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1、M AC地址含义:

MAC(Medium/Media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网卡里的.MAC地址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24-47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般也是全球唯一的。

个角色,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

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提供第1、2层的功能

以太网标准:IEEE802.3

以太网包含了三个基本元素:

–物理媒介:以铜线或光纤在网络终端间传递信号(光纤,双绞线,同轴缆)

–帧结构:比特码的标准格式,用于在网络上传递用户数据

–媒体接入控制 (MAC): 每一网络终端内都有的一组规则,用以规范网络媒体的接入方式

以太网帧结构:

3、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VLAN):

什么是VLAN

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802.1Q)(一个网络中最大能支持4096个VLAN )

为什么用VLAN?

广播问题:(广播风暴)

VLAN:隔离广播域

安全性: 随意接入

VLAN:需要通过鉴权(GVRP)才能接入VLAN

VLAN本身的好处:

提高网络效率:不同VLAN的流量可以被隔离

允许物理距离很远的节点能共享相同的资源

配置灵活,容易改变LAN的成员

减少第三层(IP)的路由数量

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帧格式:TPID:表示标记为VLAN ,TCI:表示标记控制信息(包括优先级,规范格式和VLAN ID 等)

4、TCP/IP的含义: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 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接收IP数据报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主要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 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

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络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

据报文协议UDP(User Datagram rotocol)。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时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 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点对点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

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

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 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

5、IP地址及其分类

我们都已经知道,Internet是由几千万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而成的。而我们要确认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靠的就是能唯一标识该计算机的网络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IP(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

目前,在Internet里,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为了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四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如202.116.0.1,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

IP地址可确认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和计算机,而要识别其它网络或其中的计算机,则是根据这些IP地址的分类来确定的。一般将IP地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分为A,B,C三类,默认的网络屏蔽是根据IP地址中的第一个字段确定的。

IP地址类别RFC 1918内部地址范围

A类10.0.0.0到10.255.255.255

B类172.16.0.0到172.31.255.255

C类192.168.0.0到192.168.255.255

使用私有地址将网络连至Internet,需要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这个转换过程称为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通常使用路由器来执行NAT转换。

6、进制互换:

十进制转成二进制是这样:

把这个十进制数做二的整除运算,并将所得到的余数倒过来.

例如将十进制的10转为二进制是这样:

(1) 10/2,商5余0;

(2) 5/2,商2余1;

(3)2/2,商1余0;

(4)1/2,商0余1.

(5)将所得的余数侄倒过来,就是1010,所以十进制的10转化为二进制就是1010

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是这样的:

这里可以用8421码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将你所要转化的二进制从右向左数,从0开始数(这个数我们叫N),在位数是1的地方停下,并将1乘以2的N次方,最后将这些1乘以2的N次方相加,就是这个二进数的十进制了.

还是举个例子吧:

求110101的十进制数.从右向左开始了

(1) 1乘以2的0次方,等于1;

(2) 1乘以2的2次方,等于4;

(3) 1乘以2的4次方,等于16;

(4) 1乘以2的5次方,等于32;

(5) 将这些结果相加:1+4+16+32=53

所要求的二进制数的十进制就是53.

二进制转换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只要每组4位,分别对应8、4、2、1就行了,如分解为:

0101 1011 1011

运算为:

0101 = 4+1 = 5

1011 = 8+2+1 = 11(由于10为A,所以11即B)

1011 = 8+2+1 = 11(由于10为A,所以11即B)

结果为:5BB

十六进制转化二进制反过来凑数就行了

7、以太网大客户测试内容:

首先说明一下自动协商问题:自动协商就是一种在两台设备间达到可能的最大传输速率的方式。它允许设备用一种方式“讨论”可能的传输速率,然后选择双方可接受的最佳速率。它们使用叫做快速链路脉冲的FLP交换各自传输能力的通告。FLP可以让对端知道源端的传输能力是怎样的。当交换FLP时,两个站点根据以下从高到低的优先级侦测双方共有的最佳方式。为了两端都达到全双工方式,要么两端都自动协商,要么两端都强行设定。

自协商定义:根据FLP(快速链路脉冲)交换各自的传输能力,可让着对方知道自己的传输能力是怎么样的。

产生的问题:一方设定自协商,一边不设定,设定方自己决定速率和双工方式叫做平行检测,但只能检测速率,不能协商双工方式,802.3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必须强行使用相同的速率和双工方式,所以设定的时候要么都强制,要么都自动协商。

