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认知革命从“冷”认知转向“热”认知(关注动机、情感关系),出现了大量关于目标以及目标定向行为的理论和观点。从相似性出发,可以将其归为两类:一是目标内容理论,二是目标追求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理论,该理论关注于人们如何克服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解释自我调节策略在目标对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尝试利用未来绑架+执行意向来影响用户行为,让用户完成软件升级,app评分,反馈需求等行为。

本文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实验1:未来绑定实验

(1)实现描述。研究者请受试者思考一份提案:为了控制石油的消耗,每加仑油价应当上涨20美分,一半受试者看到的提案是这项提案应该立即执行,另一半受试者看到的提案应当四年后执行。

(2)实验目标。当需要说服人们改变行为时,是让他们立刻做出改变,还是让他们将改变放在未来的某个时段(这种改变需要从

根本上对用户有好处),这种差异对用户的行为和决策对用户会产生哪些影响。

(3)实验结果。看到立即执行的那组研究对象只有26%的人支持提案,4年后执行组中,40%以上的研究对象支持油价上涨。行为科学家托德.罗杰斯与马克斯.巴泽曼还在慈善捐款和健康生活领域做了类似实验,均得到类似结果。

实验2:美国大选投票实验

(1)实现描述。如何影响美国选民的投票行为,研究人员戴维.尼克森和托德.罗杰斯进行一系列实验。通过提前拜访有资格的选民,为其提供几套不同的动员信,来观测xx年总统大选中,选民的行为改变。

标准版动员信。提醒人们大选即将来临,投票是一项重要责任,借此鼓励人们参与投票。

自我预测版动员信。内容与标准版一致,增加了一个问题,问人们是否愿意投票,并预测自己是否会参与投票。

投票计划版动员信。与自我预测版一样,为愿意参与投票的用户增加了三个问题,你会在什么时间投票?你从哪儿出发?你预先会做什么准备?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用户预测和规划投票当天的活动具体计划。

对照组。研究人员没有与拥有投票权的用户有任何接触。

(2)实验目标。通过对比观察四组信息,分析执行意向对投票结果的影响。

(3)实验结果。投票计划版最有效,选民实到率比对照组高处4个百分点,当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合格的投票人时,投票计划版效果比观测组实到率高出9.1%。

实验3:流感育苗接种实验

(1)实现描述。行为科学家凯瑟琳.米尔克曼和同事们在一家可以为员工注射流感育苗的大型公司展开了一项研究,在这个实验中,所有可以打育苗的员工都受到了一封提醒信件。

第一个版本,通知邮件,无需员工填写信息;(观测组)

第二个版本,员工需要写下他们准备打疫苗的日期;

第三个版本,要求员工不仅要求收件人写下日期,还要写出具体时间。

(2)实验目标。观察用户填写执行意向后,用户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执行一项与执行细节计划是否相关。

(3)实验结果。填写日期组比观测组实际接种比率搞出1.5%,填写日期和时间组比对照组实际接种比率搞出4.2%

二、实验原理

”立刻马上“,“不远的将来”和“遥远的未来”在人们心中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距离当下越近,人们越会从是否“愿意做”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改变行为,而距离当下较远的将来和未来,会让人们从是否“应该做”角度去思考问题,决定未来是否应该做出某些行为。

执行意向(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最早由Gollwitzer (1993)提出。该概念自提出至今20多年来,在实验室、健康、教育、环境、宗教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执行意向是行

动阶段模型(the model of actionphase)中一个核心概念。行动阶段模型认为,目标追求过程可由四个不同的但又连贯的阶段构成。在每一个阶段,人们都面临一个在质上有区别的任务,每一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才能导致目标的实现。

第一是前决策阶段,个体依据通达性(aessibility)以及渴望性(desirability)的评价标准对各种欲求(wish/desire)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将某个欲求确定为目标,即形成目标意向(goal intention);

第二是前行动阶段,个体针对目标来制定一个关于时间、地点以及如何来执行行动的计划,即形成执行意向;

第三是行动阶段,该阶段目标定向行为将导致预期的结果;

第四是后行动阶段,个体通过比较达成的结果与自己原本的期望来评价目标成就。

依据行动阶段模型可知,执行意向是个体追求目标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执行意向的具体形式是:如果遇到情境Y那么我会采取行动Z以达到目标X。例如,如果走到通往工作室的电梯入口时,那么我会走楼梯而不是搭乘电梯,以达到多运动的目的。

