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上册科学:1.41.5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科学:1.41.5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科学:1.41.5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科学:1.41.5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 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双休集训】

(考试范围:1.4-1.5)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H2 B.CO2 C.CO D.O2

2.(2019?郴州)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现象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固体受潮,逐渐溶解A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钠生成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

5.物质X、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2↓,则()A.X 一定是Cu(NO 3)2 B.X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 大

C.Y 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 .该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

6.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 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 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7.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8.(2019?广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 氢氧化钾溶液与1mL 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9.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第1页/共7页

第2页/共7页

A .省去装置是甲和丁

B .将丙中的 NaOH 溶液换成 Ca (OH )2 溶液

C .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 .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 10.等

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B .石蕊试液变蓝 D .酚酞和石蕊都不变色

11.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 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 . ①⑥

B . ②③⑤

C .③⑤

D .②③④ 12.下列物质加入到无色酚酞试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

A .KOH 溶液

B . CaCO 3 固体

13.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 列有关

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C .A 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蓝色

14.右上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 )

A .反应后溶液的 pH 大于 7

B .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 Na +和 Cl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15. A 、B 、C 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 图所示进行探究活

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16.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7.对 NaOH 和 Ca (OH ) 2性质的叙述 错误 的是

( )

① 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与酸都发生中和反应; ⑤向其溶液中通入 CO 2 都变浑浊; ⑥ 其溶液与 Na 2CO 3溶液混合都变浑浊。

A . ②

B . ⑤⑥

C .①②

D .②⑤⑥

18.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 pH 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 变色、变蓝的是

( )

A .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 .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O 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则

A .石蕊试液变红 C .酚酞变红

C .Cu (OH ) 2

D . CuO

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 B .B 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19.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内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

B.食盐水

C.牙膏或肥皂水

D.火碱液

20﹒(2019·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 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二、简答题(每空2 分,共22分)21.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

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

A.CO2 B .CaCO 3 C.Fe(OH)3 D .CuSO4

22.如下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 型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 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23.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 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 。

24.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密封不严容易变质。近年以来,化工原料市场供不应求,各种化工原料价格持续上扬.某化工厂为了增加效益,计划将一批库存的氢氧化钠投入市场。如果你是质检员,请你按以下方案抽取样品对该批氢氧化钠进行检验,看是否变质。

【实验方案】

【推断和结论】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 溶液可能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为了进一步探究该产品变质的程度,再取少量样品,加入的 A 是过量的CaCl2 溶

液(CaCl2溶液呈中性),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证明该批产品(填“部分”或“完全”)变质。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

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5.

第3页/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 分,共24 分)26.CO2 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于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

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 和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

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 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 多条成语、300 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

“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

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一一软塑料瓶变瘪,乙一一“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 和NaOH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 ____________ 现象,从而证

明CO2 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27.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 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 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 ,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 ,逐滴滴加Na2CO3 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选填“ 1或”“ 2)”。

28.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 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

2.5 克洗衣粉和2.5 克肥皂

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

出溶液pH 。

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入三杯溶液中浸泡10 分钟后,取出观

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第4页/共7页

第5页/共7页

( 1)“肥皂水是碱性的, 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 (选填 “正 确”或 “不正确 ”)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 级水平的语言。我

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 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 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 那些静听的幼儿, 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 边听边说的 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 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 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 基础。 ( 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选填 “会 ”

或“不会 ”)。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

,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 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

,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 ,不

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 ,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 果教师费劲 ,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甚微 ,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 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 “书读百遍 ,其义自 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跳读 ,或听读、

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

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 ,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 和语感就会自然

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

,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

用、创造和发展。( 3)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 验? 。

要练说, 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

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义、 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 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9.科学兴趣小组在

调查一化工厂时, 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 呈黄色。 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 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 pH 试纸测试,测得 pH 为 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 Ba (NO 3)2 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 AgNO

3 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A 和滤液 ( 4)向滤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性;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四、分析计算题 (每题 7 分,共 14分) 30.某学校探究小组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

( 杂质为

NaCl )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

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三个烧杯中都加入了 11 克样品及足量的水配成溶液; ②向三个烧杯加入质量不同的 CaCl 2 粉末; ③ 将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W 克的白色固体。实验数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为 ________ 。

(2)将烧杯Ⅲ的滤液蒸干,得到 ___________ 克固体,该固体由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只填化学式)组成。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某同学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买了一瓶“管道疏通剂”部(分说明如图)。疏通剂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加快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的作用,反应的原理为:2Al+2NaOH+2H 2O==2NaAlO 2+3H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按照使用说明,该同学对“疏通剂”作了进一步研究。先向烧杯中加人206g 水,再加入本品

200g,当铝粉全部反应后,求:(计算结果保留1 位小数)①生成氢气的体积多少升。(ρ氢气

=0.09g/L)