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以太网接口类型:

· 10BASE-T: 10Mbps带宽,基带,使用3,4或5类双绞线

· 100BASE-TX: 100Mbps带宽,基带,使用5类双绞线

· 1000BASE-SX: 1000Mbps带宽,基带,使用850nm多模光纤

· 1000BASE-LX: 1000Mbps带宽,基带,使用1300nm多模或单模光纤

以太网双绞线线序:T568B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双方向一样(直连)

T568A 白绿绿白蓝橙白橙蓝白棕棕另方向T568B (交叉)

以太网服务的测试

上述的以太网连接必须经过测试,以保证它们运行正常,并能达到所需要的性能。

以太网的测试通常是通过测试带宽,延时和帧丢失率来完成。在以太网术语中,这些被称为: Throughput, Lantency, Frame Loss。

吞吐率 (Throughput)

数据吞吐率简单来说,就是从源发送方,到目的接收方可传输的最大数据量。然而吞吐率的定义和计算和对服务质量的接受程度有关。例如,当10%的丢包率被视为可接受时,吞吐率就是在10%的错误率以内的最大传输数据量。本文下面讨论的吞吐率,是基于零错误率条件下的最大传输量。这个也是最为普遍认同的标准。

对于一个以太网系统,绝对的最大吞吐率应该等同于其接口速率。例如, 10Mbit/s,100Mbit/s, 1000Mbit/s。而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帧长度带来不同的传输效率,这些绝对的吞吐率是无法达到的。越小的帧由于前导码和帧间隔的原因,其传输效率就越低。表一显示的是在不同的帧长度下,实际可达到的最大吞吐率。

延时(Latency)

延时是指一个帧从源点到目的点的总传输时间。这个时间包括网络节点的处理时间,和在传输介质上的传播时间。

测量延时的方法是,发送一个带有时间戳的帧,通过网络后,在接收方将当时的时间和帧所携带的时间戳比较,从而得出延时值。为了采用同一时钟源,一般要将发出的帧环回到发送方进行比较,因此也称为双程延时。

帧丢失(Frame Loss)

简单来说,帧丢失就是从发送方成功发出,而没有到达接收方的帧的数目。一般它被显示为帧丢失率,即相对于总发送帧数目的一个百分比。例如,如果1000个帧被发出,而只有900个帧被正确接收,那么帧丢失率就等于: (1000-900)/1000 = 10%。造成帧遗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帧错误,由于带宽不足而引起的帧丢失等。

北京市电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通信技术工程处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专题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产品版本 编写部门资料版本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专题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日期修订版本作者描述

目录 1 以太网标准 5 1.1 以太网标准 5 1.2 IEEE标准 5 1.3 物理层 8 1.3.1 以太网接口类型 8 1.3.2 电口 8 1.3.3 光口 11 1.4 FE自协商 12 1.4.1 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3 1.4.2 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4 1.4.3 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6 1.4.4 GE自协商 18 1.5 物理层芯片和MAC层芯片接口简介 19 1.5.1 MII 19 1.5.2 MDIO管理寄存器 20 1.5.3 RMII 20

1.5.4 SMII 21 1.5.5 SS-SMII 21 1.5.6 GMII 22 1.5.7 TBI 22 2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23 2.1 以太网的帧格式 23 2.2 以太网的MAC地址 25 2.3 CSMA/CD算法 26 2.3.1 CSMA/CD发送过程 27 2.3.2 CSMA/CD如何接收 28 2.4 半双工以太网的限制 31 2.5 以太网流量控制 34 2.5.1 反压(Backpressure) 34 2.5.2 PAUSE 流控 34 关键词: 以太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局域网城域网协议标准祯结构

