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生城信危机

大学生城信危机

大学生城信危机
大学生城信危机

中国大学生:危机四伏的一代

9月,一批少年才俊顶着“天之骄子”的金字招牌,怀着无限向往,迈进了大学殿堂。在潇洒话别家人的同时,他们更踌躇满志:我要将此后的人生镀上别样的色彩。

现在的大学难逃脱那个滥俗的比喻:她是天堂,很多梦想在这里异彩纷呈地铺展,人生的辉煌由此奠基;她也是地狱,很多憧憬在这里破碎,世俗的染缸把人生的画布变得斑驳不堪。甚至,一些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

大学的“地狱症状”已经无法让人掉以轻心:诚信危机、道德失范、心理失控、情感迷惘……我们关注,是因为这些现象在大学已呈蔓延之势;我们关注,是因为大学孕育的是未来;我们关注,是因为祈望大学变得更好,让那些新来者能够呼吸到更为健康的空气;我们关注,更因为大学从来都不是孤立于我们的社会而存在,大学里的一切都是这个社会的缩影。关注大学,也就是在关注这个社会。

“完全没有大学生的样儿”

考查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不是依据特定情形下的特定行为,更多的是依据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因为它们最为真实。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被调查者向《环球》杂志记者讲述了他们曾经遇到过的一些与大学生有关的小细节。

高大姐(北京某大学宿舍清洁工):我在这幢楼已经打扫卫生两年多了,大学生总体来说素质还行,毕竟都有文化嘛。但是有的就不行,有一次都把我气哭了,那是去年冬天,有的同学晚上怕冻着,就不去厕所小便,他们在寝室用矿泉水瓶子方便,完了就放在门口,我来收拾就觉得很不好……有的还说什么,你们每个月拿工资,就应该干活……他们每个人都有电脑,玩打仗……好像总没有课,(中“完全没有大学生的样儿”午)11点还有学生刷牙……早上碰到过女的从男的房间里出来,

是不是在里面睡的我就不知道……最累就是毕业的时候,好多垃圾,纸、衣服扔了一地,有时候收拾一个房间最少要一个上午……

李老师(北京某高校图书管理员):大学生每年一拨连一拨,差别有一些,我们通过网络监控有一个统计,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前的大学生借书量下降了,书的内页给撕掉是很正常的事了,还有在书上乱写乱画的。我们馆里还特意制作了一个专题片,在门口循环播放,希望大家爱惜书籍,但收效不大。偷书的少一些,但也有,上个学期就有两个学生被发现了,学校给予记过处分……时代是变化了,大家的公共观念淡薄了,但是作为大学生,不管怎么说还是社会的精

英,就应该带个好头。如果他们都这样,我们的社会就麻烦了……

戴先生(湖北某游客):我的孩子在上大学,比较麻烦,以前没有教育好,也没有办法,独生子女……这次是送她来北京学英语,学校安排寝室了,她嫌太乱,就哭得不行,说我们家长太坏了。没有办法,只好在附近一个招待所给她包了一个房间……手机已经换了好几个,笔记本电脑、录音笔、CD机都配齐了,她说这是现代大学生必需的四大件……实话实说,完全没有大学生的样子了,让我跟她妈感到负担很大。(摇头)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家长有责任,社会风气也不好……

有一次给学生作报告,学生递来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你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 我当即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过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结果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当时,我心里觉得很难过。这样下去还怎么搞科学?我们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不敢想也绝对不会做的事情,怎么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都无所谓了……实际问题比你们报道的要严重得多。诸如考试作弊、研究中的数据造假、抄袭别人的论文等等现象都很普遍。诚实与守信的价值观已经不是滑坡,而是快要消失了。

——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

诚信危机:天堂的陷落

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一个主要体现。四川某高校大三学生小谢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刚进大学没多久,师兄就到宿舍“传授经验”,说逃课、作弊、谈恋爱才是大学真正的必修课。

天津某高校大一女生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能够坦然说自己在4年学习中从来没有作过弊。”

在《环球》杂志记者就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的过程中,许多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校园之所以作弊成风,原因并不能简单归结于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他们甚至抱怨自己“承受了来自社会过多的指责”。

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河南某高校学生小张认为现在很多课程根本没有必要开设,这些课程要么无法跟上时代需求,要么纯属为了安排师资而强行开设。而有的课程被刻意拔高到了重中之重的高度,例如英语考级一直是横在大学生面前的一道坎,一些学校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只要通过英语国家四级考试就等于毕业。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都把精力放在学习英语上,忽略了其他课程特别是选修课程的学习。对于这些课程的考试自然就得琢磨些“点子”了。

其次,考试的方式不够科学。中国多数高校一贯重视对记忆类知识的考核。对某个特定问题的解释,老师惯于罗列出“一、二、三、四……”若干个点,然后就把这些作为考试的标准答案。有的学生认为这样死背知识没有多大意义,也缺乏足够的兴趣,为了应付过关,就甘于冒险。

再次,学校管理层也有一定责任。虽然对作弊行为一向重视,但“更多停留在表面上”,态度暧昧:要么抱着“照顾、关爱”学生的心态不了了之,要么仅仅简单通报批评一下,要么干脆把它演变成教育腐败的一种方式(监考老师向作弊学生索取钱款)……这些处理措施,是对大学生作弊的一种纵容,更不用说有的老师参与帮助学生作弊了。

最后,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和价值标准是作弊现象猖獗的主导因素。虽然学习成绩在大学不如在初中、高中那么重要,但它依然是衡量大学生素质的指标之一,有时候甚至被特殊化成衡量大学生素质的唯一指标。成绩好可以获取高额奖学金,可以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可以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应试教育的理念在大学依然盛行,对学生才能的评估机制还显得有些单一,这些都导致了不良竞争的出现,有的学生就会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分数。

专家也承认大学管理、教育体制、社会价值评判等方面存在弊端,但这不应构成大学生作弊的理由,因为大学生有知识、有胆魄,是社会变革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应该通过更好的方式来推动体制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而不应该用作弊这样的消极方式来迎合这些弊端。

2004年6月底,京城某高校正在举行硕士论文答辩会。一位老师在阅读一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有些内容“似曾相识”。仔细一看,原来文章是自己先前发表过的一篇论文的翻版,有些段落一字未改地被直接挪移了过来。这位同学没有想到,在网上“扒”下的这些内容,竟然这么巧合地撞在了它的原作者手上。

对于学术抄袭现象在大学出现的原因,大学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商业潮流早已经涌入了大学,大学在他们心目中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让大学生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就卷入其中,所以很难静心进行学术研究,甚至把论文写作当成负担。另外,当前的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有的完全走进了死胡同,这让大学生不知道学术的方向在哪里,也就不知道怎样去着手展开研究。一般认为,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优秀的毕业论文能够为几年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所以要好好对待。有的大学生认为这有些“理想化”,因为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是找工作最为忙碌的时期,“毕业论文再重要也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所以对论文就试着想办法“应付一下”了。而网络的高速发展也为学术抄袭提供了便利,不论是哪一个学术话题,在相关网站简单搜索一下就可以轻松地找到海量的资料。

对于出现学术抄袭的原因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着不同层面的解释。一些本科生认为,本科生阶段不应该强求出学术成果,而应该广泛地涉猎知识。但是有些学校就急于求成,要求

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直在鼓励,而且将学术成果列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表了学术文章、申请到了校级科研课题的同学在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保送读研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有些同学在原本没有实力进行学术研究的情况下,也“打肿脸充胖子”,积极投稿,申报选题,一旦没有能力完成,便找到了抄袭这条便捷的道路。

