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听海洋诉说生态悲歌

听海洋诉说生态悲歌

听海洋诉说生态悲歌
听海洋诉说生态悲歌

听海洋诉说生态悲歌

前不久,《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人与生物圈专家组考察广东省湛江市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州乌石国家海洋公园,发现当地红树林大量减少、珊瑚退化、保护物种难觅踪影等生态问题突出,海洋经济高歌猛进的同时,海洋生态保护正经历着严峻考验。

当地人用珊瑚砌的房屋和围墙周熙檀摄

11月下旬的广东雷州乌石港,随处可见织补渔网、晾晒鱼干的典型渔民生活场景。夕阳洒在这些由已经补好的渔网堆成的小山上。另一边,待补的渔网也几乎与之比肩,几十名正在埋头劳作的织补女工围坐在上面。

这些等待织补的渔网每个都有14海里长,可以“上浮海面、下及海底”,专门用来捕捞马鲛鱼。

马鲛鱼是当地一道名菜“一夜情”的主料,非常有市场,但渔民往往要远行至中越边境的海域才能有较好的收获。当地人常笑称:马鲛鱼变得越来越聪明,为了逃捕而游向越南境内。

马鲛鱼“逃捕”只是玩笑话,但当地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

珊瑚礁之危

马鲛鱼的背后隐藏着当地人对现实的无奈。而始作俑者恰恰是人们的过度捕捞,尤其是偷捕行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造成的巨大破坏。

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我国大陆沿海保护最完好、生态类型最丰富的热带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其前身是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

白蝶贝是生长在我国南海雷州半岛西部沿海和海南岛西部沿海的大型珍珠贝类,利用其养殖出来的珍珠是珠中之宝。

“白蝶贝能够存活的地方不多,目前在海南还可以找到,在雷州半岛已经很难被发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所研究员喻达辉的一句话,反映了保护区的尴尬现实。

广东渔政乌石中队工作人员刘乃仁是刘张村老渔民,他亲历了白蝶贝资源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渔民每天都可以捞到白蝶贝,刘乃仁就曾见过50多公分大的白蝶贝。

1994年,保护区内发现经济贝类长竹蛏,吸引很多人前来偷捕。偷捕者往往将渔获物统统带走,这种涸泽而渔的行为殃及白蝶贝,白蝶贝资源由此遭受严重破坏。

“白蝶贝活动能力弱,基本不能主动游动,很容易被全歼。”喻达辉说。至今,这种被严禁的作业方式仍然频繁出现,即使在保护区也难幸免。

经济发展令徐闻珊瑚礁保护区面临同样的窘境。中科院南海所2004年和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徐闻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水质变差,沉积物增加,透明度减少,成为珊瑚死亡和品种单一化的直接原因。

徐闻所处的纬度是珊瑚礁分布的边缘,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现实情况导致“徐闻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极度不健康状态”。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黄晖是该保护区建立的推动者,面对现状,她既心疼又无奈。

黄晖认为,和全球珊瑚礁受到气候变化威胁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不同,我国珊瑚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为活动。

此外,中越北部湾划界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生效以后,广东在北部湾减少了3.2万平方公里的高产优质渔场。

在徐闻,记者看到的奇特景观之一是珊瑚房子。这种据说是冬暖夏凉的房子,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珊瑚利用”的明证,也诉说着人类经济与发展需求下的生态悲歌。

海岸带之殇

“我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小时候红树林一片一片的,如果不被破坏,绝对比香港米埔湿地还漂亮。”说到此,雷州半岛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欧春晓语带笑意。

然而这都是历史的记忆。记者在雷州乌石国家海洋公园看到的唯一一片红树林,因为是两村争议之地才侥幸得以保留。鱼排(养殖筏)下近乎黑色的海水更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洪滨告诉记者:“南方个别养殖区,上面看着是一层水,下面环境比下水道还恶劣。养殖筏下都是淤泥和堆积的饵料,有的甚至厚达1米!”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炜说:“徐闻优势品种鹿角珊瑚严重衰退,而耐受环境的角孔珊瑚成为保护区新的优势种。”

白蝶贝人工繁殖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取得突破,但到80年代后期人工养殖则出现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近岸海水水质恶化密切相关。《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近岸大约1.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呈现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实时监测的近岸河口及海湾等非常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有81%处于不健康状态。

