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仪式传播视域下奥运“金牌至上”的观念探源

仪式传播视域下奥运“金牌至上”的观念探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12021983.html,

仪式传播视域下奥运“金牌至上”的观念探源作者:魏殿林

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7期

摘要:奥运会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仪式活动,媒体报道及社会舆论对其发展与未来走向有着巨大影响。而第30届伦敦奥运会期间,我国媒体上出现了关于“金牌至上”观念的举国论争,这种媒介事件的影响尤为深远,原因在于它体现为一种转型时期社会心态的现实投射。本文基于从奥运会的仪式结构及社会功能的视角,分析其成因及对未来奥运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奥运会;仪式;媒介事件;金牌至上;观念论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15-03

回顾2012年伦敦举办的第3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并不在于类似往届那些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一场关于“金牌至上”的举国争论及其引发的集体反思。

这场关于国家主义与人本主义论争的媒介事件甚至吸引了世界媒体的普遍关注。由于事关具有鲜明仪式特征的奥运会,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Jams Carey,1989)提出的传播学研究的“仪式模式”对我们的分析极具借鉴意义。从仪式传播的视角出发,这届奥运会的媒体报道及社会舆论的影响将远胜于我们以往关注奥运会在体育成绩上的突破。本文就拟从奥运会作为一种仪式的视角,探讨这一媒体事件的成因及其对未来奥运会的社会功能转型的意义。

一、奥运会吴景彪失金后道歉引发的媒介事件

2012年7月30日举重选手吴景彪在失金后面对采访时泣不成声,并再三鞠躬道歉:“我有愧于祖国,对不起大家”。媒体分析,这种哭诉并非一时激动,而是与中国竞技体育的背景和氛围有密切关系;同时,这也引发了网民对“金牌至上”观念的争论:当天吴景彪的微博有5万多条转发和评论,许多网民认为他没必要自责,进而意见发展到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重新诠释、对奥运功利化的质疑等等话题。而后,又有吴敏霞、刘翔为备战奥运而发生的种种新闻“爆料”,进一步激化了国人对中国体育的“唯金牌论”、“举国体制”等问题的担忧。实际上,关于“金牌至上”的观念质疑、“举国体制”的利弊反思等种种争论一直伴随着本届奥运会的进程,成为人们除了观看体育比赛之外的又一主要媒介议题,这也吸引了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在内的传统媒体纷纷加入到此番大讨论当中。

据笔者调查,伦敦奥运期间用百度搜索“金牌至上”词条的网页2012年8月份大约103万个,其中新闻报道包含该词条内容的约7530篇,以此为标题的约607篇;而历年相关话题的网页总计约108万个,说明本届奥运引发的关于此话题的评论占比95%,新闻报道占比近100%;用百度搜索“举国体制”词条的网页8月份大约736万个,其中与“奥运”相关的197万个,新闻报道84200篇,以此为标题的约6100篇;而历年相关话题的网页总计820万个,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