摘要: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以太网的标准,以太网在各个传输层面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以及控制方式。 缩略语清单: 无。 参考资料清单 无。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专题 1 以太网标准 1.1 以太网标准 局域网(LAN)技术用于连接距离较近的计算机,如在单个建筑或类似校园的集中建筑中。城市区域网(MAN)是基于10-100Km的大范围距离设计的,因此需要增强其可靠性。但随着通信的发展,从技术上看,局域网和城域网有融合贯通的趋势。 1.2 IEEE标准 IEEE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IEEE组织主要负责有关电子和电气产品的各种标准的制定。IEEE于1980年2月成立了IEEE 802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指定有关局域网的各种标准。IEEE 802委员会由6个分委员会组成,其编号分别为802.1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方式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有3种:固定IP,DHCP,PPPOE,而PPPOE+VLAN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方式。 1、宽带接入网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宽带接入网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管理 掌握用户的信息,在用户进行通信时对用户进行认证、授权,使合法用户方便快捷地接入网中,杜绝非法用户接入,防止非法用户占用网络资源。 (2)安全管理 合法用户在通信时要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隔离带有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包,对于主要的网络设备防止其受到攻击而造成网络瘫痪。由于用户终端是以普通网卡与网络设备相连,在通信时会发送一些广播地址的帧(如ARP,DHCP消息等),而这些消息会携带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用户的MAC地址),如不隔离这些消息让其他用户接收到,容易发生MAC/IP地址的仿冒,影响合法用户上网。对于运营商来说,保护其系统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是十分重要的。 (3)业务管理 需要为保证QoS提供一定的手段。为了保证业务的QoS,网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带宽控制能力,例如保证用户的最低接入速率,限制用户的最高接入速率等。 (4)计费管理 接入网要能够对用户进行灵活的计费,根据用户类别、使用时长、用户流量等数据进行计费。 2、固定IP,DHCP,PPPOE 3种宽带接入方式的比较 2.1用户管理和开销方面 固定IP方式:对IP地址管理不易,用户恶意更改或者尝试自行设置自己的IP地址,都会造成管理上的麻烦,增加运营商的额外开销。 DHCP方式:一方面DHCP存在较多的广播开销,对于用户量较多的城域网会造成网络运行效率下降和配置困难;另一方面,仍然无法解决用户自行配置IP地址的问题。

万兆以太网规范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0GBase-ER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 年的IEEE ,2004 年的IEEE ,2006 年的IEEE、IEEE 和2007 年的IEEE ;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 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 (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 以介绍。 1 ?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 和10GBase-LX4 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 ),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 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艸线径0M3 (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 ^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叩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 ),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m多模光纤的FDDI网络和100Base-FX网络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20m,而在OM3光纤中可达260m,在连接长度方面,不如以前的10GBase-LX4规范,但是它的光纤模块比10GBase-LX4规范光纤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电源消耗。

组建简单以太网要点

-------------学院 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组建简单以太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网络1202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年 3月 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简单以太网 完成期限:自2015 年 3 月 5 日至2015 年 3 月13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构建一个局域网(有计算机、交换机和集线器构成),并且对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让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方法:网卡、安装配置、连通性测试等。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PacketTracer软件组建一个简单的以太网,并采用PacketTracer软件作为网络模拟开发环境实现该以太网,测试其连通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进行配置和连接,使本以太网具有基本的连接、通信功能,由此对网络结构有所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以太网;PacketTracer

目录 1 课题描述 (1) 2 原理介绍 (2) 2.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 2.2网络设备概述 (2) 2.2 以太网介绍 (3) 3 以太网设计与实现 (5) 3.1网络的设计 (5) 3.2 PC机的IP设置 (5) 4测试及分析 (7) 4.1测试连通性 (7) 4.2分析注意事项 (10) 5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课题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设计方法;并且基本了解网卡的安装、配置驱动程序、配置TCP/IP协议、连通性测试等操作,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实践性认识,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开发工具:PacketTracer

以太网新标准新应用

以太网:新标准新应用 以太网:新标准新应用 网络世界大会2011暨第十届以太网世界大会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IEEE802标准委员会的副主席、IEEE802.1数据中心桥接任务组主席PatriciaThaler为大会带来了以太网标准领域的最新进展的精彩报告。 从最开始用于在实验室和企业做研究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标准开始,到90年代的校园、中小企业和家庭的局域网标准,再到2000年能够支持以太网在城域网和广域网的标准。在数据中心、运营商网络和其他流量密集的高性能计算环境下,新的标准不仅可以为高速的以太网服务器连通性和核心交换产品提供标准,例如更宽的带宽,网络存储,视频、音频流处理方法,还能降低网络连接两端设备的能耗,也能支持云计算、铜缆EPON、家庭或专业娱乐、汽车和工业智能等方面的需求。 由于虚拟机的激增,企业的数据中心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管理难题,于是802.1Qbg和802.1BR应运而生。这两项标准的目的是把大量策略以及安全和管理方面的处理方法从网卡上的虚拟机和刀片服务器上面卸下来,并且将其重新交给连接存储和计算资源的物理以太交换机,简化数据中心系统的管理,帮助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更加便利地合作。 借助新的以太网标准,数据中心使用数据中心桥接可以支持融合的网络,进行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增强拥塞控制。在802.1Qbg标准中,通过边缘虚拟桥接,可增强虚拟机的可见性,提供终端设备到虚拟机之间

