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在全球纺织产业中地位进一步巩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成纺织强国的冲刺阶段。为促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创造竞争新优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

1.规模效益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5%、9.2%和11.5%,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70714亿元,利润总额3860亿元;全行业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5.1%,

2015年达530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5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6.6%,2015年达到2912亿美元,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同类贸易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持续深入。2015年,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调整为46.6:28. 1:25.3;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化纤比重达84%,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由2010年的74%提高到2015年的76.9%;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新兴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2

3.2%,比2010年提高6.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持续加快,纺织工业技术、标准、产能、设计、品牌、营销渠道等国际合作全面开展。

3.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究与试验(R&D)经费支出257亿元,比2010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为0.67%;有效发明专利数5381件,是2010年的2.3倍。“十二五”期间,人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左右;1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碳纤维、间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海洋生物基纤维等实现技术突破;信息化集成应用及智能制造形成若干试点示范。

4.品牌建设有效推进。“十二五”时期,全行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提高,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与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服装大奖、中国国际时装周、各地服装节等活动连续举办,纤维、面料、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品牌发展报告》发布等,推动了行业品牌发展。目前活跃在国内市场的服装家纺品牌约3500个,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00多个。一批服装家纺品牌在海外建立设计机构和销售网络,中国设计师作品在国际舞台展示交流。服装家纺网上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40%,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扩大了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广泛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5.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大量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百米印染布新鲜水取水量由2.5吨下降到1.8吨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全面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取水下降以及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5年的11.3%。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捡和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启动,“旧衣零抛弃”活动推动了旧服装家纺规范回收和再利用进程。

“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

产业创新投入偏低,创新型人才缺乏,综合创新能力较弱;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国际比较优势削弱;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部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国内棉花质量下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1.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呈现新格局。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品牌渠道方面优势明显,在高端装备、高性能纤维、智能纺织品服装等领域的制造能力仍将增长。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代表的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实施将降低有关国家贸易成本,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纺织业呈明显上升趋势。“十三五”期间,全球纺织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尽管我国拥有全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但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2.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蕴含新空间。人口增长和经济复苏将支撑全球纤维消费需求继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球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速为2.5%以上。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

利叠加,将推动升级型纺织品消费增长,预计国内居民服装与家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等方面投入稳步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纺织与互联网融合催生新变革。“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

4.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局面。“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为促进纺织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机遇。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及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一系列政策实施,将推动新疆纺织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将增强中西部纺织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球纺织分工体系调整和贸易体系变革加快,将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提升纺织工业国际化水平,开创纺织工业开放发展新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环保技术与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围绕化学品安全控制、碳排放等内容的技术性壁垒将有所增加。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执政理念和国家整体战略层面,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对印染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要从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度推动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纺织经济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总体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纺织工业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市场导向,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把握个性化、时尚化、健康安全消费新趋势,形成有效供给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

2.坚持创新驱动。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技术、管理、生产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增强行业软实力,提高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贡献率。

3.坚持优化结构。加快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质量管控和品牌运营能力,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推进纺织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4.坚持协调发展。坚持行业发展与资源、要素、环境相适应,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行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国内区域优化与国际化发展相协调,坚持培育骨干企业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推进,促进行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地位,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合作加强的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1.行业增长目标。“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科技创新目标。“十三五”末,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结构调整目标。“十三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比例达到40:27:33;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高品质、功能性、智能化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快速发展。

4.质量品牌目标。“十三五”末,纺织服装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品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国际运营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

5.绿色发展目标。形成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普遍应用,到2020年,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循环利用纺织纤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建设和完善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服装家纺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应用、军工和民用之间的协作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推进纺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升为企业服务能力。

2.加强行业关键技术突破。把握全球纺织发展趋势,跟踪前沿和高端技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研发。进一步突破

高性能纤维高品质低成本技术以及生物基原料和纤维绿色加工技术,突破新型非织造、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立体织造等关键技术,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建筑交通、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技术研发。研究无水少水印染、高速低成本数码印花技术,功能性面料整理技术,大幅提高纺织绿色制造技术及应用水平。加大纺织智能装备(生产线)及智能产品的研发推广,开发纺织专业应用软件。

专栏1:纺织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中心,过滤、医疗、防护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开发、质量品牌、智能制造等方面服务水平。

(二)化纤新材料关键技术。突破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连续碳化硅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及应用产业化技术。突破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高效合成技术,发展生物基聚酯、聚乳酸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业化技术。攻克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低成本产业化技术。优化和提升医用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甲壳素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

