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目标——办世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并指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简要地说明了规模化办学的实施办法,本文提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新思路与新观点,观点新颖独特,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化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人数及毛入学率快速上升,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成绩不错,但是著名的大学不多,高水平的大学很少。而高等职业教育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占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全国高职教育总规模空前壮大,但能做出品牌的基本上没有,总体上还不如普通教育,更不用说在世界上称雄霸位了。不尽如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其它问题,很多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不明显,基本上跟着本科教育屁股走。把高职教育定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不高,总是比本科低一等,学生也都是考不上本科才进高职。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当然永远也不可能超越普通本科教育,脱离不了普通本科教育的束缚与影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校企合作现状很不理想,一是高职毕业生技能低下,毕业就直接从事高技能工作基本不行,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在我国校企合作问题较多,因为企业必然是以生产为主,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可能专门把设备用来实习教学,特别是较贵的设备更是不可能用于教学实习工作,成本太高,停一天都是损失。因此,校企合作都只能是表面上的一般性的简单性的互利性合作,真正消耗性实质性的合作基本没有,更多的合作是顶岗实习,实质上就是就业性质,与真正的实训教学相差甚远,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并不可行、很难行的通、很难定人满意,通过校企合作只能培养一般性技能人才(中初级技能人才),只能培养学徒工,很难造就真正高端技能人才。有人说学校培养不了高技能人才,我倒不这么认为,关键是学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只有学校有了一流设备与师资,学校完全可以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学徒工。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当然需要高投入,这种高投入是小规模学校承担不起的,这种高投入只能通过大规模办学才能实现,并通过高学费才能支持。规模大,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设备。学生学费高,学生毕业后收入也高,只有两高才能办下去。高职毕业生技能水平应在企业一般师傅(指中初级工,后同)以上,工资收入也应在企业师傅以上,属高薪阶层,属高级蓝领。高职毕业生工资目标至少要定位在当地行业平均线偏上,否则为不合格。到目前为止,所有高职院校毕业生基本上培养的都是学徒工,没有哪一家职业院校可以说其毕业生毕业时能指导企业师傅工作,能带领企业师傅开展技术技能工作,能当企业师傅的导师,相反却大都是到企业当企业师傅的徒弟,大多是学徒,有的什么级别都算不上。这哪能是技能人才,这样的职业教育只能算是职业基础教育,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怎么可能办成世界一流呢?行业领先呢?人心向往呢?永远不可能,更永远不可能赶超普通本科教育与普通研究生教育。

2、我国高职规模化办学的条件与基础已经具备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高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回顾;展望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早期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从1980年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职业大学。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多年来,这些学校通过校际协作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共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职业大学在办学中尚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或者说,办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本科。近年来,经过改革和发展,部分职业大学逐渐从“压缩式”模式中走了出来,经过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重要办学力量。相对于早期职业大学的发展,初中起点的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功的发展道路。1985年,中央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要求。为落实这一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基础上试办5年制技术专科教育。实践证明,5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并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总体上看,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二)“双起点”、“双证书”的探索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一条高中毕业程度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991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和总后勤部共同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时,国家对试办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双起点”、“双证书”,即学校招收普通高中起点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起点的毕业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高等职业办学道路,被原国家教委称为“邢台模式”。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这一举措整合了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转变,也是高职教育界对高职教育认识更加深入的体现。1997年,为了明确高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范校名,原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一律定名为“x x职业技术学院”或“x x职业学院”,同时鼓励其他通过改革、改组、改制发展高职教育的学校照此更名。3月,原国家教委首批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挂牌。1998年,教育部提出“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的要求,并拨出了11万个招生指标,在20个省市用于试点发展高职教育。这一时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三)办学规模快速扩张阶段 1999年1月,为了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便于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教育部提出: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多方办学、结构复杂,扩张过快、规模庞大,政策缺失、投入不足,评估指标不科学、办学方向偏颇等问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校企结合项目化课程体系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产物,它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因此,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都引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变迁。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劳动大学、职工大学,但他们只是职业院校的雏形,真正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职业大学开始。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1983年教育部又批准建立了33所职业大学,1984年、1985年又分别批准建立了22所职业大学。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改一补”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即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发展;在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专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三多一改”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即多形式、多模式、多机制和深化改革。1998年12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对于学历高等职业教育,在“三改一补”的基础上,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职学院。1999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印发《实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改变传统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科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的步伐;按新的模式举办高职教育。1999年到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30多个有关高职教育的文件,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史金虎