②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21、(1)升高溶液温度并在该温度下蒸发溶剂(2)AD

22.(1)A C (2)气体体积

23、有气泡产生NaCl(或氯化钠)

24.(1)稀盐酸(2)部分化学方程式:2NaOH+CO 2=Na 2CO 3+H 2O

25、(1)红;(2)Ca(OH)2+Na 2CO 3=CaCO 3↓ +2NaOH

三、实验探究题

26.(1)大理石(或石灰石)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2)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CO2 能溶于水,

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 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等)

27、(1)两者发生了反应

(2) 应取用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 稀硫酸做比对实验

(3) 试管①溶液pH 大于7(H2SO4 已经反应完或试管③中滴入Na2CO3 无气泡)

(4) l

28、( 1)不正确;( 2)不会;( 3)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9、酸;氯化铁

四、分析计算题

30.(1)23:6:24 (2)16 NaCl CaCl 2 (3)96.4%

31、( 1)易潮解,吸水后会变质( 2)66.7L 16.5%

第6页/共7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专题5内能 浙教版

专题5 内能 知识点的把握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物体吸热、放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命题方向 本专题的中考热点是:分子动理论、内能的概念及改变方法、比热容的概念及建立概念的过程,热值的概念、热量的计算、热机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本专题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密切,因此本专题中考的特点是:除对基本知识进行考查外,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创设问题情景,分析和解决常见现象,考查同学们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题目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仍将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本专题试题主要以填空、选择、计算简答、探究应用等题型出现。 考试重点 一、分子动理论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主要的考题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 对于这个考点要搞清以下几点:(1)注意区别分子的运动和宏观的机械运动。(2)扩散现象不仅可以在同种状态物体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状态物体之间进行。(3)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另外还需记住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 【例1】 (2006山东临沂) 有些房间是用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的。所以人们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 解析: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闻到甲醛的气味,正是由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目标的落实。 答案:永不停息的运动(填不停的运动、运动等都给分) 【例2】 (2005湖北宜昌)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解析:尘埃飞舞是细小尘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C是气体物质的扩散现象,而D是固体物质的扩散现象,B、C、D这三种现象都可说明分子的运动。此题是对新课标“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目标的落实。 答案:A 二、内能及其改变方法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内能的概念及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与填空题。 对内能的考查在各省市中考中出现率很高,主要集中在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的改变与温度的关系这三点上。因此解题时应注意:(1)正确区分机械运动和热运动,机械能和内能。内能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与物体机械运动的情况无关。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2)比较两物体内能大小时,不能只考虑温度一个因素,还应考虑物体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通过做功,也可能是通过吸收热量。 【例3】 (2006山西太原)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知识点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 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2NaOH+CuSO 4= Na 2 SO 4 +Cu(OH) 2 ↓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CuSO 4·5H 2 O = CuSO 4 + 5H 2 O 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 + 5H 2 O = CuSO 4 ·5H 2 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硫酸铜属于,在硫酸铜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及而凝固。在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热、酸、碱、重金属盐(钡、铜、银等)以及紫外线、、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溶解性及生理活性而凝固。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节: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 +NaOH = NaCl + H2O 3 HCl + Al(OH)3= AlCl3 + 3H2O 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 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 Ca(OH)2+ CO2=CaCO3↓+H2O 6HCl + Fe2O3= 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2HCl + CuO = CuCl2 + H2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Fe + 2HCl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Zn + H2SO4 === ZnSO4 + H2↑(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学时】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 【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 (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 (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 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 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 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 (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第2学时】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 (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 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 (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 “有劳无功” 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 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 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 二、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中肯定没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气味等。 化学性质:酸性、碱性、可燃性(H2、CO2、CH4、酒精、汽油)、助燃性(O2)、氧化性(O2、CuO等)、还原性(C、H2、CO)等 2、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 ①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②物质混合时会产生沉淀;(化学变化) ③物质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 ④物质变化时有气体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都有可能) 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状态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3、CuSO4·H2O=CuSO4+H2O CuSO4+H2O=CuSO4·5H2O (蓝色晶体) (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此变化用以检验某些反应生成物中是否有水生成,检验蛋白质的存在,重金属铜的中毒,农药波尔多液【Ca(OH)2、CuSO4】杀虫剂。 4、硫氰化钾检验三价铁离子Fe3+ 5、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 1、生活中常见的酸:食醋里含有醋酸,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酸碱性(大约的)酸碱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磊试液红色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红色检测范围PH:8~10 酸碱度(确定值):PH试纸(比色卡)或PH计 步骤: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上,稍候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盐酸能使鸡蛋壳变软:2HCl+CaCO3=CaCl2+H2O+CO2↑ 5、盐酸硫酸与铁锈反应:6HCl+Fe2O3=2FeCl3+3H2O Fe+2HCl=2FeCl2+H2↑ H2SO4+Fe2O3=2FeSO4+H2O Zn+H2SO4=ZnSO4+H2↑ 6、盐酸硫酸与氧化铜反应:2HCl+CuO=CuCl2+H2O (黑色)H2SO4+CuO=CuSO4+H2O 7、蓝色絮状沉淀溶解:Cu(OH)2+H2SO4=Cu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 第3节常见的酸 1、酸的共性: ①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 2、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 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见右图)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无法 ..完成任务的“警察”是(B ) A.紫色石蕊试液“警察”B.稀盐酸“警察” C.无色酚酞试液“警察”D.纯碱溶液“警察” 3、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分别进行了测定,其中pH最小的是( A) A.柠檬汁B.肥皂水C.食盐水D.草木灰水 4、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C ) A、浓盐酸 B、蔗糖溶液 C、浓硫酸 D、浓硝酸 5、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D )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 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 、Ca(OH)2、Na2SO4溶液的是( A ) A. 石蕊试液B. 酚酞试液C. 稀硫酸D. BaCl2溶液 7、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C ) A.硝酸铜B.稀盐酸C.稀硫酸D.二氧化碳 8、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 有大量的( D) A.Ag+和CO32–B.Ag+ C.SO42–D.Ag+或SO42– 9、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 10、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B ) A.紫色石蕊试液B.Na2CO3溶液C.CuCl2溶液D.NaCl溶液 11、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B ) A.H2 B.CO2 C.CO D.O2 12、能把Ca(OH)2、NaOH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D ) A.氯化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 13、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D ) A.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 14、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D ) A、红→蓝→紫 B、紫→蓝→红 C、蓝→紫→红 D、红→紫→蓝 15、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C )