(三)绿色染整加工技术。研发低给液染色、针织物平幅连续加工、非水介质染色及微胶囊染色等技术、数码印花低成本墨水及可拆卸喷头等关键技术,绿色助剂及功能性整理技术等。

(四)产业用纺织品技术。突破功能性敷料、肾透析纤维材料、植入修复等医用纺织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防护性能纺织品和高智能感知的功能性材料及服装。突破纳米级非织造技术,加快多模头纺粘熔喷、多功能整理、多层加工等复合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五)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发展高效、低能耗、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纺织专用应用软件系统,形成纺织各专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化解决方案。

3.推动纺织行业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纺织行业融合应用,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纺织经济发展新动力。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重点,调整优化制造流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研发设计创意等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创客平台等创新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为重点,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以适应消费升级为重点,鼓励纺织服装企业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重构供需关系,创新商业模式。

(二)大力实施“三品”战略

1.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充分挖掘消费热点和需求盲点,扩大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供给。注重设计创新,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加强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生产流程及消费体验等各环节创意设计,开发时尚化、个性化产品。发挥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家纺流行趋势发布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品开发效率。适应养老、运动休闲等消费升级需求,开发健康舒适、绿色安全、易护理等功能性纺织品。加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纺织技术结合,发展智能纺织产品。以拓展应用新领域

为重点,加快开发推广医疗、环保、应急防护等产业用纺织品。

2.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在全行业大力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质量为先的经营理念。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消费安全。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组织生产,扩大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的精准性和一致性。支持行业性质量技术服务网络、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水平、检验公信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规范生态、绿色、功能性纺织品等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制度。针对功能性产品、童装等重点产品开展国际标准对标和实物质量比对活动。树立质量领先企业标杆,广泛普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其他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

3.完善纺织行业标准体系。完善纺织行业标准化体系,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强纤维新品种、功能性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优化标准工作机制,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配套。推动发展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强标准国际合作,加快国际

标准转化,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纺织优势产业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推动纺织标准国际互认。

4.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加强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明确品牌定位,促进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品牌产品附加值和性价比。促进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制造企业品牌、设计师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提升中国流行面料、高档丝绸、绿色纤维等标志的影响力。鼓励纺织服装企业以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与国际设计机构、品牌运营机构、国际品牌企业合作,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利用新媒体等有效传播渠道,加强品牌宣传。

专栏2:品牌建设工程

(一)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加大《品牌价值评价纺织服装、鞋、帽业》国家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品牌价值评价范围,发布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价值评价榜单,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金融对接。

(二)加强重点品牌培育示范。重点跟踪培育100家左右服装家纺品牌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推动一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

(三)培育品牌服务机构与服务平台。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影响力的纺织服装设计创意示范平台、品牌运营推广机构、品牌咨询培训机构,支持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国际时装周、各种设计大赛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品牌活动,推动服装服饰文化国际交流,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四)加强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设计师、面料师和商标品牌管理人才培训;加强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加强吸收引进国际创意设计和品牌管理运营高端人才。

(五)提升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支持品牌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设计机构、营销网络,促进品牌产品出口;支持着眼于品牌国际化、技术升级、设计创意、时尚研究、品牌运营、市场开拓的跨国并购合作,提升品牌全球化资源整合能力;支持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开展知识产权布局。

(三)推进纺织智能制造

1.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开发。加强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化纤新材料成套装备、短流程新型纺纱织造装备、新型印染等装备的开发生产,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性能功能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开发纺织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质量控制与执行系统,推进具有自动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端智能装备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推进吊挂系统、智能物流包装、智能机器人、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等开发应用。

专栏3: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工程

(一)化纤材料装备。研发年产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成套设备、聚酯纺前原液着色(溶剂载体型)设备、工业化规模的高强高模碳纤维成套设备、新型地毯丝成套设备、聚乳酸长短丝纺丝机、化纤长丝高速卷绕系统以及高速机械包覆纱机。

(二)纺纱织造设备。研发自动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短流程纺纱设备以及智能化细纱机,开发多纤维用精梳关键技术、无槽筒精密数码卷绕技术、ADS自动落纱系统及细纱机在线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自动穿经机、吹结机、高速剑杆织机、数控节能型喷气织机、特种纤维织造装备等新型机织设备,研发数字化织布工艺和多台套织机生产管理系统,研发高速电子多

