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第四章食用菌的菌种选育

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遗传变异特性;了解食用菌的菌种选育方法及其发展动态;掌握食用菌的人工选育技术。

重点与难点

1.不同食用菌的遗传变异基础

2.食用菌的菌种选育方法

3.食用菌的孢子杂交和诱变育种技术

4.食用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5.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

第一节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食用菌的遗传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间保持相似的现象,这种生命特征不论是通过性细胞进行的有性繁殖,还是通过菌丝体或组织体进行的无性繁殖,都能表现出来。正是有了遗传才能保持食用菌性状和物种的稳定性,使各种食用菌在自然界稳定地延续下来。

二、食用菌的变异

遗传并不意味着亲代与子代的完全相同,即使同一亲本的子代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在形状、大小、色泽、抗病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的结果。变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环境条件如营养、光线、搔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引起的变异,这些变异只发生在当代,并不遗传给后代,当引起变异的条件不存在时,这种变异就随之消失。因此把这类由环境条件的差异而产生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例如:营养不足时,子实体细小;光线不足时,色泽变浅;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会产生各种畸形菇等。由于这种变异不可遗传,所以在食用菌育种中意义不大,但掌握这些变异产生的条件,在食用菌栽培中,对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却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可以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叫可遗传的变异。

食用菌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的重组:通过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引起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新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基因重组是产生可遗传变异最普遍的来源,也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2.基因突变:由于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异称为基因突变,这是生物变异的最初来源。如香菇、平菇、毛木耳等产生的白色突变株,是控制色素形成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所致。食用菌的担孢子诱变剂处理后,产生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是由于控制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所致。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性状的变异。

在进行遗传研究及食用菌育种时,要善于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变异,明确变异的种类和实质,就可以准确地利用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淘汰不可遗传的变异。比如,同一香菇菌株,不同栽培条件,所产生的子实体差异很大,这时就不能简单地

认为原有品种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进行品种选育。确认该菌株是否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还必须把原菌株与产生变异的菌株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进行多代观察,才能作出结论。

三、食用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同其它生物一样,核酸是食用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有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通常所谓的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由四种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分子有三种组分: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这四种核苷酸的差异仅在含氮碱基种类上的不同,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

DNA呈双螺旋结构,即DN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个轴上互相盘旋起来。这两个多聚核苷酸长链的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因交替排列,其间以磷酸酯链连接而成,碱基则连接在核糖的1′碳位上,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的碱基间严格配对,并以氢键相连。

DNA在复制时,双链DNA先解旋成两条单链,也称为母链。然后,以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一条与母链互补的新链,这样由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这种自我复制也称为半保留复制。生物的遗传信息编码于DNA链上,三个碱基对构成一个遗传信息的密码子。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是随机的,这就为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对于某个物种来说,DNA分子却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且通常保持不变,由此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当生物体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影响,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时,便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这就是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四、食用菌遗传物质的传递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生物的遗传因子——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使生物的遗传信息有规律地从一个细胞传给另一个细胞,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世代间物质与机能上的连续性。

食用菌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菌丝生长和担孢子发育的。在营养菌丝内进行有丝分裂,在担子内进行减数分裂。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分裂的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结束后,每条染色体都由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在有丝分裂时,随着纺缍丝的牵引,着丝点一分为二,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实现核分裂,接着进行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因此,有丝分裂确保了子细胞与母细胞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当性母细胞产生性细胞时,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它实际上包括两次核分裂。在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要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及非姊妹染色体间的交换。分裂后期各配对的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则是姊妹染色体随着着丝点的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

减数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减数分裂按一定规律进行,四分体发育成的雌、雄细胞或性孢子,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这样雌雄细胞结合为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从而保证了亲体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其次,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是随机的,而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自由组合在一个细胞内,这就使子性细胞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样的组合。不仅如此,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就更增添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担子菌亚门的食用菌减数分裂在担子内进行,结果产生四个单倍体核,也称为四分体,四分体核可直接通过小梗进入担孢子形成四个单倍体核的担孢子。

五、食用菌的遗传特点

食用菌的遗传规律符合经典遗传学三大规律,即分离规律、独立分配与自由组合规律及连续互换规律。因此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二极性食用菌,不亲合基因的分离符合分离规律;由两对非连

锁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四极性食用菌,不亲和基因的分离符合独立分配与自由组合规律。

和高等植物相比,食用菌属低等生物,相对性状少,且许多生物学性状是数量基因控制的,因此,容易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个体发育过程中性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在担子菌类食用菌中,普遍存在着单核菌丝体生长细弱不具结实能力,当发生质配后,形成的双核异核菌丝具备结实能力,产生子实体,食用菌的这种特性更有利于杂交育种。真菌的生活史大部分是单倍体,在遗传研究中避免了显隐性的复杂性,是较好的遗传研究材料。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

一、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的典型生活史是指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经过菌丝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再产生新一代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也就是食用菌一生所经历的全过程。一般来讲是由孢子萌发、形成单核菌丝、发育成双核菌丝和结实性双核菌丝,进而分化形成子实体,再产生孢子这样一个有性循环过程。(见图4-1)。

1.孢子萌发:孢子萌发产生芽管或沿孢子长轴伸长(如香菇),意味着生活史的开始。

2.单核菌丝发育:孢子萌发后一般形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细胞中只有一个单倍的细胞核,单核菌丝体中所有的细胞核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又称同核菌丝体。单核菌丝体能独立地、无限地进行繁殖,但一般不会形成正常的子实体。有些食用菌的单核菌丝体还会产生粉孢子或厚垣孢子等来完成无性生活史。另外,有些食用菌的孢子萌发时并不都呈菌丝状,如银耳孢子能以芽殖的方式产生大量芽孢子,再由芽孢子萌发成单核菌丝。木耳的担孢子有时也不直接萌发为菌丝,而是先在担孢子中形成隔膜,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产生钩状分生孢子,再由钩状分生孢子萌发成菌丝。

