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一、专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能全面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知识。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四学段(7 -9年级)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有:

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

富表达的内容。

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 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而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教师方面。

①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随意现象普遍,多年延用“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不当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只有模糊的印象,学生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

②“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教学模式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这种模式既不合乎教学规律,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合乎写作规律,使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再次,也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

第二、教材资料。

重课文案例和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关于作文的教学案例寥寥无几,甚或就是几十篇作文加上简单点评凑成一本作文选,这些的作文选发挥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匮乏了。

第三、学生方面。

参加过中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文采飞扬、才气横溢的作文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

的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主题越来越远,不知所云,让人“临表涕零了”。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低幼化作文也是屡屡可见,更有甚者,不少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活体验少;

②文化积淀薄;

③技能训练不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文教学。

——基本要点及核心要素。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与实施建议中有如下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专题运作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拥抱生活,让题材鲜活异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的写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中多彩的广阔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风光,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案例1:一个家长讲的故事……

主题:亲人的关爱无所不在。

案例2:学生生病请求回家……

主题:师爱总在平凡之处体现。

案例3:老师手指划伤继续上课,学生互相借面巾纸……

主题:许多微小藏有博大,短暂蕴育着永恒。

案例4:放发试卷或书本……

主题: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见精神。

…………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法·罗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感动,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让他们时时记住,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是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到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

一句话: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量阅读,传承文化精髓。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文化积淀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就缺乏文采,语言干瘪无味,思路狭窄,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非常粗糙,我戏之为“乡土气息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的互相促进(关于这一点,《标准》里面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句段,从古今中外的古代优秀的文化典籍,精品美文中汲取营养。这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要作适当的指导:如怎样欣赏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教给阅读的方法:读开头和结尾,读过渡与照应,读修辞句子,读特色段落,读思路章法等。

②检查要落实,生检师检随机进行。

③时间要落实,做到每周一次,每天抽10分钟对摘抄内容进行诵读。

④内容要多样化,不要限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天文、地理、政治、体育、军事都可以,努力做到情趣开放零约束,创导个性化阅读。

⑤方式也要多样化:摘、抄、复印、剪贴都可以,不要命令式的一刀切。

案例:学生毕业后不愿将倾注心血的摘抄录送给老师。

我想:学生经常品读《孟子》的汪洋雄辩,《庄子》的深邃哲理,《离骚》的哀怨惆怅,五柳先生的高远恬淡,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宋词的婉约豪放,明清小说的讽谑鞭鞑,鲁迅的嬉笑怒骂,冰心的童真母爱……我们的学生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呢?

3、“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用发展的理念来评价习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评价理念的确立,是对作文教学评价理念的一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的作文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和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的差异,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给

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使学生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泵。习作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美妙的作文教学的工具。

第一,作文评价绝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亮点,要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积极评价,或赞许或肯定或点拔或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或拍拍学生的肩膀以激励,或与学生握手……要尽量谨慎使用否定性语言,即使要用语言也要委婉。心理学表理,学生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得到及时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

案例:一篇作文挑出了八九个优点甚至更多的优点。

这种强化评价过程弱化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的做法,使学生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非常受学生欢迎。

第2,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究竟谁是评价的主体,这是评价改革不容回避的的问题。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累死人,学生不领情,徒劳而无功。如今,评价的主体发生变化,教改实验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当中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案例1:一个家长否定了学生的奥运征文

案例2:学生的互评比教师更认真更细致,教师也从繁难苦累当中得到解脱。

第3,评价手段多样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我在教室里经常举办作文展览,有小组展览、个人展览、同题作文展览,插图作文展览,然后号召大家都来当小先生,人人参与品头论足,个个都当一回小编辑、小教师。举办“夸夸我的作文”演讲比赛,举办“写作经验交流会”,举办“我当小先生”评论研讨会。有时还配乐朗诵,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刊物发表等等。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评价的第一线,使他们全员参与,全程评价,全面评价。结合评价过程的表现,评选最佳(小作家、小编辑、小评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甚至会在评议中引起冲突。所以每一次评价前,都要指导学生学会本次作文的评价要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对一些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辞,则可以任其自然。

