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音韵学

音韵学

音韵学
音韵学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

○反切与韵书

(一)古代注音方法:

先秦时期,“士”们还没有意识到汉语音韵的特征,还不能把构成汉语音韵的基本要素—声、韵、调剖析开来。汉语音韵的研究在汉代开始萌芽。宋·郑樵在《通志·七音略》里批评他们:

“汉儒知以说文解字,而不知有‘子’、‘母’,生字为母,从字为子,子母不分,所以失造字之旨” 。

◇古代注音方法:

当时的学者对汉字的注音常采用一些粗疏的方法,主要有:

1.直音:是借用音同的通晓字直接加以注音。如《左传》:“次于陘”。《经典释文》注“陘,音邢”

2.读若:主要是借用音近的文字加以注音。如《说文》:“趹,读若決水之決。”

3.譬况:是在借用音近的文字注音的基础之上,再加以文字说明。

如《吕氏春秋·慎行篇》:“崔纾之子,相与私闀。”高诱注:“闀,读近鸿,缓气言之。”又如《释名释天》:“风,兖司豫冀横口合唇言之,…氾也;青徐言凤,蹙口开唇推气言之,…放也,。”

4.反切:反切的产生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关系。受梵文的影响,魏晋学者终于懂得

把汉字字音拆分为“声”、“韵”两部分,分别取两个与声韵相同的汉字加以标音。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

反切注音方法无疑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注音方法,它的产生为汉语音韵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辨析声韵调的发音及其类别的重要依据。

何谓反切?

“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

如:

红, 胡笼切攀, 普班切

劝, 去愿切唐, 徒郎切

刊, 苦寒切毁, 许委切

音韵学基础知识

(二)韵书简述:

韵书,是汉魏以后,继反切注音法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字书。它的编排体例是:凡同一韵的字收集在一起,用反切注音,并注明字义,再按照“韵”的先后排列,取其中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以《广韵》东韵为例:

东,东方也。…德红切。十七。菄鸫倲蝀……

同,齐也。…徒红切。四十五。……

古代韵书,本来是为方便写作诗文而编录。由于它是当时汉字实际语音的书面描写,真实地保留了汉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语音面貌,因而韵书又成为研究古代实际语音的重要工具。

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声类》,共十卷,收11,520字;到晋代吕静模仿《声类》编《韵集》五卷。但两书俱已失传

至今影响较大的韵书主要有(参见荆本p884、906、921页):

1.《切韵》。隋·陆慈(字法言)撰,共五卷。今存敦煌唐写本残卷。

2.《唐韵》。唐·孙愐等增补《切韵》而成,今存残卷。

3.《广韵》。宋·陈澎年等增补《唐韵》而成。

以上韵书称《切韵》音系,作为中古音(六朝到唐宋)的代表。其音系保存在《广韵》里。上古音(先秦两汉)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4.《中原音韵》。元·周德清编著元代北曲而成。

作为近古音(元明清)的代表。现代音以北京音系为代表。

5.《诗韵》(又称“平水韵”)106韵,南宋刘渊编。

6.《佩文诗韵》。清代科举用的官方韵书,共106韵10,235字。

【思考与练习】

一、分析这首词的用韵情况,然后加以断句

蝶恋花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远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注:《蝶恋花》,又名《鹊踏枝》、《风栖梧》。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四仄韵。该词作者谭酋。

二、拼写下列反切字的现代读音,并注出被切字

息救切奴案切许良切去演切之盛切

江雅切乌干切基烟切七然切蒲计切

纡往切鱼欲切房戎切居义切香义切

都宗切古到切呼改切莫包切哀都切

苦寒切古溪切方典切薄候切子念切

三、拼写下列反切字的现代读音,并注出被切字

秀(息救)难(奴案)湘(许良)遣(去演)政(之盛)

假(江雅)安(乌干)菅(基烟)餐(七然)薜(蒲计)

网(纡往)玉(鱼欲)冯(房戎)寄(居义)戏(香义)

冬(都宗)告(古到)海(呼改)毛(莫包)乌(哀都)

刊(苦寒)鸡(古溪)扁(方典)抔(薄候)僭(子念)

三、指出下列联绵词那些是双声,哪些是叠韵?