3.双核菌丝形成: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在有性生殖上是可亲和的,而在遗传性质上是不同的,配对后,细胞融合进行质配,发育成含有两个核的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能独立地和无限地进行繁殖,具有产生子实体的能力。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的形成在早期进行,子实体也是由双核菌丝组成的。子囊菌双核菌丝在子囊产生前夕形成,子实体实际上是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的混合物,如羊肚菌的子实体。

4.子实体的形成双核菌丝在适宜的条件下进一步发育、分化,形成结实性双核菌丝,再互相扭结,形成极小的子实体原基。原基一般呈颗粒状、针头状或团块状,是子实体的胚胎组织,内部没有器官分化。原基的形成标志着菌丝体已由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原基进一步发育形成菌蕾,菌蕾是尚未发育成熟的子实体,已有菌盖、菌柄、产孢组织等器官的分化,但未开伞成熟。菌蕾进一步发育成成熟的子实体。

5.有性孢子的形成:在子实体中,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通过核配、分裂等一系列过程形成有性孢子。至此完成整个生活史,孢子释放后又一轮生活史重新开始。

但是有些种类除此之外还有由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粉孢子等无性孢子来完成的无性生活史,又称为无性循环、小循环。

二、食用菌的繁殖方式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但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繁殖是它的主要繁殖方式。

(一)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由于无性繁殖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无性繁殖的后代仍能很好地保持亲本原有的性状。食用菌无性繁殖的方式有多种,在食用菌生活史中,无性生殖的地位不如有性生殖重要。

由无性孢子来完成生活史中的无性小循环,并产生新的个体,就是一种无性繁殖。食用菌的无性孢子包括分生孢子、粉孢子、节孢子、芽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单核或双核。单核的无性孢子具性孢子功能,双核化后可完成其生活史;双核的无性孢子在萌发后可直接进入生活史循环,完成其生活史。

食用菌的子实体大都由组织化的双核菌丝构成,这种菌丝可重新回到营养生长。在菌种分离时,从子实体上取下一小块菌组织,进行组织培养,也是无性繁殖的一种,又称为组织分离,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菌种,有助于保持原有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因此,在食用菌育种时,经常要利用组织分离的方法,把已产生变异的优良菌株保存下来。菌种的扩大与繁殖、由原生质体再生的菌株等也都是无性繁殖的方式。

(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由一对可亲和的两性细胞经融和形成合子,再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食用菌的有性繁殖和其它真菌一样包括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三个不同的时期。质配是两个细胞的原生质在同一个细胞内融和,细胞质配后形成一个双核细胞,进入食用菌的双核时期。在担子菌类食用菌的生活史中,双核期相当长,期间通过有丝分裂实现菌丝的壮大及积累营养物质并形成子实体。核配是由质配所带入同一细胞内的两个核合成为一个双倍体细胞核。减数分裂则在子实体的担子内进行,在担子内不同交配型的核相互融合,使染色体数目变为2n,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单倍体子核,发育成担孢子。食用菌有性繁殖可分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大类。

1.异宗配合:必须由不同性别的菌丝细胞结合后才能产生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异宗配合是担子菌类食用菌有性繁殖的普遍形式,约占90%。它是一种自交不孕的有性繁殖类型,需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单核菌丝间进行。单核菌丝间存在着不亲合性,这种不亲和性和性别有密切关系,但又有区别。不亲和性是指由不亲和性基因的某种组合而妨碍有性生殖的现象。食用菌的不亲和系统有两种,即单因子控制的不亲和系统和双因子控制的不亲和系统。.

⑴不亲和因子的单位点结构

不亲和因子的单位点结构是指单核菌丝间的亲和性是由一个不亲和性因子(A)控制,A位点具有多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n。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只有A位点基因不同的两单核菌丝体交配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具有A1基因的菌丝体就不能和另一具有A1基因的菌丝体配合,但可以和A2、A3……An中的任何一个配合。A因子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控制菌丝体融合,二是控

制细胞核的迁移。不亲和系统由单因子控制的食用菌叫二极性食用菌,它的担孢子萌发而来的单核菌丝只带有成对不亲和基因中的一个,当不亲合基因分别是A1和A2的两种单核菌丝相遇后,相交处便发生融合,接着发生核的迁移,形成异核双核细胞。再由异核双核细胞发育成异核双核菌丝体。该菌丝体具有结实性,能形成子实体。当子实体产生担孢子时,A 因子发生分离,形成的四个担孢子中二个是A1,二个是A2。因此,同一品系的担孢子萌发而来的单核菌丝间杂交,杂交可孕率为50%。,如大肥菇。按性模式表示的二极性食用菌的生活史如下:

⑵ 不亲和因子的双位点结构

不亲和因子的双位点结构,即双因子控制的不亲和系统,它是指食用菌单核菌丝间的亲和性由

A 、

B 两个遗传因子控制。在交配过程中,A 因子控制着细胞核的配对和锁状联合的形成,B 因子控制着细胞核的迁移和锁状联合的融合。A 、B 两因子位于不同的染色体,是非连锁的遗传因子,A 、B 不亲和因子均具有复等位基因。比如,A 位点可用A1、A2、A 3……An ,B 位点可以用B1、B2、B 3……Bn ,曾有人报道一个位点可能有100多个复等位基因。

不亲和系统由双因子控制的食用菌,也叫四极性食用菌。由担孢子萌发而来的单核菌丝,带有成对不亲和基因中的一个,不亲和基因不同,如一条菌丝是A1B1,另一条菌丝是A2B2,它们之间能进行杂交,其结果是产生一个可孕的双核体(A1B1+A2B2),这个双核体能形成子实体,所形成的担孢子有四种基因类型,即A1B1、A2B2、A2B1、A1B2。这四种孢子的数目大致相同,当由这四种孢子萌发而来的单核菌丝杂交时,其结果见表4-1。