别外,我还在班上成立了春蕾文学社。尝试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集,指导学生写前言,写后记,写评语等多种方式,力求创造更新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习作的成绩不再是一个登记或分数,而是全面地刻画一个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状况,包括知识背景、经验、认识特点、思维水平、习作才能的发展过程和习作能力倾

向等。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种参照,成为学生习作历程的一种记载。教师慎重的认真对待学生平时的每一次、每一期的自评、互评的结果,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总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极大地释放学生创新习作的潜能。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能训练

掌握方法、技巧,与阅读精彩文章,对写作来说同样的重要。高尔基说:“必须知道写作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现在市场上的《优秀作文选》、《分类作文大全》等等作文辅导书籍很多,但缺乏对写作技巧的归纳和总结,难以让学生洞察其中奥妙,学生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

对于技能的训练,我想重点谈两点。

第一,各种技能讲解要浅显、易记易懂易操作,把训练思路的开拓作为重点,最好口诀化。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作文训练的情境中来,进而沿着教师的指导思路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既受到思想启迪,又获得相应的实际训练。同时加强了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1:观察景物的技巧

调动感官细观察,

眼耳鼻舌身挥洒。

色形声气和味道,

加上感受人人夸。

案例2:写读后感技巧

细读原作多生发,

择其一点具体化。

叙议结合方法好,

联系现实巧添花。

案例:开关(结尾)技巧

开门见山话题点穿,

引用名言诗词,文采凸现。

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

案例4:思路展技巧之主人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风花雪月皆入诗,乌兽虫鱼同列文。

山川草木能知秋,神仙鬼怪也发愁。

案例5:思路技巧之内容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名言事例消息现象,作为引子,仔细思量。

平民百姓,王侯将相,三钱七两,数量适当。

中国故事,亘古悠长,老外话题,天地四方。

案例6:思路技巧之体裁

——文附于质,质待于文

——为情造文

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童话寓言寄寓深刻哲理。

通讯报道记录人间真情,对话访谈触及灵魂深处。

故事新编尽显奇思妙想,杂文随笔直击社会病态。

日记书信袒露真实自我,电子公告书写网络神奇。

抒情诗歌唱响时代旋律。

第二,一次指导不宜过多,重点突破一项就可行了,形式上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或者与课外阅读接轨,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能过得了手。

案例:语言的使用

1、巧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

2、妙用诗词,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3、化叙述性语言为描述性语言,为语言增添形象美。

4、活用成语,为语言增添睿智美。

5、善用整散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这一部分的理想目标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思维能穿越时空,自由驰骋,思如泉涌,运笔如风,笔走龙蛇,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新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变化、新的亮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困惑、新的契机、新的思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九万里风鹏正举”愿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声闻于野”。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现在的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恰恰是这种情况,却让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写出文章也是大而空,一到作文课,同学们便抓耳挠腮,不知从那落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转变观念,更新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作材料的东西。可因为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很紧,所以每次轮到我上语文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的景色,看天空的云彩变化,看校园里学生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叙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我自己则会把头脑中出现的精彩语句说给他们,他们总是微笑的说:“老师,我们写作文有内容了。”校园的花池里有一棵白玉兰,一到春天,一树洁白无暇的玉兰花便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天,我和同学们在走廊聊天,看着满树的白花,心里升起指导学生写作的冲动,我问一位爱好写作的女同学:“你觉得玉兰花美吗?”“当然。”“那你觉得它美在哪?”她不回答,我接着问:“玉兰花色单一,也没香气,它那点值得我们喜欢?”这时围在身边的其他同学发话了:“老师,白玉

兰默默无闻,象我们的老师。”“老师,它就象我们班的张娜娜,整天就一件衣服,可她作为班长,却为我们班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多说话。接着就上课了。到第二天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同学都一气呵成,李亚丹就以《校园有棵白玉兰》为题,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文中她把张娜娜同学比作圣洁的玉兰花,写出了娜娜虽然家境贫穷却毫不屈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以乐观而坚强的态度在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文章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其他同学也举一反三,写出了优美,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日记本写满了,对写作也不再害怕,写作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 第二,在学习优秀文章的同时给同学们指点写作技巧,让他们学以致用。 前几天学习《项链》一课,文章曲折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课后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写200的项链后传,同学们有点不乐意,他们都想发挥想象,写一篇自己的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提出文章值得借鉴的几点:要运用伏笔,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文章结构要跌宕起伏。于是同学门纷纷动笔,写出了好多值得一读的小说。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特色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要把文章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善于抛砖引玉。 同学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可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知从