上世纪80年代,以围海养殖为主的海洋经济发展大潮席卷全国,湛江是其中的排头兵。当时,湛江大规模推广对虾养殖,既带来了利益与荣誉,更带来隐忧与后患。

198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欧春晓,正赶上湛江政府推广对虾养殖发展。“当时政府指导开发虾池,类似农业学大寨的场面。号称有15万亩,仅乌石镇就有1万亩。”学养殖出身的欧春晓认为,从科学养殖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纯属乱来”。

“湛江很多好的海湾都被围海养殖破坏,海堤遭破坏,海岸线被侵蚀;养殖业因病害频发滥用抗生素、饵料堆积腐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教授孙省利对湛江养殖业无序发展深感头疼。

雷州半岛西南部的流沙湾养殖密度令人瞠目结舌。孙省利提供的数据显示,流沙湾海水珍珠养殖1.7万亩,网箱1.4万个,扇贝养殖4000亩,对虾养殖5000多亩……

2011年,孙省利向湛江市政府建议,建立雷州半岛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两年湛江的发展主线是奋力开创大工业时代,仍对大工程大项目青睐有加。

从2003年开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空间需求胃口越来越大,“向海要地”成为许多沿海城市的重要突破口。刘洪滨计算:围填海的成本约为每亩两三万元到二三十万元之间,但生成的土地卖出后可升值10倍甚至百倍。在这种利益驱动之下,我国围填海的政府规划被轻易踏破。

在采访中,地方政府受GDP惯性驱使,被大企业大项目所牵制,不惜以牺牲海洋生

态为代价的做法令专家感到气愤和无奈。

“海洋是个大垃圾坑。”刘洪滨说,除了陆源污染排放外,在海湾内进行围填海工程使湾内水域变小,水交换能力变差,削弱了海水净化能力,降低了污染物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

记者了解到,在雷州和徐闻两个保护区中间,一座火力发电厂已获批待建。研究表明,火电厂的温排水可能造成热污染,对浮游动植物、鱼类产卵孵化造成影响,同时可能使局部海域底栖生物组成改变,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

保护区之惑

“能做多少做多少。”欧春晓这话听起来很悲观,实际上,为了对抗人类活动蚕食海洋生态及海洋资源,保护区始终在竭力而为。

保护工作历来是经济利益的“大敌”。2007年的一天,欧春晓走在大街上,突然冲出两三个人,拿钢管冲着他就是一顿抡打,欧春晓头部受伤,险些丧命。正是因为保护区在执法过程中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导致这些人通过不法手段对他进行报复。

这样极端的事件并非个例。保护区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经费有限,欧春晓不得不租用民用渔船作为执法船。春节期间,停在保护区海边的执法船却被村民放火烧掉。

而作为渔政人员,刘乃仁在执法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被扔下大海。

“保护区工作很纠结。”欧春晓说,管理违规违法行为是保护区的基本职责,但在资金和人力均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这种职能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还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

据了解,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和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都不超过10个。

“保护区建了不少,但资金、人员不到位,形同虚设。”孙省利认为,目前管理体制追求GDP,社会发展良性的空间格局没有形成。

2012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区划》划分了八类海洋功能区,并提出了各类功能区的管理要求。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南岛周边等邻近海域名列其中,它们主要发挥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作用。这为上述海洋保护区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一纸规划挡不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问题。

即使面临各种问题,保护区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但黄晖依然认为,设立保护区的意义要远大于不划定保护范围,“这至少对破坏行为产生了一些阻力”。

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提出,全国11%的近岸海域应建立保护区,到2020年,这些保护区总面积要达到中国领海面积的5%。而目前这一数字尚不到1%。

对此,刘洪滨认为,目前海洋保护区从数量上看并不算少,关键是规模小、面积少。

“大的保护区对于环境、物种保护更为有利。”刘洪滨介绍,澳洲大堡礁有22万平方公里,夏威夷群岛保护区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山东省大小。而澳大利亚拟建立的珊瑚海联邦海洋保护区,面积达99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法国和德国面积的总和。

有关专家也认为,我国现有的海洋保护区布局不尽合理,规划不足,功能单一。为保护单一物种而建立的保护区多,而事实上应该强调综合保护,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地质、地貌等历史遗迹的保护,从大生态的角度做好保护工作。

