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TS 188字节流结构图

TS 188字节流结构图

TS 188字节流结构图
TS 188字节流结构图

应该说真正了解TS,还是看了朋友推荐的《数字电视业务信息及其编码》一书之后,MPEG2 TS和数字电视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值得总结一下其中的一些关系。

ISO/IEC-13818-1:系统部分;

ISO/IEC-13818-2:视频;

ISO/IEC-13818-3:音频;

ISO/IEC-13818-4:一致性测试;

ISO/IEC-13818-5:软件部分;

ISO/IEC-13818-6:数字存储媒体命令与控制;

ISO/IEC-13818-7:高级音频编码;

ISO/IEC-13818-8:系统解码实时接口;

MPEG2系统任务包括:

1. 规定以包传输数据的协议;

2. 规定收发两端数据流同步的协议;

3. 提供多个数据流的复用和解复用协议;

4. 提供数据流加密的协议。以包形式存储和传送数据流是MPEG2系统之要点。

ES是直接从编码器出来的数据流,可以是编码过的视频数据流,音频数据流,或其他编码数据流的统称。ES流经过PES打包器之后,被转换成PES包。PES包由包头和payload组成,具体格式摘录如下:

可以看到PTS/DTS是打在PES包里面的,这两个parameters是解决视音频同步显示,防止解码器输入缓存上溢或下溢的关键。PTS表示显示单元出现在系统目标解码器(STD: system target decoder)的时间,DTS表示将存取单元全部字节从STD的ES解码缓存器移走的时刻。每个I、P、B帧的包头都有一个PTS和DTS,但PTS与DTS对B帧都是一样的,无须标出B帧的DTS。对I 帧和P帧,显示前一定要存储于视频解码器的重新排序缓存器中,经过延迟(重新排序)后再显示,一定要分别标明PTS和DTS。

上面介绍过,ES首先需打包成PES流包,然后PES根据需要打包成PS或TS包进行存储或传输。其每路ES只包含一路信源的编码数据流,所以每路PES也只包含相对应信源的数据流。

对PS流而言,每个PES包头含有PTS和DTS,流识别码,用于区别不同性质ES。然后通过PS复用器将PES包复用成PS包。实际上是将PES 包分解为更细小的PS包。在解码的时候,解复用器将PS分解成一个个PES包,拆包器然后将PES包拆成视频和音频的ES,最后输入至各自解码器进行解码。一个问题是:各个ES在解码时,如何保证视音频的同步呢?除了PTS和DTS的配合工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是SCR(system clock reference)。在编码的时候,PTS,DTS和SCR都是由STC(system time clock)生成的,在解码时,STC会再生,并通过锁相环路(PLL-phase lock loop),用本地SCR相位与输入的瞬时SCR相位锁相比较,以确定解码过程是否同步,若不同步,则用这个瞬时SCR调整27MHz 的本地时钟频率。最后,PTS,DTS和SCR一起配合,解决视音频同步播放的问题。PS格式摘录如下:

PS包的长度比较长且可变,主要用于无误码环境里,因为越长的话,同步越困难,且在丢包的情况下,重组也越困难。所以,PS适合于节目信息的编辑和本地内容应用的application。

TS流也是由一个或多个PES组合而来的,他们可以具有相同的时间基准,也可以不同。其基本的复用思想是,对具有相同时间基准的多个PES现进行节目复用,然后再对相互有独立时间基准的各个PS进行传输复用,最终产生出TS。

TS包由包头和包数据2部分组成,其中包头还可以包括扩展的自适用区。包头长度占4bytes,自使用区和包数据共占184bytes,整个TS包长度相当于4个ATM包长。TS包的包头由如下图摘录所示的同步字节、传输误码指示符、有效载荷单元起始指示符、传输优先、包识别(PID-Packet Identification)、传输加扰控制、自适应区控制和连续计数器8个部分组成。

其中,可用同步字节位串的自动相关特性,检测数据流中的包限制,建立包同步;传输误码指示符,是指有不能消除误码时,采用误码校正解码器可表示1bit 的误码,但无法校正;有效载荷单元起始指示符,表示该数据包是否存在确定的起始信息;传输优先,是给TS包分配优先权;PID值是由用户确定的,解码器根据PID将TS上从不同ES来的TS包区别出来,以重建原来的ES;传输加扰控制,可指示数据包内容是否加扰,但包头和自适应区永远不加扰;自适应区控制,用2 bit表示有否自适应区,即(01)表示有有用信息无自适应区,(10)表示无有用信息有自适应区,(11)表示有有用信息有自适应区,(00)无定义;连续计数器可对PID包传送顺序计数,据计数器读数,接收端可判断是否有包丢失及包传送顺序错误。显然,包头对TS包具有同步、识别、检错及加密功能。

TS包自适应区由自适应区长、各种标志指示符、与插入标志有关的信息和填充数据4部分组成。其中标志部分由间断指示符、随机存取指示符、ES优化指示符、PCR标志、接点标志、传输专用数据标志、原始PCR标志、自适应区扩展标志8个部分组成。重要的是标志部分的PCR字段,可给编解码器的27MHz时钟提供同步资料,进行同步。其过程是,通过PLL,用解码时本地用PCR相位与输入的瞬时PCR相位锁相比较,确定解码过程是否同步,若不同步,则用这个瞬时PCR调整时钟频率。因为,数字图像采用了复杂而不同的压缩编码算法,造成每幅图像的数据各不相同,使直接从压缩编码图像数据的开始部分获取时钟信息成为不可能。为此,选择了某些(而非全部)TS包的自适应区来传送定时信息。