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地一大难点,更是我地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地习作能力, 是我在教学中研究地一个重点.从2003年接收首批新课改班级后,对一至六年级地教学 进行了一个系列地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路. 一、低年级——加强写话练习,奠定习作基础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地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地重要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低年级写话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地作文水平影响极大.因此,我一改以往地做法,教学中大量加强写话练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从说写一个完整句入手 说话、写话要从兴趣着眼,从说一句话、写一句话做起,即从练习造句、炼句做起.从认识第一个生字“爸”起,我就开始让孩子用“爸爸”说一个完整地句子,并且从不同地角度来说.然后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方式,引导学生说几句话或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地说话训练,在孩子学完拼音并认识一定地汉字后,教孩子把拼音和汉字结合起来练习写话.先练习写一句话,然后练习写几句话或一段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仿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具有特殊地意义.特别是低幼儿,开始都是模仿性占优势.利用教材,仿写一些句式、段落、儿歌、诗歌等,可训练他们学写话地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假如》 这篇课文,是一首很贴近儿童生活和思想地诗,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诗中借“马良地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地关爱.当学完全诗后,我问大家:假如你有一 支马良地神笔,你会用他画什么,表达什么愿望?在学生尽情表达后,我让大家仿照课文写 一节或几节诗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写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地内容丰富多彩: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 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地见闻等.认真地指导学生说话,然后写下来,是练笔地 大好机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训练低段学生写话最常见地一种形式.适当安排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幅到多 幅地写话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地能力,又提高了写话水平.文档来自于网络 搜索 5.编童话故事 吴立岗教授说:“低年级段是儿童想象活动地敏感期,最佳地习作训练形式是想象性写话和 童话体写话.”遵循这一原则,我也安排了一定地童话体写话训练,以培养学生地想象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6.放胆写话——周记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 歇.”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写话材料,让学生从小记录生活中地点点滴滴,是一件非常有 意义地事.从一年级上期第四学月起,开始鼓励孩子们放开胆子,运用已学地汉语拼音和已 经学会地汉字,写自己愿意写地内容,一句、两句、几句,一次、两次、多次都可以,愿意 多写就多写,不愿意也可少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周末安排一次小练笔.文档来自于网络 搜索 经过近两年大量地写话练习,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写作地习惯,并且在写地过程中逐渐把语言 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进入中年级后,不再惧怕作文,水到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中年级——训练“下水”能力,扎实习作基本功 要真正提高学生地习作能力,我认为,不仅仅是完成教材中每期八篇作文训练,一定要挤出

