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34卷 第1期Vol 134 No 11

稀 有 金 属

CH I N ESE JOURNAL OF RARE MET ALS

2010年1月

Jan 12010

 收稿日期:2009-06-03;修订日期:2009-08-10 基金项目:贵州省发改委资助项目(2007GH001)

 作者简介:王明玉(1976-),男,山东博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稀有金属提取冶金3通讯联系人(E -mail:wmydxx@s ohu .com )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明玉3

,王学文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介绍了我国钒资源以及石煤的分布情况,指出了石煤提钒的难点和关键,综述了国内主要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应用情况及各自的优缺点。空白焙烧2低酸浸出成本低、钒的浸出率高、污染少,但该技术不具有普适性;石煤碱浸出提钒、钙化焙烧提钒及石煤高酸浸出提钒,污染少,都能够获得高钒浸出率,但高的浸出成本,限制了其应用。钠化焙烧提钒普适性强,钒浸出率高,浸出液中钒的提取过程简单,在焙烧过程添加固氯剂后,产生的Cl 2和HCl 气体能够75%以上被固化下来,可大大降低烟气治理的成本。

关键词:石煤;钒;浸出过程;现状及进展

doi:10.3969/j .issn .0258-7076.2010.01.018

中图分类号:TF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76(2010)01-0090-08

Research Sta tus and Prospect of Vanad i um L each i n g Processes fro m Stone Coa l

W ang M ingyu 3

,W ang Xue wen

(S chool of M etallurg ical S 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 n 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

Abstract:Vanadiu m res ources and the distributi on of st one coal in China were intr oduced .The difficulty and the key of st one coal

extracti on vanadiu m were pointed out .The vanadiu m leaching p r ocess fr om st one coal was revie wed,including its leaching conditi on,app licati on circs and its res pective merits and faults .A lthough no 2salt 2r oasting and dilute acid s oluti on leaching technol ogy had the ad 2vantages of l ow cost,high vanadiu m leach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l ow polluti on,this technol ogy could not be app lied for all st one coal .No 2salt 2r oasting Na OH s oluti on leaching technol ogy,calciu m salt r oasting extracting vanadiu m technol ogy and high concentrate acid leaching technol og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 ow polluti on and high vanadiu m leaching efficiency .However,the high costs restricted their app licati on .NaCl r oasting extracting vanadiu m technol ogy had good universality,high vanadiu m leaching efficiency,and the ex 2tract p r ocess of vanadiu m fr om the leaching s oluti on was si m p ly .After adding the agent during the r oasting p r ocess,the s olidified rati o of Cl 2and HCl could reach 75%,which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 waste gas treat m ent .Key words:st one coal;vanadiu m;leaching p r ocesses;status and p r ogress

钒是重要的国防战略物资,有金属“维生素”之称,广泛应用在冶金、化工、原子能、航空和新兴的钒电池等领域,目前钒用量最大的是冶金行业,从世界范围来看,钒在钢铁工业中的消耗量占其生产总量的85%左右。

我国钒资源比较丰富,已经发现的含钒矿物有上百种,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单独的钒矿物,多数钒都伴生于其他矿物中。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含钒伴生矿中,因钒的含量低,大多数钒矿物没

有开采价值。目前能够开采和利用的含钒矿物主要有:钒钛磁铁矿和石煤。20世纪末,利用钒钛磁铁矿生产的钒占我国钒总产量的90%以上;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钒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使得我国加快了石煤的开发利用,石煤提钒在我国钒行业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本文综述了国内主要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应用情况及各自的优缺点。

1期王明玉等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91 

1 石煤资源

石煤是生长在古老地层中的一种劣质早生代

煤,是在浅海环境下由藻类、菌类等低等生物形成的腐泥煤,在我国储量丰富,其发热量一般在3200~12930kJ?kg-1之间,含硫高,灰熔低,灰份高,一般在50%~80%之间。石煤属于低品位含钒资源,V

2

O5含量一般在0.13%~1.2%,我国石煤中钒的平均品位和所占百分比见表1[1]。我国石煤的蕴藏量极为丰富,据《南方石煤资源综合考察报告》称[2]: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河南、陕西等10省、自治区石煤的总储量为618.8亿t,其中探明储量为39.0亿t,综合储量为579.8亿t。仅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

徽、贵州、陕西等7省的石煤中,V

2

O5的储量就达11797万t,其中ω(V2O5)≥0.5%的储量为7707.5万t,是我国钒钛磁铁矿中V2O5储量的6.7

倍,超过世界上各国V

2

O5储量的总和,各省的分布情况见表2。

石煤是一种低品位含钒矿,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选矿方法来富集其中的钒。我国绝大多数石煤中的钒主要赋存于伊利石类粘土矿物中,并且绝大部分以V(Ⅲ)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物二八面体夹心层中,部分取代A l(Ⅲ),这种硅铝酸盐结构较为稳定,通常石煤中V(Ⅲ)难以被水、酸或碱溶解;在石煤原生样中V(Ⅳ)存在甚少[3]。我国石煤总的储量虽大,但是各地没有大的矿床,各地石煤的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使得石煤提钒技术存在多样性,但对于石煤矿而言,提钒的难点和关键都是矿石分解过程,即石煤中钒由固相进入液相的浸出过程,现在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几种石煤提钒工艺浸出过程的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归纳。

2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及其进展2.1 钠化焙烧提钒

钠化焙烧提钒是国内开发最早、最传统的石煤提钒工艺,其基本过程是[4,5]:石煤→部分脱碳→加入氯化钠制球→平窑焙烧→水浸出→加酸沉红钒→碱溶→氯化铵沉钒→煅烧→五氧化二钒。氯化钠的加入量为石煤的8%~15%,焙烧温度为750~850℃,焙烧时间为2~3h,焙烧料采用热水浸出,液固比为1.2~2.0∶1m l?g-1,钒的浸出率能够超过60%。氯化钠在焙烧过程中参与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6]:

y(V2O5)c+2x NaCl+

x

2

O2→x Na2O?y V2O5+x Cl2(1)

y(V2O5)c+2x NaCl+x O2→x Na2O?y V2O5+2x HCl(2)钠化焙烧提钒的关键是焙烧过程,焙烧过程不仅是一个氧化过程,更重要的是添加的氯化钠在焙烧过程中能够破坏石煤中含钒伊利石结构,使钒从晶相中解离出来并生成可溶性的钠盐[7,8]。石煤钠化焙烧矿石分解过程简单,适用性强,但从反应(1)和(2)可以看出,石煤钠化焙烧过程会产

生大量Cl

2

和HCl气体,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酸性气体目前主要是用Na OH溶液吸收,其原因是Na OH溶液吸收HCl等酸性气体形成的NaCl溶液浓度高可全部返回用于石煤团矿。但由于含钒石煤的品位低、NaCl加入量大,焙烧过程产生的含Cl2和HCl气体量大,高额的烟气净化费用是石煤钠化焙烧提钒生产工艺环境保护的一大障碍。

