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不同证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分为瘀血型30例,痰浊型30例,阳亢型30例三型。治疗上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mg加5﹪葡萄糖250ml(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15d为一个疗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瘀血型的临床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93.3%)均显著高于痰浊和阳亢两型。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粘度,促进改善纤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分型论治治疗脑梗死病疗效明显,尤其对于临床表现有瘀血阻滞脉络的中风病(脑梗死)疗效更为显著可靠。

【关键词】脑梗死;灯盏花素注射液;中医分型;辨证用药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脑卒中所致死亡在我国死因顺序中仅次于恶性肿瘤,位居第二位。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多数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约占80%左右;其治疗原则,为获得最佳疗效,应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h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痊愈率可达到70%~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任何后遗症。但由于时间窗所限不宜行溶栓治疗,并且溶栓治疗并发症较多,主要有继发出血、灌注损伤及血管再闭塞等,因此大部分基层医院对患者实行保守治疗,即使用静脉点滴活血化瘀的药物。2007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并对不同证型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与分期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拟定。

1.2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者;年龄在30 岁以下,90岁以上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吸毒或其他精神性药物滥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成分过敏者;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26T16:15:56.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秦雪梅1 徐世林2 付海珍2 [导读] 注射用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此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广泛。 秦雪梅1 徐世林2 付海珍2(1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卫生院 839200;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 839200)注射用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此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广泛。我科应用此药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灯盏花素组(治疗组)48例和丹参组(对照组)44例,其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50~72岁,病程3~21年。其中有心绞痛症状40例,心慌、胸闷35例;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4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9~73岁,病程2~25年。其中有心绞痛症状34例,心慌、胸闷35例;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37例。其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丹参注射液40ml。均每天1次,两周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扩血管药物,若出现典型心绞痛发作,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详细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含服抗心绞痛药物数量以及其他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定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未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其他症状有较大改善,硝酸甘油等药物用量减半为有效;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未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为无效。心电图疗效评定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ST段回升05mm 左右,T波倒置变浅50%以上或由平坦转为直立为有效;ST段、T波不变化为无效。 2结果 2.1 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 3.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0.2%。两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偶有轻度头昏、颜面部潮红等不适,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未特殊处理。 3讨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疗效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解除血管痉挛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还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表面活性及聚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因子的释放,抑制过氧化和抗氧化损伤,消除氧自由基,有明确的降低血液粘稠度作用。本组资料表明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组,且副反应轻,是治疗冠心病较满意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五版.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 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 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2)TCD发泡试验。 (3)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4)头颅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5)头颈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葡萄糖与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禁忌 1.青霉素 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故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不能与含有上述物质的溶液混合。 3.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在弱酸性葡萄糖液中分解较快,因此宜用中性液体作溶剂。 4.厄他培南 注射用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有葡萄糖(α-D-葡萄糖)的稀释液。注射用厄他培南必须在给药前溶解并稀释。 5.呋塞米 呋塞米为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6.硫辛酸 硫辛酸注射液不能与葡萄糖溶液、林格氏溶液及所有可能与硫基或二硫键起反应的溶液配伍使用。 7.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禁止与含糖的输注液、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抗癫痫药及坎利酸钾等配伍使用。 8.地西泮