未来绑架+执行意向+承诺一致=改变用户行为。

不让用户做立刻改变,但是让他做中长期后的改变计划,并且将承诺公布出去,完成公开的承诺。

三、实验与工作场景结合

1,储蓄一定程度上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们往往不愿意用今天的收入为很多年后的生活做储蓄,可以发起明天多存点儿活动,号召上班族将未来加薪的一部分存入到养老金,大家都知道为了老年应该储蓄,所以将时间推迟到未来让上班族更容易接收,做出应该这么做的决策。

2,安装宽带,有线电视和手机合约套餐等公共服务,为了让顾客拿到最有吸引力的合同条款,通常会制定18-24个月服务计划,看到这些即时生效的合约,一些顾客会产生抗拒心理,因为注意力放在了立刻支付的具体成本。是否可以考虑合约或服务设置3个月的体验期,无异议则3个月后默认自动生效,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立刻为18-24个月服务做决策的焦虑。

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样例1,线下活动参与

互动吧和活动行等活动类APP中每个周末都有大量活动,其中不少活动是报名参加的,线下活动一定会考虑报名用户是否如期而至,需要考虑如何防止用户爽约。笔者带着大家开开脑洞,用到上文中提到的未来绑架+执行意向+承诺一致。

如果会议或活动距离当下较远,那么可以考虑在活动详情中强调参与活动的意义,前文分析过,距离当下较远时人们更多的会考虑应不应该报名参加,而不是是否愿意参加。完成购票后可以增加一句说明,“您的头像将会在会议当天大屏幕上展示出来,愿您能在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朋友”!变相制造公开承诺的场景。还可以考虑通过分享朋友圈才可以获取门票的审核,最好能让用户通过朋友圈完成公开承诺。在活动前2-3天提醒用户,告诉用户有326名行业专家确认参加活动(诱发从众行为),xx您曾在x月x日决定参加xxx活动(承诺一致),活动将在三天后开始,请提前规划您的行程+形成规划表单(执行意向)。简易线框图如下所示:

如果活动距离当下比较近,需要强调活动中你会获得什么,活动抽奖,大咖帮你解决问题等,引导用户心智中出现我愿意参加这个

活动的想法,直接为用户提供前往计划入口,并且每天同步一些会议和活动的彩蛋。

样例2,app评分

为APP评分可以影响应用在排行榜中排位,现在通用的做法是通过语言暗示如“残忍的拒绝”,通过文案让用户不忍心不去打分,但是这种方法见的多了,用户也会直接无视,体验了一下,安卓应用,打分流程,点击评分后,需要选择应用市场,如果应用市场没有注册还需要再重新注册账号,点击评论标签,点击评论,如下图所示:

经历这四步还给好评的用户真的是真爱粉。笔者尝试思考如何通过文案设计,让用户更愿意为应用打五星或添加评论。先来说一说用户为APP打分的场景,很多APP设置了评分机制,笔者建议利用《影响力》中的互惠原理,当APP为用户提供服务后,弹出打分标签,如领取红包之后,投资回款之后,完成签到任务之后,领取虚拟道具之后等,总而言之就是在给于用户之后让用户产生互惠的行为动机,进而为app打分。

再从引导打分或评论设计来看,可以设计几个半分,通过A/B测试,选出最优方案,笔者以摩拜单车为例,脑洞两套方案,大家也

可以结合上文中的执行意向+未来绑定来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尝试。作为A/B测试,观测用户直接添加好评的的数量,观察点击一周后或者再骑行20公里的用户后续到期的行为数据,即可评估测试版与对比组哪个效果更优。

样例3,外卖添加评论

添加评论可以增加平台的活跃度,促进新用户产生信任,利用新用户从众的心理引导用户行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评论的场景,评论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受到伤害的用户疯狂吐槽和谩骂,一种是买家刷的无底线好评,而多数用户更偏向于默默吃,最多就是拍照发布朋友圈,大众点评通过红包引导用户消费后打开应用,很多时候骑手送餐都会说一句帮忙打一个五星好评,好评对于骑手会有额外奖励,但是用户这一侧主要靠的就是自觉和一种互惠心理,逻辑上与京东的物流配送有点像,还记得以前的文章中提过,京东快递小哥的打分赠送虚拟礼品就是利用了互惠原理,这种互惠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本能,但是需要高效的交互引导用户快捷高效的为快递小哥打分评论。是否可以考虑赠送给用户餐巾纸,餐巾纸上添加二维码,使用外卖APP扫码可以进入当前订单评论页面,也可以将面巾纸外包装设计成红包样式,由快递小哥亲自发红包,用户的互惠心理会更容易被调动,快递小哥们的统一话术,:“这是我

赠送给您的外卖餐巾纸,您可以XX扫码给我打个好评,希望您用餐愉快!”