学术研究是研究生学习的使命之一。但是由于社会只重视文凭的风气依然盛行,就读研究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所以他们的精力主要不用在学术研究上。另外有些学校提出了量化标准,例如研究生学习阶段必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几篇专业论文才能准许毕业。而现在的专业学术刊物处境艰难,发行面狭窄,完全依靠国家补贴。为了盘活资金,有的刊物经常出版一些增刊,收取写作者高额的版面费,不太顾及论文的质量。这让一些研究生养成了“以钱养学术”的心态,把一些资料进行随意的组合,邮寄给杂志,敷衍了事。

而教师的学术抄袭行为是学生步其后尘的一个诱导因素。有的大学生说,翻看一些老师的学术著作,发现一些内容与其他相关著述(特别是外国学者的著述)有很多雷同之处。但老师在课堂上还吹嘘这是自己的“重大理论发现”。

被调查者还向《环球》杂志记者提及,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学术经验的时候,竟然大言不惭地总结为一个“抄”字,还借用小品语言戏谑地说:“不抄,吃啥?不抄,喝啥?不抄,写啥……”当看到这些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成就了功名,并公开进行标榜,一些大学生觉得写文章也就那么一回事,反正“天下文章一大抄”,破罐子破摔,就不自觉地把抄袭所造成的后果淡化,不再有道德的负罪感。

美国:“知廉耻,讲学术道德”

美国拥有相对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但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现象在各高校也屡见不鲜。

专家们指出,高校作弊其实是日益严重的中学作弊现象的延伸。杜克大学学术道德中心在2001年对25所学校的4500名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74%的受试者承认曾有过一次或更

多的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72%的人承认有过严重的作业抄袭行为。这批学术道德观念淡漠、

对大学学习生活准备不足的青年面对学校繁重的课业压力,完全靠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

式往往难以适应,一些人为了完成学业往往沿用在中学时期的老办法——作弊或抄袭。

此外,在网络时代,传统的版权观念、学术抄袭的界限进一步受到挑战,变得更加模糊。

许多青年对如何有效、合法地利用网络信息缺乏基本了解。很多人认为从网上多处来源剪切

粘贴信息,然后不注明出处,将其凑成自己的一篇文章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加上对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的掌握往往超过老师,他们很容易利用网络从事学术抄袭。学术道德中心的调查显

示,1999年时接受调查的学生中,10%的人承认自己曾有过利用网络进行抄袭的行为,到

了2001年,这个比例已经增加到41%,最令人注目的是,竟然有68%的学生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美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各院校高度重视校园作弊和抄袭行为,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考试、论文审核的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杜克大学学术道德中心目前拥有320个院校成员,每年都要召开有关学术道德问题的研讨会。各校在严明制裁纪律措施外,还防范于未然,提出一些合理利用时间、降低学习压力,及时解决有可能影响学习的健康和情感方面问题的建议。

美国一些大学院系相继建立了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以便查出作弊者,有的干脆定购某些从事侦破网络剽窃的网站提供的专门服务。199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位研究人员与教师、数学家、电脑专家共同开创了https://www.sodocs.net/doc/ce3278744.html,网站,成为全球首家专门从事侦破网络抄袭的网站。该网站将学生的作业与网络上出售的论文,或者电子版的书籍、学术期刊、参考书相比较,由专门的软件对学生论文中剽窃或疑似剽窃的部分加以标定,并估算出学生论文中自写部分所占比例。据报道,该网站目前为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万名学生提供这项服务,美国已有数十所大学成为该网站的长期客户。

在对作弊抄袭者加大惩罚力度、运用技术手段减少作弊抄袭现象发生的同时,美国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学校要形成“知廉耻,讲学术道德”的文化氛围。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学术道德规范。例如,马里兰大学规定,如果教师认为某学生有作弊嫌疑,则在对应的课程成绩上标明因作弊未能通过。如果涉案学生后来通过了学术道德课程,这一标记可以去除。对于情节特别恶劣、屡次违规者,校方将视情节轻重,分别做出口头或书面警告、书面训诫、提出赔偿要求、察看、暂令退学,最后直至开除。

大学爱情:雾里看花

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永远也说不清楚的话,那么“爱情”应算在其内。大学一直被誉为是人生爱情的“最佳收获时期”。可是,现在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复杂得没有了头绪。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让眼镜成为历史

在大学校园,感人的爱情故事从来不曾缺席。由于生理上逐渐成熟,时间也相对比较宽裕,校方也不再干涉,所以恋爱之风在大学很是盛行。

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调查时,一些大学生坦言自己正处于甜蜜恋爱的阶段,或者期待一场“魂飞魄散”的爱情——“或是平平淡淡,或是轰轰烈烈,总之要爱一回”;“大学的爱情是很美好的东西,像婴儿的第一次啼哭”;“大学生没有恋爱将是终生的遗憾”。根据天津中医学院今年7月所做的一项大学生恋爱观调查,60%的被调查者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不过,有的人完全是抱着“好奇”、“新鲜”的态度坠入爱河,明显“一时头脑发热”,缺乏冷静思考和甄别。这段感情的结果往往如昙花一现,使当事人身心遭受巨大伤害。还有一些大学生把谈恋爱当成游戏,抱着“玩”的心态,“男朋友走马观花地换,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男孩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今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开演讲时说,自己曾在校园里听见某新生“信誓旦旦”地表示,在高中学校不准谈恋爱,到了大学非得好好“行动一下”,争取一年换一个女朋友。杨教授认为堂堂大学生竟然抱着这样缺乏责任感的心态,令人担忧。

北京某高校一位大三女生把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缺乏足够的理性归于攀比心理。有些大学生看到周围同学成双成对,就产生了羡慕的情绪,并觉得孤独是可耻的,把没有异性朋友视为没有人缘的表现,于是便急于谈恋爱,“向身边的人证明自己也能够得到异性的喜欢”。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觉得生活“平淡”、“封闭”、“无聊”,把对异性的情感看成心理情绪发泄的一个出口,目的是为了寻找慰藉,所以对异性的选择就缺乏考虑。

当《环球》杂志记者问及大学生的爱情纯洁度保持在怎样一个水平的时候,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为纯洁的爱情确实还存在,但已“不入流了”。北京某高校能源专业大三学生小范幽默地说,大学爱情纯洁的质地“比高中差一点,较初中差两点”。旁边一位女生更是直言不讳:“现在的爱情最好不要用纯洁来形容,因为已经没有土壤来培育了。”

大四被称为检验大学爱情纯洁度的“一道门槛”,甚至还流行着“大四黄昏恋”的说法。这是因为大四面临毕业,人生将步入新的转折,大学生的思维越发冷静,考虑的因素也更加全面:继续上研与否、工作的地点、工作的性质、家庭的态度等等。而与此同时,象牙塔中的爱情也将在此时接受现实因素的严峻考验。

在恋爱过程中,现在的大学生更注重实际。两个人有爱慕之情是前提,但如果要继续发展,一些额外因素就会介入,甚至“喧宾夺主”成为主导,其中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在这方面,农村学生的情感状况比较特殊。

青年作家余杰在杂文集《铁屋中的呐喊》中提到了北京大学的周末学生舞会。舞会的举办,原意是让许多平日苦读的学生放松一下,但它逐渐演变成高级轿车的集聚地,这些豪华

轿车以及它们的主人都在等待“清纯女生”投怀送抱,然后扬长而去。当时就读北大中文系博士、现为该系教师的孔庆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每当周末我从图书馆出来,看到柿子林(舞会所在地)的几排高级轿车时,我就想说:北大,你不该这样堕落!”

