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附件2

非广州市常住户口应聘人员及非广州生源应届毕业生应符合下表所列《广州

穗府〔2003〕72号

印发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驻穗各单位:

《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及其附件《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计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六日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省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现就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人口综合调控体制,实行人口准入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安排相结合的调控常住人口管理办法,确保完成市人口发展规划确定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总量与结构调控目标。

(二)建立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人口质量目标监控评价体系。

(三)规范常住人口的调控和管理行为。

二、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一)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人口发展规划与年度人口计划统筹和指导人口调控管理工作。

(二)继续实行合理调控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人口政策。

(三)实行按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口和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就地“农转非”的管理办法。

1取消“农转非”人口控制计划,全市只确定农业户口人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人口的指导性总量指标。

2将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农转非”管理权从市下放到区,由区各有关部门按市统一的规定办理。

3将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和“城中村”内的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即城镇居民户口,下同),按城市居民进行管理。

4对不属于街道办事处和“城中村”范围内的农业户口人口,其土地被征用后,区有关部门应当为他们办理征地“农转非”手续。土地已被征用,当时未办理征地“农转非”手续,现仍为我市农业户口的人口,应当为他们补办征地“农转非”手续。

5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非农产业转移。对从事非农产业或与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在城镇共同居住生活的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在就业(创业)、缴纳社会保险(纳税)、学历、技能、居住、生活等方面达到一定条件的,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办理就地“农转非”

手续。具体条件和实施办法由市计划、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二)改革现行的人口增长调控管理办法,采用人口准入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安排相结合的调控常住人口管理办法,形成人口发展规划、年度人口计划与人口准入条件相协调、平衡的机制,建立规范、统一的全市常住人口准入条件政策体系。

1以全市常住人口准入条件取代现行的入户政策和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政策。

全市常住人口准入条件根据市人口发展规划和年度人口计划制定,由人口准入基本条件和人口准入补充条件组成。

人口准入基本条件是准予登记、迁入我市常住户口的拟准入人员必须达到的条件,包括拟准入人员在年龄、婚龄、文化程度(学历、学位)、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纳税额、居住和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规定,以及确定人口准入补充条件的设置范围和基本项目等内容。人口准入基本条件,由市计划部门牵头会同市各有关部门,根据我市人口发展规划组织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我市具体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详见附件《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人口准入补充条件,是对人口准入基本条件的具体补充,包括连续居住、就业、缴纳社会保险、结婚的具体年限,以及毕业学校、专业、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工种(岗位)的目录等内容。人口准入补充条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由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会同市计划、公安部门,根据年度人口计划安排和人口准入基本条件的要求制定后,统一由市计划、公安、人口计生、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公布实施。

2对经批准登记、迁入我市常住户口的人员,各地区、各部门均不得收取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或类似增容费的费用。

3市外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员登记、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实行相同的人口准入条件政策。

4对补充吸收类常住人口,由市计划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按照总量严格控制的原则,实行年度人口计划指标定量控制的管理办法。

中央及省属驻穗单位特殊工种异地招工和从系统内调配单位需要的非本市城镇居民户口的特殊技能人员或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招收非本市市区生源大专以下学历应届毕业生的渠道继续保留,纳入补充吸收类常住人口管理,暂实行准入条件加年度人口计划指标的管理方式,总量严格控制,今后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再作适当调整。

5今后经批准登记、迁入我市常住户口的人员,须同时达到市政府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和市计划等有关部门联合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

取消侨汇购房入户我市的有关规定;从本文件实施之日起,停止受理申办广州市蓝印户口手续,并妥善处理有关遗留问题。市计划部门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解决好新旧政策的衔接、过渡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凡计划外生育未经处理、未交清社会抚养费、应落实节育措施未按规定落实,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理后未满5年的人员,暂不予办理登记、迁入我市常住户口。

(三)改革现行的人口迁移审批制度,规范登记、核准和审批工作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及结果,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实施有利于提高迁入人口质量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政策,实行各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管理办法。

1实行直接申报制度。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保险纳入我市行政区域内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依法登记的企业,均可直接向各有关部门申请本单位需要的符合我市人口准入条件的人员来我市就业入户。

社会保险纳入我市行政区域内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依法登记的非企业单位和外地单位驻穗办事机构,申请本单位需要的符合我市人口准入条件的人员来我市就业入户,可参照上述意见执行。

