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癌致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癌致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癌致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癌致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癌致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流行病学的研究与发展,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也在不断地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PV主要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致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Abstract】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 are the most common on sexually transmitted viruses in the world. The certain types of HPV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which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women worldwide. And it is almost always associated with HPV.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 of HPV genotypes to the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recent research of mechanism that how the HPV DNA cause cervical disease.

【Key Word】HPV genotypes, cervical cancer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随着近些年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关注,对宫颈癌的预防与检测已成为医学检测的一个热点。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 是一种DNA病毒,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1],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根据HPV致病力的大小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类,高危型HPV 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2]。宫颈癌的筛查可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而HPV-DNA检测能大大改进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有效性并提高效益。同时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人群HPV 感染率和所携带的亚型都不同。因此,研究HPV基因亚型和宫颈癌的关系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1HPV与宫颈癌病变的流行病学证据

宫颈癌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有赖于其有效筛查,经过多年研究表明HPV 与宫颈癌有关系密切,HPV 感染已被证明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因,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99.7%) 宫颈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HPV-DNA,HPV-DNA检测能大大改进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有效性并提高效益。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普遍将HPV-DNA的检测用于对宫颈癌的筛查。2003年8月30日美国FDA将HPV-DNA 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检测作为妇女常规检测项目。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20多种HPV基因型川,其中与人类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有40多种,根据其致癌性将其分为高危型HPV (癌性相关型,HRHPV)和低危型HPV(非癌性相关型,LRHPV),高危型中HPV16、18、45、31型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密切,大量临床检测证实宫颈癌中这四种HPV-DNA亚型的检出率达80%以上,尤以HPV16、18两型居多[3]。HPV16型多见于宫颈鳞癌,而HPV18型多见于宫颈腺癌,而低危型多在湿疣等良性病变中发现。一般情况下,HPV

宫颈癌、HPV与免疫状态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目前宫 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 明确,但HPV感染后宫颈癌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生育年龄妇女中HPV感染率高达80%,但接触HPV后是否发生感染以及感染后的转归与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密 切相关。

?免疫功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稳定的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可以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或异体抗原物质的侵袭,能识别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

?生殖道黏膜免疫系统为机体抵抗HPV感染的第一道免疫屏障。HPV感染患者下生殖道分泌物中分泌型IgA /总IgA 的比值较正常女性明显降低,且HPV16感染的患者SIgA /总IgA比值更低。树突状细胞为黏膜免疫的主要抗原提呈细胞,而表皮郎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s,LC)是一种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生殖道中的郎罕氏细胞(LC)主要定位于阴道和宫颈的黏膜上皮,被激素依赖且呈周期改变的上皮包绕,对激素和有害因素高度敏感。LC具有受激素调节的特殊性能,是局部免疫系统的一个传入部分。宫颈局部免疫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HPV 感染可对表皮LC直接产生细胞毒作用,导致子宫颈呈局部获得性免疫缺陷,不典型增生细胞逃脱宿主免疫监视发展为浸润癌。

?机体感染HPV后,免疫系统一般在7 ~12个月内可将其清除。HPV通过其嗜上皮细 胞的特性而逃避免疫反应的监控。因此, HPV感染通常不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潜 伏感染也不引起免疫反应,因为无伴随炎症。HPV诱发的免疫反应是型别特异性的,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仅占很小一部分。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d853619.html,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作者:刘建梅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两组均行Hpv检查,观察患者的Hpv病毒载量、Hpv阳性率、宫颈 癌前病变Hpv亚型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pv病毒载量 675.24±58.49,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97.62±36.48(P100.00(回归系数0.76,OR值26.33)、Hpv阳性(回归系数为0.62,OR值4.83)与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 Hpv;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051-02 前言: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近年来,宫颈癌患者群体逐渐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诊断、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改善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本文将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39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关性, 现将整个研究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 纳入标准:(1)所有女性均月经正常;(2)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符合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24小时内有性生活的女性患者;(2)排除3天内阴道上药、冲洗或涂抹碘液、醋酸的患者。 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8.2±3.5)岁。研究组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 (37.1±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中国HPV与宫颈癌