表4-1 双因子控制的异宗配合食用菌的交配反应

不亲和性类型

A1B1 A1B2 A2B1 A2B2 A1B1

- - - + A1B2

- - + - A2B1

- + - - A2B2 + - - -

一个位点或两个位点相同的两种单核菌丝不能正常杂交。因此,四极性食用菌,同一品系所产生的担孢子之间进行近亲繁殖时,理论上杂交成功率只有25%。

按生殖模式,食用菌的生活史主要过程可表示为:

A2B2、A2B1、A1B2分别培养好,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出现四种反应类型(表4-2)。

表4-2四极性食用菌单核菌丝间杂交反应类型

A1B1 A2B2 A1B2 A2B1 A1B1

- + F

B A2B2

+ - B F A1B2

F B - + A2B1 B F + -

“+”代表A1B1×A2B2的反应,即A、B两位点等位基因均不相同的两种单核菌丝间的杂交反应,杂交的结果形成可结实的、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两种单核菌丝进行对峙培养时,在两单核菌丝的交界处形成扇形杂交区。“-”代表A1B1×A1B1的反应,即A、B两位点等位基因完全相同的两种单核菌丝间的杂交反应,不能杂交。当对峙培养时,两种菌丝生长在一起。“F”代表A1B1×A1B2的反应,即A位点等位基因相同而B位点等位基因不同的类型(A=B≠),这两种单核菌丝体杂交时,表现出半亲和性,隔膜溶解有细胞核迁移,可形成同源A异核菌丝体(A1B2+A1B1)。该菌丝体每个细胞中,核的数目不定,没有锁状联合,不能形成子实体。同源A异核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气生菌丝,菌丝长势很弱。对峙培养时,两单核菌丝之间形成带状区域,该区域菌丝紧贴着培养基生长,所以称为扁平反应(flatreaction)。“B”代表A1B1×A2B1的反应,即B位点等位基因相同而A位点等位基因不同的类型(A≠ B=),也是有半亲和性。杂交过程中没有细胞核的迁移,结果形成具假锁状联合的同源B核异菌丝体。该菌丝不能形成子实体。对峙培养时,两菌落交界处出现排斥现象,即在两菌落间形成一条几毫米宽的带状空白区,这一现象又称阻遏现象,其带状空白区又称为栅栏带(barlagezone)。

在研究二极性和四极性食用菌同一子实体所产生的担孢子间的亲和性时发现,杂交亲和率并不是50%和25%,常常高于这两个理论数据。比如,裂褶菌是典型的四极性菌,它的同株担孢子间的杂交亲和率约为30%,最高的菌株可达44%。要想解释这种现象,还必须考虑不亲和基因的精细结构。详细地研究双因子控制系统表明,无论是A因子还是B因子,各自又由两个连锁的亚单位α、β构成。A、B因子的特异性,取决于α、β亚单位上基因的特异性,基因的亚单位也具有复等位基因。裂褶菌两个亚单位存在的复等位基因有:9Aα、32Aβ,9Bα、9Bβ。每个因子中基因亚单位间在减数分裂时可发生交换和重组。例如,A1实际上可写成Aα1β1,A2为Aα2β2。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形成Aα1β1与Aα2β2的配对,当两亚单之间发生交换时,产生的担孢子就出现了重组型Aα1β2、Aα2β1、Aα1β2,Aα2β1可认为是A3和A4,它们与A1、A2是可亲和的。B因子也是一样的表现。那么同一子实体产生的担孢子中,由于α、β亚单位间重组,不亲和基因的差异性增大,那么杂交亲和率必然提高。

同一菌株的后代间可亲和比率可用下述公式计算:(1/2+p-p2)(1/2-q-q2),p、q 分别表示A、B两因子各自两个亚单位的重组频率。如果α与β间不发生重组,式中的p=q=0,这时同一菌株所产生的担孢子间可亲和率为1/4,即25%,这是四极性食用菌理论杂交亲和率。事实上α与β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重组,即p、q 不一定为零。当α、β之间交换率为2%,则亲和率为27%,当重组率达到极大值,即p=q=1/2时,同一菌株亲和率可达50%。二极性交配型的食用菌也一样,A因子也是由两个连锁的亚单位组成,当两个亚单位间不发生交换时,理论亲和率为50%,当发生交换时,亲和率比50%高。不同菌株后代间,即群体担孢子间的随机配对亲和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1 m-1

——×——×100%

n m

式中n、m 分别表示A、B因子的特异性数。A、B因子的特异性数取决于α、β两个亚单位复等位基

因数。以裂褶菌四个亚单位上的复等位基因数9Aα、32Aβ、9Bα、9Bβ为例,那么裂褶菌A因子特异数就是9×32=288个,B因子特异数有9×9=81个。那么自然群体中单孢子随机配对的亲和率是:

288-1 81-1

——×——×100%≈98.4%

288 81

可见,当A、B因子特异性数很大时,群体中担孢子随机配对的亲和率就接近于100%。目前已研究过的大多数担子菌品种间的杂交表明,无论是二极性食用菌还是四极性食用菌,不亲和性因子都有广泛的复等位基因的性质。从不同的地区采集的子实体,其控制亲和性的等位基因是不同的或者可以说差异很大,那么它们之间杂交亲和率就很高。

2.同宗配合

指同一孢子萌发的菌丝间能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同宗配合是一种自身可孕的有性繁殖类型。也就是说由单独一个担孢子萌发出来的菌丝,不需要异性细胞的配对就有产生子实体的能力。同宗配合又分为初级同宗配合和次级同宗配合。