地西泮与生理盐水或少量糖水产生白色沉淀。随地西泮注射液在溶媒中浓度的增加可产生不溶现象,所以地西泮注射液与输液配伍时浓度不宜过高。应控制每10mg地西泮不少于40ml的输液。地西泮注射液在加入大输液时应缓慢,并边加边摇匀使之迅速分散。避免地西泮注射液在输液中局部浓度过高而产生沉淀。地西泮注射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配制好的输液如有混浊或悬浮片状物,不得使用。 9.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配制的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溶液可用灭菌生理盐水(0.9%)按1∶5稀释,但不能继续使用注射用水或用碳水化合物注射液如葡萄糖作进一步稀释。 10.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不宜与葡萄糖液配伍,因可使其局麻作用降低。 11.生长抑素 醋酸生长抑素不应与葡萄糖或果糖溶液混合。 12.注射用灯盏花素 注射用灯盏花素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会出现颗粒状乳黄色沉淀,其总黄酮为弱碱性,与之合用的药物pH值不得低于4.2。 13.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临床应用中显示,奥美拉唑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过大可出现紫色絮状物,pH值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的稳定性影响很大,pH值低于7.0时奥美拉唑溶解度明显降低,并出现变色或沉淀,pH值在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和侧支循环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修订要求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应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二、【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 1.过敏反应:潮红、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心悸、紫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高热、乏力、多汗、疼痛等。 3.呼吸系统:呼吸急促、气短、咳嗽等。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 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等。 6.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如转氨酶上升)、消化道出血等。 7.其他:静脉炎、血尿等。 三、【禁忌】项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灯盏花素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3.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4.孕妇禁用。 四、【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胸痛剧烈及持续时间长者,应作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3.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4.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使用药品。不可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5.用药前和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6.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7.本品与pH值低于4.2的溶液使用时,可使药物析出,故不得使用pH值低于4.2的溶液稀释。 8.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老人、哺乳期妇女、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并加强监测。 9.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10.静脉滴注时,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用药剂量。建议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 近年来,由于CT、MRI、DSA、SPECT、TCD等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虽然新疗法不断问世,新药物不断涌现,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重症脑梗死,经过多年的探索还未能证明至今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一、急性脑梗死治疗理论的进展 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起的,而脑细胞是人体最娇嫩的细胞,血流一旦完全阻断,持续8~10分钟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大量研究证明,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 1、缺血阈与半暗带: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0ml/l00g/分,当下降至30ml/l00g/分以下时,病人出现症状;当下降至20ml/l00g/分以下时,神经元电活动衰竭(电衰竭),传导功能丧失;当下降至l5ml/100g/分以下时,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膜衰竭),细胞进入不可逆损害;当下降至l0ml/l00g/分以下时,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细胞最终进入死亡。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Penumbra)。如血流马上恢复,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缺血阈与半暗带理论为早期溶栓复流治疗急性脑梗死带来希望,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带。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明:血管闭塞3~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脑梗死还可能挽救,超过这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不但难于挽救脑细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脑水肿,这段时间称为复流治疗时间窗(Time window)。 2、缺血瀑布理论:近年发现脑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反应—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称之为缺血瀑布。因此,迅速溶栓复流是大片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确实的脑保护打断反应链则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两个治疗环节相互相成,缺一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80例脑梗死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80例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静点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g+5%GS 500 mL;对照组71例静点血塞通0.4+5%GS 500 mL;两组均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B 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疗程为3 W。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76/80),优于对照组65%(46/7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脑梗死血塞通 第21卷第3期2007年 6月长治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Vol.21 No.3 Jun. 2007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70%~80%缺血型脑血管病,而脑梗死是缺血型脑血管病中的最常见类型。2000年~2005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笔者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1例为我院2000年~2005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成都