徘徊彷徨辗转窈窕崔嵬

缤纷仓庚绸缪匍匐逍遥

□中古声母系统

★五音/七音

★全清: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 塞擦音/ 擦( b d g / z / f s h )

★次清:不带音送气的塞音/ 塞擦音 ( p t k / c )

★全浊:带音的塞音/ 塞擦音/ 擦音

★次浊:带音的鼻音/ 边音和半元音 ( m n ng / l r)

音韵学基础知识(二)

○中古音概说之一

□中古声母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

1.全浊声母清化

口诀一:浊擦清化

★全浊擦音(邪禅匣)全部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清擦音。

口诀二:平送仄不送

★全浊塞音(并定澄群)和全浊塞擦音(奉从床)的平声部分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清送气音。

★全浊塞音(并定澄群)和全浊塞擦音(奉从床)的仄声部分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清不送气音。

□中古声母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

2. 精、见、影三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 j 、

q、x 。分化的条件是:韵母的洪细。

在反切下字是现代音细音(齐齿呼和撮

口呼)里,被切字声母分别读为 j 、q、x

□中古声母到现代汉语声母的演变

3. 反切上字是唇音 b p m,反切下字是合口呼或撮口呼的,被切字变读为开口呼或齐齿呼。例如“叵,普火切”;“边,布玄切”;“蛮,莫还切”。

又,反切上字是唇音 f,反切下字是齐齿呼或

撮口呼,一律要变读为开口呼。例如“否,方久切”;“俸,扶用切”

4.反切上字是今读zh ch sh,反切下字是细音的,被切字要改读洪音。例如“猪,陟鱼切”;“然,如仙切”;“齿,昌里切”。(注:陟,知母全清;如,日母次浊;昌,穿母次清)

□中古韵母系列

《广韵》有206韵。如果不区别入声韵(51

个),按“平赅上去”原则计算,共有61个韵母。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韵母有38个。从中古到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演变较为复杂。主要变化有:

1)入声韵全部消失,归并到阴声韵中去。

2)阳声韵中韵尾-m消失,归并到韵尾-n中去。

3)韵头(介音)由繁到简。《广韵》的开合二呼,到现代普通话发展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

□中古声调及其演变规律

《广韵》音系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但调值尚不清楚。《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是:

1)平分阴阳。分化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变为阴平,如:刚知丁根等;浊声母变为阳平,如:唐人文才等。

2)浊上归去。中古的全浊上声到现代汉语里变为去声,如:动静巨倍等。至于全清、次清、次浊上声,则仍念上声,如:古展粉女等。

3)入派四声。现代汉语里入声已消失,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里去。

入派四声举例

现代汉语里入声已消失,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里去。以下以《中原音韵》为例,加以说明。

常用的古入声字,大约有五百来个。其中,近一半变读为去声;约三分之一变读为阳平;变读为阴平的约占15%;最少的是变读上声,约占6%。

1.次浊声母变去声:例:纳(泥)、辣拉(来)、灭抹音ma(明)、热(日)、孽(疑)、越悦(喻)等。

2.全浊声母变阳平:例:白(并)、读突(定)、舌(床)、绝(从)、涉淑(禅)、辖(匣)、掘(群)、习(邪)等。

3.清声母变上声:例:笔北(帮)、法(非)、匹(滂)、德得(端)、塔(透)、桌(知)、续接(精)、七(清)、尺赤(穿)、骨吉(见)、客(溪)、昔(心)、乙(影)等。