第11卷第6期2012年11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Vol.11No.6 Nov.2012 收稿日期:2012-08-28 作者简介:史金虎(1972-),男,内蒙古突泉县人,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物流管理;许 青(1979-),男,江苏扬州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doi :10.3969/j.issn.1671-7864.2012.06.018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 史金虎,许 青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江苏常州213032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 摘 要:高职校是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因此高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要针对五年 制高职教育特点,立足于实践,在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经验基础上,借鉴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对高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综述研究;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7864(2012)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06-0038-02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 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研究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 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由关 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对专业地位的认可转到 关注“内部”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专业结 构、 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模式、促进方法等作了研究, 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各个方面发展要经历那些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指 导下, 给教师提供哪些以及如何提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学者提出的一些观点上。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李建荣、米靖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师应提供专业化服务;二是教师 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三是教师职业是自身终身学习、 不断发展的职业。刘娜认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不 断丰富、 动态发展的,其内容包括:职业学校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被社会认可,应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职业学校 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 应具备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职业学校教师都应具备研究的意识并付诸教学实践,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 合起来。从现有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研究看,学 者们普遍先以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念作为铺垫, 在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融入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而形成自己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理解。 (二)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刘素婷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应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 有一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工程实践经 验, 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并具有产业服务能力。教师还应具备教育专业素养,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并有较高的服务精神与职业道德,能获得好的社会评价,符合一些与教师有关的特殊要求等。 (三)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学者侧重于教师社会化标准的研究,即从教师作为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其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变化历程。台湾王秋绒把教师专业化过程分为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阶段分别来考察,并又把每一个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探索 适应期、 稳定成长期、成熟发展期;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新生期、平淡期、厌倦期。黄显华等学者提出用“研究 路向”来概括已有的“阶段”研究,即 “发展路向”、“生物路向”和 “社化路向”。(四)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途径 王玉苗等人提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提供精致化的有效培训;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通过批判性教学反思,形成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激活教师的缄默性知 识。邓泽军针对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 分析了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应对策略:努力激发高职教师

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境界的提升。 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势在必行。展开学习,更新教师观点第一,增强学习,大力展开“校本教研”。展开教育科研,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起初,发给每位教师一本专用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有课题的教师每月要有一份课题研究小结。为将学习落实到位,教务处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并安排每周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学习他人展开教科研的成功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增强教学反思的落实,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并最终行成于文,交教科室存档,作为业务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升教师学习自觉性。 第二,开通网络,利用多媒体教学。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学校为老师配备了五十多台电脑,教师可随时上网查阅所需资料,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第三,走出学校,开阔科研视野。学校应该经常性选派老师们到外调研、学习新理论。老师们带着问题与困惑走出去,带着启迪与思考归来。 第四,学校组织教师召开专题培训会。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科研培训,内容能够多种多样。例如,如何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评好一堂课等。要求每位教师作好笔记,并写学习心得,以此协助教师成长。 二教育科研促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我认为,教育科研的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协助教师有机地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所谓的“研究热情”“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撰写”水平等等都隶属于教育科学素养。它们是教育的灵魂,因为惟有其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对学生心性的滋养。 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讲述了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故事”,其中包括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些收获、用合作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用爱心转化后进孩子等等。而在教师的教育随笔中,我们同样也看见了很多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教育智慧的教育行为。很显然,这些教育素养更多的是教育科研过程潜移默化带给老师的。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 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 98 所,招收专科生 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 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45.3% 。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 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HNPR-2016-03003 湘教发〔2016〕7号 关于印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要求,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南省教育厅 2016年2月2日 - 1 -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学校、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责任,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契合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院校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适应需求,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湖南经济社- 2 -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研修 参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研修,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以“求真、求实、求效” 为个人研修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个人研修目标,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努力。 1、研修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把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学习化学学科新知识,及时把握教学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3、传统的教研模式,往往受到时间、地点和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能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而网络研修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研修的范围,扩大了研修的规模,提高了研修的效率。让教师可以不出校门也能参与他人的教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对已经完成了的教研活动,追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以“博客”或者专题网站为媒介,注重自身的专业引领,拓展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集中地进行记录和交流,发表自己的思想,也利于他人对自己的了解与交流,自己也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在相互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个人经验得到互相借鉴,思路在相互的启迪中得到开阔,情感也在一次次地踫撞中得到共鸣。而当记录成为一种习惯时,日积月累,日后细细回顾整理,便会发现,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对于自身的成长来说,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注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我。如果不及时更新,甚至会闹笑话,说到这里,想起我们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给学生介绍第七周期,如果只是不更新,就介绍了个不完全周期,可实际上,第七周期的元素在2015年就都发现了。 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将成为不断学习进取的一生,不断严谨研修的一生。网络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有自己学习的方面。因此,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网上学习,认真观看专家视频,通过学习更新了我的理念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一)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一)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缺乏对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方面的深度挖掘。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前瞻发展趋势,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专业不成熟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动态生成过程。近年来,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一、概念演变——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基本上是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把教师固化为一个静态完成的培养目标,不能够看到教师在他的专业成长中的不断追求及其意义生成过程,也未能从长远对教师的成长提供具有可能性选择的价值指导。鉴于此,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在教育研究中逐渐以专业发展代替教师教育或培训。近年来,又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引进“生涯发展”的概念,丰富和充实了“教师培训”的含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这一进程,也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它的内涵。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上既注重了社会学维度上的培养要求,使教师成长为专业人员,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价值,又兼顾从教育学维度上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后者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指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不同追求而不断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转变,强调的是高职教师——这一特殊专门职业的从业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并强调从适应岗位的要求或具备一般的工作胜任能力到关注教师个人的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其工作动力的转变过程。 二、目标取向——从“经师”到“双师” 这里的“经师”特指具有一定资格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基本上模仿普通教育的形式,反映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上,囿于强调理论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养成,培养的是只会讲知识而不能有效运用知识的“经师”,只懂理论不懂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情况又客观上承担着教师角色的人,有的教师虽有专业基本技能却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在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上无底蕴可言。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或培训体系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缺乏对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培养方案,社会系统也未能通过教育机制对未来新教师提供明确的专业或行业发展要求的指导。正因为以往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偏狭,导致培养的教师质量和整体素质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的基本标准及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现状与之形成明显的悖论。教师专业发展期待教师专业素质或职业素养有一个现实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呼之欲出,成为新型职教师资的基本形态。 三、知识基础——从学术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 在过去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中,注重的是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及策略的传授,教育或培训旨在让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各种与专业有关的现成知识,教师专业的发展异化为教师简单为获得新知识、技能而学的过程。教育或培训这种外在的塑造形式僭越了教师主体的个人需要,在现代性的教师教育的技术生产过程中,企图通过专业或行业的标准规范,批量制造模铸的具有教学能力的人。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增量,却未能有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机械的培养机制和固化的课程内容难以在本可以生动的教育场景中生成其丰富的意义,僵化的教育方式又让教师脱离了工作的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是一种国际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我国教育学者们也广泛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概念、阶段、途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研究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学者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尚存在的一 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始于1966年。此后,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建设都开始步入专业化发展时代。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方面进行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繁荣于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各国。我国则应该开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整理和分析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历史、把握特点、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研究、发展阶段研究、发展途径研究、内容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评价研究等六个方面。 一、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我国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叶澜