石煤钠化焙烧提钒缺点突出,但是优势也非常明显。钠化焙烧提钒普适性强,成本低,钒浸出率高,并且浸出液中杂质含量少,钒易回收,废水也

表1 我国石煤中V

2

O5的含量和所占的比例

Table1 Con ten t and possessi ve proporti on of V2O5i n stone coa l of Ch i n a

V2O5content/%<0.10.1~0.30.3~0.50.5~1.0>1.0 Possessive rati o/%3.123.733.636.82.8

表2 我国南方各省石煤及V

2

O5储量分布

Table2 Storage capac ity d istr i buti on of stone coa l a s well a s V2O5i n south prov i n ces of Ch i n a

Pr ovince Hunan Hubei G ongxi Jiangxi Zhejiang Anhui Guizhou Henan Shanxi Su mmati on St one coal reserves/A hundred milli on t on187.225.6128.868.3106.474.68.34.415.2618.8

V2O5reserves/Ten thousand t on4045.8605.3-2400.02277.61894.711.2-562.411797.0

92

 稀 有 金 属34卷

易处理和回用。针对这种特点,中南大学稀有金属研究所经过大量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钠化焙烧提钒技术[9~13],其流程如图1所示。石煤钠化焙烧过程产生的Cl

2

和HCl等酸性气体在焙烧过程中绝大部分被添加的固氯剂吸收而留在焙烧料中,固化率能够到达75%以上,焙烧烟气净化后可以达标排放。为了消除浸出液中大量氯离子累计对提钒的影响,采用了电渗析脱盐技术。这种全新的工艺基本能够做到废水的零排放,生产成本要高于传统的钠化焙烧提钒,但要低于其他的提钒工艺,该技术目前正在进行中试。

2.2 空白焙烧2低酸浸出

湖南省煤炭科研所与湘西双溪煤矿钒厂共同研究,开发出含钒石煤空白焙烧2低酸浸出工艺并已在该厂应用。空白焙烧指的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的氧化焙烧过程。工艺的基本过程是[14,15]:石煤→部分脱碳→焙烧→稀硫酸浸出→离子交换

图1 工艺流程图

Fig.1 Pr ocess chart of new technique

(或萃取)→含高浓度钒的溶液→氯化铵沉钒→煅烧→五氧化二钒。该工艺的特点是,石煤焙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焙烧料采用0.3%~0.5% (体积分数)硫酸溶液浸出,液固比为(1.5~2.0)∶1 m l?g-1,浸出液pH在3.0左右,钒的浸出率在65%~68%,工艺过程钒的总回收率约60%,得到的产品V

2

O5符合国标要求,目前该工艺仅在湖南怀化双溪地区和湖北丹江口地区得到应用。由于焙烧过程没有添加剂加入,并且浸出所消耗的硫酸量低,所以整个浸出过程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是一种很好的石煤提钒工艺,但是该技术对于石煤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图2是湖南怀化双溪钒厂石煤原矿的X射线衍射图,可以看出该石煤中只存在一种石英晶相,而检测不到含钒晶相的存在,即该石煤中的钒全部是以非晶态的形式赋存,这也是判定一种石煤能否采用空白焙烧2低酸浸出工艺关键的内在因素[16]。图3是典型的石煤原矿的X 射线衍射图,石煤中存在石英(Q uartz)、伊利石

1期王明玉等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93 

(Illite)和云母(Muscovite)3种晶相,其中伊利石是

含钒晶相,要想获得高钒浸出率就要破坏含钒晶

相结构,采用空白焙烧2低酸浸出工艺不能够做到

这一点。

2.3 石煤碱浸出提钒

石煤碱浸出提钒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就得

到研究和开发[17],由于石煤主要成分为显示酸性

的Si O

2(Si O

2

的含量基本上都高于60%),在

Na OH加热浸出过程中大量的硅也会一同浸出,因此石煤碱浸出工艺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是到了近年来,随着硫酸价格的持续上涨,石煤碱性浸出提钒又得到了重视,其理论过程和工艺过程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18~20],其工艺为:石煤空白焙烧→Na OH加热浸出→除硅→钒富集→五氧化二钒产品。研究表明[21],850℃下焙烧4h的石煤,在Na OH加入量为6%,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7h,液固比1.2m l?g-1,粒度0.111mm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能够到达75%以上。焙烧料浸出过程的主要反应为:

V2O5+2Na OH=2Na VO3+H2O(3) Si O2+2Na OH=Na2Si O3+H2O(4)石煤碱性浸出提钒的优点是空白焙烧过程烟气污染小易于治理,钒的浸出率高,浸出渣易于存放或利用,石煤提钒过程基本能够实现废水的零排放。中南大学稀有金属研究所联合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对碱性浸出提钒工艺进行了完善,目前该工艺已经在湖南金大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其工艺流程见图4。缺点是(1)浸出过程加入的Na OH质量一般为石煤矿量的4%~8%,碱的消耗高;(2)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从高碱溶液中富集钒的方法,现在采用的是通过加酸调浸出液pH值到中性或弱酸性(pH=2.5~3.5),然后用离子交换进行钒的富集;由于浸出液中大量硅的存在使得在进行钒富集之前必须先进行除硅操作,除硅过程会产生大量难易利用的固体废渣,并造成钒的损失。

2.4 钙化焙烧提钒浸出过程

钙化焙烧提钒是将石灰或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石煤中混料,再进行氧化钙化焙烧,使石煤中的钒氧化并生产成钒酸钙[22]:

V2O3+O2=V2O5(5)4VO2+O2=2V2O5(6)

V2O5+CaCO3=Ca(VO3)2+CO2(7) V2O5+Ca O=Ca(VO3)2(8)生成的偏钒酸钙再用碳酸盐溶液或C O

2

浸出, Ca(VO3)2转化为更难溶的CaC O3而使钒发生再溶解:

Ca(VO3)2+CO2-3=CaCO3↓+2VO3-(9)

用碳酸盐浸出时为了保证浸出液中CO2-

3

的浓度需要在0.2~0.3MPa压力下向溶液中不断通入CO2,为此就需要一个密闭的系统来完成浸出过

程,并且需要一个制取CO

2

的系统,对于这种含V2O5量只有1%左右低品位石煤来说成本太高。通过研究发现[23,24],钙化焙烧料也可以采用硫酸进行钒的浸出。

钙化焙烧硫酸浸出过程,酸的消耗量大,硫酸的加入量一般为15%~20%。目前还没有从高酸性溶液(pH<2.0)中富集五价钒的有效方法,如果采

图4 石煤碱性提钒工艺流程图

Fig.4 Pr ocess chart of st one coal extracti on vanadiu m by alkali

94

 稀 有 金 属34卷用离子交换富集钙化焙烧硫酸浸出液则必须用碱

回调pH至弱酸性(pH>2.5)在这个过程会造成钒

的大量损失,并且由于Ca(HS O

4)