入声字派入阴平的时间比较晚,分别从原来派入阳/上/去三声中分化出来。如突淑/桌接/拉抹(ma)等。

【思考与练习】

一、拼写出下列反切的现代普通话读音

徒贡切许亮切五限切苦郎切

胡讲切息姊切古劳切昨木切

二、将三十六字母中全浊声母清化情况,逐一加以分析说明。

三、简要说明现代普通话中的 j q x , 分别是从中古哪几个声母演变过来的。

四、《庄子·庖丁解牛》:“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注:肯(溪母),苦等反;綮,音罄,苦挺反。挺,古去声。请根据以上注解,写出“綮”字的读音,并簡要說明其音变规

律。

□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有:

1)古无轻唇音。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如:古音“纷”读为“豳”,“无”读为“膜”等。联绵词“匍匐/扶服”通用。

2)古无舌上音。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澈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如:古音谐声字“竹—笃”,“猪—都”;“终—冬”,“董—重”等。

3)娘日归泥。清末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提出:“古音娘日二纽泥归说”。如:谐声字“涅,从日”;“耐,而声”;“诺,若声”;“佞,仁声”;“汝,女声”等。

□上古韵母系统

自明代陈第提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替,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以来,清代音韵学家对《诗经》用韵和其他韵文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建立了上古韵部系统。

首先,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奠定了古韵分部基础。后来,考古派江永分为13部,段玉裁分为17部,王念孙、江有浩分为21部,章炳麟分为22部;审音派则主张入声韵独立,把古韵部分为阴、阳、入三部分,戴震分为25部,黄侃分为28部。

现代学者王力分古韵为30部。见《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类表》。

□上古韵母系统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古韵学家按韵尾进行分类,把韵分为阴、阳、入三部分。

1.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如“来lai ”、“去qu”、“果guo ”、“假jia ”等。王力《上古三十韵部表》中阴声韵有“之、支、鱼、侯、宵、幽、微、脂、歌”等九个。

2.阳声韵:以鼻音 m、 n、ng收尾的韵母。如、“因yin”、“民min”、“精jing ”、“堪kan”、“憾han” 等。王力《上古三十韵部表》中阳声韵有“蒸、耕、阳、东、冬、文、真、元、侵、谈”等十个。

3.入声韵:以塞音 b t k 收尾的韵母。现代普通话中入声韵已经消失。王力《上古三十韵部表》中入声韵有“职、锡、铎、屋、药、觉、缉、叶“等十一个。

清代音韵学家根据阴声韵、阳声韵主元音相同的特点,提出阴阳对转理论

一、声母对声调的影响:平、上变化

盆(蒲奔)央(於良)文(无分)古(公户)

苦(康杜)相(胡讲)动(杜董)奉(扶陇)

二、声调对声母的影响:送气、不送气

坛(徒干)权(巨员)度(徒故)杂(才纳)

三、韵母对声母的影响:舌尖音改读舌面音

限(胡简)似(详里)艰(古闲)归(举威)

桑(息郎)聚(才句)酱(子亮)涓(古玄)

四、声母对韵母的影响:反切上字今读翘舌音,反切下字是细音,那么,被切字改读洪音。初(楚居)然(如仙)齿(昌里)猪(陟鱼)

【综合练习】

一、说明下列反切为什么被切字今读音与反切上下字切出的读音不同(类隔切)

心(息林)蝶(徒协)延(危仙)冯(房戎)

僭(子念)敲(口交)孝(呼教)毛(莫包)

奉(扶拢)蓬(薄红)曷(胡葛)刊(苦寒)

二、拼写下列反切字的现代读音,并注出被切字(含音和切、类隔切)

许良切去演切乌干切古溪切基烟切七然切蒲计切昨劳切房戎切呼改切薄候切求位切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举要

?帮母:卜悲;并母:蒲薄;明母:目莫;

?非母:方斧;微母:无毋;

?定母:徒杜;

?精母:早子;清母:七促;从母:才昨;心母:息思;邪母:似习;