于是,被选中的TS包的自适应区,可用于测定包信息的控制bit和重要的控制信息。自适应区无须伴随每个包都发送,发送多少主要由选中的TS包的传输专用时标参数决定。标志中的随机存取指示符和接点标志,在节目变动时,为随机进入I帧压缩的数据流提供随机进入点,也为插入当地节目提供方便。自适应区中的填充数据是由于PES包长不可能正好转为TS包的整数倍,最后的TS包保留一小部分有用容量,通过填充字节加以填补,这样可以防止缓存器下溢,保持总码率恒定不变。

前面3节总结了MPEG2 TS的基本格式,其中包括PES,PS和TS,以及相关字段的介绍。那么作为一种传输流,TS将内容进行打包/复用,让其媒体内容变成TS传输,并最终在解码端解码。简单来看,TS是一个传输层的协议栈,它可以承载各种内容的传输,比如MPEG,WMV,H264,甚至是IP,那么其中的传输规范是如何定义的呢?这个即是PSI(节目特定信息)要做的事情。

PSI由四张表构成:PAT,PMT,CAT和NIT,这四张表分别描述了一个TS所包括的所有ES流的传输结构。首先的一个概念是,TS是以包形式传播,在编解码端都需要以一定的包ID来标识TS流里承载的内容,比如,PAT表会存在于一个或多个TS包里,所以要用一个特别的包ID来表示,另外,不同的ES流也需要不同的包ID来标识。我们有了PAT和PMT 这两种表,解码器就可以根据PID,将TS上从不同ES来的TS包区分出来进行解码。

TS的解码分两步进行,其一,是从PID为0 的TS包里,解析出PAT表,然后从PAT表里找到各个节目源的PID,一般此类节目源都由若干个ES流组成,并描述在PMT表里面,然后通过节目源的PID,就可以在PMT表里检索到各个ES的PID。其二,解码器根据PMT 表里的ES流的PID,将TS流上的包进行区分,并按不同的ES流进行解码。所以,TS是经过节目复用和传输复用两层完成的,即在节目复用时,加入了PMT,在传输复用时,加入了PAT。同样在节目解复用时,可以得到PMT,在传输解复用时,可以得到PAT。下图很好地概述了其思想。

TS是支持多路复用的,所以它可用来传输经复用后的多层节目。在复用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解码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时间参考和同步问题,因为解复用是需要各种信息同步进行的,所以在复用过程中,就需要插入相关的时间信息:PTS,DTS,PCR。

在TS形成过程中,PTS和DTS是在ES打包成PES时,根据STC的参考,将其时钟信息注入PES包中的,而之后在PES切成TS时,再将PID和PCR信息注入到TS包中,当多路TS再进行复用的时候,

各路TS的PCR将会被提取出来,再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统一的STC参考,将新的PCR生成并注入到TS中去,最后,因为原来PAT表信息不在适用,所以新的PAT表需要再生成,并附加到新的TS流中去。经过这多层的复用之后,新的TS流即可以进入调制,传输阶段。过程可参见下图:

解码过程要面对的问题是:解复用,视音频的同步,解码缓存器无上下溢。解复用即是将TS在同一信道里不同时序进行传输的节目分离出来;视音频同步由DTS, PTS和PCR三者协调完成,并且PCR是重建系统时间基准的绝对时标,而DTS和PTS是解码和重现时刻的相对时标;对解码缓存器无上下溢的问题,必须借助于系统目标解码器(STD)模型来对其进行实现,基本思想如下:

1. TS流进入解码器后,首先由换向器,按照一定的时序关系,将各种ES流分解出来(其中也包括

PSI信息流)。

2. 分解过后的ES流会进入各自的传输缓存器,通过之后,其PES流进入各自的主存储器,注意的

是:PSI信息流会进入系统缓存器,最后也到达主存储器。

3. 最后,解码器根据DTS信息,从各个主存储器分别提取媒体或系统信息,进行解码,并根据PTS

信息,将媒体内容进行显示处理。

其过程可参见下图: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流图.doc

.3.3.1 创建实体关系图 (1)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要求客户列出应用软件或业务过程涉及到的"事物",将其演化成数据对象; (2)一次考虑一个对象,分析员和客户定义这个对象和其他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连接; (3)如果存在连接,应创建一个或多个关系; (4)对每一个关系,确定其关联类型; (5)重复步骤(2)到步骤(4),直到定义了所有关系。 (6)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 (7)形式化并复审实体关系图; (8)重复步骤(1)到(7),直到数据建模完成。 举例分析: * 实体:学生、课程、成绩。 * 实体属性定义: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年月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描述 成绩:学号、课程编号、分数、考核日期 * 实体关系图: 首先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用户要求,找出该系统应该包括的实体。显然,学生、课程和成绩都是系统的实体,并且可以初步定义它们的属性(见上)。教务人员虽然是系统的用户,但其信息与系统处理无关,因此不用作为实体。那么,学生的选课信息是否需要成为实体呢?由于成绩信息包含了选课信息,因此选课信息不用单独记录。最终,确定系统的实体是学生、课程和成绩。 接着,我们分析这些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实际情况得知,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但每个学生选一门课程必须有一个成绩。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如图所示的实体关系图。 3.3.3.2 创建数据流模型 通常,数据流图是分层绘制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自顶向下进行功能分解和细化的分析过程。顶层(也称第0层)DFD用于表示系统的开发范围,以及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最底层DFD代表了那些不可进一步分解的"原子加工";中间层DFD是对上一层父图的细化,其中的每一个加工可以继续细化,中间层次的多少由系统的复杂程度决定。 (1)第0层DFD将整个系统表示成一个加工; (2)确定并标记主要的输入和输出; (3)分离出下一层中的加工、数据对象和存储,并对其进行细化,一次细化一个加工; (4)标记所有加工和箭头; (5)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所有的加工只执行一个简单的操作,可以很容易地用程序实现。举例分析: * 第0层DFD图