大学生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知识丰富、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特别是女生,由于没有受到社会环境的过多浸染,还带有几分清纯,所以被划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了一些社会力量关注的对象。日前,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宗海被纪检部门查处,据报道,这是一位喜欢在公文包里携带避孕套、“伟哥”和钞票的腐败分子,而他挑选女人的标准之一就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即使在中央党校的一年学习期间,他也不甘寂寞,包养了一名女大学生。”

一些大学生向《环球》杂志记者坦言,自己身边就有女同学正在傍大款。“现代人的心态偏于懒惰,不想工作、不想学习、不想刻苦,却梦想什么都有。”大学生涉世不深,难以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渴望高档次的物质生活,但这与她们的无收入形成矛盾,所以她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情感当成赌注。另外,部分女大学生乐于傍大款的原因还有:希望利用对方良好的背景以求在今后获得很好的发展前途;寻找刺激,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对方的显赫地位作为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资本……

一位被调查者笑言在他和同学之间流行着一套“宝马论”。同寝室的小刘追求同班一女生达3年之久,但对方始终不肯接受。小刘经常在寝室内空发慨叹,室友劝他说:“你还是自己好好反省吧,有本事就去开辆宝马到她的身边,看她什么反应?”虽然这只是同学间的一个玩笑,但是它却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内在心态。除了女生傍大款,也有男生开始傍富姐。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某高校一名26岁的大学生陈成(化名)今年3月在媒体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欲求“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女子,可资助其留学俄罗斯3年,年龄25岁~35岁,体重70公斤~100公斤,有子女者优先”。陈成一直怀揣强烈的出国留学愿望,但家境贫困,根本无法让他实现留学梦,于是就想到了用征婚这个“花小力气办大事”的办法。

“网恋”已经成为大学生情感生活的一个主题词。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有过网恋经历和希望未来有一次网恋经历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4%。

小丰(化名)今年暑假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工作,他向《环球》杂志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网恋经历。由于本科毕业后留校读研,对学校各方面环境都过于熟悉,让他觉得有些烦躁与郁闷,有段时间整天泡在网上聊天。这样就偶遇了一个福建女孩。“尽管没有见面,但当时她还是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两人慢慢发展关系,互发邮件、互发短信、互打电话、互相写信、邮寄照片……“那段时间一天最少是30个短信,多的时候达到上百个,有时候边洗澡边把手机放得远远的,铃声一响就过去继续发……什么都聊”。后来他们终于见面了,但那种狂热的感觉立刻变淡了许多,两人就平静地分手了。

小丰说当时是因为想逃避现实才沉湎于网恋的,这也是很多网恋者的普遍心态。现在大学生遭受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很难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旦袒露内心世界,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料。网络的虚拟世界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出口,通过彼此间的甜言蜜语相互慰藉。网恋也是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失恋的大学生乐于尝试的恋爱方式。

今年5月1日,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01级本科生王洋公开举行了婚礼,新郎是天津大学博士生刘航。尽管恰好是“五·一”长假,但这场婚礼还是吸引了全国30多家媒体的记者。婚礼原定于下午4点28分举行,因为现场记者过多的采访而拖延到5点。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齐建新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场婚礼有故意炒作的嫌疑,媒体也报道王洋自认为是“国内在校大学生公开举行婚礼第一人”。

2001年底,教育部公开表示,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由高校自行做主。虽然一些大学生早已进行了尝试,但是像王洋这样大张旗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并不多见。不过,他们在校结婚的行为还是得到了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同。

在《环球》杂志记者调查的过程中,约23%的被调查者不反对在校结婚,但是反对未婚同居。他们认为两个人到了法定年龄,如果双方自愿,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但是必须要先办理结婚手续,虽然这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却能给彼此以法律上的保障。62%的大学生对同居表示赞成,他们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而且一旦做出决定,“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同时人们的性观念也越来越开放,没有必要视男女生住在一起为“洪水猛兽”。近10%的大学生不认同在校结婚,因为大学生做事容易冲动,“还不会成熟地思考问题”,可能会留下人生遗憾。而且结婚是迟早的事情,没有必要过早地去尝试,大学岁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最为宝贵,“以后不可能重来,还是应该好好把握”。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指出:“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并要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的自我保护,确保安全。”尽管同居的大学生只占在外租房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条规定对他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盲目扩招惹的祸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却失落了,主要体现在情感行为的失范,心理行为的失衡,道德诚信意识缺乏等。

大学生精神失落的原因是立体的。一方面是教育系统外部的,另一方面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外部原因姑且不论,而一旦把焦点锁定在教育系统内部,高校“扩招”便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高校“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扩招”的重点先是本专科生,然后是研究生。高校“扩招”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学说。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发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飞跃》的著名论文,此后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就一直备受世界关注。一些国家以其“量变带动质变说”作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依据。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也被推向了现实的前台。

诚然,高校“扩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青年学生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有人认为高校“扩招”对广大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导致大学生精神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精神的失落是大学自身文化缺位的必然结果,而大学“聚进式扩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大学文化的普遍缺位。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什么样的花朵,贫瘠的土壤培育的花朵干枯,肥沃的土壤使之茁壮。同理,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校园是广大大学生日夜浸淫其中的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梅贻琦先生所谓的“大学非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其实也是从一个方面对大学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因为大师本身就是高尚文化的化身。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任何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都会有文化。大学文化的缺位并不是指大学校园里没有文化,而是指在大学校园里本来应有的那种积极向上、诚信道德、优雅从容、平和宽容精神的缺失。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大学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都有相当的扩充与提高。但这种发展并不能够为“扩招”潮流中大量涌入的求学者提供充足的资源。

教育过程输入的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指教育工作者(以教师为主);物力资源包括实物形态和财力形态。很显然,高校“扩招”并不是基于招生能力而进行的,虽然“扩招”及伴随的学费“涨价”为高校带来了一定实物形态和财力形态的物力资源,可是这种物力资源的增长量相对于短时间“富集”在校园里的大学生而言是太少了。

于是,现在的大学校园到处都是拥挤的人流。这是怎样的一种文化环境?到图书馆借书还书需要排长队,自习室经常找不到座位,在食堂排长队买了饭食却又找不到桌子吃饭,上课统统是大班,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操场同样人满为患,想运动,没有场地和所需的器材……在“人人相拥”的氛围中怎能培养“优雅从容”与“平和宽容”?要知道,在这种文化里只能滋生大学生的浮躁心态,无论在做人还是在做事。美国一些大学校园宁静而悠远,一些高水平的大学在建校之初就以不同的形式立下规矩来控制学校规模。这一点在今天我们的大学里很难见到。

伴随“扩招”而来的是高校学费的“涨价”以及所谓的“教育产业化链条”的形成。由于教育产业化思潮的泛滥,大学日显功利,在“学术圣地”与“产业经营”之间左右摇摆,无法对自身办学的理念进行清醒定位。

高校过度“扩招”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学生本人和家庭太多的付出却无法得到切实的收益,在浮躁功利的文化土壤里又没有受到良好的通识教育,这种落差使得尚处于人生心理“断乳”阶段的大学生难以把握自己的方向,也就促使他们将潜在的危机显性化。

“扩招”政策的实施让一些守望大学的青年学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盲目、过度的“扩招”只会让这一线曙光稍纵即逝。因此,相关教育制度的规范与实施是重建大学生精神的一道屏障。

让大学生站起来瞭望

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未来。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特别是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成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新事物、新观念敏锐,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因此,各国对大学生的生存状况都非常重视。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在人们心目中,考入大学成为与个人命运、与财富、与家族的荣誉密切相关的大事,大学生也因此备受社会的关注与青睐。

但是,大学阶段处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创立的时期,尚未最后定型,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高科技时代,居社会宠儿地位的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诱惑、观念的误导,走向自我的迷失与困顿。

首先,高科技时代正在改变着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足不出门,不用与人实际交流,一个电脑网络终端,便知晓每天天下大事;可以远程学习,也可以匿名聊天,真正“天涯若比