?见母:古公基;溪母:去苦康;群母:杰疑母:五鱼;

?影母:哀纡;晓母:许;匣母:恰户胡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 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 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r 1 ^*7* 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 r 1— 半齿 :日 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 月寒缉侵叶谈 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庚青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 3、只有一四等的: 4、只有二三等的: 5、只有三四等的: 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 鱼虞模歌 戈阳唐 蒸登 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 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效:萧宵肴豪 假:麻 尤侯幽 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
发音 部位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1 / 16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整理 第一章:绪论 1、音韵学: 分析研究汉字字音及其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的,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音韵之学细分为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后来又增加北音学,即近代语音学。 2、小学: 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小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大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文字研究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而至晚到唐宋时,“小学”又细分为三个门类:文字之学、训诂之学、音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又有很大发展,清人编《小学考》,把“小学”分为四类,文字、声韵、训诂、音义。 3、古音学: 与“今音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4、今音学: 又称“广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5、等韵学: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音(声、韵、调)系统。唐宋金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音略》、《韵镜》)。到清代,音韵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言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6、北音学: 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北音学”)。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反切”早期不用“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自唐代宗大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老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但“反”和“切”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反覆切摩”的意思。 2、切上字、切下字: 由于古书是直排上下书写的,所以前一字被称为“切上字”,后一字被称作“切下字”。由于时代局限,古代反切上下字用字都很不规范。 第三节关于声纽的概念 3、声紐: 在传统的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纽”就是枢纽的意思,古人认为声母在一个字音里是关键,是中心,其实有的字音就没有声母。在汉语字音里,真正必不可少的成分还是韵腹和声调。不过这个名称倒也说明了古人为什么把声母叫做“声纽”的道理,就是取其声音之枢纽的意思。表示声母的名称还有“字母”(声母的代表字),“声类”(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

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学xue2x[]ü[y]ê[]2/35 好hao3h[x]a[]o[u]3/214 汉han4h[x]a[a]n[n]4/51 语yu30[0]ü[y]3/214 声sheng1sh[]e[]ng[]1/55 韵yun40[0]ü[y]n[n]4/51 调diao4d[t]i[i]a[]o[u]4/51 系xi4x[]i[i]4/51 统tong3t[t]o[u]ng[]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hai3h[x]a[a]i[i]3/214 阔kuo4k[k]u[u]o[o]4/51 凭ping2p[p]i[i]ng[]2/35 鱼yu20[0]ü[y]2/35 跃yue40[0]ü[y]ê[]4/51 天tian1t[t]i[i]a[]n[n]1/55

高gao1g[k]a[]o[u]1/55任ren4r[]e[]n[n]4/51鸟niao3n[n]i[i]a[]o[u]3/214飞fei1f[f]e[e]i[i]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b[p]p[p]m[m] 唇齿音f[f] 舌尖前音z[ts]c[ts]s[s] 舌尖中音d[t]t[t]n[n]l[l]舌尖后音zh[t]ch[t]sh[]r[] 舌面音j[t]q[t]x[] 舌根音g[k]k[k]h[x] 零声母0[0]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汉语音韵 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上古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判定方法。教学重点:常用音韵学术语,各时代的音系状况,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8 教学内容: 绪论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 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 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 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 (元明清);四、现代音。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 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我们只学上古和中古两期。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 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 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 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 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 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 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 的音韵知识。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 0],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3k],北京 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 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③全浊:指发音时声母颤动、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 摄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通一东独用一董独用一送独用一屋独用二冬锺同用二宋用同用二沃烛同用三锺二肿三用三烛 江四江独用三讲独用四绛独用四觉独用 止五支脂之同用四纸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 七之六止七志 八微独用七尾独用八未独用 遇九鱼独用八语独用九御独用十虞模同用九麌姥同用十遇暮同用十一模十姥十一暮 蟹十二齐独用十一荠独用十二霁独用 十三祭 十四泰独用十三佳皆同 用 十二蟹骇同 用 十五卦怪夬 同用 十四皆十三骇十六怪 十七夬 十五灰咍同十四贿海同十八队代同