的桥接。其中的VDP协议可以发现并配置桥接器,CDCP协议可以通过为桥接器和边缘虚拟机提供虚拟端口,VEPA协议可以降低与高度虚拟化部署有关的复杂性。 802.1BR标准用于网络对虚拟机迁移做出动态调整,可以将远程交换机部署为虚拟环境中的策略控制交换机,而不是部署成邻近服务器机架的交换机,通过多个虚拟通道,让边缘虚拟桥复制帧到一组远程端口,利用瀑布式的串联端口灵活地设计网络,更有效地为多播帧、广播帧和单播帧分配带宽。 预计这两项标准的基础功能会在2012年中期推出。 IEEE802.1Qbg与IEEE802.1BR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解决允许边界桥对虚拟机迁移进行恰当反应。它主要关注服务器设备(EVB终端站)和边界桥(EVB桥)之间的操作,以及两个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信道,在组播或大量信息通过物理链路时,会导致物理链路中相同帧出现多个副本的问题。而IEEE802.1BR可通过添加额外标签信息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只允许一个帧副本被发送和复制在服务器中,从而减少了组播状况下的带宽占用,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来支持,可以看出IEEE802.1Qbg与IEEE802.1BR各有千秋。 802.3ba即40/100G以太网标准,不仅仅提高数据中心的物理层数据传输速率,还解决了数据中心、运营商网络和其他流量密集高性能计算环境中数量越来越多的应用的宽带需求,为更高速的以太网服务器连通性和核心交换产品铺平发展之路,千兆到桌面的理想也会逐渐成为事实。802.3bj是关于100Gb/s背板和铜线的标准,目前802.3研究组正在考

(完整版)以太网控车基础技术规范-

名称以太网控车基础技术规范编号 版本

目次 1.目的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缩略语 (2) 4.设备规格 (3) 4.1 以太网线 (3) 4.2 通信连接器 (3) 4.3 终端设备 (3) 4.4 交换机 (4) 5.以太网配置 (5) 5.1 MAC 地址分配 (5) 5.2 IP分配 (5) 5.3 线序及模式配置 (5) 6.数据帧格式 (5) 7.过程数据端口及周期分配 (7) 8.安全通信相关要求(关键设备:网络主控、牵引、制动、信号) (7) 8.1 数据表示 (7) 8.2 安全措施 (8) 8.3 校验(SC-32) (8) 8.4 源设备身份标识(SID) (9) 8.5 安全数据报文(VDP) (10) 8.6 排他性 (11) 8.7 时间参数配置(以下参数均由应用程序参考下方说明进行设置) (11) 8.8 安全数据源(SDSRC) (11) 8.9 安全数据宿(SDSINK) (11)

1.目的 本文档作为以太网控车的基础技术规范,用于规范参与以太网控车的通信介质、车载设备电气接口、通信接口,指导以太网控车的方案执行。 本文档适用于采用以太网控车的动车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序号标准 18 IETF RFC 1901 3.术语缩略语

序号标准 19 WNDS 4.设备规格 4.1 以太网线 以太网电缆应采用符合ISO/IEC 11801 的超 5 类屏蔽双绞线。车辆内部连接以太网电缆和跨车辆(永久车钩或半自动车钩)连接以太网电缆的线径应至少采用22AWG。如果以太网电缆应用在自动车钩上,应考虑使用更大线径的以太网电缆,终端设备与交换机设备之间,交换机设备与交换机设备之间以太网线缆需采用交叉线。 4.2 通信连接器 以太网连接器采用符合DIN EN61076-2-101的M12 D型编码连接器。在设备端采用插孔,电缆端采用插针。临时设备(例如PTU)可采用RJ45 连接器。M12 连接器示意图如下: 4.3 终端设备 以太网终端设备包括TCU、BCU、APU 等具备以太网接口,连接至以太网交换机上的设备。终端设备的参数要求见下表:

以太网通讯方式

1.1以太网通讯方式 1.PLC300/400-PLC300/400之间的通讯 1.1.两个PLC程序在一个文件中,清楚地知道两个PLC的型号,组态,建立以太网通讯1.1.1硬件组态 打开SIMATIC Manager,根据我们系统的硬件组成,进行系统的硬件组态,如图1-1:插入2个S7300的站,进行硬件组态,如图1-2和图1-3: 图1-1 分别组态2个系统的硬件模块:

图1-2 图1-3 设置CP343-1、CP343-IT模块的参数,建立一个以太网,其MPI、IP地址的设置步骤如下:●双击CP343-1一栏,显示如下界面: 图1-4 ●单击Properties(属性),选择SetMAC address(同时复选IP地址)

图1-5 ●CP343-IT的属性设置步骤与上面CP343-1的设置方式完全相同。 ●组态完2套系统的硬件模块后,分别进行下载,然后点击Network Configration按钮, 打开系统的网络组态窗口NetPro,选中CPU314,如下图: 图1-6 ●5、在窗口的左下部分点击鼠标右键,插入一个新的网络链接,并设定链接类型为 ISO-on-TCP connection 或TCP connection或UDP connection 或ISO Transport connection,如下图:

图1-7 ●6、点击OK后,弹出链接属性窗口,使用该窗口的默认值,并根据该对话框右侧信息 进行后面程序的块参数设定: ●7、再单击Properties(属性),设置TCP连接。

图1-9 ●当2套系统之间的链接建立完成后,用鼠标选中图标中的CPU,分别进行下载,如图示: 图1-10 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组态和网络配置已经完成。 1.1.2软件编码 ●在第一个PLC的程序中,调用通讯模块,如图所示,在左边“libraries->SIMATIC->CP300”中,双击选择“FC5”,用于发送数据,如图所示:

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 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线径OM3(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 802.3aq。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62.5?m多模光纤的FDDI 网络和100Base-FX网络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20m,而在OM3光纤中可达260m,在连接长度方面,不如以前的10GBase-LX4规范,但是它的光纤模块比10GBase-LX4规范光纤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电源消耗。 10GBase-ER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标准以太网也常被称为传统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它是最早时期的以太网类型,其带宽只有10Mbps ,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访问控制方法,解决了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同一传输信道的问题,提高了局域网共享信道的利用率,因此得以发展和流行。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以双绞线为主,所有的以太网都必须遵循IEEE 802.3标准,如表5-1所示为IEEE 802.3定义的标准以太网标准。 表5-1 IEEE 802.3 标准以太网标准 在该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Mb/s ”,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一段网线的长度(基准长度为100m ),Base 表示“基带”,Broad 表示“带宽”。下面详细介绍10Base-5、10Base-2、10Base-T 、10Base-F 和10Base-36标准。 1.10Base-5和10Base-2 10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采用直径为10mm 、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 提 示 在5-4-3标准中,数字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数字 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数字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 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 ),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其安装规则如下: ● 网段的最大长度为500m ; ● 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 ● 收发器间的最短距离为2.5m ; ● 网段两端必须使用终结器,一端还必须接地; ● 收发器电缆不能超过45m 。 10Base-2与10Base-5基本相同,如在使用的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及遵循5-4-3标准等方面。其主要的不同就是10Base-2采用细同轴电缆,电缆段上工作站间的距离为0.5m 的整数倍,每个电缆段内最多只能使用30台终端,且每个电缆段不能超过185m 。

以太网定义(精)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 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与集线器不同,交换机只转发从一个端口到其它连接目标节点且不包含广播的端口的帧。 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以太网简史: 1972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实验型的以太网系统,用来实现Xerox Alto(一种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工作站)之间的互连,这种实验型的以太网用于Alto工作站、服务器以及激光打印机之间的互连,其数据传输率达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发明的这套实验型的网络当时被称为Alto Aloha网。1973年,梅特卡夫将其命名为以太网,并指出这一系统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还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计算机,而且整个网络结构已经超越了Aloha系统。他选择“以太”(ether)这一名词作为描述这一网络的特征:物理介质(比如电缆)将比特流传输到各个站点,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论”(luminiferous