科学家之难

鹿角珊瑚缘何严重衰退?耐污珊瑚的生长机制是什么?水质污染到什么程度,是否有办法纠正或逆转?珊瑚增殖技术如何适应现状……在徐闻,许多科学问题仍旧困扰着保护区的管理人员。

关于物种保护,欧春晓也有很多待解的疑问: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海洋本底资源调查?水质污染对白蝶贝养殖影响的机理是怎样的?一些珍稀物种消失对海洋生态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同样也让科学家困惑,因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无法信手拈来,必须基于长期的监测和科学研究的结果。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支撑严重不足。有报道显示,我国海洋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仅有3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

喻达辉告诉记者,我国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时间短、基础差、缺乏积累,对海洋生态的规律性问题也没有足够的认识。

以常见的增殖放流(指人工投放苗种)活动为例,现有的增殖放流只注重评估渔获量,对于生态结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评估。“生态系统是金字塔,要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科学投放,完善生物链。经常大量投放某种生物,就会压缩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结构失衡。”孙省利说。

“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人少,研究水平和深度都远不及陆地生态研究。”黄晖则为研究力量不足的问题而深感担忧。

黄晖团队现有12名人员,加入团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学潜水。由于珊瑚礁研究经常需要潜水,整个团队每年都会去高压氧舱做一次治疗性减压。仅此一点,就可以管窥海洋研究之难。

加强海洋研究力度与投入已成专家共识,然而如何把海洋经济的发展从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实现海陆统筹,提高海洋经济发展品质,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现在的海洋经济,都是在攫取资源或填海造地,缺乏真正的高新技术,对海洋利用还非常有限。”孙省利认为,未来湛江乃至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应侧重深水网箱养殖,推动养殖户转型,大力发展海洋碳汇产业。

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15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在湛江召开。这是该会首次在海洋保护区内召开,凸显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但几天后,雷州市企水镇洪排村村前海滩的20亩红树林遭非法砍伐。面对这种发展与保护的拉锯战,保护区的管理者不无感慨地说:“能够遏制退化,就相当不错;如果能有一定恢复,就是很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这让海洋经济的发展迎来新一轮高潮,但在海洋经济高歌猛进的同时,海洋生态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也会改变养殖区的水文特征干扰鱼类洄游导致海底沉积物的增加 2. 红树植物花费大量的能量用于____幼苗生产_________ 3. 大洋区有四大洋,是__太平洋____、__大西洋_____、__印度洋___和___北冰洋______ 4. _浅海区____通常指潮下带至大陆边缘的陆架海水域 5. 潮下带附近的大型褐藻以____固着器________附在硬质底上。 6. 海洋的水层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分为_浅海区____、___大洋区______ 7.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产品不仅以_颗粒有机碳___(POC)的形式存在,还有相当部分(5%~40%)是直接以_溶解有机碳___(DOC)的形式释放到水中 8. 近半个世纪以来,海洋与陆地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包括全球变化、_海洋生物的过度利用___、环境破环、生物多样性损失_等。 9. 可能存在现存量多而生产量少或现存量少而生产量多的情况,前者如_陆地森林后者如海洋浮游植物 10. 啃食动物包括植食性鱼类、___腹足类软体动物__和___海胆___等 11. 浮游植物按身体大小可分为微微型、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巨型 12. 河口区既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场所,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区 13. 红树具有表面根、气生根、支柱根等根系以适应淤泥和缺氧环境 14. 河口区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河口周围环境________、__河口内部__________ 15. 生态学按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原始生态系统的营养方式分为__自养型与___异养型________ 17. 从食物类型看,大陆架海底的底栖生物可分为__掠食动物_____、__食腐动物___、_啃