“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病程24 h~72 h。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和对照组(血塞通)。治疗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3岁~80岁,平均(66.64±12)岁;对照组71例,男40例,女31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71.35±9)岁。2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神经功能评分有可比性(P>0.05)。 1.2 用药方法 除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外,治疗组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g+5%GS 5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选用血塞通0.4+5%GS 5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3 W。 1.3 观察指标 ①重点观察用药期间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②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③治疗3 W后复查头颅CT;④观察药品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脑梗死临床治疗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63023767.html, 脑梗死临床治疗概述 作者:于周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临床症状表现突发言语不能、偏侧肢体活动不能、面瘫、突发的意识障碍、眩晕、视物模糊等;发病机制主要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而大众对脑梗死治疗的知晓率还比较低,因此,有必要进行针对脑梗死的各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普及与教育。 一、急性期治疗 第一,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采用溶栓治疗是为了对缺血半暗带进行挽救,通过对血栓的溶解,使梗死区供血情况得以恢复,避免患者的缺血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而对于治疗的效果而言,溶栓治疗往往会受到治疗时机的影响。静脉使用r-t P A溶栓是治疗急性缺 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治疗时间窗窄,仅为4.5小时。4.5-6小时可选用尿激酶。 第二,急诊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急诊血管成形术。静脉溶栓时间窗较窄,致使超过时间窗的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另外,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所致脑梗死,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低,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再通率,延长了治疗时间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当然,血管内治疗需要在有经验的卒中中心内完成, 第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阶段,使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有效降低,且能够将患者预后改善。 第四,降纤治疗。通过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提升纤溶系统活性,可以对血栓形成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安克洛酶、降纤酶以及巴曲酶,在对这些药物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用药方法的科学性,且在每次用药以前,需要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 第五,腦保护治疗。一是使用神经营养增剂,这种药物能够对脑细胞氧化以及还原反应进行促进,对神经细胞代谢进行调节,使受损的神经元能够修复再生。而常用的药物包括脑通、脑活素、脑神经生长素以及脑复康等;二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降低缺血区神经细胞钙离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 (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 (2)抗凝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 (4)降纤治疗; (5)神经保护治疗; (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6.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7.缓泻药。 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9.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10.中药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T)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CT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50例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临床治疗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低切全血黏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 期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AC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 用。 【关键词】脑梗死;灯盏花素注射液;血液流变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hemorheological effect of Breviscap ine on acute cerebral in farcti on. 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 farcti on into observati on group (50 cases) treated by Breviscapine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treated by composite Dan she n injectio n. Observed the cli nical effect and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Results: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in sig ni fica nt (P0.05). Hemorheological in dexes after treatme nt in observati on group decli ned with sig ni fica nt differe nee from in dexes before treatme nt(P0.05).Compared with con trol group, low whole blood viscosity, red blood cell aggregation index and deformation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while hemorheological cha nge in con trol group was in sig ni fica nt(P0.05). Con clusi on: Treatme nt of acute cerebral in farctio n with Breviscapine at early stage is secure, effective, and valuable in cli ni cal applicati 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Breviscapine injection; Hemorheology 急性脑梗死(AC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危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临床治疗上尚未有确切的方法。我院于2004年6月?2007年5月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ACT患者50 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发病在1周内的ACI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12T11:02:50.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孙清春 [导读] 降低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仍是医学界探讨的重点。 孙清春 (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镇中心卫生院 136599)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039-01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5例临床和头颅CT扫描确认为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106例)和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99例)二组均于治疗一个疗程后详查症状及体征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 p<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脑梗塞 目前脑血管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脑梗塞占相当大的比例。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生活、工作质量。随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脑梗死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选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其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的影响。一年以来,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10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并与脉络宁注射液治疗99例做对照总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临床上具有中风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CT扫描确认为脑梗塞者。共观察205例其中男性为106例,女性为97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81岁,平均为58岁;病程最短为发病后1小时,最长为发病后80天,梗塞部位在基底节区65例,颞叶22例,顶叶24例,额叶28例,枕叶27例,脑干1例,腔隙性脑梗塞9例,多发性脑梗塞2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注射液组(治疗组)共106例,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共99例。凡有活动性出血疾病者均不例入观察对象。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入院后即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毫克(6支)加入0.9%盐水250毫升中静滴,2小时内滴完,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所有病例均视入院时脑水肿情况及进食情况,酌情给予脱水剂,补液及补充离子治疗等;伴高血压者适当给予降压治疗。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及血小板粘附率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疗程后详查症状及肢体功能状况。结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良爱丁堡与斯塔的那维亚评分方法),综合评定疗效;临床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能够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45分;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左右,部分生活能够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38分;有效;症状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7-20分;无效;症状及患肢肌力无明显改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8分以内,症状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以上甚至死亡。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血小板粘附率变化见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血小板粘附率变化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3 讨论 降低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仍是医学界探讨的重点。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粘度,以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于挽救梗塞周边缺血伴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减轻病残程序,提高脑梗塞的临床治愈率十分重要。灯盏花素注射液是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由灯盏花全草中提取精制的以灯盏花乙素为主要有效成份的新型中药制剂。灯盏花素注射液能降低实验动物血管张力,对抗5-羟色胺和1.5甲基前列醇素的缩血管作用,增加血中环磷腺苷含量而扩张脑血管,冠状血管和外周血管,使局部血液液量增加,改善局部供血。其扩张血管的特点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松弛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而起作用,因此不产生张力性血管扩张。而脑梗塞的患者细胞内钙超载,大量兴奋性氨基酸增加,激活自由基连锁反应血栓素A2含量增加使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半暗区缺血加重,使梗塞区扩大,此时可诱导并激活蛋白激酶C,而蛋白激酶C,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提取,促进钙超载从而导致病变加重,而灯盏花素对蛋白激酶C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对抗血管收宿剂的作用,可使脑动脉张力迅速下降,舒张脑血管特别是张力血管;同时本品可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激活纤溶系统,增强纤溶活性,降低纤溶蛋白原,有效的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的粘滞性,溶解微血栓。通过上述作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高效迅速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柱循环的建立与开放,从而恢复梗塞区尤其是梗塞周边缺血伴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的临床路径 一、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I63)。 (2)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