3.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 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 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线径OM3(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 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 802.3aq。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62.5?m多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1310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7) 三、放大器 (11) 四、线路供电器 (14) 五、光缆 (16) 六、同轴电缆 (19)

器材清单

施工费用 一、1310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19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1主路,不少于1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5℃~+55℃,贮存温度范围为-25℃~+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1dB以内。 技术要求 1 采用双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AC 160~250V或DC -48V可选。 2 应采用高线性直接调制DFB激光器,必须采用全新原装进口的DFB激光器器件。 3 应具有预失真校正电路。 4 光输出功率:按需指定。 5 应支持以下控制功能:电平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光功率控制(APC),自动温度控制(ATC),手动、自动光调制度控制功能。 6 应支持报警功能:具有温度报警、输入信号电平报警等功能。 7 网管监测参数至少包括输出光功率、激光器偏流、激光器温度、制冷电

流、射频输入电平、工作电压等。 8 支持2类网管,承诺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广电网络做第三方网管集成。性能要求表 光特性 波长[nm] 输出光功率[dBm] 电特性 工作带宽[MHz] 47~1000 平坦度[dB] <±0.5 (47 ~1000MHz) CNR [dB] CSO [dBc] CTB [dBc] 控制接口 光连接器 光纤标准单模光纤9/125μm 射频主信道输入电平[dBμ 73~83 V]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 历史上以太网帧格式有五种: 1 E 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 ARC提出的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的封装格式,后来在 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 thernet V1标准; 2 E thernet II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的以太网标准帧格式。Cisco名称为:ARP A。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太网帧格式,也是今天以太网的事实标准,由DE C,Intel和Xerox在1982年公布其标准,主要更改了E thernet V1的电气特性和物理接口,在帧格式上并无变化;E thernet V2出现后迅速取代E thernet V1成为以太网事实标准;E thernet V2帧头结构为6bytes的源地址+6bytes的目标地址+2Bytes的协议类型字段+数据。 常见协议类型如下: 0800 IP 0806 ARP 0835 RARP 8137 Novell IPX 809b Apple Talk 如果协议类型字段取值为0000-05dc(十进制的0-1500),则该帧就不是E thernet V2(ARP A)类型了,而是下面讲到的三种802.3帧类型之一;E thernet可以支持TCP/IP,Novell IP X/SP X,Apple Talk P hase I等协议;RFC 894定义了IP 报文在E thernet V2上的封装格式; 在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开始处都有64比特(8字节)的前导字符,如图所示。其中,前7个字节称为前同步码(P reamble),内容是16进制数0xAA,最后1字节为帧起始标志符0xAB,它标识着以太网帧的开始。前导字符的 作用是使接收节点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帧的准备。 ——P R:同步位,用于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同时也指明了传输的速率(10M和100M的时钟频率不一样,所以100M网卡可以兼容10M网卡),是56位的二进制数101010101010..... ——SD: 分隔位,表示下面跟着的是真正的数据,而不是同步时钟,为8位的10101011,跟同步位不同的是最后2位 是11而不是10. ——DA:目的地址,以太网的地址为48位(6个字节)二进制地址,表明该帧传输给哪个网卡.如果为FFFFFFFFFFFF, 则是广播地址,广播地址的数据可以被任何网卡接收到. ——SA:源地址,48位,表明该帧的数据是哪个网卡发的,即发送端的网卡地址,同样是6个字节. ----TYP E:类型字段,表明该帧的数据是什么类型的数据,不同的协议的类型字段不同。如:0800H 表示数据为IP包,0806H 表示数据为ARP包,814CH是SNMP包,8137H为IP X/SP X包,(小于0600H的值是用于IEEE802 的,表示数据包的长度。) ----DATA:数据段,该段数据不能超过1500字节。因为以太网规定整个传输包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1514字节。 (14字节为DA,SA,TYP E)