海洋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什么? 答: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主要强调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树立这种整体性思想使人类认识自然的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生态系统生物学就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就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就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得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居首要地位。 消费者:它们之间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对生产者的摄食、同化与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的加工与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进行着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就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就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与物质以无机形态被植物吸收,转变为生物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当生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各种分解者分解回到环境中,然后再一次被植物吸收,重新进入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并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2、往复循环;3、反复利用。 5生态系统就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答: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与结构与功能之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就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与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海洋生态学》试卷三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鸟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2.广盐性生物:对于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受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沿海和河口地区的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 3.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物与营养物质,等)的争夺。 4.生物群落:是由一些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集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紧密程度不同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这个生物组合就称为生物群落。 5.新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 6.粒径谱:把粒度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分布就称为粒径谱。 7.生物沉降:滤食性动物通过摄食活动去除水层中的POM,使之作为粪球被沉降到沉积表面的过程。 8.污染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二、选择填空(每空0.5分,共12分生物发光类型主要有(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共生细菌发光)。2.海水水体按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和(无光)层。 3.内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种群内部,即种内关系,如(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4.在新生产力研究中,新氮的来源包括(上升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应)、(大气沉降或降水)、(固氮生物的固N作用)。 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过程:(生产)、(消费)、(分解)。 6. 海洋资源按开发利用程度可分为(枯竭的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渔业资源)、(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 7.群落的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营养结构)。改错(每改错为正1分,共12分)1.热带海域上层水初级生产力维持较低而稳定水平的原因是由于浮游植物数量较少(存在恒定的温跃层)和悬浮颗粒下沉所产生的碳输出所引起的(造成营养盐供应不足)。(2处错误)植物24hr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没有净产量(P=R),这个水深称为临界深度(补偿深度)。(1处错误) 3.磷循环属于气体型生物地化循环(沉积型生物地化循环),磷是随着水循环由大气(陆地)到海洋,进入海洋后很多磷沉积到海洋底部离开了循环,因此,磷循环是完全循环(不完全循环)。(3处错误)鱼类的年龄时,通常将鱼群中相同年龄的个体,称为同龄鱼。在统计中,把这些同龄鱼归在一起,称为同龄组,如当年出生的鱼称为1(0)龄组。出生第二年的鱼称2(1)龄组,出生第三年的鱼称为3(2)龄组,依此类推。一个鱼群,同一年或同一季节出生的全部个体,称为强盛世代(同一世代)。(4处错误)生物化学需氧量是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它可以度量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通常采用10℃(20)条件下,10d(5)的生物化学需氧量。(2处错误) 四、简述(每题6分,共30分)

海洋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生产者(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绿色植物,它们具有光和色素,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QHO和无机营养盐类合成碳 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用于本身的生产,此外,还有包括光合细菌合化能合成细菌。 3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4营养阶层(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 5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 6碎屑食物链:从动植物死亡尸体分解物开始。 8生态效率: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9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岀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10反馈机制:生态系统用来实现其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的方法。 反馈:系统的输岀反过来又决定其输岀。 正反馈:系统中的部分输岀通过一定路线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作用。 负反馈:输岀反过来起消弱合减低输入的作用。 11生态平衡:输入和输岀在较长的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环境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流途径畅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调节恢复到原处的稳定状态。 12补加能量:指除太阳直接辐射的能量外,其他能减少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维持消耗,从而增加可转化为生产力的任何能量。 14 Gaia假说:是一个(在生物圈水平上的)控制论系统,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在生物圈规模上相互作用的稳态。 15生态阈限: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做“生态阈限”_ 消费者:指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所以称为异养生物。分解者:也属异养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微小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连续地进行着分解作用。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 林德曼效率: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捕食食物链或营养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环节或营养级数量都要大大减少,最后只有少部分能量留存下来用于生长,形成动物的组织。美国学者林德曼在研究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 分之十定律。 周转率:生产量与平均生物量的比率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得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首要地位。 消费者:它们之间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对生产者的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的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进行着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佐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 )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4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1、海洋生态学:研究海洋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分子生态学: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分子进化,种群遗传,物种形成与进化生态学效应与规律的科学。 3、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关于生态学的定义有何新的内涵?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已经不仅是生物科学中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已经成为指导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准则的一门学科。 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高度概括为“人类生存的科学”。 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海洋生态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1)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面发现初级生产力是由再生产力和和新生产力两部组成,初步估计新生生产力在 总初级生产力中所占比例,并且与海洋生物泵过程及海—气之间的CO2交换联系起来。 (2)在食物网结构研究中发现微型生物食物网结果及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作用。 (3)在生物地化循环方面对包括以碳为主的各种元素循环的源,汇集其与全球生态平衡的关系等方面都取 得重要研究成果。 (4)发现热液口,冷渗口生态系统,对海底生物也有新的认识。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1) 地球表面大部分为海水覆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平均深度为3820m,最深处超过10000m。海洋的空间总体积达1370 ×106km3,比陆地和淡水中生命存在空间大300 倍。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 2) 大洋区是海洋的主体,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洋具有三大环境梯度,即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①纬度梯度主要表现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间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不同维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 ②深度梯度主要由于光照只能照射到海水表层,其下方只有微弱的光或是无光世界。同时,温度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表层因太阳辐射而温度较高,地处温度较低且恒定。压力也随深度不断增加,有机食物在深层很少。 ③从沿海到开阔大洋的梯度主要涉及深度,营养物质含量和海水混合作用的变化,也包括其他环境因素的波动呈现从沿岸向外洋减弱的变化。 2、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共同特点:一般个体较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完全缺乏运动能力,只能随水移动,具有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 作用: (1)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有的浮游生物可以作为判别水团,海流的指示种。 (3)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老师所划重点题目整理汇编

