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1)

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1)

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1)
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1)

2009年第10期(总第357期

)EDU CATIONAL RE SEARCH

No.10,2009 G enera l,No.357

地方科研园地

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

胡钦太

[摘 要] 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是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拓宽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教育环境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以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从系统工程角度建构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发展框架。今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面向服务,面向用户,面向知识,体现教育公平与泛在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

[作者简介] 胡钦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 (广州510631)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拥有了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集中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瓶颈性问题。例如,高校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化潜能未得到充分挖掘,一些系统的应用效果不够明显;各类信息系统之间互操作与跨平台资源共享缺乏统一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应用系统开发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信息安全和统一身份管理问题仍比较突出;对高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同一资源的情况普遍存在等。对这些难点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本文主要以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并从面向服务,面向用户,面向知识,体现教育公平与构建泛在环境等方面来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

200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指出信息化进入多层次推进阶段,并将教育信息化列为2006年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重点:构建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遴选、集成、整合与共享保障机制,提高资源开发质量与共享服务水平,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探索教育信息化集成服务模式等。这些工作重点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都有体现或交集。实际上,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一)从系统工程角度建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框架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规划强调立足于应用需求,确定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着重从建设、管理、应用等各个层面考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能,并提出保障效能实现的可行性措施,以求得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1]从宏观角度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来说,它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蓝图。[2]

从高校的职能和使命来看,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与社会服务是其肩负的三大任务,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必然要保障上述任务的顺利实施与高质量完成。以往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经常人为分割上述三大职能,导致其建设缺乏系统全局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综合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

面临的挑战,以应用为牵引,以先进技术为推动,全面整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任务需求,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框架。(见下图

)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框架示意图

在此发展框架中,主要涉及管理人员、教师、研究者、学生、校友以及外部人员等,重点提供教学(构建支持个性化与智能化的E Learning 环

境)、科研(数字图书馆和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社会服务(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科研咨询等)以及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等)四个方面的服务,体现了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各类人员在信息化环境中能够根据工作性质指向和管理权限的不同,安全可靠地访问和应用各类资源与服务。

(二)华南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经过 九五 和 十五 两期 211工程 的建设,华南师范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已经步入第三

代校园网,即基于安全策略的万兆校园网。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优良的网络基础平台和服务基础平台,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数据中心。学校网络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各类网上应用系统逐渐丰富,学校各项工作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完成 十五 期间 211工程 建设后,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熟,但学校的各类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还相对分散,缺乏共享和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各项工作对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及应用整合的要求日益迫切。在 211工程 建设后期,随着广州大学城建设的完成,学校增加了大学城校区、南海校区。面对建设新形势,学校

提出了 一校三区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根据这个建设思路,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时充分考虑各校区信息服务的应用延伸和统一,结合各校区的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和分布信息资源,并通过无缝整合向多校区透明地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为学校的多校区管理提供强大和便捷的信息流通渠道。

在此背景下,学校于2007年9月启动了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 十一五 211工程 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突出面向服务和服务整合,在统一信息标准和编码规范下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集成、整合和优化,建设基于用户角色的数字校园信息门户,统一身份验证和单点登录机制,实现全校信息化应用的统一入口和个性化服务,最终形成具有华南师范大学特色的共享数据中心。在数字校园公共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完成 一校三区 一卡通系统建设、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及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应用信息系统的新建、改造和集成工作。