初级同宗配合:含有一个核的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同核菌丝,可以通过双核化产生双核菌丝。这种双核菌丝的细胞核在遗传上没有差异,但具结实能力。初级同宗结合的食用菌菌丝,有的有锁状联合,有的无锁状联合。草菇属于初级同宗配合的食用菌,在草菇的生活史中,有性生殖产生四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有一个细胞核。目前认为初级同宗配合的食用菌没有不亲和因子,或控制不亲和性的因子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其作用相互抵消。

次级同宗结合:次级同宗结合的食用菌在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时,两个可亲和性的细胞核同时进入一个担孢子中,使每个担孢子中含有“+”、“-”两个核,每个担子上产生两个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体属于双核异核菌丝体,具结实性,能产生子实体。双孢蘑菇属于这种类型。1959年,Evans在研究双孢蘑菇时发现,双孢蘑菇在形成担孢子时,由于纺锤丝牵拉的方向不同,最后形成的担孢子的可孕性不同,当两个交配型不同的核进入一个担孢子时,该担孢子萌发而来的菌丝具结实性。当两个交配型相同的核进入同一担孢子时,该担孢子萌发而来的菌丝不具结实性,一般具结实性的担孢子占80%,不具结实性的担孢子占20%。含有相同交配型的担孢子,无论是双孢还是单孢,必须经杂交后才能完成生活史。

(三)有性生殖的一级控制和二级控制

在食用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每一种食用菌能否按正常的发育顺序完成其生活史是受两级控制的。

1.有性生殖的一级控制:在食用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后,子细胞核中的不亲和性因子起着一级控制的作用。没有完成一级控制,即使有适宜的环境条件,食用菌也不能完成其有性生活史形成子实体。

2.有性生殖的二级控制:除了一级控制之外,在食用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可结实性双核菌丝的生活力、结实力以及子实体发生有着重大影响。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它们起着二级控制的作用。例如,许多处于野生状态的食用菌,在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能产生子实体,完成有性生活史,但人工栽培时却不能形成子实体。在食用菌栽培时,一些优良品种必须与相应的栽培条件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生产课程标准 卢占龙 (一)课程名称《食用菌生产技术》 (二)建议课时90 ,学分4, (三)课程定位(课程体系中的角色)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生物技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为学生学生学习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食用菌生产技术》选择了常见的食用菌栽培、菌种生产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食用菌生产》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建设建议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食用菌生产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掌握各种食用菌形态结构、菌种培养、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基本知识 讲清有关概念、教学主要以“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以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改革过去食用菌栽培的编排和讲授体系,首先以应用技能为突破口,尝试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教研组现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展现信息、电子所赋予食用菌生产的新内涵,基本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基地教学模式,以实验室为教学基地。

(五)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微生物学等。 后续课程是:微生物遗传、蔬菜栽培 (六)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 1.知识目标:要求系统掌握食用菌代谢、生理、形态的理论知识,菌种的制作方法 2.技能(能力)目标:学会食用菌制种,会栽培三种食用菌。 3.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七)教学内容介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1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3第二章菌种的制作 4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5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6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7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8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 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购买合同

食用菌菌种购买合同 出卖人:签订时间: 买受人:签订地点: 起始日期: 截止日期: 计划金额(元): 第一条标的、数量、价款及交(提)货时间 产品名称 交货时间 单位 (kg) 数量 单价 保护价 (元/kg) 总金额 (元) 第二条质量标准:按《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和《无公害江山白菇省级地方质量标准》标准执行。检验标准、方法、地点及期限;买方于菌种接种之日起10日内提出验收要求的,按前款规定的质量标准到买方种菇地验收。卖方自接到买方在上述期限内提出的验收要求之日起3日内未办理验收的,视为质量不合格。买方在上述期限内未提出要求的,视为质量合格。 第三条白菇菌种的交货地点、时间及提供方式:和方式为:_____________。 第四条定金:买方在年月日前向卖方支付收购定金______元。交货时定金(抵作货款)。定金支付后,因买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定金不予退还;因卖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五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_______时起转移,但买受人未履行支付款价义务的,标的物属于_________所有。 第六条运输方式及运输费用负担;由卖方送到买方指定的——投售点。运输费用由

_______方负担。 第七条结算方式、时间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担保方式(也可另立担保合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菌种瓶的供应及回收和费用负担:菌种瓶由卖方提供,每个菌种瓶收取押金______元,由买方于菌种出售后_____日内返还菌种瓶时按实际返还的个数退回。 第十条本合同解除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违约责任:违约方按合同总金额的______%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二条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二)依法向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本合同自_______________起生效。 第十四条其他约定事项;卖方必须做好对买方的售后技术指导服务。买方未按卖方的技术指导操作而引起的损害,由买方自负。菌种在有效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由卖方负责调换。 出卖人买受人 出卖人(章):买受人(章): 住所:住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居民身份证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电话:电话: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帐号:帐号:

菌株保藏方法介绍

菌种保存方法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三、器材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 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四、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下列各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是严格恒定的,屡次传代会使微生物的代谢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的性状;污染杂菌的机会亦较多。 2.液体石蜡保藏法 (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使得到健壮的菌体或孢子。