大学生选课系统软件需求规格使用说明

b.运行环境:WINDOWS2003/WINDOWS XP/ WINDOWS 7 c.处理器:Intel PentiumIII 及以上 d.内存要求:521M及以上 e.硬盘空间:40G及以上 f.网络协议;TCP/IP

3功能性需求分类 3.1 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第一层数据流图:

第二层数据流图:

3.2 状态转换图

3.3 具体功能 3.3.1学生功能 3.3.1,1 密码修改 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号注册成功之后,登录之后可到个人信息界面进行密码修改。 3.3.1.2 填写、修改个人信息 学生登录之后,选择个人信息,进入到个人信息管理界面,可进行个人信息的填写和修改,保存即可生效。 3.3.1.3 自主选课 学生登录之后,选择开始选课功能,跳转到自主选课界面,结合选课课表,进行选课,如果上课人数已满,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如果课程可选,选课成功后,课程会自动添加到本页面上方必修课表中。如果学生在选课周期内,对自己已选课程不满意,可从新登陆本系统,进入自主选课界面,删除当前选择的课程,并重新选课;若超出选课周期,则选课结束,选课结果不能进行更改。 3.3.1.4 查询已选课程 学生登录本系统,进入到自主选课界面,则可以查看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信息。

3.3.2.1密码修改 教师用自己的教工号注册成功后,登录本系统,进入个人信息管理界面,可修改自己的密码。 3.3.2.2 填写、修改个人信息 教师登录本系统,进入个人信息管理界面,即可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填写个修改,保存后即可生效。 3.3.2.3 课程信息发布 在学生选课开始之前,教师需提前将自己本学期所授课程的详细信息上传本系统,最终由管理员进行统一排课,生成选课课表,供学生选课使用。课程发布信息包括:课程名,学时,学分,任课教师。教师登录本系统后,进入课程信息发布界面,将课程信息发布上传给管理员。如若课程信息发布错误,任课教师可在课程信息发布界面进行修改和删除。 3.3.2.4 查询 本功能指教师查询自己所受课程的选课情况,教师登陆本系统,进入选课情况查询界面,输入对应的课程号,即可显示该门课程的选课情况,选课情况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院系。教师可在本界面上对查询结构进行打印,以方便授课。

高校学生选课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高校学生选课系统 速提升。 本文是在对各大高校全校公开课学生选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 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后撰写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全文

从最初的系统规划,到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每一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下来的实现、运行与维护阶段,还 进行了对本系统的测试,最后是本次项目开发的心得和体会以及本文 的参考文献。 本系统是采用 MVC 模式(jsp+javabean+servlet)进行的 J2EE 企业级开发,主要功能是对学生选课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较行业同类 产品而言,本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更加合理、人性化,用户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库的安全性更高,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了严格控制。数据存 取速度更快,使用年限更长。可以很好的满足高校公开课学生选课的 要求,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关键字:高校学生选课系统;Mysql;JSP 第一章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分析系统的可行性,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上、经济上和操作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由。 1.1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软件能否满

足开发者的需要等。本课题是以jsp平台和My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运用java 等语言进行开发,所使用的数据库是Mysql,数据库小巧、速度快,而且功能也十分完善,非常适合软件的开发。而且,平台降低开发和管理他们的数据基础设施的时间和成本,使得系统可以以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来运行他们最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因此,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已成熟可行。硬件方面,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硬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其硬件平台完全能满足此系统的需要。综上所述,本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该系统的开发。 1.2经济可行性 本课题开发所涉及的操作平台、开发工具基本上都是实验室机房已具备的软件,都是免费使用的,而且如今的市场情况是:其他都在涨价,就电子类产品在降价。而且我们可以免费参阅图书馆的书籍、期刊,免费下载相关文献资料,所以在经济上不存在很大的负担。 1.3操作可行性 由于本系统是以数据、图表作为人机交互载体的,在整个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输入相关信息,根据相应提示进行选择即可,操作简单,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系统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和易用性,用户只需要阅读用户手册,或者观看别人演示,即可熟练掌握本系统的使用。因此从操作可行性方面来说,本系统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引言 为了规范、有条理的进行本系统的设计以及合理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使后续的开发维护工作变得可靠而轻松,编写本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旨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参考,使系统在需求的范围之内进行开发,避免重复劳动,加快开发进度以及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是为以后系统维护服务提供指南。

学生选课系统设计报告

大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据库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学号:201211514 姓名:刘秀珍 系统名称:学生选课系统 总分:

实验报告内容及撰写要求: 一、需求分析 程序的主要功能描述,可以用文字、框图、用例等方式。 参考《数据库系统设计任务书》附录中的内容来进行设计报告的撰写。 主要应当包含分析的过程及分析后得到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二、数据库设计 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设计,创建分ER图和总体ER图,并描述总体E-R图合并时的问题解决。 2.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根据概念设计结果,创建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建立在具体DBMS下(SQL SERVER 2005)的表结构,并根据规范化理论对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根据应用需求,创建数据库系统所需的外模式(视图)、模式和内模式(索引)等,此外,应当根据需求,建立数据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三、系统实现 3.1 数据库访问 1)数据访问类及实现代码 2)SQL语句 3.2 业务逻辑层类及代码 描述业务流程、数据处理功能的模块代码 3.3表示层的实现 可以用界面截图及其实现类及核心代码描述