与此同时,学校增建了校园网300M+100M 电信出口,打通了到其他校区的网络互联链路,实现了教科网、电信网双出口,有利地保障了教学、科研及管理对互联网带宽的要求,为数字校园的应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学校数字校园各项建设目标已基本实现。华南师范大学 十一五 211工程 信息化建设将继续跟踪、试验与应用新的网络信息化技术。通过将高水平建设与深度研究相结合,学校获得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司的国家CN GI、高校校园网IPV6升级项目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为学校在信息网络技术 更新换代 的潮流中把握了新的发展机遇。另外,学校网络中心的高性能计算系统(H PC)建设、数字校园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建设等一系列建设项目也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络信息化研究水平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华南师范大学将继续巩固本期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同时不断进行数字校园系统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在数字校园下一阶段建设中,将逐步实施上图所示的发展框架,对校内信息系统进行流程整合和流程再造,建立以共享数据中心为核心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对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从不同层面进行数据挖掘,辅助和支持学校和部门(院系)各级领导的决策活动,扩展延伸已有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功能。在外部网络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将对校园移动学习、互动学习和移动办公等技术展开研究和实践,逐步建设一个多功能、立体化的校园网络信息化环境。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下面结合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的经验,从 三个面向,两个体现 五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面向服务:教学、科研与管理三大系统整合与流程重组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服务,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及其实践活动提供集成化的信息、知识和人力资源服务。教学、科研与管理通常是信息化建设的三大主要系统,这突出了高校的职能与部门特点,但忽视了底层数据的整体性与共用性,应加强此方面的建设。例如,新生入学注册后,个人信息自动分配到与之相关的教学系统和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在选课与进行住宿登记时就无需再次提供个人信息。这实际上正体现了信息时代高校各部门应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观念。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三大信息系统整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服务的角度出发,需要将面向职能的系统进行面向角色的整合,将分散的工作进行集中的管理,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的数据整合等。高等教育信息系统流程整合与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面向学生满意度的教学和工作流程,其本质思想是要打破高校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教学和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高校管理过程,从整体上确认高校的作业流程,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需求。[3]其所追求的是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

当前,面向服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流程整合与重组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要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即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研发中间件屏蔽底层数据库的异构、数据

的差异,向外部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自动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从而在底层打通三大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做到真正的互联互通。二是要强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高校进行高质量教学与科研的基础,数字图书馆不仅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可以通过电子化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为高校的师生员工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获取服务,保证教学与科研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开展。三是实现基于 一卡通 的单点登陆和综合信息服务。

(二)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支持与协同协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和教育逐渐向人之本性回归,社会已经进入按需教育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为各级各类用户服务。 面向用户,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各类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以透明的方式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资源和服务。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都要充分考虑个性化的用户需求,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不仅是要达到设备的先进性与教育资源的丰富性,还要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因为再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不适合师生的需求,也不能体现其价值。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户能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急速膨胀,庞大的信息量带来了信息过载与资源迷航等问题,传统的信息系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成为目前信息系统研究关注的热点。个性化支持是建立在对用户的理解和准确描述的基础上的,良好的用户模型是提供个性化支持的核心与关键,决定了个性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采用本体构建用户模型是当前研究的一种趋势。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知识建构过程,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这就要求信息化建设要关注对群体协作的支持,能协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促进用户的协同发展。对协同协作支持的研究,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三)面向知识:评价的合理性与决策的科学性

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用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场所。知识是包含在高等教育系统活动之中的共同要素:科研创造它,学术工作保存、提炼和完善它,教学和服务传播它。自高等教育产生以来,处理各门高深知识就成为其主要任务,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领域。[4]高等教育中对知识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评价上。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与学校所有成员有关的活动。它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社会性的。因此,合理评价需要依托各部门以及各用户,形成系统科学的评价意见。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与作用,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顺利实施。例如,让包括职能部门、专家、师生甚至社会力量在内的各评价主体都能通过网络了解利用信息,从各自的角度、层次出发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使有关部门能多方面快速地获得稳定的信息资源,也使师生及管理部门通过网络有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评价系统的实时动态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时效性、准确性及参与的广泛性。

面向知识的高等教育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指,对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包括信息的整理、统计、分析、归类等,辅助和支持学校和部门(院系)各级领导的决策活动,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分类的、个性化的数据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底层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保证管理决策者获取信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目前高校中常见的辅助决策系统有高校办公室辅助决策系统、课程建设目标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图书采访辅助决策系统、学生成绩分析辅助决策系统等。[5]数据仓库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出现,为更好地实现上述要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四)体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改进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高等教育信息化将很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机会均等。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机会均等问题日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如何为处于不利情况下的人群提供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本质就是如何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和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 提出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

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为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的目标,一些新的计算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应用于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网格计算(Grid-com puting)、云计算(Clo ud co mputing)等,正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经过不断的发展,已建成了可聚合与共享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这对于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体现泛在性:构建普适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正在逐渐走向个性化和开放化,开始具有普适性、移动性和嵌入性的特征。国外已经有学者提出普适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的观点。[6]普适学习环境不仅允许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恰当的信息(Right Time and Rig ht Place Lear ning)。高等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达到 4A (Anyo ne,Any tim e,Any w here,Anyw ay),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能以任何方式访问高等教育的资源。这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与保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导致具有 无所不在性 、 透明性 和 智能性 等特征的泛在(U biqui to us)智能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推动其朝着理想的普适学习环境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谢同祥.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其知识咨询系统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郭文革,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教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3,(3).