2

生成CaS O

4

一个缓慢的过程造成溶液很不稳定,给离子交换吸附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于浸出液中钒的富集采用的是先还原后萃取的方式,将五价的钒还原为低价,采用P204或者P507进行萃取,反萃后液再通过氯酸钠氧化然后通过进一步处理制得产品五氧化二钒,采用萃取的方式富集需要一个先还原后氧化的过程,使得生产工序增加,成本升高,并且产生大量比较难以处理的废水。

2.5 石煤高酸浸出过程

2.5.1 石煤直接酸浸出 石煤中钒难被浸出的主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钒存在于伊利石晶相中的,而高浓度的酸可以直接破坏这种晶相结构,即在一定温度和酸度下,让氢离子进入伊利石晶格中置换A l3+,使离子半径发生变化,将钒释放出来[25]。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较早开发出了石煤直接高浓度硫酸浸出提钒的工艺[26],并在陕南地区的很多地方进行了应用,其主要过程为:石煤→高浓度硫酸浸出→还原→溶剂萃取→氧化→沉钒→热解得到五氧化二钒产品。浸出过程可以表示为:

V2O3?X+2H2S O4+1/2O2→V2O2(S O4)2+2H2O+X

(10) V2O2(OH)4+2H2S O4→V2O2(S O4)2+4H2O(11)浸出过程硫酸用量一般为石煤矿量的10%~25%,液固比为(1.2~1.5)∶1m l?g-1,浸出时间为20~24 h,浸出温度超过85℃,钒的浸出率能够超过60%,该技术的优点是没有焙烧过程,避免了烟气污染问题,五氧化二钒产品符合国标要求,但该技术存在硫酸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废水处理难的问题,而且浸出渣过滤困难,目前生产企业多采用加絮凝剂进行自然沉降,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渣中残留水分大,给渣的处理和堆放带来很大的压力。

2.5.2 石煤氧压酸浸出 石煤酸浸出过程温度对于钒浸出率影响显著[27],温度越高钒浸出效果越好。为了提高钒的浸出率并缩短浸出时间,氧压酸浸技术被提了出来[28];魏昶等[29]研究了石煤氧压酸浸中影响钒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压力场和有氧条件下的钒浸出率会明显提高。李旻廷等[30]针对贵州某地石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时间为4h,浸出温度180℃,硫酸加入量为石煤矿量的25%,液固比为1.2∶1m l?g-1的条件下,钒浸出率能够达到71.5%。石煤氧压浸出可使钒的浸出率大大提高,也缩短了浸出时间,但浸出过程硫酸的加入量并没有减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五氧化二钒品位只有1%左右的石煤来说采用高压浸出工艺需要大的投资成本,很难工业推广。

2.5.3 石煤低温硫酸焙烧浸出 针对石煤提钒常压硫酸浸出能耗高、作业周期长的缺陷,以及氧压酸浸难以工业化的缺点,王学文等[31,32]结合上述两种石煤酸浸工艺的优点,提出了石煤低温硫酸焙烧水浸的分解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石煤磨细至粒径小于0.106mm,100g石煤矿粉加入20m l 浓硫酸,拌匀后250℃焙烧2h,焙砂按固液比1∶1.2g?m l-1,加水100℃搅拌浸出1h,钒的浸出率达78.2%,浸出液可以用萃取的方式获得钒的产品,该分解过程缩短了提钒作业周期,但整个分解过程硫酸消耗还是很大。

2.5.4 石煤HF酸浸出 研究表明[33,34],采用HF酸浸出可以大大提高钒的浸出效果;石煤原矿采用

3.5mol?L-1HF,在液固比为3∶1m l?g-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8h的条件下,含钒矿物的晶体结构完全被破坏,钒浸出率可达到97.91%。虽然采用HF酸能够获得高钒浸出率,但是HF酸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并且含氟酸性溶液对反应器材质要求高,此外含氟废水、废气的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比较困难。

3 结 语

我国石煤资源丰富,对石煤提钒的研究已成为稀有金属提取冶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空白焙烧2低酸浸出成本低、钒的浸出率高、污染少,但该技术不具有普适性;石煤碱浸出提钒、钙化焙烧提钒及石煤高酸浸出提钒,污染少,都能够获得高钒浸出率,但高的浸出成本,限制了其应用。传统钠化焙烧提钒工艺成熟,工艺简单,更为重要的是普适性强该工艺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石煤矿,但焙烧过程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环境污染严重,如果在焙烧过程中添加固氯剂。则可以使产生的氯化氢和氯气75%以上固化

1期王明玉等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95 

在固相中,大大减轻烟气处理成本,浸出率也能够保证,具体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工业化的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Q iM ingjian. The current situati on and p r os pect of the vanadium

extracti on fr om st one coal[J].Hydr ometallurgy of China,1999,

(4): 1.

(漆明鉴. 从石煤中提钒现状及前景[J].湿法冶金,1999,

(4): 1.)

[2]Chen Q inggen. The research p r ocess in extracting technol ogies

of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vanadium ore[J].Multi pur pose U ti2

lizati on of M ineral Res ources,2009,(2):30.

(陈庆根. 石煤钒矿提钒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J].矿产综

合利用,2009,(2):30.)

[3]Xu Guozhen. The effect of valence for m of vanadium and m iner2

al compositi on in st one coal on extracting vanadium technol ogies

[J].Coal Pr ocessing&Comp rehensive U tilizati on,1989,

(5): 5.

(许国镇. 石煤中钒的价态及物质组成对提钒工艺的指导

作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89,(5): 5.)

[4]J i Yunbo,Tong Xi ong,Ye Guohua. The study situati on and

p r ogress of extracting technol ogies of vanadium[J].Metallic O re

D ressing Abr oad,2007,(5):10.

(姬云波,童 雄,叶国华. 提钒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6,(5):10.)

[5]Shu Xing wu. The summarize of extracting vanadium technol o2

gies fr om st one coal and waste treating[J].Ir on&Steel Tech2

nol ogy,2007,(1):47.

(舒型武. 石煤提钒工艺及废物治理综述[J].钢铁技术,

2007,(1):47.)

[6]W ang Huisheng. Extracti on of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by

r oasting in the p resence of s odium salts[J].M ining and Metal2

lurgical Engineering,1994,14(2):49.

(汪会生. 石煤提钒钠化焙烧技术分析[J].矿冶工程,

1994,14(2):49.)

[7]L in Hailing,Fan B i w ei. Study on mechanis m of phase transfor2

mati on during r oasting and extracting vanadium fr om Fangshankou

bone coal[J].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2001,25

(4):273.

(林海玲,范必威. 方山口石煤提钒焙烧相变机理的研究

[J].稀有金属,2001,25(4):273.)

[8]Xu Guozhen. Studies on the r ole of s odium chl oride in extrac2

ting vanadium pent oxide fr om the st one2like coal[J].M 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1988,8(4):44.