四、总结

一、需求分析 1.1背景 全校性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加强,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一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网上选课系统的出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自主、便捷、准确的进行选课。但是,由于一般高校中的学生都比较多,因此带来了诸多如信息管理等问题,鉴于需要将学生信息、选课信息等信息数字化以便于管理维护,我们便想到了利用数据库能够比较良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由此下面我将设计出一个学生选课系统以供参考。 1.2系统设计要求: 设计出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系统的简要要求如下: 1)设计要求 ①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相关的表、属性、约束、规则、默认等; ②输入相应的记录(每个表不少于20条记录); ③编写进行数据管理的存储过程。 2)系统用户由系统管理员、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三类组成。 (1)系统管理员的主要功能: ①用户管理(对教师、学生信息的管理和维护); ②课程管理(对课程信息的管理和维护); ③选课管理(实现选课功能开放和禁止、老师成绩输入开放和禁止)。

软件工程--简单的选课系统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班级:09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A00914105 姓名:苏晓

学生选修课管理系统 一、问题定义 “选课”是现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而且是每个学期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选课工作做不好,学生不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课程,老师也不知道自己将要讲授的课程,教务处的排课计划、教室安排等其他调度工作也无从做起。因此,如何解决高校教务管理中的选课工作便成为了如今各大高校面临的很实际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求学需要,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硬件配置也随之增强。这样一来,日常行政部门的工作也就越来越繁重,这一点在选课这块显得尤为突出。而传统的手工操作,即费时又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拥有一套实用、高效、完善的在线选课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学期间总会有很多公共选修课,以往的选课方法是随堂报名。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是造成选课的盲目性,有些课堂选课时人满为患,有些课堂无人选课。原因是传统的选课方法没有预见性,大家没有事先协调好。并且学生选课存在这样的特点:公选课较多,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选择公选课程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对课程的要求有较大差异。使用了网上选课系统以后,可以在开课前就在网上选课,每个学生的课程在开课前就确定好,学生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课题相关信息,进行自主选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题目的不同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 使用本系统有三个角色,即管理员、学生和教师用户。管理员的权限最高,包括设置系统登陆信息, 用户基本信息、选课信息的录入、查看、修改、删除等,同时还具有查询各个模块的功能。老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基本信息查询和进行选课的相关操作,如添加选课信息,退选等。 二、可行性研究 1.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为了使高校学生选课、教师开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提高效率,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选修课管理系统来解决高校教务管理中的选课工作。 1.2可行性分析 (1) 经济上的可行性 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系统的配置要求不高,实现可行,因此经济可行。该系统可以容易实现学生、老师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Internet上实现完成部分教务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2) 技术上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将科研管理与Internet融合到一起,以方便个高校管理。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学生网上选课系统,将学生、老师、管理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基于以上的技术在现今比较容易实现。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练习与答案

1.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怎样理解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决定“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 解: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户和软件人员双方一起来充分地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共同的理解明确地表达成一份书面文档——需求说明书。用户要求通常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开发费用、开发周期、可使用的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其中功能要求是最基本的,它又包括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两方面。所以,软件阶段的任务是解决软件系统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2.什么是结构化分析方法要经过哪些步骤来实现 解:所谓结构化分析方法是在分析一个软件系统时使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表达用户需求。对系统作了合理的逐层分解后,就可分别理解系统的每一个细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步骤: 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获得当前人工系统的具体模型。 从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补充。 3.为什么DFD要分层画分层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解:对一个大型的系统,如用一张数据流图画出所有的数据流和加工,则图纸将极其庞大复杂,因而难以理解。为了控制复杂性,SA方法采用“分层”的技术。 画分层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分解应自然,概念上合理、清晰。 只要不影响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可以适当地多分解成几部分,这样分层图的层数就可少些。 一般说来,在上层可以分解得快些,而在下层则应分解得慢些,因为上层是一些综合性的描述,“易理解性”相对地说不太重要

4.选择一个系统(例如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医院监护系统、足球俱乐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飞机订票系统等),用 SA方法对它进行分析,画出系统的分层 DFD 图,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词典。 解:下面是一个学生选课系统的DFD 。 数据词典 (l)数据流条目

网上选课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一、系统设计可行性 1.1网上选课系统的产生 网上选课系统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使用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教学制度的改革,现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开始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如果还只是通过纸上的方式选课,一方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浪费时间以及在统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差错。随着高校的人数增加,暴露出来的弊端会越来越多。 因此,利用网络,使学生只要在计算机前输入自己的个人选课信息即可完成原来几倍的作业量。从教室的角度来讲,同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减少工作量以及减少错误的发生率。 1.2可行性分析 网上选课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后几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 由于校园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得网上选课非常的方便,无需再进行网络的建设。基于B/S模式的选课系统更加适合校园网,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有校园网的地方完成选课过程。 https://www.sodocs.net/doc/c42338148.html,、C#语言在大二的时候学过了,而且数据库Access运用的比较熟练,大部分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部分不会的现在上网也比较方便,可以在网上进行查找。

2.经济可行性 校园网应经普及,因此网络设备上不需要大的投入。加之,B/S模式的系统只要求客户端具备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就能实现网上选课。因此,从经济上来说,开发网上选课系统不需要很大的投入,硬件上只需要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即可。 3.操作可行性 B/S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操作方便、如同浏览网页一样。综上所述,网上选课系统在高校中是可行的。 二、系统的需求分析 2.1引言 2.1.1编写的目的 本文档是对该学生选课系统的一个整体把握,以便在下一步的开发设计中更好的控制开发。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是: 设计人员 开发人员 管理和测试人员 最终用户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结构图方法模板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结构图方法 下面分别讨论经过”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技术, 导出”变换型”和”事务型”初始结构图的技术。 1.变换分析 根据系统说明书, 能够决定数据流程图中, 哪些是系统的主处理。主处理一般是几股数据流汇合处的处理, 也就是系统的变换中心, 即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之间的处理。 确定逻辑输入——离物理输入端最远的, 但仍可被看作系统输入的那个数据流即为逻辑输入。确定方法是从物理输入端开始, 一步步向系统的中间移动, 直至达到这样一个数据流: 它已不能再被看作为系统的输入, 则其前一个数据流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入。确定逻辑输出——离物理输出端最远的, 但仍可被看作系统输出的那个数据流即为逻辑输出。方法是从物理输出端开始, 一步步向系统的中间反方向移动, 直至达到这样一个数据流: 它已不能再被看作为系统的输出, 则其后一个数据流就是系统的逻辑输出。对系统的每一股输入和输出, 都用上面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逻辑输入、输出。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之间的加工, 就是系统的主加工。如图4-24所示。