邻”。“高速公路”使人的想象力、思维的空间大大扩展,也使一切都变得虚拟,经验取代了真理。由于阅历所限,大学生的经验往往是断裂的,长时间陷入虚拟世界,容易让他们的思维发生蜕变。

大学生是网络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自控力的缺乏让他们乐于寻找刺激,例如借助网络游戏追求不断高升的分数、高贵的身份,以此来获得虚拟的肯定;对暴力游戏的沉迷让他们容易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用虚拟复制替代现实真理。久而久之,就会促使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开放、大胆、暴力、色情,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生命、曲解自尊、贬低自我价值……

其次,社会约定俗成的人才观念让正处于求知阶段的大学生陷入人生的迷茫。大学生渴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希望找到轻松、收入丰厚的职业。可是社会、家庭希望他们成为有出息的体面人,替他们选择热门专业和职业,而较少关注学生自己的兴趣、个人发展的意愿。教育出现导向性的误区。

什么是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审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时的发言非常精辟:“能让卫星上天的人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人也是人才。”可是,现在又有多少学生愿意把类似成为“让马桶不漏水的人”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另外,生理发育提前,但心理发育滞后。现代青年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结婚)满足性生理需要的时间,比起祖辈、父辈要推迟4~10年。以北京为例,当前青年平均结婚年龄为28岁。而上大学就意味着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时间被延长,随之,性待业期延长。由于中小学性教育的不到位,导致目前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生理调节水平及性观念、性知识的限制,加上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性诱惑,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性心理困扰,也就出现一些校外同居、同性性游戏(假同性恋)等现象。如果再掺杂思想道德因素,女生傍大款,男生傍富姐也就不足为怪。

同时,两代人无法很好地进行衔接、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前在校的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出生,是动乱年代长大的一代,该长身体时吃不饱,求学的年龄却大多没有机会走进学校,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便把自己人生的遗憾、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当前大学生整体上背负着家族的命运、父母的希冀、个人的前途三大重任。但是父母又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和适应当代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从而使他们不能承担起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的责任。家庭教育力量的薄弱,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迷失的原因之一。

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大学生问题的一个瓶颈所在。“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木桶的吃水线在最低的木片处,因此,素质教

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把学校的服务、管理、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以学生心理发展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多事之秋。青年人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热情奔放,但情绪容易波动,易受挫折,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偏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办学、招生、收费、就业等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竞争压力增大,所以就有必要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充分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与恋爱教育、生命的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整合各种教育的力量,形成整体性合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是学校少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乃至全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每个教师都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义务。要对全体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集中、有效的培训,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使教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高校也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帮助父母学习与子女沟通、交流,与子女一起成长,还应与学校周边社区联合,创建健康的社区环境。

创设行之有效的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策略。德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与工人的素质直接相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学阶段,德国有关机构就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用几个月时间深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工厂、实验室、社会管理机构,体验生活,学习劳作技术,为自己将升入哪一类学校继续深造奠定自我体验的基础。我们也应该做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真正为学生服务。改变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站起来瞭望”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磨砺自己、锤炼自己、提高自己,拓宽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把大学只当成大学办,而是把其当成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道链条。聂振伟(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

——《论语》

诚信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人存在的本体,也是价值的本体。

——复旦大学陈根法教授

大学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它是新思想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

——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克尔

现在的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它们可以通过网上或者其他方便的途径获得,重要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思考。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

大学生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一个人对自己负责,作弊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自杀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一个人对感情负责,大学结婚同居就不再是问题;一个人对家庭负责,父母的含辛茹苦也就是爱得其所,爱也就可以随家庭延续下去;一个人如果对社会他人负责,道德也就不应该成为问题。

——天津某大学研一学生

作为学生,课内功课要搞好,课外的书更当看。有时一两本书就能改变你的人生态度,找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之路。一个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不能每天只是迷迷糊糊地做题,不能连思想的时间都没有,那样你的脑筋就会像垃圾桶一样装满垃圾,是没用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

有人将university(大学)美妙地音译为“由你玩世界”或“由你玩4年”。然而,与生活做游戏,与时间做游戏,输掉的往往是自己。

——青年作家余杰

现在的大学生太依赖电脑了。期末考试阅卷的时候竟然发现有的学生不会写某一个汉字,就用拼音代替了,退到小学一年级了。

——某大学教授

希望我们的每个大学生认真遵守《小学生守则》。

——某大学教授

大学生心理“断乳”的自我拯救

“……上课,枯燥,没劲;自习,无聊,没劲;睡觉,多了也累,没劲;打工,累死累活,让人剥削,没劲……大学让我好失望。为我哭泣吧,我的大学……”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让眼镜成为历史

这是一位大学生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与感伤。

专家声称,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

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

“一年级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不过,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绪,迅速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自杀。专家估计中国近年来每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轻生,而且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

2003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女生“鸽子”从宿舍楼9层一跃而下;200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男生从第4教学楼6层跳下;2004年3月3日,北京林业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上吊自杀……

而另一种表现方式就是通过一些犯罪行为来消极应对,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便是典型案例,一般情况下则主要表现为报复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所决定。他们是少年一代崇拜、向往的对象,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无法逃脱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新的观念正在慢慢确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历欢欣,也经历阵痛。因为观念的蜕变并不容易,况且“经历了风雨却见不着彩虹”的现象过于普遍,“不经历风雨却彩虹满天”反而大行其道。此外,大众文化风起云涌,精英文化偏安一隅,经典被疯狂解构,传统信念渐被颠覆,道德观念逐步淡薄。所以在精神上、心态上出现病态的迹象并不为一些大学生所独有,而是整个社会的症结所在。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具体到大学生这个群体,也有其独特的原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长辈溺爱,“一直走得很顺”。就读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自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同时耐挫能力缺乏,虚荣心强烈,对一些细小问题无法进行冷静处理……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向偏激。

教育体制的误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是高中学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高中老师经常把大学进行美化渲染,我们那个时候还年轻,就幼稚地认为一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什么也不用做。来了之后才发现考试压力还那么大,特别是英语,似乎有决定生死的感觉。这种落差真的很大,当时确实让人有点难受”。

巨大的心理落差还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除了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之外,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也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而在一些重点院校还有这样的特殊原因:由于学生们在原先所读中学都非常优秀,是老师手中的“宝”,同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就自然形成了要强与自我膨胀的心理。但是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同时,现在的本科生的辅导员制、研究生的导师制形如虚设,当他们内心有解不开的结的时候,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有时候同相关老师只能一星期见面一次,缺乏足够的沟通,而且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一个口号式的摆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心理课程虽然都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但“效果不明显,都是照本宣科讲理论,根本没有实际效果,让人失望”。

对此,北京某高校教务处一位老师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学生数量连年递增,学校方面确实有些工作没有到位。但是现在的大学生隐蔽性很强,经常把自己藏得很深,老师很难发现问题,而且由于隐私权的原因,使得老师不敢轻易去触及学生的心理。所以她建议学生主动找老师反映情况,这样就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加强很好的对接。

调查过程中,大学生认为自己情绪出现波动的原因还有: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被迫把自己收得很紧,不敢放开;就业压力大,觉得毕业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前途渺茫;家庭负担过重,急于兼职,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在兼职过程中还经常被别人利用、欺骗;爱情受挫,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恋人关系突然被迫中断,情绪低落;喜欢攀比,别人有了自己没有就觉得没面子;一些书籍和影视作品的倾向不对,情绪经常不由自主受到影响……

不过更多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总是“坐、等、要”,期待社会、学校来“解放自己”,而是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对待问题,然后寻求科学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对此,接受《环球》杂志记者调查的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对大学生群体具有针对性意义,相信对社会上每一个在精神层面感到困惑与受到折磨的人都会有一定借鉴作用:

“这个世界也许并不存在正常的人,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会变得更正常一些。”

“社会不是为我一个人而存在,天地之大,总有适合自己的路。大多数时候应有坚强的自制力,偶尔适度发泄一下也不为过,但是方式一定要正当。”

“有事情就好好面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想办法解决,天无绝人之路;然后把它给忘了,这样马上就活轻松了。”

“其实大学生没有什么了不起,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不过就是…有知识的社会劳动者?,对自己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我们就不至于眼高手低。”

“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加强自身德行修养,多与人交流沟通,敞开胸怀。一到郁闷的时候,就试着告诉自己,世界还是美好的。这很有效,大家可以试试。”

“我是学心理的,一旦情绪低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以化解:睡觉、洗澡、吃零食、喊叫、找朋友倾诉、唱歌、逛街、跑步、看喜剧电影或者幽默书籍……总之,是通过别的方式把问题转移,憋着钻牛角尖只会让问题更麻烦。”

墨西哥:大学成了制造人力机器的工厂

墨西哥是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以至于“造就现代社会公民典范和动力”的大学蜕变为“制造人力机器的工厂”,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教育中知识与道德的严重分离。

伊比利亚美洲大学教育学博士马丁内斯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传统道德评判的界限变得模糊,多数墨西哥大学并未把人格修养纳入到大学教育的范畴,这种长期的道德教育缺位正在墨西哥大学生中产生两方面消极后果,一个是心理危机,一个是道德危机。”

自杀是继交通事故之后导致墨西哥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墨西哥大学校园里,很少有人愿意谈及自杀问题,但是墨西哥公共教育部最近在几所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47%的大学生存在至少一项自杀动机,17%的学生曾经想过自杀,10%的学生肯定自己存在调查表中列举的四项自杀心理特征。

马丁内斯认为,尽管自杀属个体行为,却反映了墨西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即较低的挫折承受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并且在遇到挫折时通常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马丁内斯指出,与一般个体青年相比,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未来的期望较高,并且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但家庭和学校提供的传统教育普遍滞后于社会发展,再加上青年阶段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挫折感,因而更易于促成自杀。

谈到大学生道德危机问题时,马丁内斯认为,物质生活至上、个人主义膨胀、公民意识淡薄和自我预期下降是导致墨西哥大学生道德危机恶化的四点原因。

首先,西方物欲文化充斥媒体,一夜暴富的神话广为流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从而诱发了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在贫富极端分化的墨西哥,穷富学生同处一室,生活方式却是天壤之别。如果不能理性地接受这种差别,一些学生势必会通过非正规渠道寻求心理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国立自治大学学生车辆频繁被盗的原因。

所谓过度的个人主义是指大学生个体为寻求与群体的差别而不分良莠地接受任何事物,这也是校园里酗酒、吸毒存在的原因。由于大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差别,使得学生在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至于降低自我预期,马丁内斯认为,墨西哥社会失业率不断攀升,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从而降低对自我能力的评估,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马丁内斯认为,虽然一些事实不能反映墨西哥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准,但至少体现出一个问题,即大学在学生人格教育上的缺位,这也是转型社会中大学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他说:“墨西哥社会把大学生看作成年人,赋予他们公民的权利,并要求他们履行公民义务。但事实上,他们并未走入社会,阅历浅加上自控能力差,使得他们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种时候,大学应当通过…人文教育?,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过程的最后一环。”

危机公关一般处理方案

一、危机公关的一般处理方案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4、急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5、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6、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7、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备件,满足其受害者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合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9、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10、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避免与受害者厦受害者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5、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7、应由专人负责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谨慎地接触。 8、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9、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三)新闻媒介对策 1、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件,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 2、成立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大学生自杀危机处理以及应对

大学生自杀危机处理以及应对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国良 一、案例简介 张某某是我院09级的一名同学,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一妹妹在读书,该生长相平平,学习认真,生活简朴,性格较内向,在班级属于比较普通的同学。但是自幼父母比较宠溺,得不到的东西就发脾气,这次也差点酿成悲剧。张某某认识了赵某某后,两人谈起了恋爱,时间一久,张某某性格中的一些缺点就显现出来,赵某某就提出了分手,张某某由于接受不了失恋的事实,情绪失控,采取试图跳楼自杀的极端方式发泄。因为事先发现了张某某的情绪变化和异常,采取了危机应对措施,使张某某自杀未遂,之后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关注和心理疏导,该生现已经走出失恋的误区,顺利毕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二、案例分析以及处理 某天晚上8点,张某某同宿舍室友周某向我反映的情况,说从下午到现在都没有看见张某某,手机也无法接通。我马上联系班长和宿舍同学调查具体情况,同宿舍室友都开始回忆这两天张某某表现,发现有以下异常:1、张某某曾在接电话过程中与通话方发生争吵,并摔断电话出现发脾气的现象。 2、张某某一下午不见踪影,手机也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3、妹妹手机收到轻生短信。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张某某最近出现的异常表现,我初步判断张某某因为失恋打击导致情绪失控,有可能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进行发泄。 遇到如此突发事件,我第一反应就是必须冷静,于是我先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并联系学院保卫处,一同查明此事。同时,立即采取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一,详细了解张某某恋爱过程,并积极联系他的女朋友,希望通过她找到张某某;第二,立即联系张某某的家长并告之其具体情况的,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安排学生干部去学院周边寻找,防止其发生跳楼或者跳河塘等现象。第四,通过QQ留言、短信息等方式发送鼓励的话言,希望家庭的温暖和同学的关爱让他情绪慢慢稳定,并意识到还有许多关心爱护他的人在身边陪伴他。经过多方努力,张某某终于主动给我回复了短信,告诉了我他的情况和具体位置。原来他意图采取跳楼的方式来挽回女友的心。原来张某某因为与女友吵架并分手,之后他

重特大事件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重特大事件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在公司、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的事件。公司处于发展时期,遇到阻力只要处理得当,措施得力,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化解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给公司的业务运作和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本预案的目的在于指导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业务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特大事件 处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降低风险,避免负面影响。 一、重特大事件的类别 (1)重特大经营、管理事件 ?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工商、税务、城管、质监、劳动、交通等部门)、行业协会调查或处罚的; ?经济合同、经济纠纷案件,如与经销商发生经济纠纷遭投诉或诉讼; ?员工涉嫌贪污、挪用、盗窃、侵占货(款)或携款潜逃的; ?与员工(包括保姆)发生劳动纠纷和争议,或向劳动部门投诉的; ?员工突然出现重大疾病或伤、亡的。 (2)重特大安全事故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办公、居住、仓库、档口经济损失的,如偷盗、抢等。 ?车辆被盗的; ?办公、居住地、仓库、档口等发生火警的; ?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出现人身伤亡、车辆毁损或其他财产损失的; ?员工因公出现人身伤、亡的; ?其它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经济损失的,如地震、暴风雨雪等。 (3)重特大公关事件 ?当地媒体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公开发表不利于公司的言行,对公司、产品、品牌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 ?消费者因产品使用、售后服务问题准备或已经在媒体、论坛上发表不利于我方的言论或者是诉诸工商、消协等,从而对公司、品牌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 ?员工(包括保姆)、经销商等因与公司发生纠纷或争议,新闻媒体介入的。 (4)其他重特大事件