(许国镇. 氯化钠在石煤提钒中的作用[J].矿冶工程,

1988,8(4):44.)

[9]W ang Xue wen,Zhang Guiqing,W ang M ingyu. A method f or

purifying exhaust gas released during s odium chl oride r oasting ex2 tracting vanadium p r ocess[P].China:200710034618.

X,2007.

(王学文,张贵清,王明玉. 一种含钒石煤钠化焙烧烟气净化方法[P].中国:200710034618.X,2007.)

[10]W ang M ingyu,W ang Xue wen,L i Q inggang,Xiao L iansheng. 

A method of extracting vanadium by s odium chl oride r oasting

[P].China:CN1005570421C,2009.

(王明玉,王学文,李青刚,肖连生. 一种含钒石煤氯盐焙烧方法[P].中国:200710034381.5,2007.)

[11]W ang Xue wen,W ang M ingyu,Xiao L iansheng. A method f or

purifying high temperature exhaust gas[P].China:

200710034338.9,2007.

(王学文,王明玉,肖连生. 一种高温烟气净化方法[P].

中国:200710034338.9,2007.)

[12]W ang Xue wen,W ang M ingyu,L i Q inggang,Xiao L iansheng,

Zhang Guiqing,L iu W anli. A method of decomposing st one

coal f or extracting vanadium[P].China:200810031050.

0,2008.

(王学文,王明玉,李青刚,肖连生,张贵清,刘万里. 一种石煤提钒矿石分解方法[P].中国:200810031050.

0,2008.)

[13]W ang Xue wen,W ang M ingyu,Xiao Caixia. A technique of

st one coal s odium chl oride r oasting extracting vanadium[P].

China:200810143288.2,2008.

(王学文,王明玉,肖彩霞. 一种石煤钠化焙烧提钒工艺

[P].中国:200810143288.2,2008.)

[14]Duan L ian,Tian Q inghua,Guo Xueyi. Revie w on p r oducti on

and utilizati on of vanadium res ources in China[J].Hunan Non2 ferr ousMetals,2006,22(6):17.

(段 炼,田庆华,郭学益. 我国钒资源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有色金属,2006,22(6):17.)

[15]B in Zhiyong. Pr 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extracti on of vanadium

pent oxide fr om st one coal and the market of the V2O5[J].Hunan Nonferr ousMetals,2006,22(1):16.

(宾智勇. 石煤提钒研究进展与五氧化二钒的市场状况

[J].湖南有色金属,2006,22(1):16.)

[16]W ang M ingyu,Xiang Xiaoyan,Zhang L i p ing,Xiao L iansheng.

Effect of vanadium occurrence state on the choice of extracting va2 nadium technol ogy fr om st one coal[J].Rare Metals,2008,27

(2):106.

[17]Lu Zhihua,Zhou Bangnan,Yu Zhongxing,Chen Shiguan. 

Study on extracting vanadium technol ogy by the r oasting2alkaline

leaching fr om st one coal[J].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

96

 稀 有 金 属34卷

1994,18(5):321.

(陆芝华,周邦娜,余仲兴,陈世琯. 石煤氧化焙烧2稀碱溶液浸出提钒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1994,18(5):321.)

[18]Tan A ihua. Study on extracting V2O5by the r oasting2alkaline

leaching fr om Vanadium2containing st one coal[J].Hunan Non2 ferr ousMetals,2008,24(1):24.

(谭爱华. 某石煤钒矿空白焙烧2碱浸提钒工艺研究[J].

湖南有色金属,2008,24(1):24.)

[19]He Dongsheng,Feng Q i m ing,Zhang Guofan,Ou Lem ing,Lu

Yi p ing,Shao Yanhai. The study on leaching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with alkali[J].Nonferr ous Metals(S melting Part),

2007,(4):15.

(何东升,冯其明,张国范,欧乐明,卢毅屏,邵延海. 碱法从石煤中浸出钒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07,(4):15.)

[20]He Dongsheng,Feng Q i m ing,Zhang Guofan,Ou Lem ing,Lu

Yi p ing. An envir onmentally2friendly technol ogy of vanadium ex2 tracti on fr om st one coal[J].M inerals Engineering,2007,

(20):1184.

[21]W ang M ingyu,L i Xuling,W ang Xuewen. Study on leaching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with Na OH[J].Journal of Northeast2 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9,30(S2):81.

(王明玉,李许玲,王学文. 石煤提钒碱浸出过程研究

[J].东北大学学报,2009,30(S2):81.)

[22]Zhang Zhonghao,W ang Yanheng. A ne w p r ocess of vanadium

extracti on fr om silica based vanadium ore by oxidati on r oasting with calcium compounds[J].Che m istry World,2000,

(6):290.

(张中豪,王彦恒. 硅质钒矿氧化钙化焙烧提钒新工艺

[J].化学世界,2000,(6):290.)

[23]Zou Xiaoyong,Peng Q ingjing,Ouyang Yuzhu,Tian Renguo. 

Research on the r oasting p r ocess with calcium compounds f or sili2 ca based vanadium or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 ocess Engi2 neering,2001,(4):191.

(邹晓勇,彭清静,等. 高硅低钙钒矿的钙化焙烧过程

[J].过程工程学报,2001,(4):191.)

[24]L i J ing,L i Zhaojian,W u Xue wen,Zhong Xiaoling,W ang

Haihua,L iu Suqin,Huang Kel ong. Technol ogy of r oasting p r ocess on extracti on of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and mechanis m discussi on[J].Hunan Nonferr ousMetals,2007,23(6):7.

(李 静,李朝建,吴雪文,仲晓玲,王海华,刘素琴,黄可龙. 石煤提钒焙烧工艺及机理探讨[J].湖南有色金属,

2007,23(6):7.)

[25]M i Xixue,Lan W eifeng. Pr ocesses of extracting vanadium pen2

t oxide fr om bone coal vanadium ore[J].Hydr ometallurgy of Chi2 na,2008,27(4):208.

(米玺学,兰玮锋. 从石煤钒矿石中提取五氧化二钒工艺综述[J].湿法冶金,2008,27(4):208.)

[26]Lu Zhaoling. I nvestigati on and industrial p ractice on extracti on

of V2O5fr om st one coal containing vanadium by acid p r ocess [J].Hydr ometallurgy of China,2002,21(4),175.

(鲁兆伶. 用酸法从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J].湿法冶金,2002,(12):175.)

[27]W ang M ingyu,Xiao L iansheng,L i Q inggang,W ang Xue wen,

Xiang Xiaoyan. Leaching of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with sul2 furic acid[J].Rare Metals,2009,28(1): 1.

[28]Deng Zhigan,L i Cunxi ong,W ei Chang,L iM inting,L iang Yan2

hui,W u Huiling. Research on ne w p r ocess of vanadium extrac2 ti on fr om vanadium containing st one coal by acid leaching under oxygen p ressure[J].MetalM ine,2008,(7):30.