浅谈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要求

浅谈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要求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行: 大家好!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语文新课标》进行了多次研读,今天我就给大家谈谈自己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要求的研读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写作主体儿童在习作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充分的确认,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也有所提升。但是“儿童怕写作,教师怕教习作”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扭转和改善。因此,站在儿童立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寻找教学实践与课程标准的落差,重新设定习作教学的任务,是当下习作教学再出发的一个逻辑原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发现新课标对学生的习作教学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儿童习作的起步需要“兴趣”与“信心” 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写作、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对写作的良好体认,或许会成为其一生的写作动力;他们对写作的畏惧,会直接影响其从此对书面言语表达敬而远之。因此,在这个阶段,儿童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重于“黄金”。在语文新课标中,不断表达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前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有意思,我愿写;后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简单,我能写。 如何让儿童对习作有兴趣?童话、游戏、活动,是走进一个儿童言语世界最柔润的方式,也是打开儿童心灵的极其重要的“钥匙”。怎样让儿童对习作有信心?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给习作教学对于刚刚进入写作的儿童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习作台阶,而事实上,我们的习作教学基本没有将这些细化的学段目标课程化、教学化,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同类的习作指导,没有“阶梯”的习作教学,缺乏远见的习作指导,破坏了儿童写作生态,最终导致儿童写作信心的丧失。我们在践行语文新课标的过程中应彻底丢掉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写作思维,给各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准确而适中的定位,让每个孩子都愿写,能写,乐写,觉得写作原来就是将自己想的、自己说的、自己做的写下来,做一个习作者,当一个“小作家”原来就这么容易。 二、儿童习作的内容包括“写实”和“想象”写实与想象应该是习作内容上的两个维度。在写实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将写实和想象人为地割裂开来,错误地以为,一个习作内容要么写实,要么想象,两者之间不可通融。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实”和“想象”的描述都是相提并论的:“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样表述,目的只有一个,为每一个习作者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表达内容,找到适合自身言语特征的表达方式。而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常常重“写实”轻“想象”——因为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写实源自生活实践,有内容可写,也便于习作指导;而想象不着边际,思想价值难以引领,指导边界难以把握。而儿童却是爱“想象”厌“写实”——因为写实“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想象天马行空,来得轻松自由。我们教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三、儿童习作的素养发自“引导”与“指导” 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教”的描述有两个鲜明的字眼,那就是“引导”和“指导”。譬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规范作文,提高质量。若要规范作文提高质量,事务找出小学作文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在教师的 指导下,找出作文的毛病,规范小学作文,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与快 乐相伴,与写作同行。只有我们博览群书、日积月累、认真观察、合理想象,才 能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丰富积累观察想象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 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的素材,缺 乏认真的观察、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合理想象等。 1 在习作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积极 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譬如指导学生种豆芽,探究豆芽的生长变 化过程,写一写“豆芽的生长过程”;研究燕子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燕子预 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秋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 郊外去“找秋天”。看一看秋天有哪些迷人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 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 一说秋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秋天果树的果子熟了,像红红的灯笼挂在树上; 田里的麦子熟了,黄澄澄的,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成一字飞向南方;还有 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再议一议提出 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 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秋天为主体,做一 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 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 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作文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秋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辛勤的劳动会带来丰收的 硕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 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 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 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 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2 教会学生认真观察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