二、应急处理原则 1、第一时间积极应对危机,同时向总部指定的接口人及时报告情况,以便统一处理策略。 2、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尽量不让新闻媒体介入;如属社会公众事件,应 在第一时间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面对政府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记者,要积极配合,加强个人沟通。 3、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维护好公司形象,注意收集齐全相关证据、手续、及时确认事件发生的原因,准确分清责任,尽量缩小事态、降低不良影响、抓住善后关键问题,快速处理,使公司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纠纷或诉讼,以调解、和解为主要处理方式;必要时,可以根据总部的指导原则和指示起诉、应诉。 4、事件情况由公司总部授权的专人对外发布,分支机构任何人不得接受新闻媒体 采访或对事件发表任何评论,可以告知记者与公司总部接口人联系。 三、组织保障 危机处理是一项需要高度协作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跨部门的。因此,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高度的配合和支持,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对于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任何员工应在事发后1小时内向分支机构负责人报告;分支机构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及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 公司总部指定的接口人报告,并于事发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作详细报告,使用表格 参见附件一。 (1)为便于危机的处理,公司总部指定以下接口人: 如果联系不到以上接口人,也可以直接报告总经理,由总经理指定的专人负责处理。 2、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跟经常联系的部门或人员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相关接口人报告。 3、必要时,总部危机处理接口人可以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临时工作小组,指导危机处理工作,有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必须给予高度配合和支持。 四、常见危机事件的处理规范与指引 (一)当地工商、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品抽检的处理规范与指引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各类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提高危机处理效率,明确危机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销售及运营管理中遇到的一切可能危及企业品牌形象,影响公司声誉和信誉的事件,此制度将作为处理原则存在。 第三条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事件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全体员工以高度的敏感性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可能出现的危机,参照本制度的相关要求,高效处理,务必使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章危机事件概述 第四条公司可能面对的危机事件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类别,此类别仅作为公司员工判别是否存在危机的参考依据: (一)网络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微博、论坛、网站、邮件等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无法控制的网络扩散,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二)媒体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等途径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大范围主流舆论误导或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三)口碑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某些影响力较大的个人或群体,向公司目标客户群体及合作伙伴群体传播企业不良信息,进而造成范围性人群的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四)司法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个别事件为诱因,造成个人或组织通过司法程序向公司提起诉讼,进而造成公司被动面对诉讼,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公司市场拓展的事件; (五)政策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为区域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修改,造成公司的市场行为无法在当地区域合法开展下去,影响公司及合作伙伴正常经营的事件。 第五条任何危机事件均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常见的诱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全体员工均应熟知并不断提高敏感性和责任感,将诱发危机的原因抑制在可控范围:(一)产品质量 偶发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消费者个人影响力的大小,致使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频发或大面积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其频率和发生的范围等因素,致使其升级为企业危机事件; (二)服务质量 服务作为公司品牌支撑的重要要素,一旦发生服务质量的不达标,或者二次服务质量的不达标,将非常有可能使小范围事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 (三)承诺兑现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有关问题探析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有关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11-11-10T09:51:17.930Z 来源:《教育学》2011年8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包烽余沈哲[导读]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是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包烽余沈哲(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10031)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文章分析了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特点,以及构建对事件进行事前干预的机制,提出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的办法。 [关键词] 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高校学生各种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心理性危机事件它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造成的伤害也最大。近年来,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自杀或杀人事件不时见诸媒体,引起了社会各方的严重关切。这些自杀或杀人只是一些极端的现象,但日益频发的心理性危机事件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针对心理性危机事件进行事前干预与事后妥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特点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是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由于在校学生都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而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足够能力来应对挫折或打击,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会出于危机状态。心理学家G.W.布洛克普指出,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上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为: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过于依赖他人;行为冲动,等等。根据布洛克普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心理危机者的性格特征、行为特点、家庭环境等,建立心理危机预警评估体系指标。有研究表明,性格越内向、情绪越不稳定以及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不惧安危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心理症倾向(精神分裂症倾向、抑郁症倾向以及神经症倾向)得分越高。对抑郁症的研究表明,其症状的出现与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许多自杀者往往选择在凌晨或夜间结束自己的生命。开学、学期结束或入学和毕业前后是心理危机的频发时期,宿舍、教学楼等是心理危机的频发地方。有研究还表明,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心理问题的发生 ,特别是春季,抑郁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率较高。 除了心理性危机事件具有这些特点外,还有一些事件也会导致心理危机。心理学家布拉默(Brammer)认为,危机包括三方面内容:情境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特殊应激事件,如遭遇交通意外、家庭变故、严重疾病、性伤害、性暴力等;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应对的挫折,如新生适应、毕业、择业失败、升学失败、感情受挫等;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出现的冲突和焦虑。 二、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一)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与指标的制定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心理危机预警评估筛选指标体系,大多数高校通常采用《症状诊断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对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及时主动地干预,特别是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原因以及强度,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健康辅导和人格素质辅导,另外除了对新生普查,还应针对其他年级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二)心理性危机关注对象 结合布洛克普所提出的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人群的特征分析,应该预先关注这些人群:(1)家庭经济困难容易遭受歧视的学生;(2)长期患有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3)家族中有精神病、自杀史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4)性格内向孤僻、疏远同学、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5)经常出现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6)长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的学生;(7)失恋后长期不能摆脱失落情绪的学生等。 (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校级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建立心理电子档案。心理档案包括学生在各个时期所作的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中心与辅导纪录等材料。它可以发现处于严重心理危机状态的对象,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地应对,把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可以以此为借鉴准备同一类别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 三、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事后处置 一旦学校发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对其有一定的准备。做好相应的应急计划和应付方法,以免事故发生后不知所措,乱了方寸。一般来说主要处置办法包括两方面:一是技术处理,主要属于事务性的善后工作,如自杀行为马上进行勘探现场,收集证据,技术分析,科学鉴定,伤亡者的安排处理,追究责任,改善管理,汲取教训。二是公共关系处理,主要与传播媒体协调,与家属、同学的沟通,向主管部门汇报等。具体措施:(1)有关领导尽快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好现场抢救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2)如自杀或他杀要马上通知医院、公安部门等以便得到他们的及时救援,妥善处置伤亡学生。(3)成立专门的事件处置小组,负责善后工作和事件的调查和评估等工作。(4)以适当的方式公布事件的真相,消除不良影响,注意协调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要做好家属的接待、安慰工作,领导亲自慰问家属,使其感到学校的重视和组织的温暖,争取他们支持、配合、理解校方,就可防止触发新的危机。 对于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进行积极的研究能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参考文献] [1] 钟向阳,邓基泽.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6): 458-461. [2] 沈永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1 (3): 71-74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

2007年中国十大危机公关事件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 (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 1、LG翻新事件 LG翻新事件起源于2006年,在2007年上半年愈演愈烈。2007年1月,在地下翻新工厂遭曝光后,LG声称背后有人敲诈;2月份又有媒体曝光工商局封存5台LG疑似翻新空调,随后LG承认更换部分产品包装;3月,湖南省消费者张洪峰披露了湖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的鉴定结果,确认“其购买的五台LG空调都是翻新机器”,5月份张洪峰通过博客再次披露了LG空调的质量问题。LG翻新事件随着全国媒体的不断报道,从LG冰箱翻新、LG空调翻新到LG彩电翻新,不断有新的猛料被曝光,LG品牌一时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危机。 点评:在系列产品的翻新事件被曝光之后,LG方面躲躲闪闪,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加上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LG翻新行为的声讨,其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LG在危机公关方面的无知与短视。 2、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 2007年6月19日在甘肃金塔县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作为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未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事发大约10天之后,以推卸事件责任为出发点,将这起爆炸事件的责任归节到了手机电池身上,同时在没有权威证据的前提下,宣称爆炸元凶非摩托罗拉原装电池。这样一来,使得原本主要因用户在高温条件下的长时间错误用机导致的爆炸事件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除了众多媒体与广大公众认清了摩托罗拉推卸事件责任的真面目外,还引发了在广东等多地的手机电池安全检查中的更大被动。 点评: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事企业不能正视问题的存在、不能及时抓住问题发生后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摩托罗拉在手机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让我们看到了知名国际厂商在品牌强大背后危机公关的软肋。 3、戴尔断货诚信风波 自2007年4月以来,戴尔因液晶显示器等配件缺货,造成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无法在其直销承诺的时间内获得订购的计算机产品,甚至一个“万人集体诉讼戴尔拖延出货时间,维