关于万兆以太网标准

万兆以太网标准 关于万兆以太网标准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 在IEEE 802.3ae中定义了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和支持光模块,如下图所示(左)。在以太网标准中,光模块被正式定义为一种物理媒体依赖接口(PMD)。右图显示了PMD、PHY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在交换路由器板卡上的逻辑设计。万兆以太网MAC(右图)在服务接口(向PHY)以 10Gb/s的速率运行,在MAC PHY层之间适应速率,通过调试Inter-Packet Gaps (IPG)以适应LAN PHY和WAN PHY的略有不懂的数据速率。速率适应机制在IEEE 802.3ae中叫做Open Loop Control。 Stack Diagram of 10GE PHYS & PMDs Typical Switch Card Layout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为: 连续LAN PHY 连续物理层由64b/66b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译码/解码)配置和serializer/deserializer (SerDes)组成。64b/66b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配置是执行包描绘的块状编码配置。SerDes为连续光模块或PMD,在传送器上将16- bit并行数据路径(每个644 Mb/s)排序到一个10.3Gb/s的连续数据流,并将一个10.3Gb/s的连续数据流去序列化到16-bit并行数据路径(每个 644Mb/s)。 连续WAN PHY 连续WAN PHY由WAN接口子层(WIS)、64b/66b多媒体数据信号编解码器配置(与上文描述一样)、和SerDes组成,SerDes也与上文描述一样,除了连续数据流的速度为9.95Gb/s(OC-192),每个16-bit并行数据路径为622Mb/s。WIS为SONET framing和X7+ X6 + 1 scrambling专门设计。与SONET OC-192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它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网卡。 网卡必须具备两大技术:网卡驱动程序和I/O技术。驱动程序使网卡和网络操作系统兼容,实现PC机与网络的通信。I/O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实现PC和网卡之间的通信。网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也就是说,这台计算机和网络是孤立的。 网卡的不同分类:根据网络技术的不同,网卡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如大家所熟知的ATM网卡、令牌环网卡和以太网网卡等。据统计,目前约有80%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务器的工作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价格较贵,但性能很好。就兼容网卡而言,目前,网卡一般分为普通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专用网卡。服务器专用网卡是为了适应网络服种类较多,性能也有差异,可按以下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网卡、100M网卡、 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M网卡几种;根据网卡总线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和PCI网卡三大类,其中ISA网卡和PCI网卡较常使用。ISA总线网卡的带宽一般为10M,PCI总线网卡的带宽从10M到1000M都有。同样是10M网卡,因为ISA总线为16位,而PCI总线为32位,所以PCI网卡要比ISA网卡快。 网卡的接口类型: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网卡出现了AUI接口(粗缆接口)、BNC接口(细缆接口)和RJ-45接口(双绞线接口)三种接口类型。所以在选用网卡时,应注意网卡所支持的接口类型,否则可能不适用于你的网络。市面上常见的10M网卡主要有单口网卡(RJ-45接口或BNC接口)和双口网卡(RJ-45和BNC两种接口),带有AUI粗缆接口的网卡较少。而100M和1000M网卡一般为单口卡(RJ-45接口)。除网卡的接口外,我们在选用网卡时还常常要注意网卡是否支持无盘启动。必要时还要考虑网卡是否支持光纤连接。 网卡的选购: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因而重点以以太网网卡为例,讲一些选购网卡时应注意的问题。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网卡的应用领域----目前,以太网网卡有10M、100M、10M/100M及千兆网卡。对于大数据量网络来说,服务器应该采用千兆以太网网卡,这种网卡多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响应速率。而10M、100M和 10M/100M网卡则属人们经常购买且常用的网络设备,这三种产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所谓10M/100M自适应是指网卡可以与远端网络设备(集线器或交换机)

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IEEE802标准与以太网 院系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16-6 姓名学号日期2018、6、9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习与掌握TCP/IP协议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工具的使用。 2、熟练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4、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有关协议分析; 实验准备Windows 2000 server 操作系统TCP/IP 协议 Sniffer工具软件 实验内容实验一: 1、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主机A ping 主机B,察瞧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 3、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成绩

实验二:1、主机E启动协议编辑器。 2、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 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 3、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地址)。 4、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 5、主机A、B、C、D、F停止捕获数据,察瞧捕获到的数据中就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解:FFFFFF-FFFFFF作为目的地址的MAC帧说明这就是一个广播帧,(一对多),即这个帧就是发送给局域网中每一个站点的帧 实验三: 1、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帧。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与数据长度:001F 控制字段:填写02(注:回车后变成0200,该帧变为信息帧,控制字段的长度变为2字节) 用户定义数据/数据字段:AAAAAAABBBBBBBCCCCCCCDDDDDD(注:长度为27个字节) 2、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并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LLC帧。 4、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LLC帧,分析该帧内容。 ●记录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 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协议类型与数据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它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视频以太网交换机施工技术规范