海洋生态学复习思考题2014 第一章绪论 1.海洋生态学的十大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海洋初级生产力总量的研究 –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研究 –海洋新生产力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 –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研究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生物泵及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调节作用研究 –热液喷口和冷渗口特殊生物群落的研究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具体说明看课件) 2.什么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答: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和对策,以达到可持续的生物圈的目的。(这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明显趋势。也是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的重要任务。) 3.哪三个研究领域为生态学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答:①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包括气候、大气、陆地和水域变化的生态学原因和后果; ②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决定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学意义,全球性和区域性 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sustainable ecosystern),探讨可持续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和策略以 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原理和技术。以上三个优先研究领域实际上阐明了生态学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厄尔尼洛现象和南方涛动如何影响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举例说明。(看文献,写作业,ppt) (作业,自整理) 第二章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1. 基本名词: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500m之间、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热常数——指有效温度(即高于生态学零度以上的温度)和发育持续时间的乘积。 K=N(T-T0) K为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N为天数,T为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0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生物零度) 海洋生物的垂直移动——海洋动物在夜晚升到表层,随着黎明的来临又重新下降。光是影响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补偿深度——:在某一深度层,植物24小时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所平衡了,没有净生产量,这样的深度为补偿深度 临界深度(the critical depth):在这个深度上方整个水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其呼吸消耗的总量。临界深度通常大于补偿深度。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一“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当环境中某物质的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物质条件,也是生物能量的源泉。 ②生物成分: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三大功能群构成三个亚系统,并且与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只有通过这个整体才能执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 (1)生产者:所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于首要地位。 (2)消费者: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全部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通过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3)分解者: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每一种生物产生的有机物基本上都可以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解。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 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才是可以供给下一营养级的净初级产量。植食性动物只能同化一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其余部分形成粪团排出体外,被吸收的量又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排出,剩下的才是能够提供给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不断消耗和散失。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可能很长,陆地通常3-4级,海洋很少超过6级,因为能量随营养级增加而不断减少,意味着生物数量必定不断下降,而维持种群繁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保证。 4.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哪些特点? 无机物质通过生产者(通常为绿色植物)吸收转换成各种有机物质,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生物死亡后,各种有机物质受到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然后再一次被生产者吸收利用,重新开始循环。 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校稳态的? 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我调控,平衡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实现相对稳态。 6.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对促进生物进化、增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大意义?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讲课讲稿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 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各种海洋栖息地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海洋生物生存方式的科学。(PPt Chapter 000 P25) 2.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让人类的生活质量,发展不应以其他集团或后代为代价,也不应危机其他物种的生存。P4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也就是说,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P48 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其生态学上的耐受限度,如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限度,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生物只能在该因子的最小量和最大量之间正常生存。P48 5.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占据的空间),而且也要说明它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它对群落发生影响的一切方面。就是说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P95 6.生境或栖息地:某些特定的生物种群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P47 7.碎屑食物链:海洋碎屑主要来源于死亡的海洋动、植物残体以及他们排除的粪团等颗粒有机物,这些颗粒有机物可被食碎屑的消费者利用。以食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称为碎屑食物链P148 6. 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组成的食物链。 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基本组成单位。P66 9.生物群落(biocoenosis:生物群落简称群落(community),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88 10.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是群落中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多的一个或几个物种,也是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如果去除,群落将失去原来的特征,同时将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改变。P89 11.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关键种不是生物量占优势,而是对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而这种作用相对于其丰度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P90 12.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的过疏和过密带队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optimum density),这就是所谓的阿利氏规律。P67 13.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或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P94 14.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再生产力 总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中生产的有机碳总量。P117