2放宽设立集体户口的条件。凡拥有产权属本单位所有的办公场所,职工人数超过20人并能为员工提供合法集体住所的单位,均可向公安部门申请设立可办理市内户口迁移的集体户口。

3试行弹性就业入户政策。本着自愿协商的原则,对在事业单位、企业、非企业单位和外地单位驻穗办事机构就业,且符合我市人才引进类人口准入条件的非本市常住户口人员,可实行先就业和办理IC卡暂住证,再申办入户的办法。

(五)改革户籍人口存量的调控管理政策。

1鼓励我市常住户口人员到外地就业、生活和学习。从本文件实施之日起,对到国内外其他地方就业、生活和学习的具有我市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包括具有我市的不可办理市内迁移的学生非农业集体户口的人员或驻穗办非农业集体户口的驻穗办工作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可自由迁入、迁出或注销、重新登记。

2规范户口市内迁移政策,减少人户分离现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具有本市非农业户口(含非农业集体户口)的人员(不包括具有我市的不可办理市内迁移的学生非农业集体户口的人员或驻穗办非农业集体户口的驻穗办工作人员),本着自愿和人户不分离的原则,具有结婚迁移、有合法固定住所迁移、与直系亲属共同居住迁移、因就业单位变更集体户口迁移等合法理由的,准予户口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自由迁移。对经批准迁入我市非农业户口的人员,其户口可迁入单位集体户,也可迁入家庭户。

(六)加强人口的信息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

1在建设覆盖乡镇、街道、部门、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在内的出租屋非户籍人员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同时,建设覆盖各有关部门的户籍人口迁移管理信息系统,2年内全面实现人员入户的网络化、电子化、智能化管理。户籍人口迁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由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市公安部门和市统计部门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负责。

2进一步完善我市户籍人口迁移的规范化、一体化管理办法,规范、简化入户程序。将《进入广州市区入户指标卡》和《申领户口<准予迁入证明>情况登记表》合并为《广州市区入户卡》,使入户人员到市公安局(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申领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和办理入户复核手续的程序合二为一。具体办法由市计划部门会同市公安部门、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制定。

(七)加强人口管理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常住人口综合调控管理的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地方性人口法规和政府规章,按照依法行政的需要,适时出台《广州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规定》。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改革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有利于优化我市投资环境和治安环境。各级组织、宣传、计划、公安、人口计生、人事、劳动保障、民政、财政、建设、规划、国土房管、教育、卫生、统计等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发挥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的常住人口迁移监督复核职能,完善常住人口调控管理的制约机制。建立由市计划部门牵头的常住人口调控管理政策措施协商和会签制度,形成常住人口调控管理综合协调机制,使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本意见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增城市、从化市可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状况,参照本意见制订实施意见。

附件: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附件

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一、新生婴儿登记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2项条件的新生婴儿,准予登记本市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即城镇居民户口,下同):

(一)父母亲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属计划内新出生的,父母亲双方或一方常住户口在本市。

2属计划外新出生的,父母亲双方或母亲一方常住户口在本市,父母亲已接受计划外生育处理。

二、被收养人登记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被收养人,准予登记、迁入本市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一)收养人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二)收养人有本市常住户口。

(三)取得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核发的收养登记证。

三、恢复户口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恢复户口人员,准予恢复本市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一)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二)原具有本市常住户口。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军复退回本市。

2到外地就读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退学、休学回本市。

3劳改释放、解除劳教或少管后回本市。

4出国、出境后回本市。

5归国华侨、港澳台同胞回本市定居。

6持户口迁移证件或遗失户口迁移证件在迁入地未入户回本市。

7从本文件实施之日起到国内外其他地方就业、学习、生活后回本市。

四、人才引进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一)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人才,准予人才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一次性或分批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其未成年子女入户实行随父随母自愿的原则):

1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2来本市创业或被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保险纳入我市行政区域内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依法登记的企业、非企业单位和外地单位驻穗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单位)正式录(聘)用(包括调任、转任,下同)或招用,按规定办理录(聘)用手续或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的手续。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学术、科学技术带头人。

(2)拥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专利、发明或者专有技术的人才。

(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或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人才。