食用菌菌种保藏历史_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_孔维丽

DOI :10.13629/https://www.sodocs.net/doc/c08424473.html,ki.53-1054.2015.05.001 食用菌菌种保藏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 孔维丽,袁瑞奇,孔维威,张玉亭**,康源春,韩玉娥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从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历史出发,简要介绍食用菌菌种现状、保藏现状、保藏任务等,重点介绍了食用菌菌株不同保藏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关键词:食用菌;保藏;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15)05-0001-05 Research Progress,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pawn Preseration of Edible Fungus KONG Wei-li,YUAN Rui-qi,KONG Wei-wei,ZHANG Yu-ting,KANG Yuan-chun,HAN Yu-e (Institute of Plant Nutrition,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Base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servation,the task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ungi were introduced.We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edible fungus strains in different preser -vation methods,for reader ’s reference. Key words:edible fungus;preservation;research advance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工作,最早的菌种保藏工作从1890年开始,但直到1906年,各国才相继建立了菌种保藏机构。中国的菌种保藏机构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1979年正式成立 6个专业性保藏管理中心 [1]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 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种植和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重视对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藏工作。 1菌种保藏技术的发展历史 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机构缘起欧洲,1890年捷 克微生物学家Fran-tisek Kral 最早开始从事微生物菌种的公共性保藏[1]。菌种保藏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的兴起建设阶段和发展壮大阶段。20世纪初在巴黎、比利时、伦敦和日本等有关研究所相继建立了几个菌种保藏机构,延续至今的有1906年在荷兰建立的CBS (Centralbureau voor Schim-melcultures ),1925年在美国建立的ATCC (America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我国的菌种保藏机构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79年在原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菌种保藏会议,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基金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2013-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670);河南省自主创新基金(2013JC20);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20137914);河南省科研开放合作项目(14216000055)。 作者简介:孔维丽(197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保藏技术研究工作。E-mail:kongweili2005@https://www.sodocs.net/doc/c08424473.html, **通信作者:张玉亭(1964-),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产业开发研究工作。E-mail:kyc_2725@https://www.sodocs.net/doc/c08424473.html, 收稿日期:2015-07-15 〈综述〉 中国食用菌2015,34(5 ):1~5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Q ISSN 1003-8310

食用菌生产技术名词解释

食用菌:在高等真菌中,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真核类组织,并可供人类食用的菌类总称。 恒温结实性:有些食用菌,当菌丝体发育到生理成熟后,只需降温诱导原基形成,不需昼夜温差刺激便可结实。 变温结实性:有的食用菌,当菌丝体发育到生理成熟以后,不仅需要降温诱导原基形成,还需温差刺激才能结实。 生物转化率:每投入1斤干料所获得鲜菇的百分数。 单区制式栽培:发菌与出菇在同一场所进行的栽培方式。 双区制式栽培:发菌、出菇不在同一场所进行的栽培方式。 菌花:是乳白色、光滑的膜状物,是由酒花酵母菌产生的。 生物学效率:每投入1斤干料所获得的鲜菇百分数。 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把母种接于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给予合适的条件,通过振荡、搅拌等方式培养形成的菌丝球。 醭膜:醭膜是灰白色或乳黄色,具有皱纹的膜状物,浮在盐液面上,是由产膜酵母菌或伪酵母菌在盐液表面生长所产生的。 外菌幕:在子实体幼小时,子实体外包有一层菌膜,这层菌膜叫外菌幕。 内菌幕:有些食用菌在幼龄时,菌柄与菌盖边缘之间有一层包膜,这层包膜叫内菌幕。 菌托:当子实体长大后,外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的外菌幕就形成了菌托。菌环:当子实体长大后,内菌幕破裂,部分残留在菌盖边缘上,而另一部分残留在菌柄上形成菌环。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食用菌菌种:是以适当的培养基或培养料培养的纯菌丝体。 一级菌种(母种):又称母钟,试管种、斜面种,以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二级菌种(原种):又称原种,由一级菌种扩大繁殖成的纯菌丝体。 三级菌种:又称栽培种,生产种,由二级菌种扩大繁殖成的纯菌丝体。 组织分离法:用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菌索等的一部分组织,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成菌丝体的方法。 孢子分离法:用成熟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获得纯菌种。 基内菌丝分离法:从生长子实体的培养料中分离菌丝体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初生菌丝: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又称一级菌丝或单核菌丝。 次生菌丝:由两条可亲和的初生菌丝经过质配以后形成的菌丝,又名二级菌丝或双核菌丝。 三生菌丝:由二级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化了的双核菌丝 复壮:恢复食用菌原有的生活力和培育发展其优良性状。 菌种分离:就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所需要的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单独分离出来的过程。 退菌:是在菌丝培养期内,当菌丝生长至培养料的中部或中底部时,从料面开始菌丝逐渐变弱,直至消失的现象。 断菌:是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过程中产生菌丝断层,断裂的现象。 菌丝徒长:培养料表面生长越旺,形成一层粗壮菌束网并且在培养料表面形成菌被。

《食用菌生产技术》实训指导教材

《食用菌生产技术》实训指导教材 实训一食用菌形状结构观看 一、目的要求 观看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状态,利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育体的微观结构,利用徒手切片观看食用菌子实体的微观结构,通过对食用菌子实体形状特点的观看,让学生们了解和熟悉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类型和特点,并能按照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二、实训预备 1、材料平菇、香菇、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密环菌、羊肚菌、虫草、茯苓等食用菌子实体或菌核浸浸标本或干标本、鲜标本及部分食用菌的菌丝体,担孢子等。 2、仪器工具光学显微镜(100~600倍)、接种针、无菌水滴瓶、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或美蓝等)、酒精灯、75%酒精瓶、火柴、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培养皿、绘图纸、铅笔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菌丝体形状特点观看 1、菌丝体宏观形状观看。①观看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银耳及香灰菌、蘑菇、猴头、灵芝等食用菌的试管斜面菌种或PD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比较其气生菌丝的生长状态,并观看菌落表面是否产生无性孢子。 ②观看菌丝体的专门分化组织:蘑菇菌柄基部的菌丝束;密环菌的菌索;茯苓的菌核;虫草等子囊菌的子座。 2、菌丝体微观形状观看。①菌丝水浸片的制作:取一载玻片,滴一滴无菌水于载片中央,用接种针挑取少量平菇菌丝于水滴中,用两根接种针将菌丝拔散。盖上盖玻片,幸免气泡产生。②显微观看:将水浸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10倍的物镜观看菌丝的分支状态,然后转到40 倍物镜下认真观看菌丝的细胞结构等特点,并辩认有无菌丝锁状联合的痕迹。 (二)子实体形状特点观看