(邓志敢,李存兄,魏 昶,李旻廷,梁艳辉,吴慧玲. 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提钒新工艺研究[J].金属矿山,2008,

(7):30.)

[29]W ei Chang,Fan Gang,L i M inting,Deng Zhigan. Study on

main fact ors effect of extracting vanadium fr om st one2coal contai2 ning vanadium by acid leaching with oxygen p ressure[J].Chi2 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2007,31:98.

(魏 昶,樊 刚,李旻廷,邓志敢. 含钒石煤氧压酸浸中影响钒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研究[J].稀有金属,2007,

31:98.)

[30]L iM inting,W ei Chang,Fan Gang,Deng Zhigan. Pathbreaking

experi m entati on study on extracting vanadium fr om st one2coal by acid leaching with oxygen p ressure[J].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2007,31:28.

(李旻廷,魏 昶,樊 刚,邓志敢. 石煤氧压酸浸提钒探索试验研究[J].稀有金属,2007,31:28.)

[31]L iu W anli,W ang Xue wen,W ang M ingyu,Hu J ian,Zhang L i2

p ing. M ineral decompositi on p r ocess of vanadium recovery fr om

st one coal by l ow te mperature sul phating r oasting[J].The Chi2 nese Journal of Nonferr ousMetals,2009,17(8):1348.

(刘万里,王学文,王明玉,胡 健,张力萍. 石煤提钒低温硫酸化焙烧矿物分解新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17(8):1348.)

[32]W ang Xuewen,W ang M ingyu,L i Q inggang,Xiao L iansheng,

Zhang Guiqing,L iu W anli. A method of m ineral decompositi on for vanadium recovery fr om st one coal[P].China:

200810031050.0,2008.

(王学文,王明玉,李青刚,肖连生,张贵清,刘万里. 一种石煤提钒矿石分解方法[P].中国:200810031050.

0,2008.)

[33]Feng Q i m ing,He Dongsheng,Zhang Guofan,Ou Le m ing,Lu

Yi p ing. Effect of vanadium oxidati on and conversi on on vanadi2

1期王明玉等 石煤提钒浸出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97 

um leaching in extracti on p r ocess of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 ous Metals,2007,17 (8):1348.

(冯其明,何东升,张国范,欧乐明,卢毅屏. 石煤提钒过程中钒氧化和转化对钒浸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

报,2007,17(8):1348.)

[34]Xiao Taiyang. Extracti on vanadium fr om st one coal by hydr oflu2

oric acid decompositi on[P].China:91102560.X,1991.

(肖太阳. 氢氟酸分解石煤生产五氧化二钒[P].中国:

91102560.X,1991.)

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展 望 指导老师:张立 组长、主讲:刘开耀21428164 PPT制作:刘玉婷21428171 论文撰写:雷颖颖陈瞳 资料收集:毕晨光黄一锋 邵炳姜灵轩 董丽华周晴 黄河羚婕JX14014 2015/4/18

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摘要: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种类多、生成速度快、价值巨大但密度低的特点。大数据应用就是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大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实现大数据价值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式以及常用的分析工具,将大数据应用归纳为6个关键领域:结构化数据分析、文本分析、Web分析、多媒体分析、社交网络分析和移动分析,并列举了若干大数据的典型应用。最后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实践以及数据安全等4个方面总结了大数据的研究现状,并对大数据应用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存储4V 在过去的20年中,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数据增长,包括医疗保健和科学传感器用户生成数据、互联网和金融公司、供应链系统等。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1]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1ZB≈1021ZB),在短短5年间增长了近9倍,而且预计这一数字将每两年至少翻一番。大数据这一术语正是产生在全球数据爆炸增长的背景下用来形容庞大的数据集合。与传统的数据集合相比,大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且大数据需要更多的实时分析。此外,大数据还为挖掘隐藏的价值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这些数据。 1 大数据的定义 目前,虽然大数据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但是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大数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除去数据量庞大,大数据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大数据与“海量数据”和“非常大的数据”这些概念之间的不同。一般意义上,大数据是指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科技企业、研究学者、数据分析师和技术顾问们,由于各自的关注点不同,对于大数据有着不同的定义。通过以下定义,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而的深刻内涵。 2010年Apache Hadoop组织将大数据定义为,“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捕捉、管理、处理的规模庞大的数据集”。在此定义的基础上,2011年5月,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发布了名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报

酶学性质研究

1.6 酶学性质研究 (1)pH 的影响:分别测定粗酶液在pH3.0、4.0、5.0、6.0、7.0、8.0下的酶活力,确定其最适反应pH 值;将粗酶液用上述pH 缓冲液稀释后,45℃水浴保温4小时后,测定其剩余酶活力。 (2)温度的影响:分别在40~95℃下测定酶活力,确定其最适反应温度;将酶液在40~9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下保温60 min 后,测定其剩余酶活力。 (3)金属离子的影响:在酶液中分别添加各种金属离子,使其浓度为4 mmol /L ,然后测定酶活力。 2.5 纤维素酶粗酶液酶学性质 2.5.1酶反应的最适pH 值和酶的pH 稳定性 粗酶液在不同pH 值下测得的酶活及在不同pH 值下处理4小时后测得的相对酶活示于图11。结果表明,CMCase 在pH 3.5~4.5有较高的酶活力,最适反应pH 值为4.0;β-Gluase 在pH 4.5~5.5酶活力较高,最适反应pH 值为5.0,同样方法测得FPA 最适反应pH 为5.0。可见,该菌株所产的各组分纤维素酶是酸性酶。 图11表明,该菌产CMCase 在pH3.0~6.0的范围内,β-Gluase 在pH3.5~5.5的范围内,酶活力均可保持在80%以上,说明该菌株所产酸性纤维素酶可在较宽的pH 值范围内保持其酶活力的稳定性。2.5.2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酶的热稳定性 在不同温度下直接进行酶促反应测得的酶活及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60 min 后于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 下测得的相对酶活(以4℃保存的酶液活力为100%)示于图12。结果表明,CMCase 、β-Gluase 及FPA 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5℃。 c e l l u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 U .m l -1) pH r e l a t i v e y a c t i v i t y (%) c e l l u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 U .m l -1) temperature ( o C ) r e l a t i v e y a c t i v i t y (%) 图11 pH 值对酶活力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Fig.10 Effects of pH value on Cellulas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图12 温度对酶活力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Fig.11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ellulase