(5)具有国民教育序列研究生学历并有博士学位或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才。

(6)具有国民教育序列研究生学历并有硕士学位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不包括助理级执业资格,下同)或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人才。

(7)经批准调任、转任到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或正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干部。

(8)省、市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引进的其他高级人才。

(二)同时具备下列4项条件的人才,属于未婚或已婚配偶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准予人才本人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已婚的夫妻双方均是非本市常住户口的人才,夫妻双方均同时具备下列4项条件的,准予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1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2来本市创业或被本市行政区域内单位正式录(聘)用或招用,按规定办理了录(聘)用手续或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和办理了缴纳社会保险的手续。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并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才。

(2)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才。

(3)具有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普通高中以上学历并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年龄在35

周岁以下的技能型人才。

(4)具有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普通高中以上学历并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年龄在35

周岁以下的技能型人才。

4所学专业、所毕业学校、所拥有的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等符合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目录。

五、政策性安置调配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一)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省、市政府关于军队转业干部来本市安置政策规定的军队转业干部,准予其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登记、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二)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省、市政府关于军队复员干部、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士官来本市安置政策规定的复员干部、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士官,准予其本人登记本市非农业户口。

(三)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省、市政府关于军队干部家属随军来本市政策规定的随军家属,准予其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四)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省、市政府关于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本市管理政策规定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准予其本人及随迁家属登记、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五)省、市政府文件明确规定由本市安置的其他人员,准予登记、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六、家庭团聚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一)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投靠配偶人员,准予其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1配偶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2配偶具有本市非农业户口。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配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资格、研究生学历并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并有硕士学位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

(2)配偶在本市3年内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0万元。

(3)配偶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大学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或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技师资格,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后的结婚年限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入户的年限(最低不低于2年)。

(4)配偶领有市残联核发的《广州市残疾证》或区以上民政部门核发的《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或市总工会核发的《广州市特困职工证》,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后的结婚年限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入户的年限(最低不低于2年)。

(5)夫妻双方男方年龄超过60周岁、女方年龄超过55周岁的。

(6)男方年龄超过60周岁或女方年龄超过55周岁,另一方年龄超过30周岁,结婚

年限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入户的年限(最低不低于1年)。

(7)对不符合本条第(1)至第(6)款条件的其他投靠配偶人员,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后的结婚年限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入户的年限(最低不低于5年)。

(二)母亲常住户口在市外,父亲常住户口在本市的计划外出生的投靠父亲的未成年小孩,其父母亲均达到晚婚年龄后的结婚年限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入户的年限(最低不低于5年)的,准予其迁入本市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投靠子女人员,准予其迁入本市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1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夫妻有一方原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是鳏寡人员,来投靠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子女的。

2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的非鳏寡人员,身边无子女,所有子女的常住户口均在本市,在本市连续居住的年限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入户的连续居住年限(最低不低于2年)。

(四)属于解决历史遗留的夫妻分居和未成年小孩随父入户的人员,其解决夫妻分居和未成年小孩随父入户的条件达到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的,准予其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七、纳税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非本市常住户口人员,准予其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

(一)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二)在本市连续居住、就业(创业)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达到3年。

(三)在本市3年内个人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0万元。

八、农迁农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2项条件的投靠配偶的农业户口人员,准予其迁入本市农业户口:

(一)配偶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二)配偶具有本市农业户口。

九、补充吸收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有关人员,准予登记、迁入本市非农业户口或农业户口:

(一)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普通高中以上学历,并有中级职业资格,在本市就业和缴纳社会保险达到5年,年龄在30周岁以下,所拥有的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等符合市公布实施的人口准入补充条件规定的可给予申请入户的有关目录,有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录(聘)用或企业招用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办理了缴纳社会保险手续的未婚的特殊技能人员。

2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在国家机关从事特殊性、艰苦性、危险性、保密性强的工作的特殊岗位从业人员。

3被评为“广州市十佳外来青年员工”的人员。

4符合本市投亲靠友来本市入户和落实政策回本市入户政策规定的人员。

5其他有特殊困难需要来本市的人员或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殊技能人员和特

殊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本市年度人口计划指标。

十、办理不可市内迁移的非农业集体户口类准入人员的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一)对同时具备下列4项条件的学生,准予其迁入学校的学生非农业集体户口:

1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2在本市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招收的属于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的非广东省常住户口学生。