图4-24(a)初始DFD图 图4-24(b)找系统的主加工 2) 设计模块的顶层和第一层 ”顶层模块”也叫主控模块, 其功能是完成整个程序要做的工作。在与主加工对应的位置上画出主模块。系统结构的”顶层”设计后, 下层的结构就按输入、变换、输出等分支来分解。 设计模块结构的第一层: 为逻辑输入设计一个输入模块, 它的功能是向主模块提供数据; 为逻辑输出设计一个输出模块, 它的功能是输出主模块提供的数据; 为主加工设计一个变换模块, 它的功能是将逻辑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出。 第一层模块同顶层主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应与数据流程图相对应。这里主模块控制并协调第一层的输入、变换、输出模块的工作。( 3) 设计中、下层模块 由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过程, 为每一个上层模块设计下属模块。输入模块的功能是向它的调用模块提供数据, 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接受输入数据; 另一部分是将这些数据变换成其调用模块所

学生选课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 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班级: 学号: 年月日 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

1.设计背景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陆续采用了学分制。高校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基于高校校园网的网上选课系统不仅克服了以往人工报送选课方式所暴露出的缺点与不足。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务人员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高校师生。网上学生选课系统在C/S的架构下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Internet的主流技术C#技术作为运行平台。学生选课系统的推出,使得全校选课的维护、学生选课及查询、成绩录入、统计等工作均变得轻松高效,形成了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减轻了系统维护的成本与工作量,方便学生及老师的使用。 学生选课系统要求可以进行课程信息的录入,课程信息的浏览,可以按学分查询。作为学生选课系统,我设计了对学生和老师的信息管理,选课系统包含的信息涉及信息多,所以这方面我额外的增加了这方面的信息管理。 2.设计目标 ●系统能够提供友爱的用户界面,使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地减少; ●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能够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系统应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以容易地加入其他系统的应用; ●通过这个项目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实现功能 本设计所开发的系统用户有三类: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管理员用户。 当学校公布可以选课了,学生就应该急时登陆选课系统进行选课。对学生来说,进行登陆选课,系统中有哪些可选的课程由管理员添加。课程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该课程的老师。当加入老师时,应该跟老师的信息相关联。当老师登陆时,可以查看自己所教的课程的报名情况,以及学生对该课的评价等等信息。学生和老师都不可能使用管理员的功能。 学生选课系统共设计4个模块,其功能介绍如下: ●登录模块:此模块实现用户的的注册和登录 ●学生模块: 1)查询信息:查询学生自己信息 2)录入选课信息 ●教师模块: 1)查询信息:查询教师自己信息 查询选课信息 ●管理员模块: 1)学生信息管理:用于管理学生信息,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2)课程信息管理:用于管理课程信息,实现对课程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3)选课系统:用于学生选课,提供学号和课程号,进行选课功能。 4)教师信息管理:用于管理教师信息,实现对教师信息的查询,以及对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用户管理:用于对用户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 4.数据流图 (1)底层数据流图

模块图和结构图

结构化设计方法使用的描述方式是系统结构图,也称结构图或控制结构图。它表示了一个系统(或功能模块) 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流信息的传递关系,它是描述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图表工具。 系统结构图反映的是系统中模块的调用关系和层次关系,谁调用谁,有一个先后次序(时序)关系.所以系统结构图既不同于数据流图,也不同于程序流程图.在系统结构图中的有向线段表示调用时程序的控制从调用模块移到被调用模块,并隐含了当调用结束时控制将交回给调用模块。 如果一个模块有多个下属模块,这些下属模块的左右位置可能与它们的调用次序有关.例如,在用结构化设计方法依据数据流图建立起来的变换型系统结构图中,主模块的所有下属模块按逻辑输入,中心变换,逻辑输出的次序自左向右一字排开,左右位置不是无关紧要的. 系统结构图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的图形显示。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出发,把系统按功能逐次分割成层次结构,使每一部分完成简单的功能且各个部分之间又保持一定的联系,这就是功能设计.在设计阶段,基于这个功能的层次结构把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成为系统.处理方式设计:确定为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所必需的算法,评估算法的性能.确定为满足软件系统的性能需求所必需的算法和模块间的控制方式(性能设计).确定外部信号的接收发送形式.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是什么 1.功能结构图就是按照功能的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的每一个框都称为 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的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最小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的功能模块则可能是完成某一个任务的一组程序。 2.功能结构图是对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等进行解剖,详细描述功能列表的 结构,构成,剖面的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上到下等而描绘或画出来的结构图。从概念上讲,上层功能包括(或控制)下层功能,愈上层功能愈笼统,愈下层功能愈具体。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图中每一个方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

网上选课系统需求分析

网上选课系统 需求分析说明书 学号:J021340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导论 组员:曹德威

