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

小麦的生长周期

以冬小麦为例(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上旬)

一、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冬小麦生育期为230~270天。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1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10月上中旬左右。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10月中下旬左右。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

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

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三月中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四月中上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

适宜的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6月上旬。

二、

小麦的自然生育阶段:播种—返青(140天左右,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 主要是分蘖、长叶和盘根),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其中灌浆期的后期与乳熟阶段基本一致。

1、返青:指的是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

称为“返青”。从返青开始到起身之前,历时约一个月,属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称“小麦返青期”。浇返青水的具体时间,在正常年份,南部麦区在3月上、中旬;北部麦区在3月中、下旬。

2、拔节:一般以全田50%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5-2.5厘米作标志。此时植株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养料。

3、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全田有10%植株抽穗时记为始穗期,50%植株抽穗时为抽穗期,80%植株抽穗时为齐穗期。

4. 乳熟:乳熟是农作物成熟过程的一个阶段,与灌浆后期基本一致,乳熟的谷粒基本变硬(接近腊熟期),但是仍能挤压出白色米浆。注:灌浆期开始于开花之后,腊熟之前。是谷粒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由于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故称灌浆期。

5.腊熟期,麦粒里面成熟到一定程度,麦粒已经变硬,但是,麦粒壳色还是绿色的。

6. 成熟

7. 灌浆期:是农作物的一个生长时期,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蛋白质和积累的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的一个阶段。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春季冬小麦要因苗管理,运筹肥水,促弱控旺,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关键词:春季;冬小麦;管理技术 春季是冬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防倒伏为主要管理目标。 一、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4、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 二、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弱控旺 中耕划锄具有防止土壤板结、除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降雨、灌溉后以及早春季节,应对小麦进行中耕、划锄。对于肥力充足,群体生长旺盛的麦田,为了促进保墒,应加强中耕,通过深中耕伤根控制植株长势,促进麦苗早发稳长。但是,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经过浅划锄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对晚播小麦则应该及时进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对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一毛发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

一毛发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 全身的毛发数目尚无精确统计,但有人曾测定过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身体各部位毛发的密度不同,随性别、年龄、个体和种族等而异。一般头部最密,头顶部约为300根/cm2,后顶部约为200根/cm2,手背处则很少,只有15~20根/cm2,在前额和颊部毛发密度为躯干和四肢的4~6倍。一般认为毛囊的密度是先天性的,到成人期不能增添新的毛囊数。毛发的粗细不同,与性别、个体、部位和种族有关。男子一般比女子粗,有人测定过头发约在70~100μm之间。毛发的长度也不等,毳毛一般在5~6mm以下,超过10mm以上者很少;短毛如睫毛、眉毛、鼻毛等,一般长度也不超过10mm。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据文献记载最长的达3.2m。虽周期不同,但终会保持一定的量。每个毛囊会经过15-20 次的循环周期。所以头发得以茂盛浓密,假如这些生长期的头发受到遗传、老化、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或是因为压力导致内分泌失调,都可能使生长期缩短,相对使休止期增加。如此头发便容易脱落,容易导致头发稀疏或秃发的现象。 二、毛发的生成周期 1.毛发的生长周期包括三个阶段:毛发的营养来源于毛球底部的血液,由毛乳头进入。毛发的生长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休止期和衰退脱落期。 生长期: 毛发不是无限制的生长,也不是连续生长的。毛发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周期,人体的各部分毛发的生长各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体大约有85% 的毛发处于生长期,每天0。3~0。4公厘,一个月大概是长出1公分。生长期毛发颜色深,毛干粗而有光泽;毛发的生长期可能长达两到六年。毛发每年约生长10cm,但其长度一般不会超过1米。眉毛、睫毛生长期为2个月,最长可延续到25年。男性2-5年,女性3-6年。 过渡期: 毛发在生长期完结之后,就进入了过渡期,过渡期一般仅持续一到两周。在过渡期中毛囊会收缩至正常长度的1/6。 休眠期: 在过渡期之后,一般会持续5-6周的休眠期。这段时期内毛发不会生长,但仍与毛囊相连,此时真皮乳头处于休眠状态。人体中大约有10-15%的毛发处于休眠期。休止期毛发细而干硬,色淡无光。,休止期为4—5个月,每天正常脱发不超过100根;但头发如果掉落后,不再自动生长或生长较慢,或有不正常情况导致毛囊受损时,就会使头发逐渐掉落稀疏。汗毛2—3个月换一次。 2.每根毛发的生长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受周围毛发的影响。只有处于生长周期的毛发才能有效地被去除。 四、黑色素 1.黑色素并非单一的化合物,它成分复杂,决定着皮肤和毛发的颜色。 2.黑色素是人类皮肤的保护伞,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我们的皮肤、毛发和眼睛不受紫外线的侵害 3.照射到我们皮肤表面的光线,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都会被黑色素或多或少地吸收。 4.经过日光照射之后,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一般需要3-8 天。 5.黑色素是激光/强光脱毛时凝固毛囊的主要靶组织。