[3]刘小佳.应用BPR方法整合企业信息资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4]季诚钧.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刘起军,罗常军.高校办公室的辅助决策职能[J].教育, 2007,(1).

[6]Ogata H.Y.Yano.Context aw are S upport for Computer -supported Ubiquitous learnin g[A].Proceedings of the2n d IEE E International Work shop on Wireless and M obile Techn olo gies in Education[C].IEE E Com puter Society Press.2004.27 -34.

The Deep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Trend Analysis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H u Qintai

Abstract:Curr ently,the mainstr eam of hig her educational infor mat ionizatio n dev elopment is to realize the netw orking and digit izat ion o f educational env iro nment throug h const ruct ing digit al campus and widening the time and space dimension of educatio n.T aking t he example of educat ional infor matio 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o uth China No rmal U niv ersit y,the deep development framew ork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fo rmatio nization co nstr uction has been co nstr ucted fro m the angle o f sy stem eng ineering.T he futur e dev elopment trend of hig her educatio nal infor mationizatio n w ill be ser vice o riented,user or iented and kno w ledg e or iented,which w ill reflect educat ional equality and ubiquity.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info rmatio nization,dig ital campus

Author:Hu Q intai,pro fessor and P h.D.of College of Educatio nal I nfo rmatio n T echnolo gy,South China No rmal U niversity(Guang zho u510631)

[责任编辑:宗秋荣]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永和县城关小学 2013年8月

永和县城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临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永和县育才巷号,目前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有计算机台,生机比,多媒体教室29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29个多媒体教室, 1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10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对于传统皮革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取向即产 业发展趋势方向。据慧聪皮革网了解,2010上半年皮革行业延续恢复性增长的趋势,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品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8%。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皮革行业发展较为平稳较快的发展。如何才能进一步更快的发展皮革行业的新局面,大致有几大趋势? 皮革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 衣、皮件、毛皮及皮革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制革是基础,科技是灵魂,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双翼,制鞋、皮衣、皮件、毛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是拉动力),才能形成完整的皮革产业链。要实现皮革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不仅要做到各各主体全方位坚定不移的转化,更需要从研发、

设计、管理、营销等不断展开,并走出一条属于皮革行业的一条新型工业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皮革制品不论是鞋、皮衣还是箱包等都是流行的产品。它的消费群多为年轻人,其消费群的总体特征是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推崇时尚。创新是时尚之源,创新才能带来飞跃。一个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充当时尚的创造者,才能引领时尚,创造市场。 向多元化皮革行业目标转变 加快转变发展的步伐,当然不能单独靠产值的增长而说,更要用多元化体系来运行考量。皮革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可以说,过去的30年,我国皮革产业是凭借低成本、出口数量增长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丧失。当国

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现状 发展趋势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浅析

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浅析 陈柱慧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是解决当今节水治污两大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污水深度处理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污水深度处理常用方法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目前,缺水现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解决大量的工业生产用水和市政或生活辅助用水,污水回用成为可靠的第二水源。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不仅可以缓解供水不足、水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回用水的水质、水量及其经济附加值,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并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污水深度处理的内涵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1]。 2 国外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历史与现状 污水深度处理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在推广,甚至普及。 污水处理与回用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普及始于60年代末,而产业化的污水回用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则是自80年代末期开始的。目前,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在美国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污水回用量已达260万m3/d,其中62% 用于农业灌溉,31.5% 用于工业,5% 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城市市政杂用等。 日本最初的深度处理设施为1976年东京都多摩川流域下水道南多摩污水处理厂。到1996年,日本全国有162座污水处理厂有再生水设备,利用再生水量为48万m3/d。日本污水回用工程已见显著成效,目前福冈、高松市、琦玉县、长崎等各地已开始实施深度处理水利用计划。随着城市的发展,日本用于改善环境的再生水量会进一步增加。 以色列是在再生水回用方面最具特色的国家。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76m3,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是农业节水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有效利用。现在,以色列几乎100% 的生活污水和72% 的城市污水已经回用。处理后42% 的再生水用于农灌,30% 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工业和市政等。该国建有127 座再生水水库,其中地表再生水水库123 座,再生水水库与其他水库联合调控统一使用。 再如,在1993年,德国的污水二级处理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0%,污水深度处理普及率达48%,芬兰的污水二级处理普及率与深度处理普及率也达到了77% 和88%, 瑞典的这两项指标则分别为95%和67% 。 世界上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在污水深度处理与有效利用中也做了许多工作。 3 国内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历史与现状 [收稿日期] 2010-06 [作者简介] 陈柱慧(1981-),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设备系教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联系方式] 电话:130xxxxxxxx;Email:xxxx@https://www.sodocs.net/doc/c115210802.html,