1、子实体宏观形状观看。认真观看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状特点,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要紧区不,专门注意菌盖、菌柄、菌褶(或菌孔、菌刺)、菌环、菌托的特点,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 2、子实体微观形状观看。①菌褶切片观看:取一片平菇菌褶置于左手,右手持刀片,横切菌褶若干薄片漂浮于培养皿的水中,用接种针先取最薄的一片制作水浸片,显微观看平菇担子及担孢子的形状特点。②有性、无性孢子的观看:灵芝担孢子水浸片观看;羊肚菌子囊及子囊孢子水浸片观看;草菇厚垣孢子水浸片观看;银耳芽孢子水浸片观看(以上各类孢子的观看可用标本片代替)。 四、作业 1、描述菌丝体的生长状态,并画出所观看菌丝、无性孢子、担子及担孢子的形状结构图。 2、列表讲明所观看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形状特点,如:伞状、头状、耳状、花絮状、肾状、扇状、蛋形、钟形等。 3、绘制一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状图,用绘图笔或钢笔(黑)绘制生物图,要求图形真实、准确、自然,画面整洁。 实训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了解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构造,了解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方,熟悉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把握母种培养基(PDA或PSA)的配制方法 二、实训预备 1、配制培养基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水等。 2、仪器用具高压蒸汽灭菌锅(手提式或立式)、可调式电炉、铝锅(20cm)、汤勺、切刀、切板、量杯、纱片、漏斗(带胶管和玻璃管)、止水夹、漏斗架、试管(18mm×180mm或20mm×200mm)、1cm厚的长形木条(摆放斜面时垫试管用)、棉花(未脱脂)、捆扎绳、标签、天平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

食用菌生产技术 食用菌的菌种保藏

实验六食用菌菌种保藏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了解并掌握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内容:1,学习斜面传代保藏方法. 2,学习液体石蜡保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斜面菌种;原种;栽培种;老化菌种;干缩菌种;污染菌种 无菌水,液体石蜡,; 无菌试管,无菌滴管,接种环,干燥器,冰箱等, 三, 操作步骤 下列各方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一)斜面传代保藏法 l.贴标签取各种无菌斜面试管数支,将注有菌株名称和接种日期的标签贴上,贴在试管斜面的正上方,距试管口2~3cm处. 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的菌种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法移接至相应的试管斜面上,; 3.培养:将菌种置于20℃-28℃培养5~7d. 4.保藏斜面长好后,可直接放入4℃冰箱保藏.为防止棉塞受潮长杂 菌,管口棉花应用牛皮纸包扎,或换上无菌胶塞,亦可用熔化的固体石蜡熔封棉塞或胶塞. 保藏时间依种类而不同,可保存2~6个月,移种一次;.此法的缺点是容易变异,污染杂菌的机会较多. (二)液体石蜡保藏法 l.液体石蜡灭菌在250mL三角烧瓶中装入100mL液体石蜡,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l℃湿热灭菌30min,然后于40℃温箱中放置l4d(或置于105~110℃烘箱中lh),以除去石蜡中的水分,备用. 2.接种培养同斜面传代保藏法. 3.加液体石蜡用无菌滴管吸取液体石蜡以无菌操作加到已长好的菌 种斜面上,加入量以高出斜面顶端约1cm为宜.

4.保藏棉塞外包牛皮纸,将试管直立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 利用这种保藏方法,可保藏1~2年. 5. 活化恢复培养用接种环从液体石蜡下挑取少量菌种,在试管壁上 轻靠几下,尽量使油滴净,再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培养.由于菌体表面粘有液体石蜡,生长较慢且有粘性,故一般须转接2次才能获得良好菌种. (三) 原种保藏法 l. 原种制作按原种操作步骤制作谷粒原种或短枝条原种; 2. 贴标签将注有菌株名称和接种日期的标签贴在菌种瓶或袋上, 3. 培养:将菌种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0~60d. 4.保藏:挑选生长健壮的,可直接放入4℃冰箱保藏.为防止棉塞受潮长杂菌,瓶口棉花应用牛皮纸包扎,或用熔化的固体石蜡熔封棉塞。 保藏时间依种类而不同,可保存6~12个月,移种一次;.此法的缺点是容易老化,四问题和思考 1.如何防止菌种管棉塞受潮和杂菌污染 2. 你选用什么方法保存菌种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试述各种菌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