2019年刨花板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共21页

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0A3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0A3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cir/R_JianZhuFangChan/30/BaoHuaBan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 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刨花板又叫微粒板、蔗渣板,由木材或其他木质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碎料,施加胶粘剂后在热力和压力作用下胶合成的人造板,又称碎料板。主要用于家具和建筑工业及火车、汽车车厢制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人造板三大主体产品之一的刨花板,无论在企业数量、生产产量、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还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都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一方面我国的刨花板生产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质量,加大出口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家具业和装饰装修行业发展迅速,对近年来国际上不断涌现出的刨花板新产品有着强烈需求。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刨花板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中国刨花板生产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的上升,到90年代的下降再由2000年的再上升的反复过程。刨花板由于质量差和其它一些原因,被市场抛弃后,许多刨花板企业吸取教训,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和提高工艺水平后,近年中国的刨花板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又重新被市场所接受。2019年,我国刨花板产量达到1357.84万立方米,同比增加5.33%;2019年生产刨花板16728560.05立方米,同比增长12.83 %。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9年版)显示,我国刨花板工业的进步还仅仅是个开始,虽然目前中国人均消费的刨花板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国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给刨花板行业发展带来机遇,装饰、家具、包装、造船、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对刨花板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刨花板产品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刨花板的需求将大幅上升,成为人造板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板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果园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果园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果园杂草对果树的危害有争水、耗养、诱发病虫、影响光照等。据统计,杂草造成的果树减产一般为10%~20%,草荒严重的果园,幼树不能适龄结果或结果后树势衰弱,寿命缩短,果小色差,病虫果率增加,果品质量下降,商品率低[1]。因此,在果树的成长过程中,科学有效地控制草害是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实现果品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之一。 果园杂草的防除,应根据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条件、果园类型、果树的立地条件及果树本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综合使用各种除草手段。目前普遍采用的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生物除草、药剂除草、机械除草等。伴随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耕作技术、耕作条件升级改造,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普遍推广,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普遍增加以及农业机械市场需求缺口大但相对占有率却不足,因此,机械除草方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果园除草机的发展历史较短,几乎都是将农田、耕地使用的除草机经改制后用于果园除草。近些年,果园除草机械发展较快,相继试制了多种果园专用的动力除草机械,以及与拖拉机配套及使用的除草设

备,使果园除草由人力操作逐渐转向机械化操作,由化学除草逐步转向机械除草。本文将全面介绍果园除草设备与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国内外机械除草装备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的除草机械诞生于150a前的欧美,是人力、畜力驱动的除草机械,主要用于庭园耕作。随着技术革新,L 型旋耕刀的成功研制,使旋耕机开始进行大田作业,此后的大部分除草机械是由其改制而成。美国的除草机械技术比较完善,机具品种齐全,性能可靠,且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保护性耕作除草机具,能很好地满足生产运用作业要求。美国的JD970滚刀式除草耙,其滚切刀外缘的刀刃随着驱动会切断草根实现除草。加拿大的除草机除了适合不同的土壤之外主要是能够实现一机多用,不但可以机械除草还能实现化学抚育,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 世纪初,日本引进欧洲除草技术并逐步研发出适合当地耕作要求的各式除草机械。日本的除草机械型号很多,有轻、中、重型之分。其工作部分使用尼龙除草丝、除草刀盘和圆锯盘可以满足不同高度枝条的除草需求。 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水平、种植方式、土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美国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 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 50多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生物污泥,近40处人工湿地用来处理暴雨径流,超过30处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奶产品加工废水 ;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 ,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0%。 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 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 如碎石、砂子、泥炭等),池底坡降及填料表面坡降往往受水力坡降及填料级配的影响, 一般选值范围为1%~8%。 1 / 6

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处理性能良好, 成活率高, 生长周期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 。 人工湿地类型人工湿地因水流方式的差异大致可分为 3 类: 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 潜流湿地( Subsurface Constructed FlowWetland) ,污水在填料缝隙之间渗流, 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作用处理污水, 出水水质好。 由于水平面在覆盖土层或细砂层以下, 卫生条件较好, 故被广泛采用。 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垂直流湿地可方便地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系统的供氧状况, 提高布水均匀性, 营造更加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发生的系统环境, 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

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中兽医医药杂志J TCVM 2005年第4期 综述专论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梁剑平1,张应禄2,李滋睿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2.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S8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354(2005)04-0021-03 兽用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由于它无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害,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有关专家认为,兽用中草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兽用中草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畜禽的繁殖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兽用中草药当成提高畜禽健康质量的重要手段,与西方现代兽医药共同用于临床。欧美各国在/回归大自然0的口号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兽用中草药的研究,一些兽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1畜牧业发展对兽用中草药开发及其技术需求分析近些年来,食品安全、药残与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禁用了许多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美国基于人畜交叉抗药性的顾虑而撤销了恩诺沙星与沙拉沙星在禽类使用的注册标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再审批任何氟喹诺酮类作为兽药。2000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提出了限制对家畜使用化学抗菌药新建议。近年来发现化药、抗生素类具有毒副作用及其残留,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引起/三致0和损害免疫功能。自1987年以来,英国和法国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每年已达270亿美元。 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兽用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物种丰富,药物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但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5%。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我国中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较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这是中兽药界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兽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瓶颈0。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标准,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列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国外由于受到中药资源的限制,中兽药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多糖、寡糖。多糖能提高动 收稿日期:2004-12-27 项目来源:/十五0国家攻关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梁剑平(1963-),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兽药研究。物免疫力,其中消化道免疫占动物免疫系统的很大部分,因而能对消化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肠道黏膜内的IgA 抗体还可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抗体细胞毒素直接杀灭细菌。寡糖为1~9个单糖所组成,由于其能促进猪、鸡肠道内有益菌群优势形成,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能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外寡糖是最有希望替代化药与抗生素的天然物质。其研究主要通过完成了菌种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酶的生产条件、酶的纯化与特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酶的高产菌株选育、寡糖的组分、结构及生理功能分析,以及酶和寡糖的工业生产试验等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结合极端菌及极端酶的特性,以新的方法解决了酶的碱、盐、热稳定性、酶活力、寡糖生成率等,实现了极端B-聚糖酶以及寡糖的生产及应用。国内在多糖、寡糖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已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成功的生产出甘露寡糖。除多糖、寡糖研究外,中兽药主要是围绕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中药的方剂学,有效单体的提取、合成及结构修饰,与中兽药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为在新兽药创制中,重要的环节是要保证有高质量的、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 2.1中药资源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许多已成为主流商品。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对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药材进口的数量明显减少。云南西双版纳分布的植物锡生藤已合成新药/傣肌松0,与进口的/氯化箭毒碱0有相似的肌肉松弛作用。从进口药材的国产近缘植物中寻找代用品的实例还有很多,如以国产安息香代进口安息香;以国产马钱子代进口马钱子;以西藏胡黄连代进口胡黄连;以白木香代沉香等等,应用有效成分为指标,从近缘科、属中扩大药源,这方面中国已做了大量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已进行研究的主要种类有小檗属、薯蓣属、鼠尾草属、葛属、黄连属、大黄属、甘草属、石蒜属、丹参属、金银花属、莨菪类、蒿类、柴胡属、淫羊藿属、苦参属等植物。 2.2科研开发形成新的局面 2.2.1提取和合成制药在提取和合成制药的研究及生产 21