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号:20086814 姓名:曾雪萍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中小城市(镇)的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未来50年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结合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以发展简易、高效率、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为主。重点在于能做到投资少,再生水回用率高,污泥处理有效,臭气控制等。 关键词:污水处理;现状;发展 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1年的664个,城镇人口由17,245万人增加到48,064万人。近1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2001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3.2%,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 照此发展下去,城市的水环境将每况愈下。根据水利部门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増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降低到1760m3,总缺水量将达到400~500亿m3,已经达到了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就人均占有淡水资源而言,南方最高地区和北方最低地区相差数十倍,西部比东部甚至高出五、六百倍;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城镇污水量将愈来愈大,水环境污染也会日益加重。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历史始于1921年,到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和污水处理率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污水处理技术落后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沿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路线和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期国外的技术水平相比依然还很落后,始终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从而影响它们在污水处理厂投标中的竞争力。 2)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防止水污染、改善城市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采矿工程学科前沿与进展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姓名: 班级:采矿1101班 学号:1111104007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消耗殆尽,矿产资源开发向深部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根据矿床开采工作所面临的地压问题,可按开采深度将矿山分为以下几类。 开采深度小于300m,称浅井开采。在此深度内采矿时,一般地压显现不严重,即使发生地压活动,也属静压问题,易于处理。 开采深度300~800m,称为中深井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掘进或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轻度岩爆,如岩石弹射等现象。 开采深度超过800m,为深井开采。在此深度内具有二类变形特征的岩石会发生频繁的岩爆,影响作业安全。 与浅井或中深井开采相比,深井(含超深井)开采这一特殊环境将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岩爆(即在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高温、采场闭合和地震活动等,其中尤以岩爆为丰要危害。 预计随着浅部资源町供开发量的减少,深部资源勘探技术发展获得更多深部可开采资源,这一比例将会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当代露天采矿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开采工艺的综合化。采剥工艺的选择,贵在因地制宜。对于范围广阔、能力巨大的大型矿山,针对不同开采深度、不同地段、不同开采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开采工艺,并组成综合工艺,以实现优化开采效果,已成为现代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将机械化、自动化、通信、计算机及优化理论等多学科交叉应用,通过研究、开发,实现露天开采生产的自动调度,生产计划和过程的优化,开拓运输系统和采装系统的优化将是露天开采常用的计划、生产管理手段;在未来几年,数字矿山技术将会得到普及。2.2 地下开采工艺地下开采虽然产量比例小,但数量多,西方国家有地下矿 365 座(2002 年数据),其中多为小型但却高效的矿山。尽管如此,许多地下矿山十分巨大并装备有非常精致的设备和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对传统主要采矿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地下开采工艺的发展趋势。如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参数的进一步扩展,充填采矿技术中新的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的研究,自然崩落法技术的完善与应用范围的扩展等等;针对特定矿体改进的采矿技术将会不断出现。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将是今后几年研究的重点,在理论研究和系统开采技术方面都将取得突破。深井开采的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是深部开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安全技术、地质构造、采场布置与采矿方法、降温与通风、采场支护、超深竖井掘进、钢绳提升和无绳提升等都是深部开采面临的关键问题。 对此,深部开采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控制、预报与防治技术,深部开采的采、掘技术,深部开采通风与降温技术将在对正在或逐步进行的深井矿山开采技术研究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快速发展。难采矿开采面临一系列特殊的技术难题。如松散破碎矿体顶板与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流砂含水层覆盖的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书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表 一、学校概况 信丰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现有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7人。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十一五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江西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赣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 二、试点选题和目标 1、选题: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自2008年以来,作为“江西省新课程样本校”,学校现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修课管理体系。我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目前已开发校本课程24种,每周开设4节选修课,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2009年以来,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已建成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各办公室、教室全部接通有线网络信息接点,全部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积极依托信丰二中网站,整合网络应用,现拥有信丰二中智能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为进一步在课改选修课领域取得更好成效,我们拟将教育信息化与选修课选课、开设、评估相结合,实施选修课信息化建设。 2、目标 学校争取5年内建成以“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三、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1、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我校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2、开发我校选修课管理系统