五、结束语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其核心目标是描述,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并控制发生的事情,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关注,后续会持续更新从心理学实验思考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论内容。

学心理学,如果你要得到教师资格证,必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如果是一名医生,也要学习心理学,如果你是单纯的学习心理学,可以当一个心理学老师,或者做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就去学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在郑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是这样认为的,心理学入门就跟学历史一样简单。

1.首先你要了解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和那些代表人物,他其研究的评价有所认识,比如精神分析学派,要熟悉学派的由来,什么观点,代表人物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个学派现在的发展趋势。

2.对心理学各个学派的著名实验有个清晰的认识,比如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和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等等。

对心理学的初步认识,对于初学者推荐几本书给你看,比如(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普通心理学)。

研究思维记忆经历在人身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帮助人们认识破解不知所以然事情,了解为什么人会有各种情绪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解释和认识。

好大一个坑!简单说,不是。不过,这个问题包括三个子问题:心理学是什么?科学是什么?什么是伪科学?简单地依次回答如下。最后详细回答。

心理学是什么?可以读一读同名图书。简要回答,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这里的关键是“系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含有很多猜测的成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也缺乏实验证据,心理学当中的实验派也认为他们的理论不够科学,但这些理论仍然有重要的影响,仍然被视为心理学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他们的理论虽然是经典但不是绝对的不容质疑的权威,是能够发展进步的。

科学是什么?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源于哥白尼、伽利略等,即实证、实验,猜想与验证。数学的发展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物理化学的发展依靠的是数学推演、理论猜想和实验检验,生物学的发展最早是靠大量数据的搜集、对比分析,即博物学,后来则进入到细胞层次、分子层次,主要靠实验来推动。社会科学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实际上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什么是伪科学呢?比如,宣扬依靠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就可以抗击艾滋病,根本不需要看病,这就是伪科学。可以读一读《西方伪科学种种》,伪科学与科学的对立在于方法论,在于思考方式。

如果按照硬科学的标准,即强调可控实验的检验,心理学至少不能算是完全的科学,但如果按照软科学的标准,即满足方法论上要求的可检验、可修正,心理学是科学的。

人们很容易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这和很多广为流传的心理学流言有关。比如潜意识催眠,右脑的神奇,大脑的潜能开发,很多流传的说法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解释却超出了心理学能够允许的范围。可以读一读《心理学的50大奥秘》,作者都是心理学界的大牛,斯科特·利林菲尔德(Scott O?Lilienfeld ) 史蒂文.杰伊.林

恩(Steven Jay Lynn) 约翰.鲁希欧(John Ruscio) 巴里·拜尔斯坦,戴维·迈尔斯等。

神话1大部分人只用了10%的大脑能量

神话2一些人是左脑型的,另一些人是右脑型的

神话3超感官知觉是一种有真凭实据的科学现象

神话4视知觉是与眼中微小的分泌物伴随出现的

神话5阈下信息能驱使人们购买商品

神话6听莫扎特的音乐能让婴儿提升智力

神话7青春期必然是一个心理混乱的阶段

神话8大部分人在四五十岁时都会经历中年危机

神话9晚年常常与日益增加的不满及衰老相连

神话10临死之时,人们经历一系列共同的心理阶段

神话11人们的记忆像录音机或录像机那样工作,能够准确地记录我们经历过的事件

神话12催眠有助于找回遗忘事件的记忆

神话13个体通常压抑对创伤经历的记忆

神话14大多数健忘症人遗忘了他们早期生活的所有细节

神话15智力测验对于特定人群是有偏见的

神话16如果你在考试时对自己的作答拿不准,最好跟着你最初的直觉走

神话17阅读障碍的典型特征是翻转字母

神话18当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匹配时,学生学得最好

神话19与觉醒相区分,催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恍惚”状态

神话20研究者已经证明梦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神话21睡眠中的个体能学习外语这样的信息

