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详案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详案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详案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详案

解放战争详案

【课程导入】

课件展示“胡连会”图片: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破冰之旅时提到:“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也不容易。”为何他说当初走得不容易?为什么回来后的连战提到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现实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许同学们通过今天对解放战争的学习,能对“胡连会”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1945年8月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大阶段: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阶段和三年战争阶段,而三年战争又可分为四个小阶段,分别是1946.6--1947.6战略防御阶段;1947.6--1948.9战略反攻阶段;

1948.9--1949.1 战略决战阶段;1949.1--1949.10战争胜利。下面我们就分阶段来学习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

一.争取民主和平(1945.8—1946.6)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美国:扶蒋反共,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

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阶级矛盾)

2.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

重庆谈判(国共两党)

原因:

国民党:一来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即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图)8月28日,毛泽东在机场向新闻界发表了简短的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毛泽东到重庆后,蒋介石作出了以礼相待的姿态,由于国民党本来没有和谈的诚意,没作谈判的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共产党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结果: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四点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斗争焦点: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在军队问题上,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但为了争取和平,共产党在谈判中作了必要的让步。中国共产党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表示中共领导的军队可以大量消减。当时人民军队人数已超过一百万,共产党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而当时国民党的军队为263个师。但国民党方面断然否定中共的提议,苛刻地要求“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甚至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

关于解放区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存在是革命发展的结果,它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谈判一开始,共产党方面就提出“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将解放区斥之为“封建割据”。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在一次会见中,蒋介石对周恩来说:“盼告诉润之,要和,就照这条件和,不然,请他回延安带兵来打。”蒋介石所说的“这个条件”,就是取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实现国民党一党专政。次日见到蒋介石,毛泽东针锋相对地答复说:“现在打,我实打不过你,但我可以对日敌之办法对你,你占点线,我占面,以乡村包围城市。”

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第二,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第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

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的与会人士来自全国各民主党派。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并且这种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人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党派人士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

二.全面内战时期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1946年夏,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

作战方针:

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人民解放军在防御作战阶段中,执行了毛泽东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依靠上述作战方针,逐步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争取了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至1947年2月,解放军歼敌七十多万,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由于力量不足,改为重点进攻,被迫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匪军的主力集中在山东,同时山东地当冲要,交通便利,有海口运输,我们如能消灭山东境内匪的主力,则其他战场的匪部就容易肃清了。)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解放军在毛泽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思想指导下,到8月间,蒋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了。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的指挥下,5月中,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电影《红日》),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人。不久,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了。

(小战士问老班长:为什么我们那么辛苦的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失地,现在又那么轻易的放弃,让给了国民党?老班长:我们丢掉的是包袱,而这些包袱国民党都要背着,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为配合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解放战争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展开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课本P79“学思之窗”《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2.战略反攻(1947.6—1948.9)

标志: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外线和内线指的是什么?

外线——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3.当时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具备那些条件?

①战略反攻的有利条件:

战略上: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同时在两翼(陕北、山东)有效的牵制了敌军,敌人中原防御相对薄弱。

经济上:进行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扩充了实力,后方巩固。

【挺进中原】

陈谢兵团:陈赓、谢富治领导的太岳兵团,晋南。

刘邓大军: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中原野战军的别称。

陈粟主力:陈毅、粟裕领导,华东野战军。

三军成品字形挺进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②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

中原兵力空虚;大别山群众基础深厚;中原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西扼武汉,东下南京。(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登上三角峰;

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③意义:

打破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

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决定作用

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反动统治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经过一年作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数量迅速下降,士气低落,尤其是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解放军的数量迅速增加,装备有了很大改善。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敌我力量对比表】

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战略决战(1948.9—1949.1)

辽沈战役(1948.9--1948.11):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歼敌47万。

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

淮海战役(1948.11 -- 1949.1):中间突破,分段歼敌。中原、华东解放军,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歼敌55万。

平津战役(1948.11--1949.1):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东北、华北解放军,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歼敌52万。

意义: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4.战争胜利(1949.1—1949.10)

①北平和谈

1949年元旦,战场上的溃败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在新年贺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和谈中各自的意图是什么?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目的: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

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作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后,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企图以谈判为手段,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划江而治,以便卷土重来。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其奸,但仍从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出发,同意谈判。谈判中,中共代表团明确表示,无论谈判成功与否,人民解放军都必须渡江,“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谈判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其假和谈的骗局彻底暴露,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②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中、东、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

“码头上拥挤异常,到处都是人,一片混乱。”王楚英回忆,挤得冒火的人开始盲目地开枪,轮船上,“上层的人朝下开枪,下层人的朝上开枪,舷梯根本看不到了,有人被挤得掉进了江里,还有人干脆跳到水里然后游泳上船”。回看码头,“一箱箱的银元散落一地,没有人顾得上去捡”。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革命胜利的原因

