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公开课教学设计_5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公开课教学设计_5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3.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温故知新,解读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提醒学生用表格的方法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知识(从任务、出发时间、结果、成效等方面归纳),让学生学会制表,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示。

知识模块二可以假如这里有一商队要到西方去经商,你带着他们沿丝绸之路的足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知道中国的小兔子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胡萝卜吗?(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为什么只需一年半载的路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年?

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和欧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张骞通西域

自主阅读课本P62~64内容,完成第1~2题。

1.西域的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和结果、意义是什么?

西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等。

知识模块二丝绸之路

自主阅读课本P64内容,完成第3题。

3.依照课本地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这条要道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当时汉朝的兴盛也产生积极作用。

知识模块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自主阅读课本P65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管理权限,意义。

(1)公元前60年;

(2)西汉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3)今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张骞通西域概况,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2.话说丝绸之路。

【直击中考】

1. (2016年成都卷) 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2.(2016·江苏常州)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3.(2016·湖南长沙)1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

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B.张骞C.蔡伦D.华佗

4.(2016·山东潍坊)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5(2016·广东揭阳)14.“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巩固检测】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4.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6.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7.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C.西域都护设立之后 D.昭君出塞之后

8.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控制西域各族

C.促进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设立西域都护

9.◆(2016·湖北孝感)2.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10.(2016·广西贺州市)2.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

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D.通往漠北的道路

11.(2016·山东青岛)8.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12.(2016·湖北恩施)1.“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A.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13.(2016·湖南常德)6.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骞”指的是谁?受谁的指示前往西域?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1)张骞(1分);汉武帝(1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1分)

(2)材料一中“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前60年(1分);西域都护(1分)

(3)材料二所展示的这条路线的即“西域道”,是哪一条路?起点是?这条路线有何作用?(3)丝绸之路(1分);长安(1分);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骞”的事迹对我们有何启示?

(4)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然矢志不渝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1)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材料一中“骞”指的是张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受汉武帝的指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同,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2)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这一历史史实也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材料二所展示的这条路线即“西域道”,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先后经过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丝绸之路作用巨大,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带给我们的启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历经十三年,

受到匈奴人的威逼利诱和长期关押,这对张骞来说,无疑是极其艰难的考验。但是张骞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也是张骞诚实守信的体现。在第二次出使过程中,张骞凭借不亢不卑、敢于冒险抗争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出使西域各国的崇高使命。从张骞

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诚实守信;面对困境仍然矢志不渝的精神等。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