海洋生态学 复习

海洋生态学复习 海洋生态学名词解释 1、(现代)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ecosystem):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机制的自然整体。 3、食物链(food chain):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4、食物网(food web):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之为食物网 5、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 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6、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状态 7、环境(environment):泛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8、生境(habitat):小环境是范围小的区域性环境,是某些特定生物钟群或群落栖息地的 生态环境,这类小环境也称为生境。 9、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所有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 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 的必需物质”。 12、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 大量,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 13、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 环境中生存,这种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的概念就是所谓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4、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耐受限度表示某种生物对于环境改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环境因素对生物发生影响的范围称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15、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diel vertical migration)现象:光照条件是引起垂直分布的一项 重要生态因子。总的规律:白天,每一个种集中靠近一特定水层,临近黄昏时,它们开始上升并持续整个黄昏时间,到达表面后,在完全黑暗的夜间,种群趋于分散。临近天亮时再集中于表层,然后迅速下降,直到原先白天栖息的水层。 16、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水中的无机盐总量(克数) 17、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或“Marcet ”原则):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 要离子组分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或称“Marcet ”原则 1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 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

海洋生态学复习

1、真光层:也称透光层,有足够的光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 2、海洋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一般认为光是影响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所谓“最适光强”假说即认为浮游动物是停留在最适光强区,当光照超过其最适光强时,动物表现为负向光性;低于最适光强时,表现为正向光性,从而引起动物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行为 3、生物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作为同种集群的识别信号(识别同类、控制集群、引诱异性);作为对捕获物的一种引诱,如深海鱼类;作为一种照明和对肉食性敌害的一种警告或利用光幕来掩护自己。 4、密度制约机制:这类因素的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动,当种群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密度有关的因素就会发生作用,而且种群受到影响部分的比例也与种群大小有关。 5、r-选择: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的参数,这类生物称为r-对策者,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6、K-选择: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表示环境所受负载的最大种群密度的参数,这类生物称为K-对策者,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适应与稳定的栖息生境。 7、生物群落: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8、如何理解捕食者-被食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①捕食者调节被食者种群的动态,防止被食者种群产生剧烈波动,维持被食者种群的相对稳定。②当捕食者捕食被食者种群中那些体弱或有病的个体时,不仅对被食者的繁殖和增长无损害,反而可以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 ③广食性种类有利于被食者的共存。 9、种间竞争: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资源(如空间、食物、营养物质等)的争夺,通常在同一地域内,种类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0、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1、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生物种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总称为共生现象。这些组合关系有的是对双方无害,而更多的是对双方或其中一方有利。 12、群落的优势种、关键种和冗余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优势种是群落中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多的一个或几个物种,也是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关键种和优势种不同,关键种不是生物量占优势,而是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而这种作用相对于其丰度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冗余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从群落中被去除时,由于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代替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在保护生物学实践中常常未被关注。 13、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者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具有多种多样适应富有生活的结构。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基本上要通过浮游动物这个环节才能被其他动物所利用。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影响或控制生产力,同时其种群动态变化又可能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 14、珊瑚礁:是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区,由珊瑚虫分泌碳酸钙构成珊瑚礁骨架,通过堆积、填充和皎洁各种生物碎屑,经逐年不断积累而成的。 15、新生产力:透光层之外(如上升)提供的氮(主要是NO3-)支持的那部分生产力 16、f比:新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之比称为“f比” 17、简述红树林沼泽的环境特征,典型红树林植物对这种环境有哪些结构上的适应机制? 答:①生境特征:⑴温度:分布中心年平均水温约为24-27℃⑵底质:细质冲积土,pH值常在5以下,往往在河口附近⑶地貌:多分布于隐蔽的堆积海岸⑷盐度:红树生物都不同程度具有耐盐特性,不同种类的耐盐性不同⑸潮汐:潮汐及潮差决定潮水淹没时间,这个水交换过程可以输出部分物质(包括有机碎屑、代谢废物),也可输入营养物质 ②适应机制:根系:环境是细泥、缺氧,根分布广而浅,生有表面根、支柱根或板状根、气生根等,有助于呼吸和抵抗风浪冲击的固着作用。胎生:种子在母树上即发芽,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旱生结构与抗盐适应:热带海岸