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 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⑴种子的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 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

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③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 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 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其作用是:①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分蘖节可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当主茎和分蘖遇不良环境而死亡时(如冻害),只要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蘖并能形成一定产量。 ②健壮的分蘖节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⑵小麦分蘖规律

2020年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20年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为加强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根据冬小麦生长特性及需肥规律,结合土壤测试、田间试验基础数据等,研究提出了冬小麦施肥指导意见。 一、增施有机肥 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 二、精准配方施肥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合理划分施肥分区,依据土壤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氮、磷、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N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N:6-8公斤,P2O5:7-8公斤,K2O:4-6公斤。要积极推广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械,分层深施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 三、分区域施肥建议 1.山前平原区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40公斤/亩左右,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3-15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公斤/亩左右,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5公斤/亩;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45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5-18公斤/亩;产量水平大于6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5-50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20公斤/亩; 2.东部黑龙港流域低平原区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40公斤/亩左右,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2-15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5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45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6-18公斤/亩;产量水平大于6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5-50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20公斤/亩。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 (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 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 ④薯类:以甘薯为主,主要产区是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的部分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以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为主要产区,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一半以上。 ⑤大豆:遍布全国

冬小麦种植管理月历

一、9月份 1、选种:烟农19号、临麦2号、临麦4号、济麦22号。 2、整地:耕深30cm,精耙平整,沿种植方向作畦。尽量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每亩应施腐熟的土杂肥2000 kg以上。每亩施小麦(17-12-16)配方肥50kg。 二、10月份 1、播种:建议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精播地块每亩播量4-5kg,半精播地块每亩播量6-7.5kg。 2、防治病虫害:为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前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2%立克秀,或20%粉锈宁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15%。 3、水分管理:墒情不足时,要播前灌水造墒。 4、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三、11月份 1、化学除草:野燕麦、稗草、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6.9%的骠马浓乳剂每亩40~50ml,兑水40kg 茎叶喷雾;麦家公、荠菜、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1.5g,兑水30kg均匀喷雾;混生田可用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与相应量的骠马、阔世玛混配,加水30~40kg喷雾。喷药适期为小麦3~5叶期。 2、防虫:红蜘蛛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喷施1.8%的阿维菌素2000倍液进行防治。 四、12月份 在气温降至2-5℃时(12月18日以前),及时灌越冬水,每亩灌水量30方左右,可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2月份 可以根据当年的气候因素,适时浇灌返青水,促进麦苗早日返青。

六、3月份 1、追肥浇水:一般在起身-拔节期追肥,旺苗徒长地块适当晚追,每亩可追尿素7-15kg。在追肥后及时浇起身水每亩30-40方左右。 2、镇压划除:待地表稍干后,及时划锄,清除杂草,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3、化学除草:杂草较多时,可使用巨星、苯磺隆等除草剂化学除草,方法同上。 4、防治纹枯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30kg喷雾。 七、4月份 1、防治病虫害: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20%的粉锈宁乳油;防治麦蚜等害虫可选用10%的吡虫啉或者3%的啶虫咪;防治叶枯病、颖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可选用用7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 2、浇孕穗水:在小麦孕穗挑旗期,每亩浇灌30-40方孕穗水,对防止叶片早衰和提高灌浆强度都有良好的作用,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八、5月份 1、灌扬花水:在5月中下旬,每亩灌扬花水40方,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奠定小麦穗足、粒多的基础。 2、一喷三防:小麦扬花灌浆期,用吡虫啉、多菌灵、磷酸二氢钾混配喷雾2-3次,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间隔时间为7-10天。 九、6月份 进入蜡熟期及时收获。麦收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⑴种子的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 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

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 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③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 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 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 在干旱冬小麦区,由于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少,浅施追肥效果差,一般不施追肥。而采用在小麦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 追肥 在灌溉冬小麦区,在早春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春灌,追施返青肥。追肥为氮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需氮量的40%。 1、施肥原则 (1)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重施拔节肥(追肥)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 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 早施。 (3)、轻施孕穗肥,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苗情长势好,可少施或不施穗肥,水肥不足,有早衰倾向的小麦应 施穗肥,可施孕穗肥以快速补充养分,增加粒重,壮秆防倒状。 (4)、叶面追肥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 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2、小麦的施肥量 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所吸收的养分数量,是由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决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研 究所的统计结果为:N3.0kg/100kg籽粒;P0.40-0.65kg/100kg籽 粒;K1.7-3.3kg/100kg籽粒。 小麦施肥量的确定