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②头颅磁共振(MRI)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 OCSP 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灯盏花素

灯盏花素 1、适应症: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对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等所致后遗症瘫痪病人,具有较好疗效,对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疗效比6个月以上者好。 2、性状:本品为黄色的粉末,有一定吸湿性;无臭。无味或味微咸。 3、用量用法: 1.肌注:每次1支,早晚各1次,10日为1疗程,共4个疗程。 2.静滴:每日1次,1~2支,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后滴注,每疗程10日,共2个疗程。 4、注意事项:个别有皮疹、乏力、口干等,但不影响治疗。 5、规格:注射液:每支5mg(1ml)。9mg/2ml, 45mg/10ml. 片剂:20mg/片. 颗粒剂:45mg/粒.粉针:25mg 6、鉴别: (1)取本品约1mg,用甲醇1m1溶解,加少许镁粉及数滴盐酸,置水浴中稍加热,显橙红色。 (2)取本品约2mg,用甲醇2m1溶解,加0.1mol/L氧化锶甲醇溶液3滴及10%氨性甲醇溶液1~2滴,立即生成橙红色沉淀。 (3)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在248土1nm和335土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7、药理作用:系从云贵高原灯盏花全株植物中提取黄酮类有效成分灯盏花素等精制而成的口服片剂。主要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8、产品特征 1)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 2)纯中药制剂。 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价格低,疗效好的优势。

曲克芦丁注射液简介 通用名:曲克芦丁注射液 药品类别 :处方药 功能主治:血液系统药物 剂型注射剂 药(械)准字:国药准字H20055710 规格10ml:300mg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7,3’,4’一三羟乙基芦丁。性状本品为黄色或浅棕黄色的澄明液体。 有效期 :24(月) 生产厂家: 山东鲁抗大禹药业有限公司 曲克芦丁注射液适应症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血栓性静脉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水肿等。 山东鲁抗大禹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0ml:300mg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7,3’,4’一三羟乙基芦丁。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浅棕黄色的澄明液体。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60~150mg,一日2次。20日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7天。静脉滴注:一次240~480mg,一日1次(用5~ 10%葡萄糖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稀释后滴注),20天为1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过久站立。 2.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药理毒理本品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防止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 药代动力学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左右,消除相半衰期(t1/2β)10-25小时,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代谢产物70%随粪便排出体外。

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010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肝阳暴亢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O80和脑梗塞(ICD-10 编码:I63 。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 或CTA 等)、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 超或TCD)、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 聚体、双下肢血管 B 超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 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1)肝阳暴亢证: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2)风痰阻络证: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3)痰热腑实证:泄热通腑,化痰通络。 (4)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2.针灸治疗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 7.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 疗的并发症。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分析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含量变化。方法 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低分 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曲克芦丁注射液0.6g,每天静脉滴注, 疗程2周;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葡 萄糖500ml加入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采用胶乳增 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变化及进行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急性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 降低(P<0.05),CS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 盏花素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灯盏花素血清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疗效 Lamps cost of treatment 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 of the indicators of changes and analysis HuaZhou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four division(525100) LiaoOu fei Huang Baip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reviscapine on changes of serum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level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Method Total 65 cases of A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was only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n=42).In the treatment group (n=44),50 mg Breviscapine (diluted with 5% Glucose 500 ml) was given intravenously (once per day) for 2 week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levels of serum hs-CRP were measured by immunonephelometry.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level of hs-CR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2 week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furthermore,CSS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scores of CS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ly striking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Breviscapine can decrease serum level of hs-CRP in the patients of ACI,which is useful for relief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https://www.sodocs.net/doc/c63023767.html,mps flowers for the 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 of a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Breviscapin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CI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 应蛋白,是炎性标志物中的一种,组织损伤或急性感染时hs-CRP浓度可著,副作用少,是治疗心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升高。hs-CRP通常作为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之一。hs-CRP可增加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急性期白细胞介素6激活,诱导产生急相蛋白,引起炎性反应。 动脉内膜的局限炎性反应可引起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扩张微细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 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增加机体抗缺氧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大 脑有效供血,使神经功能缺损得以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86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