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设计_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_陶晓玲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设计_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_陶晓玲

2016.05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家最高决策层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思想[1],鼓励高校推进创新强校工程,把协同创新的理念、方法、方式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高校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应全面调整和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强化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短板效应”日渐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般只做一些验证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实验较少,这种以验证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为主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工程应用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不能系统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训练,实践环节各部

分的内容不连贯,存在脱节、重复的情况;不能真正地将科学研究带入实践教学环节,将研究成果和创新思维注入实践教学中。总之,就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诸多局限性,迫切需要结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协同育人模式下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协同育人”模式以搭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及沟通桥梁为主要任务,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2]。如何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是协同育人模式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融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建立适应经济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构建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生产衔接、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共同营造支持和促进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将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设计*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陶晓玲

黄少波

【提

要】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一般以验证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为主,与企

业生产实践和工程应用严重脱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诸多局限性。结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改革创新项目教学法,在方法设计上,全程引入行业元素和企业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法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6)05-0082-03

*本文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协同育人模式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研究》(项目编号:2015JGA198)的研究成果。

82

2016.05是指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为目标的教学方式[3]。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有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优势与“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合理地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体系中,对更好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创新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全程引入行业元素和企业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与协调工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教学法设计

实践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4],引入“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通过科教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进实践育人、合作育人,共同搭建基于项目教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协同育人”模式下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教学法设计架构图

(一)项目提出

项目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5],结合“协同育人”理念,该方法更注重多层次

的项目驱动,以丰富项目实践教学的内容。项目的来源可以是:企业的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另外,项目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主题内容、学校课时安排、项目成果的难易以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能力等诸多因素。对既定的项目,也要做好前期评估调查,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二)确定项目任务

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在给学生确定项目任务的时候,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符合该专业学生认知规律和融通知识背景的具体方案。项目指导老师理清项目涵盖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初步构建项目框架,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编写《项目任务书》。在项目任务布置上要体现:一是项目研究与工作现场实际的紧密联系;二是注重对学生电子信息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的协同师资,协同的师资各方应明确项目指导任务,有利于下一步的项目实施。

(三)制定计划

根据项目任务组建项目小组,各项目小组拟订初步的项目研究计划,包括项目的具体任务名称、具体内容和目标、研究进度计划表、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目标的思路及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经指导老师评判后,每个小组来设计一份详细的《项目研究计划》。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可随时在计划书中记录项目进展情况,方便指导老师随时检查和指导。

(四)项目实施

根据计划,各项目小组成员开始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通常先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再分解然后到企业生产线或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资料、请教导师等途径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新问题,反复试验和验证,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实现对各项目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形式分为:项目成果汇报答辩,学生自我评估,各组别互评,导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最终根据各项分数累计得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结果。

(五)归档及成果应用

学生和导师总结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把项目研究的相关资料归档,并积极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到企

83

2016.05

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去,以使其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六)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机制贯穿整个方案实施过程,这种基于过程的评价机制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问题,有利于执行者及时找出某一环节的漏洞,根据反馈的信息来更好地修正和完善项目执行过程,形成完整的实施过程体系。

三、基于协同的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实施效果

为了验证基于协同的项目教学法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适用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将该方法应用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两个“卓越工程师”班大三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到了良好的效果[6]。

一是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以验证理论为主的形式。由于实践教学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导致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没能被充分重视,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实践学时少,技术与方法单一,大多开设验证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为主的实验。通过实施项目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需求及发展趋势,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的实践项目居多,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互融合,以探索式、自主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是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总体架构的设计,存在基础、专业、实训和实习教学内容脱节、重复等现象。通过项目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实践教学内容由基础、综合、研发到应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研、产”的全方位对接,并把完成项目和培养人才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构建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通过开展项目实践教学,高校师生深入生产一线,发现技术难题,寻找科研项目,搭建科研平台,

力争取得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成果。企业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由于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企业在参与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可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及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的实践能力,逐步在攻坚克难中养成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四是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的方法,使教学中心从教师转为学生。项目实践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协商确定项目主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及指导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7]。

注释

[1]胡锦涛:《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

[2]《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进展报告(2012—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

[3]任秋君、骆子石:《高技能教育:三元一体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1~52页。

[4]滕利荣、孟庆繁:《开拓创新协调发展: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7页。

[5]李志霞:《高校以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教育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6]陈广玲:《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3期。

[7]曲长海:《高校多元协同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2期。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副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乃杰

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