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案说明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培训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转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培训方案,切实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构建信息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全面、深入、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硬件建设上,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均不达标,且设备老化,不能很好满足全体教师的用机需求,不能很好地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导致了师生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不高。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学校还没有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方面面所需要的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或软件环境。二是在目前有限的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条件下,由于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尚处于以知识为中心的网上查找信息,简单制作课件,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低效应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 三、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及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学校应确定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

1、加强学习,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意识,使之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并产生一定程度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能力,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为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计算机,使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逐步达标;购置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班班通工程;购置、安装系统应用软件,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 4、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推进教学资源库,互动教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5、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过程和各环节中的常态应用;探索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度,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6、通过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程度,提升管理的效能。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形成系统。 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总务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工作。 1、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①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1.前言1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1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1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 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2 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5 2.3 技术评估的原则5 2.4 技术评估的标准7 3 导则的编制过程7 4 适用范围8 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8 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8 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9 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10 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10 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12 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3 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14 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14 6.6 评估指标的建立15 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15 7.1主观赋权法16 7.2客观赋权法17 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18 8 导则实施建议18 8.1 管理措施建议18 8.2 实施方案建议19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 1.前言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 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00分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00分 1.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2.()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 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B√答对 3.()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5.(),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6.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8.()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9.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10.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1.一般说来,人工智能技术包括()。(4.0分)) A.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姗姗