枝条菌种制作

枝条菌种制作技术 一、什么是枝条菌种? 枝条菌种是指用竹签、木条、雪糕棒等制作的食用菌菌种,通常枝条菌种用来制作三级种,也叫竹签菌种、小棒菌种。 在液体菌种没有普及之前,枝条菌种在杏鲍菇工厂化、黑木耳工厂化生产中广泛使用,随着液体菌种的普及,枝条菌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是对于不具备液体菌种生产条件的小规模企业首选还是枝条菌种。 二、哪些品种可以使用枝条菌种? 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等常规品种都可以使用枝条菌种。 三、枝条菌种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枝条菌种萌发较快,因为菌丝生长到枝条内部,不容易死亡和老化; 2、接种方便,速度快; 3、不需要打开全部袋口,培养基暴露的时间段,较少污染机会。 4、枝条可以深入培养基内部,发菌快。 缺点: 1、对制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2、对灭菌要求较高,最好采用高压灭菌的方式。 四、枝条菌种制作技术 1、材料准备 枝条:杨木、桑木、柞木、椴木、柳木等能够栽培食用菌的木材都可以制作枝条菌种,杨木的价格较低,较为常用。现在有专门生产食用菌专用枝条的厂家,也可以用雪糕棒,枝条长度一般12-15cm,宽0.5-0.7cm,厚0.5-0.7cm,枝条的规格要根据栽培袋的大小进行选择。 菌种:提前准备好二级种,二级种的纯度和活性直接影响到枝条菌种的质量,一定要做好。 菌袋:枝条菌种一般使用17cm×30cm,或者15cm×28cm的聚丙烯折角袋,聚丙烯的菌袋透明度好,便于观察菌丝长势和污染情况,如果采用高压灭菌则必须使用聚丙烯菌袋,可以用棉花封口,最好。 辅料准备:木屑、麦麸、白灰、石膏,用来填充枝条之间的空隙;白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用来配置浸泡枝条的营养液。 2、浸泡枝条 营养液配置:白糖1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水1000ml,按照比例配置配置适量营养液,将枝条整捆放入营养液中浸泡15小时,浸泡时间要根据枝条的规格、气温进行调整,目的是枝条要泡透,可以将枝条敲碎,观察是否有白芯,如果有说明没有泡透。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4修订)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4修订)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 【修改依据】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15)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4.04.25 【实施日期】2014.04.25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 第六条国家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第七条禁止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食用菌种质资源。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集手续。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包括长有菌丝体的栽培基质及用于菌种分离的子实体),应当报农业部批准。 第九条从境外引进菌种,应当依法检疫,并在引进后30日内,送适量菌种至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存。 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新品种,引导企业投资选育新品种。 选育的新品种可以依法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国家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食用菌品种选育(引进)者可自愿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申请品种认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承担品种认定的技术鉴定工作。 第十二条食用菌品种名称应当规范。具体命名规则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食用菌复习题及答案

《食用菌生产技术》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菌种: 2、初生菌丝: 3、代料栽培: 4、无菌操作: 5、灭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_____。 2、菌种保藏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_____保藏法,保藏温度为_____度。 3、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_____后_____,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_____后_____。 5、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___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__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三、判断题:(每个2分,共16分) 1、一般来说,食用菌是属于耐高温,怕低温的生物。()

2、食用菌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适宜温度相同。() 3、人们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就是指经过人工方法培养的纯菌丝体。()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在黑暗或弱光下均可生长良好,而子实体形成阶段必需有散射光的刺激。() 5、利用紫外线杀菌时在黑暗条件下使用比白天使用杀菌效果好。() 6、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7、在灭菌的时为防止高温季节培养料发酵变酸无论是常压还是高压灭菌在开始烧火时都应旺火猛攻。() 8、食用菌生产中,只有双核菌丝才具有结实性。() 四、问答题:(48分) 1、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目的和方法?(8分) 2、试述金针菇的栽培技术要点?(10分) 3、试述堆料、发酵的机理、方法及注意事项?(10分) 4、香菇袋料栽培的主要步骤?(10分) 5、生料栽培平菇在气温较高季节如何进行发菌管理?以防出现杂菌污染?(10分) 《食用菌生产技术》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 培形式,如袋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

食用菌菌种管理规定

食用菌菌种管理规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62号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16日经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1996年7月1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农农发[1996]6号)同时废止。 部长杜青林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 第六条国家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第七条禁止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食用菌种质资源。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集手续。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包括长有菌丝体的栽培基质及用于菌种分离的子实体),应当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批准。 第九条从境外引进菌种,应当依法检疫,并在引进后30日内,送适量菌种至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存。 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新品种,引导企业投资选育新品种。 选育的新品种可以依法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国家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食用菌品种选育(引进)者可自愿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申请品种认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承担品种认定的技术鉴定工作。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鉴于其自身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在菌种保藏过程中,如何降低菌种的衰亡速度,防止杂菌污染,保持菌种遗传性状不变异,使优良高产菌株长期在生产中应用,成为食用菌领域一项重要的课题。为适应群众性生产的需要,为适应群众性生产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简单易行、实用效果好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菌种保藏基本原理 通过低温、干燥、缺氧和饥饿等手段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菌丝体的生理代谢。首先要挑选优良纯菌种,包括菌丝体和它们的孢子;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 试管斜面菌种系列保存方法 1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 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中保藏,每隔3~6个月移植转管1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湿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塑料薄膜或牛皮纸包扎棉塞,也可用无菌的白胶塞,并用石蜡涂封,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除草菇外,大多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保藏。 2液体石蜡保藏法

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装于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养2~3d,证明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然后将母种接在斜面培养基上,当菌丝在斜面上生长丰满后,将液体石蜡注在斜面上,注入量以高出斜面1cm为宜,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能力。管口用灭过菌的白胶塞塞紧,并用石蜡涂封,直立放在室内干燥处或冰箱内保藏。一般可保存1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使用时从斜面上挑取菌丝少许,移接到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即可。由于菌丝体沾有液体石蜡而影响其生长,需再经1次移接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3白胶塞封口保存法 选择与试管口径相符的白胶塞,用%煤酚皂溶液洗涤,浸泡在酒精内待用。当试管斜面长满菌丝后,在无菌条件下拔去棉塞,取浸泡的白胶塞1个,通过火焰迅速塞入试管口内,并用石蜡熔封。此法能达到与石蜡油封存相似的效果。用该法保存菌种可存活1~3年,但以每年移植1次为好。 4蒸馏水保藏法 将8成熟试管菌种放在接种箱内,注入蒸馏水,将培养基斜面全部淹没至管口2cm。管口用白胶塞塞紧,并用石蜡涂封,常温下置于阴凉处立放,可以保藏1年左右。 非斜面固体菌种系列保存法 1麦麸保藏法 将麦麸和水按∶1充分拌匀后,装入试管高压灭菌,经无菌检查合格后接种,适温下培养至菌丝体发育好后,将试管放入真空干燥器内,用真空泵将麦麸培养基内水分抽干,然后移入盛有硅胶的干燥器内,用凡士林密封在常温下保存,可保藏3~5年。