3有本市市级以上计划部门的招生计划。

4经本市市级以上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

(二)对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的驻穗办人员,准予其本人迁入驻穗办非农业集体户口:

1在本市有合法住所。

2驻穗办正式工作人员。

3有市政府批准的驻穗办工作人员入户计划指标。

十一、本市农业户口人员就地“农转非”,按我市有关就地“农转非”政策执行。

已有我市蓝印户口的人员,其户口转办为本市非农业户口,仍按原蓝印户口管理规定执行。

对符合原侨汇购房入户规定,并有年度人口机械增长计划指标的拟入户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入户手续。

十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其解决夫妻分居的结婚年限相应延长5年。

十三、本文件所规定的合法住所,包括本人或夫妻共同拥有房地产权、已领取或暂未领取市国土房管部门核发的《广州市房地产证》或《房地产权证》的固定住所,合法承租的有一定期限的住所,政府或用人单位(学校)安排的供其居住的住所,直系亲属拥有房产权的供其居住的本市房屋。

本文件所规定的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人员,包括具有本市农业户口、全民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员,具有不可市内迁移的本市驻穗办非农业集体户口的已退休人员以及在本市参加了房改拥有房改房人员,侨汇购房入户人员,不包括具有本市的不可办理市内迁移的学生非农业集体户口的在校学生、毕业后暂未将户口从学生非农业集体户口中迁离的人员、驻穗办非农业集体户口的驻穗办工作人员。

本文件所规定来本市创业是指在本市进行工商和税务注册登记的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投资者或合伙人。

本文件所规定的“……以上学历(学位、职务)”均含本学历(学位、职务),“……市级以上”含市级,“……周岁以下”含本周岁。

十四、在本市连续居住、就业、缴纳社会保险和纳税等的年限,有合法证明材料的,在本文件实施之前的年限予以认可。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暂不包括缴纳医疗保险年限。

主题词:民政人口管理意见通知

抄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计委,省公安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侨办,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委各部委,广州警备区,市法院,市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2003年12月12日印发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4岁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 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186万人,占比46.6%,乡村人口71288万人,占比53.4%;男性68652万人,女性64822万人,占比48.6%,全国人口中,0岁至14岁的人占总人口的18.5%;15岁至59岁的人占总人口的69.0%;60岁及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2.5%。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5.05%。 由以上数据得出: 1.城镇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 2.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看,人均寿命攀升,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城镇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 4.男女比例失调。 5.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环境仍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但人均水平仍在百位之后。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其直接的结果是中国人对风险的处理态度将由自留变为转移,城镇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加深,导致产生风险的因素增加,从而客观上会刺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从深层次讲,人们选择男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养老和社保体系很不完善,我国应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完善社保体系。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 2010040300083 城市规划 朱凤雨

《关于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市的调查报告》

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王桃香 (一)、个人资料 毕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行政管理 学历:专科 据最新的权威统计,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人相当。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极大扩容,给广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广州日报7月6日报道)如此,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员,让他们融入广州,认同广州,进而建设和谐广州,的确是一个问题。[1]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 (一)外来人口分布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叫外来人口,把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叫暂住人口,二者合称流动人口。 在我市,外来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共79万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外来人口共有239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2.15%。外来人口较少的是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三个老城区和从化市,四区(县级市)共有外来人口24万人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5人口。剩下的4区(县级市)外来人口占总数的20.35%。外来人口占了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占全市流动人口的84%。暂住人口规模较小,以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居多,共有暂住人口36万人,占暂住人口总数的57.58%。 流动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共有流动人口283万人,占全市流动人口总数的71.85%。