臂、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等关键装置。

(三)非织造设备。开发高速梳理机、智能化多模头纺熔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新型纳米级非织造生产线、双组份纺粘非织造生产线、高效高产环保节能气流成网生产线、湿法成网非织造生产线。

(四)针织设备。研发立体成型电脑横机、一步法全成型袜机、高性能纤维多轴向经编机、五功位电脑提花圆纬机等针织装备。研发全系列细针距高速舌针制造技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针织物疵点检测装置、高速高可靠性电子式自侦错选针器等关键技术与专用装置。

(五)印染设备。开发生产新型印染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数控化印染主机装备,包括经轴染色与物流系统、数控超大花回圆网印花机、全幅宽固定式喷头高速数码喷墨印花装备等。

(六)专用基础件。开发钢领、钢丝圈、织针、钢筘、锭子、针布、槽筒、针刺机刺针等专用复合加工生产线,提高纺织专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和质量性能。

2.推进智能工厂(车间)建设。推动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生产、研发、管理、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广泛运用。研究制定纺织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数字工厂(车间)参考模型、通用技术条件、评价验证等智能制造标准。在棉纺、印染、化纤、服装、针织、家纺等行业,开展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自动输送包装、智能仓储、智能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试点示范。通过智能化生产和信息化集成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产品开发生产周期缩短20%以上,残次品率下降30%。

专栏4: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示范工程

(一)智能化纺纱。实现纺纱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工序间物料自动输送,夜班无人值守,设备生产过程、故障可远程控制、诊断,万锭用工20人以内。

(二)化纤长丝智能生产。建设涤纶、锦纶等化纤长丝智能化车间或生产线,实现化纤生产过程模拟,化纤生产数字化集成系统应用、卷装落卷、换筒管、堆放、包装及运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形成化纤长丝系统优化与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

(三)智能化印染生产。建立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车间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具有印染生产工艺在线采集、智能化配色及工艺自动管理、染化料中央配送、半制品快速检测等系统,实现生产执行管理MES系统、计划管理ERP 系统及现场自动化SFC系统的集成应用,从单一装备的数控化向整体工厂的智能化转变。

(四)智能化非织造布生产。纺丝、成型、原料输送、包装等工艺技术的自动化、数字化、连续化集成应用,实现非织造布生产的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五)智能化针织车间。通过数据网络将针织设备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联通,对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工艺数据和花型数据进行在线监控,实现对设备的集群智能控制以及物料、仓储、输送的自动化、智能化。

(六)智能化服装、家纺车间。应用RFID技术,具有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自动缝制系统,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自动立体仓储和物流配送系统,建立包含测体、设计、试衣、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及检验、储运、信息追溯、门店管理等在内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

3.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制定服装测量方法标准,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和服装号型标准制定,提高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鼓励建设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信息交互平台、产业链协同供

应平台,在服装、家纺行业,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定制,直接对接消费需求,用工业化手段生产个性化产品。

(四)加快绿色发展进程

1.加强纺织绿色制造基础管理。推进纺织行业绿色制造、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建设,适时制修订重点产品能耗、水耗及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完善纺织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推动印染、化纤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规范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分级利用机制和“旧衣零抛弃”活动流程。按照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合格评定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包括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在内的“绿色纤维”及绿色纺织品的认证。制定“十三五”行业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路线图,建设行业节能减排数据库,加强印染、粘胶、再生纤维行业规范管理。

2.开发推广先进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先进无水少水加工技术和装备,在印染行业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水效对标达标,大幅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加快变频电机、节能空调、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短流程技术推广应用。推广清洁绿色生产工艺,推广废水、废气中的热能、水资源、染料、化学品、原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印

染、粘胶等废水深度治理、少污泥、低成本关键处理技术等,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推进纺织企业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实施集中供热替代和燃煤锅炉煤改气工程。全面推进定型机废气回收治理。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替代技术开发,建立纺织化学品风险管控机制,逐步限制壬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纺织品中的使用,鼓励建立企业环境、化学品使用信息披露机制。开发推广废旧纺织品、瓶片物理法、化学法高值化技术,扩大和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土工建筑、建材、汽车、家具装潢等领域的再利用水平。

专栏5:绿色制造工程

(一)节水技术。推广小浴比间歇式染色、全自动筒子纱染色、数码喷墨印花及数码喷墨印花与平网圆网结合技术、泡沫整理、针织物平幅印染等少水染整技术,重点产品用水量下降20%以上。

