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党课辅导】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党课辅导】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为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笔者认为,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规划引领,实现由“粗放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主要解决转型方向不清、路径不明的问题。规划是区域发展的总纲、龙头和关键,没有高标准的规划,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必须放眼全局、把握大势,着眼长远、立足实际,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思路和方向,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聘请高层次的专业规划机构,统筹制定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目前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规划正在全力推进,深入谋划发展思路、推进路径、主攻方向、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为区域发展描绘蓝图、指明方向,推动垦利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主要解决产业一业独大、大而不强的问题。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资源型城市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经

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滞后等问题。在推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长期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好项目大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高效生态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突出农业高效生态方向,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一方面优化存量,另一方面培育增量。三是全面对接中心城、主动融入中心城,加快膨胀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优势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动产业由“一油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高水平的发展。

深化科技创新,实现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主要解决发展动力不强、后劲不足的问题。首先,创新是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围绕转换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计划,分行业、分领域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联建研发中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其次,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推进招才引智,健全柔性引才方式,建设高端人才智库,同时深入挖掘现有人才资源,加大党政干部、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为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由“循规蹈矩”向“务实高效”转变。主要解决政府服务缺失、职能缺位的问题。环境就是生产力、吸引力、竞争力,只有环境好、政策优、效率高,才能形成洼地效应,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持续加大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优良发展环境。积极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研究出台相关办法,支持干事者、保护创业者、惩治不为者、追究诬告者,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氛围。积极营造优质高效、积极稳健的经济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做好“放管服”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建立企业家年会制度,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对接大院大所、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对接央企国企,帮助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持续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成立企业重组并购基金,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打造金融生态安全示范区。营造平安法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激发创造活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突出安全环保,实现由“发展至上”向“生态优先”转变。主要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单纯的经济转型,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转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比例确定优中差企业,分类

采取鼓励扶持、改造提升、淘汰关闭措施,抓好问题整改,淘汰落后产能,倒逼经济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同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四个责任,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建立智慧安监平台,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升企业安全水平。着眼长远,统筹推进产业项目高端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污染处理集中化、城镇建设生态化,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秀的生态家园,实现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有序发展、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