共产党在抗战时根据地不到中国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在农村,但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

原因:

1.中共方面:

⑴中共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核心;

⑵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是灵魂;

⑶革命道路;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方向;

⑷革命军队,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是中坚力量;

⑸统一战线,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是保

⑹群众支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基础。

2.国民党方面:

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实行一党专政,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⑵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尤其是国民党的杂牌军队厌战情绪更为严重,临阵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

⑶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腐败,敲诈勒索,大发“劫收”横财。他们还利用政治特权横征暴敛,搜刮人民,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⑷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美国的支持,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军事的溃败,使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美国迫使蒋介石下野,支持李宗仁上台。这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造成蒋桂分裂。

2.革命胜利的意义

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1949年前和1949年后:

屈辱---独立自主;专制---民主;分裂割据---基本统一;两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课本P80:(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意义:改变了

...

...世界的格局,壮大了

...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胜利经验: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向何处去,当时有几种前途命运可供中国人民选择:一是帝国主义千方百计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允许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二是旧式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表明此路不能。三是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史中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曾经选择的道路,但是一个接一个的救国方案伴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而流产。因为帝国主义强大,封建势力强大,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使中国没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百年代历史所证明了的。四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为中国提供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率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千方百计阻挠、破坏、残酷镇压,甚至相互勾结,共同阻止中国人民走这条道路,但最后都没有得逞。这是因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对中国人民110年拼搏、抗争、探索所作的最后裁决,是符合历史进步的正确选择。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7课 解放战争

17课解放战争 基础巩固 1蒋介石曾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介石所说的“先生”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B.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C.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 D.美国总统杜鲁门 答案A 2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符合的是( ) A.“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B.“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C.“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D.“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答案D 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已经死了”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 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 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 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 答案B 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

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 A.进行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 答案A 5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参加了( )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D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 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C 7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它在此作为历史的见证定格为永恒。这一天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 (2)优质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宏伟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史实,如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等,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宏伟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了解内战爆发的背景,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图表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和概况,学生活动探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提高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宏伟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例外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漠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严重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面临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赴重庆与国民党和谈,表明了争取和平的由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命运,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详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不简易理解。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内战的爆发” 教学要点: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②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③政治协商会议;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第二目“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教学要点: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②三大战役。 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伟胜利” 教学要点:①北平和谈;②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北京西城一模·2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2.(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12)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14)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5.(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 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7.(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学案 精品

第17课解放战争 考点: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伟大意义 一、争取和平建国反对内战的斗争(1945.8——1946.6):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二、全面内战阶段(1946.6——1949.10) 1.战略防御全面进攻: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人民军队采用运动战防御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序幕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4.21)、解放南京(4.23):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4.战争胜利 成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附: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 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侵略者爱国统一战线:1981年正式提出,反对分裂中国的行为 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元旦-3月,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7.7,代表大地主 国民政府:1927.7-1949.4.2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买办 中国近代史分期: 1840-1919.5.4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5.4-1949.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10.1-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56-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注: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 所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就天然地落到了革命性更彻底的中国无产阶级身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难点 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现在抗战胜利了,苦难应该到头了吧,应该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环境建设家园了吧。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却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发动内战。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当然蒋介石也知道民心不可违。正当他为了战争借口冥思苦想的时候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决定采取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连续三次电邀“特请毛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同时摆出一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这样一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嘴脸。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新人教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后)。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二、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4.渡江战役的意义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 1.重庆谈判 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自主学习】一、过渡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背景:①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底到10月10日。 (3)地点:重庆。 (4)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年初 (2)地点:重庆 (3)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爆发 (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秋) 1.经济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军事行动: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三大决战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17.1 内战的爆发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学习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学习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国民党: ②共产党: (2)成就: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 ①内容: ②不足: 2、政协会议: (1)召开: (2)内容: (3)结果: 3、内战爆发: (1)爆发:

(2)战略防御:①战术: ②战果: 二. 小组合作探究: 1.抗战胜利后的各方态度 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1)问题:美国在二战后对中国抱有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 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 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2)问题:蒋介石所发出的和谈邀请到底隐含着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 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 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3)问题:饱经战火摧残的中国老百姓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 ……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 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4)问题:注意时间,请问在抗战胜利以前,中共就已提出什么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课考纲要求: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民党提出重庆谈判: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尤其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最主要原因) ③共产党应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 原因:①为争取和平;(最主要原因)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⑴《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⑵未达成协议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注意: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活动二: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6月——1947年6月)(战略防御) 军事上:⑴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民解放军运用运动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全面进攻 ⑵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经济上————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A、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意义:①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解放战争的第第二年(1947年6月——1948秋)————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⑴简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⑵意义:①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 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和武汉。 【能力提升】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3、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战略反攻) 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张传单上写着:“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00多万被消灭!”这张传单产生于战略反攻开始后 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外线”中首先被突破并建立了根据地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3、解放战争的第三年(1948年9月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⑴背景:①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历史必修一第17课