2014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HPV与相关疾病报告解读 (上篇:HPV与宫颈癌) 导读:在不同宫颈病变(正常细胞到浸润性宫颈癌)中,中国前5大HPV感染型别都是16、18、58、52和33。这5种型别在浸润性宫颈癌中感染率高达93%。本文解读了2014年ICO对中国宫颈癌与HPV型别分布关系,旨在加强对健康政策制定的指导以及对农村宫颈癌初级筛查工作的促进。 1中国宫颈癌概况1.1 中国宫颈癌发生率 1. 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为61691人。 2. 宫颈癌是中国第8大高发女性恶性肿瘤。 3. 在15至44岁中国女性人群中,宫颈癌发病率高居第二。 图1 中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2012年统计数据单位:/10万)

图2 中国不同年龄段女性宫颈癌发病率(2012年统计数据单位:/10万) 图解:中国女性人群中,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抛物线状,在44-54岁年龄段中发病率最高。 1.2 中国宫颈癌死亡率 1. 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新增宫颈癌死亡人数29526人。 2. 宫颈癌在中国女性死亡病因中排名第七。 3. 在15-44岁年龄段中国女性中,宫颈癌是第三大死因。 图3 中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死亡率(2012年统计数据单位:/10万)

图4 中国不同年龄段女性宫颈癌死亡率(2012年统计数据单位:/10万)图解:中国女性人群中,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图5 中国不同年龄段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2012年统计数据单位:/10万)

2中国HPV型别分布 2.1 中国健康女性HPV感染率 1. 健康女性也存在HPV感染。 2. 正常人群HPV感染率约为15%左右。 3. HPV感染随年龄增加呈抛物线状,35-44岁左右感染率最高。 图6 中国健康人群HPV感染率(统计数据截止至2014年10月31日) 2.2 中国常见HPV型别分布 1. HPV16/18在正常细胞学、低度宫颈病变、高度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中感染率分别为3.8%、2 2.7%、45.7%和76.1%。 2. 中国宫颈癌患者最常见5大HPV型别及其感染率为:16(65.1%)、18(11%)、58(8%)、52(6%)、33(2.9%) 3. 宫颈病变越严重,HPV感染率越高。 4. 不同类型宫颈癌中HPV型别分布有所差异

正确认识高危型HPV与宫颈癌

正确认识高危型HPV与宫颈癌 HPV一般指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 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症状。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等的增多. HPV感染途径很广泛 HPV感染除了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以外,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就是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触到了带有HPV的东西,入厕、沐浴时会不经意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直接接触到带有HPV的浴巾、浴缸、马桶等物品都可以传染上HPV,所以说感染HPV的几率非常大。 感染HPV后,大多数感染会在一定时间后自然消退,并不引起宫颈细胞的改变和致病。即使出现持续性的HPV感染,如果能在早期就及时进行了治疗,就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3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存在持续HPV感染的情况,就属于高危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对高一些。 HPV的分类 在临床上,根据HPV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可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1、低危型HPV:一般来说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自身消除。 2、高危型HPV:它可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癌及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其种类达百十多种,临床上最危险的有HPV16、18、31、3 3、35、39、45、51、52、56、58型等。 什么是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又称宫颈侵润癌,简称宫颈癌,由癌前病变逐步发展而来的。是目 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子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新病例数为56.5万,中国每年有3万多的妇女死于宫颈癌。 HPV感染多数不发展成为宫颈癌,可以在9-16(8-10)个月消失;间隔半年2次HPV(+)为HPV持续感染;28%的持续感染 者,在2年内发展为CIN1;70% 的持续感染者4年内发展为CIN2. 现在基本明确宫颈癌的病因就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感染HPV病毒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