浅谈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浅谈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吹响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号角。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做出了“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拟回顾大数据的发端、发展和现状,研判大数据的未来趋势,简述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并汇报我对信息化新阶段和数字经济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发展大数据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大数据的发端与发展 从文明之初的“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以载道”,再到近现代科学的“数据建模”,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人类基于数据和信息认识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直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的方法和手段,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才实现了质的跃升。信息技术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应用(即信息化),推动数据(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战略资源。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之后逐渐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公开出现于1998年,美国高性能计算公司SGI的首席科学家约翰·马西(John Mashey)在一个国际会议报告中指出: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必将出现数据难理解、难获取、难处理和难组织等四个难题,并用“Big Data(大数据)”来描述这一挑战,在计算领域引发思考。2007年,数据库领域的先驱人物吉姆·格

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横空出世,这种管理理论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从此,人们的理性代替了传统经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后,管理学的新观点、新研究就不断出现,这些理论与时俱进,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这些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断进行完善。 发展一百多年的管理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过去的这些研究理论是财富,它不断发展的新理论更是财富,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的含义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泰罗、法约尔、德鲁克、孔茨等管理学家对管理学的定义,总体来说,管理学被分为广义和狭义,泰罗和孔茨提出的是广义的管理学,包括很多管理学科,涵盖对象很广泛,适用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法约尔和德鲁克提出的则是狭义的管理学,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进行了阐述。总之,管理学是一种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原

理的管理科学,即一般管理学,它是一种基础学科。 管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五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它经过多年发展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管理学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成就。 二、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管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体系,它们都各有特点,都为它们所处的时期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理论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都互有借鉴,存在一定的联系,管理学的现状同过去相比,有一定的特色: (一)从目标上来说,管理学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使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社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组织要想在竞争中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改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的效率,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壮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目前,各个国家的管理学派都在寻找最佳的途径,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段和和论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学适用的领域展开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二)从管理方法上说,现在的管理学有显着的量化特征,决策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系统是将污水引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根脉和其周围土壤微生物来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流经湿地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而被除去。芦苇和香蒲在人工湿地中被广泛使用,它们既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常见物种,也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湿地植物。 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褐煤热解、油砂废水、矿山废水、奶品加工、食品工业、造纸废水、烃类废水和垃圾场渗滤液净化处理等方面。 国外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展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它持续运行到1992 年;1953年,德国Seidel 在研究中发现,芦苇通过其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的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有机物,可以去除污染物。1972年Kickuth提出了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强调高等植物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1996年Kathe Seidel提出利用高等植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思想,通过芦苇等植物的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以至最终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技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受到人们青睐,美国已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丹麦、德国开始利用河砾和河砂作为植物生长基质,构建了高分散度的废水处理设施并获得成功。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被英国用于小城镇污废水处理,成为其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7月,在中国深圳成功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除了氨氮效果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污水处理厂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在1997年6月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鉴定,在1998年6月开始推广。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实、叙述的写作手法来记录检查的情况,切忌在笔录中作评论、推断。现场笔录应该是执法人员在现场所看、所听的实录,而不应是询问笔录。2.2 贴近案情 可以采取“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方法,首先简要描述大环境、方位地点,再收缩到具体需要重点检查的位置;从物品总体摆放、堆码再聚焦到具体商品数量,包装标签及现场痕迹等等。同时,对现场从业人员在从事何种活动,也要作好记录。对与具体案情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简写,而对于与案情关联紧密的商品、标识、人员作业情况、工具、原料、广告、检查过程,甚至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地面污水痕迹、废弃损毁物品的状况都应详记,并尽可能地加以固定、提取。2.3 抓住重点 现场检查中,往往可以意外地发现一些对定案十分关键的证据,要注意策略,可以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反抄的方法将这些证据予以固定、提取。3 制作要点 3.1 当事人在被检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的由来或 当事人与被检查场所的关系。3.2 场所的概况。情况复杂的场所应交代方位,必 要时绘图说明。 3.3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工具、设施的名称、规格、数量、状况、摆放位置、使用情况及相关的书证、物证。3.4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人员的活动情况,包括当事人及其职工、帮工以及顾问、消费者的情况。3.5 检查人员检查的活动及结果。3.6 当事人在检查活动中的异常表现及其行为。3.7 交代现场询问当事人、旁证人员,现场摄影、录像、绘图,当事人主动提交的证据的情况。3.8 交代抽样取证、强制措施的情况。情况复杂、 规模较大的场所,可以按照分工,由检查人员按照各自的检查任务,分别制作笔录,但最后应制作汇总笔录,总结整个检查情况。3.9 《现场检查笔录》应在现场检查时当场制作,不能今天检查,第二天才完成笔录。3.10 笔录写好后要交给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并由当事人签章(逐页)。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并且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字。有其他人在场时,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综 述?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崔 萍,侯 强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收稿日期]2007204230 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科技项目 项目号:(2003-133) [摘要] 我国尘肺病是危害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建国以来,政府对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回顾了近50年尘肺病临床治疗的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治疗(营养、运动)、西药、中药、肺灌洗几个方面,分别概述了与其相关的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和疗效。提倡目前依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抗纤维化、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脂质过氧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提出霜桑叶有望成为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依从性好治疗尘肺病的新药。 [关键词] 尘肺病;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中医中药;肺灌洗 [中图分类号]R1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131(2007)0320226204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卫生部称截至2005年,中国尘肺累积病例607570

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为管理带来的新的发展方向,对人员改革、决策 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改善等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大数据在当前技术发展中存在 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在明晰大数据技术现状基础上,结合问题对其展开分析,旨 在有效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现状;展望 Status and Prospect of big data applications Shan Li-lin (Information Center of Fushun Financial Bureau , Fushun 113006,China)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era, big data has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brought by management,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rsonnel reform, decision-mak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ervic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larit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e author conducts an analysis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problems, aiming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big data technology. Keywords: big data; application status; prospect 引言 大数据战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将产 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及社会转型的不断提升, 大数据与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不断融合,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分析 的核心支撑! 1 大数据内涵 大数据,又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在数据的数量体积达到一种特别庞大状态, 此时,一般的数据管理工具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对其提取有效信息、整合类似资料、分析类比问题并且把它转化成对企业有用的信息。这些难以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 进行识别、保存和应用的大量数据的集合,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才可以将其 转化为企业所需要的决策领导力、发现问题和提前预知问题的能力、具有更加清 晰且有条理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 中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成为大数据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 有效地处理海量且结构复杂的数据。与之相关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挖掘、云 计算平台、MPP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可扩展的存储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等。 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所提供的计算能力,数量少则数十台,多则数千台。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将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技 术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获得强大的运算能力,使大数据分析的门槛降低。在大数据、云计算与数据挖掘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过去无法收集或者收集后无法 分析的数据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帮助各行各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人类的进步与 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 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均远远超过了传统类 型的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它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 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以及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而且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