(二)节能技术。推广冷轧堆、棉织物低温漂白等高效低耗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及智能空调系统、节能型烘干定形设备,锦纶6纺丝环吹风技术、印染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蒸汽节能系统。

(三)清洁生产技术。扩大原液着色化纤应用,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制浆及新溶剂法纺丝技术应用。推广无PVA(聚乙烯醇)上浆、无涂层防钻绒织造技术等。

(四)污染物治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扩大双膜法废水治理及再生水回用、定形机废气治理回收技术、喷水织机中水回用、丝光淡碱回收、洗毛废水羊毛脂回收利用等技术应用。

(五)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共性技术。研发适合国内废旧纺织品的快速检测、分拆、破碎设备,开发物理法、化学法兼备的高效连续生产关键技术,突

破废旧纺织品预处理、分离、高值化、再利用生产技术。

(六)纺织化学品开发及应用技术。加强高效环保型浆料、染料和印染助剂、高效环保化纤催化剂、油剂和助剂的研发及应用。开发推广绿色环保型阻燃、防水等功能性后整理助剂。推广生物酶技术在羊毛无氯丝光和防缩处理中的应用。

3.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提升纺织行业环保意识,提高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生产绿色纺织产品,发布绿色产品目录,开展绿色产品评价,促进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良性互动。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化改造提升,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建设绿色企业。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构建从原料、生产、营销、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循环体系,培育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发挥东部地区行业引领作用。发挥东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起点和枢纽的区位优势,广泛吸收和统筹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技术研发中心、时尚创意中心、品牌营销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率先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纺织服装物流、检验检测认证、节能

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国际化龙头企业成长,与中西部省份之间加强产业协作。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在环渤海地区形成时尚创意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与中高端制造基地互动发展的区域布局体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纺织产业协调发展,以江淮、长江中游和成渝地区城市群为重点,完善产业园区环境,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现代纺织工业制造体系。面向中西部地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构建以服装、家纺、产业用终端产品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物流中心。

2.支持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和边境区位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西北地区利用羊毛、羊绒等动物纤维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毛纺产业链制造水平。西南地区以蚕丝和麻资源、少数民族纺织传统工艺、毗邻东南亚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纺织品。东北地区继续推动亚麻和汉麻等特色产业发展,并根据向周边国家扩大开放需求发展纺织服装业。新疆进一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依托棉花资源,利用优惠政策,加快产业配套发展,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基地,大力发展服装、家纺、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带动就业。

3.提升纺织国际化发展水平。借助“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导优势企业

XX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XX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喀什棉花资源优势,以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狠抓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进步等重点工作,抓住国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良好机遇,主要指标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纺绽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按照《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新政发[2014]50号)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4年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4]82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3年。 一、喀什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xx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

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统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战略。依托喀什棉花资源优势,以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狠抓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进步等重点工作。2013年xx地区棉花种植面积308.05万亩,棉花产量35.4万吨。截止2014年底,喀什地区有纺织服装企业47家,其中:棉纺项目27个,折合环锭纺、纺锭总规模为198万锭(其中:在建项目规模118万锭);服装类项目10个,年生产能力为2300万件(套);织布类项目5个,织布机1086台;针织类5个(均为在建企业),设计规模为240万件针织品、4.5亿双高档棉袜、200万打手套、5000万米/面料;家纺类项目1个,年生产能力为5万套家纺。主要布局在除塔什库尔干县以外的11个县(市)。由于装备和技术升级,产品品种从原来的普梳中支纱升级到目前主要生产精梳50S-220S特高支纱。产品质量档次得到大幅提高,质量达到2011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总之,“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了能力扩张、装备水平升级、产品品种、质量的大幅提高,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正式版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全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 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

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

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方案

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自治州第十四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强力推进我市肉羊产业发展,加快牧区牛羊换种进程,大幅提高肉羊供种能力和农牧民收入水平,根据2006年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某州优质肉羊产业的意见》,特制定某市2012年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引进优质萨福克、道赛特、德国美利奴种公羊500只(其中纯种150只),完成肉羊胚胎移植700只,改良肉羊7万只(其中人工授精改良2.4万只),购进种公牛150头;建成肉羊良繁场6个(其中完善2011年修建的2个,新建4个);培训技术人员及养殖场户负责人210人次;全年出栏肉羊85万只,其中育肥出栏70万只。 二、重点工作及进度安排 (一)肉用种公羊、种公牛引进采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摸清近几年肉羊胚胎移植所产公羔存栏情况,建立分布台账;完成500只种公羊引进任务(任务表附后),其中萨福克、无角道赛特、德国美利奴纯种公羊150只,萨福克、无角道赛特高代杂种公羊350只;年内引进种公牛150头,全部投放到牧区进行牛羊换种工程。种公羊、种公牛引进工作要以各乡镇为主体,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纯种公羊、种公牛进行鉴定和认证,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高杂公羊引进和鉴定工作。协调农区配种后的种公羊,通过租借的