神话22经由体外体验,人们的意识可以离开他们的身体

神话23多导生理记录仪(测谎仪)能够准确地检测是否说谎

神话24幸福更多地取决于外部环境

神话25溃疡主要或完全是由压力导致的

神话26积极态度能预防癌症

神话27相反相成:在感情上,我们更容易被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所吸引

神话28人多保险:危急事件发生时,在场的人越多个体介入的可能性越大

神话29男性与女性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交流

神话30发泄愤怒比压抑怒火要好

神话31相似的儿童养育方式会导致成年后相似的人格

神话32特质是可遗传的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不能改变人格

神话33低自尊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神话34大多数在儿童期遭受性侵害的人在其成年后都会发展出重度人格障碍

神话35墨迹测验能准确揭露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神话36我们的笔迹揭示了我们的人格特质

神话37精神病的标签会使人因遭受污名而受到伤害

神话38只有重度抑郁的人才会自杀

神话39精神分裂的人有多重人格

神话40酗酒者的成年子女会表现出显著的人格障碍

神话41最近儿童自闭症大量蔓延

神话42月圆的时候,进入精神病院和犯罪的人数会上升

神话43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会使用暴力

神话44犯罪心理画像有助于破案

神话45大部分罪犯成功地使用了精神失常辩护

神话46所有认罪的人确实真的有罪

神话47专家的判断和直觉是做出临床诊断的最佳途径

神话48戒瘾是酗酒者唯一可行的治疗目标

神话49所有有效的心理疗法都强迫人们追溯其童年时期的问题“根源”

神话50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危害身体的野蛮疗法

——50条,你相信多少?

学习心理学课程,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首先要弄清楚心理学是做什么的。在《普通心理学》里面的定义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以及心理现象的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的脑机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与环境等。”

2.如果想要在生活中从表情、动作等来即时推知人们的内心想法,请尽早放弃。与其说心理学还未发展到这个层级,不如说心理学本身就不是这么个用途的。心理学一开始是作为纯科学而存在的,后来因人本心理学等等的出现才慢慢冲淡其纯科学的色彩,进而慢慢转到应用层面的。

心理学是要依靠实验方法和理论建构来解释人的行为的本质和心理过程及结构的,这是一个很严谨而且复杂的过程,而“想法”并不在此列。虽然不可否认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过程和心理因素,但科学讲究的是依据,生活中的随意解释不能作为科学。

3.推荐几本基础的书籍:

一是《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这也是国外常用的一本教材,我有一本,这本书很厚,也挺贵,但是趣味性比较强,以普及为目的,而且比较全面,因此非常推荐。

二是精神分析的一些书籍,精神分析也分传统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传统精神分析最经典的当然是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这些都是他的导论性的书,比较容易读懂。然后是新精神分析,推荐两个人的著作,一是霍妮,她的著作比较推荐《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她作为女性而反对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二是阿德勒,首推的当然是他的《自卑与超越》,还有《生活的科学》,他的书对人性有很深的剖析力,我对《自卑与超越》印象尤为深刻,在这两个人的书里面,题主可以先看《自卑与超越》。

三是其他一些我看过的觉得对业余心理学学习者很有用的书,一是《三种心理学》,这是一本对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行为主义的斯金纳和人本主义的罗杰斯这三个人的理论的解析和比较,同时这也是三个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学派,这本书对你了解理解心理学有很大的帮助。二是《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所谓“实验是心理学的灵魂”,就是说实验对心理学的作用非常之大,因为心理学正是哲学和实验生理学,没有实验也就没有今天的心理学,这本

书通过40项著名研究展示了心理学的历程和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很多心理学规律,很值得题主去看。然后是一本既是社会学的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书《 ___: ___》,我是在考驾照跑长途的路上用Kindle看完的,不长,但是很引人深思,需要很认真深入地去看,作者的见解非常独到和有力,反正对我是很有启发的。

外界对心理学的误解其实非常深刻,以至于流传着非常多“伪心理学”的书,进而更是加深了误解。而心理学也并不是那么地神秘可能也不是非常地有趣,依我看来,初学者看真正的心理学书籍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心理之类的作用其实非常小,更多的是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内省,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来认识自己,心理学能够在这个层次上起到作用,已经是这个学科目前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应用了。

我在国内获得心理学学士和硕士,后赴美国攻读心理学博士,曾在全美排名前30高校授课,目前在美国一大学任心理学助理教授。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分享下我的体会。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心理学都属热门学科。

在美国,心理学的热门表现在(1)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有心理学专业(有时会叫认知与脑科学);(2)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