二十二、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十二、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当我失去心爱之时 【设计理念】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苦痛、微笑;见面,告别。 初中学生,有的已经经历了告别,有的正在经历,有的将要经历。这个班级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已被医院宣布无法正常生活,遗嘱已公布;一位同学的外婆住在敬老院里,目前恢复状态不是很好…… 平和的生活环境并未使这些孩子准备好面对复杂的情况,所以临时出现类似的复杂情况容易手忙脚乱心理不适,或者即使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也会下意识地抗拒接受该状态。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呈现的背景事例,学生认识到面对创伤性事件的应激反应症状以及需要缓释的必要性。 2、通过本次活动体验,学生尝试自我反思,学会一些缓释创伤性事件应激反应的方法。 3、通过本次活动体验,学生有意识运用积极心态处理创伤性事件应激反应。【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生活图片。(高兴的、悲伤的) 2、制作课件。 3、制作心情记录年历片。 4、自由分成5~9人组。 【活动形式】

团体讨论法、认知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活动内容活动流程设计目的 1游戏“心有千千结”。 邀请12位同学至空地参与游戏“心有千千结”。旁观者和参与者预测游戏结果;游戏结束后对照预测与结果谈感想。创设轻松、开放的心理环境,对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进行初步了解。 通过游戏暗示认知观念的改变: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情况,初起杂乱如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恢复原状。 2展示生活组照,谈感受及印象。 出示生活组照,请同学推测图片人物的心情或者自己看图片后的感受,画情绪曲线图。引导学生在轻松、开放的心理环境中表露处理情感问题的真实态度。3展示案例。(背景音乐《神秘园》。) (1)上海交通大学念大三的金赛君,选择了休学,回家照顾父亲。 (2)一知名作家的母亲死于牙科治疗床上,于是这位作家一直抗拒牙科检查。以致于牙齿病变严重。友人建议请来牙科医生上门服务,但是当牙科医生准备器械时,他已死在治疗床上了。 (3)漂亮模特当街伤人:15岁时父母离异,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独身来杭在酒吧当模特,——一个月前致电母亲称想妈妈,让妈妈来杭——事发前时常沉默不语——动不动和同事吵架——工作时将胶水浇到同事身上——途中遇车祸也未于在前同行的男友说。(分裂样精神病)通过故事展示面对意外变故,不

重大公共危机事故与舆论关系

重大公共危机事故与舆论关系 一我们首先对核心概念“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新媒体语境”加以 界定。 (一)关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就指称的对象与涵括的内容而论,“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概念与“重 大突发性事件”、“重大灾难性事件”等概念时有交叉。在本文中, 作者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界定为:危及社会稳定的,具有公共性 质的严重事件。它们既可能是突发性的,也可能是非突发性的;既可 能与“重大灾难性事件”同义,也可能不完全同义。现实生活中的重 大公共危机事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本源意义上的严重灾祸引起和 造成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如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 震等;另一类源头并不是本源意义上的严重灾祸,不过最终却形成了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舆论对上述两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产生不可低 估的影响的角度实行考察,不难看出其中不同的情形。在前一类中, 因为相关重要信息的公开水准不同因而存有很大的差别。在其中一部 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与此相关的重要信息未能即时公开,或者公 开得不够充分,所以谣言伺机而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对应的社会 舆论,普遍地存有着缺乏理性之弊,体现出相当严重的离心倾向,加 剧了公众的惶恐心理。此种舆论属自在舆论。它的勃兴,使事件的严 重水准因之加深,社会由此而发生剧烈的震荡。SARS事件的前半程情 形即如此。此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另一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 因为与此相关的重要信息即时、充分公开,谣言失去了滋生土壤和传 播空间,使得某些带有盲目性和破坏性的自在舆论不可能占有主流地位;相反,体现出较多理性成分的自为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总体 上说,舆论的介入不但没有增加社会的震荡水准,而且还使公众增进 了对政府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发挥了缓释和消解危机的积极作用。汶 川地震发生后,相关重要信息的充分公开体现了在舆论问题和信息公 开问题上的巨大进步,体现了导向准确的舆论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证实舆论环境的优化与事件的缓解和问题的解决呈正相关关系。

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手册序

「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手册」序 张建邦我们处身在一个美好但充满了危机的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确实提昇了人类的文明,但是天灾人祸也相对增加。做为一个现代知识份子必须懂得「居安思危」和「防患未然」的道理。人本学家马认为人类具有金字塔结构之基本需求阶层,(A. Maslow, 1970)士洛依序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尊需求、至最高层次之自我实现需求。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於帮助莘莘学子均能发挥潜能,达到实现自我理想的境界。然而,随着经济快速成长与社会环境急速变迁,所衍生之多样化物质刺激、传统价值观解构、个人主义兴起、人际疏离感增加……等困扰,造成现今校园生活中,充满许多潜藏性危机,例如:学生自伤与他伤事件、校园帮派问题、偏差人格及行为所引发之人际冲突事件、意外灾害所产生之环境公共安全恐惧……等,因此如何满足全校学生基本需求,创造一个快乐安全的学习环境,为现今每位教育工作者所殷切盼望的目标。而预防危机事件发生以及降低突发不幸事件之机率,使伤害减轻,全赖全校师生平时对学生意外事故、危机事件之因应措施与方法,预先有所充分认识,才能建立更完善的体制,化解危机。学生事务处本诸发展重於预防,预防重於治疗的教育理念,结集自然灾害、意外事件、校园犯罪问题、自伤伤人、精神疾病之防护措施,以及社会资源简介等相关资讯,配合本校训辅人员、教官同仁之实务经验,汇编「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手册」,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生对生活危机的警觉心、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近遭九二一大地震剧变之际,本手册实更具有安全教育之积极意义。欣逢本校四十九周年校庆,期盼全校教职员工生同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充满安宁祥和的优质校园环境,迈向更美好的新世纪。.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关于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1、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2、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

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特征 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诚信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诚信的缺失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孔子把“信”视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论语》中“信”字出现了三十多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漫长的历史中,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约束,是人们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认知能力比较强、接受教育比较完整、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诚信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平理应要比其他社会群体高。但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的情况下,学校并非一方净土。大多数学生都能把诚信当作第一要义,表明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一个主要体现。一部分学生平时把主要时间用于学业之外的上网聊天、观看影碟和小说等,学习不专心,经常旷课、迟到,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耍小聪明,采取各种“精明”的手段作弊。 “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这是大学里流行的书桌文学之一。四川某高校大三学生小谢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刚进大学没多久,师兄就到宿舍“传授经验”,说逃课、作弊、谈恋爱才是大学真正的必修课。据《扬子晚报》报道,一项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江苏高校的5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作弊,另有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会作弊,而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肯定不准备作弊的则只58.1%。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给学生做报告,有个学生给他递了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你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朱校长当即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过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话刚落就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由此可见,作弊的现象在当今大学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了。另据了解,一些高校存在请人代考和替人考试的现象。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都有这种事情发生。更有甚者,高价招聘“枪手”的启事公然张贴在校园的广告栏上。一些学校,特别是外语类大学、外语系、法律系,替考“枪手”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兼职;另外有些学生则经营起校园中介来,针对不同的需求轻易找到合适的人选。应该看到,考试作弊现象固然反映了高校学生自律精神的欠缺,但其反映出的大