[作文,教学,路径]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作文是中学语文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学,作文成就感不大,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事。在教学中,不少语文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进行了实践,有一定成效,但不够理想。怎样让作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不少同仁进行了新的探索。2015年4月15日至17日,新作文杂志社和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在苏州举办的全国作文研讨会进行了新的尝试。 这次研讨会聚焦在作文上,主题鲜明,提出了“新思想、新探索、新课堂”的“三新”理念,以前沿思想为引领,以探索为路径,以课堂为抓手,通过专家新视野(专家主题报告)、对话新课堂(新生代名师展示课及主题发言)、聚焦新探索(实验区课堂亮相及经验分享)、名家新思想(名家示范课及主题报告)几个专题,实实在在进行了一次作文探索之旅,为中学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种新思路、新视觉、新方向,给我们语文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革除应试作文弊端是作文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四大能力,“写”是极其重要的能力。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任务。反观现实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教学已走向畸形发展之路。在应考的现实下,应试作文大行其道,模式化、公式化、概念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虽有改革之士力图扭转这种局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被应试的滚滚涛声所掩盖。不少教师虽有不愿,但势单力薄,被应试作文的滚滚洪流推着前行。教师的拳脚施展不开,学生的思想逐渐僵化,灵性枯萎,个性被压抑。在此不健康的作文教学路上,我们应该清醒,回头看看我们所走的作文之路是不是对了。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就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我们作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在“三新”作文研讨会“专家新视野”板块里,他以《创新与守正: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为题,剖析了目前作文教学功利化、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端,强调了单一的技巧训练大行其道的不良影响,并列举了15种应试作文模式,真正让人警醒,并就当前作文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新的“八股文”盛行的今天,顾老师的观点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让身在其中、陷入其中的语文人猛醒。我们需要语文人整体的清醒、整体的反思、整体的改革。我们在呼唤考试改革的同时,不能等待,应该行动起来,用语文人共同的力量,革除作文的弊端,扭转应试作文泛滥的局面。在明确国家课标作文目标的前提下,敞开我们的心胸,接纳五彩缤纷的作文,宽容个性化的作文,容许作文思维的多元。让学生作文更能贴近自己,贴近年龄,贴近生活,贴近成长,让学生真正能敞开心胸表达真情实感。在自由作文与规范作文的双翼训练中,让我们的作文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翔起来。只有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达成共识,努力践行,我们的作文才能真正向健康之路出发。 二、定好中学作文教学之位是抓好作文教学的前提 中学作文教学怎样定位,可能是很多语文教师曾经或现在思考的问题。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语文教师也有不同的认识。由于定位的多样性或模糊性,使不少语文教师游走在作文教学的边缘,为作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中学作文教学究竟怎样定位,黄厚江老师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在《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报告中认为,中学作文侧重于指令性写作,培养的是公民性写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中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正如美国人拉玛的所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入兴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巧用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为了写好一种植物,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的镜头,再播放了场里的情况,大家所见的植物多不胜数,听着解说员的解说,对那些珍稀植物真好奇极了,唤起了学生想方设法要弄清该植物和把看到的告之于众的欲望,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如:写表扬稿前,我把事先录制好的有关同学们热心帮助别人,拾金不昧,为同学、老人送温暖等的感人场面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心中除了有敬佩之意,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写一份表扬稿表扬一下这些身边的好榜样。可见,巧妙地使用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我们录制了学生篮球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发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些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 二、倡导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据报载,我国小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作文障碍。更为严峻的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几千年文明史的大中国至今尚无一位本国籍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以至于近期一部,《作文三步法》,引起许多家长和学生抢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作文教学呢,笔者作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称为“写作”,这正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作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现代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要把作文教好,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 二、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强调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点更具有现实意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样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怎么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换句话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写学生喜闻乐见的,写学生心里向往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创作欲望,进行对写作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如何启发学生勤于练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中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表达的需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乐于表达”与“学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难点在如何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这往往是学生最高兴做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我修改、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还可以师生共同修改。 三、作文应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是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爱好不同,写出的相关作文应该是各式各样的。但如今他们写出的“可爱的家乡”却是大同小异,习作中的主人公也毫无个性可言,好人好事叙述的也是不看也知。这就说明现在许多小学生作文没有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人云亦云,如反映家乡的变化全部都写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构建作文教学新课 堂 作文是中学语文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学,作文成就感不大,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事。在教学中,不少语文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进行了实践,有一定成效,但不够理想。怎样让作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不少同仁进行了新的探索。2015年4月15日至17日,新作文杂志社和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在苏州举办的全国作文研讨会进行了新的尝试。 这次研讨会聚焦在作文上,主题鲜明,提出了“新思想、新探索、新课堂”的“三新”理念,以前沿思想为引领,以探索为路径,以课堂为抓手,通过专家新视野(专家主题报告)、对话新课堂(新生代名师展示课及主题发言)、聚焦新探索(实验区课堂亮相及经验分享)、名家新思想(名家示范课及主题报告)几个专题,实实在在进行了一次作文探索之旅,为中学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种新思路、新视觉、新方向,给我们语文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革除应试作文弊端是作文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四大能力,“写”是极其重要的能力。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任务。反观现实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教学已走向畸形发展之路。在应考的现实下,应试作文大行其道,模式化、公式化、概念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虽有改革之士力图扭转这种局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被应试的滚滚涛声所掩盖。不少教师虽有不愿,但势单力薄,被应试作文的滚滚洪流推着前行。教师的拳脚施展不开,学生的思想逐渐僵化,灵性枯萎,个性被压抑。在此不健康的作文教学路上,我们应该清醒,回头看看我们所走的作文之路是不是对了。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就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我们作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在“三新”作文研讨会“专家新视野”板块里,他以《创新与守正: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为题,剖析了目前作文教学功利化、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端,强调了单一的技巧训练大行其道的不良影响,并列举了15种应试作文模式,真正让人警醒,并就当前作文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新的“八股文”盛行的今天,顾老师的观点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让身在其中、陷入其中的语文人猛醒。我们需要语文人整体的清醒、整体的反思、整体的改革。我们在呼唤考试改革的同时,不能等待,应该行动起来,用语文人共同的力量,革除作文的弊端,扭转应试作文泛滥的局面。在明确国家课标作文目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写作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作文难写,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小学作文是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此,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创新,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完成小学阶段作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较之于以前也不一样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作文立足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写作氛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况,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认识,通过对小学作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轻松的气氛给力学生作文的灵感。作文教改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在快乐作文中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