编写目的 网上选课系统作为管理员与用户的选课关系的主要管理系统平台,其对应的读者是学校用户,因此,不仅要处理管理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还要处理用户个人信息。所以选课系统中的数据不论是结构、类型还是彼此间的关联都是复杂多变的;对这种数据进行的处理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实现对网上选课管理系统数据的及时、准确的处理和有效利用。 网上选课系统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科学的方法理论作指导。选课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是对该软件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的描述。它明确工程的任务目标,用户需求规定以及完成该项工程运行环境的规定。编写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详细、准确和全面的定义本选课系统的功能和和用户需求,用以指导系统顺利地进行开发,并保证后续地开发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项目背景 网上选课系统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使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学校教学制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校安排好的课程上课——已经不能适应新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实行的学生的自主选课模式型的教学手段,如果仍然通过纸上的方式选课,一方面浪费的大量的人力、物理资源,另一方面浪费时间以及在人为的统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差错等情况。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多,这种弊端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因此,利用网络,只要学生只要在计算机前输入自己的个人选课信息即可完成原来几倍的作业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同样是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由于教师提出代课申请完成课程发布的工作较学生选课而言更加的复杂,因此通过网上进行课程发布能大幅度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几率。作为教师,也只要通过自己的电脑来操作即可,不用再奔波于教务处和办公室之间。 定义 需求: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功能;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权能。 参考文献 1.《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 2.《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苗雪兰宋歌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任务概述 目标 采用网上选课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学生了解各个选修课程的具体信息(课程名、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和自己已选课程的具体信息(已修学分,还须选修学分、已选课程成绩等)。以及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所教课程的具体信息(人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帮助教务员了解选课情况,是他们可以有效,无误地分配教学资源。总而言之,就是方便使用系统的各种用户有效地处理有关选修课的各项事宜。 用户类和特征 本项目所开发的系统用户有三类,学生、老师和系统管理员。

网上选课系统课程设计文档

《网上选课系统》课程设计 201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姓名:____黄勇、王超、陈云_____ 专业:___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____ 班级:_______0905092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周蓓、周荣、许秀兰、王剑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一、系统简介 (3) 1.1系统基本功能简介 (3) 1.2系统需求分析 (3) 1.2.1业务流程分析 (4) 1.2.2数据流分析 (8) 1.2.3数据字典 (11) 二、系统设计 (13) 2.1数据库设计 (13) 2.1.1概念结构设计 (13) 2.1.2逻辑结构设计 (16) 2.2系统模块设计 (22) 三、系统实现 (25) 3.1实现概况 (25) 3.2 登录模块 (26) 3.2.1程序流程图 (26) 3.2.2关键代码 (26) 3.3 排课模块 (29) 3.4选课模块 (32) 3.4.1程序流程图 (32) 3.4.2选课的存储过程 (33) 3.5其他模块简介 (34) 3.6系统界面设计 (35) 3.6.2选课主界面 (35) 结论 (38)

一、系统简介 1.1系统基本功能简介 网上选课系统是根据大学的选课的网上申请与管理而进行开发设计的是实现选课的网上申请与安排,管理。 此系统功能主要根据角色的不同而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例如管理员具管理此系统的全部权限(设置选课时间的开放时间),增删改学生,老师,管理员,发布选课信息,排课等。 学生随时都可以进入系统查看选课信息,等选课开放时间开放后能进行自主选课,取消所选课程。 教师没有时间限制,随时可以登录观看自己的上课时间,地点。 1.2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系统中设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教师,学生期末管理员开放成绩输入的时候输入学生成绩。各用户的具体描述如下:(1)管理员 描述:管理员维护整个系统,包括发布选课信息,设置选课时段,选课前学生只能登录查看选课通知,不能选课;选课结束,学生不能再进行选课更改,只能查看选课信息。管理让学生所选的课程。增删改学生、老师,管理员信息。选课结束后,管理员手动进行排课,排课时数据库中有各种验证来验证排课信息的冲突,排完课后,发布排课信息,让老师,学生进行查看,设置成绩输入的开放时间。 (2)教师 描述:只能查看选课通知,排课安排,根据上课时间,地点准备教学资料,期末管理员开放成绩输入的时候输入学生成绩。 (3)学生: 描述:选课前查看选课通知,不能进行选课;等待到选课时间段后,

学生选课系统

一、系统需求分析 在各大高校中,学生选课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不仅工程浩大,而且不好协调。各个老师、学生需要及时知道自己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室所在,以便按时上课,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因而学生选课系统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学校中,由于学生的课程繁杂,学生的人数也非常多,按照以往人工安排是非常不可取的,不仅工程浩大,而且还费时费力,既不能做到及时,也无法保证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因此,建立学生选课系统是迫在眉睫的。关于这一点,从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到各个辅导员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学校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对建立新系统的费用有能力支出,因而,建立新系统在管理上、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本系统是利用VB6.0作为开发语言,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的学生选课系统。 功能分析:本系统主要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包括登陆、选课管理、查询管理和系统重置四方面功能。 运行环境:Windows XP,2G以上的内存,160G以上的外存。 二、业务流程分析 通过对学校管理业务的实际调查分析,弄清了本学校学生选课的流程。学校的选课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 (一)登录审核 学生需要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待审核完毕后,符合要求的进入选课界面,不符合的再重新输入。 (二)选课审核 学生进入选课界面后,开始查询各个课程的信息,看该课程是否还有空闲,再行选定,选定后要提交,待审核通过后,再查看。 (三)查询选课信息 当学生选完课程以后,可以查询自己的课程表以及所在教室。 三、数据流程图 学生选课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所示。