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王姗姗 发表时间:2019-01-02T10:39:33.0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王姗姗1 潘柄全2 [导读] 关注研究进展,妥善运用新技术,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污水处理质量,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沈阳燃气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沈阳地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15 摘要: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着严重缺水的状况。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加重了污水处理行业的负担。不断开发和优化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将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轻我国比较严重的缺水压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关键词:反硝化滤池;污水处理措施;新技术 引言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那么在未来的城市化以及产业化建设当中必须积极总结和研究污水处理的措施以及工艺,关注研究进展,妥善运用新技术,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污水处理质量,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1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现状 1.1反硝化滤池 具备普通滤池的功能又同时具备反硝化功能,能够对总氮进行深度去除的滤池叫做反硝化滤池,是高标准污水处理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运行方式、滤料、结构等的不同分为许多种类。反硝化滤池是在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上改造而来。我国反硝化生物滤池使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过滤、生物代谢和吸附是该工艺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以池中填料为载体,使滤池产生缺氧的环境,污水流过时,主要是对生物膜中的活性微生物的生物絮凝、生物膜、生物代谢和填料的吸附和拦截,以及分级捕食,进行反硝化脱氮并对其他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反硝化深床滤池是在传统V型滤池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挂膜介质是特殊规格的石英砂,深床为去除硝态氮和悬浮物的极好构筑物,介质有很好的悬浮物拦截效果,在反复冲洗时,每平方米过滤面积能拦截7.3kg及以上的固体悬浮物。固体物负荷高的特质大大延长了过滤周期,使反复冲洗的次数大大减少,在处理峰值流量和处理厂污泥膨胀等问题时也能轻松应对。 1.2光催化技术 光催化技术是污水处理的有效方法,在污水处理新技术体系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光催化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对于污水处理设备设施的要求也较为严格。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光催化、还原反应,或者是让有机、无机污染物进入到污染的水体,把污水当中的污染物质分解成无害的水、盐、二氧化碳等。光催化技术种类较多,比方说常见的有氧化锌技术、二氧化钛技术等。其中二氧化钛技术最为有效,这是因为二氧化钛的化学稳定性强,其本身无毒无害,在受到紫外线照射之后会分解成为自由电子,激活空气当中的氧,促进自由基和活性氧的产生,有效分解污染物。这是一种技术性要求很高的污水处理技术,所以必须在满足技术条件基础之上进行应用。 1.3蚯蚓生物滤池技术的应用 它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放养蚯蚓等生物,利用蚯蚓喜欢吞食有机物的特性,排除水中的有机毒害物质,改善现有的水质环境。相对于其他的生物改良技术,这种技术的环保性更强,处理的效果更佳。简单来说就是首先通过简单的过滤,将污水中的可见颗粒物和成型的污染物加以筛选去除,进行污水的初步处理。其次,在初步处理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蚯蚓及微生物,因为蚯蚓能够吞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水体中有害物质的降解。通过这种技术,极大地简化了污水处理的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减少了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剩余量,避免了污水的二次污染。这种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新时期的工艺生产技术,符合绿色时代的发展要求。 1.4电离辐射技术应用 电离辐射技术主要利用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使水分子电离产生几乎等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水合电子,是一种最简单并且可以实现大量工业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并消除病菌。传统的污水处理办法很难对污水里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但是电离辐射技术却做到了。此外,电离辐射技术在进行污水处理时不会引入其他的污染物,而且处理效率也是十分高的。美国也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各个指标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使用电离辐射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时,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所以应用不够广泛,实例较少。 1.5超滤技术 超滤属于一种膜过滤新技术,其过滤的精度0.01μm,在过滤水时,经超滤膜微孔将水中含有>0.01μm的颗粒过滤。另外,在除去藻类、胶体、有机大分子以及病毒上具有良好的效果。超滤膜的微孔直径比微滤膜小,因此在除去有机大分子、病原体、病毒上具有优势。溶液在静压差的推动下进行的液相分离的过程称为超滤,它的主要机理是物理的筛分作用。生化处理过程中不能去除的微小颗粒经超滤技术完全可以过滤,一般在污水生化处理后进一步处理,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费用高和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具备了处理效果稳定、高效自动化以及出水水质高的优点。将其和传统生化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更加高效的处理模式,它们的结合形式主要是由两段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厌氧生物超滤系统组成。两段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将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视为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此种方法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力好。处理小型生活污水一般使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此方法具有多种处理净化功能,不仅可以高效地去除有机物,还能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内部装有填料作为载体的厌氧生物膜的处理装置为厌氧生物滤池处理装置。有运行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较好、管理简单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2未来发展趋势 2.1不断改进污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环保的资金投入力度,加之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逐渐扩大了污水处理厂的覆盖率。大型的集中污水处理厂抓住机遇,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确保了出水水质。城市污水的产生以及排放量日益增加,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需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不断加大对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开发出高效、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以及新型处理技

污水深度处理发展趋势

论未来污水物化深度处理技术发展 作者:米卫星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129093) 摘要 随着人类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与此同时物理化学法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且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显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现如今已经应用到深度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其优缺点和各种方法的适应条件,提出在未来的污水深处理过程中物理化学处理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水污染、物理化学法、深度处理 1、绪论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当今社会,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物理化学法是一种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处理的对象主要为:水中的无机的和有机的(难于生物降解)溶解质和胶体物质。尤其适合处理杂质浓度很高的废水以回收原料,适合于对杂质浓度很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1】。 通常有混凝、沉淀、浮选、过滤、化学沉淀、离子交换、消毒等。本文将着重介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中的当前比较流行的、应用比较多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并论述哪种处理方法在今后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2、物理化学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2.1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 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