用用用 十六咍十五海十九代 二十废独用 真十七真谆臻 同用 十六轸准同 用 二十一震 稕同用 五质术栉同用十八谆十七准二十二稕六术 十九臻七栉 二十文独用十八吻独用二十三问 独用 八物独用二十一欣 独用 十九隐独用二十四焮 独用 九迄独用 山二十二元 魂痕同用二十阮混很 同用 二十五愿 慁恨同用 十月没同用 真二十三魂二十一混二十六慁十一没二十四痕二十二很二十七恨 山二十五寒 桓同用 二十三旱 同用 二十八翰 同用 十二曷同用二十六桓二十四缓二十九换十三末 二十七删 山同用 二十五潸 同用 三十谏同用十四黠同用二十八山二十六产三十一襉十五辖 一先仙同用二十七铣 同用 三十二霰 同用 十六屑同用二仙二十八狝三十三线十七薛

效三萧宵同用二十九筱 同用 三十四啸 同用 四宵三十小三十五笑五肴独用三十一巧 独用 三十六效 独用 六豪独用三十二晧 独用 三十七号 独用 果七歌戈同用三十三哿 同用 三十八个同 用 八戈三十四果三十九过 假九麻独用三十五马 独用 四十禡独用 宕十阳唐同用三十六养 同用 四十一漾 同用 十八药同用十一唐三十七荡四十二宕十九铎 梗十二庚耕清 同用 三十八梗 同用 四十三映 同用 二十陌同用十三耕三十九耿四十四诤二十一麦十四清四十静四十五劲二十二昔十五青独用四十一迥 独用 四十六径 独用 二十三锡 独用 曾十六蒸同用四十二拯 同用 四十七证 同用 二十四职 同用 十七登四十三等四十八嶝二十五德 流十八尤侯幽四十四有四十九宥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题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所以音韵学又可以称作历史语音学。 2、汉语语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汉语的语音也和汉语的词汇、语法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渐变的形式在不断地进行着。根据语音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上古音时期、中古音时期、近古音时期和现代音时期。上古音时期指先秦两汉时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中古音时期指六朝到唐宋时的语音,以《切韵》、《广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指元明清时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现代音指“五四”以后的语音(也有人认为应指十七世纪以来的语音),以现在的北京音系为代表。 3、传统语音学主要包括哪几个门类? 传统音韵学这门学科一般认为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部门: 古音学是以《诗经》用韵和汉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为材料,考证周秦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相对于古音学而言的,是沿用明清时代语音学者的叫法。它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是用“等”的概念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反切的原理和方法。 后来在音韵学中又新兴了一个门类——北音学,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对象,是研究近代语音(特别是《中原音韵》以来北方汉语语音)的学科。 4、学习汉语音韵学对于汉语学科来说,主要哪些功用? 音韵学是汉语史科学和汉语言学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语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学习音韵学,就汉语学科的研究来说,其功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二是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整理古代文献。三是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5、音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如“天”,是由“t”“ i”、“ā”和“n”四个音素构成的。 6、何谓音节?请举例说明: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语音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为基本单位的。由于古代汉语是一种以单音节为主体的语言,表现在语音上的特点是:音节不仅是语音的最小片断,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它还代表着一个概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古汉语中一个音节往往就代表一个词。如“郑伯克段于鄢”就是由六个音节构成的。 7、传统音韵学把汉语的音节分析成哪几部分?举例说明: 传统音韵学一般都把汉语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即声母、韵母、字(声)调。如“天”(tiān)字这个音节的分析(略)。 8、简要说明古人对“声”的认识: 古人所谓的“声”,是一个非常含混的概念。有时是指“声母”而言,如说“声韵”、“声类”、“双声”等;有时是指“声调”,如说“四声”、“平声”、“入声”等;有时也指“音节”,如说某字是“某声”等。但是到了音韵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后,一般来说,“声”就逐渐成了专指“声母”而言了。 9、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指一个汉字的字音音节开头的部分,或者说,声母是音节开头的第一个音素。如普通话“发展(fāzhǎn)”的“f”和“zh”,分别就是“发展”这两个音节的声母。 10、何谓辅音? 所谓辅音,指的是说话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有阻碍的音。发辅音时,气流从肺中呼出,经过声门、咽头、口腔或鼻腔时,受到各种器官不同程度的阻碍,不能自由流出。阻碍的方法和阻碍的部位不同,就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辅音。 11、声母和辅音是否是同一概念? 声母和辅音不是同一概念。首先,声母是从音节构成的角度来说的,它相对于韵母而言;而辅音是从语音形成的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答案)

