加入预冷75%乙醇,于4℃固定4h以上。 3. 细胞染色: 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以3mL的PBS洗涤一次,加入400uL溴化乙锭(PI,50ug/mL),100ul RNase A(100ug/mL ),4℃避光孵育30min。 4. 流式分析: 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 注:上机前要以50um尼龙网膜或35um细胞过滤器过滤细胞!因为PI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容易使细胞聚团!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解读 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的有效细胞数; 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含量; 3、G1、G2、S三期在图中已经标示; 4、右侧数字含义:Dip G1-53.84% at 55.56,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55.56; 53.84%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53.84%;Dip G2-5.64% at 107.72,即G2期DNA 含量平均值为107.72,5.64%即G2期细胞数占总数的5.64%;以此类推…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的意义,主要从细胞周期的角度看各参数的意义: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3..知识点汇总情况-细胞周期

IV 细胞周期知识点汇总: 核心知识点(约占考试总分值的60%):2 8 12 17 21 31 32 36 40 普通知识点(约占考试总分值的30%):1 5 6 7 9 10 11 14 19 20 22 24 26 27 29 30 35 42 44 49 扩展知识点(约占考试总分值的10%):3 4 13 15 16 18 23 25 28 33 34 37 38 39 41 43 45 46 47 48 1 细胞周期的定义及持续时间 A定义: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B 持续时间: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的细胞种类里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G1期持续时间的多变性造成的。 2 细胞周期的时期划分 A 整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M期)和分裂间期(间期)。 B 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 C M期包括两个主要的分裂事件,分别是核分裂(mitosis)和胞质分裂(cytokinesis)。 D 核分裂分为五个时期:前期(prophase)、前中期(prometa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 E 胞质分裂期相对独立,发生于核分裂后期,完成于核分裂末期结束之后,是M期真正的终点。 3 间期的物质储备 A 间期是细胞周期中为M期做物质储备的时期,该时期从外界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合成代旺盛。 B S期细胞合成DNA,是遗传物质的储备时期。 C G1期和G2期细胞合成除DNA以外的其他蛋白和细胞结构组分,是非遗传物质的储备时期。 4基于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群 A 周期中细胞(cycling cell):细胞周期持续运转,细胞持续分裂。如上皮组织的基底层细胞。 B G0期细胞/静止期细胞(quiescent cell):在G1期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进入G0期,停止细胞分裂。一旦受到信号指使,会快速返回细胞周期并分裂增殖。如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 C 终末分化细胞:分化程度很高,一旦特化定型后,终生不再分裂,只执行特定的功能。如骨骼肌细胞。 5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cell cycle control system)及检验点(checkpoints) A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由一系列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组成的调节细胞周期运行的网络系统,能够接受上游调控信号和下游反馈信号并触发或延迟细胞周期中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 B 检验点:细胞周期的调控点,检验细胞从一个周期时相进入下一个周期时相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汇总-细胞周期