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1]朱新卓认为,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 过程,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2]朱玉东认为,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3]刘万海认为,以教师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发展。[4] 综合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可总体概括为:教师是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特性;教师是发展中的人,应注重专业成长、注重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教师是学习者,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才能逐渐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专家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认识各异:吴康宁教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预期专业社会化与继续专业社会化两 个阶段[5];朱玉东以时间为界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职前专业发展和职后专业发展两个阶段[3]。唐玉光以职前、入职、在职三个时间段为依据,把专业发展分为职前准备、入职辅导、在职提高三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10-08T09:13:36.04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臣周超 [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李臣周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至今已发展了30 多年。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配合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高等职业教育,深刻领悟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者至关重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1.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在学历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相同地位。《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该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 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同属于高等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2.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 3.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享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无数次验证,广大人民群众也深深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享受高等教育成为了人民的现实愿望。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显然不适合以大多数普通群众为培养对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面向大众的教育形式,它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为人民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 2.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就业。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5%,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规模将继续增大。“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每年80万人以上,我国农村还有1.5 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和扩大就业,进而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给了这部分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不断突破,规模化和各类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构性格局问题在我国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在2008 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原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行业的变动、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动态变化超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快速转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以及层次需求越来越高。 人才从生产和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具体可分为四种人才类型: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中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往一般是由普通职高和中等职校培养,从而造成缺乏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需要大批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且能够在一线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的人才。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19):13-15. [2]强伟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及建议[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07):87-91. 注:本文系浙江省供销社科研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项目编号:10SS13)的研究成果。

高职专业教师标准(2016版)

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高职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6年修订),特拟定《高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高职教师是履行高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职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高职生,尊重高职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高职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高职生权益,以高职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高职生的主动性;遵循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高职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

高职教师一定要“专”,且不可把高职教师培养成“万金油”。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高职生,遵循高职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高职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高职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高职教师准入标准,严把高职教师入口关;制定高职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高职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高职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高职教师职业特点,加强高职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高职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高职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教师专业发展一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前者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性,强调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和实践反思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后者是从组织建设的角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外部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来提高职业素质的过程。根据心理学对“阶段”的定义(阶段是用来描述结构重组的一般进程。其结构重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质的变化,而非量的增减)推理,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或技能在数量上的增加,而且还表现在教师个人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的新的改组或新模式的出现。换句话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以其教育教学行为或技能质的变化(如教学关注、教师角色、课堂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需求等)为发展特征的时段或阶段的序列。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状况 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富勒(Fuller)是最早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者,他以教师关注事物在其成长中的更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形式,提出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执教之前关注阶段(pre- teaching concerns)、早期关注求生阶段(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关注教学情景阶段(teaching situational concerns)和关注学生阶段(concerns about pupils)”[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五个发展阶段。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封面)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13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2) (四)面临的新形势 (2)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二)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 (6) (二)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6) (三)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7) (四)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7) (五)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7) (六)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8) (七)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8) (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9) (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9) (十)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9) 四、重点举措 (10)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10)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10)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1)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11) (五)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12) (六)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2) (七)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13) (八)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3) (九)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4) (十)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14) (十一)加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14) (十二)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5) 五、组织实施 (16) (一)加强组织领导 (16)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16) (三)加强监测考核 (16) (四)强化舆论宣传 (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