(完整版)精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利用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2.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 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 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 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 ) A.1.0米/秒 B.0.75米/秒 C.0.5米/秒D.0.25米/秒 3.下列各个过程中要做功的是 ( ) A.人提水桶水平匀速走了10米 B.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 C.沿斜面将物体匀速上移5米 D.冰块在光滑冰面上自由滑行 4.下列各个用电器工作时,电能的转化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电烙铁 B.电熨斗 C.电热毯D.电吹风 5.如图所示,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拉到顶端A,若沿斜面 的拉力F1=F2,则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B、C的大小关系是 ( ) A.B>C B.B=C C.BR乙,通电一段时问 后,发现甲瓶玻璃管中煤油的液面上升得比乙的高。该现象能够说 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 A.材料 B.电流C.电阻 D.通电时间 9.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用30牛的水平推力使 其以1米/秒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l0秒,则此过程中 ( ) A.重力做了3000焦的功 B.推力的功率为30瓦 C.推力做了1000焦的功 D.摩擦力为100牛 10.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0点,另一端系一小球, 正下方点的正下方固定有一枚钉子P。位置1在O点的正下方,位置3 与A点等高,位置5是A与1之间的某点位置2是1与3之间的某点, 位置4是高于3的某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及摩擦,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 ( )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第4节练习题 浙教版