在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 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 腊肥以富含有机质、带有温热性的肥料为主,如土杂肥、堆肥、厩肥、河泥、陈墙土、人畜粪尿等肥效稳而长的有机肥,适量配施 化肥。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内 越早施用越好。 弱苗播种较晚、地力较差和底肥不足的麦地,腊肥要施足,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40担左右;或碳铵20~25 公斤,或将尿素10公斤左右趁下雨雪时追施,以促进茎秆生长与分 蘖增加。一般缺磷缺钾的麦田,表现叶片下部发黄,叶尖发红和老 叶叶尖褪绿,继而坏死,茎秆细弱。对此应施磷肥和钾肥,应每亩 增施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5~6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草 木灰能起吸热保温防冻作用。 旺苗基肥足、地力肥、播种早、长势旺的麦地,要控制腊肥用量,应少追或不追化肥,要以追塘泥等土杂肥为主,结合镇压采取控旺 促壮、控上促下的措施,改善小麦越冬环境。对分蘖少叶片细长的 假旺苗,应及时疏苗,防止群体过大,同时,可进行深中耕。 壮苗叶片青绿、心叶绿里透黄,远看麦苗有光泽、播种早、底肥足、墒情足的壮苗,可适当施些肥,以施土杂肥为主,并结合镇压,每亩追施人畜粪尿25担左右,补充麦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看了“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的人还看了: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 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 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 3 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 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 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 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 度以上,水分含 量 60 %左右和通气条 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 个小时, 即 >6 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 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 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 2.5 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 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 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 发育和下扎。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 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 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 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 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 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 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 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冬小麦施肥技术要点

冬小麦施肥技术要点 一、冬小麦的需肥规律 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它的一生需经历冬前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冬麦区是秋季播种,需经过冬季、春季低温干旱的天气,生育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另外,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量也不相同,冬前分蘖期吸收养分较多,越冬时吸收养分较少,返青后则需吸收大量养分,拔节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 二、施肥技术要点 1、施足底肥,培育壮苗 施足底肥,对促进壮苗早发和根系的生长,冬前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分蘖,并为春后生长成穗、增粒、增重打下基础。底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干旱地块,可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粘重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料翻入土中。高产田,一般亩施用春回大地45%复合肥40公斤左右或春回大地生物有机肥40公斤左右加45%复合肥15-20公斤,有条件的可以和农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2、返青控制,防止倒伏 返青期小麦春季分蘖开始发生,此期的管理原则是,巩固冬前大分蘖,控制春季无效蘖,保持群体稳健发展。对于旺长田块,一般不需要追肥,以控制和推迟春生分蘖发生和茎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倒伏。对于生长较弱的小麦,在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施用春回大地45%复合肥15公斤左右或春回大地新型尿素10公斤,以增加有效分蘖,争取足够的亩穗数。 3、拔节重施,增加穗粒 拔节期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对养分需求量大,所以要重施拔节肥,以增加每穗粒数。对于生长较壮的高产田,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春回大地45%复合肥20~25公斤,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促使茎杆健壮,提高小麦抗倒伏的能力,争取穗大粒饱、粒多粒重。 4、根外追肥,增加粒重 抽穗灌浆期是争取小麦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上的主攻目标是防止贪青、早衰,提高籽粒产量。此期一般不再土壤施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可结合小麦穗蚜防治,叶面喷施春回大地复合海藻精或植物高营养液,能有效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河南省2021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河南省2021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去年麦播期间,我省大部分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其中,0cm20cm、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76.4%、78.2%,利于小麦播种与苗期生长。今年,越冬期小麦苗情不但好于上年,且明显好于常年,是近五年苗情最好的一年。各地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土壤墒情监测,进一步加强春季小麦水分管理,指导农民因墒因苗因水科学灌溉,充分发挥前期生长优势,确保小麦再获丰收。根据《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DB41/T 958-2020),结合小麦生产实际,特制定《河南省2021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重点任务,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优先利用天上水、高效利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切实浇好关键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面推动小麦单产、水资源生产力和生产效益三提升。 二、土壤墒情概况 2月18日全省37个县145个墒情监测点(人工/自动)监测结果显示: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46%90%、平均71.9%,其中82%的点大于60%;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50%92%、平均71.5%,其中87%的点大于60%。另据中国气象局2月19日预报,河南局部地区10cm5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立春前,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除豫东2月13日降雨外,其他地区降雨量偏少或无,土壤缺墒状况在发展中。 三、分区灌溉建议 (一)灌溉分区 1.豫北区。包括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济源6市32个县(市、区)(详见附表,下同),含豫北平原、豫北山区两个亚区。豫北平原区地处沿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麦田土壤多为潮土,质地沙壤、黏壤交错分布,肥力较高;豫北山区为太行山丘陵山地,麦田土壤多为褐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常年冬春旱发生频繁。 2.豫西区。包括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4市23个县(市、区),多为丘陵山地。麦田土壤多褐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干旱常年发生。 3.豫中豫东区。包括郑州、平顶山、漯河、许昌、开封、商丘、周口7市37个县(市、区),含豫中平原、豫东平原两个亚区。该区地势平坦,麦田土壤多为潮土,质地沙壤、黏壤交错分布,砂姜黑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低,常年降雨量相对稍高。 4.豫南区。包括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信阳4市32个县(市、区),含南阳盆地、淮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 括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农业信息网: 1 小麦需肥特性是什么 答: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 kg、磷素(P 2O 5 )1~1.7 kg、钾素(K 2 O)~3.3 kg,氮、磷、钾比例为1∶∶。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 kg 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作者:佚名来源于:本站原创点击数:658 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