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流动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海珠区、芳村区、番禺区占半数以上,花都区、增城市再次之,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和从化市的比率最低,仅占户籍人口的百分之十几。与常住人口比较,全市40%的人口来自流动人口。[2]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 1.性别构成 流动人口中男性比例略高,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20。省内男性比例高于省外男性比例。三个旧城区、芳村区、花都区,省外男性相对较多,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市、从化市,省内男性相对较多,天河区省内、省外流动人口性比例较均衡。除芳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外,暂住人口中的男性比例更高,说明男性的工作更不稳定。 2.年龄构成 根据年龄分组,外来人口中15—34岁年龄组占人口的74.86%,户籍人口这一比例为33.66%。说明外来人口的年龄几乎高度集中在15—34岁年龄组,年龄跨度仅为20岁,是一个青春、朝气蓬勃的年龄组。而户籍经济活动人口则呈正态分布,经济活动年龄从15—54岁,跨度有40岁,两者比较足足相差一倍。 3.文化程度 外来人口以初中为主体,文化程度低的和文化程度高的均少于户籍人口。省外的外来人口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省内的外来人口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 4.职行业构成 从行业分布来看,外来人口以制造业为主,占51.96%,另有接近半数的外来人口从事一般的商业活动和其它第三产业。省外的外来人口从事制造业的多,省内的外来人口从事批发一零售贸易、餐饮业居多。[3] (三)流动人口流动模式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 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 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 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广州市常住人口人口估算

采用人口估算公式,预测2040年广州人口数 1、综合增长率法(估算广州市2040年常住人口数) 根据中国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以下数据: 广州市从1990至2000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4.67%,总人口由6300000上升为9943000人。从2000至2010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2.48%,总人口由9943000上升为12700800人。 再由广州市统计年鉴中得到以下数据: 1990至2000年广州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67%,所以可得机械增长率为4.003%。2000至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55%,所以机械增长率为2.125%。 由以上数据对未来30年即到2040年的城市人口预测计算如下: 高方案:如今政府对计划生育政策有逐渐放宽的趋势,今后30年人口将出现峰值,预计自然增长率将有所上升,参照第一个十年的自然增长率,取后30年的自然增长率为0.7%。而机械增长率将因广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吸引更多外来人员进驻,机械增长人口还将保持4%的水平。所以得到:R高=0.7%+4%=4.7% 中方案:按照20年的平均年均综合增长率形成人口预测中方案: R中=(4.67%+2.48%)/2=3.575% 低方案:由于当今物价渐高,房价高涨,大部分人的生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生育率将进一步降低,预测将维持在0.355%较低水平上。而机械增长率由于广州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超高,人口接近饱和,劳动力日渐廉价,中西部城市发展潜力大,未来机械增长率很可能只能维持在2.215%。所以得到:R低=0.355%+2.125%=2.48% 因此根据曾和增长率法预测2040年广州市人口规模如下: 高方案:城市人口规模=12700800×(1+4.7%)30=50376910约为5037.69万人 中方案:城市人口规模=12700800×(1+3.575%)30=36431691约为3643.17万人 低方案:城市人口规模=12700800×(1+2.48%)30=26485280约为2648.53万人

广州市流动人员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地址和电话

单位所属街(镇)流动人员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地址联系电话 1.越秀区1.流花街解放北路桂花岗一街8号86234791 2.东风街西华路第一津街50号81077956 3.洪桥街洪桥街27号2楼83542667 4.六榕街六榕路133号首层83305080 5.广卫街仓边路93-95号银山大厦二楼附楼83640892 6.诗书街海珠中路七株榕乐安坊1号81904763 7.光塔街解放中路云台里26号首层83184676 8.人民街一德路隆仁坊12号首层83390713 9.北京街惠福路龙藏街15号首层83367676 10.大新街大新路257号首层81092878 11.东湖街五羊新城寺右北二街26号之一东悦居二楼87363352 12.梅花街梅花村6号二楼38627710 13.农林街执信南路92号87608761 14.黄花岗水荫路33号508室37617119 15.华乐街越秀区麓苑路49号2楼83499493 16.建设街建设五马路18号83766121 17.大东街东川路东仁新街8号83764840 18.大塘街中山四路秉政街17号首层83350595 19.珠光街珠光路54号83187432 20.白云街白云路筑南大街8号二楼83884653 21.矿泉街沙涌南洪荫围13号三楼36379957 22.登峰街麓景东路55号首层83494189 2.海珠区1.赤岗街新港西下渡路128号84461076 2.新港街江怡路225号34296106 3.江南中街青柳大街1号二楼84412296 4.滨江街滨江东逸民里15号地下34291116 5.素社街前进路基立北街18号84480471 6.海幢街同庆路同聚坊13号84419448 7.南华西街洪德路聚龙大街29号84246865 8.龙凤街工业大道北60号84369407 9.沙园街沙园八街20号84351085 10.昌岗街晓港中马路37号之一34031797 11.南石头街工业大道中280号34119554 12.凤阳街江泰路康泰花苑5号地下84271561 13.江海街新村西华十五巷十号34045220 14.瑞宝街晓港湾文华街98号二楼34339511 15.南洲街南洲路47号之二34138837 16.琶洲街新港东路86号89238902 17.华洲街华洲路88号89888952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最新2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汇总