河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

冀农种发〔2013〕1号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和《河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农业(牧)局及相关单位: 为加强马铃薯种薯和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按照《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河北省农业厅制定了《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和《河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 1.《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 2.《河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 河北省农业厅 2013年2月21日 河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

第一条根据《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结合我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本核发管理办法。 第二条食用菌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第三条食用菌母种和原种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所在地县级 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农业部备案;食用菌栽培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条申请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 (二)有专职食用菌菌种生产检验技术人员2名以上; (三)具有各自隔离的摊晒场、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室(场)(如安排在室外,应有天棚,防雨防晒)、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贮存室、菌种检验室。培养室和贮存室有调温设施。厂房通风良好, 300米之内无禽畜舍,无垃圾(粪便)场,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 (四)具有磅秤、天平、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接种箱、调温设备、除湿机、培养架、烘箱、酸度计、恒温箱、冰箱、

食用菌复习题及答案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形式,如袋 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状态,在这种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食用菌生产操作称无菌操作。 5、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杂菌)的操作。 6、大型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的菌类。 7、杂菌:指含有对真菌生长有害的其他微生物,如(放线菌、细菌等)。 8、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或袋的时间。 3、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菌袋或菌瓶的时间。 9、排冷气:在利用高压锅灭菌前更将锅内的冷气排出,可以一次性排气,当气压上升至时当排气阀打开; 也可在先打开排气阀,当温度上升至一定时,再关闭排气阀。 10、常压灭菌:即在常压下,利用常压灭菌锅将培养基内部及表面微生物杀死的一种灭菌方法,一般是 100℃蒸汽蒸制8-12小时。 1、锁状联合:在双核菌丝上的横隔膜处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侧生突起,它往往发生在菌丝顶部双核细 胞的两核之间。 2、担子果:高等担子菌承载担子及担孢子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3、菌环:内菌幕遗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常在菌柄的上部。 4、初生菌丝: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芽管,继而伸长,生长成为管状的菌丝,并形成隔膜,对于多数食用菌 来说,隔膜使其成为单核的多细胞菌丝,这种单核菌丝就称为初生菌丝。 5、食用菌菌种:在适宜基质上生长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菌丝体。 6、栽培种:由原种移植到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扩大繁殖的菌丝体。 7、代料栽培:利用木屑以及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麦麸等农副产品代替段木,以塑料袋、菌种瓶等为 容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 8、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状态。 9、食用菌的驯化:野生大型可食用真菌经人类引种栽培并不断选择,逐渐成为人类所需的栽培品种的过程。 10、非病原病害: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病害。 4.堆料发酵——把料拌好键堆,依靠微生物似的活动发酵,使料堆温度升至60~ 65℃达到杀菌灭虫的目的 5.次生菌丝——由单核菌丝培养转化而成又称双核菌丝 2、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又称一级种或试管斜面母种。 4、代料栽培:用锯末、棉子壳、秸杆等代替段木栽培的方法。 5、反季节栽培:不按正常季节进行的栽培。 1、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寄生型、腐生型、共生型,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腐生型。 2、菌种保藏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低温保藏法,保藏温度为0~4 ℃度。 3、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__高__后__低_,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__少___后__多___。 5、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组织分离法___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子实体(菌内)__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1、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培养过程。 2、在无菌条件下____,进行的菌种移植操作称为无菌操作。 3、食用菌都是__异养型的生物,绝大数为___腐_生,少数为___寄_生或共_生。 4、平菇栽培不需灭菌,这种栽培方式称生料栽培_ 5、菌盖下面片层状的结构称___菌褶 6、营养液中加入%~2%琼脂制成的培养基称____固体培养基_。 7、能够满足食用菌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_营养物质。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

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菌种保藏大全

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含义: 菌种:菌种是指食用菌、工业菌、农用菌菌丝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也可以理解为保存着的、具有活性的菌株。 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1.原料廉价,生长迅速、目标产物高。 2.易于控制培养条件,酶活性高,发酵周期较短。 3.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 4.菌种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化和退化,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保证安全生产。 5.对放大设备的适应强。 二、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 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特别是利用微生物进行有关生产,如抗生素、氨基酸、酿造等工业,都离不开菌种。所以菌种保藏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首先是使菌种不死亡,同时还要尽可能设法把菌种的优良特性保持下来,而不致向坏的方面转化。 菌种是一种极其重要和珍贵的生物资源,198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 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概念:收集实验室和生产用微生物(菌种、菌株、病毒毒株等,也包括动、植物的细胞株和微生物质粒),运用适当方法和措施使其长期存活并保持原种的生物学性状稳定不变,使之不死、不衰、不乱,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目的的措施。 微生物个体微小、代谢活跃、生长繁殖快,很容易发生变异,或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甚至死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十分重要。 一、菌种保藏的原理: 菌种保藏主要是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人工创条件使其生长代谢处于最低或几乎停止的状态,以减少其变异和保持生物性状。 保藏时,一般利用菌种的休眠体(孢子、芽孢等),创造最有利于休眠状态的环境条件,如低温、干燥、隔绝空气或氧气、缺乏营养物质等,以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动,减少菌种变异,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抑制其繁殖能力,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一个好的菌种保藏方法,应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特性和较高的存活率,同时也应考虑到方法本身的经济、简便。 国内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介绍 国外 (1)ATCC 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 (2)CSH 冷泉港研究室,美国. (3)IFO 日本大阪发酵研究所,日本大阪. (4)NRRL 美国北部地区研究实验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