海洋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3.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能流过程有哪些特点? 4.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哪些特点? 5. 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校稳态的? 6.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对促进生物进化、增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何重大意义? 7. 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 8. 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对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等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2. 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及pH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要意义? 3. 简要说明大陆边缘沉积与深海沉积类型的差别。 4. 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6.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7. 生活于大洋中层和深层的鱼类在身体结构上有什么特征? 8. 结合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谈谈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第三章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 1. 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 2. 何谓限制因子?说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主要内容。 3. 如何用辨证统一的观点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5.为什么说浮游植物辅助色素对利用太阳光有重要作用? 6. 简述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7. 简述大洋表层环流模式及海流的生态作用。 8. 说明海洋中盐度分布及其生态作用。 9.说明海水中O2、CO2的来源与消耗途径。为什么说pH值可作为反映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化学特征的综合指标? 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动态 1. 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与个体特征不同的群体特征? 2. 什么叫阿利氏规律?种群的集群现象有何生态学意义? 3. 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应用生命表可以分析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4. 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该模型描述了种群密度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的负反馈机制? 5. r-选择者和K-选择者的生活史类型有哪些差别?举例说明种群生活史类型的多样化。 6. 为什么说人们更应该注意珍稀物种的保护? 7. 试从小种群对遗传变异性和统计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种群灭绝的内在机制。 8. 什么叫集合种群?研究集合种群对生物保护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大学 2007-2008学年 第2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海洋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共 4 页第 2 页三、指令正误判断,对正确指令写出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对错误指令指出原因(设VAR1, VAR2为字变量, L1为标号)(20分)(1)MOV SI,120 (2)MOV AX, [BX] (3)MOV BP, AL (4)MOV CS, BX (5)MOV [BX][SI], 3 (6)ADD AX, LENGTH VAR1 (7)SUB [DI], 99H (8)PUSH 200H (9)XCHG AX, ES (10)JMP L1+5 四、分析下列程序,回答问题。(共10分) 1.MOV AX,50 MOV CX,5 LOP:SUB AX,CX LOOP LOP MOV BUF,AX HLT 上述程序段执行后,[BUF]=? 2.MOV CL,3 MOV BX,0B7H ROL BX,1 ROR BX,CL 执行上述程序段后BX的内容是。 3.STRING DB ‘A VBNDGH!234%Y*’ COUNT DW ? ……… MOV BX,OFFSET STRING MOV CX,0 LOP:MOV AL,[BX] CMP AL,‘*’ JE DONE INC CX INC BX JMP LOP DONE:MOV COUNT,CX HLT 上述程序段的功能是。

共 4 页第 4 页 六、按下图叙述8086最小模式下的读周期时序。要求:以T1、T2、T3、T4状态为叙述顺序,且在此4个状态下某引脚上信号变化的话,必须在叙述中解释该引脚的变化。(15分)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物入侵:称生态入侵,生物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从而可 能造成入侵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 再生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N为再生N主要是(NH4+)氨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为新N主要是(NO3-)硝酸氮,由再生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生物的习性:垂直移动和聚集 赤潮的危害: ①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②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③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如链状漆沟藻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 ④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赤潮发生的原因:1.水体富营养化;2促进赤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3微量金属元素;4温度和盐度。 优势种: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因此优势种是数量或生微量所占比例最多的种。 关键种:群落中对决定其他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的种类。 食腐生物:以落入土壤或水域的枯枝落叶、动物遗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最小的、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单细胞浮游动物,包括鞭毛类、有孔虫类和纤毛类原生动物。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①沿岸、浅海生态系统②沿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③沙滩④河口、盐沼和海草场⑤红树林沼泽⑥珊瑚礁⑦近岸上升流区⑧深海区⑨热液口区和冷渗口区 藻类-藻类间的共生关系:典型例子:蓝藻与某些硅藻的共生,如念珠藻科的胞内植生藻与硅藻类的根管藻和梯形藻共生。大部分蓝藻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由于它有固氮作用,增加了硅藻的营养盐供应,从而促使生活在氮源经常贫乏的热带海区的硅藻大量繁殖,有时甚至可形成水华。 Haeckel于1869年首先提出“生态学(ecology)”一词。 Odum在1971年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谱”的概念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bs被称为海洋生态学的奠基人。 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组分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 真光层:也称透光层,仅占海洋上方的一薄层。有足够的光可供该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透光层在不同海区是不一样的,在清澈大洋区,其深度可超过150m,而在沿岸区可减少到20m甚至更少。