2广州市人口准入基 本条件

附件2 非广州市常住户口应聘人员及非广州生源应届毕业生应符合下表所列《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18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和研究生学历并博士学 位。 19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和研究生学历并硕士学位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 资格。 20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且在广州市3年内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0万 元。 21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和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后 分居2年。 22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和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 后分居2年。 23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和大专以上学历并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或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技师资格,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后 分居2年。 24 申报人的配偶具有广州市户口,夫妻双方均达到晚婚年龄 后分居6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穗府〔2003〕72号 印发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驻穗各单位: 《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及其附件《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计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六日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省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现就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人口综合调控体制,实行人口准入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安排相结合的调控常住人口管理办法,确保完成市人口发展规划确定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总量与结构调控目标。 (二)建立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人口质量目标监控评价体系。 (三)规范常住人口的调控和管理行为。 二、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一)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最新秘密数据: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建堂: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关注这个数据。去年中国15-59岁或者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2012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12年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是9.37亿,减少了345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称,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就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你说是不是我对人口下降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计划生育政策,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来说,不一定很合适说,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广州人口结构

广州人口结构 广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城镇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广州近年来已持续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上,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水平。近10 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市人口增长已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得到优化。 据悉,广州年内将取消“农转非”人口控制计划,全市只确定一个广州市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建成区与城市发展区居住、工作的总量指标,并通过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指导农工商系统解决全民农业户口人口的城市化问题和指导区解决“城中村”农民城市化问题。 与此同时,广州还将继续实施“控制人口、不控制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创造条件,实现各类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直接实行核准制的政策;改革接收非广州生源大专、中专、中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入户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行为,制定统一、规范、科学的人口准入条件。 广州市统计局公布《广州市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该局抽样调查,截至2005年11月1日,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的常住总人口(户籍和居住半年以上)为948.7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减少了45.45万人。 根据国务院决定,广州市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市为总体,以各区、县级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全市调查样本量为26.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8%。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常住总人口比2000年少了45.45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则上升了10.1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77.87万人,女性为470.8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8:100。

关于广州市对外来人口实行 IC 管理的个案调查

[收稿日期]2002-09-24 [作者简介]赵过渡(1954-),男,北京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行政管理。谢水明 (1975-),男,江西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2003年第2期 人口学刊 N o 12,2003(总第138期) PO PUL A TION JO U RN A L (Tot 1N o 1138) 关于广州市对外来人口实行IC 智能卡 管理的个案调查 赵过渡,谢水明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物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广东省是国内外来劳动人口集聚最多的省份。广州市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对外来人口实行IC 智能卡管理。跟原来的纸质暂住证管理制度相比,IC 卡管理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它实现了管理功能和管理形式上的创新。不可否认,广州市IC 卡管理施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便民功能欠缺、适用范围有限、权益内容片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广东省;外来人口;IC 智能卡管理;户籍制度 【中图分类号】 C92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29X (2003)02-0061-05【Abstract 】Guangdong Province is the province where lives the largest amount of population from other places .The government of Guangzhou city took the lead of implementing IC smart card management of the population from other places in the province ,after the active studies .Com pared with the former paper temporary residence permit management system ,IC smart card is an innovation which has active progressive meanings :it has realized the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management formation .It can ’t be denied that in the course of im plementation of IC Smart Car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function convenient for people ,the limited application scope and the unilateral content of rights and benefits ,which should be improved in practice .The current paper tries to make 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above as pects . 【K ey w ords 】Guangdong Province ;population from other places ;the management of IC smart car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外来人口,指那些为了追求新的价值观,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为改变原来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自发自愿流往城市或城镇以寻找工作机会或改善生活质量的人群。这些人是针对“本地户籍人口”而言,为不改变户籍的“人户分离”人口。 外来人口的概念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来提出的,与之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概念:流动人口。一般说来,流动人口包括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而外来人口仅特指流入人口。所以流动人口 的外延要大于外来人口。在本文中,作者按习惯做法将外来人口等同于流动人口,或统称为外来流动人口。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的背 景 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劳动力跨区域迁移流动的现象急剧增多,流动人口总量不断扩大。 伴随城市“二元用工制度”被逐渐打破,广