四、数据流图 (一)数据流的描述(以登录审核为例) 数据流编号:D-01 数据流名称:登录审核 简述:学生需要先经过登录审核 数据流来源:学生 数据流去向:系统审核模块 数据项组成:用户名+密码+个人身份选择 数据流量:约5000人/日 高峰流量:约6000人/日 数据流编号:D-02 数据流名称:审核通过用户 简述:通过审核的用户 数据流来源;系统审核模块 数据流去向:系统处理模块 数据项组成:用户名+密码+个人身份选择 数据流量:约5000人/日 高峰流量:约6000人/日 数据流编号:D-03 数据流名称:不符合审核 简述:经审核不符合的用户 数据流来源:系统审核模块 数据流去向:学生 数据项组成:用户名+密码+个人身份选择 数据流量:约30人/周 高峰流量:约50人/周 数据流编号:D-04 数据流名称:学生数据 简述:根据通过审核的用户,记录学生的数据 数据流来源:系统处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学生数据库 数据项组成:用户名+密码+个人身份选择 数据流量:约5000人/日 高峰流量:约6000人/日 (二)处理逻辑的描述(以系统处理为例) 处理逻辑编辑:P-01 处理逻辑名称:系统审核 简述:审核用户和密码是否符合要求 输入的数据流:登录审核 处理描述:审核学生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要返回去重新登录,符合要求的,则进入系统处理。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流图-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3.3.1 创建实体关系图 (1)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要求客户列出应用软件或业务过程涉及到的"事物",将其演化成数据对象; (2)一次考虑一个对象,分析员和客户定义这个对象和其他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连接; (3)如果存在连接,应创建一个或多个关系; (4)对每一个关系,确定其关联类型; (5)重复步骤(2)到步骤(4),直到定义了所有关系。 (6)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 (7)形式化并复审实体关系图; (8)重复步骤(1)到(7),直到数据建模完成。 举例分析: * 实体:学生、课程、成绩。 * 实体属性定义: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年月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描述 成绩:学号、课程编号、分数、考核日期 * 实体关系图: 首先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用户要求,找出该系统应该包括的实体。显然,学生、课程和成绩都是系统的实体,并且可以初步定义它们的属性(见上)。教务人员虽然是系统的用户,但其信息与系统处理无关,因此不用作为实体。那么,学生的选课信息是否需要成为实体呢?由于成绩信息包含了选课信息,因此选课信息不用单独记录。最终,确定系统的实体是学生、课程和成绩。

接着,我们分析这些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实际情况得知,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但每个学生选一门课程必须有一个成绩。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如图所示的实体关系图。 3.3.3.2 创建数据流模型 通常,数据流图是分层绘制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自顶向下进行功能分解和细化的分析过程。顶层(也称第0层)DFD用于表示系统的开发范围,以及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最底层DFD代表了那些不可进一步分解的"原子加工";中间层DFD是对上一层父图的细化,其中的每一个加工可以继续细化,中间层次的多少由系统的复杂程度决定。 (1)第0层DFD将整个系统表示成一个加工; (2)确定并标记主要的输入和输出; (3)分离出下一层中的加工、数据对象和存储,并对其进行细化,一次细化一个加工; (4)标记所有加工和箭头; (5)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所有的加工只执行一个简单的操作,可以很容易地用程序实现。 举例分析: * 第0层DFD图 教务人员维护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并登录学生的选课成绩; 学生查询自己的成绩单。 * 第1层DFD图 对第0层DFD图中的一个加工"学生成绩管理"进行展开。

网上选课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网上选课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班级:数计系计本07(3)班学号:2007081337 姓名:罗月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网上选课管理系统作为管理员与用户的选课关系的主要管理系统平台,其对应的读者是企业用户,因此,不仅要处理管理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还要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网上选课系统中的数据不论是结构,类型还是彼此间的关联都是复杂多变的;对这种数据处理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实现对网上选课管理系统数据的及时,准确的处理和有效利用。 1.2 项目背景 因为传统的选课方式都是手工的,教务处通知各班进行选课,各班班长再通知每个同学,经过统计在上交教务处,这样比较浪费时间。再者选课时不知道所选课人数是否已满,要等向教务处上报统计后才会知道,然后才能重新选择。网上选课系统为同学节省了时间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步骤,也方便管理员管理。 网上选课系统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选择的平台,学生可以选修规定范围内的课程,查看已修学分总数,还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本系统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师可以根据统计的人数挑选一定数量的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上公布成绩,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查询成绩。 此系统方便了学生的选课,同时便于管理,减少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近而开发了《网上选课系统》软件。 1.3 参考资料 [1].梁建武,陈语林,《ASP程序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任务概述 2.1目的 采用网上选课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的了解和记录每一个用户的选课情况和成绩,更方便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课程的安排,更有利于教课的进行。 2.2需求分析 2.2.1系统功能概述 基于项目的总体规划,可将本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负责验证系统中各级别用户的登录信息。并根据用户的不同级别转向不同的页面。 ·学生功能模块:负责学生的选课,查看课程成绩和更改学生信息的操作。·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负责课程,班级和学生信息的录入,添加,修改和删除等维护操作。 2.3运行环境 2.3.1 硬件环境 服务器:CPU:PIII 500以上,内存:256M以上 客户机:CPU:P200MMX以上,内存:32M以上 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其数据流图如下: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3.3.1 创建实体关系图 (1) 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要求客户列出应用软件或业务过程涉及到的"事物",将其演化成数据对象; (2) 一次考虑一个对象,分析员和客户定义这个对象和其他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连接; (3) 如果存在连接,应创建一个或多个关系; (4) 对每一个关系,确定其关联类型; (5) 重复步骤(2)到步骤(4),直到定义了所有关系。 (6) 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 (7) 形式化并复审实体关系图; (8) 重复步骤(1)到(7),直到数据建模完成。 举例分析: * 实体:学生、课程、成绩。 * 实体属性定义: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年月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描述 成绩:学号、课程编号、分数、考核日期 * 实体关系图: 首先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用户要求,找出该系统应该包括的实体。显然,学生、课程和成绩都是系统的实体,并且可以初步定义它们的属性(见上)。教