《海洋生态学》试卷十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十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15空,计15%) 1、生命表可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两种类型。 2、生物群落季节演替的特点周期性重复。 3、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可分为营养关系、竞争与进化关系、原始协作关系 和共生关系。 4、生态位分化的方式包括栖息地的分化、领域的分化、食性的分化、生理的分化和体型的分化。 5、生态系统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计25%) 1、生物群落:是由一些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 个集合体。集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紧密程度不同的相 互联系,并且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分、结 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这个生物组合就称为生物群落。 2、种群内禀增长率:当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食物、空间不受限制,理化环境处于最 佳状态,没有天敌出现,等等),种群的瞬时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 率,也即种群的最大增长率。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在实验室提供最 有利的条件来近似地测定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疏或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 群都有自己的的最适密度。 4、物种多样性:反映群落中物种的多寡和分布状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丰富性(species richness)和异质性(heterogeneity)两个内容,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组织 的独特特征。一般群落中物种越多,多样性指数越高,物种多样性还与 群落中物种的均匀度(evenness)有关系。5、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 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它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而且 也要说明它要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 关系,以及它对生物群落发生的影响等所有方面。也就是说生态位是某一 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三、问答题(共5题,每题6分,计30%) 1、食物联系的生态学意义? 答:(1)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通过食物联系能够有规律地依次利用从自然界得到的物质和能量,并且使这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得以循环与流动,因此,食物联系是构成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2)食物联系影响种群及群落的结构与动态,成为各种生物数量变动的重要调节因素。 捕食者与被食者具有一定程度相互依存的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3)不同种个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常常表现为吃与被吃的矛盾,所以食物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种间矛盾斗争的发展和变化。食性的特化就是减轻种间竞争程度的一种适应,其结果对充分利用环境的食物资源和实现不同种类共存有重要意义。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1)一个群落中的所有生物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的;

中国海洋大学期末考试20经济法概论试题 及参考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命题专用纸(函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构成法的基本组织细胞是() A.法律规范 B.法的部门 C.法的体系 D.法条 2.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被称为是() A.经济法主体 B.经济法客体 C.经济权利 D.经济义务 3.不属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 A.对企业经营方针、年度计划、重大技术改造提出意见和建议 B.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 C.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的方案 D.对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评议、监督 4.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由() A.董事会确定 B.董事长确定 C.股东会确定 D.国务院确定 5.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 A.合同签订时的价格计算 B.交付时的价格计算 C.双方当事人协商 D.由买方决定 6.债权人应当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到提存机关领取提存物,逾期不领取的,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所有。 A.债务人 B.债权人 C.提存部门 D.国家 7.由三维造型构成的商标被称为() A.文字商标 B.组合商标 C.立体商标 D.图形商标 8.下列关于不当低价销售行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行为发生在商品销售环节 B.该行为牟取了暴利 C.该行为采用低于商品成本价格的方式进行销售 D.该行为的目的在于排挤竞争对手,维持或者争取自身的竞争优势 9.消费者协会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建立的() A.国家机关 B.行业组织 C.社会团体 D.司法机关 10.以下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A.季节性降价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 B.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11.经营者应通过各种载体表明其经营资格和身份,这是经营者的() A.标志经营资格义务 B.出具凭证义务 C.提供真实信息义务 D.质量担保义务 12.纳税人不依法纳税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的是税收的() A.固定性 B.强制性 C.确定性 D.无偿性 13.各国金融体制一般都以()为主导。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货币D .保险公司 14.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人民银行可以对该银行实行接管,但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5.在我国,保险人应当是() A.保险公司 B.公民个人 C.商业银行 D.证券公司 16.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年满()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17.根据能源的形成条件和利用特点,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煤气 18.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运行,这体现的是审计的() A.经济监督功能 B.经济评价功能 C.经济鉴证功能 D.经济审核功能 19.属于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的是() A.自主使用外汇 B.按规定要求结汇 C.信守合同 D.向有关机关依法申报 20.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原告所在地 B.被告所在地 C.不动产所在地 D.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 第 1 页共3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