形式用于牧区的肉羊改良工作。 时间安排:某市各乡镇要于3月底前完成现有纯种公羊调查登记和种羊采购场户信息收集工作,4-5月完成购进种公羊、种公牛的落实工作,6月完成纯种公羊、种公牛的采购工作,6月底前完成新购种公羊的调教工作,7月底前完成高杂种公羊的采购工作。 (二)推进肉羊人工授精工作。 各乡镇以加速扩大肉羊良繁核心群为目标,坚持整乡、整村推进和向牧区延伸的办法,开展肉羊人工授精工作,年内完成2.4万只改良任务。某市计划选定6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三工镇二工村、六工镇下六工村、二六工镇幸福村、大西渠镇大西渠村、榆树沟镇榆树沟二组、阿什里乡胡阿根村、)作为某州肉羊改良示范村, 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滨湖镇东沟村、佃坝乡二畦村、庙尔沟乡)作为某市肉羊改良示范村,对于肉羊养殖散户,要通过大户代牧或集中饲养的方式,实施整村推进开展肉羊人工授精工作。在肉羊改良整村推进工作中,没有肉羊改良点的农业村要建设或租用民房(至少3间),配套相应的人工授精设备,建成临时配种站点,并在村子周围预留小麦、大麦等茬子地,用于待配母羊临时放牧,每个改良点8月底前完成500只肉羊改良任务;牧业村要依托已建小畜配种站点,完善配种站点基础设施和配种设备,在配种点周围预留草场用于组群待配母羊临时放牧,每个改良点11月前完成1000只肉羊改良任务。开展肉羊改良期间,

纺织行业趋势分析

2006年纺织行业趋势分析 看点一:行业“十一五”规划 关注理由2006年作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无疑意义重大。中央确立科学发展观,解决国家和平崛起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问题和矛盾,都体现在中央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建议里;而纺织工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先进生产力的建设,也将在2006年即将出台的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得到体现。这是决定未来五年行业如何健康发展的大事,当属2006年最大的看点。 ?看点二:“三个创新” 关注理由在2005年底举行的中纺圆桌论坛首届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明确指出,2006年纺织行业要将“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切实落实。关键要做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业整合的创新”这“三个创新”;同时继续做好社会责任、行业服务与自律、深化改革开放等各方面的工作,为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继续努力。与近年来一直强调的“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相比,这是否意味着从2006年起,纺织行业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新的目标上来?我们将拭目以待。? 看点三:行业实绩 关注理由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34700户,从业人数达到958万,前11个月,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

位数的增长。纺织服装出口额1~10月份已达到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贸易顺差达831亿美元,已超过2004年全年。与此同时,全行业科技进步卓有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在2005年取得如此骄人业绩的基础上,2006年做得如何,事关“十一五”的发展。因此,2006年的行业业绩自是一个看点。??看点四:贸易摩擦 关注理由作为后配额时代的第一年,2005年无疑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2006年,在中美、中欧贸易摩擦解决以后,中国纺织业仍然可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追堵截的重灾区,其中反倾销可能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美国纺织品贸易代表大卫?斯布纳在签署完中美纺织贸易备忘录之后,即被政府任命到商务部进口救济局,专门负责反倾销;欧盟对我35类化纤布反倾销仍未结案。这些都是明显的征兆。所以2006年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应该引起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向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实为当务之急。 ?看点五:棉花与石油问题 关注理由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棉花与石油的供需与价格一直都备受关注。2006年的特点,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计划于八九月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由此所带来的国际棉价的波动需要业界关注,做出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科学分析;二是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基本稳定,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正趋于好转,产能呈恢复性增长,而2006年几个大型化纤原料项目的投产,是否会对化纤原料受制与人的现状有所缓解,也需要业界密切关注。