冬小麦

北地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范围是什么?这里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范围是什么?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湿润区: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为什么东北地区适合种植春小麦,华北地区适合种植冬小麦? 因为东北地区气温太低,如果种冬小麦,会冻死,所以只能种春小麦,春天的低温足以使小麦经过春花作用,从而开花结实。而华北地区冬天温度只有零下十几度,不会冻死。经过春花作用以后,小麦就能开花。 东北平原种冬小麦的吗? 东北不种冬小麦,通常种春小麦。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简单的说,冬小麦是可以过冬的,春小麦不能.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冬小麦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一)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1、深耕整地。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复播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农时季节紧迫,一年中只有种麦前一次深耕整地机会,整地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还关系到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小麦播种前的深耕整地是关系全年产量的一次耕作,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确保耕作质量。 深耕要逐步加深,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的生土翻出。具体耕地深度,机耕的应在25-27厘米;畜力犁地耕到18-22厘米。根据各地的大量资料表明;深耕由15-20厘米加深到25-33厘米,一般能使小麦增产15-25%。 播前的整地应该达到“深、细、透、实、平、足”的质量要求。深: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细:就是把土块耙碎,没有明暗坷垃;透:就是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达到上平下也平;实: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足:就是麦田墒情要适宜,底墒要足。精细深耕整地,是确保播种质量,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一年一作的休闲旱麦田上,要大力推广闻喜县东官庄“四旱三多”纳保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四早就是: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三多就是: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具体做法是:小麦随收随灭茬,伏前抢墒深耕,雨后抢墒犁地耙地,伏天多犁多耙,犁后带耙。把深耕提前一个节令,把立秋带耙改为伏里带耙,立秋后多耙少犁,播种前无雨只耙不犁。 2、施足基肥。小麦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为使小麦在冬前能够很好地出苗、分蘖和扎根,长成壮苗,安全越冬,并满足以后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特别是我市麦田,旱地麦占到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由于冬春雨雪稀少,表土比较干旱,追肥施入较浅,不易发挥肥效,施足底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基肥的施用,应掌握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提倡三肥底施一炮轰,农谚有:“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充分说明了施足基肥的重要性。一般我市常用亩施肥量,农家肥60-80担,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在施肥方法上,基肥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翻埋在土里,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损失,化肥要提倡深施。施肥量较少,应采取集中施肥法;施肥量较多的还是以普施为好,然后翻耕。 小麦在播种的时候,用适量的速效氮素化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芽,提早分蘖,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特别是旱地麦、晚茬麦、薄地麦增产幅度更大些。各种试验证明:化肥用量以每播5公斤种子用纯氮0.5公斤比较安全,超过纯氮1公斤就能造成缺苗。一般亩用4-5公斤硫酸铵,种麦时与种子混播或集中沟施均可。 3、浇足底墒水。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我市入秋以后,一般雨量逐渐减少,当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有水浇条件的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这不仅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小麦种子发芽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含水量低于17-18%时,就应浇底墒水。在秋作物收获较晚的地方,为争取时间,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可以带茬洇地,腾茬后即可整地播种;对腾地较早的地块,在不误适时播种的情况下,也可先耕后涸,待墒情适宜时,再整地播种。底墒要浇足,一般浇水量每亩60立方米左右。 对于灌溉条件较差或根本不能灌溉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一

小麦科学施肥方案

小麦科学施肥方案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这么多年来农户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 肥,导致了土壤问题突出,土壤板结酸化、土传病害严重,大大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了实现科学施肥,降低种植成本,增产增收,现根据小麦需肥特点和各地小麦高产经验,提出小麦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如下: 1)小麦需肥特征: 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据调查,安徽土壤肥力不高,有效磷相对偏低,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肥用量;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重视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4)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推荐肥料配方与施肥建议 (1)基肥: 中化东方小麦专用肥30-50KG 45%(22-15-8)(N-P2O5-K2O)+1包40KG的中化东方45-6有机肥或1包25KG的中化东方70-10有机肥,或者使用中化东方1包40KG 有机无机15-40(18-10-12) (2)追肥:在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 0.5~1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可有效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