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兴奋情绪,引起写作冲动。 最后,新课标下的作文向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周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善于思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要摒弃应试理念,让学生真正享受作文乐趣。教师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具有丰富的作文题材,立足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学段的作文训练,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在作文训练中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呢? 一、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作文题材,培养作文兴趣 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题材匮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视野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发现和感悟。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材料无处不在。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不是背诵几篇范文就能提高的。它包括诸如

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的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的系统,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以及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生哪些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首先不是决定于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而是决定于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训练目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教师认真落实。 低年级学段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复述教材和看图作文,而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报刊、童话故事和浅显的科普作品,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一般知识,初步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年级学段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

高三作文教学的探索

高三作文教学的探索 高三到了,学生的学习更加紧张,课业负担也更加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是摆在所有高三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现在,我国基础阶段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了解到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而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确定了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意识;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有了高一高二阶段阅读的积累和参与意识的提高,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本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课堂,向课堂要效果。 基本上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交给学生,其中每周有三次让他们自由讨论,话题是社会热点或生活中琐事,具体哪节课讨论什么问题则由课代表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决定,一般都是在星期日晚自习之前确定好下一周语文课前的讨论计划,如果有突发事件,可以临时改变原计划。上课之前,课代表将话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前后桌分组讨论。各组指定代表发言。老师则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和补充说明,以使学生产生清晰的、深刻的认识。 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话题:“如何看待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外出的做法”“西北干旱之我见”“如何看待重庆拟建城市新地标——全球最高的摩天双子塔”“如何看待‘搭阿凡达顺风车——张家界、黄山更名’现象”“恢复女校是社会需要还是历史倒退”“硕士做保安,是转变观念还是人才浪费”“‘青歌赛’歌手该不该考文化”“电子眼有没有必要走进课堂”。 例如:“如何看待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外出的做法”这个话题,先由同学自由讨论,然后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此次讨论结果形成正反两方。 正方:赞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 ①穿睡衣出门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且不符合国际礼仪,市民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世博会是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如果让国际友人看到这些风景,必然会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③穿睡衣出门固然是个人的行为,但这和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大声打电话、吸烟一样,不可任性而为。 ④政府有移风易俗、变革陋习、引导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责任与权力。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是一种行政倡导,理所应当。 反方:上海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 ①上海市民穿睡衣出门是几十年积淀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出来“劝阻”,显然是怕影响世博会的形象。那么,干涉市民穿着自由,同样也会影响上海的形象。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 有不少学生,甚至连有些老师都很怕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有“头痛”之感。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不,作文原本就是轻松快乐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乐于作文的情感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 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 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 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 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 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会写”的目标。 二、注意平时生活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较强观察能力 的人。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观察事物的能动性,就能使他们眼前 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下面以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1、播放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风和日丽或细雨如丝、游人如织等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 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景物的特点,师导入:“谁能说说春天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畅谈所见所感) 2、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地观察,发现特点。 A、学生讨论。 B、汇报交流 确定观察对象: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一片草地、一处田野、一片池塘、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草 明确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既要注意整体,也要注意 局部:既要注意形状,又要注意颜色、气味等。 C、讨论观察结果用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可以用摄像机拍摄、画画、录像、出手抄报、主持采访……从而开拓了 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为作文储备素材。(时间为7天) 三、突出真情实感,适当想象。 1、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有情文有情,心中有感,就有说话的愿望。小学教师应引 导学生解放心灵,开拓思想,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而现在 小学生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 的作品却廖若星辰。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 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少一点形式束缚,多一些个性表达,舍弃虚伪造作,唤回真我。只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又一个“亮点”。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 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呢?如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基础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成了教改的主 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扎扎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轻轻松松 地发展好快乐作文,实实在在地运用好生活作文,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一、基础作文 基础作文是写好各种作文的前提。