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自《中国木业国际网》 在当今气候变化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森林成为人类共识,而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及其制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人工速生商品林、森林培育和采伐剩余物及生产建设、更新改造过程中废弃的木质纤维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传统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1、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造板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持续增长,2007年产量超过2.8亿m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人造板产量下挫6.36%,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市强劲发展,人造板工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劲拉动下,2009年全球产量回升了5个百分点,重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世界人造板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超过3亿m3。 1.1三大人造板生产概况

近十年来,全球刨花板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亿m3左右,金融危机前,年均增长4.78%,2007年产量高达1.11亿m3。受危机冲击,三年来刨花板产量不断下滑,2010年降到9000万m3左右。2009年全球刨花板、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三大板比例为40:35:25,2010年在中国胶合板产量增长60%的冲击下,三大板比例调整为35:38:27,但刨花板依然是全球人造板生产的主要品种。胶合板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2008年产量下降9.45%,但在亚州经济复苏的带动下迅速反弹,2010年产量达到1亿m3,超过刨花板成为第一大板种。中密度纤维板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持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11.8%,全球产量从2001年的2362万m3提高到2010年的7000万m3,十年增长了近两倍。 1.2 洲际人造板工业格局 从五大洲地域来看,亚洲始终占据着世界人造板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对欧洲和美洲的人造板生产影响很大,但对其他三大洲几乎没有影响,其中亚洲人造板工业逆市拉升,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份额,由2007年的42%增长到了2009年的50%。 2007年前,欧洲、美洲的刨花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2.3%,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建筑行业不景气,引起人造板需求下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朱孔村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1-011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Abstract: Data is the “new petroleum”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new petroleum” resource needs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big data;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人类需要不停的面对来自数据的挑战。为满足商业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而产生了关系型数据库,为满足互联网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而产生了NoSQL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其关键在于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维基百科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一个超大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1]。 少量的数据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和秩序。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最终为辅助决策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1.2.1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数据”这个术语开始出现。1998年SGI首席科学家John Masey在USENIX大会上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他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 and the Next Wave of Infrastress的论文,使用了大数据来描述数据爆炸的现象。但是那时的大数据只表示“大量的数据或数据集”这样的字面含义,还没有涵盖到相关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技术方法与特征内涵 1.2.2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大数据逐渐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的定义、内涵、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2003至2006年,Google 发布的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论文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6至2009年,大数据技术形成并行运算与分布式系统。2009年,Jeff Dean在BigTable基础上开发了Spanner数据库。随着数据挖掘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如数据仓库、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开始被应用。 1.2.3成熟阶段 2011年至今,是大数据发展的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的认识从技术概念丰富到了信息资产与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一些国家、社会组织、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上升为 总第21卷233期大众科技Vol.21 No.1 2019年1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6 【作者简介】朱孔村(1985-),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 115 -

2019年中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定制家具需求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2019年中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定制家具需求 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人造板行业基本概况分析 人造板制造是指用木材及其剩余物、棉秆、甘蔗渣和芦苇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加工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和木丝板等产品的生产,以及人造板二次加工装饰板的制造。人造板的生产应用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2-3立方米的木材可生产1立方米的人造板,但1立方米的人造板相当于3-6立方米的木材的使用效果。因此,人造板制造业的发展为缓解木材类产品供求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中国把人造板制造归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国统局代C20),其三级代码为C202。 中国人造板产量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造板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造板产量已达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到了2016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到了2.95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9%。预测2019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达到3.25亿立方米,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7%,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达到3.74亿立方米。 2015-2023年我国人造板产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预测2019年中国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超3亿立方米 2015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为2.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到了2016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达到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达到了2.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预计2019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将达到3.12亿立方米,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6%,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将达到3.63亿立方米。 2015-2023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解磷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生态环境 2003, 12(1): 96-101 https://www.sodocs.net/doc/c62991237.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sodocs.net/doc/c62991237.html,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重点项目(2001BA5377)  作者简介:王光华(1966-),男,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从事环境微生物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 guanghuawang@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02-07-16  解磷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光华1,2,赵 英3,周德瑞1,杨 谦1  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3:黑龙江省科技推广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磷素是植物生长的大量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而使其有效性降低,因此对解磷菌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文章对解磷菌的种类、在土壤中的存在数量和生态分布、解磷作用机理、解磷菌剂的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论述了对解磷菌的研究意义及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解磷菌;生态分布;解磷机制  中图分类号:S154.3;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3)01-0096-06 磷是生物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磷是原生质的重要组分,高能磷酸键是能量的载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体内的生化过程都必须有磷参加。大气中没有磷素的气态化合物,因此土壤磷素的循环与碳、氮、硫等元素的循环不一样,没有大气阶段。它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循环,主要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1]。  在未受干扰的生态系统中,磷素循环是封闭型的,进入植物体内的磷,大多来自植物残体中的磷的再循环,后者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农产品被取走,以及由于地表径流和侵蚀的影响而使磷遭损失,因而磷素循环是开放型的。  土壤中的磷素是以无机和有机化合物这两种状态存在。土壤中无机磷的含量约占全磷量的1/2 ̄1/3。土壤中无机磷的形态主要有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二种类型。原生矿物主要有磷灰石,其主要成分为钙氟磷灰石和氟氧磷灰石。次生矿物主要指化合态即沉淀态的磷酸盐,它可分为闭蓄态和非闭蓄态二种类型。闭蓄态磷指磷酸铁和磷酸铝被氧化铁胶膜所包蔽,其活性低,供磷能力弱。非闭蓄态磷酸盐包括磷酸铁、磷酸铝、磷酸三钙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的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  土壤中有机磷约占全磷量的1/2 ̄1/3,其中50%是磷酸肌醇(2% ̄50%)、磷脂(1%)、核酸(3%)和少量磷蛋白、磷酸糖。另外50%的一类在化学形态和性质上还不清楚[2]。土壤中的有机磷不能被植物 直接吸收,它们必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成可利用的无机态形式才能被利用。  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很低,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 ̄3%。土壤中的有效磷和土壤中的全磷量往往并不相关,这就是说土壤全磷含量高时并不意味着磷素供应充足,而土壤全磷低时,则意味着土壤供磷不足。这是因为易溶性的磷肥施入土壤后,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另一部分与土壤组分发生反应后移出土壤液相,成为植物难利用的形态,这个过程称为磷的固定。磷的固定分为吸附和沉淀两大类。现代的研究者又将磷固定机制细化为物理吸附(physical absorption)、化学吸附(chemical absorption)、阴离子交换(anion exchange)、表面沉淀(surface precipitation)和独立固相沉淀(separate solid phase pre-cipitation)等形态[3]。土壤磷固定现象的存在,表明尽管土壤中磷全量很高,但可提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磷含量可能很低。  土壤磷素循环是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的。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磷的转化和有效性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土壤中存在许多微生物,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具有这种能力的微生物叫做解磷菌或溶磷菌(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  1 解磷菌的种类  人们在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微生物与土壤磷之间的关系。Sackett(1908)[4]发现一些难溶性的复合物施入土壤中,可以被作为磷源而应用,他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