视频以太网交换机 1检查安装场所 (1)网络交换机必须在室内使用,无论将交换机安装在机柜内还是直接放在工作台上,都需要保证以下条件: ①确保交换机的入风口及通风口处留有空间,以利于交换机机箱的散热。 ②确保机柜和工作台自身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系统。 ③确保机柜及工作台足够牢固,能够承受交换机及其安装附件的质量。 ④确保机柜及工作台接地良好。 (2)为保证交换机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安装场所还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①温湿度要求:为保证交换机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机房内需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②洁净度要求:灰尘对交换机的运行安全是一大危害。室内灰尘落在机体上会造成静电吸附,使金属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尤其是在室内相对湿度偏低的情况下,更易造成静电吸附,不但会影响设备寿命,而且易造成通信故障。 ③抗干扰要求:交换机在使用中可能受到来自系统外部的干扰,这些干扰通过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蟫波辐射、公共阻抗(包括接地系统)耦合和导线(如电源线、信号线和输出线等)的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影响。 (3)为抗干扰应注意如下: ①交流供电系统为系统,交流电源插座应采用有保护地线(PE)的单相三线电源插座,使设备上的滤波电路能有效地滤除电网干扰。 ②交换机工作地点应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高频大电流设备。 ③必要时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如接口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④接口电缆要求在室内走线,禁止户外走线,以防止因雷电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将设备信号口损坏。 2安装 1)安装工具 包括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防静电手腕。 2)安装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安装到19in(1in:标准机柜中,安装方式分为以下两种:前挂耳和托盘配合的安装方式、前挂耳和滑道配合的安装方式。 (1)采用前挂耳和托盘配合安装的过程。 第一步:带上防静电手腕,并检查机柜的接地与稳定性。 第二步:将机柜附带的托盘水平固定到机柜的适当位置。 第三步:取出螺钉(与前挂耳配套包装),将前挂耳的一端安装到交换机上,如图1-1所示。 第四步:将交换机水平放置于托盘上,沿托盘轻推入机柜,通过螺钉和配套的浮动 螺母,将前挂耳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柜的前方孔条上,如图1-2所示。

以太网相关技术规范总结

以太网相关技术规范总结 车载以太网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最根本的来源则是一本一本的技术规范。这个领域的技术规范非常多,而且多以数字和字母编号,很容易混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对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了总结。如有错误和疏漏,还请同行们指正。 RFC系列: RFC793 :TCP RFC768 :UDP RFC791 :IP RFC826 :ARP

RFC792 :ICMP RFC5681 :TCP-拥塞 RFC6298 :TCP-重传 RFC2131 :DHPC RFC1112 & RFC2365 :IP-组播 RFC4862 :IPv6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RFC2460:IPv6规范 IEEE系列: IEEE 802.3 bw :100BASE-T1 IEEE 802.3 bp :1000BASE-T1 IEEE 802.1 Q :VLAN(虚拟局域网) IEEE 802.1 Qav :FQTSS IEEE 802.1 Qat :SRP IEEE 802.1 AS :gPTP AUTOSAR系列: AUTOSAR_PRS_SOMEIPProtocol :SOMEIP AUTOSAR_PRS_SOMEIPServiceDiscoveryProtocol :SOMEIP/SD AUTOSAR_SWS_ServiceDiscovery : SOMEIP/SD

AUTOSAR_SWS_SOMEIPTransformer: SOMEIP数据序列化 AUTOSAR_TR_SomeIpExample : SOMEIP Acceptance Test Specification of TCP communication :TCP测试标准Acceptance Test Specification of UDP communication: UDP测试标准Acceptance Test Specification of IPv4 communication :IPv4测试标准Specification of TCP/IP Stack :TCP/IP软件接口描述 Open Alliance系列: TC1 :Interoperability & Compliance Tests for 100BASE-T1 PHYs TC2 :100BASE-T1 Ethernet Channel & Components TC3 :1000BASE-T1 CMC Requirements TC4 :tools TC6 :MII TC7:1000BASE-RH Gigabit Ethernet over Plastic-Optical-Fiber (GEPOF) TC8 :Automotive Ethernet ECU Test Specification TC9 :Automotive Ethernet Channel & Components TC10:Wake-up and Sleep TC11 :Ethernet switch requirements and qualificationTC12 1000BASE PHY TC14:10BASE PH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