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主客移位

主客移位

主客移位
主客移位

主客移位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如果是直抒胸臆则直接写“我”思念亲人,而用了主客移位之后就变成了亲人想“我”。

邯郸冬至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

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古代由于交通极不发达,因此在外做官、经商、游历的人们经常会很长时间难以和家人团聚,有的甚至数年也不得相见。于是,古人常借助诗歌传达思亲、思乡的情感。譬如李益《行舟》中“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中“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等等,情动心碎,饱含思乡思亲之苦。但是,这些思乡思亲诗的共同点在于都站在作者的角度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相比较而言,有一类思乡思亲诗别具一格,情趣雅然。请看下面的例子: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诗人远在千里之外的旅馆,寒灯只影自然难以入眠,这也是很平常的写法。但是,诗歌第三句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脚在何处,想着我如何一个人度过今夕……沈得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一诗中也采用了这种写法:“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之夜,诗人抱膝枯坐,想念家人。但是诗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家里人大约也没有睡,坐在灯前,想念自己,“说着远行人”吧!会说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意味无穷。

由此可见,“对写法”就是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把深挚的思情表达得婉曲含蓄。这种写法跳出传统思乡诗的窠臼,别有一番情趣,引人遐思。

骨折移位有什么征兆

文章导读 在做运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准备活动,就是为了突然的大运动量,会引起人体不适,造成骨折位移,骨折位移会使人感到疼痛,不敢活动,还会引起肌肉红肿,如果骨头位移后不敢快让骨头回位,就会在错的位置上继续长下去,造成畸形,那么骨折位移有什么征兆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骨折移位根据骨折端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前后左右的水平移位。 2,同一轴线上的远离移位。 3,同一轴线上的重叠移位。 4,单纯成角移位。 5,水平移位合并成角或者远离移位合并成角。任何骨折移位都会妨碍骨折正常愈合,因此必须通过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骨折有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螺旋移位这5个移位方式。骨折治疗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复位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即对位对线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指经复位后,骨折两端尚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每个部位的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的标准是: 1,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者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者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三分之一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四分之三左右。

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度颅脑损伤诊治体会

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度颅脑损伤98例临床分析 曾松,梁子聪,陈进,庞永通,覃乃燊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 西浦北535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度颅脑损伤治疗的效果,总结救治经验,以期提高救治水平,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8年来收治的98例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病人死亡31例,45例手术治疗,死亡13例,保守治疗53例,死亡18例。结论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度颅脑损伤预后差,死亡率与残废率高,针对不同病例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决定手术与否,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脑外伤;中线结构;治疗 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并不少见。我院于2002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98例经CT证实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病情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现就治疗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全部98例患者中,男65例,女34例;年龄8~75岁,平均(31.5±6.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8h,平均2.5h。致伤原因:车祸伤65例,坠落伤17例,打击伤11例,跌伤5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27例,(6~8分)68例,(9~13分)5例;双侧瞳孔等大53例,双侧瞳孔不等大35例,双侧瞳孔散大10例。CT表现:全部病例中线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其中弥漫性双侧大脑半球肿胀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32例;脑挫裂伤合并两侧脑内小血肿28例;双侧脑挫裂伤伴薄层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22例;一侧明显脑肿胀合并对侧脑挫裂伤、薄层硬膜下血肿16例。 2、治疗措施:(1)保守治疗:GCS ≥8分,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尚存在,中线结构无移位53例。包括控制颅内高压,防止脑水肿,脑神经营养剂,吸氧,亚低温治疗,预防感染,防止各系统并发症及早期营养等治疗;(2)单纯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清除术,GCS<8分,外伤时间<4小时,中线结构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无瞳孔散大17例。28例入院后先采用保守治疗,主要的措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脱水治疗,严密观察,24内复查CT。保守治疗过程中,例意识加深,血肿扩大,脑中线移位加剧,行手术,手术采用标准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1] 。 二、结果 格拉斯哥治疗结果量表(GOS):保守治疗组Ⅰ级死亡18例,Ⅱ级植物生存1例,Ⅲ级重残9例,Ⅳ级中残11例,Ⅴ级良好14例;手术组Ⅰ级死亡13例,Ⅱ级植物生存1例,Ⅲ级重残12例,Ⅳ级中残8例,Ⅴ级良好11例。总死亡率为31.6%。11例死于呼吸衰竭,12死于脑功能衰竭,8例死于肺部感染。 三、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多为对冲伤,受损部位多,创伤范围广,病情重,往往同时合并有脑肿胀,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脑膜下(外)或脑内血肿。颅脑CT的中线结

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研究

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35例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病情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控制颅内高压,防止脑水肿及各种并发症治疗。12例患者采用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其中4例同时行内减压术,1例行小脑幕切开术。5例患者采用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10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患者预后。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12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状态4例,死亡3例。结论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2~7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7例,打击伤3例。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拟定标准:重型颅脑损伤是指伤后昏迷时间>12 h,或伤后持续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1]。 1. 2 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后神志昏迷,GCS评分3~8分。其中双侧瞳孔散大8例,单侧瞳孔散大15例,双侧瞳孔缩小4例,双侧瞳孔直径正常范围8例。 1. 3 CT扫描双侧额叶脑挫裂伤14例,单侧硬膜下血肿合并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基底池、环池消失15例,一侧硬膜外血肿合并对侧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脑挫伤6例。所有患者中线结构均无明显移位(移位≤5 mm)。 1. 4 治疗方法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控制颅内高压,防止脑水肿及各种并发症治疗。12例患者采用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其中4例同时行内减压术,1例行小脑幕切开术。5例患者采用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10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1. 5 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治疗结果参照文献[2],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分为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状态和死亡五种情况。 2 结果 35例患者按GOS评分标准判定:恢复良好12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状态4例,死亡3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