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初步结论[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中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行业,纤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65%左右,生产能力及纱布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纺织行业利润微薄,2003年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比2003年增长0.16、0.1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达444亿元,比2003年增长30.26%。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游行业关联度较大。目前我国纺织业生产链严重老化,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协调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2004年纺织行业在棉价涨落浮动很大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行业的稳步发展。在平稳增长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投资增速过快,竞争进一步加剧;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的贬值以及海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发生变化,国际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等。 2005年起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纺织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内纺织企业正在积极备战无配额时代,银行应关注这一动态。

I纺织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一、行业概述 (一)行业的定义和细分 1.行业的定义 纺织行业就是把纤维原料最终加工成衣物等纺织成品的生产部门的总称。 2.行业的细分 纺织行业的分类比较繁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业分类是按照生产用原料来分的,主要分为化纤行业、棉纺织行业、丝织业、毛纺织行业和麻纺织行业等几个子行业,此外作为纺织行业内的下游终端子行业——服装行业也是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业产业链介绍 1.产业链状况 2.行业同相关产业的关系分析 (1)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协调 印染及后整理对纺织行业上下游依赖性较大,上游纱线、坯布的生产质量和工艺路线会直接影响染整产品的成本和效果,下游服装面料可减少染整产品的盲目开发,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纺织行业内上下游产业间缺乏有机的协作,上游为下游服务的意识不强,整个生产链中的脱节现象严重,印染产品与面料脱节,面料和纺织坯布脱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2)纺织生产链严重老化

2020年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一、调研主题 我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二、调研时间 XX年9月25-10月25日 三、调研地点 小坝子乡、万胜永乡、鱼儿山镇、大滩镇、四岔口乡、北头营乡 四、调研主要内容 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研究我县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实施方案,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总体围绕肉羊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实作用,以养殖科学布局,养殖模式升级,品种改良,养殖与管理技术提升,疫病防控,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条,拓展营销市场等方面调研,通过政策引导,思想解放,推动我县肉羊养殖业发展进程。

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保障肉羊养殖产业发展。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资金,在基地建设、原材料采购、设备引进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严格落实我县《丰宁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有关优惠政策。对脱贫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六、调研方法和安排 1、方式方法 坚持龙头企业重点看,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都走全,散养户多询问的原则,分片区调研走访。 (一)把拥有全产业链条的爱尚羊企业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对旗下分布几个乡镇的养殖场经理进行座谈,询问经营状况、疫病防控,科学管理等,对屠宰加工厂屠宰、质检、销售等环节进行调研。

(二)对养殖企业、养殖大户进行调研,询问产业规划、养殖数量、经营状况、是否带贫、有无散撒、粪污处理和政策扶持等问题调研。 (三)对原有散撒放牧的养殖户进行走访,询问其圈养以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的政策扶持。 2、具体安排 由我本人与一名办公室人员和农业农村局抽调一名分管领导组成调研小组,在9月25日-10月25日结合主题学习内容深入到龙头企业、到乡镇、到重点发展肉羊养殖村,开展调研。在10月30日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我县肉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纺织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纺织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关键词——“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这样阐释这一概念:“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 区域互补优化产业结构 孙淮滨表示,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诱因是沿海产业的成本升高,包括原料、能源、用工、环保压力等等,但“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大部分企业把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基地转移到了中西部,而在东部转做高端产品。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大政策背景下,中西部也正在建设纺织业的工业园区,在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准备。 孙淮滨特别强调了“梯度”二字,转移是出于比较成本优势的考虑,并不是生产能力的简单迁移,而是“升级型”的转移。他对记者说,梯度转移的目的,就是在东部和中西部形成“区域互补”优势,实现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聚集了配套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竞争优势明显,在“十一五”期间是产业提升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区域。要跟踪国际最新技术、产品、消费潮流,形成沿海国际高新纺织工业设计、开发、生产、经营、贸易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土地、环保、税收及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限制和淘汰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减轻东部地区土地、环境、资源、能源与社会压力。 中部地区目前成为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国家提倡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形成产业链结构,发挥资源优势,稳定棉花种植,发展麻类等其它天然纤维。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西部地区可以突出发挥天然纤维、石油等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纺织要素市场,融入东中部纺织产业链体系,建设特色纺织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天然纤维加工业,如棉花、羊毛、羊绒、蚕丝、驼绒等特色型纺织产品加工,营造西部绿色纺织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西部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多管齐下建设庞大工程 “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目前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还有待开发。”孙淮滨表示,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市场化行为,纺织工业协会将在这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包括信息服务,即为企业提供投资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服务,即帮助企业完成设备更新甚至包括上下游的设备配套;另外,协会告诉企业,在建设加工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当地的资源