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 趋势深度分析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对于传统皮革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取向即产业发展趋势方向。据慧聪皮革网了解,2010上半年皮革行业延续恢复性增长的趋势,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品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8%。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皮革行业发展较为平稳较快的发展。如何才能进一步更快的发展皮革行业的新局面,大致有几大趋势? 皮革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皮革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制革是基础,科技是灵魂,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双翼,制鞋、皮衣、皮件、毛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是拉动力),才能形成完整的皮革产业链。要实现皮革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不仅要做到各各主体全方位坚定不移的转化,更需要从研发、设计、管理、营销等不断展开,并走出一条属于皮革行业的一条新型工业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皮革制品不论是鞋、皮衣还是箱包等都是流行的产品。它的消费群多为年轻人,其消费群的总体特征是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推崇时尚。创新是时尚之源,创新才能带来飞跃。一个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充当时尚的创造者,才能引领时尚,创造市场。 向多元化皮革行业目标转变 加快转变发展的步伐,当然不能单独靠产值的增长而说,更要用多元化体系来运行考量。皮革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可以说,过去的30年,我国皮革产业是凭借低成本、出口数量增长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丧失。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行业发展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下降、生产增速下滑,许多企业关门歇业,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世界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当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回顾过去的200年间,抽水马桶、下水道系统和污水处理工艺构成了整个污水处理历史上的三大基石。18世纪末,抽水马桶的发明,开辟了集中化的污水排放方式,同时也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下水道系统的充分发展,流行病也随之扩散泛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为抵御流行病的侵害,19世纪初,人类发现了活性污泥技术,从而正式开启了污水处理的大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所针对的不同目标驱动着技术的不同发展方向。18世纪,控制传染病是主要目标;19世纪初,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的去除和氨氮消化起到重大作用; 20世纪后半叶,氮磷营养物的控制成为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如今,新兴污染物、资源化等一系列问题,又势必将引领一波技术改革的新潮流。 今年是活性污泥法的百年诞辰,随着历史的更迭,活性污泥法肩负的历史责任越来越重,在今后的发展中它能否承担更多的责任?又能否继续作为技术发展的主体?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国际先进水处理理念 1993年,荷兰戴尔夫特理工大学通过实验发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随后几个主要发明专家在《Science》提出了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即利用高负荷活性污泥或其他工艺把碳源尽可能富集,出水主要包括氨氮,氨氮采用厌氧氨氧化的工艺,而污泥在厌氧消化里头采用厌氧氨氧化的工艺。他们还同时计算出了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传统消化工艺、旁路的厌氧消化工艺以及主流的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能耗,比对结果显示,采用新型污水处理思路能产生24%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荷兰的学者也提出了基于膜技术的完全物化处理工艺;比利时学者提出了磷废水概念。由此可见,从污水里回收多种资源是下一步新技术的发展目标和趋势。 近几年,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可以实现能源自给的先进污水处理厂。如奥地利的Strass污水处理厂,它采用的AB工艺,将进水碳源尽可能浓缩,通过这个工艺,70%的碳源可进入污泥消化。同时该工艺在能耗控制、氨氮控制方面做了节能措施,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大家众所周知的新加坡Newater水厂,通过新一轮革新构思,将其污水处理厂分为了四个中心,即废物处理中心、资源回收中心、能源供应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 国际水处理理念变革 国际水处理理念正在发生着快速变革。举个例子,荷兰戴尔夫特附近一个刚刚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排水指标非常先进,排放标准也很高,但它的技术相较于荷兰几年前开

深度处理工艺技术

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废水的BOD已经很低,废水中的COD难以再用生化方法处理。要进一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回用要求,需要采用化学及物理的方法,即通过增加深度处理系统,才能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深度处理单元可采用强氧化、絮凝沉淀、过滤的方法,去除水中难以降解的污染物。 深度处理工艺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较复杂,除了每吨水的费用约为一级处理费用的4-5倍以上。 深度处理工艺在城市和工业污水回用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生物方法之后,深度处理用于去除额外的污染物、特殊金属以及其他有害成分。现在已有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颗粒介质过滤、吸附、膜技术、高级氧化和消毒等。声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的、重要的,并且能够得到高质量再生水源的污水回用技术。不断的深入研究将会带来更为有效的污水回用技术的改进,并在未来的污水回用中更为广泛的使用。思源深度处理工艺是以芬顿处理器+高效混凝机械澄清器+活性砂过滤器为主体设备开发出来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污水回用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或补充充足的水源。目前,污水回用的一些研究热点包括: (1)与痕量有机物质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价; (2)评价微生物性质的监测方法的改进; (3)用于制造高质量再生水的膜技术的应用; (4)再生水储存效果的评价; (5)再生水中微生物、化学物质、有机污染物的评价; (6)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设计;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2.(),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7.()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8.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9.()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