譬如树木,需要先有庞大的树根,方可长成茂密的大树; 否则,只会长成孱弱的小苗,轻易地被狂风刮起。所以,踏踏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十分必要。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这 样,我们更要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好方向,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辨清潮流,去 粗存精,不要为五颜六色的外表、一无所用的空喊、瞬息即变的流风所迷惑、支配或左右。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符合认知、发展和写作规律的道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感受生活、 认知生活、总结生活,因为这是写作的源泉;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完成应该背诵的基本文段或 文章,因为这是写作的积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练习基本的写人写物写景写事写感情写思想 的方法并不断地强化巩固,因为这是写作的基本架势;老老实实地写好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因为这是写作的起跑线。其次,要多方面搜集素材。我们的课本是个宝藏,就地 取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有写 作潜力的,我们一定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 材料;阅读也是很重要的材料来源,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除此之外, 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就像我们学习芭蕾舞,首先要学会走路,哪怕走得摇摇晃晃并不好看,但没有这个环节,何来高雅的芭蕾舞?基础作文写好了, 写好快乐作文就有了可能。 二、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快乐地作文、快乐地观察、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联系、快乐地交流……以达到快乐地进步的目的。快乐作文,有两点很重要:快乐地联想与想象、有法度。要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 意创设快乐情境,设置快乐话题,调动快乐思维;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畅 所欲言,快乐地说我所想,快乐地发我所思;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乐 思考、易接受的话题;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乐观地生活、乐观地思考、乐观地学习,培养学 生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拓思想,进行创新教学。 比如: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是“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组委会对其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就此组织学生展开快乐的讨论: 围绕“坚韧”可以说: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锲而不舍搞研究,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没有坚韧,行吗?要知道,峰高无坦途。 围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下不下功夫、是不是愿 意付出! 围绕“诚信”可以说: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相比之下,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 论文、造假,就没有诚信可言了。老袁几十年亲自下田搞研究,四十多年如一日,应该是诚 信的典范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3-09T16:04:26.967Z 来源:《当代教学论坛》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兰生成 [导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 兰生成(青海互助南门峡中心学校810500) 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世界万物的鲜明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的认识,使之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辨别人间的真、善、美,寻求做人的真谛,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性情,启迪生活的哲理。写作的素材,就可以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 1.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1.2带着感情去观察: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2积累写作素材 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如“家乡美景”、“童年往事”、“春天的故事”…… 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时,碰到有价值、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即把它存人作文材料库,在闲时朗读或背诵。这样,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3丰富写作素材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思维活跃,充满创造力。他们蕴藏着各种天赋,需要教师去精心开发。组织各种活动,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浏览、科技制作等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创造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实践证明,各种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内容也富有情趣。如春天在桃花盛开的堤岸漫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春的气息;到“红领巾一条街”清扫街道,让学生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给贫困地区小朋友捐书捐物,让学生向同龄人献上一份爱心……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学生却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 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认 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感受和表现生活的学科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021-0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所以小学作文 教学非常重要。从目前小学作文来看,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养成自觉 写作的习惯,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作。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常常因学生 不会写作文而感到苦恼。每当布置作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学生只会写 一点点内容,有的只会写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有个别学生干脆不写,每次作文只见一片 空白。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作文时生怕“越雷池一步”,依教师的“标准”挤牙膏似 的凭空造起文章来。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 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2、作文内容不切实际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闻而 不闻,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 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活体验。这使得相当一部 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 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 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3、作文形式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 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 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 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1、制定合适的目标要求 依据新课标,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练笔,小学作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训练的过程。不同的学 段有不同的要求,放缓作文教学的坡度,使作文教学适当的降低难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 了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这种提法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再到能写,比较符合小学生习作的 规律。其中低年级重在培养兴趣,中年级重在减少束缚,高年级重在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对文体意识淡化、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视,对理论讲解的淡化、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的作文教学改革理念,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学作文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 教师要认真学习实践新课标,切合实际地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实施有效的作文方法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不断作文,再不断引导学生 读书、作文。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想象、体验等能力,学会遣词造句等基本功。在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