加快纺织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_1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cc1771504.html,) 〔加快纺织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纺织产业发展建议: 针对当前的危机和挑战,短期内,企业要采取减少库存的办法规避风险。而长期看来,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实现降低用棉量、用棉品级及万锭用工,提高单位产品利润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建议政府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和补贴(贴息),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和贴息, 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建议金融部门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落实国家对纺织服装业

的信贷政策,允许纺织服装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逐年增加对纺织服装业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的额度。建议各主管部门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 (二)建议政府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推进战略。目前,我市纺织企业大多是“滚雪球式”发展,单纯靠自有积累和间接融资发展,存在规模小、资源综合消耗高的问题,建议政府选择部分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扩大规模,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建议招商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 的攻坚力度,力争每年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项目落户临清,提升和带动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水平。建议建立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制定上市目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上市。 (三)建议政府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全行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农计发[2013]1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3.05.24 【实施日期】2013.05.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计发[2013]1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垦)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

件建设,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建设工程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落

纺织行业报告

目录 初步结论 (1) I纺织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2) 一、行业概述 (2) 二、国际行业的进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21) II从纺织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32) 一、从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32) 二、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析54 三、从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55) 四、从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57) 五、从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58) III从纺织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65) 一、从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5) 二、从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6) 三、从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7) 四、从行业进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行业潜力)看信 贷特点 (68) 1 / 1

五、从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9) 六、从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69) 七、从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69) 八、从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70) IV从纺织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71) 一、从我国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 点 (71) 二、从我国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 特点 (71) V从纺织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 (72) 一、从要紧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 (72) 二、从要紧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 (75) 三、从要紧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75) VI从纺织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77) 一、从我国行业投融资变化状况看信贷特点 (77) 二、从我国行业外资进入状况看信贷特点 (82) 三、从我国行业兼并重组情况看信贷特点 (83)

肉羊产业发展趋势

2014-2015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报告与发展预测浏览:41 次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2014-2015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报告与发展预测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1 概述 2014年以来,我国羊产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受部分地区旱情与突发的小反刍兽疫影响,导致活羊集中出栏上市,羊肉市场库存积压,更因近年来低价的进口羊肉持续补给国内市场缺口与多种原因造成的消费下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致使我国羊产品市场价格下行,肉羊、种羊价格一路走低,养羊企业出现了大量活羊滞销和空栏等现象,各地区一些养羊企业纷纷退市转型,养羊业发展也受到遭遇到收益降低和成本增高的双重挤压,这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养羊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迫使行业和从业者必须要在当前行业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和升级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通过增强生产管理效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品牌化战略模式,增强产品价值和行业竞争力是养羊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2 数据分析 2.1 产量及产区变化 图1 2000--2014年末全国羊肉产量(万吨)变化

图2 2000-2014年全国羊出栏总数变化 2014年全国羊肉产量为428.2万吨,较2013年408.1万吨增长了20.1万吨,同比增长4.9%(见图1),2014年年末全国羊存栏总数为30314.9万只,较2013年29036.3万只增长了1278.6万只,同比增长4.4%(见图2)。2014年全国羊出栏总数为28741.6万只,较2013年27586.8万只增长了1154.8万只,同比增长4.2%(见图2)。 图3 2000-2014年全国肉类产品产量构成中羊肉占比 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8706.7万吨,其中羊肉占肉类生产总量的4.9%,羊肉在全国肉类产量构中自2000年至2014年间维持在4.9%-5.6%之间,近五年间稳定在4.8%-5%之间(见图3)。

(行业分析)纺织行业特点分析

纺织行业特点纺织行业特点

1纺织工业 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业。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业;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业;化纤业包括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制造业。纺织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00年全国纺织行业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1.89万个,总资产9773亿元,工业增加值2678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9%、8.3%和11.3%。全行业职工1300万人左右,利税总额578.8亿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12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6.6千克,纱产量657.5万吨,化学纤维694.2万吨,服装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2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目标,需合理地组织人员、设备、原材料、资金、技术和信息,对采购、生产、直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纺织企业管理就在于实行这一切职能。 2.1 纺织企业管理的特点 纺织企业管理具有现代加工工业(制造业)企业管理的各种共同特征: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产品的品种、质量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纺织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本身的特点。