IV 细胞周期知识点汇总: 1 细胞周期的定义及持续时间 A定义: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B 持续时间: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的细胞种类里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G1期持续时间的多变性造成的。 2 细胞周期的时期划分 A 整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M期)和分裂间期(间期)。 B 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 C M期包括两个主要的分裂事件,分别是核分裂(mitosis)和胞质分裂(cytokinesis)。 D 核分裂分为五个时期:前期(prophase)、前中期(prometa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 E 胞质分裂期相对独立,发生于核分裂后期,完成于核分裂末期结束之后,是M期真正的终点。 3 间期的物质储备 A 间期是细胞周期中为M期做物质储备的时期,该时期从外界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合成代谢旺盛。 B S期细胞合成DNA,是遗传物质的储备时期。 C G1期和G2期细胞合成除DNA以外的其他蛋白和细胞结构组分,是非遗传物质的储备时期。 4基于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群 A 周期中细胞(cycling cell):细胞周期持续运转,细胞持续分裂。如上皮组织的基底层细胞。 B G0期细胞/静止期细胞(quiescent cell):在G1期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进入G0期,停止细胞分裂。一旦受到信号指使,会快速返回细胞周期并分裂增殖。如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 C 终末分化细胞:分化程度很高,一旦特化定型后,终生不再分裂,只执行特定的功能。如骨骼肌细胞。 5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cell cycle control system)及检验点(checkpoints) A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由一系列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组成的调节细胞周期运行的网络系统,能够接受上游调控信号和下游反馈信号并触发或延迟细胞周期中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 B 检验点:细胞周期的调控点,检验细胞从一个周期时相进入下一个周期时相的条件是否适合。 6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组成及运作模式 A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上游调控蛋白,核心调控蛋白和效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1.全血细胞分析(24项)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区间:成人4-10×10^9/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血液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区间:男4-5.5×10^12/L,女3.5-5×10^12/L,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3)血红蛋白含量(HGB):参考区间:男120-160g/L,女110-150 g/L。临床意义:增多见于休克、严重呕吐及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山居住者。降低见于各种 贫血、白血病、大失血、造血机能障碍。 (4)红细胞比积(HCT):参考区间:男40-50;女37-47。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大量脱水或血浆丢失及真兴红细胞增多症。降低见于各种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区间:80-98fl。临床意义:根据贫血体积大小判断贫血类型。体积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体积减小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区间:26-32pg。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8)白细胞分类(DC): ①中性粒细胞50%-70%②嗜酸性粒细胞0.5%-5%③嗜碱性粒细胞0%-1%④淋巴细胞20%-40%⑤单核细胞3.5%-7.9%。临床意义:①增多见于 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 性铅及汞中毒。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 镭辐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重度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②增多见于变 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手术后、烧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 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③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 铅及铋中毒等;④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减少见于传染性急性期、放射病、 细胞免疫缺陷等;⑤增多见于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 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偏差(RDW-SD):参考区间40-53fl。临床意义: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 (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参考区间:0-15%。临床意义: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18%时有临床意义。 (11)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区间:100-300×10^9/L。临床意义:检测出血、凝血功能。减少见于再障、白血病、脾功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 2.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参考区间:0.83%-1.37%。临床意义: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 旺盛,表示好的发展。减少见于再障 3.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区间:男0-15㎜/L、女0-20㎜/L。参考区间:增快:生理性:见 于60岁以上的老人,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病理性:见于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稀血症、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减慢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 4.血型(ABO血型(正定型)+Rh血型):临床意义:鉴定血型 5.血凝四项+D—二聚体:血凝四项(PT、APTT、FIB、TT)、D-D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① 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③ 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④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3、流式细胞结果图各参数的意义: 前面讲过,常用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方法是依据细胞DNA含量(横坐标)来分析的: G1期:细胞DNA复制还没有开始,也是DNA含量最少的,即流式检测结果图的第一个峰; S 期:细胞开始复制,到完成复制,是一个一倍DNA到二倍DNA的过程,在流式结果图中显示期跨度特别大(第二个不高但很宽的峰); G2期:DNA复制完成至分裂的一段时间,此时细胞内含二倍DNA,在流式结果图中的第二个峰; M期:细胞分裂过程,此时细胞内也是二倍DNA,用DNA含量的方法是无法与G2期分开,所以有第三峰明显升高时报告:G2/M期阻滞。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解读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解读(附图详解)Time:2010-12-07 PM 19:03Author:bioer Hits: 51 times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操作步骤 1. 细胞培养: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6cells/ mL以1mL接种24孔板或2mL接种于6孔板内,进行所需的处理(比如加入药物),特定时间后终止培养,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2. 细胞固定: 8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沉淀,弃上清,用预冷PBS洗涤两次,加入预冷75%乙醇,于4℃固定4h以上。 3. 细胞染色: 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以3mL的PBS洗涤一次,加入400uL溴化乙锭(PI,50ug/mL),100ul RNase A(100ug/mL ),4℃避光孵育30min。 4. 流式分析: 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 注:上机前要以50um尼龙网膜或35um细胞过滤器过滤细胞!因为PI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容易使细胞聚团!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解读 首先来认识一下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 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的有效细胞数; 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含量; 3、G1、G2、S三期在图中已经标示;

4、右侧数字含义:Dip G1-53.84% at 55.56,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55.56;53.84%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53.84%;Dip G2-5.64% at 107.72,即G2期DNA含量平均值为107.72,5.64%即G2期细胞数占总数的5.64%;以此类推…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图的意义,主要从细胞周期的角度看各参数的意义: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③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④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3、流式细胞结果图各参数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