第17课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在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 预习案 【预习内容】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原因:国民党,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 “”的策略;共产党,为 了。 2.结果:10月1 0日签定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 1.战略防御:(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2)1946夏-1947春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粉碎国民党的全 面进攻(3)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2.战略反攻:1947.6,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 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4.胜利: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 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但为 了,减少人民的痛苦,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 《》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探究案 【探究内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运用课本内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

高一必修一历史的时间轴整理

高一必修一历史的时间轴整理 1.公元前1046-771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公元前221-206: 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 内朝制度,削弱相权 方法:频繁更换丞相 4.618年到907年唐 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 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 5.960年到1172年宋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 6.元 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 7.明1368年到1644年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 ;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894年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制海权全军覆没。 12.1900-1901八国联军清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划定“使馆界”拆除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 【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发展。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技能: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抗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运用: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原因;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2、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国共两次和谈。 【教具准备】

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要点

第17课解放战争 过渡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时期)(1945.8—1946.6)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9) 一、解放战争前 1、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 国内形势:①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 A.战后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反动方针 中日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A、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签《双十协定》。 B、1946年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重庆谈判 原因:国内外和平舆论的压力;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抗战胜利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 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一面准备内战;一面邀毛商讨和平问题)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阴谋,毛泽东毅然前往谈判 目的:通过谈判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内战的责任推在中共方面. 时间:1945.8.28—10.10 成果:1945.10.10.签《双十协定》【“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问题未达成协议】 意义:①对人民: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 ②对中共: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影响 ③对国民党:被迫承认,再发动内战陷于被动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比较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相同点: ①背景:都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②内容: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定; ③影响: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和平民主的诚意,使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处于被动; ④结果:成果都被国民党破坏,没有带来和平与民主。 不同点: 重庆谈判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派参加的会议。 二、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其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1)课标要求:①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②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教材地位: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史最后终结,又迎来新中国的发展史。 (3)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终结,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同时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2.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在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基础上,进而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教师主观分析,得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放战争的史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关键是注重对结果的归纳和总结。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2、学生认知障碍点: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史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矛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2)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及解决措施: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通过矛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得出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 2、难点及解决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并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五、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利用赣州中学红色班独有的文化,让学生讲述他们祖辈的革命故事。 学生:红色背景后代的学生上台讲述,其他学生听讲。 设计意图及依据:激发学生兴趣为讲解解放战争知识做铺垫 (二)、基础知梳理篇(16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解放战 争各个阶段及其主要战役概况。出示1945年 3月封面印有蒋介石《时代周刊》的图片,并 展示课外有关的资料。设计问题:蒋介石是 在什么背景下举行重庆谈判?教师讲解、分 析蒋介石举行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 学生: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点阅读,独 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①主要矛盾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②美国:扶蒋反共,控制中国③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④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内战尚未就绪,故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⑤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设计意图及依据: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归纳方法。2学会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3通过重庆谈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突出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 教师:展示重庆谈判蒋介石和毛泽东合影的相片。设问,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谈判?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组织学生模拟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学生:1观看图片、阅读文章、思考2情景再现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素材文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1.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一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果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念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中正告(八月二十日)。 ──《新华日报》(1945年8月20日) 材料二 奉委座酉佳今一元勇电开:(一)兹派第三战区及第六战区,分别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三)卅三集团军之一个军,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以冯总司令治安率一个军替归孙长官指挥,担任剿匪。(四)该战区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1945年9月) 【解读】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内外形势发生急速变化。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抗战胜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于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美、苏间在中国问题上达成某种妥协,希望国共两党举行和平谈判、停止内战。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先后密令各战区进行剿匪的军事部署。 通过两则资料的对比,显示:①蒋介石国民党集团没有来得及接收日军的投降,他们用和平谈判的幌子与盟军统一命令阻挠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接收,限制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②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还没有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军事部署,立即发动内战尚有困难。所以一面伪装和平,一面积极准备内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 第17课解放战争 基础达标 1.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指(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答案:B 2.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故宫、颐和园等都在北京,由此判断该战役应为平津战役,故选B项。 答案:B 3.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了一根白头发。毛泽东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国民党政权所在地南京 答案:C

4.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其主要内容中得以真正实施的是( ) A.国共坚决避免内战 B.贯彻和平建国纲领 C.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1946年6月内战爆发,故A、B两项错误;国民党建立的是一党专政、独裁的政府,故C项错误;1946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故D项正确。 答案:D 5.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南京解放”判断新闻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故选B项。 答案:B 6.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故选A项。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 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