纺织公司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四川仁寿**公司 2013-2022年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在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态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四川仁寿**公司2013—2022年十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四川仁寿**公司(下简称“**公司”)自2006年改制成立到现在短短7年多时间的市场竞争洗礼,已迅速发展成为仁寿乃至四川具有影响力的纺织企业之一。 改制7年多来,公司管理已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发展期,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企业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的设立,为企业和员工树立共同发展目标和愿景,指引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迈进。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集团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以杨**董事长“6.9”讲话精

神为指导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棉、化纤纺织品、加工;棉、化纤制品加工、制造、销售;纺织原料进口、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时限 2013—2022年十年发展规划 二、公司概况 **公司成立7年多来,尽管既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百年难遇的“7.25”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疯狂洗礼,又渡过了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行业反复洗牌等恶劣生存环境,但公司仍以顽强的生存能力,保持了持续稳定的生产经营局面。7年多来,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各项荣誉53次,争取政策资金2241万元。累计生产棉纱84301.76吨,生产坯布22639.72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35万元,实现收入149680万元,利润留成3730万元,上缴税金6986万元(国税5125万元,地税1861万元);发放员工工资24093万元。 公司现今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78477万元,净资产41563万元,资产负债率47%;先后解决员工就业9410人,因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强度大,员工工资收入偏低,因此现有员工1196余人,拥有土地482.94亩。经营范围:棉、化纤纺织品加工;棉、化纤制品、服装加工、制造、销售;纺织

纺织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纺织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服装报告> 研究领域:不限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前景预测市场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前景投资前景报告年份:不限 报告编号:no.335544最新修订:2012年04月宇博智业根据全球及中国纺织业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详细] 报告编号:no.223968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全球及中国毛纺织业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23961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全球及中国麻纺织业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23957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国外及中国麻纺织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11022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国外及中国毛纺织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11017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国外及中国纺织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详细] 报告编号:no.211010最新修订:2014年02月

纺织行业特点分析

纺织行业特点 1纺织工业 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业。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业;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业;化纤业包括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制造业。纺织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00年全国纺织行业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1.89万个,总资产9773亿元,工业增加值2678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9%、8.3%和11.3%。全行业职工1300万人左右,利税总额578.8亿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12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6.6 千克,纱产量657.5万吨,化学纤维694.2万吨,服装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2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目标,需合理地组织人员、设备、原材料、资金、技术和信息,对采购、生产、直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纺织企业管理就在于实行这一切职能。 2.1 纺织企业管理的特点 纺织企业管理具有现代加工工业(制造业)企业管理的各种共同特征: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产品的品种、质量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纺织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本身的特点。 2.1.1 多工序、连续化的大量生产型 棉纺厂的传统工序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拈线等。毛纺厂的工序则更多一些。这一特点决定纺织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前后工序生产作业的连续、均衡、协调;需要及时检测、掌握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 分享到: 1 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实施步骤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 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 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XX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产业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影响,市场综合要素成本上涨,纺织产业进入经济新常态,中低端产品市场逐渐萎缩,因此必须加快推动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提高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水平,将纺织产业由“大”做“强”,由“高质量和低价格”竞争优势转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生态化”竞争优势,推动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 一、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纺织产业与高端纺织产业的界定 纺织产业包括化纤、棉纺、毛纺、丝绸、服装、家纺和印染等七个行业,根据现行统计制度,以上七个行业分别属于化学纤维制造业、人造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与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和皮革等统计指标的范围。从完整的产业链角度看,纺织产业还包括“纺织制造服务业”,即职业训练、项目规划咨询(如渠道、品牌、物流、供应链等)、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纺织金融、纺织商业地产和进出口中介服务等。 对高端纺织产业,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

定义,经多方查找资料,基本可以概括为制造过程高端化、服务过程高端化、产品价值过程高端化。制造过程高端化是指制造过程采用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生产装备和智能运营手段,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制造精度准、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消耗污染少。服务过程高端化是指采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施精准、快捷、增值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不断提升现代营销和服务功能水平。产品价值过程高端化是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原料,通过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品牌效应,提升产品品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纺织产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1、从世界纺织产业来看 世界纺织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产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阶梯式转移;纺织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用途从单一衣着用途扩大到装饰和产业用途,产业用纺织品消费增长速度较快,有广阔发展空间。 2、从我国纺织产业来看 我国纺织产业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中低端产品市场逐渐萎缩,低档纺织品加工成本优势完全丧失(人工成本比印度高8倍,比孟加拉高10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快速增长,整体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品牌建设方向发展。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