公司新闻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编号:*** ****年第二次修订 ***公司 新闻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 ****年11月7日发布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

目录 1 总则......................................... - 6 - 1.1 编制目的 ................................ - 6 - 1.2 编制依据 ................................ - 6 - 1.3 适用范围 ................................ - 6 - 2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 6 - 2.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 6 - 2.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 6 - 2.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7 - 2.4考虑全局,突出重点....................... - 7 - 2.5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 7 - 2.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 7 - 3 事件分级....................................... - 7 - 3.1新闻突发事件类型......................... - 7 - 3.2新闻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分析................. - 8 - 4 事件分级....................................... - 8 -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 8 - 5.1 应急指挥机构 ............................ - 8 - 5.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 9 - 6 预防与预警.................................... - 11 - 6.1风险监测................................ - 11 -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 11 -

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研究及管理精选作文

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研究及管理 一、研究背景 高校是人口密集、人才集中的场所,也是危机事件易发生的场所。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师生人身和心理的伤害,而且影响了高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易给学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建设和谐校园,维护正常秩序,保障学生健康成才,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研究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特征 大学生危机事件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或涉及大学生利益的,主要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对学校的声誉、秩序或部分成员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总称①。其特征有以下几点: 1.主体特殊性。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敢作敢为、意气风发的特性,大学生年龄相仿,所处的社会背景一样、生活学习经历相似,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相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问题的看法和反应通常比较一致,容易一呼百应,引发群体性的反应。因此,大学生危机事件多为群件性事件,在较大人群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 2.场所特定性。大学生危机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高校

内。高校是大学生聚集的地方,是他们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很多危机事件的发生场地就自然地以学校为主,如自杀、食物中毒、流行性疾病感染、打架或群殴、宿舍火灾、群体性集会、罢课或罢食或其他恶性犯罪案件等事件。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发生在高校之外,如离校出走、校外伤害等。 3.事件敏感性。高校是理论前沿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比较敏锐,容易使大学生在从众心态和理想主义情怀的驱使下引发危机事件。同时,由于高校的地位不断提高,受公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信息传播途径的快捷及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危机事件一旦暴发,迅速扩散,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议论的热点。 4.诱因传染性。与公共危机事件相比,虽然大学生危机事件的诱因往往比较单纯,但是一旦处理不当,会引发其他学生或其他高校效仿,从而产生影响更大的危机事件。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个体自杀传染性尤为明显,疏导不利极易导致短时间内集中发生类似事件。 (二)大学生危机事件的表现形式 1.危害自身安全。大学是半个社会,是学生走上社会的最后的过渡场所,大学生面对学业、生存、就业、恋爱、社交等问题时突然感到压力增多增大,有些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时,容易引发危害自身安全的事件,如自杀、自残。尤其是每年四五月份是确定大学生职业走向的时期,又是

谈大学生道德诚信建设

谈大学生道德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主要指诚实、诚恳、信用和信任。 当今社会,诚信是道德的基石,成为了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社会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秩序的绝对的必要条件,是为了以非强制力反对一切非道德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特别是解决陌生人之间交往的互不信任问题,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所以诚信无论是对我们大学生个人还是对于我们正快速崛起的祖国都是及其重要的。 但事实上在现今大学生中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弄虚作假蔚然成风。除此外,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也不再是新鲜新闻。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1999年国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据教育部门统计,1999年至2001年某省5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4.5万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2.76亿助学贷款。然而近有20%的学生在获得贷款后没有考虑还款的事宜,中国银行在某校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协议的 218名97级学生中,截至2001年11月,仅有3名学生毕业后与中行联系还贷事宜;近几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也几乎是不约而同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这其中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还应当归结于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等。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因此在当前大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应该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自觉加强道德诚信教育,即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为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失衡的现象发生。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纯文化课的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科目考察的文化课。另一方面,大学生端正对待德育课程的态度,自觉接受道德诚信教育。大学生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大学生要加强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绝不能把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应该重在自律、重

危机处理制度及流程

危机处理制度 1、目的 1-1维护品牌形象和声誉。 1-2将危机事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3挽回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2、范围 2-1危机事件是指公司在整车销售或车辆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与一般的客户抱怨。 2-2危机事件同时包括公司在安全健康或环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预测事件发生。 3、危机事件处理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总经理 新闻发言人: 副组长:销售经理:服务经理:行政经理: 组员:展厅经理:增值服务经理:财务经理: 配件经理: 4、危机事件处理流程 4-1发生危机事件时工作小组应在24小时之内介入并具体分析产生危机事件原因和背景,若属销售过程由副组长销售经理率先负责介入,属售后服务由副组长售后站长率先负责介入。本着友好协商处理原则,将危机事件化解在公司内部,并以书面报告形式报组长事件处理结果。 4-2对于事态较严重的直接上报危机事件处理组组长并在24小时之内向上汇报,在统一布署下,统一口径、统一处理意见,并分别由相关副组长或现场代表出面协商处理,若危机事件曝光应借助媒体的力量,由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新闻发言人以正面形式予以回应,并阐明上海大众和公司立场以及解决方法,澄清不实传闻,进一步维护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 4-3危机事件属涉及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由危机事件处理副组长行政部经理负责处理,同时负责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并负责将最终处理结果报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备案。 4-4危机事件处理结果由相关副组长写出详尽的危机公关书面总结报告,并经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组组长签字报送上海大众,同时总结类似情况处理办法,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5、文件归档

企业危机处理十大经典案例

企业危机处理十大经典案例 企业危机解决方案推荐: 在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不应该将企业危机简单理解为利益上的冲突,价值观、情感方面的迥异及对抗都可能是引发企业重大危机的根源。在网络时代,便捷的网络传播环境为集结、扩散、煽动公众对企业或品牌的敌对情绪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这对企业而言,危机管理的重点或许就应该在完善企业部管理同时,认真倾听、追踪公众舆论,并及时对舆论情绪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将危机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或许就是十大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企业危机处理案例一:新奥燃气政府公关泄密事件 1、企业危机经过: 2009年1月7日,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中发表题为《聊城一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的帖子,聊城新奥燃气公司拟维护的官员名字、职务以及费用款项一目了然。 这篇题为《聊城一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的帖子热透了,舆论一片哗然。

2、企业危机处理方法: 在泄密事件发生之后,新奥燃气进行紧急危机管理: 一是在1月8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新奥从未做过此计划,指责事件由竞争对手所策划,称已报警,并警告其他媒体不要盲目报道,否则将被追究责任。 二是紧急开展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删帖处理。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门户的新闻报道已大部分被删除。 三对事件更多幕闭口不谈,所以对外信息披露均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称此事乃对手策划所致。 3、事件启示: 新奥燃气所采取否认策略虽然不符合道德规,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却是正确的。因为无论这份公共关系维护方案是如何被曝光的,企业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跨越了企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所以否认策略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苍白无力的否认尽管会到质疑与批判,但起码将事件框定在企业道德层面。如果承认则使事件升级至法律层面,既使媒体不再炮轰,聊城官员也会让新奥燃气吃不了兜着走。 企业危机处理案例二:马自达6危机:明星吸毒,品牌遭殃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 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平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平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民主党派的3.44和3.50。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近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在一般的。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自觉式的教育形式,但是有时 作为校方,需要以身作则,给所有学生做好诚信表率。同样的,老师更要注重他们的言行,首先做到诚信,才能正面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不诚信的状况,给予教育、警告,以教为主。 调查方式:问卷 组织管理:小组长:何杨 结果分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贵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 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 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2009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恒源祥则指责对方恶意抢注,反诉对方侵犯著作权,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起商标异议,1月4日,恒源祥集团副总陈忠伟

相关主题