第四章第4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徒手登山运动员,当他在海拔4000米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越往上,越感到乏力,其主要原因是() A 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降低 B 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C 呼吸越来越急促 D 山地更加陡峭 2.把鲜奶制成酸奶,所含能量及其营养价值的说法,下列依次哪种答案合理() A 增加、提高 B 减少、提高 C 减少、降低 D 增加、降低 3.如果一定质量的黄豆全部萌发生成黄豆芽,黄豆芽中的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分别比黄豆中() A 多、多 B 少、多 C 多、少 D 少、少 4.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 ) A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B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C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 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 5.进入西藏的浙江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的环境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 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 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6.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A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 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 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7.两个大小差别较大的容器里,分别盛等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鲜奶,然后封口贮存,结果是() A 大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B 小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C 同时变酸 D 都不变酸 8.下面是某人在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各器官的血流量比较表,根据此表内容,表示运动状态的是(注: A A C A、B状态都是 D A、B状态都不是 9.右图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跑步结束后血液 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A 曲线a B 曲线 C 曲线c D 曲线d | | 跑步过程中跑步结束后 10.右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耗氧量乙动物 正确的是() A 甲是恒温动物 B 乙是恒温动物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卷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烧碱、氧化钠、Na2O B.纯碱、氢氧化钠、NaOH、 C.石灰石、碳酸钙、CaCO3 D.熟石灰、氧化钙、CaO 2.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学习好科学至关重要,下列概念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只含有二种元素 B.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加到双氧水里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D.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3、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水蒸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固体的是 ( ) A、SO2 B、HCl C、H2 D、CO2 4.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增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5.“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化到欲制的产品中。下列化学反应类型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下列盐不能用金属与稀酸直接反应制得是( ) A、MgCl2 B、FeCl3 C、FeSO4 D、AlCl3 7.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转化为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 )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纯碱 8.若要鉴定某无色溶液是否是稀硫酸,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C.氯化钡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9.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 ( ) A、Zn B、AgNO3 C、Na2CO3 D、NaOH 10.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11.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 ( ) X Y A CO Ca(OH)2 B CO2NaOH C HCl Ba(OH)2 D SO2NaOH 12.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右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 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2CO3 B.Fe C.Ba(OH)2 D.CuO 13.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含氧量,阻止氧气和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的茶叶包装盒内有一个印着“抗氧化剂”字样的小包,内装灰黑色粉末,其成分最可能是 ( )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 第三节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杠杆的分类 (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代谢和平衡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小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 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粘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 D.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2、构成人体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和各种血细胞。当人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过一会儿血就会止住了,这是谁在起作用()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3、罗小敏同学学了有关生物体的知识后,给出了以下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樟树的营养方式是自养,鲤鱼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B、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C、肾脏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器官 D、人体患高血压是有害的,低血压是有利的 4、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对保持人体的健康关系极大。儿童体内若缺乏维生素D往往会影响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可能引起的病症是() A、干眼病 B、佝偻病 C、脚气病 D、坏血病 5、张旭阳同学的奶奶是个吃全素者,因而无法由肉类及奶类中获得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则你会建议她从下列哪一組食物中补足() A、蔬菜、豆类 B、米饭、水果 C、米饭、大豆 D、蔬菜、米飯 6、人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其中与肺动脉相连通的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 、右心室 7、某病人尿液比重下降,尿量增加,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可能是()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盂 D、膀胱 8、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A 、两者均增多 B、两者均未增多 C 、葡萄糖增多,盐分未增多或没有 D、盐分增多,葡萄糖未增多 9、观察心脏内部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 是()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最新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知识链接: 1,能燃烧的物质有蜡烛、木材、纸张、液化气、汽油(或天然气)等 2,铁制器皿在潮湿的空气里会生锈;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二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知识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 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一般是形状、状态、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一般会伴随着一些物理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2.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导电性、溶解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等 区别两者为是否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 物质性质???→←???决定反映 物质用途 实验: 4242u 5u 5C SO H O C SO H O + 现象:蓝色固体慢慢变成无色粉末状固体,其中 4u C SO 溶液是蓝色的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 知识链接: 1,溶液的PH>7,呈碱性;PH=7,呈中性;PH<7,呈酸性。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223H O H CO +=2CO 将稀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上,产生大量气泡 3222a 2l a l C CO HC C C H O CO +=++↑ 知识点: 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 - a l=Na +l N C C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也就是酸全部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电离方程式: n- n n H R H R +=+ 或者 n- n m m n H RO H RO +=+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酸碱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 在碱溶液中 中性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 红色 蓝色 不变色 无色 酚酞溶液 无色 红色 不变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二、常见的酸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硝酸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一、酸 1.认识酸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盐酸_____________ 硫酸 __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__ 碳酸____________ (2)以上物质电离时产生的_____________ 全部是_________ ;所以它们都是 _________ 。 (3)酸的pH值7 ;酸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 色;加入酚酞试液;变_________ 色。 2.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_________ 色;使无色酚酞________ 。 ⑵、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过多胃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金属单质+ 酸----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酸+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的个性 (1)浓盐酸、浓硝酸均具有______________ 性;打开瓶盖;瓶口有 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具有性;可作干燥剂;具有______________ 性;能使物质发生碳化、变黑。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 出大量热;所以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一一定要把 ______ 沿着器壁 慢慢地注入___________ 里;并不断 _________ ;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倒入 里。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格中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50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抽水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如图所示的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行李车 B、晾衣竹竿 C、天平 D、踏板 3、一架飞机在某灾区上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向地面投放救灾物资,投下物资后,飞机的动能 和势能发生的变化是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势能不变 C、动能和势能都变小 D、动能和势能都不变 4、一重100N的木块放在一水平面上,在一2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拉力方向移动了5 m, 则拉力做的功为 $ A、100J B、100W C、500J D、600J 5、如右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分别沿a、b两个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则有 A、沿a方向拉时,示数较大 B、沿b方向拉时,示数较大 C、两次的示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其功率也一定越大 B、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所含的热量增加 B、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内能也较大 C、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0℃的冰块,它的内能为零 8、下列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是 A、汽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的温度降低 B、在火炉边烤火时,人觉得热 C、水盆里的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 D、把炽热的工件放在冷水里,工件的温度降低 9、现在的火箭一般采用液态氢做燃料,这主要是因为氢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质量 C、较大的热值 D、较大的比热容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