资料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

音韵学笔记

音韵学笔记 绪论、第一章 “小学”即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音”的六种不同含义: (1)指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所分的类别。如: “五音”:唇、舌、齿、牙、喉音; “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九音”: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2)指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指古代声母或声类。 (4)指整个音节的发音。 (5)指“韵”。 (6)指“声调”。 “韵”的四种不同含义: (1)指和谐的声音 (2)指音节的韵母部分。 (3)特指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的押韵。 (4)指韵书中把元音和收尾音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包含不同介音) “音韵”的不同含义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类别及其古今演化轨迹,并辨析语音的发展过程。传统上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个方面: (1)古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周秦两汉语音系统的学问,严格的说是研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上古语音系统的学问。 (2)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的旧韵书为主要内容,亦称切韵学,主要研究《切韵》; (3)等韵学:以对旧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找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为主要内容,等同于现在的语音学理论。 另外,有的现代学者还把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为内容的另立一门学问即“北音学”。 古代注音法:P5 (1)譬况注音法:(比拟的描写性的注音法)包括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 等。 (2)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3)读若、读如:读若用同音、近音字比拟语音,读如除注音外,同时还说明假借。用此注音法时,注释字与被释字有时同音,有时近音。 (4)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字的读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反切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可称得上最科学的注音法。 四声的发现和归纳是韵书产生的基础条件 音韵学研究范围,内容 等韵学P10—P12北音学P14—P15古音学P15—P16、P17、P18今音学?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音韵学入门

音韵学入门 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演变规律的科学。?每种语言都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各成系统,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 ?用普通话读唐诗,会发现有些诗的韵脚和平仄不顺口了,读《诗》时遇到不押韵处更多,这是因为古代的读音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它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些语音变化的现象,解释变化的原因,寻找变化的规律,这样就逐渐建立起“音韵学”这门学科。 ?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三个部门。 ?大致说来,“今音学”所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时代)的音韵系统; ?“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时期(主要指先秦两汉时代)的音韵系统。“等韵学”是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发音方法的一门学问,近似现代语音学。 语音史的分期 与音韵学的分支 ?语音史分期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古代语音学) ?现代音 为啥要学音韵学? ?以往音韵学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经”(读懂古书)。 ?今天学习音韵学,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古代的韵文、接受文化遗产之外,还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为了建立汉语的历史,寻找汉语语音内部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前的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方言调查的工作。 ?要了解某种语言的现状,只有从它的历史上去进行研究才能清楚和深入。 ?现代汉语里一些字,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到一些方言里却全然不同:“吸汲砌”、“接节洁”等字,现代各方言区(特别是江浙、福建、广东)读音很不同。 ?“资雌思”、“之蚩诗”两类字,在普通话里读音完全不同,可是在很多方言里却完全一样(广州、夏门、上海、武汉、成都) ?汉语规范化工作也有许多问题要从历史上找根据,否则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是一部描写近代北方话语音系统的著作。 ?它的描写,反映出北京语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