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

附件2 非广州市常住户口应聘人员及非广州生源应届毕业生应符合下表所列《广州

穗府〔2003〕72号 印发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驻穗各单位: 《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及其附件《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计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六日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省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现就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人口综合调控体制,实行人口准入条件与年度人口计划安排相结合的调控常住人口管理办法,确保完成市人口发展规划确定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总量与结构调控目标。 (二)建立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人口质量目标监控评价体系。 (三)规范常住人口的调控和管理行为。 二、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一)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人口发展规划与年度人口计划统筹和指导人口调控管理工作。 (二)继续实行合理调控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人口政策。 (三)实行按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口和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就地“农转非”的管理办法。 1取消“农转非”人口控制计划,全市只确定农业户口人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人口的指导性总量指标。 2将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农转非”管理权从市下放到区,由区各有关部门按市统一的规定办理。 3将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和“城中村”内的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即城镇居民户口,下同),按城市居民进行管理。 4对不属于街道办事处和“城中村”范围内的农业户口人口,其土地被征用后,区有关部门应当为他们办理征地“农转非”手续。土地已被征用,当时未办理征地“农转非”手续,现仍为我市农业户口的人口,应当为他们补办征地“农转非”手续。 5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非农产业转移。对从事非农产业或与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在城镇共同居住生活的我市农业户口人口,在就业(创业)、缴纳社会保险(纳税)、学历、技能、居住、生活等方面达到一定条件的,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办理就地“农转非”

中国的人口结构图

中国的人口结构图 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5.0‰),并在2002年快速进入了严重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3.0‰),之后继续下降,直到现在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13.0‰;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社会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87‰),可知:10-14岁(1994年~1998年出生)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7%(人口出生率低于14.0‰),约在1994年就进入了少子化社会;5-9岁(1999年~2003年出生)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5.5%(人口出生率低于11.0‰),约在1999年便快速进入了超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1.0‰);中国进入超少子化社会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可知:①少子化严重(注:少子化与老龄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是家灾国难的开始!)。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②总和生育率极低。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总和生育率接近3.10-2=1.10;实现代际均衡的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为2.13,在发展中国家为2.30;实现代际低增长的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应达2.2胎;在发展中国家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2008年中国人口结构如下图: 帖子附图: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印发《广州市区暂住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制规定》.doc

印发《广州市区暂住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 规定》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文号:穗府[1995]146号?发布日期:1995-12-11?执行日期:1995-12-11 生效日期:1900-1-1?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驻穗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区暂住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州市区暂住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保障租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公安部1995年24号令)和《广东省出租屋暂住人员治安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广州市、区辖内的除宾馆、旅店、招待所外,凡供暂住人员(指非本市区常住户口的外来人员)租住和租用的房屋的治安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员治安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对暂住人员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应根据实际,建立出租屋治安管理小组,落实对

出租房屋暂住人员的登记、管理制度。街(镇)、居(村)委会及治保组织,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租赁房屋的安全防范、法制宣传教育和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出租屋主向暂住人员出租房屋,必须遵守《广东省城镇房屋租赁条例》,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出租房屋的建筑结构、消防和安全设施、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规定;危险和违章建筑的房屋不准出租。属私有房屋的,屋主须持房屋产权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后方可出租;属集体、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部队的房屋,须持房屋产权证明或授权管理证明、单位介绍信,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后方可租赁。 ????出租屋主或出租代理人领取《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时应交纳工本费。?? ?《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有效期届满后5天内由出租屋主或出租代理人,持该证及有关证明到原发证派出所办理年审,逾期未经年审的《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五条出租屋治安管理实行治安责任制度。按照谁出租、谁主管的原则,出租屋主(或代理人)、暂住人员均为治安责任人,必须与出租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其指定机构签定治安责任书,共同遵守国家的、法令和计划生育及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严禁利用出租屋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出租屋主(出租代理人)发现暂住人员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其它可疑情

广州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州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广州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 第二节广州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广州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 三、广州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 四、广州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州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州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广州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广州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州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州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州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