务人员虽然是系统的用户,但其信息与系统处理无关,因此不用作为实体。那么,学生的选课信息是否需要成为实体呢,由于成绩信息包含了选课信息,因此选课信息不用单独记录。最终,确定系统的实体是学生、课程和成绩。 接着,我们分析这些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实际情况得知,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但每个学生选一门课程必须有一个成绩。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如图所示的实体关系图。 3.3.3.2 创建数据流模型 通常,数据流图是分层绘制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自顶向下进行功能分解和细化的分析过程。顶层(也称第0层)DFD用于表示系统的开发范围,以及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最底层DFD代表了那些不可进一步分解的"原子加工";中间层DFD是对上一层父图的细化,其中的每一个加工可以继续细化,中间层次的多少由系统的复杂程度决定。 (1) 第0层DFD将整个系统表示成一个加工; (2) 确定并标记主要的输入和输出; (3) 分离出下一层中的加工、数据对象和存储,并对其进行细化,一次细化一个加工; (4) 标记所有加工和箭头;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所有的加工只执行一个简单的操作,可以很容易地用程序实现。举例分析: * 第0层DFD图 教务人员维护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并登录学生的选课成绩; 学生查询自己的成绩单。

选课系统的UML的环境图,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程序流程图

选课系统 一(1)环境图 教务处提供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和推荐课表。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后,方可进入系统选课,系统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推荐课表,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课程。选定后,系统显示具体学科上课时间和教师教室信息,学生选课完成后,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若选择情况有误,可点击退选进行修改。学生选课完成后,教务系统根据课程容量随机选择选课学生。学生再根据选定课程情况进行退补选。选课结束后学生可查询并打印课表。学期末进行考试,教师输入学生成绩,学生可进入系统查询成绩。 教秘 输出: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计划 学生输入:教师质量评价所选课程 输出:最终课表推荐课表( 教师信息教室信息) 成绩 教师输入:学生成绩 图1 选课系统的环境图 (2)一层数据流图 对选课系统进行分解,从大的方面分解为教务管理,预选课,正选课,成绩管理系统4部分,得到一层数据流图,

选修课程 图2 选课系统一层数据流图 图3.1选课的二层数据流图

教学计划 验证信息 课程信息 用户名密码 学生成绩 图3.2教务管理的二层数据流图 图 图4.1登录的三层数据流图 二数据字典 1.数据流词条 (a )数据流名:选修课程 简述:学生根据学分和上学期成绩选修课程。 组成:选择的课程=课程名+教师信息+教室信息+考试时间+学分+选课人数 来源:学生 去向:选课

流通量:闲时:50 忙时:200 峰值:400 (b)数据流名:教师信息 简述:教秘在给出推荐课表的同时给出教师信息,输入到教务管理并保存到推荐课表中。组成:教师信息=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职称+性别+所教授的课程 来源:教秘 去向:教务管理 流通量:闲时:30 忙时:100 峰值:150 2.加工词条 (a)加工名:正选课 编号:1.2 简述:学生根据预选课课表再进行正选课,根据课程情况和学分限制选择跨专业课程,对不满意的进行补退选。教务管理对选修课程的人数进行限制,取消没有达到人数最低要求的那些课程,并在选课结束后进行公布。功能进行正选课生成正选课课表 输入:预选课课表 输出:课表 加工逻辑:学生根据预选课课表再进行正选课,根据课程情况和学分限制选择跨专业课程,对不满意的进行补退选。教务管理对选修课程的人数进行限制,取消没有达到人数最低要求的那些课程,并在选课结束后进行公布。 (d)加工名:成绩管理 编号:3 简述:根据学生已选修的课程教秘安排考试并输入到教务管理中。学生进行考试,成绩合格的同学可以打印自己的成绩,成绩不合格的教务管理安排补考。对于不能考试的学生须向教秘申请,获得批准后和正考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一起进行补考。补考成绩最高为60分。补考不合格的学生需进行重修。功能进行学生成绩管理 输入:学生成绩 输出:学生成绩 加工逻辑:根据学生已选修的课程教秘安排考试并输入到教务管理中。学生进行考试,成绩合格的同学可以打印自己的成绩,成绩不合格的教务管理安排补考。对于不能考试的学生须向教秘申请,获得批准后和正考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一起进行补考。补考成绩最高为60分。补考不合格的学生需进行重修。 三结构图

选课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选课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姓名:周小兰 学号:2014014049 一、前言 1.1目的 本文档目的旨在方便开发者更全面的分析整个系统,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系统的需求,把整个系统的需求细化为一些模块的具体需求,集中地预测研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尽量避免。同时本文档需要用户的参与,在开发前期以文档的形式来系统面向用户,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此需求文档,向开发人员提出改进意见,用户也能更早的了解这个系统预想状态。对系统逐渐的清晰明了,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早改进,减少修改费用,从而方便今后系统能更好的开展。 1.2适用范围 a.大学学生选课管理系统 b.本系统主要包括四大功能模块:⑴维护:主要进行课程资料、选课资料和学籍资料的 维护。⑵查询:可以进行简单查询和组合查询。⑶统计:主要完成用户所需的各项统计。⑷打印:主要完成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的打印。 本系统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三方面的需求。(1)学生

的需求是查询院系课程,对自己账户密码的修改,以及对个人选课信息的管理,包括选课、查询、退课。(2)教师的需求是公布自己所教的课程,查询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情况,以及教师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管理员的需求最为复杂,首先对系统的维护,主要进行课程资料、选课资料、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维护,以及生成学生选课课表。其权限也是最高的。 二、系统综述 2.1产品功能总体描述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是一个高校提供选课的平台,旨在方便学校的课程管理,让教师和学生从单调、繁重的环节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使用的,可以回避手工选课造成的课程选择不规范,不宜集中管理的缺点。 本系统要实现的是一个学生课程管理系统。主要用户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管理员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操作权限最高,学生和教师通过系统完成不同的工作。 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不同的操作,每一个操作都是一个功能的体现,下面给出主要功能的结构图。 三、功能性需求分类 3.1 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第一层数据流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